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毛诗序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古代中国诗歌理论著作。
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分为大序和小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览。
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释义:●《毛诗序》①:《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整理)《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
《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
《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
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毛诗序》【原文】【译文】
《毛诗序》【原文】【译文】《毛诗序》原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慎于行,而无忘其所由。
凡称伦常,始诵于此。
古诗既繁,其义皆正。
春秋左氏,特别深矣。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方能无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放。
上下固分,陈力就列。
一人称短,众智解忧。
衆口铄金,积毁销骨。
三年河东,四年河西,始可制人。
译文:《毛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其中收录了300首古诗,总的来说,这些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都是清纯无邪的思想。
此外,这些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它们成为了我们讲述道德道理的起点。
在这些古诗中,意义非凡的不胜枚举。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到不少教训,特别是《春秋左氏》更是能够深入人心地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总之,我们学习古诗,是为了在今天的生活中有所启迪。
惟独我们从古人的经验教训中吸取营养,才干够在今天更好地生活。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无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主要有古字体的认读和对传统文化的目生感。
我们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工具去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学习中可以使用诗词APP,这样我们就可以方便地查找古字的读音和释义。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渠道去接触传统文化,如参观博物馆、阅读古书、看传统表演等等。
惟独通过多角度的探索,才干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理解古诗中蕴含的道理。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译文】《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
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
风,就是讽喻,就是教化;用讽喻来感动、教化人们。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
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
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而欢乐,其时的政治就平和通畅;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其时的政治就乖戾残暴;亡国之时的音乐悲哀而思虑,其国民就困顿贫穷。
所以矫正政治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近于能实现这个目标。
古代的君王正是以诗歌来矫正夫妻的关系,培养孝敬的行为,敦厚人伦的纲常,淳美教育的风气,改变不良的风俗。
“”“”“”“”“”“” 所以诗有六义:一叫风,二叫赋,三叫比,四叫兴,五叫雅,六叫颂。
上面“”“”的(统治者)用风来教化下面的(平民百姓),下面的(平民百姓)用风来讽喻上面的(统治者),用深隐的文辞作委婉的谏劝,(这样)说话的人不会得罪,听取的人足可以警戒,“”这就叫风,至于王道衰微,礼义废弛,政教丧失,诸侯各国各行其政,老百姓家风俗各异,“”“”于是变风、变雅的诗就出来了。
国家的史官明白政治得失的事实,悲伤人伦关系的废弛,哀怨刑法政治的苛刻,于是选择吟咏自己情感的诗歌,用来讽喻君上,这是明达于世上的事“”情(已经)变化,而又怀念旧时风俗的,所以变风是发于内心的情感,但并不超越礼义。
发于内心的情感是人的本性;不超越礼义是先王教化的恩泽犹存。
因此,如果诗是吟咏一个“”邦国的事,只是表现诗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就叫做风;如果诗是说的天下的事,表现的“”“”是包括四方的风俗,就叫做雅。
雅,就是正的意思,说的是王政所以衰微兴盛的缘由。
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指《毛诗》的序言。
前人把冠于全书的序言称《大序》,把每篇类似题解性质的短文称《小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毛诗大序》原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jué)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译文《诗经》中的《关睢》是赞美周文王妃太姒美德的。
是《风》的第一首诗,是周文王从自己妻子开始推行风化天下,树立夫妇之间的美德的。
特意用它来教育百姓,用它来教育臣下。
《风》是歌谣,有教育作用;用歌谣打动他们,用教育转化他们。
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
人的思想感情存在于内心就是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
情感在内心涌动就是用语言来表现,语言还不能表现的`就发出感汉。
如感叹还不适以表达,不知不觉就会手舞足蹈来表现。
用声音抒发感情,声音就成为宫商等的乐调,就被称为音乐。
太平社会的音乐安祥快乐,政事和顺;混乱社会怨恨愤怒,政事不正常;亡国的音乐悲哀幽思,百姓困厄。
《毛诗序》【原文】【译文】
《毛诗序》【原文】【译文】《毛诗序》【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1],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2],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3]。
“风”,风也,教也。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4]。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译文】《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
风,就是“讽”,就是“教”。
“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
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
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注释】[1] 风:这里指《国风》,《诗经》里的《国风》是指各地的民歌民谣。
[2] 风:这里的“风”即现在的“讽”,动词,是委婉地劝告的意思。
“风”有两种用法,读音也不一样,注意区分作为名词的“风”与作为动词的“风”的区别,凡是诵本教材上“风”旁注“讽”字的,即读作“fěng”,劝告的意思。
[3] 乡人:乡间百姓,与“邦国”相对。
邦国的本义是指都城,大者为邦,小者为国,后指都城所统领的封地和疆域等。
[4] 志:心意,情感。
之:到达,所致。
【点评】《毛诗故训传》在《诗经》每篇的原文前都有一些序言性质的文字,世称“诗序”。
而《关雎》原文前的这篇序言属篇幅最长,历史上称《关雎》前的序为“诗大序”,其他为“诗小序”。
《关雎》前的“诗大序”看起来也是一篇总序,所以历史上又称《毛诗序》。
这篇序的第一段,主要强调人的情感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强调喜怒哀乐必然通过“言→嗟叹→咏歌→舞蹈”等感情逐渐浓烈的行为表现出来,此正应了《尚书·舜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和《礼记·乐记》“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三者本乎人心”的基本道理。
【7A版】《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译文】《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G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
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
《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
《毛诗》于《诗》三百又称《毛诗序》。
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
作者不详,约成书于《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汉代传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修改;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译文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风,就是讽喻,就是教化;用讽喻来感动、教化人们;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而欢乐,其时的政治就平和通畅;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其时的政治就乖戾残暴;亡国之时的音乐悲哀而思虑,其国民就困顿贫穷;所以矫正政治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近于能实现这个目标;古代的君王正是以诗歌来矫正夫妻的关系,培养孝敬的行为,敦厚人伦的纲常,淳美教育的风气,改变不良的风俗;所以诗有六义:一叫“风”,二叫“赋”,三叫“比”,四叫“兴”,五叫“雅”,六叫“颂”;上面的统治者用“风”来教化下面的平民百姓,下面的平民百姓用“风”来讽喻上面的统治者,用深隐的文辞作委婉的谏劝,这样说话的人不会得罪,听取的人足可以警戒,这就叫“风”,至于王道衰微,礼义废弛,政教丧失,诸侯各国各行其政,老百姓家风俗各异,于是“变风”、“变雅”的诗就出来了;国家的史官明白政治得失的事实,悲伤人伦关系的废弛,哀怨刑法政治的苛刻,于是选择吟咏自己情感的诗歌,用来讽喻君上,这是明达于世上的事情已经变化,而又怀念旧时风俗的,所以“变风”是发于内心的情感,但并不超越礼义;发于内心的情感是人的本性;不超越礼义是先王教化的恩泽犹存;因此,如果诗是吟咏一个邦国的事,只是表现诗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就叫做“风”;如果诗是说的天下的事,表现的是包括四方的风俗,就叫做“雅”;“雅”,就是正的意思,说的是王政所以衰微兴盛的缘由;政事有小大之分,所以有的叫“小雅”,有的叫“大雅”;“颂”,就是赞美君王盛德,并将他的成功的事业告诉祖宗神明的;“风”、“小雅”、“大雅”、“颂”这就是“四始”,是诗中最高的了;然而,关雎、麟趾的教化,原是周文王时的“风”,但“风”只讲一个邦国的事,文王后来是天子,应该管理天下四方所以只能记在周公的名下;“南”,是说天子的教化自北向南;鹊巢、驺虞的德行,本是邦国诸侯的“风”,是先文王用来教化的,文王后来是天子,应该管理天下四方所以就记在召公的名下;周南、召南,是规范衡量初始时的标准,是王道教化的基释义:毛诗序①: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②关睢:诗经·国风·周南第一首诗的篇名;③后妃之德也:后妃,天子之妻,旧说指周文王妃太姒;此处说关雎是称颂后妃美德的;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言后妃性行合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这种解释其实是牵强附会的;汉儒往往如此;④风之始也:本指关雎为诗经的国风之首之意;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言后妃之有美德,文王风化之始也;言文王行化始于其妻,故用此为之始;”这是有违原意的,但汉人往往从教化的角度对诗句作牵强乃至歪曲的解释;⑤风:读去声,用作动词,教化之意;⑥用之乡人焉:相传古代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乡人”,指百姓;礼记·乡饮酒礼载:乡大夫行乡饮酒礼时以关雎合乐;所以正义释“用之乡人”为“令乡大夫以之教其民也”;⑦用之邦国焉:仪礼·燕礼载:诸侯行燕礼饮燕其臣子宾客时,歌乡乐关雎、葛覃等;故正义释为“令天下诸侯以之教其臣也”;⑧动:感动;⑨化:感化;诗者,志之所之也①,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②;①志之所之:之,说文释为“出也”;句意诗乃由志而产生;②“情动于中”以下五句:意指心中有情感而后用语言传达出来;意犹未尽,则继之以咨嗟叹息;再有不足,则继之以永歌、手舞足蹈;“永歌”,引声长歌;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①;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②;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③;先王以是经④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①声成文谓之音:声,指宫、商、角、徵、羽;文,由五声和合而成的曲调;将五声合成为调,即为“音”;②乖:反常;③莫近于诗:莫过于诗;指诗最具有“正得失”等之功能;④经:常道,用作动词,意为使归于正道;故诗有六义①焉:一曰风②,二曰赋③,三曰比④,四曰兴⑤,五曰雅⑥,六曰颂⑦;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⑧上;主文而谲谏⑨,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⑩作矣;国史⑾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⑿;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⒀;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⒁;是谓四始⒂,诗之至也⒃;①六义:诗序“六义”说源于周礼“六诗”,周礼·春官·大师载:“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但因对诗与乐的关系理解有异,故二者次序有别;正义释“六义”为:“赋、比、兴是诗之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对于“六义”,至今尚有不同的理解;②风:与“雅”、“颂”为一组范畴,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据下文的解释,同时又含有风化、讽刺之义;③赋:与“比”、“兴”为一组范畴,指诗经的铺陈直叙的;郑玄注周礼·大师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朱熹诗经集传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④比:比喻手法;郑玄周礼·太师注:“比者,比方于物也;”朱熹诗经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⑤兴:起的意思,指具有发端作用的手法;朱熹诗经集传释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发端有时兼有比喻的作用,有时只为音律上的需要,而无关乎意义;古代“兴”义幽微,历来理解颇多分歧;⑥雅:指雅诗;据下文的解释,有正的意义,谈王政之兴废;大小雅的配乐,时称正声;粱启超释四诗名义说:“‘雅’与‘夏’古字通,……雅音即夏音,犹言中原正声云尔;”⑦颂:指颂诗;据下文的解释,有形容之意,即借着舞蹈表现的情态;清阮元释颂认为颂即舞诗;⑧刺:讽刺;⑨主文而谲谏:郑玄注:“主文,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谲谏,咏歌依违,不直谏也;”此言当其“刺”时,合于宫商相应之文,并以婉约的言辞进行谏劝,而不直言君王之过失;⑩变风变雅:变,指时世由盛变衰,即“王道衰、礼义废”等;变风,指邶风以下十三国风;变雅,大雅中中劳以后的诗,小雅中六月以后的诗;二者虽有个别例外,但变风变雅大多是西周中衰以后的作品,相当于上文的所说“乱世之音”、“亡国之音”;⑾国史:王室的史官;正义引郑玄言:“国史采众诗时,明其好恶,令瞽蒙歌之;其无作主,皆国史主之,令可歌;”⑿“是以……谓之风”:这句是对“风”的解释;“一国”,指诸侯之国,与下文“雅”之所言“天下”有别,表明“风”的地方性;“一人”,指作诗之人;正义解释说:“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⒀“言天下”至“谓之雅”句:这是对“雅”的解释;正义说:“诗人总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而咏歌王政,故作诗道说天下之事,发见四方之风,所言者乃是天子之政,施齐正于天下,故谓之雅,以其广故也;”⒁“颂者”句:这句是对“颂”的解释;形容,形状容貌;此句说“颂”是祭祀时赞美君王功德的诗乐;⒂四始:正义引郑玄言:“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衰;”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为颂始;”毛诗序开头说关雎“风之始也”,实袭史记;⒃诗之至也:诗之义理尽于此;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①;南,言化自北而南也②;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③;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④;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⑤;是关雎之义也;①“然则关雎”数句:麟趾,即,是国风·周南的最后诗篇;正义说:“关雎麟趾之化,是王者之风,文王之所以教民也;王者必圣周公,圣人故系之周公;”②“南,言化”句:这句解释周南之“南”的含义;正义说:“言此文王之化自北土而行于南方故也;”也说:“谓其化从岐周被江、汉之域也;”③“鹊巢驺虞”句:鹊巢是国风·召南的首篇,驺虞是其末篇;正义说:“鹊巢驺虞之德,是诸侯之风,先王、大王、王季所以教化民也;诸侯必贤召公,贤人故系之召公;”④“周南召南”句:周南,国风的第一部分,共计十一篇;召南次周南之后,计十四篇;正义说:“周南召南二十五篇之诗,皆是正其初始之大道,王业风化之基本也;”⑤“是以关雎”句:这句是揭示关雎的主题;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处所言即本于孔子的观点;毛诗序诗论观点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后人称为毛诗序;毛诗序是中国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的儒家诗论的总结;其主要观点如下:首先,毛诗序揭示了诗歌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艺术本质;其云:“诗者,志之所之也”,阐明了诗歌创作的本源在于“志”,“志”构成诗的内容,这与先秦时代就已产生的“诗言志”的观点一脉相承;从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毛诗序出于汉儒之手,与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是融洽的,因而“”正逐渐被纳入到这一体系中而被经学化;不仅如此,毛诗序进一步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比较“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表述,在这里“志”与“情”的关系与内涵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但毛诗序认为它们是可以统一的;抒情之说,早先主要用在乐论之中,关于抒情观点的表述可以说袭自荀子·乐论或;可知,序文的诗论中还留着许多乐论的因素,是因为它仍然是基于诗与乐的紧密相关性来认识诗的本质的;正因如此,毛诗序才汲取了中的抒情说作为先秦以来言志说的必要补充;如果联系观念的整个发展史,就会意识到这一补充是多么有意义;其次,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序文已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如“动天地感鬼神”云云与社会作用都夸大了;由于诗歌被视为一种教化的工具,在毛诗序看来,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是对某种教化观念的隐喻,如以“后妃之德”解关雎,这就未免牵强附会;同时,序文认为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后来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这与序文的观点是相通的;再次,序文提出的“”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后人对“六义”的具体解释不同,却大体上都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而赋、比、兴是诗的写作手法;文中没有对赋、比、兴作具体的解释,却为后来的诗歌刨作论提供了极富启示性的一组范畴;序文对风、雅、颂作了重点阐发,其间所贯穿的浓厚的政教意味与全篇的基调是一致的;文中提出“主文而谲谏”,要求诗歌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达到的目的,这显然是儒家的“温柔敦厚”诗教观的另一种表述;不过,这一要求与艺术创作要求委婉含蓄却有相通之处;所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在指出诗歌的抒情特征时,更进一步要求情感抒发严格接受儒家道德教义的规范;这一观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也很复杂;总之,诗大序不仅仅是一种总结,对后来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很复杂,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毕竟构成了儒家诗学传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
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
②《关睢》:《诗经·国风·周南》第一首诗的篇名。
③后妃之德也:后妃,天子之妻,旧说指周文王妃太姒。
此处说《关雎》是称颂后妃美德的。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言后妃性行合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
”④风之始也:本指《关雎》为《诗经》的国风之首之意。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
《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
《毛诗》于《诗》三百又称《毛诗序》。
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
作者不详,约成书于《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
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
②《关睢》:《诗经·国风·周南》第一首诗的篇名。
③后妃之德也:后妃,天子之妻,旧说指周文王妃太姒。
此处说《关雎》是称颂后妃美德的。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言后妃性行合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
”④风之始也:本指《关雎》为《诗经》的国风之首之意。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毛诗序:汉代传(《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萇(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
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
《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得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瞧来很像就是一篇《毛诗》讲《诗经》得总序。
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与;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0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遹速,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姝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就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就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貓虞》之徳,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就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04毛诗序
风之始也。 风之始也。 所以风天下 而正夫妇也。 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 焉,用之邦 国焉。 国焉。
《正义》:文王行化,始 于其妻,故用此为风教之 始,所以风化天下之民而 使之皆正夫妇焉。周公制 礼作乐用之乡人焉,令乡 大夫以之教其民也。又用 之邦国焉,令天下诸侯以 之教其臣也。欲使天子至 于庶民悉知此诗皆正夫妇 也。
情发于声, 情发于声, 声成文, 声成情发于声” 谓人哀乐之情发见于言语 之声,于时虽言哀乐之事 未有宫商之调,唯是声耳。 至于作诗之时,则次序、 清浊、节奏、高下使五声 为曲,似五色成文。一人 之心,则能如此,据其成 文之响,即是为音,此音 被诸弦管,乃名为乐。虽 在人在器皆得为音,谓乐 音,則此声成文谓之音, 亦谓乐音。
故正得失, 故正得失, 动天地, 动天地, 感鬼神, 感鬼神, 莫近于诗。 莫近于诗。
《正义》:上言播诗于音, 音从政变,政之善恶皆在 于诗,故又言诗之功德也。 由诗为乐章之故,正人得 失之行,变动天地之灵, 感致鬼神之意,无有近于 诗者。言诗最近之余事莫 之先也。
先王是 以经夫 妇,成 孝敬, 孝敬, 厚人伦, 厚人伦, 美教化, 美教化, 移风俗。 移风俗。
故诗有 六义焉, 一曰风, 二曰赋, 三曰比, 四曰兴, 五曰雅, 六曰颂。
《正义》:诗有六义,大师上文, 未有诗字,不得径云。六义故言 六诗,各自为文,其实一也。彼 注云:风,言圣贤治道之遗化; 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 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 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 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 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 以美之。是解六义之名也。
是以一国 之事,系 一人之本, 谓之风; 言天下之 事,形四 方之风, 谓之雅。
毛诗序 原文(精选)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jiē)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主文而谲(jué)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驺,z ōu,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感谢您的阅览以及下载,关注我,每天更新]文档交流。
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指《毛诗》的序言。
前人把冠于全书的序言称《大序》,把每篇类似题解性质的短文称《小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毛诗大序》原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jué)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译文《诗经》中的《关睢》是赞美周文王妃太姒美德的。
是《风》的第一首诗,是周文王从自己妻子开始推行风化天下,树立夫妇之间的美德的。
特意用它来教育百姓,用它来教育臣下。
《风》是歌谣,有教育作用;用歌谣打动他们,用教育转化他们。
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
人的思想感情存在于内心就是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
情感在内心涌动就是用语言来表现,语言还不能表现的就发出感汉。
如感叹还不适以表达,不知不觉就会手舞足蹈来表现。
用声音抒发感情,声音就成为宫商等的乐调,就被称为音乐。
太平社会的音乐安祥快乐,政事和顺;混乱社会怨恨愤怒,政事不正常;亡国的音乐悲哀幽思,百姓困厄。
毛诗序_精品文档
毛诗序一、引言《毛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是一部集民间诗歌、歌谣和宴会歌曲于一体的诗歌集合。
它记录了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至春秋末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间的诗歌作品。
《毛诗》是中国古代五经之一,《毛诗序》则是《毛诗》的开头部分,由儒家学者孔子所撰写。
本文将对《毛诗序》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二、《毛诗序》的意义1. 诗经的背景《毛诗序》首先回顾了诗经的成立背景。
据《毛诗序》所记,诗经是由古代贤人召公奭和周公旦两位宰相所编纂而成。
他们深知音乐的力量,认为通过音乐可以培养人民的美德和道德观念。
因此,他们从民间收集了大量的民歌和诗歌,将其整理编纂为《诗经》。
2. 诗经的价值《毛诗序》进一步探讨了《诗经》的价值。
孔子认为,《诗经》具有教育和引导社会风气的作用。
这部诗集以其朴实、感人的语言,表达了古人的情感与思想。
通过《诗经》,人们能够体验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念,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3. 孔子的立场《毛诗序》还揭示了孔子对于《诗经》的态度。
孔子强调,《诗经》中的诗歌应该被当作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被广泛传播和应用。
他认为,通过学习和吟咏《诗经》,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修养和人格美德。
4. 阐述孔子思想除了探讨《诗经》的价值,孔子在《毛诗序》中还阐述了他的一些思想观点。
孔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只要人们能够接触到高尚的文化和思想,就能够改变和提升自己。
因此,孔子积极倡导人们学习文化遗产,尤其是《诗经》,从而塑造自己的品德和人格。
三、《毛诗序》的影响1. 教育影响力《毛诗序》的出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这部序言详细地介绍了《诗经》的价值,以及如何运用《诗经》进行教育。
它成为后来教育者们探索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参考,对于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和情感修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2. 文化传承《毛诗序》的写作使得《诗经》得以广泛传播和流传。
孔子自身就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而被后世所尊重。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之欧阳理创编
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
《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
《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
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毛诗序》原文
《毛诗序》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原文翻译《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
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
风,就是讽喻,就是教化;用讽喻来感动、教化人们。
诗,是用来表现情致的,当多种心里因素在心里处于激活状态时就是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
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和唤起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就是艺术,语言不足以表达情致时,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情致时,就会引声长歌,引声长歌还不足以表达情致,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以尽兴。
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指《毛诗》的序言。
前人把冠于全书的序言称《大序》,把每篇类似题解性质的短文称《小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毛诗大序》原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jué)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译文《诗经》中的《关睢》是赞美周文王妃太姒美德的。
是《风》的第一首诗,是周文王从自己妻子开始推行风化天下,树立夫妇之间的美德的。
特意用它来教育百姓,用它来教育臣下。
《风》是歌谣,有教育作用;用歌谣打动他们,用教育转化他们。
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
人的思想感情存在于内心就是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
情感在内心涌动就是用语言来表现,语言还不能表现的就发出感汉。
如感叹还不适以表达,不知不觉就会手舞足蹈来表现。
用声音抒发感情,声音就成为宫商等的乐调,就被称为音乐。
太平社会的音乐安祥快乐,政事和顺;混乱社会怨恨愤怒,政事不正常;亡国的音乐悲哀幽思,百姓困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义》:上言用诗以教,此 又解作诗所由。诗者,人志意 之所之适也。虽有所适,犹未 发口,藴藏在心,谓之为志。 发见于言,乃名为诗。言作诗 者所以舒心志愤懑而卒成于歌 咏,故《虞书》谓之“诗言志” 也。
《正义》:情谓哀乐之情,中 情动于中而 谓中心,言哀乐之情动于心志 形于言 , 言 之中,出口而形见于言。初言 之不足 , 故 之时,直平言之耳。既言之, 而意不足,嫌其言未申志,故 嗟叹之 , 嗟 咨嗟叹息以和续之。嗟叹之犹 叹之不足 , 嫌不足,故长引声而歌之。长 故永歌之 。 歌之犹嫌不足,忽然不知手之 永歌之不足, 永歌之不足 , 舞之足之蹈之。言身为心使, 不知手之舞 不自觉知举手而舞身,动足而 之 , 足之蹈 蹈地,如是而后得舒心腹之愤, 故为诗必长歌也。 之也。 之也。
风,风也, 风也, 教也; 教也;风 以动之, 以动之, 教以化之。 教以化之。
《正义》:风训,讽也,教也, 讽谓教,谓殷勤诲示。讽之与 教,始末之异名耳。言王者施 化,先依违讽谕以动之,民渐 开悟,乃后明教命以化之。风 之所吹,无物不扇;化之所被, 无往不沾,故取名焉。
诗者, 志 诗者 , 之所之也, 之所之也 , 在心为志, 在心为志 , 发言为诗。 发言为诗 。
上以风化下, 下以风刺上。 主文而谲谏。 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 戒,故曰风。
《正义》:臣下作诗所以谏君, 君又用之教化,故又言上下皆 用此。上,六义之意在上,人 君用此六义风动教化在下,人 臣用此六义以风喻箴刺君上。 其作诗也,本心主意,使合于 宫商相应之文,播之于乐,而 依违谲谏,不直言君之过失, 故言之者无罪,人君不怒其非 主而罪戮之。闻之者足以自戒, 人君自知其过而悔之,感而不 切,微动若风,言出而过改, 犹风行而草偃,故曰风。
《正义》:上言雅者正也,此亦 当云颂者容也。以雅已备文,此 亦从可知,故略之也。《易》称 圣人拟诸形容,象其物宜,则形 颂者,美 容者谓形状容貎也。作颂者,美 盛德之形 盛徳之形容,则天子政教有形容 容,以其 也,可美之形容,正谓道教周备 成功告于 也。 神明者也。 《正义》:四始者,郑答张逸云 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 是谓四始, 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 则为衰。又笺云,始者王道兴衰 诗之至也。 之所由也。
三、《诗大序》讲解
《关雎》, 孔颖达《毛詩正义》:此篇言后妃性行 关雎》 和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 后妃之德 是后妃之德也。 也。
朱熹《诗经集传》:周之文王生有圣德, 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 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徳,故作是诗。 言彼关关然之雎鸠,则相与和鸣于河洲 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岂非君子之善 匹乎?言其相与和乐而恭敬,亦若雎鸠 之情挚而有别也。
故正得失, 故正得失, 动天地, 动天地, 感鬼神, 感鬼神, 莫近于诗。 莫近于诗。
《正义》:上言播诗于音, 音从政变,政之善恶皆在 于诗,故又言诗之功德也。 由诗为乐章之故,正人得 失之行,变动天地之灵, 感致鬼神之意,无有近于 诗者。言诗最近之余事莫 之先也。
先王是 以经夫 妇,成 孝敬, 孝敬, 厚人伦, 厚人伦, 美教化, 美教化, 移风俗。 移风俗。
是以一国 之事,系 一人之本, 谓之风; 言天下之 事,形四 方之风, 谓之雅。
《正义》:一国之政事,善恶皆系 属于一人之本意,如此而作诗者, 谓之风。言道天下之政事,发见四 方之风俗,如是而作诗者,谓之雅。 言风雅之别,其大意如此也。一人 者,作诗之人,其作诗者道己一人 之心耳,要所言一人之心乃是一国 之心。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 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 但所言者直是诸侯之政,行风化于 一国,故谓之风,以其狭故也;言 天下之事,亦谓一人言之,诗人总 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而 咏歌王政。故作诗道说天下之事, 发见四方之风,所言者乃是天子之 政施齐正于天下,故谓之雅,以其 广故也。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参差的荇菜即“水黄花”, 左手右手都采取它。 对那娴静的美姑娘, 如琴如瑟地友爱她。 参差的荇菜即“水黄花”, 左手右手都拔取它。 对那娴静的美姑娘, 鸣起钟鼓以愉快(迎娶)她。
○毛诗小序以为诗人歌颂“后妃之德”,谓后妃“乐得 淑女以配君子”,“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 也就是说,后妃太姒于宫中求淑女,以配文王,而不嫉妒 淑女之善。朱熹《诗集传》以为宫中之人,歌颂文王“生 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此皆儒家附会之说, 过去有深远影响。但皆脱离诗文实际,故皆不取。 ○鲁诗说:“周道缺,诗人本之袵席,《关雎》作”。 又曰“康王德缺于房,大臣刺晏,故诗作”。韩诗序曰: “《关雎》刺时也”。此二家皆以《关雎》为刺时之诗, 与诗文喜庆之义完全相反,故皆不取。 ○华钟彦《诗经会通》:本篇是一个有品德的文士对一 个有品貌的女子求婚、又将成婚而作的抒情诗。而不是诗 人客观描写。“求之”、“友之”、“乐之”三词之求、 友、乐,皆及物动词。皆发自君子,及于淑女,显示第一 人称的口气,即作者君子自己的抒情。仔细玩味“悠哉” 二句,抒情深刻,应是原于生活,是作者自身感受之语, 非客观描写之语。
情发于声, 情发于声, 声成文, 声成文, 谓之音。 谓之音。
《正义》:“情发于声” 谓人哀乐之情发见于言语 之声,于时虽言哀乐之事 未有宫商之调,唯是声耳。 至于作诗之时,则次序、 清浊、节奏、高下使五声 为曲,似五色成文。一人 之心,则能如此,据其成 文之响,即是为音,此音 被诸弦管,乃名为乐。虽 在人在器皆得为音,谓乐 音,則此声成文谓之音, 亦谓乐音。
治之音安 以乐, 以乐,其 政和; 政和;乱 世之音怨 以怒, 以怒,其 政乖; 政乖;亡 国之音哀 以思, 以思,其 民困。 民困。
《正义》:序既云 情见于声,又言声 随世变。治世之音 既安又以欢乐者, 由其政教和睦故也; 乱世之音既怨又以 恚怒者,由其政教 乖戾故也;亡国之 音既哀又以愁思者, 由其民之困苦故也。
风之始也。 风之始也。 所以风天下 而正夫妇也。 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 焉,用之邦 国焉。 国焉。
《正义》:文王行化,始 于其妻,故用此为风教之 始,所以风化天下之民而 使之皆正夫妇焉。周公制 礼作乐用之乡人焉,令乡 大夫以之教其民也。又用 之邦国焉,令天下诸侯以 之教其臣也。欲使天子至 于庶民悉知此诗皆正夫妇 也。
至于王道 衰,礼义 废,政教 失,国异 政,家殊 俗,而变 风变雅作 矣。
郑玄《诗谱序》:夷身失礼, 懿始受谮,则周道之衰自夷懿 始矣。变雅始于厉王,无夷懿 之雅者,盖孔子录而不得,或 有而不足录也。 《正义》:诗之风雅,有正有 变,故又言变之意。至于王道 衰,礼义废,而不行政教,施 之失所,遂使诸侯国国异政, 下民家家殊俗。诗人见善则美, 见恶则刺之,而变风变雅作矣。
雅者,正 也,言王 政之所由 废兴也。 政有大小, 故有小雅 焉,有大 雅焉。
《正义》:雅者训为正也, 由天子以政教齐正天下, 故民述天子之政,还以齐 正为名。王之齐正天下得 有道,则述其美,雅之正 经及宣王之美诗是也。若 王之齐正天下失其理,则 刺其恶,幽厉小雅是也。 诗之所陈,皆是正天下大 法。文武用诗之道则兴, 幽厉不用诗道则废,此雅 诗者,言பைடு நூலகம்王政所用废兴。 以其废兴,故有美刺也。
《正义》:经夫妇者,经,常也,夫妇 之道有常。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 德音莫违,是夫妇之常。……成孝敬者, 孝以事亲,可移于君。敬以事长,可移 于贵。若得罪于君亲,失意于长贵,则 是孝敬不成,故教民使成此孝敬也。厚 人伦者,伦,理也,君臣父子之义,朋 友之交,男女之别,皆是人之常理。父 子不亲,君臣不敬,朋友道絶,男女多 违,是人理薄也。故教民使厚此人伦也。 美教化者,美谓使人服之而无厌也。若 设言而民未尽从,是教化未美。故教民 使美此教化也。移风俗者,《地理志》 云民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 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随君上之 情欲故谓之俗。风为本,俗为末,皆谓 民情好恶也。缓急系水土之气,急则失 于躁,缓则失于慢。王者为政当移之, 使缓急调和,刚柔得中也。
达于事变而 怀其旧俗者 也。故变风 发乎情,止 乎礼义。发 乎情,民之 性也;止乎 礼义,先王 之泽也。
《正义》:此又言王道既衰, 所以能作变诗之意。作诗者 皆晓达于世事之变易,而私 懐其旧时之风俗。见时世政 事变易旧章,即作诗以旧法 诫之,欲使之合于礼义,故 变风之诗皆发于民情,止于 礼义,言各出民之情性而皆 合于礼义也。又重说发情止 礼之意,发乎情者,民之性, 言其民性不同,故各言其志 也。止乎礼义者,先王之泽, 言俱被先王遗泽,故得皆止 礼义也。
国史明乎 得失之迹, 伤人伦之 废,哀刑 政之苛, 吟咏情性, 以风其上。
《正义》:上既言变诗之 作,此又说作变之由。言 国之史官皆博闻强识之士, 明晓于人君得失善恶之迹。 礼义废则人伦乱,政教失 则法令酷。国史伤此人伦 之废弃,哀此刑政之苛虐, 哀伤之志,郁积于内,乃 吟咏己之情性以风刺其上。 觊其改恶为善,所以作变 诗也。
关雎(华钟彦《诗经会通》译文) 关关雎鸠, 一对雎鸠呱呱地唱, 在河之洲。 唱在黄河的绿洲上。 窈窕淑女, 那位娴静的美姑娘, 君子好逑。 应作君子的好对象。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的荇菜即“水黄花”, 左手右手都摘取它。 对那娴静的美姑娘, 醒着睡着都追求她。 向她求婚她偏不应, 醒着睡着都思绪萦。 长夜里忧愁复忧愁, 翻回百转也睡不成。
二、毛诗序之作者
班固《汉书·艺文志》“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陆 德明《经典释文》卷二:“案郑《诗谱》意,《大序》 是孔子弟子子夏作,《小序》是子夏和毛公合作。卜 商意有未尽,毛更足成之。” 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孔子删《诗》授卜商, 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 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 鲁国毛亨,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 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 范晔《后汉书·儒林传》:“初,九江谢曼卿善《毛 诗》,乃为其训。(卫)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