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性肝癌(HCC)为主。

在全球范围内,肝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在发病率方面排名第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度预测,估计2030年将有100多万患者死于肝癌。

在美国,从2000年到2016年,肝癌的死亡率增加了43%(从7.2人/10万人上升到10.3人/10万人),而5年生存率为18%,肝癌已成为仅次于胰腺癌的第二大致死性肿瘤。

大部分的HCC发生在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当中,主要是HBV或HCV感染或酒精滥用。

普遍接种HBV疫苗和广泛应用针对HCV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将改变HCC的病因谱。

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代谢综合征和肥胖患者的增加放大了肝癌的发生风险,在西方国家,NAFLD将很快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

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系统疗法发展迅速,在过去2年,有4种新药在3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临床疗效。

本文将主要论述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风险因素、监测和诊断,以及循证治疗方法。

一、发病机制慢性肝病患者存在持续性肝脏炎症、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异常再生。

这些异常的生理过程可导致肝硬化,并导致一系列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事件,最终导致异常增生结节(真正的肿瘤癌前病变)的形成。

额外的分子改变能使异常增生细胞获得增殖、侵袭性和生存优势,并完成到成熟HCC的转变(图1)。

HCC也可发生于不存在肝硬化或明显炎症的慢性肝病患者(如HBV感染患者)。

图1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及分子分型图中描述了人HCC发生过程中关键的分子和组织学改变,以及HCC两个分子亚型的主要遗传和临床特征。

*表示高水平的DNA扩增。

在非增生型中,CTNNB1突变增强了免疫排斥。

二、风险因素没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很少罹患HCC,男性的HCC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

任何原因的肝硬化都会增加HCC的发生风险。

这种风险因病因、地理区域、性别、年龄和肝损伤程度而异。

在世界范围内,HBV感染是HCC的主要病因。

尽管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降低了HCC的发病率,但仍有许多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HBV(2015年为2.57亿人),有罹患HCC的风险。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脏脂肪堆积和肝细胞损伤,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代谢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NAFLD的研究中,为深入探究NAFL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代谢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高通量技术对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建立生物组织代谢物谱图,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代谢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代谢组学技术拥有高效、精准、全面的分析能力,可以同步检测大量的代谢产物,更能快速鉴别出代谢物的变化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代谢组学技术在NAFLD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代谢组学技术在NAFLD的诊断和预测方面展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对于NAFLD的诊断,传统的检测手段主要依靠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这些指标前后误差大,缺乏特异性。

而代谢组学技术可以通过代谢物谱图对NAFLD进行诊断,其诊断精度和可靠性更高,同时对于NAFLD的分型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另外,代谢组学技术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对NAFLD的预测进行研究,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代谢组学技术在NAFLD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NAFL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肝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的交互作用。

代谢组学技术不仅可以鉴别出不同阶段的肝脏代谢物分布与表达模式,而且可分析不同病理状态下的组织代谢特点和代谢途径变化,更有助于深入研究NAFLD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权威数据和理论支持。

3. 代谢组学技术在NAFLD治疗药物筛选及药效评价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目前,NAFLD的治疗主要以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为主,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同时分析药物与生物体内代谢物的相互作用和代谢途径变化,从而可以快速筛选出有效的治疗药物并评价其药效。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LS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1 O 2 O 1 1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 0V L.1 .0 1 0 0年 1 O期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病 发 病 机 制 的 研 究 进 展
李 秀丽 王 蒙 ,
(. 1赤峰 学 院 ・ 医学 院 , 内蒙 古 赤峰 040 ; 2 上 海 医药高 等专 科学 校 , 200 . 上海 2 11 ) 0 38
摘 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A L ) 目 N FD 是 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病之一,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均复杂, 胰岛素抵抗( ) I 、 R
或 “ 重 打 击 ” 论 认 为 ,R 导 致 肝 脏 的 脂 肪 沉 积 , 为 死 ) 刺激 肝星状 细胞 ( 维 化 ) 上调 转 化生 长 因子 (rnf — 多 理 I 成 、 纤 和 t sr a o N F D发病 中的 首 次 打 击 ; 在 此 基 础 上 发 生 的 氧 化 应 激 和 脂 mi rwhfc r G AL 而 n go t t F—B) 这些 物 质又 可改 变线粒 体 D A, g aoT , N 也
中图分 类号 : 5 5 R 7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 80 0 ( 0 0 l .6 7( 10 -8 5 2 1 ) 02 4 _1 )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病 ( o — a ooi f t le i ae 当 T nn l hl ay i rds s, c c t v e G的形成超过其输 出以及 V D L L的合成 障碍 时 , 就会影响 T G N F D 是 一 种 无 过 量 饮 酒 史 肝 实 质 细 胞 脂 肪 性 变 和 脂 肪 贮 积 转运 出肝 ,G便蓄积在肝 内’ , AL) T 形成脂肪肝 。脂肪储存过多的肝 为特 征 的 临床 病 理 综 合 症 。病 程 包 括 单 纯 性 脂 肪 肝 、 肪 性 肝 炎 脏 , 脂 血脂代谢紊乱导致细胞膜结构 、 功能异常 , 细胞 表面胰 岛素 肝 从而 使肝 细胞 对胰 岛素 的敏感 和脂 肪 性 肝 纤 维 化 , 后 可 能 演 变 成 肝 硬 化 和 肝 癌 。 随着 社 会 经 受体 数 目减少且 出现受体 缺 陷 , 最

非酒精性脂肪肝营养干预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营养干预的研究进展
s e d e n t a r y l i f e s t y l e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s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n u t r i t i o n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i n N AF L D,e x p l o r e s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n u t r i — e n t a n d NAF L D.
范 围 内一 种 主 要 的健 康 负 担 , 西 方 发 达 国家 成 人 N A F L D患 病率 一般 在 1 7 %-3 3 % 之 间。在 美 国, 成 人和 儿 童 N A F L D 患病率分别 为 2 O %和 1 3 %~ 1 4 % J 。在我国, N A F L D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病毒 性 肝炎 的慢 性 肝 疾 病 。 范建 高 等 对 上 海 市 3 1 7 5 名 社 区居 民 的抽 样 研 究发 现 成 人 N A F L D 患病 率 为 1 5 . 3 5 % 。广 东 省 N A F L D患病 率 为 1 1 . 7 %, 其中 7 —1 8 岁儿 童 N A F L D患 病率 为 1 . 3 %, 且 脂肪 肝 的患 病率会随着年龄 的增长而增加 J 。 目前 N A F L D的 治疗主要包括 生活方 式( 营养和运动) 的调 整和 增 加 胰 岛素敏 感 性、 减 轻 炎 性 反 应 以及 肝 纤维 化 的药 物 疗法 E 5 ] 。 由于 药物 治 疗 N A F L D成 本 较 高 且 有 副
[ K e y w o r d s ] N o n a l 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 N u t i r t i o n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 L i p i d ; C r a b o h y d r a t e

肝癌的危险因素和高风险群体

肝癌的危险因素和高风险群体

肝癌的危险因素和高风险群体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了解肝癌的危险因素和高风险群体,对于预防和早期筛查、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危险因素1. 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被认为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病毒性肝炎会导致肝细胞的慢性炎症,最终可能演变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进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2. 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会对肝脏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引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3. 脂肪肝:脂肪肝是由于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而形成的。

脂肪肝患者若不及时控制,容易进一步演变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增加罹患肝癌的风险。

4. 肝硬化: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脏慢性损害,如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滥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最终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5. 遗传因素: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肝癌、肝硬化、α1-抗胰蛋白酶缺陷等,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有家族史的人群容易成为肝癌的高风险人群。

6. 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有些药物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如乙醇、致癌物质、氯丙酮等,对肝脏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二、高风险群体1.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尤其是存在肝纤维化、肝硬化或同时感染两种病毒的人,肝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2. 酗酒者: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慢性损害,增加肝癌的发生率。

酗酒者尤其是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者,肝癌的风险更高。

3. 脂肪肝和肝硬化患者:脂肪肝和肝硬化的人群对肝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特别是脂肪肝演变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的患者,其肝癌风险更高。

4. 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的人群:某些职业或环境中长期接触到致癌物质的人群,如化工厂工人、染料工人等,肝癌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脂肪肝诊治中心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

随着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的增多,NAFLD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并呈现全球化发病趋势,在我国亦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1,2]。

然而当前医务界对这种相对较新的现代都市病的来龙去脉及危害尚无足够认识。

为此,本文复习文献并就NAFLD的诊疗现状及研究展望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旨在抛砖引玉并希望得到同道的批评指正。

一、NAFLD的历史演变1.脂肪肝研究的里程碑:肝细胞脂肪变和脂肪浸润最早仅是作为一种病理学改变,由Bowman(1842)通过尸体解剖嗜酒者肝脏标本而发现。

1962年Thaler在文献中开始描述非嗜酒者脂肪肝,1979年有文献分别报道肥胖、糖尿病相关脂肪肝发生肝硬化,其后Ludwig(1980)和Schaffner(1986)相继提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NAFLD的概念。

然而当时脂肪肝主要还是作为一种无关紧要的影像学表现见诸于B超和CT等检查结论之中,有关NASH/NAFLD的研究仍仅零星报道,直到Day(1998)等发现NASH可并发进展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SH方得到学术界极大关注。

2002年以后逐渐认识到NAFLD的危害并不仅限于肝脏,其作为”危险因素”对代谢紊乱的促进作用不容低估,NAFLD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之一。

2.非嗜酒者脂肪肝的命名:非嗜酒者肝脏损伤的命名曾经非常混乱,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脂肪肝肝炎(fatty liver hepatiti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坏死(non-alcoholic steatonecrosis)、非嗜酒性醇样肝病(alcoholic-like liver disease innon-alcoholic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代谢性脂肪性肝炎(metabolic steatohepatitis, MeSH)、代谢应激性肝病(metabolic stress-induced liver disease)等。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自然史研究进展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自然史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200092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第一作者:曾静,女,33岁,医学博士,主治医师㊂E-mail: zjupup@通讯作者:范建高,E-mail:fattyliver2004@ ㊃专家论坛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自然史研究进展曾静,范建高㊀㊀ʌ关键词ɔ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自然史㊀㊀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6.001㊀㊀Natural history of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s㊀Zeng Jing,Fan Jiangao.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200092,China ㊀㊀ʌKey wordsɔ㊀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s;Natural history㊀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是由于遗传易感个体营养过剩和代谢功能障碍引起的脂肪性肝病,现被更名为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s,MAFLD,或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s,MASLD)[1-3]㊂超重/肥胖㊁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 T2DM)㊁代谢综合征是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NAFLD与代谢功能障碍互为因果㊂代谢综合征是NAFLD患者全因死亡㊁肝脏相关死亡和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相关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而不伴代谢紊乱的NAFLD患者预后与无肝病患者的普通人群相同[4,5]㊂本文介绍了NAFLD/MAFLD/MASLD患者在自然转归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脂肪性肝病患者的随访㊁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㊂1㊀肝硬化㊁肝癌及其相关死亡风险上升对NAFLD自然史的荟萃分析显示,40.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患者再次肝活检时肝纤维化程度加重,每年纤维化平均进展0.09期㊂NAFLD和NASH患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5.44和25.56/1000人/年)㊁肝病相关死亡率(分别为0.77和11.77/1000人/年)较普通人群分别增加1.05和1.94倍[5]㊂尽管NASH是NAFLD的严重类型,但影响NAFLD患者结局的主要因素并非NASH而是肝纤维化㊂此外,年龄也是影响NAFL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㊂对美国1773例肝活检确诊的NAFLD队列中位随访4年发现,NAFLD患者全因死亡率随纤维化程度加剧而升高[6]㊂F0~F2期㊁F3期和F4的NAFLD患者每1000人/年分别死亡0.32例㊁0.89例和1.76例,每100人/年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0.00㊁0.06㊁0.70)㊁腹水(0.04㊁0.52㊁1.20)㊁肝性脑病(0.02㊁0.75㊁2.39)和肝细胞癌(HCC)(0.04㊁0.34㊁0.14)发病率亦随肝纤维化加重而升高,肝脏失代偿事件使NAFL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6.8倍,静脉曲张出血㊁腹水㊁肝性脑病发生率与NAFLD患者全因死亡率增加独立相关㊂在一组美国退伍军人NAFLD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在平均9年随访期间,在271906例NAFLD患者中有22794例进展为肝硬化,253例并发HCC[7]㊂NAFLD患者肝病进展风险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的增多而升高㊂与无代谢紊乱的NAFLD患者比,高血压和血脂紊乱使肝硬化或HCC风险升高1.8倍,而高血压㊁血脂紊乱㊁肥胖㊁T2DM并存的NAFLD 患者肝硬化或HCC风险升高2.6倍,并且代谢紊乱与新发HCC的关联强于肝硬化,以T2DM与HCC发病风险的关联最强㊂对501例T2DM成人通过MRI -PDFF㊁MRE和VCTE联合检查发现,NAFLD㊁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病率分别为65%,14%和6%,在29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现2例HCC和1例胆囊癌[8]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肥胖(OR2.50,95% CI1.38~4.54)和使用胰岛素(OR2.71,95%CI 1.33~5.50)与T2DM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风险增加独立相关㊂在一组纳入64项研究累计625984例成人HCC 发病率的荟萃分析显示,NAFLD相关HCC汇总发病率为1.25/1000人/年(95%CI1.01~1.49),合并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NAFLD患者HCC发病率高达14.46/1000人/年(95%CI10.89~18.04)[9]㊂NAFLD肝硬化患者HCC发病率为0.3 ~4.7/100人/年,而非肝硬化的NAFLD患者HCC 发病率仅为0.01~0.13/100人/年,目前全球大约10%(1%~38%)HCC与NAFLD相关[10]㊂2012~ 2017年期间全球肝硬化和HCC死亡人数增加了11.4%,NAFLD分别占肝硬化和HCC死亡病例的9%和8%,研究期间NAFLD相关肝硬化和HCC年龄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ASDR)每年分别增加0.29%和1.42%,并成为全球肝病死亡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11]㊂2㊀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死亡风险上升尽管NAFL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肝病,然而在20~25年的随访期间仅5%NAFLD患者发生肝硬化,1%~2%患者最终需要肝移植或死于肝病,高达97%~99%NAFLD患者死于肝外合并症,动脉硬化性CVD是NAFLD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5]㊂一项包括38篇论著累计67070例NAFLD患者CVD患病率的系统综述显示,NAFLD患者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1.33倍,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冠心病患病率为37.5%,显著高于轻度脂肪肝患者的29.6%㊂NAFLD患者临床和亚临床冠状动脉疾病汇总患病率分别为38.7%和55.4%[12]㊂有关NAFLD与CVD发病率的荟萃分析显示,5802226例中年人在随访中位6.5年期间99668例新发致命性和非致命性CVD事件㊂NAFLD独立于传统的代谢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致命性和非致命性CVD事件风险中等度增加相关[集合随机效应(HR)=1.45,95%CI1.31 ~1.61)],并且CVD事件发病风险升高与NAFLD 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相关(HR2.50,95%CI1.68~3.72)[13]㊂然而,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随访中位4年期间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NAFLD患者CVD事件发生风险相似[6]㊂NAFLD还与心力衰竭发病风险中等度增加独立相关(HR1.50,95%CI1.34~1.67)[14]㊂荟萃分析显示,7951例NAFLD患者颈动脉硬化汇总患病率为35.0%,颈动脉硬化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3.2倍㊂25839例NAFLD患者脑卒中汇总患病率为5.0%,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汇总患病率分别为6.1%和2.2%,NAFLD使脑卒中风险增加1.9倍㊂超声判断的脂肪肝程度与颈动脉硬化和脑卒中风险增加密切相关[15]㊂因此,NAFLD与CVD 关系密切,两者享有许多共同危险因素,NAFLD是CVD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㊂然而, PNPLA3等基因多态性相关NAFLD患者CVD事件和死亡风险并不显著增加,但其全因死亡和肝病相关死亡风险增加[16]㊂并存的代谢心血管危险因素显著增加NAFLD患者CVD风险㊂然而,现有的大多数观察性研究设计并不能证明NAFLD和CVD之间的因果关联㊂3㊀肝脏以外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中等度增加NAFLD患者并存的代谢性炎症㊁免疫异常和肠道微生态失衡等也会增加肝外癌肿发病风险㊂开滦的一项前瞻性研究队列累计54187例成年男性(其中32.3%有NAFLD)恶性肿瘤患病率的数据显示, NAFLD与总体癌症(HR1.22,95%CI1.10~ 1.36)㊁甲状腺癌(HR2.79,95%CI1.25~6.21)㊁肺癌(HR1.23,95%CI1.02~1.49)发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并且甲状腺癌风险随NAFLD患者血液ALT水平升高而上升,但是NAFLD仅增加吸烟者结直肠癌(HR1.96,95%CI1.17~3.27)和肺癌(HR 1.38,95%CI1.03~1.84)的患病风险,NAFLD与肾癌的关联(HR1.57,95%CI1.03~2.40)仅见于无糖尿病患者[17]㊂荟萃分析显示,10项队列研究累计182202例中年人(其中24.8%有NAFLD)在随访中位5.8年期间8485例新发各种部位的肝外癌肿[18]㊂NAFLD患者食管癌㊁胃癌㊁胰腺癌和结直肠癌高发,NAFLD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增加1.5~2.0倍㊂NAFLD还使肺癌㊁乳腺癌㊁妇科或泌尿系统癌肿发病风险增加1.2~1.5倍㊂NAFLD相关肝外恶性肿瘤风险上升独立于年龄㊁性别㊁吸烟㊁肥胖㊁糖尿病或其他可能的风险因素㊂基于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参数评估NAFLD相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64项研究荟萃分析显示,NAFLD患者肝外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0.58/1000人/年(95%CI8.14~ 13.02),发病率依次为子宫内膜癌㊁乳腺癌㊁前列腺癌㊁结直肠癌和肺癌[9]㊂NAFLD患者肝外恶性肿瘤发病风险是HCC的8倍多,但是合并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NAFLD患者肝外恶性肿瘤发病率并不显著增加,NAFLD患者10年内肝外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独立于肝纤维化分期呈中等程度的上升[9,18]㊂进一步的研究需要破译NAFLD与癌症发病之间的复杂联系㊂4㊀T2DM使慢性肾脏疾病发病风险增加33项队列研究累计501022成人(30.8%为NAFLD)随访中位5年期间27953例新发T2DM, NAFLD患者T2DM发病率较对照群体显著升高(HR 2.19,95%CI1.93~2.48),并且T2DM发病风险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升高(HR3.42,95% CI2.29~5.11)[19]㊂NAFLD患者T2DM风险增加独立于年龄㊁性别㊁肥胖和其他常见代谢心血管危险因素㊂这项研究提示NAFLD使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2.2倍,并且发病风险与NAFLD潜在的严重程度相关㊂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也是NAFLD患者常见的合并症,CKD的诊断主要依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伴或不伴显性蛋白尿㊂在13项研究累计1222032例成人(28.1%为NAFLD),随访中位9.7年期间33840例新发CKD[20]㊂在调整了年龄㊁性别㊁肥胖㊁高血压㊁糖尿病和其他传统风险因素后,NAFLD与CKD 发病风险中度增加相关(HR1.43,95%CI1.33~ 1.54)㊂与F0~F2期NAFLD患者比,F4期患者有更高的T2DM(7.53对4.45/100人/年)和肾功能恶化(2.98对0.97/100人/年)发病率㊂基线50岁及以上的NAFLD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慢性肾脏疾病发病风险高于肝硬化和HCC发病风险㊂T2DM与NAFLD并存时慢性肾脏疾病发病风险显著高于单纯的NAFLD或T2DM患者[21]㊂5㊀MAFLD比NAFLD患者预后更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NAFLD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排除可能引起脂肪肝的其他病因,尤其是过量饮酒㊂然而,随着NAFLD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结合NAFLD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医生和患者自身应该不仅关注 非酒精性 或其他肝脏疾病,还应关注关键的代谢紊乱,包括胰岛素抵抗和其他代谢综合征组分㊂因此,更名的MAFLD的诊断标准更重视代谢紊乱的存在,并且可与其他肝病共存㊂在一组纳入17项研究累计9808677例成人队列,对MAFLD+/ NAFLD+㊁MAFLD+/NAFLD-㊁MAFLD-/NAFLD+等亚组患者汇总分析发现,大约80%脂肪肝患者同时满足NAFLD和MAFLD诊断标准,15%和5%左右脂肪肝患者分别仅满足MAFLD或NAFLD诊断标准[22]㊂为了阐明NAFLD更名为MAFLD的临床意义, Younossi et al[23]报道美国在第3次全民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超声诊断的12878名脂肪肝患者,随访中位访23年后30%患者死亡㊂除了酒精滥用以外,NAFLD患者和MAFLD患者的临床特征相似,NAFLD和MAFLD患者完全调整模型后的死亡率亦无显著差异,导致NAFLD患者死亡风险上升的原因是其并存的代谢功能障碍而非脂肪肝㊂满足MAFLD但不满足NAFLD标准的脂肪肝患者随访中死亡率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的对照人群(风险比为1.22),而在对酒精性肝病进行了额外的调整后, MAFLD不再是脂肪肝患者肝病相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并存的酒精性肝病是MAFLD患者肝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㊂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ȡ2.67(提示可能存在进展期肝纤维化)是MAFLD(风险比为17.2)和NAFLD患者(风险比为9.3)肝病相关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并且MAFLD 患者肝病相关死亡率较NAFLD患者升高近50%㊂在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脂肪肝队列研究随访中位23年的数据,MAFLD患者全因死亡率升高17%(风险比1.17),以心血管死亡率升高最显著[24]㊂MAFLD+/NAFL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升高最为显著(风险比1.66),而MAFLD/NAFLD+患者死亡率甚至显著低于无脂肪肝的对照组(风险比0.6),可能的原因是该类脂肪肝患者缺乏代谢功能障碍㊂在1076名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96例(27.5%)有MAFLD[25]㊂在随访中位9.8年期间,MAFLD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无HCC时间㊁无肝移植时间及无HCC和无肝移植生存率的显著降低密切相关,MAFLD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病不良结局的预测因素[25]㊂总之,NAFLD/MAFLD/MASLD是一种累及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慢性进展性肝病,MAFLD与T2DM和代谢综合征互为因果,共同促进肝硬化㊁CVD㊁CKD㊁以及肝脏和肝外恶性肿瘤的发病[3]㊂NAFLD/ MAFLD/MASLD患者肝外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大于肝脏不良结局,遗传和表观遗传㊁胰岛素抵抗㊁代谢综合征和T2DM是影响NAFLD/MAFLD/MASL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MAFLD患者比NAFLD患者肝脏和肝外结局发生不良风险更高㊂CVD和恶性肿瘤是不同纤维化分期的NAFLD/MAFLD/MASLD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而肝病并发症和死亡风险主要随肝纤维化程度加剧而升高㊂无进展期肝纤维化的NAFLD/MAFLD/MASLD患者主要不良结局是CVD 和非肝脏恶性肿瘤,肝硬化㊁HCC及其相关死亡主要发生在合并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㊂然而,至今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都仍未将NAFLD/ MAFLD/MASLD纳入慢病管理清单㊂当前,亟需加强对NAFLD/MAFLD/MASLD的规范化管理,在社区㊁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的健康管理学科推进对NAFLD/MAFLD/MASLD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分层管理工作十分重要㊂建议对NAFLD/MAFLD/MASLD 患者常规筛查代谢综合征组分,特别是T2DM,常规评估进展期肝纤维化和CVD风险,并根据相关指南坚持参加基于年龄分层的非肝脏肿瘤的筛查,肝硬化患者还需要常规监测HCC㊁食管静脉曲张和肝脏功能失代偿,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26-28]㊂ʌ参考文献ɔ[1]Eslam M,Newsome PN,Sarin SK,et al.A new definition for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An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J Hepatol,2020,73(1):202-209.[2]Rinella ME,Lazarus JV,Ratziu V,et al.A multi-society Delphiconsensus statement on new fatty liver disease nomenclature.J Hep-atol,2023,S0168-8278(23)00418-X.[3]范建高,李小英.NAFLD更名MAFLD㊁MASLD:背景㊁异同㊁对策.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31(8):789-792.[4]Younossi ZM,Otgonsuren M,Venkatesan C,Mishra A.In patients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tabolically abnormal indi-viduals are at a higher risk for mortality while metabolically normal individuals are not.Metabolism,2013,62(3):352-360. [5]Younossi ZM,Koenig AB,Abdelatif D,et al.Global epidemiology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ta-analytic assessment of prev-alence,incidence,and outcomes.Hepatology,2016,64(1): 73-84.[6]Sanyal AJ,Van Natta ML,Clark J,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out-comes in adul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 Engl J Med, 2021,385(17):1559-1569.[7]Kanwal F,Kramer JR,Li L,et al.Effect of metabolic traits on therisk of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ncer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Hepatology,2020,71(3):808-819.[8]Ajmera V,Cepin S,Tesfai K,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prevalence of NAFLD,advanced fibrosis,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eople with type2diabetes.J Hepatol, 2023,78(3):471-478.[9]Thomas JA,Kendall BJ,Dalais C,et al.Hepatocellular and extra-hepatic cancer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Eur J Cancer,2022,173:250-262.[10]MännistöVT,Salomaa V,FärkkiläM,et al.Incidence of liver-re-l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 population cohor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Liver Int,2021,41(11):2590-2600. [11]Paik JM,Golabi P,Younossi Y,et al.Changes in the global bur-den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 from2012to2017:The growing impact of NAFLD.Hepatology,2020,72(5):1605-1616. [12]Toh JZK,Pan XH,Tay PWL,et al.A Meta-analysis on the globalprevalence,risk factors and screening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2, 20(11):2462-2473,e10.[13]Mantovani A,Csermely A,Petracca G,et al.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 and risk of fatal and non-fatal cardiovascular events: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1,6(11):903-913.[14]Mantovani A,Petracca G,Csermely A,et al.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 and risk of new-onset heart failure:an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about11million individuals.Gut,2022,2022-327672.[15]Tang ASP,Chan KE,Quek J,et al.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creases risk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ischemic stroke: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with135,602individuals.Clin Mol Hepatol,2022,28(3):483-496.[16]Zhang RN,Fan JG.Editorial:opposite effects of genetic polymor-phisms known to induce NAFLD on hepatic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Chinese population.Aliment Pharmacol Ther,2022,55(7):876-877.[17]Wang Z,Zhao X,Chen S,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nonalcoholicfatty liver disease and cancers in a large cohort in China.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1,19(4):788-796,e4.[18]Mantovani A,Petracca G,Beatrice G,et al.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 and increased risk of incident extrahepatic cancers: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ies.Gut,2022,71(4): 778-788.[19]Mantovani A,Petracca G,Beatrice G,et al.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 and risk of incident diabetes mellitus:an updated meta -analysis of501022adult individuals.Gut,2021,70(5): 962-969.[20]Mantovani A,Petracca G,Beatrice G,et al.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 and risk of incident chronic kidney disease:an updated meta-analysis.Gut,2022,71(1):156-162.[21]Zou ZY,Fan JG.Incid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patients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Hepatol,2020,73(1):214 -216.[22]Ayada I,van Kleef LA,Alferink LJM,et al.Systematically compa-ring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MAFLD and NAFLD by meta-analysis:Focusing on the non-overlap groups.Liver Int, 2022,42(2):277-287.[23]Younossi ZM,Paik JM,Al Shabeeb R,et al.Are there outcomedifferences between NAFLD and 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Hepatology,2022,76(5):1423-1437.[24]Kim D,Konyn P,Sandhu KK,et al.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 Hepatol,2021,75(6):1284-1291.[25]van Kleef LA,Choi HSJ,Brouwer WP,et al.Metabolic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increases risk of advers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HEP Rep,2021,3(5):100350.[26]顾棨,芮法娟,倪文婧,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规范化管理.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4):457-459.[27]张淮,郑明华.MAFLD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分层管理.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4):463-466.[28]何方平.我国NAFLD慢病管理实践现状和建议.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4):460-462.(收稿:2023-09-20)(本文编辑:陈从新)。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相关因子的机制研究新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相关因子的机制研究新进展

脂 肪 变 性 为 主 要 特 征 的常 见慢 忡 肝 痫 其 发病 机 制 目前 尚小 十 分 清 楚 , 腴 岛 素抵 抗 与脂 质 代 谢 异 常 可 能 是其 发病 的 中

心环 节, 肿 瘤 坏 死 子 、 自 介素 、 瘦素 、 脂联索 、 抵 抗 索 等 多 种 脂 肪 细 胞 冈 了以 及脂 肪 生 成 相 关 转 录 闳 子 N A F L D 的发 生 发展 l f 1 发 挥 了 重要 的作 川

. ’
( D e p a  ̄ m e n t o t P h a r ma c o h g y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N a n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t o n g
22 60 1 ) I 1

学 S 医 . ㈣
t h c t o  ̄,i nt e r l eu k i n s,l e p dn,a di p o ne c t i n,r e s i s t i n a n d l i p o g e ne s i s t r a ns c l i pt i o n t a e t ( us p l a y i mp o r t a nt r o l e s i n t he o e c u r r e ne e a n d de v e l o pme nl o f NAFLI ) .

旺 剞 M e
hi s t o pa t h o l o g i c a bn o r ma l i t i e s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l y di fus e f a t t y de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l i v e r( , ' e l l s .Th e pa t h og e ne s i s o f NAFLD i s n o [

剖析肝癌的发病原因

剖析肝癌的发病原因

剖析肝癌的发病原因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虽然肝癌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但是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其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认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肝癌的发病原因。

1.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毒。

这两种病毒可以引起肝细胞的慢性炎症和损伤,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肝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恶性转化。

2. 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肝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酒精会直接对肝脏造成损伤,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

此外,酒精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加致癌物质对肝细胞的损害。

3. 脂肪肝:脂肪肝是肝癌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的堆积超过正常范围,长期存在脂肪肝会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可能演变为肝癌。

4.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肝癌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些基因突变和遗传疾病,如Wilson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5.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诱因之一。

肝硬化是一种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损害,长期存在的肝硬化会导致肝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癌变。

6. 其他危险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一些环境和生活习惯也与肝癌的发病相关。

例如,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肥胖和糖尿病等都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总结起来,肝癌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病毒感染、酒精滥用、脂肪肝、遗传因素、肝硬化以及其他危险因素。

了解这些发病原因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肝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接种乙肝疫苗、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以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鉴定非酒精性脂肪肝核心基因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鉴定非酒精性脂肪肝核心基因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7), 12148-12154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71703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鉴定非酒精性脂肪肝核心基因马博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青岛收稿日期:2023年6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31日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肝脏脂肪累计超过5%。

据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影响全球25%成年人口。

大约3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最终会发展到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然而,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药物能逆转这一过程。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致力于计算每个模块与样本之间的关联性,并寻找网络中的核心基因,为疾病治疗筛选候补靶点。

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57例患者肝脏转录组测序数据,构建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共表达基因网络。

筛选出与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度相关的模块,并对模块内基因进行KEGG 富集分析及蛋白互作网络构建,鉴定到30个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的关键基因。

这30个核心基因中,TGF-β推动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向肝癌进展,可能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潜在的靶点,为开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新靶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蛋白互作网络,核心基因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Identifying Cor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GenesBoyi Ma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Jun. 25th , 2023; accepted: Jul. 19th , 2023; published: Jul. 31st , 2023Abstract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defined as an accumulation of more than 5% fat in the马博艺liver.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NAFLD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liver disease world-wide, affecting 25%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worldwide. Approximately 30% of people with NAFLD will eventually progress to liver fibrosis,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However, there are no effec-tive drugs that can reverse this process.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s work to calcul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ach module and the sample, and to find core genes in the network to screen candidate targets for disease treatment.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ed a co-expression gene network for NAFLD by analysing liver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data from 57 patients. Module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NAFLD were screened, and 30 key genes regulating NAFLD progression were identified by KEGG enrichment analysis and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genes within the modules. Among these 30 core genes, TGF-β drives the progression of NAFLD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may be a potential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NAFLD,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arg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NAFLD.Keyword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WGCNA, PPI, Hub Genes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背景据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在全球成年人口中的发病率为25%,已成为慢性肝病最主要的原因[1]。

202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评估

202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评估

202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1D)影响全球约25%的人口,近年来已超过病毒性肝炎,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⑴。

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etS)的流行,NAF1D已成为我国健康体检肝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⑵。

NAF1D 包括一系列病理学特征:从在肝细胞质中异位积聚甘油三酯(即肝脂肪变性)形成炎症和肝细胞损伤[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1到进行性纤维化并发展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或HCC o NAF1D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T2DM)密切相关,也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相关联。

肝脂肪变性是诊断NAF1D的先决条件,而肝活检是诊断肝脂肪变性的〃金标准”。

此外,肝组织病理还能够评估NASH的存在与否,伴或不伴有进展期肝纤维化。

然而,肝活检取样仅占器官体积的约1/50000,并且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如成本、因样本采集不足导致的取样错误、样本的错误处置、观察者的差异和不良事件风险,使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筛查⑶。

因此,在NAF1D患者的管理中,简单、易获取且经过验证的非侵入性测试是非常必要的。

肝纤维化是NAF1D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⑷,因此准确的纤维化分期以及诊断早期纤维化的能力对于NAF1D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对NAF1D的诊断及评估等多个方面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

1对“非酒精性〃的理解NAF1D的诊断需要排除饮酒及肝脂肪变性或脂肪性肝炎的所有其他病因。

首先,为了区别NAF1D和AF1D,患者要无过量饮酒史,即男性饮酒折合乙醇量<30g/d,女性<20g∕d[5]o其次要排除所有已知的可导致脂肪肝的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尤其是基因3型丙型肝炎)、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素沉着症、自身免疫性肝炎。

最后需要排除所有导致肝脂肪变性的继发原因,如药物因素(包括他莫昔芬、胺碘酮、糖皮质激素、合成雌激素、甲氨蝶岭、抗病毒药物等)、代谢或遗传因素(包括β脂蛋白缺乏血症、溶酶体酸性脂肪酶缺乏症、脂肪代谢障碍、Weber-Christian综合征等)、营养因素(营养不良、吸收不良、全胃肠外营养、快速减重、空肠回肠旁路术后等)及其他特殊情况(如小肠憩室、石化产品暴露、有机溶剂暴露等)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1例报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1例报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1例报告作者:林仁生刘学员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07期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认识。

方法对1例32岁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该疾病的文献分析。

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确诊需结合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

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有低龄化倾向,应充分认识该病,早期发现及积极治疗。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2岁,因“呕血1次”于2014年01月08日入院。

患者于2014年1月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呕血量约400 ml,非喷射状,夹有血凝块,伴有头晕、乏力而入院治疗。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遗传、肝炎病史,无饮酒、药物滥用病史,无血吸虫疫区及疫水接触史,平时进食量大,体力活动少。

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18次/min,脉搏 102次/min,血压95/60 mmHg,身高159 cm,体重 85 kg,腰围90 cm,体重指数为33.6。

一般情况差,腹型肥胖,贫血面容,无肝掌及蜘蛛痣。

心肺未见异常。

腹部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脏肋下未及,脾脏肋下3 cm可触及,质韧,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 ,红细胞2.35×1012/L,血红蛋白 64 g/L,血小板30×109/L。

凝血四项未见异常。

肝功能:总胆红素36.3 μmol/L、直接胆红素21.7 μmol/L、谷丙转氨酶 61U/L 、总蛋白 55.3 g/L。

血清乙肝标记物阴性,甲肝、丙肝、戊肝、庚肝病毒抗体检测均阴性。

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抗双链DNA抗体定量测定正常。

胃镜见食管静脉曲张(重度)并出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一种多系统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一种多系统疾病

·述评·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及生活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正成为全球重视的健康问题之一。

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NAFLD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

在我国,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以及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NAFLD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并有向低龄人群发展的趋势。

NAFLD作为一种慢性肝脏疾病,与病毒性肝炎相比,临床病程进展相对缓慢。

NAFLD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50岁、肥胖、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

同时,NAFLD伴随的肥胖和糖尿病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AFLD不仅仅引起肝脏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同时也会增加NAFLD肝外器官并发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1]。

NAFLD作为肝脏疾病可引起肝脏的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进展为肝硬化及肝衰竭,而且NAFLD患者的最常见的死因是心血管疾病及肝外恶性肿瘤。

1NAFLD与糖尿病NAFLD患者多合并有代谢紊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的存在,同时NAFLD也是某些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NAFLD患者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为11.1%,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率为21.3%[2]。

在T2DM人群中NAFLD患病率高达60%~80%[3]。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AFLD与T2DM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两者有“共同的土壤”-胰岛素抵抗(IR)[4]。

NAFLD伴有肝性胰岛素抵抗,导致糖代谢紊乱,加剧血糖的波动[5]。

研究表明NAFLD是T2DM 的独立危险因素[6]。

在一项对3189名人群为期4年的随访中发现,NAFLD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073/10万,而非NAFLD组为452/10万[7],证实了NAFLD会显著增加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可引起外周脂肪过多分解、外周游离脂肪酸增多,进入肝脏的脂肪酸增加,过多的脂肪在肝内蓄积,诱发氧化应激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肝内炎症的发生,促进NAFLD向肝硬化的进展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社区调查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社区调查
该社 区共 有 村 居 委 会 1 3个 , 有 常住 人 口 126 0人 。 现 1 4
2 AL .N F D患病 率 ( 1 : 出 N F D 的阳性 人 数 为 14 表 )检 AL 2 例, 患病率 为 5 3 。男性患病率 为 6 2 ( 2 15 ) 女性患病 .% . % 7 / 15 , 率为 4 4 ( 2 19 ) . % 5 / 11 。男 女 患病 率有 明显 差 异 ( =50 9 , x . 17 P< .5 。不 同年龄别 的 N F D患病情况 ( 1 呈 波浪状 , 00 ) AL 图 ) 以
C i Ciia sEet n dt n 。 uut 。 1 . o. . o1 hnJ l c n( l r i E io ) A gs 12 2 V 16 N .5 ni co c i 0
表 1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情况表
男性 类 别
女 性
合计
调查人数
患病例数 构成 比( %)
血 症 患 者 的 42倍 。 男 性 高 脂 血 症 者 N F D患 病 率 为 1. % . AL 54
和女性等 ; ②无饮酒 史或饮酒折 合酒精量 每周 <4 ; 0g ③除外 病
毒性肝炎 、 药物性肝病 、 l n病 、 胃肠 外 营养和 自身 免疫 性 Wio s 全
D I1 .8 7 e ..sn 17 -7 5 2 1 .5 0 3 O :0 3 7 /maji .6 40 8 .02 1 .6 s
病 以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 , 9 , 占7 % 非酒精 性脂 肪性肝炎 占2 % , 1 未发 现肝硬化 和肝癌患者 。N F D A L 的发生与高血脂 、 高血糖密切相关 。高脂血症患者 的 N F D患 病率是非 高脂 血症患者 的 42倍 , AL . 男性高脂

BMI、γ-GGT、TC及TG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BMI、γ-GGT、TC及TG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BMI、γ-GGT、TC及TG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临床和病理研究李友炳;张军;杨静;曾达武;林苏;游佳;刘豫瑞;江家骥【摘要】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碱性磷酸酶(ALP)和甘油三酯(TG)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和病理关系,建立NAFLD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NAFLD患者的年龄、BMI、γ-GGT、TC、空腹血糖、ALP、TG和肝组织病理资料,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其与NAFLD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肝脏脂肪变性的相关性,并建立NAFLD ROC曲线.结果患者BMI、TC、TG、γ-GGT和空腹血糖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61、0.818、0.875、0.626及0.857(P<0.01);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肝脏脂肪变性无明显相关性;BMI、TC、TG及γ-GGT对判断F≥2、F≥3和F≥4曲线下面积均≥0.9,而空腹血糖曲线下面积≤0.9.结论 BMI、TC、TG、γ-GGT能够较准确地判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4(023)011【总页数】4页(P1325-1328)【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脂;γ-谷氨酰转移酶【作者】李友炳;张军;杨静;曾达武;林苏;游佳;刘豫瑞;江家骥【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福建福州350004;河南职工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福建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福建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福建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福建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福建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福建福州3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工作模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体质分类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体质分类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性变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病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纤维化,最后可能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

近年来,我国的NAFLD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2大肝病。

目前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积极预防NAFLD至关重要。

中医的优势在于治未病、防病,若能发挥其优势,通过对NAFLD体质偏颇的调整以减低其发病率,将更符合现代需求,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1中医体质学说在中医体质学范畴中,体质是指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1]。

体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又有群体的趋同性,这两者是构成“体质可分论”的理论基础,目前较常用的体质类型分类方法是王琦教授的九分法,能较全面反映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

体质可决定疾病发生与否,也可影响证候的类型、性质等。

根据“体质可调论”观点,体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药物等治疗方法均可使体质发生改变[2]。

因此,研究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对进一步认识其发病与体质证候特点、治疗效果等具有积极意义。

体质可分、体质与疾病相关、体质可调。

王琦教授提出,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中医体质分为9个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通过调理体质也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相关体质类型2.1NAFLD体质类型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根据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来研究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结果发现痰湿质和气虚质是NAFLD发病的主要体质类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药临床试验:设计和实践中的挑战 茅益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药临床试验:设计和实践中的挑战 茅益民
4 5
. 非 茅 益 民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炎 新 药 临 床 试 验 : 设 计 和 实 践 中 的 挑 战
2293
4 )靶 移 植 、 索 利 霉 素 ) 。( 向 肝 纤 维 化 治 疗 的 药 物 , 包 simtuzumab、 GR - MD - 02 。 括 药 的 然 而 , 无 论 在 设 计 和 实 践 中 , NASH 新 Ⅱ/ Ⅲ 期 临 床 试 验 是 充 满 挑 战 的 。 1㊀ 关 于 研 究 人 群 就 肝 脏 病 变 而 言 , 病 谱 中 的 单 纯 性 非 酒 NAFLD 疾 精 性 脂 肪 肝 , 只 要 不 进 展 为 肝 脏 病 变 进 展 风 险 NASH, 25% 的 单 纯 性 非 酒 精 性 较 小 , 整 体 预 后 通 常 良 好 。约 而 一 旦 进 展 为 患 脂 肪 肝 可 进 展 为 NASH, NASH, 30% 的 者 可 进 展 为 肝 硬 化 甚 至 肝 癌 。此 外 , 现 有 证 据 显 示 , 无 论 是 否 为 人 群 中 伴 有 显 著 肝 纤 维 化 患 者 或 已 进 NASH, 展 为 关 肝 硬 化 患 者 的 死 亡 风 险 明 显 增 高 。因 NASH 相 此 , 就 疾 病 临 床 治 疗 学 角 度 , 有 肝 脏 病 变 进 展 风 险 的 群 和 具 有 较 高 死 亡 风 险 的 显 著 肝 纤 维 化 或 NASH 人 关 肝 硬 化 人 群 , 是 需 要 接 受 药 物 治 疗 的 合 适 NASH 相 群 , 以 期 减 少 相 应 进 展 风 险 , 改 善 临 床 结 局 。 NAFLD 人 目 前 正 在 开 展 临 床 试 验 的 新 药 , 无 论 其 具 体 的 作 NASH 或 用 机 制 和 靶 向 如 何 , 基 本 可 归 纳 为 抗 抗 肝 纤 NASH 人 维 化 两 大 方 向 。即 这 些 研 究 的 目 标 人 群 为 期 肝 硬 化 人 群 。 群 , 或 伴 有 显 著 肝 纤 维 化 /早 关 于 “研 究 人 群 ”中 的 挑 战 性 问 题 主 要 在 于 [ ] 组 织 学 界 定。NASH 诊 断 的 金 标 准 是 组 织 NASH 的 学 , 即 使 普 遍 认 为 大 泡 性 脂 变 、 小 叶 炎 症 、 肝 细 胞 的 气 球 样 变 性 和 窦 周 纤 维 化 是 织 学 的 典 型 3带 NASH 组 NASH 的 表 现 , 但 组 织 学 定 义 学 术 界 尚 未 达 成 共 识 。 NASH 的 迄 今 , 共 提 出 了 多 种 组 织 学 标 准 用 于 诊 断 : [ Matteoni 、 Brunt、 Mendler、 Kleiner( NASH CRN, NAS) ] 和 新 近 推 出 的 一 患 者 如 采 用 不 同 方 法 确 认 SAF。同 是 否 为 诊 断 结 果 可 不 一 致 。对 诊 断 NASH, NASH 的 各 病 理 学 家 采 用 的 最 低 诊 断 标 准 不 尽 相 同 , 而 且 , 各 病 理 学 家 尚 未 统 一 对 键 病 理 学 病 变 的 确 定 NASH 关 认 识 。因 此 , 在 药 物 临 床 试 验 中 可 能 会 错 误 NASH 的 入 选 一 部 分 非 者 , 从 而 影 响 研 究 结 论 。目 NASH 患 前 , 在 药 的 相 关 临 床 试 验 中 , 应 用 最 多 的 是 NASH 新 分 系 统 , 它 将 脂 肪 变 、 小 叶 炎 症 和 气 球 样 变 根 NAS 评 据 不 同 严 重 程 度 进 行 计 分 , 总 分 为 , 诊 断 8分 ≥5 分 排 除 提 醒 的 是 , 除 了 组 织 学 NASH, <3 分 NASH。需 的 界 定 外 , 对 “非 酒 精 ”的 界 定 也 同 样 重 要 , 因 为 不 少 患 者 有 饮 酒 行 为 或 可 能 正 在 应 用 可 导 致 肝 脏 脂 肪 变 的 某 些 药 物 等 因 素 。 值 得 关 注 的 是 ,根 据 现 有 证 据 ,尽 管 30% 的

micro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梅迪华杜国平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0年第02期【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病毒感染及其他明确病因所致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NAFLD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目前NAFLD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微小RNA (microRNA,miRNA)是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具有调控功能的内源性非编码RNA,miRNA与NAFLD中的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纤维化等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主要就miRNA在NAFL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做一综述,以期未来成为NAFLD新的诊断指标及治疗靶点。

【关键词】 microRNA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差异性表达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microRNA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I Dihua, DU Guop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0, 17(02): -168[Abstrac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refers to a clinicopathic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alcoholic, viral infection and other definite causes of hepatic parenchymal cell steatosis and fat storage.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incidence of NAFLD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present, NAFLD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 the world,which is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health, but its pathogenesis is still unclear. microRNA (miRNA) is endogenous non-coding RNA with regulatory functions,which is approximately 22 nucleotides in lengt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iRNA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ipid metabolism, insulin resistance, inflammation, apoptosis, and fibrosis in NAFL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mportant role of miR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FLD, in the hope of becoming a new diagnostic indicator and therapeutic target for NAFLD in the future.[Key words] microRNA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First-au thor’s address: Graduate Schoo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02.04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病毒感染及其他明確病因所致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 disease,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癌[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患者饮用乙醇量介于少量(男性<140g/周,女性<70g/周)和过量(男性>280g/周,女性>140g/周)之间,主要以肝实质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

根据其发展进程不同,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HCC是世界上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癌症相关死亡中居第二位。

HCC的主要病因为HBV、HCV的感染、酒精性肝病,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NAFLD相关的HCC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本文主要综述NAFLD发展至HCC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抗癌新药RAS抑制剂安卓健安全性良好,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1NAFLD与HCC的关系
NAFLD患者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至中度的肝细胞气球样变,而发展到NASH阶段,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终末期HCC。

Ascha等研究了195例NASH相关的肝硬化患者,在随后平均随访3.2年内,有12.8%患者发展为HCC。

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病因,但NAFLD 可直接致癌而不经过肝硬化阶段。

动物实验中证实,NASH可不经肝硬化阶段发展为HCC。

Ertle的研究中,与NAFLD和NASH相关的HCC患者有41.7%没有肝硬化的表现。

NAFLD为隐原性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

70%隐原性肝硬化由NASH导致,进展为肝癌可能是NASH自然病史一部分。

发展为隐原性肝硬化后,80%患者已经不具备NASH的肝脏炎性活动和皮脂腺病的特征。

有报道是针对美国163例肝病患者,105例最终确诊为HCC,其中丙型肝炎患者占51%,29%为隐原性肝病患者,在隐原性肝病患者中有13%与NAFLD有关。

2NAFLD发展至HCC的危险因素
2.1年龄、性别男性NAFL发病高峰出现在40-60岁,女性发病高峰出现在50-70岁,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NAFLD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20%-30%。

2.2糖尿病部分糖尿病患者因自身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质代谢障碍,使其体内的胰岛素和脂肪酸不能很好地被利用,脂蛋白合成出现障碍,脂肪酸在肝内存积,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

具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较高,脂肪酸的线粒体氧化过程受抑制,肝脏在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下,易发生癌变。

有学者报道NAFLD患者与其他隐原性肝病患者在糖尿病、BMI>=30、高脂血症三个指标上比例分别为93%:25%,93%:12.5%,29%:6%(P<0.001),糖尿病患者中,NAFLD 的肝组织活检检出率达74%。

Davila等报道的2061例HCC患者,糖尿病患者HCC患病率增加了3倍。

Lai等报道了台湾地区的一项2型糖尿病能增加HCV阴性患者HCC发生的危险性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对HCC的发生有独立的危险性作用。

2.3肥胖肥胖可以加重很多癌症的恶化,肥胖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使患肝癌的概率
增加1.5-4.O倍。

Calle等报道了一项包含90万美国人,随访16年的前瞻性
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5的男性和女性的肝癌发病率是BMI正常个体的4.52倍和1.68倍。

有报道在129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伴发NAFLD的有75例,占5.8%,BMI的相对危险度(RR)达4.OIO(P<0.05),是影响预后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

在一项针对301例肝癌行肝脏切除术患者中,18例隐原性肝硬化患者中肥胖和2型糖尿病分别占50%,56%,高于酒精性肝病患者中的17%,17%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14qo,11%。

Yang等通过具有遗传性肥胖的ob/ob小鼠实验,证实在NAFLD的早期阶段,在没有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情况下,即出现肝细胞增生和肝肿大的癌前病变。

但NAFLD本身是
否就是一种癌前状态,尚待研究。

在瑞典,美国,丹麦和韩国等报道了在肥胖患者中,HCC诊断率增加1.5-3.6倍。

2.4病毒感染脂肪肝作为慢性病毒性感染的并发症之一,并非罕见。

Cholet等针对340例未经治疗的HBV患者分析其脂肪变的原因发现与BMI增高,3型HC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2.5其他危险因素其他NAFLD的危险因素,也包括高血压,高脂症,ALT升高,
AST/ALT>1,血小板计数减少等。

NAFLD患者体内铁代谢失调,肝吸收Fe2增加,产生大
量活性氧促(ROS),加强氧化应激,诱发肝细胞炎性反应,甚至造成肝细胞死亡。

Sorrentino等证实铁蓄积是NASH相关的肝硬化患者HCC发生的危险因素。

3NAFLD的促癌机制
NAFL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广为接受的是“二次打击”学说,以胰岛素抵抗为
核心导致肝脏脂肪变性,脂质沉积,为NAFLD发病的首次打击。

而在此基础上的氧化应
激和脂质过氧化为肝脏损伤的第二次打击。

NASH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可能进一步致癌。

3.1胰岛素抵抗和炎症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IR)贯穿于第二次“打击”的始终,最终导致线粒体DNA损伤。

IR和线粒体功能损伤等导致的氧化应激激活了核转录因子-KB (NF-KB)炎症通路,引起肝细胞损伤、炎症和坏死。

一方面,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激活可引起IR,促进肝脂质沉积;另一方面,肝脏氧化应激可通过JNK通路激活引起炎症和肝损伤。

所以,阻断NF-KB和JNK炎症途径,可以起到治疗NAFLD的作用。

研究证实炎症在NAFLD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肝组织脂质沉积,氧化作用增强,脂
质过氧化物(LPO)的生产以及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NASH的发生和发展。

炎症的
产生能够促进致癌物质的产生,并且肝脏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将会引起肝癌的发生。

3.2氧化应激和线粒体障碍线粒体是脂肪酸氧化和产生ROS的场所。

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功能障碍时,出现的脂质沉积可能与NAFLD的发生相关。

动物实验发现,Zucker糖尿
病脂肪(ZDF)大鼠脂肪肝的出现导致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的功能下降。

发生NAFLD时ROS的增加有多种途径:当线粒体氧化能力减弱时,ROS产量增加;其次,当胞质内脂肪酸堆积时,过氧化物酶和微粒体代偿性激活以氧化过多的脂肪酸时,会产生ROS;第三,当出现内质网应激(ERS)时,内质网负荷过重,会增加ROS的产生。

肝细胞损伤和氧化应激触发初始炎症,内质网应激进一步触发炎症信号和IR。

正常情况下ROS生成较少,在NAFLD患者中由于胰岛素抵抗肝脏中贮积过多的FFA,使线粒体氧化功能障碍,出现代偿性增加,导致ROS蓄积并超过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

当氧化应激反应产生的ROS超过组织抗氧化能力时就会影响细胞间联接、蛋白激酶活性、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表达,促进肿瘤形成。

3.3细胞因子调节障碍①脂联素:NASH患者中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暗示脂联素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抗炎性的作用。

脂联素抑制TNF-a等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

Kaser的研究指出在肝内脂联素受体的表达和肝脏炎症、纤维化呈负相关。

有报道指出NAFLD组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暗示脂联素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和NAFL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近些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体内脂联素水平与肥胖相关癌症存在负相关。

脂联素与其受体结合激活AMPK信号通路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重要途径,此外脂联素与受体结合激活JNK/STAT3信号通路、直接与一些促有丝分裂因子结合抑制后者与其受体的结合以及通过改变激素、细胞因子等的水平间接影响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均发挥了重要的抗癌作用。

②瘦素:瘦素参与机体摄食行为及能量平衡,具有控制食欲、减轻体质量、促进脂肪氧化、防止脂毒性、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在NAFLD患者和肥胖人群中瘦素含量显著升高,这种现象被定义为瘦素抵抗。

有研究认为高瘦素(leptin)水平是NAFLD 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樊丽琳等等通过对NAFLD模型的Wistar大鼠第8周、第12周的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观察,发现leptin浓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国外有研究发现瘦素可以在体外促进人肝癌细胞增殖生长,主要是通过促进CyclinD1表达、抑制P21”“表达来使人肝癌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换,从而促进其增殖。

③NF-KB、TNF-a:NF-KB为前炎症基因核转录因子,当被氧化应激激活后可调控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细胞因子再次激活NF-KB,使IL-6、IL-8产生和释放增多,导致最初的炎症信号进一步放大。

Ribeiro等研究证实NF-KB在肝组织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肝细胞凋亡和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敲除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基因小鼠降低了癌前病变和肝肿瘤形成,这显示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了TNF-a信号在肝癌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与TNF-a关系密切的核因子NF-KB,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肝细胞已被证明是与肝肿瘤进展密切相关的。

TNF-a介导的NF-KB活化可能是肿瘤坏死因子与癌前病变相关的重要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