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生态专题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一、生态系统(一)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三)组成关系(四)功能: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一)非生物的物质(水分、空气、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二)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三)消费者: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四)分解者:为异养型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五)各成分相互关系(如图)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3、对食物链的分析(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
(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这种制约可能来自于种间,也可能来自于种内。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2024届高中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第一篇 主题四 高考热点(四)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提出的关于环保的10大“金句”,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前些年,为了发展经济,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命题点有:“双碳”战略、生态恢复、生态农业、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等。
1.碳达峰和碳中和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试题中常结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点考查。
2.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物种多样性,对农业、林业造成危害,甚至威胁人类健康。
通过立法宣传、生物安全检疫等可以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通过生物控制和生态修复等可以控制外来物种的繁殖和扩散、恢复生态平衡。
3.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向自然状态进行演替,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4.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主要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生物能的利用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等手段,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
1.(2023·茂名高三期末)2020 年9 月,我国政府宣布力求在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生态学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共31张PPT)
取样器取样法
记,种群数量有限
问法3 长句原因分析题
等 近年常考题型,常常是分析原因,主要考查科学思维能力,分值大,难度高, 对理解、表达能力要求较高,答案通常由几个句子组成,得高分较难。
问法3 长句原因分析题
(2023·全国乙卷,31)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稳定性高于农田生态系统,原因是_______。
组
3.4
成
成 3.1
分
3.3
3.2 3.5
三个层次
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4.3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足迹
试卷
考核内容
2021年广东卷,选择题2.3.6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生物多样性;种群数量特征
2021年广东卷,非选择题17
生态系统碳循环功能
2022年广东卷,选择题1
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
2022年广东卷,非选择题20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群落的特征
2023年广东卷,选择题6.13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水体富营养化
2023年广东卷,非选择题21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基原理
12..考 考查查题趋型势::选多择以题情和境非考选查择,题试。题情境多取材于生活、生产实践和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主要考查
常分析方法、过程、归属等 提取信息,用课本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和短句回答,需顾前顾后!
(2022·浙江卷)(1)对某种鼠进行标记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该鼠的__种__群__密__度。
(2023·海南卷,19) (1)海洋牧场实现了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直__接__价值。 (2)人工鱼礁投放海底一段时间后,礁体表面会附着大量的藻类等生物。藻类在生态系统组成 成分中属于生__产__者_ (3)在同一片海域中,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和未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出现环境差异,从而引起 海洋生物呈现镶嵌分布,这体现出海洋生物群落的_水__平__结构。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考点三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 考点四 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加试) 探高考 练模拟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知识回扣
1.对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认识的四个误区
错误说法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者
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 动物都是消费
体或排泄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 者
分解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 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 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 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 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 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 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 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 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 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 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提示
答案
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7 2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微专题强化练
第一部分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二)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 考向分析
3 强化训练
2 考题引路
4 易错防范
考向分析
本专题的主要命题集中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 性,生物多样性等内容。试题常以选择题或新材料、图表信息 为背景的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 解应用能力。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立意与点拨] 知识: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等 知识。能力:通过分析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考查考生获取信 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情况下,生产者固定的CO2大于Y1、Y2、Y3…和Z过程释放的 CO2总量,因为还有一部分有机物未被利用,B错;能量在食 物链中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经计算可得出X3过程的 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C对;信息传递一般 是双向的,而该图中的箭头都是单向的,D错。
[误区警示] 对碳循环示意图辨析不清 据图判断A、B、C、D分别代表的成分 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 CO2库,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再根 据A→C确定C为消费者,则剩下的D为分解者
[答案] B
易错防范
易错点:对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知识理解不到位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示意图。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 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 的CO2总量相等
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7课时2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课件
解析 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由题 意可知,蜜獾与响蜜 的种间关系不是互利共生,A错误;捕食食物链中只包含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所以图中由捕食关系 构成的食物链有2条,即植物→蚱蜢→蟾蜍→黑曼巴蛇→蜜獾,植物→蚱蜢→蟾 蜍→蜜獾,B错误;若黑曼巴蛇大量死亡,则蜜獾大量捕食蟾蜍,蟾蜍数量减少, 从而使蚱蜢数量增加,C错误;蟾蜍、蚱蜢为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错误的是( C )
A.太阳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 B.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 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 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A正确;参与构成 食物链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甲和乙,B正确;碳元素在乙(消费者)和丙 (分解者)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 细菌和真菌等,D正确。
(2) 要 研 究 湖 区 该 种 水 鸟 的 生 态 位 , 需 要 研 究 的 方 面 有 _________栖__息__地__、__食__物__、__与__其__他__物__种__的__关__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3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 意义是___有__利__于__每__种__生__物__之__间__充__分__利__用__环__境__资__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一些水鸟离开湖区前往周边稻田,取食稻田中收割后散落的稻谷, 羽毛艳丽的水鸟引来一些游客观赏。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 时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避__免__干__扰__水__鸟__在__稻__田__中__的__觅__食__行__为_____ (答出1点即可)。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态环境》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专题09 生态环境目录一、题型解读二、热点题型归纳【题型1】措施思路类【题型2】原因分析类【题型3】说明依据类三、最新模考题组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随着而来,生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命的延续等,因此高中阶段培养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成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真实科研、生产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工程项目研究”等核心知识,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必考的热点。
非选择题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措施思路类、原因分析类和说明依据类。
【题型1】措施思路类【典例分析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提分秘籍】措施思路类方法突破: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措施是……”、“方案(方法)是……”、“思路是……”、“设想是……”。
其中措施方案类答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但要求简洁明了。
思路设想类答案开放性比较大,创新性比较强,不用写出具体操作,只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想法就行。
【变式演练1-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
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
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6)生态学基础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六生态学基础一、网络导学[本专题包括必修第八章生物与环境、必修第九章人与生物圈。
]分子生物学个体生物学分子水平 细胞水平 个体水平考热点预测和应试策略预测考点: 本专题涉及到许多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沙尘暴、温室效应、西北大开发的环境问题、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酸雨的形成等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均来源于各种生产、生活实际,要求关注现实问题、关注生命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
本专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等多种能力,能充分体现出高考的能力要求。
l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该部分的命题主要是选择题,考查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分布、生理方面的影响,其中生物因素又可以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考查生物适应环境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内容。
2.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种群增长的"J 型和"S"型曲线的原因和条件,若干个种群数量的变动情况,既可以是选择题的考点也可以是非选择题的考点。
应当选取典型题目(如人口变化曲线、某一动物种群变化曲线等)进行强化训练,理解、掌握有关知识,以提高应试能力。
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该部分的重点内容,也是主要考点。
复习时,要在理解基础上,通过一些具体题目进行训练,能够举例说明,能够举一反三。
4.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其考查方式主要是选择题,可列表复习,要注意能举例说明。
知识线索:第一条主线:以生命的结构层次为线索。
第二条主线: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为线索。
1.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 (1)在种群的四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宏观生物学(生态学)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轮复习 生态与环境保护测试卷_Hooker
第二轮复习生态与环境保护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2、下图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其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3、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5、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6、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7、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8、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9、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变式突破
变式一 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 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 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 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 列问题:
【解析】 (1)海参由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所以常用样方法 测定种群密度。(2)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 耗的能量=3 281+2 826-3 619=2 488 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 效率为386÷(3 281+2 826)≈6.3%,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不能循 环。(3)牡蛎以浮游植物为食,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 蛎的食物减少,所以产量降低。(4)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结构的特 点,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 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 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
是
(B )
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
群落
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
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丁为双箭头关系,且乙、丙、甲均指向 戊,由此推断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戊为分解者,甲、乙、丙和戊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错误; 分解者也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蚯蚓、蜣螂等,B正确;乙1、丙1间也存在 竞争关系,C错误;大量的氟利昂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丁为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不会破坏臭氧层,D错误。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教师备用习题
1.科学家研究发现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利用CO2,制造有 机物。管蠕虫吞入硫细菌形成细菌囊,并不断将从海水中吸收的硫化氢等物质 输送给囊中硫细菌,同时也从硫细菌获取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硫细菌与管蠕虫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B.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 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主要是硫化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 D.硫细菌属于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 B.g是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C.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d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i/c×100%
2.在某草地生态系统中有A、B、C、D 4种生物,在物质循环中二氧化碳通过生 物A进入生物群落,A、C、D均有流向生物B的物质,生物C和生物D的关系如图 中甲所示且其中一种以A为食,请在图乙中补充完整该生态系统中关于这4种生 物的能量流动过程。
限时训练十三:9
增设食物链,可提高人类对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 但不能提高整个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的分析 (1)第一营养级能量分析
光合作用
(2)消费者能量分析同化量热能来自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热能
流入下一营养级 被分解者分解
7.生态系统中“未固定”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的区别? 8.为什么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9.如何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来完成?
①某营养级摄入的能量=该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 同化量 。 ②某营养级的同化量=该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③某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 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
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生态专题课件
典型考点分布:
(2018)(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
径是 。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 ,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
是
。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
去向还有
。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
的传递效率
21
考点四-调查方法
1.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 况,可采用__五_点__取__样__法,分别 统计__各__种__害__虫_的种群密度。
2.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 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 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
最合理的是 ①(填序号)。
22
3.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
2.2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 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3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 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2.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 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 必要条件
居和群居体现的是种群的 空间
特征。
20
9.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①__②___⑤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①⑤
10.下列属于该区域某种草原犬鼠种群基本特征的有
(填标号)。
①空间分布 ②年龄 ③性别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11.人工栽培的乔木种群呈均匀分布,后来自外迁入的物种一般呈_集__群__或_随__机__分布。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生态专题题型分类课件
使棉花固定的能量尽可能保留在棉花植株
问法4:措施建议和机理
[2022 湖北] 如图为生态系统
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3)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
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
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分析,
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
别是_____________。
① 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满足光合作用对CO2需求,减少无氧呼吸消耗;
营养物质
______________最丰富。
不换培养液
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酵母菌
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
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
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达25年的研究,有以下发现:食物链顶端的虎鲸种群数量最少,从能量
流动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而虎鲸营养级最高,获得能量最少,所以种群数量少
问法3:长句原因分析题
常常是分析原因,回答时要突出涉及的课本知识点,
有时候需要结合情境或者题目图表层层递进作答。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新人教
专题17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全过程。
①能量的源头——阳光;②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③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④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⑤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⑥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⑦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4.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反复,具全球性。
5.生物圈在物质上是自给自足的,但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7.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9.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0.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利用加快,环境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
1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12.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
1.(2012·海南高考)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第六单元 专题2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课件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6.全 球性的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物种
食物链(网)
自我调 节能力
就地 易地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10%~20% 全球性 循环性
抵抗力 恢复力
人口过 快增长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2016·全国课标卷Ⅲ,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 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2.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
由此可见:(1)摄入量-粪便量=__同__化__量____。 (2)______同__化__量__-_呼__吸__量____=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属于 _____上__一__营__养__级_____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 (4)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 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 的能量。
3.信息传递的“三种类型”与“三类功能” (1)巧辨信息种类 ①通过行为(肢体语言)传递——__行__为___信息 ②通过色、声、磁、温度等传递——__物__理__信息 ③通过化学物质(或气体)传递——__化__学___信息 (2)速记信息传递功能 ①对“个体”——强调__生__命__活__动___所必需 ②对“种群”——强调“_种__群__繁__衍___”所必需 ③对“生态系统”——强调“调整_种__间__关__系_”及“_维__持__生_态__系__统__稳__定_”。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聚焦新课标:2.2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3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2.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案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
(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选择性必修2 P52图3-4)(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选择性必修2 P54正文)( ) 4.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就是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选择性必修2 P55图3-5)( )5.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选择性必修2 P58正文)( )6.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选择性必修2 P63正文)( )7.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2形式进行。
(选择性必修2 P61“思考·讨论”)() 8.碳循环中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导致了温室效应现象的出现。
(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9.生物富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
(选择性必修2 P64正文)( )1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选择性必修2 P69正文)( ) 1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选择性必修2 P73正文)( )1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选择性必修2 P75正文)( )13.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生态专题(二)
生态专题(二)1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
根据下面的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图中曲线 _______________ (填“I”或“n” ) 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 A B C 三点,则控制在 _________________ 点时收 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 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 ___________ 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___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____________ 以促 进水稻的生长。
2、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
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
(2 )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 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 稳定性较低。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 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 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3、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 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8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核
第二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6.2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6.2.1 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6.2.2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6.2.3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6.2.4 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6.2.5 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6.2.6 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6.2.7 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6.2.8 分析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决定其营养结构6.3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6.3.1 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6.3.2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自然事件、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6.3.3 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6.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6.4.1 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6.4.2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6.4.3 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6.4.4 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6.4.5 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各营养级能量的去处:
(1)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一部分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 动的利用。
(2)随尸体、排出物等流入到分解者中去。
(3)有一小部分有机物中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 (4)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生物利用。 6.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 (1)单向流动原因:
第一: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
的结果。 第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总量趋向于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散失掉。
7.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因:
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 的一部分能量
第二: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个营养级 生物利用
第三:随尸体、排出物等流入到分解者中去。
...
3.能量流动图
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
分
解
者 呼吸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1)是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功能之一 (2)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全部生产者固定 下来的太阳能的总量(全部生产者的同化量) (3)能量流动渠道: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在营养级中的流动主 要靠食物关系进行。 (4)各营养级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 阳光;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上一个营养级; 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第六部分 生态
1.与能量有关的概念
糖类、脂肪、蛋白质、ATP、光合作用、呼 吸作用、热能、光能、化学能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热能
ATP
2.食物链
…
粪便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初级消费者 同化
分 解 者 利 用
遗体 残骸
呼 吸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呼 吸 散失
散 失
次级消费者 摄入
能 量 流 经 第 二 营 养 级 示 意 图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学生常见问题
1.什么是生态因素?2.种源自斗争与捕食的关系?3.什么是各营养级的同化量? 4.某营养级能量的去向(三个或四个)? 5.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 6.对碳循环图的理解?
8.能量的传递效率:第n +1 级营养级同化量
第n 级营养级同化量
(10%~· 20%)
9.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 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 类最有益的部分。
(广东生物)35.(8分) 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 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 虫和杂草 ,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 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 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 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10.碳循环
(1)碳循环的形式: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