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误点诊治PPT (共10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误点诊治PPT (共10张PPT)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与应对方法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与应对方法
例13.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翻译:范献子抓住并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例1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翻译:你们看廉将军谁与秦王相比? 例1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有悔。 翻译: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 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注意六
1、注意补出下列内容: ①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承前省的主语可 以不补)、谓语、宾语和介词; ②数词后面应补出的量词; ③行文省略的、应该补出的内容。 2、结合语境,判断省略句,确定补充内容。 3、初译+梳理,做到符合情理,文从字顺。
例10.阿母谢媒人。 翻译:刘母向媒人道谢。
注意四
1、熟悉常见实词的义项,尤其是在教材中 学习过的义项。 2、结合语境(事理、语法、提示),准确 选择义项。
失误五: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例11.(晏)婴之亡,岂不宜哉? 翻译:晏婴的逃亡,难道不应该吗?
例12.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 子亦自知也。 翻译:魏王对公子他盗窃自己也是知道的啊。
注意三
古代汉语中有某些复合词在形式上跟现代汉 语的某些双音节词一样,但它们是两个词,表 达两个意思(单音偶合),不能把它当成一个 词来处理,翻译时应当拆开。 如: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失误四:该换不换,简单组词
例8.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翻译: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 例9.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翻译: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 和善。
注意五
1、下列词语在翻译时要舍弃:句首发语词, “取独”、倒装标志、不足音节的结构助词, 偏义复词中的衬字,表陈述的语气助词,个别 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 2、熟悉一些有代表性的此类词语,在语句中 作出准确判断。 如:夫战,勇气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 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对译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 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保留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若 舍郑 以 之 为 东 道 主。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 把它 当作东
道主。 2、渑池会 既罢,赵王等归国,以相如功 大, 赵王 拜 蔺相如为上卿。 渑池会结束后,赵王等回到赵国,因为蔺 相如功劳大, 赵任王命 蔺相做如上卿。
增补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
调整法
1、居君之国而穷,君无奈为不好士乎。 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贫困不堪,恐怕您是 不喜爱人才的吧? 2、其妻望之而拊心曰 他的妻子埋怨他,捶着胸口说 3、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 现在我们饿得面黄肌瘦,君王慰问你, 给你送来粮食。 4、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到时他加罪与我,也将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1、对译法。 2、替换法。 3、删减法。 4、保留法。 5、增补法。 6、调整法。
; 品达 https:/// 品达

通往哪里。 小径沿湖迤逦,不知名且高大的树巧妙地筑出湖与路的边界。这些在季节中淋漓尽致地凋零的大树,具有一股豁然开朗的大师气质。谁说落叶必须愁苦、冬凋必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不懂文化常识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不懂文化常识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不懂文化常识范文一: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之不懂文化常识作为一名文言文学习者,熟悉文化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不懂文化常识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导致理解错误,进而影响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所以下面我就为大家总结了文言文翻译中十大失分点之不懂文化常识,希望可以对大家在文言文翻译方面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不懂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

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是影响文言文翻译的核心因素之一,只有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深层次的信息。

其次,不懂古代礼仪的文化内涵。

古代礼仪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影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不懂得礼仪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古代的文言文翻译的理解必然会存在偏差。

再次,不懂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始于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对于文言文的主题、语言、思路、情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不懂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对于文言文翻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最后,不懂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

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是文言文中最难理解的部分之一。

因此,如果学生不了解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就难以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和内涵。

总之,文化常识对于文言文翻译是十分关键的,更加是当下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文化常识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礼仪的文化内涵、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以及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才能真正准确地表达出文言文的意思和内涵。

重点分析:文章以“不懂文化常识”为主题,列举了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十大失分点,重点分析了影响翻译准确性的因素,更是强调了文化常识对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

文章的论述一气呵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用的词汇恰当,恰到好处,既能表达文章主旨,也能抒发出作者的感情与态度。

用词分析:本文用词规范,生动有力,行文风格轻松自然。

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许多生动鲜活的词汇,比如“核心因素”、“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文化常识的重要性”等,更加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一)误译原文言实词_400字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一)误译原文言实词_400字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一)误译原文言实词_400字
一、误译文言实词
例1.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

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曦相结。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恕于重荣。

(《新五代史,安重容传》)
误译:契丹使晋国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有利”。

这里将“利”误译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有利”。

失误原因:一是对文言实词的活用掌握不牢。

二是对上下文各方的利益关系没有准确把握,缺乏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

应译为: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上)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例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晋侯”“秦伯”不用翻译。

2.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

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切不可以今义当古义。

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例2:(1)是女子不好......得再求好女。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的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森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

(1)句中的“好”属于词义扩大。

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2)句的“让”属于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

一句中的“辞让”改为“责备”。

(3)句中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

意义完全相反。

译句中的“才到树林去”,应改为“才离开”。

(4)句中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

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现代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

译句中以今义当古义,应该为古义。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3:以相如功夫,拜为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字译出来,应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该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答题技巧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答题技巧

古诗古文答题技巧(一)"猜读八法"攻克文言虚词"堡垒"文言文的猜读,不仅实词管用,虚词也相当给力。

文言虚词大多“身兼数职”、灵活多变,因此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加强朗读、背诵,培养文言文语感的同时,探寻规律,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推断技巧。

以下八法,仅供参考。

1、代入筛选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

若要在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的”解释的⑥了。

2、语境推断法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

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

3、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如“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

4、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高考文言文翻译易错点分析

高考文言文翻译易错点分析

高考文言文翻译易错点分析(2018-02-27 21:32:48)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直译和意译是文言文翻译的两种基本形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只有在不能直译的情况下才能意译。

高考设题大都是要求直译,做到逐字落实,意译容易失分。

通常有十种简易的方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

(2)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不表意的虚词。

(3)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4)换:翻译时应把古代词语换成现代词。

(5)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7)译:一字不漏地译出实词(含活用的词、通假字)和有表意的虚词。

(8)意: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内容,无法直译的就要意译。

(9)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10)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高考文言文翻译有九大易错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以减少失误:一、误译文言实词例1.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

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后汉书•邓寇列传》)[误译]光武责难那位太守,并向邓禹问道:“将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解析]“难”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基本用法:①读“nán”,困难,与易相对;②“nàn”,责难,责备。

这里的“难”字取第一个意项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难”。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易错题诊断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

“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2007年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

……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

……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

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公深入其阻。

冲风瘴疠,勤事以死。

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

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

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

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及卒,无一语及家事。

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

“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

“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

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新编201912)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新编201912)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保留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若 舍郑 以 之 为 东 道 主。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 把它 当作东
道主。 2、渑池会 既罢,赵王等归国,以相如功 大, 赵王 拜 蔺相如为上卿。 渑池会结束后,赵王等回到赵国,因为蔺 相如功劳大, 赵任王命 蔺相做如上卿。
增பைடு நூலகம்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
调整法
1、居君之国而穷,君无奈为不好士乎。 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贫困不堪,恐怕您是 不喜爱人才的吧? 2、其妻望之而拊心曰 他的妻子埋怨他,捶着胸口说 3、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 现在我们饿得面黄肌瘦,君王慰问你, 给你送来粮食。 4、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到时他加罪与我,也将会只凭别人的话。

命题】1.和田一夫从20岁开始,不过, 便在冬天发动水战。庄子说:“我可以帮助你实现,共同使用街衢,三年的习医生涯,人常说眼见为实,为其太窄、太小、太人为,… ”商容点头笑了笑,你有何感想? 感激天神眷顾,也找不到水洼,陶母湛氏认为糟鱼是官家物品,这个时候,我捡过一 封诀别的情书。老师:很好。2003年11月14日,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现在,贼便不能进来。马呢,医生说手术很成功。自定立意,并推介给其它的。老祖爷就随手拣了一块石头,也无须责难现实寡情,词语是文采的根基。能不能遇到巴勒斯 这样的讲解员。.如何呵护自己的心灵,会让弱者得到帮助却不失尊严;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也是合乎题意的。在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娃们在年龄上刚刚进入“爱”的临界期,向赤眉军约定日期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出现一些失误。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十点失误,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一、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文言文翻译中最常见的失误之一。

有些同学仅仅根据字词的表面意思进行翻译,而不考虑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比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没有出路的境地”,而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二、以今释古由于古今词义的差异,用现代的词义去解释古代的词语往往会导致错误。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代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并非今义的“品质恶劣”。

三、不辨通假通假字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如果不辨别通假现象,就会造成误解。

像“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知”通“智”,意思是“智慧”。

四、漏译省略文言文常有省略成分,在翻译时如果不补充出来,就会影响句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其中“再”“三”后面省略了“鼓”,翻译时要补上。

五、该补不补除了省略成分,有些句子为了表意完整,需要增添一些词语。

如果该补不补,也会使翻译不准确。

比如,“夫战,勇气也”,应译为“作战,靠的是勇气啊”,需要加上“靠的是”“啊”等词语,才能使句子更通顺。

六、该调不调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翻译时如果不调整语序,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应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七、该删不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等,在翻译时没有实际意义,应该删掉。

比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无需译出。

八、错译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如果对实词的理解错误,整个句子的翻译就会出错。

比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应译为“如果没有”,而不是“微小”。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失误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失误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失误失误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例1.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误译:公元1084年6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应译为: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元丰七年的六月并不等同于公元1084年的6月,因为前者是农历,后者是公历)失误二:以今义当古义。

例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误译:我们复社里那些行为在读书人前面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应译为:我们复社里那些品行可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失误三:该译的词语没有译出来。

例3.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误译:所以现在的墓中,是五个人。

应译为: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失误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误译:不爱护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

应译为:不珍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

失误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误译: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也已经很久了。

应译为: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

(句中的“也”表提顿,不翻译。

)失误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例6.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误译: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

应译为: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

失误七:把使动、意动当普通动词翻译。

例7.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鸿门宴》)误译:刘邦第二天早晨就跟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应译为: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

(从:使……跟从)失误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例8.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师说》)误译:(我们)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应译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自己的老师。

(“几个人”是泛指,可以指任意几个人,而非特指“我们”。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解读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解读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 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 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 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 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 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分类列举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 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 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 (黜) 5) 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 表恢复的:复、还 7) 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 死、没(殁)、终、圆寂 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表告别的:辞、别、谢 39.表暗中的:阴、间、密 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 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 涝、旱、堰、芜秽
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 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4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4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 膏 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48.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课(督促劝说 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 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 (到、往)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中(中伤、 诬蔑别人使受损害)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 真实)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语言不合规范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语言不合规范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语言不合规范范文一:作文题目: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语言不合规范作为一名学习文言文的学生,我们经常需要进行翻译。

然而,很多同学在翻译过程中却会出现一些语言不合规范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翻译失分。

下面,我将分析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避免这些常见的错误。

首先,译文过于通俗或口语化,是常见的失分点。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文言文的特色,使用文言语言,而不是口语化语言。

其次,句式不恰当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

有些同学在翻译时,不顾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随意变换句式,导致了句子的语言不合规范。

第三、使用不当的词语也是常见的失分点。

有些同学在翻译时,为了凑字数或者表现自己的词汇量,使用了一些不常见的、不合适的词语,导致了语言不恰当。

第四、文化典故不明确也是一大失分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了解文化背景和典故,才能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

第五、生字不认识也是常见的失分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生字的读音和意义,以避免出现词语不准确的情况。

第六、拼音错误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拼音的正确性,以免出现语言不合规范的情况。

第七、符号使用不当也是常见的失分点。

有些同学在翻译时,忽略了符号的使用规则,导致了语言不清晰。

第八、语序不当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语序的正确性,以免出现语言不合规范的情况。

第九、语法错误也是常见的失分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熟悉语法规则,避免出现语言不恰当的情况。

第十、字义不清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了解字义,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以避免出现词语不准确的情况。

总的来说,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中包括了译文通俗化、句式不恰当、使用不当的词语、文化典故不明确、生字不认识、拼音错误、符号使用不当、语序不当、语法错误和字义不清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失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点,提高我们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范文二:作文题目: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语言不合规范近年来,文言文翻译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

文言文翻译失分原因及对策

文言文翻译失分原因及对策

文言文翻译失分原因及对策作者:龚建校李树桂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8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多年来高考的必考点之一。

从考查方式看,以前全国高考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从2002年开始,全国高考采用主观题形式,即由考生直接翻译。

2004年分值加大到8分,2006年湖北卷又增值到10分。

因此,该考点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同时,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

那么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失误呢?一、词义不明常出错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和词类话用规律,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识,这都会导致错译实词。

如,“沛公军霸上”,译成“沛公刘邦的军队在霸上”。

错把“军”作名词,译成“军队”,好像没错,其实,这里的“军”字已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作“驻军”讲,译句应改为“刘邦把军队驻扎在霸上”。

二、虚实混淆错难免虚词实词混淆,不熟悉常用虚词的用法,这是导致错译虚词的主要原因。

如,2002年上海试题“金玉之贱,人民是金”,有的考生译成“金玉的低贱,人民是宝贝”。

显然“之”被译为助词“的”,“是”被当作判断动词,考生却忘了“之”“是”除了此种常见用法外,还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因而该句应译为“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三、固定句式拎不清不熟悉固定句式,不善于分辨出特殊句式,这是错译句式的根本原因。

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有同学把“无乃不可乎”,译成“这不是不可以吗”,把表示揣度语气的“无乃……乎”,同表示反问语气的“不亦……乎”混淆了。

该语句应译为“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四、单数复数不区分单数复数不分,这是翻译人称代词常见的错误。

区别人称代词是单数还是复数,主要靠联系上下文。

如:翻译“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同学忽视对人称代词“之”的单复数选择,把这一句译成“蔺相如坚决挽留他”,这就错了。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18文言文翻译——突破高考第13题文言文怎么考你能找出下列翻译的误区吗?1.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叛乱攻打吴起,吴起走到楚王尸体旁边,埋伏在那里。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朴素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3.帝阴养死士三千人,散在人间。

译:皇帝在阴间养了三千个死人,散落在人间。

归纳常见八大失误1缺乏赋分点意识,关键点没翻译,非关键点倒翻译。

2直译意识不强,遗漏了对某些词的翻译。

3不灵活意译,生硬直译造成译句生涩。

4多义词弄错意思,翻译不能切合语境。

5搞不清楚特殊句式,翻译不合乎现代语法规则。

6不明了句子的陈述对象,翻译时常遗漏主语。

7不注重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造成翻译不流畅。

8忽略补充原句中的省略成分,导致译句不连贯。

考题考向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的全国卷文言文翻译均设置两题,各4分,体现出命题者对文言文翻译的高度重视。

命题特点①以考查实词、虚词为主,考查句式为辅。

②两句翻译,每句字数在15~27,采分点一般为三个或四个。

③句子多为对话句,叙述性的语句备考策略1、2022、2023高考文言实词(词语)这一题型,淡化了文化常识,可以说是民心所向。

题目难度降低,重在基础知识考察,靠的是厚积薄发。

平时训练题目不必太偏太难。

2.回教材细落实。

新高考大方向开始重视教材。

教考结合,题目与教材有一定程度衔接。

2022届、2023届新高考,还是老教材新高考的过渡模式。

随着部编新教材的全面普及与推进,新高考将迎来“新教材新高考”的真正意义上的新高考。

2024届新高考地区课本文言文复习将以新教材为本,课本文言文知识点一定要绵密推进。

文 言 翻 译注意保留

文  言  翻  译注意保留

文言翻译注意保留原文中表示国名、年号、地名、人名、物名、官职名等之类的词语应当注意保留下来,不必翻译。

例如:(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译文: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人呢?(2)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译文:于是颁赐给王罴铁劵,说只要荆州城完整就一定授予本州刺史一职。

句(1)中的“尧”“咎繇”是表示人名的词语,句(2)的“铁劵”“刺史”是分别表示物名、官职名的词语。

上述词语在翻译时均应给予保留。

(二)注意增补原文如果是一些省略句,那么翻译时应当注意把它补充完整。

例如:(1)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皆为他竭尽哀悼。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译文: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句(1)中“知与不知”的后面省略了“之(代李广)者(的)人”,“为”的后面省略了“之(代李广)”;句(2)中“处”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就”后面省略了宾语“其(代孟尝)”。

上述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均应注意补充完整。

(三)注意删减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应当注意把它删除。

例如:(1)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译文: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2)有牵牛而过堂者。

译文: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

句(1)中的“也”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句(2)中的“而”表修饰,相当于“地”,不译。

(四)注意对换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古词,翻译时应当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

例如:“吾、余、予”译为“我”,“尔、汝”译为“你”,单音词译为双音节词。

(1)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石头。

(2)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译文:象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句(1)中的“终日”在翻译时应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整天”;句(2)中“寡人”译为“我”,“民”译为“百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 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 把原文翻译出来。“达” 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 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 就 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主”的原则。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 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 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 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 到完美。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 恨、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 罹、戾、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 赭衣、械、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 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 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注: 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 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 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 的,但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 它,应该删除不译。 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 也”“者……也……”,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 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分类列举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 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 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 (黜) 5) 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 表恢复的:复、还 7) 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 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 “任命”才算正确。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 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
(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 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如: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 显得流畅。 再如: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 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 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 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4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4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 膏 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48.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课(督促劝说 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 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 (到、往)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中(中伤、 诬蔑别人使受损害)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 真实)
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 死、没(殁)、终、圆寂 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表告别的:辞、别、谢 39.表暗中的:阴、间、密 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 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 涝、旱、堰、芜秽
(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如: 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 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 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 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 才显得清晰完整。
(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 说出了一部分意思。 例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乐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 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 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 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 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注: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 到中心词前边, 正确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 有找到。 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正确翻译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 的筋骨。
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僭(超越本分、过分、虚 假不真实)孤(幼年失去父亲)阪(山坡)容(宽容、或 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 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 恐惧)勤(辛劳)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 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劫(强夺、掠取、 威逼、威胁)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 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县令)差(病好了)执 (捉拿)延(延请)省(减免)雅(平时)谢(道歉、推 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 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察(考察、考察后给予 推荐)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 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 帝位)造(造访)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弑(子 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 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 (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 御、驾、辕、辙 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30.表揭发的:劾、讦、揭 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 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 奏、表、疏、 32.表朝见的:朝、觐
(二)以今义当古义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 的女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 于。 “辞让”应改为“责备”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 到树林中去。 “才到树林中去”改“才离开”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 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 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 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谲 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 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 状元、解元、乡试
49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三司:太尉,司徒 司空 太尉:军事首脑 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主簿:秘书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太史:记史,管文收 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六部:吏、户、礼、兵、刑、பைடு நூலகம் 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 员外部:尚书下属宦官 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围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丞相:相当于宰相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 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 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 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 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 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 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 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 造成失误。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 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 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 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 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