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河流域》参考教案1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设计(精选1篇)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设计(精选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3a67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6f.png)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设计(精选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两河流域历史教案设计(精选1篇)两河流域历史教案设计 1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埃及的象形文字;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和太阴历;卡尔纳克神庙;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史诗和诺亚方洲舟的神话。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8ddb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b.png)
2.详细讲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就,如农业、手工业、商业、楔形文字、宗教、法律等方面的贡献。
3.分析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汉谟拉比法典》对法律制度的贡献,楔形文字对文字发展的影响等。
4.结合图片、文献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1.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学会分析、比较、归纳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设计10道关于两河流域文明的选择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2.简答题:让学生从以下三个话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简答题作答:
a)请简要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b)请列举两河流域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
c)请分析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两河流域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异同”为主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能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
4.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选择一个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两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及其对文明的影响”、“楔形文字的演变与传播”等。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精美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精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f4e529650e52ea551898ee.png)
《古代两河流域》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在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崛起的完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
通过对本课的介绍,是学生对两河流域的概况及其古代发展有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3、了解楔形文字;4、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过程与方法】1、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2、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进入导入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的导入方式巩固学生对书本的掌握。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
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
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
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9ed33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5.png)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主板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教学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
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地理位置: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3.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
4.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5.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三《汉谟拉比法典》7.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8.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图片,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之一。
2、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历史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并从中提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了解两大古文明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其的认识,理解人类文明的伟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特点、表现。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a66c3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7.png)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二、内容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古代东方文明之一,产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它也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识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等基本史实。
家国情怀:认识到古代两河流域是古代东方文明之一,初步理解、尊重各个文明之间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上课“尼罗河在古埃及人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内容,引入本节课“两河流域”中的古巴比伦文明,展开本课内容学习。
(二)讲授新课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教师活动出示“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2)学生活动●古代两河流域(又称“新月沃地”)●地理位置:西亚●流域: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明代表: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归纳苏美尔文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学生活动●文字:楔形文字●历法:阴历/太阴历●数学:60进制●技术:最早灌溉技术制陶技术(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公元前539年,古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征服。
波斯文明取代两河文明,两河流域进入了漫长的被殖民时期,一直到近代伊拉克建国才重新独立。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及古巴比伦王国的兴亡。
2.古巴比伦王国(1)教师活动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
他极力神华自己,自称“众神之王”。
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2)学生活动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设立官僚机构。
经济上:大力兴修水利,控制地方经济。
军事上:集中军权,直接掌握军队。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62921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e.png)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学习目标】1.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等基本史实;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辩证地看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识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识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理解君权神授。
3.通过学习《汉漠拉比法典》,认识虽然《汉漠拉比法典》保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它也是人类在法制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法典》内容。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历史地位和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学史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播放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这首歌中提到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底格里斯河、楔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都在哪里呢?他们与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的学习。
自主学习1.古两河流域位于哪里?2.结合教材内容,梳理古两河流域文明兴起和衰落的过程。
3.古两河流域有哪些文明成就?4.汉谟拉比是如何实现古巴比伦王国强盛的?5.《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哪一阶层的利益?我们应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探究新知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展示图片:结合教材说一说两河流域的含义。
看图说出古两河流域具体地理位置。
2.阅读材料,总结古两河流域文明兴起和衰落的过程。
(1)产生(2)统一(3)强盛(4)衰亡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说一说两河流域有哪些文明成就?(1)文字(2)历法(3)数学(4)律法二、古巴比伦王国阅读教材说说汉谟拉比是如何实现古巴比伦王国强盛的?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漠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1.结合教材说一说《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内容、历史地位。
2024年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2024年古代两河流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e1297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1.png)
2024年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主要的文明成就,如苏美尔文明、阿卡德帝国等。
技能培养: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化尊重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两河流域的主要文明及其特点,如苏美尔的文字系统、建筑艺术等。
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短介绍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为学生铺设知识背景。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包括河流、气候、地形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文明的发展。
讲解苏美尔文明、阿卡德帝国等主要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突出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探讨一个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的主题,如宗教、科技、艺术等。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的经典案例,如“吉尔伽美什史诗”或“汉谟拉比法典”,让学生分析其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强调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和启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地图等,辅助教学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两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https://img.taocdn.com/s3/m/4d61a74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d.png)
初中历史教案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帝国等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资料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文化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文明发展的意义。
2. 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两河流域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其地理位置。
2. 提问:“你们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是哪个地区吗?它为什么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历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文明发展的意义。
2. 介绍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帝国的兴衰过程。
3. 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重要地位。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文化的认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如文学、艺术、科技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尊重和认同,提高民族自豪感。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1f4a4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c.png)
3.引导学生思考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规律,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两河流域古文明,拓展历史知识视野。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学习内容,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张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脉络图,要求涵盖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古国的兴衰过程及主要成就。(占总作业量的40%)
3.结合历史地图、历史年表,梳理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脉络,分析其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异同。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两河流域古文明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重点: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历史发展脉络。
难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规律。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形象地展示两河流域古文明的成就,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河流域古文明的起源、发展、成就及其影响。
(5)作业:布置与两河流域古文明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一张两河流域的地图引入新课,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条河流是哪两条吗?它们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fbac3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9.png)
9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为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问题的设定、活动的组织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摆脱传统“满堂灌”形式的教学,促进学习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
【课程内容】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教学目标】1.识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2.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3.识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理解君权神授。
4.通过学习《汉谟拉比法典》,认识到《汉谟拉比法典》虽然保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人类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出自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作为世界古代史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古代亚非的大河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大河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结构上层层深入,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课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介绍最为详尽,以点代面,让我们以此为窗口,更加全面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中国历史学习,已经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但对世界历史内容比较陌生,可通过时间轴梳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世界历史的时空体系。
引入文献和图片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汉谟拉比法典》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材从《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地位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规定严格的社会等级;二是维护发达的奴隶制度;三是对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涉及的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关系做了规定。
上海高中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上海高中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7b7cd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0.png)
上海高中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历史事件;(3)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2)利用资料,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及其原因;(3)采用比较法,探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原因;(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教材《古代两河流域》相关章节;(2)投影仪、电脑、投影屏幕;(3)两河流域地图、图片及相关资料。
2.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2)整理和准备相关教学资料;(3)设计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题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两河流域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原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2)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3)学生思考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贡献。
3.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教材,讲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2)教师结合教材和资料,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贡献。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联系与区别;(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讨论结果,总结课堂内容。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https://img.taocdn.com/s3/m/17f9428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3.png)
初中历史教案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河流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文献阅读、图片展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教学重点:1.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成就教学难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衰落原因2. 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2. 相关地图、图片、文献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第一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与气候1.1 地图观察:让学生观察两河流域的位置,了解其位于亚洲西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2 气候特点:介绍两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如热带沙漠气候、季节性洪水等,以及这些特点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苏美尔文明的兴起2.1 历史事件:介绍苏美尔文明的兴起背景,如农业发展、城市国家的形成等。
2.2 人物与成就:介绍苏美尔文明的重要人物和成就,如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阿卡德、苏美尔文明的文学和艺术成就等。
第三章:阿卡德帝国与巴比伦帝国3.1 历史事件:介绍阿卡德帝国的建立和扩张,以及巴比伦帝国的兴起和衰落。
3.2 人物与成就:介绍阿卡德帝国的建立者阿卡德、巴比伦帝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等人物,以及他们的政治、法律和宗教成就。
第四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与社会4.1 农业发展:介绍两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如灌溉系统、农作物种植等。
4.2 社会结构:介绍两河流域的社会结构,如贵族、农民、奴隶等社会阶层的存在和相互关系。
第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与艺术5.1 文学成就:介绍两河流域的文学成就,如《吉尔伽美什史诗》等。
5.2 艺术特点:介绍两河流域的艺术特点,如壁画、雕塑、建筑等,并分析其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高一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605d6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1.png)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及其历史地位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家庭作业:请学生与家长共同讨论以下问题:“你认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给我们现代社会带来了哪些启示?”要求:以对话形式记录下来,不少于300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家庭沟通能力。
5.阅读拓展:推荐阅读《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简史》等相关书籍,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其他相关知识,拓宽视野。
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一张两河流域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地区在古代有着怎样的文明?”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两河流域的了解,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强调其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导入新课。
高一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重要文明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具体包括: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古代苏美尔文明、阿卡德帝国、巴比伦帝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史料的研究和解读能力,学会从地图、文献、实物等不同角度获取历史信息,并能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e3bec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6.png)
3.活动一 图片展示:楔形文字,思考:两河流域有哪些文明成就?
答案提示: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知识点二 古巴比伦王国
1.阅读教材P7第1段,思考: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在位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答案提示: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阅读教材P7第2段,思考:为了维护统治,汉谟拉比做了什么?
答案提示: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知识点三 《汉谟拉比法典》
1.结合教材P7、P8的内容,思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哪些内容?
答案提示: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阅读教材P6的第1段和图片,思考:两河指的是什么?两河流域指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两河指的是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阅读教材P6第2段,思考:两河流域什么时候初步统一?
教师总结:《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
2.《汉谟拉比法典》有什么特殊之处?有什么地位?
答案提示:《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https://img.taocdn.com/s3/m/6f7a1ee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4.png)
初中历史教案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苏美尔文明和阿卡德王国的建立。
掌握汉谟拉比法典及其历史意义。
掌握古巴比伦、亚述和新巴比伦等古国的历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两河流域地理位置和河流走向。
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使学生直观感知苏美尔文明成就。
通过文献资料,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地理环境,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认识古巴比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两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2. 苏美尔文明和阿卡德王国的建立。
3. 汉谟拉比法典及其历史意义。
4. 古巴比伦、亚述和新巴比伦等古国的历史。
教学难点:1.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涵和影响。
2. 古巴比伦、亚述和新巴比伦等古国的历史变迁。
第一章:两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教学内容:1.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河流走向。
2. 两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
教学活动:1. 展示两河流域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和河流走向。
2. 分析两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业:1. 绘制两河流域地理位置图。
第二章:苏美尔文明和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教学内容:1. 苏美尔文明的出现及其特点。
2. 阿卡德王国的建立及其对苏美尔文明的整合。
教学活动:1. 展示苏美尔文明的图片和文献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
2. 分析阿卡德王国的建立背景及其对苏美尔文明的整合作用。
作业:1. 绘制苏美尔文明发展timeline。
第三章:汉谟拉比法典教学内容:1. 汉谟拉比法典的背景和制定过程。
2. 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展示汉谟拉比法典的图片和文献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其背景和制定过程。
2. 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作业:1. 绘制汉谟拉比法典的structure。
第四章:古巴比伦、亚述和新巴比伦等古国的历史教学内容:1. 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其成就。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7dc57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f.png)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文明》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文化特征和历史贡献。
本课的核心知识点有: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贡献。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可能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兴趣,需要通过多媒体资源和实物展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生可能对于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民族名称、历史事件等内容感到陌生和混淆,需要通过地图、时间线、图表等方式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记忆要点。
学生可能对于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贡献感到难以理解和评价,需要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方式来引导他们发现其内在价值和意义。
二.核心素养1.能够通过观察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文化特征和历史贡献,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和证据。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能够通过对比、归纳、推理等方式,分析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能够从两河流域文明中发现与中华文明的共同点和联系,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贡献,即让学生了解并评价两河流域文明在文字、法律、数学、天文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两河流域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与联系,即让学生探究并发现两河流域文明与中华文明在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与互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 教师播放一段两河流域的风光视频,并提问:你们看到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师展示一张两河流域文明的楔形文字图片,并提问:你们看到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介绍楔形文字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如最早的文字、由楔形符号组成、用于记录信息等。
- 教师总结:通过这些图片和视频,我们可以看出,两河流域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它的文明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eb067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d.png)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了解两河流域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
2.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认识它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
3.通过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时政导入):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产生了怎样的早期文明?导入新课。
导入2(名言导入):“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出自某法典前言内容。
出自古代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它代表了哪一地区的文明?导入新课。
课堂探究板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圣经》里被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社会状况,请简要介绍。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3)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是在怎样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的呢?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之一。
四大文明古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
试对古巴比伦王国作一简要概述。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发展:汉谟拉比在位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
(3)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两河流域优秀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5da0b34028915f804dc2dd.png)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及其创造的楔形文字,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地位、作用,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对《汉漠拉比法典》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的相互印证,再现历史,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认识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通过学习《汉漠拉比法典》,认识到法律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了解《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准备】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手周杰伦演唱的《爱在西元前》,并同步展示歌词。
注意重点标记以下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摸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底格里斯河、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泥板上的字迹、楔形文字”。
教师:这是一首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歌曲,歌词据说是词作者在参观博物馆后有感而发创作的。
这首歌以独特的想象把西亚的历史文明融入其中,让人回味无穷,它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世界古代文明之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河流域,去了解那段历史吧!(二)出示学习目标。
二、查学诊断。
1.概述。
(1)兴起: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20多个国家,并发明了楔形文字。
(2)融合:苏美尔各国之间不断争斗,外部入侵者乘势而入,苏美尔人逐渐消失,融合到其他族群之中。
2.建立: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0ff4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f.png)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2.1 课时安排:2课时2.2 教学内容2.2.1 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2.2.2 流域地区的气候、地形特点2.2.3 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活动与农业发展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地图解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第三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3.1 课时安排:2课时3.2 教学内容3.2.1 苏美尔文明的兴起与发展3.2.2 阿卡德帝国与巴比伦帝国的兴衰3.2.3 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3.3 教学方法通过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遗址图片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生活4.1 课时安排:2课时4.2 教学内容4.2.1 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制度4.2.2 社会阶层与生活方式4.2.3 教育、法律与艺术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生活状况。
第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与文明成就5.1 课时安排:2课时5.2 教学内容5.2.1 农业技术与水利工程5.2.2 数学、天文学与医学5.2.3 楔形文字的发明与传播5.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解读、小组探究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与文明成就。
第六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与信仰6.1 课时安排:2课时6.2 教学内容6.2.1 古代两河流域的主要神祇与神话故事6.2.2 宗教仪式与节日庆典6.2.3 宗教对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的影响6.3 教学方法通过神话故事讲解、宗教仪式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e6ac7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e.png)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强调学习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性1.2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河流特点掌握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脉络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1.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等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2.1 河流与土地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河流特点讲解河流对古代文明的影响2.2 气候与农业讲解两河流域的气候特点介绍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灌溉系统2.3 资源与商业讲解两河流域的资源分布和商业发展强调贸易对古代文明的重要性第三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制度3.1 政治制度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组织和政权形式讲解各个时期的统治者和政治制度特点3.2 社会结构讲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分层和各阶层角色强调奴隶制度的存在和影响3.3 法律制度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献讲解法律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第四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与艺术4.1 宗教信仰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体系和神祇崇拜讲解宗教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2 文学与诗歌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和诗歌特点讲解文学作品对古代文明的价值和意义4.3 艺术与建筑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讲解艺术和建筑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第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5.1 苏美尔文明的兴起与发展介绍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讲解苏美尔文明的重要成就和特点5.2 阿卡德王国与巴比伦帝国介绍阿卡德王国和巴比伦帝国的建立与衰落讲解这两个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5.3 古代两河流域的衰落与灭亡讲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原因介绍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传承与影响第六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生活6.1 农业与农作物探讨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种植分析农业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6.2 手工业与贸易介绍两河流域的手工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的贡献阐述两河流域的贸易网络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6.3 城市商业与市场经济探讨两河流域城市商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分析市场经济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作用第七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7.1 天文学与数学介绍两河流域的天文学研究及其对历法的影响探讨两河流域数学的发展及其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7.2 医学与生物学分析两河流域的医学知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探讨两河流域的生物学研究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7.3 工程与建筑技术介绍两河流域的工程建筑技术,如水利工程和防洪措施分析这些技术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贡献第八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8.1 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探讨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分析宗教仪式和节日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8.2 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传说介绍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神话传说及其反映的宗教观念分析神话传说在塑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作用8.3 巴比伦宗教与信仰习俗探讨巴比伦时期宗教信仰的发展与变化介绍巴比伦信仰习俗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第九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9.1 诗歌与史诗分析古代两河流域诗歌的形式与主题探讨史诗在反映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与文化中的价值9.2 戏剧与故事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戏剧表演形式及其主题分析故事文学作品在传承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作用9.3 文档与法律文献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献资料及其反映的社会制度分析法律文献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第十章: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与工艺品10.1 雕塑与绘画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雕塑与绘画艺术特点分析这些艺术形式在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价值10.2 陶瓷与金属工艺探讨古代两河流域陶瓷与金属工艺的发展及其特点分析这些工艺品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10.3 珠宝与服饰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珠宝制作与佩戴习俗探讨珠宝与服饰在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意义第十一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与文字11.1 教育体系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分析教育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11.2 楔形文字的起源与传播介绍楔形文字的发明和演变过程探讨楔形文字的传播和对后世的影响11.3 文学作品与文献记录强调文学作品和文献记录在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续)12.1 天文学与数学(续)探讨两河流域的天文学研究及其对历法的影响(续)分析两河流域数学的发展及其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续)12.2 医学与生物学(续)分析两河流域的医学知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续)探讨两河流域的生物学研究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续)12.3 工程与建筑技术(续)介绍两河流域的工程建筑技术,如水利工程和防洪措施(续)分析这些技术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贡献(续)第十三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续)13.1 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续)探讨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续)分析宗教仪式和节日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续)13.2 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传说(续)介绍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神话传说及其反映的宗教观念(续)分析神话传说在塑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作用(续)13.3 巴比伦宗教与信仰习俗(续)探讨巴比伦时期宗教信仰的发展与变化(续)介绍巴比伦信仰习俗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续)14.1 诗歌与史诗(续)分析古代两河流域诗歌的形式与主题(续)探讨史诗在反映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与文化中的价值(续)14.2 戏剧与故事(续)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戏剧表演形式及其主题(续)分析故事文学作品在传承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作用(续)14.3 文档与法律文献(续)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献资料及其反映的社会制度(续)分析法律文献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续)第十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衰落与遗产15.1 文明的衰落探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衰落的原因和过程分析文明衰落对当地居民和社会结构的影响15.2 文明的传承与影响介绍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传承方式和途径强调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15.3 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探讨古代两河流域遗产的保护状况和存在问题分析古代两河流域遗产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与艺术、历史发展、经济生活、科学技术、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文学作品、艺术与工艺品、教育与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
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
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
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__幼发拉底河__和__底格里斯河__。
2.地理位置: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3.建国:约从公元前__3500__年起。
1 / 4
4.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__2400__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
5.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__汉谟拉比__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制度:实行__君主专制_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三《汉谟拉比法典》
7.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8.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__自由民__、无公民权的__自由民__和__奴隶__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国家产生的时间。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两河流域的统一。
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 / 4
3.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为什么会被称为“楔形文字”?
因为这些文字是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
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探究二《汉谟拉比法典》
阅读下列法律条文,回答问题。
第16条:自由民藏匿宫廷或穆什钦努(指被征服地区的人)之逃奴于其家,而拒不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
第226条: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第282条: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汉谟拉比法典》根据以上条文,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①《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见本书对应练习。
两河流域是当今国际问题的热点,尤其是叙利亚问题更是大国博弈的焦
3 / 4
点。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感知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并按照时间顺序,引导学生探究两河流域的重大事件,并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条文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本质所在,学会正确地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