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专项练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细胞生活的环境_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_练习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分层训练: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分层训练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A组基础巩固练1.(2021年山东潍坊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B.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组织水肿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机体的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稳定状态【答案】D【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B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及时补充无机盐离子,机体的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肺排出B.只要保证图中各种物质的稳定就能保持内环境的稳态C.从内环境中能够提取出抗利尿激素、抗体、神经递质D.图中⑤⑥过程需要经过循环系统才能完成【答案】C【解析】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内环境成分中有抗利尿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图中⑤⑥过程通过物质交换直接进行,不需要经过循环系统。
3.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补充碱制剂是为了中和乳酸的酸性B.乳酸是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通过细胞膜进入内环境C.胰岛素可以促进乳酸在内环境中的氧化分解D.乳酸酸中毒说明了机体对内环境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补充碱制剂,利用了酸碱中和的原理,A 正确;丙酮酸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乳酸,B正确;内环境中不可能发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C错误;人体正常产生的乳酸会被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但如果乳酸产生过多,就会超过缓冲物质的调节能力,D正确。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1.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膀胱内的尿液B.淋巴管中的淋巴液C.肺泡腔内的气体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内环境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没有缺失时,内环境将维持稳态D.正常情况下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3.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B.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有①和③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D.人体绝大多数细胞通过④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HCO3−、HPO42−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不变的缓冲物质C.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成分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6.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这三个系统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三个系统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受体直接接触,这种作用方式具有特异性D.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关系7.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6天内环境及其稳态(原卷版+答案解析)

倒数第6天内环境及其稳态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其中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P2)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P5)3.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P5)4.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P5)5.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P5)6.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其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P5)7.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P5)8.下列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丙酮酸分解、蛋白质合成(细胞内)℃H2O2分解(细胞内)℃食物中淀粉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消化道)℃抗原与抗体结合(内环境)℃乳酸与NaHCO3反应(内环境)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1.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P10)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P10)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P11)5.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P11)1.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
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注:药物A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A.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降低B.正常组能对比反映出给药组大鼠恢复胃排空的程度C.与正常组相比,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D.柴胡疏肝散与药物A对患病大鼠促进胃排空的效果相似4.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对实验结果不要求精确定量的是()A.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B.DNA的粗提取与鉴定C.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D.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5.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中既有细胞所需要的物质,又有细胞代谢的废物。
(√)(3)长期营养不良的人,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导致组织水肿。
(√)2.处于人体中的下列物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D)A. Na⁺B.胰岛素C.氨基酸D.血红蛋白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D)A.膀胱内的尿液B.肺泡腔内的气体C.小肠腔内的消化液D.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4.右上图(见教材)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B、C各是什么器官?答案提示:肺、小肠等、肾(2) 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则①表示的是什么过程? 答案提示:营养物质的吸收。
(3)②表示什么过程?答案提示:肾小管的重吸收。
二、拓展应用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会影响血浆的pH吗?在这种情况下,机体是如何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的?请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
答案提示:剧烈运动后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不会使血浆的酸碱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
具体调节机制如下。
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水。
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大。
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排出。
1.2内环境的稳态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1.(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2.(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
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疱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液体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3.(2019·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B.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C.①、②、④相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①的渗透压的大小由蛋白质含量决定4.(2022·山东·滨州市沾化区实验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B.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5.(2022·福建·三明一中高二阶段练习)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6.(2021·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履虫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进入到血液中会参与体液调节C.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7.(2022·河北·辛集市育才中学高二期中)内环境稳态对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高考生物总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高考生物总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项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
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
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B.泪液是房水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2.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整理的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Ⅰ、Ⅱ、Ⅲ、Ⅳ表示相关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液体所含的物质种类和含量有差别,其中乙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当吃的食物过咸时,在垂体释放的激素作用下,B过程会减弱C.给病人输入的NaCl会按照体液中甲、乙、丙、丁的含量比进入各种体液D.口服药物后,药物分子发挥作用离不开Ⅰ、Ⅳ系统的作用3.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4.(2023·广东汕头模拟)农民在用镰刀收割小麦时,手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疱内液体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高B.水疱主要由淋巴液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所形成C.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可以不断更新D.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能且只能渗入毛细血管5.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答案版)-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清单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是指_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2/3)_和细胞外液(1/3)。
细胞外液是指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单细胞生物有内环境吗?没有。
图中①②③处所对应的内容依次为: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
(2)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下图表示三者的有机联系,图中①箭头表示: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②箭头表示: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淋巴系统;③箭头表示:组织液中的物质返回血液循环系统。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绝大多数、少量)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绝大多数、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模式图可表示为:(4)常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液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液、血浆。
(5)消化液属于体液吗?不属于,尿液属于体液吗?不属于,肺内粘液属于体液吗?不属于。
2.细胞外液的成分(以血浆为例)(1)血浆的成分: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蛋白质(7%~9%)、无机盐(约1%)血液运输的其他营养物质(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完全相同吗?不完全相同,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蛋白质含量很少。
江苏省启东市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练习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液 D.唾液4.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6.下列生理过程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D.食物中的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7.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性激素的合成 B.抗原与抗体结合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D.氨基酸的脱水缩合8.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9.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A.细胞外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10.人体体液是指()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和消化液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细胞内液和血液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内环境pH维持在适宜范围内,内环境稳态维持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内环境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题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一、考查形式选择题二、典型例题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 .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及图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A.②③⑦ 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④⑦ D.①②③④⑥⑦答案A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喝牛奶和口服药物都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
三、答题技巧1.内环境的组成2.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3.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
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4.细胞外液的成分、渗透压和酸碱度5. ①、②、④内存在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而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6.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7.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CO2、尿素等。
激素、抗体、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血红蛋白、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8.写出细胞的具体内环境9.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B.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同C.组织液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D.维持人体pH相对稳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HPO42-/H2PO4-2.人体内环境pH大于正常值称为碱中毒,pH小于正常值称为酸中毒,根据成因可分为呼吸性中毒和代谢性中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缺氧使无氧呼吸产生CO2增多,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B.体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细胞呼吸C.严重腹泻丢失过多的HCO3-,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通过减缓呼吸进行调节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静脉注射碳酸氢钠不可以纠正代谢酸中毒C.静脉点滴的葡萄糖需要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同D.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4.如图表示细胞和人体生存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生存的环境主要是图中的内环境B.人体有多个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可不经过内环境就进入人体的各种细胞5.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均充满组织液B.变形虫的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D.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6.哺乳动物体内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部分血浆蛋白和Na+结合形成蛋白质钠盐,并与蛋白质组成缓冲体系。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稳态》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稳态》【考点梳理.逐个击破】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3.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4.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5. 内环境的稳态(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会被破坏的原因: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有障碍。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7. 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①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8.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①结构: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
②类型:轴突—细胞体型(表示为:)、轴突—树突型(表示为:)。
(2)兴奋的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内侧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方式:胞吐)→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出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化学本质:糖蛋白)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1)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10、体温调节(1)体温维持机制: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热量来源:细胞呼吸有机物氧化放能(主要部位是骨肌和肝脏)11、水平衡调节(1)吸收途径:饮水、食物、细胞代谢产生的水(2)排除途径:尿液、汗液、呼吸、(3)无机盐的排除途径:尿液、汗液(4)Na+、K+的作用:Na+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K+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第29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新人教新高考)

第七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9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标内容(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4)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5)实验: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液;④细胞外液。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的,b处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如图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
(4)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连线)(1)血液≠血浆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血浆的主要成分(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①内环境的概念是对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而言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和植物没有内环境。
②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但不是只有这三种,还有脑脊液等。
3.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考点速览·诊断】(1)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2021·重庆卷,13B改编)(×)提示淋巴液和组织液。
(2)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2021·河北卷,17A)(√)(3)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串讲精练(新高考专用)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串讲)(原卷版+解析)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及稳态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由构成的液体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①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决定的。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渗透压越大。
②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③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5.内环境的作用(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媒介。
6.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
(1) 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和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1、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2、各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3、内环境的稳态4.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1)血浆pH调节的过程(2)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膨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的功能紊乱。
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电解质(或无机盐)。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典例1.下列实例中属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的是( ) A.即使二氧化碳为细胞代谢终产物,组织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也要维持相对稳定B.细胞代谢活动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必须保持各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C.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细胞内温度、pH的影响D.氧气为有氧呼吸的原料,组织液中氧气含量必须维持绝对稳定典例2.(2020·河北高三期末)下列生理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在激素调控下,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被分解C.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D.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HCO-3反应考点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方式为调节。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19·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竞赛)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B)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D.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解析]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则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A错误;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B正确;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内液增多,D错误。
故选B。
2.(2019·江苏高三期末)下表为某成年人体检表上的几项血常规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C.此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D.此人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解析]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当干扰过大,会导致稳态失调,故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 正确;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B正确;据表中数据可知,此人血糖偏高,可能是一次吃糖过多,也可能是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也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C错误;表中数据显示,此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低,甘油三脂和甲状腺激素偏高,故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D正确。
3.(2020·陕西高考模拟)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内环境中含有尿素、激素、血红蛋白等多种成分C.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直接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A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血浆的成分稳定,理化性质也要稳定,D错误;故选A.4.(2020·江西临川一中高考模拟)下列有关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只有少部分渗入到淋巴液B.肾炎会降低血浆的渗透压,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和生成的组织液相比,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D.HCO错误!、HPO错误!等主要存在血浆中,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解析]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中,少部分流入淋巴中,A正确;肾炎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高,C错误;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液中存在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的物质,如HCO错误!、HPO错误!等,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课后练习(1)
1.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颈部)出现红肿,原因是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
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B.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C.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D.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2.关于人体内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 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
C.渴觉产生于人体的口腔 D.激素调节是维持渗透压的唯一方式
3.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颗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HCO3—、HPO42—
4.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无关的一项是()
A.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
B.血浆中Cl-浓度
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浓度
5.下列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用过咸食物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B.特异性免疫针对性强,对抗原的杀伤效果好,但最终抗原的清除还需依赖非特异性免疫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需要不断产生,才能满足需要
D.在低温环境中,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6.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1)血浆是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的____ __、___ __含量有关。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值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
有等离子有关。
空腹血糖浓度为0.8~1.2g/L,当人体血糖浓度略有下降,此时体
内主要是___ _____(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 __。
(3)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
免疫系统是通过它的、、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
中的作用。
(4)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同时机体会通过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两条主要途径加强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7.下列有关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方面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Na+和Cl-浓度
C.正常人的血浆呈强酸性
D.生物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8.人体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 )
A.Fe2+ B.K+ C.Na+ D.Zn2+
9.血糖平衡对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以下相关选项不正确的是()
A.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主要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使血糖恢复正常
B.人体若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原因是胰岛α细胞受损
C.胰岛素可通过促进脂肪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来降低血糖浓度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
10.下列对血压的说话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兴奋,主要降低收缩压
B.心输出量增加,主要升高舒张压
C.血管管腔变小,主要降低收缩压
D.血液粘滞度增加,主要升高舒张压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中渗出,进入组织液并使其增多;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一般不会进入血浆中。
2.答案: B
解析:
3.答案: D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而HCO3—、HPO42—主要和酸碱度的调节有关。
4.答案: C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与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5.答案: A
解析:食用过咸食物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尿量减少
6.答案: (1)无机盐蛋白质
(2)7.35~7.45 HCO3—、HPO42—胰高血糖素肝细胞
(3)神经—体液—免疫防卫监控清除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7.答案: A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8.答案: C
9.答案: B
解析: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主要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使血糖恢复正常, A正确;人体若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量不足,B不正确。
胰岛素可通过促进脂肪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来降低血糖浓度,C正确;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信号传递障碍,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0.答案: D
解析: A、交感神经兴奋,使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升高,A错误;
B.心输出量增加,主要升高收缩压,B错误;
C.血管管腔变小,主要升高舒张压,C错误;
D.周围小动脉收缩或血液粘度增加,血压增高,主要升高舒张压,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