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毛诗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参差的荇菜即“水黄花”, 左手右手都采取它。 对那娴静的美姑娘, 如琴如瑟地友爱她。 参差的荇菜即“水黄花”, 左手右手都拔取它。 对那娴静的美姑娘, 鸣起钟鼓以愉快(迎娶)她。
○毛诗小序以为诗人歌颂“后妃之德”,谓后妃“乐得 淑女以配君子”,“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 也就是说,后妃太姒于宫中求淑女,以配文王,而不嫉妒 淑女之善。朱熹《诗集传》以为宫中之人,歌颂文王“生 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此皆儒家附会之说, 过去有深远影响。但皆脱离诗文实际,故皆不取。 ○鲁诗说:“周道缺,诗人本之袵席,《关雎》作”。 又曰“康王德缺于房,大臣刺晏,故诗作”。韩诗序曰: “《关雎》刺时也”。此二家皆以《关雎》为刺时之诗, 与诗文喜庆之义完全相反,故皆不取。 ○华钟彦《诗经会通》:本篇是一个有品德的文士对一 个有品貌的女子求婚、又将成婚而作的抒情诗。而不是诗 人客观描写。“求之”、“友之”、“乐之”三词之求、 友、乐,皆及物动词。皆发自君子,及于淑女,显示第一 人称的口气,即作者君子自己的抒情。仔细玩味“悠哉” 二句,抒情深刻,应是原于生活,是作者自身感受之语, 非客观描写之语。
治之音安 以乐, 以乐,其 政和; 政和;乱 世之音怨 以怒, 以怒,其 政乖; 政乖;亡 国之音哀 以思, 以思,其 民困。 民困。
《正义》:序既云 情见于声,又言声 随世变。治世之音 既安又以欢乐者, 由其政教和睦故也; 乱世之音既怨又以 恚怒者,由其政教 乖戾故也;亡国之 音既哀又以愁思者, 由其民之困苦故也。
一、大、小序之分
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孔颖达《毛 诗正义》均认为自“《关雎》,后妃之 德也”起到“用之邦国焉”止,称为小 序;自“风,风也”起到篇末,称为 “大序” ; 朱熹《诗序辨》以“诗者,志之所之也” 至“诗之至也”为大序,前后为小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 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 志之所之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 《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 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 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 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 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故正得失, 故正得失, 动天地, 动天地, 感鬼神, 感鬼神, 莫近于诗。 莫近于诗。
《正义》:上言播诗于音, 音从政变,政之善恶皆在 于诗,故又言诗之功德也。 由诗为乐章之故,正人得 失之行,变动天地之灵, 感致鬼神之意,无有近于 诗者。言诗最近之余事莫 之先也。
先王是 以经夫 妇,成 孝敬, 孝敬, 厚人伦, 厚人伦, 美教化, 美教化, 移风俗。 移风俗。
第四講《毛詩序》與封建正統 文藝觀的建立
一、大、小序之分 二、毛诗序之作者 三、《毛诗大序》讲解
四家诗:齐诗,齐人后苍所传,齐人辕固生
加以发挥。鲁诗,鲁人申公(名培)所传。韩 诗,燕人韩婴所传。这三家诗传皆用当时通行 的汉隶写成,故谓之今文《诗经》。与此相对 而稍晚,由鲁人毛亨所传(是为大毛公),后 由赵人毛苌(小毛公)为之发挥,是为毛诗。 齐诗亡于曹魏,鲁诗亡于西晋。北宋靖康之难 后,韩诗亦亡,仅存《韩诗外传》,于是今古 文之争以毛诗取胜而告平息。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28卷即是从今文的角 度解释《诗经》。《汉书·艺文志》有毛亨《毛 诗故训传》三十卷,汉末郑玄(康成)为毛传 作笺,唐孔颖达为毛传郑笺作疏,而成《毛诗 正义》。今传《十三经注疏》即采用此本。
《正义》:上言雅者正也,此亦 当云颂者容也。以雅已备文,此 亦从可知,故略之也。《易》称 圣人拟诸形容,象其物宜,则形 颂者,美 容者谓形状容貎也。作颂者,美 盛德之形 盛徳之形容,则天子政教有形容 容,以其 也,可美之形容,正谓道教周备 成功告于 也。 神明者也。 《正义》:四始者,郑答张逸云 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 是谓四始, 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 则为衰。又笺云,始者王道兴衰 诗之至也。 之所由也。
至于王道 衰,礼义 废,政教 失,国异 政,家殊 俗,而变 风变雅作 矣。
郑玄《诗谱序》:夷身失礼, 懿始受谮,则周道之衰自夷懿 始矣。变雅始于厉王,无夷懿 之雅者,盖孔子录而不得,或 有而不足录也。 《正义》:诗之风雅,有正有 变,故又言变之意。至于王道 衰,礼义废,而不行政教,施 之失所,遂使诸侯国国异政, 下民家家殊俗。诗人见善则美, 见恶则刺之,而变风变雅作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史明乎 得失之迹, 伤人伦之 废,哀刑 政之苛, 吟咏情性, 以风其上。
《正义》:上既言变诗之 作,此又说作变之由。言 国之史官皆博闻强识之士, 明晓于人君得失善恶之迹。 礼义废则人伦乱,政教失 则法令酷。国史伤此人伦 之废弃,哀此刑政之苛虐, 哀伤之志,郁积于内,乃 吟咏己之情性以风刺其上。 觊其改恶为善,所以作变 诗也。
《正义》:上言用诗以教,此 又解作诗所由。诗者,人志意 之所之适也。虽有所适,犹未 发口,藴藏在心,谓之为志。 发见于言,乃名为诗。言作诗 者所以舒心志愤懑而卒成于歌 咏,故《虞书》谓之“诗言志” 也。
《正义》:情谓哀乐之情,中 情动于中而 谓中心,言哀乐之情动于心志 形于言 , 言 之中,出口而形见于言。初言 之不足 , 故 之时,直平言之耳。既言之, 而意不足,嫌其言未申志,故 嗟叹之 , 嗟 咨嗟叹息以和续之。嗟叹之犹 叹之不足 , 嫌不足,故长引声而歌之。长 故永歌之 。 歌之犹嫌不足,忽然不知手之 永歌之不足, 永歌之不足 , 舞之足之蹈之。言身为心使, 不知手之舞 不自觉知举手而舞身,动足而 之 , 足之蹈 蹈地,如是而后得舒心腹之愤, 故为诗必长歌也。 之也。 之也。
《正义》:经夫妇者,经,常也,夫妇 之道有常。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 德音莫违,是夫妇之常。……成孝敬者, 孝以事亲,可移于君。敬以事长,可移 于贵。若得罪于君亲,失意于长贵,则 是孝敬不成,故教民使成此孝敬也。厚 人伦者,伦,理也,君臣父子之义,朋 友之交,男女之别,皆是人之常理。父 子不亲,君臣不敬,朋友道絶,男女多 违,是人理薄也。故教民使厚此人伦也。 美教化者,美谓使人服之而无厌也。若 设言而民未尽从,是教化未美。故教民 使美此教化也。移风俗者,《地理志》 云民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 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随君上之 情欲故谓之俗。风为本,俗为末,皆谓 民情好恶也。缓急系水土之气,急则失 于躁,缓则失于慢。王者为政当移之, 使缓急调和,刚柔得中也。
关雎(华钟彦《诗经会通》译文) 关关雎鸠, 一对雎鸠呱呱地唱, 在河之洲。 唱在黄河的绿洲上。 窈窕淑女, 那位娴静的美姑娘, 君子好逑。 应作君子的好对象。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的荇菜即“水黄花”, 左手右手都摘取它。 对那娴静的美姑娘, 醒着睡着都追求她。 向她求婚她偏不应, 醒着睡着都思绪萦。 长夜里忧愁复忧愁, 翻回百转也睡不成。
三、《诗大序》讲解
《关雎》, 孔颖达《毛詩正义》:此篇言后妃性行 关雎》 和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 后妃之德 是后妃之德也。 也。
朱熹《诗经集传》:周之文王生有圣德, 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 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徳,故作是诗。 言彼关关然之雎鸠,则相与和鸣于河洲 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岂非君子之善 匹乎?言其相与和乐而恭敬,亦若雎鸠 之情挚而有别也。
风,风也, 风也, 教也; 教也;风 以动之, 以动之, 教以化之。 教以化之。
《正义》:风训,讽也,教也, 讽谓教,谓殷勤诲示。讽之与 教,始末之异名耳。言王者施 化,先依违讽谕以动之,民渐 开悟,乃后明教命以化之。风 之所吹,无物不扇;化之所被, 无往不沾,故取名焉。
诗者, 志 诗者 , 之所之也, 之所之也 , 在心为志, 在心为志 , 发言为诗。 发言为诗 。
故诗有 六义焉, 一曰风, 二曰赋, 三曰比, 四曰兴, 五曰雅, 六曰颂。
《正义》:诗有六义,大师上文, 未有诗字,不得径云。六义故言 六诗,各自为文,其实一也。彼 注云:风,言圣贤治道之遗化; 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 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 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 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 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 以美之。是解六义之名也。
雅者,正 也,言王 政之所由 废兴也。 政有大小, 故有小雅 焉,有大 雅焉。
《正义》:雅者训为正也, 由天子以政教齐正天下, 故民述天子之政,还以齐 正为名。王之齐正天下得 有道,则述其美,雅之正 经及宣王之美诗是也。若 王之齐正天下失其理,则 刺其恶,幽厉小雅是也。 诗之所陈,皆是正天下大 法。文武用诗之道则兴, 幽厉不用诗道则废,此雅 诗者,言说王政所用废兴。 以其废兴,故有美刺也。
风之始也。 风之始也。 所以风天下 而正夫妇也。 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 焉,用之邦 国焉。 国焉。
《正义》:文王行化,始 于其妻,故用此为风教之 始,所以风化天下之民而 使之皆正夫妇焉。周公制 礼作乐用之乡人焉,令乡 大夫以之教其民也。又用 之邦国焉,令天下诸侯以 之教其臣也。欲使天子至 于庶民悉知此诗皆正夫妇 也。
上以风化下, 下以风刺上。 主文而谲谏。 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 戒,故曰风。
《正义》:臣下作诗所以谏君, 君又用之教化,故又言上下皆 用此。上,六义之意在上,人 君用此六义风动教化在下,人 臣用此六义以风喻箴刺君上。 其作诗也,本心主意,使合于 宫商相应之文,播之于乐,而 依违谲谏,不直言君之过失, 故言之者无罪,人君不怒其非 主而罪戮之。闻之者足以自戒, 人君自知其过而悔之,感而不 切,微动若风,言出而过改, 犹风行而草偃,故曰风。
二、毛诗序之作者
班固《汉书·艺文志》“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陆 德明《经典释文》卷二:“案郑《诗谱》意,《大序》 是孔子弟子子夏作,《小序》是子夏和毛公合作。卜 商意有未尽,毛更足成之。” 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孔子删《诗》授卜商, 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 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 鲁国毛亨,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 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 范晔《后汉书·儒林传》:“初,九江谢曼卿善《毛 诗》,乃为其训。(卫)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 序》”。
情发于声, 情发于声, 声成文, 声成文, 谓之音。 谓之音。
《正义》:“情发于声” 谓人哀乐之情发见于言语 之声,于时虽言哀乐之事 未有宫商之调,唯是声耳。 至于作诗之时,则次序、 清浊、节奏、高下使五声 为曲,似五色成文。一人 之心,则能如此,据其成 文之响,即是为音,此音 被诸弦管,乃名为乐。虽 在人在器皆得为音,谓乐 音,則此声成文谓之音, 亦谓乐音。
达于事变而 怀其旧俗者 也。故变风 发乎情,止 乎礼义。发 乎情,民之 性也;止乎 礼义,先王 之泽也。
《正义》:此又言王道既衰, 所以能作变诗之意。作诗者 皆晓达于世事之变易,而私 懐其旧时之风俗。见时世政 事变易旧章,即作诗以旧法 诫之,欲使之合于礼义,故 变风之诗皆发于民情,止于 礼义,言各出民之情性而皆 合于礼义也。又重说发情止 礼之意,发乎情者,民之性, 言其民性不同,故各言其志 也。止乎礼义者,先王之泽, 言俱被先王遗泽,故得皆止 礼义也。
是以一国 之事,系 一人之本, 谓之风; 言天下之 事,形四 方之风, 谓之雅。
《正义》:一国之政事,善恶皆系 属于一人之本意,如此而作诗者, 谓之风。言道天下之政事,发见四 方之风俗,如是而作诗者,谓之雅。 言风雅之别,其大意如此也。一人 者,作诗之人,其作诗者道己一人 之心耳,要所言一人之心乃是一国 之心。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 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 但所言者直是诸侯之政,行风化于 一国,故谓之风,以其狭故也;言 天下之事,亦谓一人言之,诗人总 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而 咏歌王政。故作诗道说天下之事, 发见四方之风,所言者乃是天子之 政施齐正于天下,故谓之雅,以其 广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