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试验分析
混凝土结构构件破坏性检测标准
混凝土结构构件破坏性检测标准一、引言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重量轻、易加工、耐久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使用年限长会出现破坏的问题。
因此,对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破坏性检测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结构问题,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二、破坏性检测的定义和分类破坏性检测是指通过对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破坏性试验,以了解其强度和性能等方面的情况,从而评估其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检测方法。
破坏性检测主要分为荷载试验和非荷载试验两类。
1.荷载试验荷载试验是指对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加一定的荷载,观察其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等指标,以评估其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荷载试验包括静载试验、疲劳试验、爆破试验等。
2.非荷载试验非荷载试验是指通过对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一定的非荷载试验,如超声波检测、钻孔取样、电子测量等,以了解其性能、构造、损伤情况等指标,从而评估其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非荷载试验包括钻孔取样试验、超声波检测试验等。
三、破坏性检测的标准1.荷载试验标准荷载试验的标准主要包括GB/T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T50082-2009《混凝土结构检验规程》、GB/T50080-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
2.非荷载试验标准非荷载试验的标准主要包括GB/T50315-2000《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规程》和GB/T50296-2013《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技术规程》等。
四、破坏性检测的方法1.荷载试验方法(1)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是指对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加一定静力荷载,观察其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等指标,以评估其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静载试验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墙等试件。
(2)疲劳试验疲劳试验是指对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反复加载,以评估其在长期受力情况下的性能和可靠性。
疲劳试验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等试件。
(3)爆破试验爆破试验是指对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加爆破荷载,观察其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等指标,以评估其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知识分享
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stressing test),它是在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下,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等,引起药物的降解,通过对降解产物的测定,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分析药物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
每项破坏性试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酸降解一般采用0.1mol/L-1mol/L 盐酸或硫酸;碱降解采用0.1mol/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降解采用合适的过氧化氢溶液。
以上三种试验,为了加快反应或者提高降解强度,必要时可以加热或提高浓度;高温试验通常温度高于加速试验温度的10℃,如50℃、60℃等,对于原料药有时需考虑水溶液或混悬液的降解,或者考虑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的降解;光照试验条件可采用4500LX。
破坏性试验的具体条件,与具体药物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条件,使药物有一定量的降解,并对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进行分析,保证实验的意义。
药物经强力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通常采用色谱法测定,需结合药物和可能降解产物的理化性质,选择不同的色谱方法(HPLC、GC、TLC)或检测器,有时可采用不同分离机理的色谱系统。
下面以HPLC法分析降解产物为例,说明在进行破坏性试验时的关注点和存在的问题:1、在选定的破坏条件下,药物应有一定量的降解。
虽然不是每一种破坏性条件都使药物产生降解产物,但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一种化合物对每一种破坏性试验条件都稳定,因此,可以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条件,如提高酸、碱、氧化的浓度或者通过加热等,使药物降解。
对于采用HPLC法测定降解产物时,以主成分计算,一般降解10%左右。
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对降解产物进行检测,关注测定的回收量,通常应达到90%左右,证明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对于破坏性试验时降解量较大的降解产物,建议结合稳定性研究中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具体杂质数据,参考ICH对新原料药中杂质的规定(每日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2克时,鉴定阈值为0.10%;每日服用最大剂量超过2克时,鉴定阈值为0.05%。
破坏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
全球排名第一的实时SPC解决方案提供商
破坏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
所谓破坏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是指在测取数据的同时,部件遭到破坏,如强度试验或使用寿命试验等。
这时,对部件多次重复测量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采取其他办法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普通的测量系统分析采用的是可以重复测量的测量员与部件见的交叉(crossed)结构,而破坏性试验不可能交叉,因而它在统计分析中采用的是测量员与部件间的嵌套(nested)结构。
这两者间的区别,显示如下图:
测量系统分析的数据结构类型
由于重复测量的不可能实现,破坏性试验下的测量系统分析中就没有“重复性”误差的分量“再现性”误差的含义也有相应变化。
实际工作中最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是,认为同批次内部件间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采用同一批次中的多个部件当作单个部件来用。
例如,在传统的MSA中,我们选择S个部件,R个操作者,每个操作者重复测试T次的方法评价测量系统的波动。
在这些操作中,共进行了RST次测量操作,操作者与部件是交叉关系。
在破坏性试验的情况下,我们就选SR个批次(假设同一批次的输出结果是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的),从每批选取T个部件,用这些部件替代在非破坏性试验情况下的那一个部件的重复测量作用,这时可以近似得到重复性误差,但批次不可能太大,因此要求一批次部件仅供一个操作者使用。
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不可重复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
破坏型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MSA分析报
2 207.12 103.56 1
0.5066序号(测量员)
12 2453.0 7 204.42 3
重复性合计29 2738.5量具
R&R
方差分量
来源方差分量
贡献率合计量具 R&R 5.221 4.98 重复性
5.221 4.98 再现性
0.000 0.00部件间99.601 95.02合计变异104.82 2
差下限= 90
研究变异 %研究变%公差来源标准差(SD) (6 * SD)异(%SV) (SV/To 合计量具 R&R 2.2849 13.709 7
22.32 重复性
2.2849 1
3.709 7
22.32 再现性
0.0000 0.0000 0.00 0.00部件间9.9800 59.880 2
97.48合计变异10.238 3
61.429 5
可区分的类别数 = 6
分析
分析结论编制确认拉伸强度 的量具 R&R(嵌套):
1、合计量具 R&R贡献率:4.98%,小于10%,表明测量系统可接受。
2、来自部件间的贡献百分比 (95.02) 大于合计量具 R&R 的贡献百分比 (4.98)。
这表明大部分变异是由于部件间的差异所致。
3、合计量具 R&R %研究变异:16.34%,小于30%,表明测量系统有条件接受。
需考虑具体应用、测量设备 成本、维修成本或其他因素。
4、可区分类别数为6,大于5,表明测量系统可接受。
测试为破坏性测试,统一编号样本为近似相同,并非完全为同一样本,采用嵌套方差分析方法。
王某亮
测量系统可接受周A。
破坏试验
酸破坏、碱破坏、高温破坏、高湿破坏、光照破坏、氧化破坏酸破坏样品中酸的浓度一般为1mol/L,量一般2ml,具体多少量以样品能分解就行,产生降解产物本来酸破坏试验就是检验该色谱条件能否使杂质峰与主峰分开,是否能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破坏后加入适量的碱使pH值基本为中性,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钾使溶液的pH为4~5,这样可以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
破坏试验的具体做法与要求破坏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stressing test),在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下,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等,引起药物的降解,通过对降解产物的测定,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分析药物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
破坏性试验的设计常结合具体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条件,使药物在每种环境下尽可能都有一定量的降解,并根据剂型的特点充分分析药物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保证试验的意义。
对于相对稳定的药物,可增强破坏的强度,至少在1种条件下的降解达到10%,很少有药物对所有条件都稳定。
1.酸破坏试验一般选择0.1~1mol/L的盐酸,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一般配制2倍浓度溶液,测定时以方便用等浓度的碱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
2.碱破坏试验一般选择0.1~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一般配制2倍浓度溶液,测定时以方便用等浓度的酸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
3.高温破坏试验(热破坏)分别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
固体一般60℃或者80℃下15~30天,溶液可水浴或者130℃烘箱下放置数小时。
4.光破坏试验分别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考察15~30天)。
5.氧化破坏试验主要在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氧化剂可采用饱和的氧气或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双氧水),分别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需要同法进行空白试验,如为原料破坏可仅进行氧化破坏空白。
试验结束后需要报告得出明确的结论:药品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特性、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有关物质分析方法是否可用于检查降解产物等。
爆破试件破坏情况汇报材料
爆破试件破坏情况汇报材料根据实验要求,我们对爆破试件进行了一系列的破坏性测试,并对破坏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试件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尺寸为30cm×30cm×30cm,试件表面平整,无明显裂缝和损伤。
试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爆破药进行破坏试验,以模拟建筑结构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的破坏情况。
首先,我们在试件的中心位置设置了爆破药,然后进行了爆破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实时记录了试件的破坏情况,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经过试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爆破试件在受到爆破药冲击后,出现了明显的裂缝和破坏。
试件表面出现了大面积的碎裂和剥落现象,裂缝呈放射状向外扩展,整个试件呈现出明显的破碎状态。
2. 试件的破坏情况与爆破药的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密切相关。
在不同荷载下,试件的破坏形态和范围均有所不同,荷载越大,试件的破坏范围越广,破坏形态也更加复杂。
3. 爆破试件的破坏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效应,试件在受到爆破药冲击后,出现了瞬时的变形和破坏,整个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但破坏效应却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对爆破试件的破坏情况进行详细的汇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爆破试件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会出现明显的破坏和变形,破坏形态和范围与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密切相关,破坏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效应。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建筑结构的抗爆性能评定和安全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爆破试件的破坏机理和规律,探索更加精确和有效的试验方法和分析手段,为建筑结构的抗爆性能评定和安全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完善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次破坏情况的汇报,我们对爆破试件的破坏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水平和研究能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破坏性试验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破坏性试验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前些日子,我在回复一个坛友关于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的相关问题时作了简单的答复,现重新整理了一下,单独作为一个主题发表,就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讨论!MSA手册(第三版)中,关于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作为复杂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只在第四章中作了简单的介绍,而没有像简单测量系统分析一样有比较详尽的解释。
因此,当我们进行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时往往无所适从。
根据手册的要求,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一般要做稳定性分析和变异性分析。
稳定性分析可分为S3和S4两种情况。
S3是从稳定过程中的大量样本,S4是分割样本(一般),每次采用单一样本。
变异性分析可分为V3和V4两种情况。
V3是分割样本(m=2),V4是分割样本(一般)。
大家可以根据取样的具体情况选取相应的分析方法。
下面,我结合大家用得较多的拉力试验机测量系统分析对从稳定过程中进行大量取样的S3分析法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分析方案:根据拉力试验机的特点,一般是从稳定的过程中进行大量取样。
因此,对拉力试验机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时,一般只要采用S3分析法进行稳定性分析,而不必做变异性分析。
考虑到用拉力试验机进行检测时对样本的破坏性,一般要化费较高的成本,故推荐用需要较少样本的单值移动极差图进行分析。
二、取样问题:从稳定过程中进行大量取样时,要求过程是受控的,而要判断过程是否受控,可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方法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问题在于,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必须要由可靠的测量系统来保证,这也正是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所在。
这就产生了循环论证的问题。
怎么解决呢?其实,MSA手册(第三版)中对此也作了解释。
先看看手册147页中的这段话:“通过对n≥30个零件的能力研究,以确定总变差(这种初步研究也应该被用来验证样本的一致性,即所有零件(样本)来自单边形式的分布)”。
也就是说,在进行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的时候,我们先假定测量系统是可靠的(或者使用原有的经过验证的可靠的测量系统),并对过程能力进行初步研究,以保证样本的一致性。
压力容器破坏性(试验)检验和非破坏性(试验)检验
压力容器破坏性(试验)检验和非破坏性(试验)检验压力容器检验可以分为破坏性(试验)检验和非破坏性(试验)检验两大类,采用何种试验、检验方法要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和有关标准规范来进行综合确定。
一、破坏性(试验)检验破坏性(试验)检验包括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性能试验、金相试验、焊接性试验及其他试验等。
(1)力学性能试验主要检验压力容器所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是否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常用的试验有拉力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等。
力学性能试验在压力容器检验时,常用硬度测试来间接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均匀性。
(2)化学性能试验、金相试验和焊接性试验材料和焊接接头的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检验是压力容器检验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化学分析的目的主要在于鉴定材质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及运行一段时间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金相检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查压力容器运行后受温度、介质和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材质的组织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
(3)其他试验①应力测试。
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通常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应力分析两种方法,目的是进行强度校核或绘制应力分布曲线图。
试验方法可测出压力容器受载后表面的或内部各点的真实应力状态,目前广泛应用的有电阻应变测量法。
②断口分析。
断口分析是指人们通过肉眼或使用仪器观察分析金属材料或金属构件损坏后的断口截面来探讨其材料或构件损坏的一种技术。
断口分析是断裂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断裂事故分析的重要手段。
断口分析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在无损检测的基础上,判断各种典型缺陷的性质,为安全分析和制订合理的修理方案提供准确的资料;二是检查一些严重缺陷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二、非破坏性(试验)检验非破坏性(试验)检验包括宏观检查、耐压试验、致密性试验和无损检测等,宏观检查又可分为直观检查和量具检查。
(1)直观检查主要是凭借检验人员、操作人员的感觉器官,对压力容器内外表面进行检查,以判别是否存在缺陷。
食品加速破坏性试验报告
食品加速破坏性试验报告食品加速破坏性试验食品加速破坏性试验是食品行业对食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和其特性考虑在质量安全上不断强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次试验旨在检验实验样品在加速条件下破坏性的变化,以识别该样品的长期安全性,确定样品如何在特定的常规条件的储存下维持良好的质量。
本次食品加速破坏性试验,以XX食品ξ公司旗下XX品牌XXX食品作为实验样品。
实验采用加速量子探测仪(AQT,改进型),将其环境条件设置为:温度125°C , 湿度75%,所持续时间24小时。
借助测量仪,以及样本外观与性能相关的行业标准,对实验进行破坏性检测。
经实验样品暴露在温度125°C,湿度75%的环境中持续24小时后,分析实验结果发现:1、外观分析:该样品完整性和色泽均维持在试验前相同,外观毫无变化;2、气味、口感和单宁分析:该样品未经加速性破坏,气味、口感和单宁分析的值仍与试验前保持一致;3、营养成分含量分析:该样品未经加速性破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仍与试验前保持一致;4、微生物检验:该样品未经加速性破坏,各微生物数量也均未出现较大变化。
由以上结果可知,XX公司旗下的XX品牌XXX食品,在温度125°C,湿度75%的加速性环境下,其样品有很好的稳定性。
即便受环境影响,XX食品的成分和性质也仍然保持一致,达到质量安全的要求。
总结而言,本次食品加速破坏性试验,XX旗下的XX品牌XX食品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破坏性变化有限,达到了食品质量安全要求。
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后续生产中应当长期对食品质量进行监控和检测,确保食品质量的稳定性;二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和执行机制,预防不良品的出现,确保食品质量的安全。
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
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stressing test),它是在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下,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等,引起药物的降解,通过对降解产物的测定,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分析药物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
每项破坏性试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酸降解一般采用0.1mol/L-1mol/L盐酸或硫酸;碱降解采用0.1mol/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降解采用合适的过氧化氢溶液。
以上三种试验,为了加快反应或者提高降解强度,必要时可以加热或提高浓度;高温试验通常温度高于加速试验温度的10℃,如50℃、60℃等,对于原料药有时需考虑水溶液或混悬液的降解,或者考虑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的降解;光照试验条件可采用4500LX。
破坏性试验的具体条件,与具体药物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条件,使药物有一定量的降解,并对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进行分析,保证实验的意义。
药物经强力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通常采用色谱法测定,需结合药物和可能降解产物的理化性质,选择不同的色谱方法(HPLC、GC、TLC)或检测器,有时可采用不同分离机理的色谱系统。
下面以HPLC法分析降解产物为例,说明在进行破坏性试验时的关注点和存在的问题:1、在选定的破坏条件下,药物应有一定量的降解。
虽然不是每一种破坏性条件都使药物产生降解产物,但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一种化合物对每一种破坏性试验条件都稳定,因此,可以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条件,如提高酸、碱、氧化的浓度或者通过加热等,使药物降解。
对于采用HPLC法测定降解产物时,以主成分计算,一般降解10%左右。
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对降解产物进行检测,关注测定的回收量,通常应达到90%左右,证明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对于破坏性试验时降解量较大的降解产物,建议结合稳定性研究中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具体杂质数据,参考ICH对新原料药中杂质的规定(每日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2克时,鉴定阈值为0.10%;每日服用最大剂量超过2克时,鉴定阈值为0.05%。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之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性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实验名称: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性试验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专业2008 年《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实验项目名称:试验3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地点:结构实验室实验日期;2008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制定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及试验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
2、观察钢筋混凝土试件从开裂、受拉钢筋屈服、直至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这三个阶段的受力与破坏的过程。
3、能够对使用使用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裂缝宽度等进行正确计算。
4、进一步学习常用仪表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方法。
5、掌握测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
二、实验内容1、试件的安装:由四人把电阻应变片粘贴好的砼试件抬到结构试验室安装地,另外四人把反力架的螺帽旋开把钢横梁(每两人抬一边),再把试件搁置到横梁上。
量取距离做好记号,安装分配梁并固定好;同时,另外同学把电阻应变片导线与静态电阻应变仪连接好,并做好记录进行编号一一对应检查,确保准确无误。
取分配梁的中间点位置安装液压千斤顶(在其上面有机械式传感器)。
最后再次检查各螺帽是否拧紧,检查导线是否一一对应,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试验过程:第一步,预先加荷载,以确保仪器能正常工作和各接触点接触是否到位。
第二步,开始按照预先设定的荷载进行加载。
在加载的同时,我们在观察构件表面的和仪器数据。
第三步,在加载到我们预先计算好开裂荷载前时,我们特别的慢慢的加载防止因为加载过快而导致不能看得到开裂的准确荷载。
在这一步,看到在荷载作用下,梁上部受拉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缝,随着荷载加大,裂缝不断延伸,宽度不断扩大。
第四步,当构件出现裂缝后,就一直加载到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
在这过程中看见混凝土被慢慢的压碎。
三、加载和测试方案设计1、利用静载反力试验台上液压设备和荷载分配梁系统,对梁跨三分点处施集中荷载,使梁在跨中形成纯弯段。
杂质检查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破坏性试验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化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杂质检查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破坏性试验地意义和存在地问题分析成海平杂质与药品临床使用地安全性密切相关,如果药品中存在地杂质未能通过有效地方法加以检出、控制,将给临床安全造成直接或潜在地危害,因此,制订合理、有效地药品杂质检测方法控制药品中地杂质是一项非常重要地工作.杂质检测方法地建立基于方法学研究,主要包括专属性试验、检测限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等内容,如果定量检测杂质还需进行线性、回收率等试验,从不同地角度、层面验证分析方法地可行,从而保证药品中地杂质能够有效地检测.破坏性试验是杂质检测方法建立时验证专属性、检测灵敏度重要试验内容之一.由于破坏性试验地实验过程复杂,分析检测技术要求高,在技术审评过程中经常发现存在研究过程中不完善、不全面,因此,在此结合化学药物创新药地审评工作体会,分析如何合理开展破坏性试验研究.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它是在人为设定地特殊条件下,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等,引起药物地降解,通过对降解产物地测定,验证检测方法地可行性,分析药物可能地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每项破坏性试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酸降解一般采用-盐酸或硫酸;碱降解采用-地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降解采用合适地过氧化氢溶液.以上三种试验,为了加快反应或者提高降解强度,必要时可以加热或提高浓度;高温试验通常温度高于加速试验温度地℃,如℃、℃等,对于原料药有时需考虑水溶液或混悬液地降解,或者考虑在不同地值条件下地降解;光照试验条件可采用.破坏性试验地具体条件,与具体药物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药物地特点,选择合适地条件,使药物有一定量地降解,并对可能地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进行分析,保证实验地意义.药物经强力破坏产生地降解产物通常采用色谱法测定,需结合药物和可能降解产物地理化性质,选择不同地色谱方法(、、)或检测器,有时可采用不同分离机理地色谱系统.下面以法分析降解产物为例,说明在进行破坏性试验时地关注点和存在地问题:、在选定地破坏条件下,药物应有一定量地降解.虽然不是每一种破坏性条件都使药物产生降解产物,但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一种化合物对每一种破坏性试验条件都稳定,因此,可以通过试验,选择合适地条件,如提高酸、碱、氧化地浓度或者通过加热等,使药物降解.对于采用法测定降解产物时,以主成分计算,一般降解%左右.应采用有效地方法对降解产物进行检测,关注测定地回收量,通常应达到%左右,证明检测方法地有效性.对于破坏性试验时降解量较大地降解产物,建议结合稳定性研究中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地具体杂质数据,参考对新原料药中杂质地规定(每日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克时,鉴定阈值为%;每日服用最大剂量超过克时,鉴定阈值为%.),必要时进行定性分析,并作为已知杂质,根据安全性数据,采用已知杂质对照,确定合理地限度,订入质量标准.不能采用已知杂质进行对照时,可通过测定降解产物、主成分在测定波长处地吸收系数,分析两者地差异.若两者吸收系数相差较大时,建议采用响应因子校正后进行有效控制;如果两者吸收系数相差较小,建议采用自身对照法或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有效控制.药物进行破坏性试验时通常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但也有发生聚合,形成聚合物,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高温或高湿时有可能产生聚合物,故应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检测.在这方面存在地主要问题是:()主药完全降解,无法对降解产物进行有效检测;()由于选择地降解条件强度不够,使药物未能降解,而误认为药物稳定;()不能选择合适测定方法,测定降解产物,使主成分降解后测定地回收量偏低;()未考虑破坏性试验时产生地聚合物;()选择地色谱流动相不合适,在图谱中有干扰峰.、分离度与峰纯度分析破坏性试验产生地降解产物地个数比较多,采用法测定时,需考虑主成分与降解产物之间、降解产物相互之间地分离度,保证降解产物峰与主峰、降解产物峰之间有良好地分离度.另外,对于原料药,分离度符合要求也应考虑到主药与起始原料、各合成中间体是否有良好地分离度;对于制剂,应注意辅料、辅料降解产物地干扰.色谱条件地确定通常以最难分离地两个降解产物或降解产物与主成分之间地分离度符合要求作为依据之一.鉴于降解产物检测时对分离度要求高,故推荐色谱分析时采用梯度洗脱,以有效分离降解产物.与分离度密切相关地是峰纯度分析.检测峰纯度通常采用二级管阵列检测器或者液质连用技术分析测定各色谱峰地纯度,说明在主峰中、各降解产物峰中有没有包含其它峰.简单地通过观察峰形判断峰地纯度没有说服力.对于创新药物地破坏性试验来说,峰纯度分析非常重要,一是可以了解降解产物地特性;二是可以有效地检出和控制杂质.存在地主要问题是:()主峰上出现明显地降解产物峰,测定方法不可行;()未对峰纯度进行有效分析,这是一种常见现象,在此情况下无法判断主峰中是否包含着降解产物峰;()对于制剂,未考虑辅料降解对测定结果地干扰.、检测灵敏度地考虑对破坏性试验产生地降解产物,通常考虑采取改变测定波长,来分析和检测降解产物峰个数和含量,确定合理地检测条件和方法.这也是测定波长确定地重要依据之一.必要时可采用不同机理地色谱系统检测降解产物.原则上讲,所选择地杂质检测方法应能测定破坏性试验中药物地每个降解产物(而且也考虑到起始原料、每个合成中间体地检出),从而达到对降解产物地控制,同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合适地回收量.目前在审评中发现存在地主要问题是仅提供主成分地检测限,以主成分地检测限作为测定波长确定地依据,而忽视对部分降解产物(包括起始原料和中间体)地检出,最终体现在降解地回收量达不到一定地要求,仅有药物降解,没有降解产物检出.充分认识破坏性试验在杂质检测方法建立中地重要意义,建立科学合理地杂质检测方法,对于保证临床用药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破坏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
主讲马景勤在一些情况下,在测取数据的同时,样件将遭到破坏。
比如强度试验或湿度试验等。
在这种情况下,对样件多次重复测试是不可能的。
因此,需要采取其他补救办法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常使用的方法是,认为同批次内样件间的差异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采用同一批次中的多个样件当作单个样件来用。
比如,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10个样件,3个操作者,每个操作者重复测试2次的方法评价测量系统的波动。
在这些操作中,共进行了60次测量操作。
那么,在破坏性试验的情况下,类似地我们选取10个批次(这些过程输出结果是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的),从每批选取6个样件,用这些样件来替代在非破坏性试验情况下的那3个样件的作用。
下面结合例题来说明破坏性试验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
例题:表1-1所示的是某材料黏度试验的测试结果。
考虑到黏度试验样本无法重复使用,所以从同一批次中抽取2个样本,用同样的方法(人员与量具)测取数据。
20.6819.3020.3419.9320.3919.2320.43样本220.5819.3220.3619.8720.3519.3720.48样本17654321批次表1-1 黏度试验的测试结果单位:cps 1.计算测量系统的波动σms由于同一批次中的2个样本是用同样的方法(人员与量具)测取数据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测量数据的差异主要是由测量误差造成的。
表1-2是将上述数据的整理,将每一批的样本构成一个子组,并计算每个组的极差。
图1-3所示的是由上述数据绘制的极差控制图。
7654321批次20.5819.3220.3619.8720.3519.3720.48样本120.6819.3020.3419.9320.3919.2320.43样本2R=0.06140.100.020.020.060.040.140.05极差表1-2 黏度试验的测试结果—用于极差控制图单位:cps用MINITAB做极差控制图第一步:输入数据用MINITAB做极差控制图第二步:点击统计/控制图/子组的变量控制图/R用MINITAB 做极差控制图第三步:点击测量数据;第四步:子组大小输入2。
破坏性检验
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包括焊缝金属或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化学分析及试验、金相检验、可焊性试验等方法。
(一)焊缝金属或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1.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用来测定焊缝金属或焊接接头的强度(抗拉强度σb、屈服强度σs)和塑性(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ψ).并且可以直接发现断口上的缺陷。
拉伸试验按国家标准GB228-87《金属拉力实验法》规定的方法进行。
焊接接头的拉伸试样可从焊接试样板或从实际焊件中切取,尺寸详见表7—1。
用整根管子的焊接接头作拉伸试验时,焊缝的加强部分应去除,去除后焊缝金属局部高度应不超过母材0.5mm,并以管子的实际截面积作为拉力强度计算的截面积。
2.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用来检验焊接接头的塑性,同时可反映出接头各区域的塑性差别、暴露焊接缺陷和考核熔合线的熔合质量。
常用的弯曲试验方法有正面弯曲、背面弯曲、侧面弯曲三种。
背面弯曲试验能检验单面焊缝如管子对接、小直径容器的纵、环缝根部质量;侧面弯曲试验能检验焊层与母材的结合强度,堆焊衬里的过渡层、双金属焊接接头过渡层及异种钢接头的脆性、多层焊时的层间缺陷(如层间夹渣、裂纹、气孔等)。
弯曲试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232—88《金属弯曲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试样的弯曲方法,详见图7一11。
图7一11中弯轴直径D、支座间距离L及试样弯曲角度的规定,详见表7—2。
纵向弯曲试样尺寸按图7一13和表7—3的规定,当焊缝较宽时,试样宽度可相应增大, 最宽为40mm。
侧向弯曲试样及尺寸详见图7—14,试样宽度b=δn。
试样按表7—2的要求冷弯到规定角度后,其受拉面上不得有横向(沿试样宽度方向)长度大于1.5mm的裂纹或缺陷,或纵向(沿试样长度方向)长度大于3mm的裂纹或缺陷。
一般试样的棱角开裂不计,但确因夹渣或其它焊接缺陷引起试样棱角开裂的长度应计入评定。
3.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是用来检验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韧性和对缺口的敏感性。
通常是在一定温度下,把有缺口的冲击试样放在试验机上,测试样的冲击值。
耐压测试破坏实验报告
耐压测试破坏实验报告1. 引言耐压测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它用于评估材料或构造物在外界负荷作用下的耐压性能,以及确定其破坏强度。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材料进行耐压测试破坏,评估该材料在压力下的耐久性能和破坏特征。
2. 实验目的- 评估材料在压力下的耐久性能- 研究材料在破坏前后的变形特征3. 实验装置和方法3.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手动液压机:用于提供压力并施加在试件上。
2. 衡器:用于测量试件的质量。
3. 钢制试件夹具:用于将试件牢固地夹在液压机上。
3.2 实验方法1. 将待测试的材料样品切割成一定尺寸的试件。
2. 将试件夹在钢制试件夹具上,确保试件与夹具紧密接触。
3. 将装配好的试件放入手动液压机中。
4. 调整手动液压机的压力,开始施加压力。
5. 持续施加压力,直到试件发生破坏或达到既定的压力上限。
6. 记录下施加到试件上的压力和试件破坏时的变形情况。
4. 实验结果和分析4.1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种金属材料作为测试对象。
试件的尺寸为20mm×20mm×20mm,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加工和调整。
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 施加压力为100MPa时,试件开始发生可见的变形;- 当压力达到150MPa时,试件出现裂纹,并最终发生破坏。
4.2 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该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耐压性能,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2. 当压力超过其耐压极限时,该材料发生破坏,并出现明显的裂纹。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耐压测试破坏实验,我们对某种金属材料在压力下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研究了其破坏特征。
本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和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工程中材料承受压力的情况,所得的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然而,本次实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只测试了一种材料,因此得出的结论仅仅适用于该材料。
破坏试验的具体做法与要求
破坏试验的具体做法与要求破坏试验的具体做法与要求破坏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stressing test),在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下,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等,引起药物的降解,通过对降解产物的测定,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分析药物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
破坏性试验的设计常结合具体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条件,使药物在每种环境下尽可能都有一定量的降解,并根据剂型的特点充分分析药物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保证试验的意义。
对于相对稳定的药物,可增强破坏的强度,至少在1种条件下的降解达到10%,很少有药物对所有条件都稳定。
1、酸破坏试验一般选择0、1~1mol/L的盐酸,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一般配制2倍浓度溶液,测定时以方便用等浓度的碱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
2、碱破坏试验一般选择0、1~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一般配制2倍浓度溶液,测定时以方便用等浓度的酸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
3、高温破坏试验(热破坏)分别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
固体一般60℃或者80℃下15~30天,溶液可水浴或者130℃烘箱下放置数小时。
4、光破坏试验分别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考察15~30天)。
5、氧化破坏试验主要在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氧化剂可采用饱和的氧气或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双氧水),分别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需要同法进行空白试验,如为原料破坏可仅进行氧化破坏空白。
试验结束后需要报告得出明确的结论:药品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特性、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有关物质分析方法是否可用于检查降解产物等。
破坏试验常规要求:1、对于采用HPLC法测定降解产物时,以主成分计算一般降解10%即可。
并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对降解产物进行检测,需要报告测定的回收量,通常应达到90%左右,以证明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2、对于破坏性试验时降解量较大的降解产物,建议结合稳定性研究中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具体杂质数据,参考ICH对新原料药中杂质的规定(每日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2克时,鉴定阈值为0、10%;每日服用最大剂量超过2克时,鉴定阈值为0、05%),必要时进行定性分析,并作为已知杂质,根据安全性数据,采用已知杂质对照,确定合理的限度,订入质量标准。
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
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stressing test),它就是在人为设定得特殊条件下,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等,引起药物得降解,通过对降解产物得测定,验证检测方法得可行性,分析药物可能得降解途径与降解机制。
每项破坏性试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酸降解一般采用0、1mol/L-1mol/L盐酸或硫酸;碱降解采用0、1mol/L-1mol/L得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降解采用合适得过氧化氢溶液。
以上三种试验,为了加快反应或者提高降解强度,必要时可以加热或提高浓度;高温试验通常温度高于加速试验温度得10℃,如50℃、60℃等,对于原料药有时需考虑水溶液或混悬液得降解,或者考虑在不同得pH值条件下得降解;光照试验条件可采用4500LX。
破坏性试验得具体条件,与具体药物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药物得特点,选择合适得条件,使药物有一定量得降解,并对可能得降解途径与降解机制进行分析,保证实验得意义。
药物经强力破坏产生得降解产物通常采用色谱法测定,需结合药物与可能降解产物得理化性质,选择不同得色谱方法(HPLC、GC、TLC)或检测器,有时可采用不同分离机理得色谱系统。
下面以HPLC法分析降解产物为例,说明在进行破坏性试验时得关注点与存在得问题:1、在选定得破坏条件下,药物应有一定量得降解。
虽然不就是每一种破坏性条件都使药物产生降解产物,但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一种化合物对每一种破坏性试验条件都稳定,因此,可以通过试验,选择合适得条件,如提高酸、碱、氧化得浓度或者通过加热等,使药物降解。
对于采用HPLC法测定降解产物时,以主成分计算,一般降解10%左右。
应采用有效得方法对降解产物进行检测,关注测定得回收量,通常应达到90%左右,证明检测方法得有效性。
对于破坏性试验时降解量较大得降解产物,建议结合稳定性研究中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得具体杂质数据,参考ICH对新原料药中杂质得规定(每日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2克时,鉴定阈值为0、10%;每日服用最大剂量超过2克时,鉴定阈值为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坏性试验的虚拟复现作者:焦晓娟; 任天荣; 林楠; 张励; 杨积东作者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设计部;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设计部上海文献来源:系统仿真学报发表时间:2006-12-30来源库:期刊被引频次:0下载频次:31摘要: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虚拟复现了某破坏性试验的全过程,得到了相关难于测量的关键设计参数数值,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零部件进行破坏原因复核,分析结果与试验现象、断裂力学理论分析结论一致,进而确认了破坏性试验虚拟复现的正确性、有效性。
高储能密度陶瓷电容器电气可靠性研究作者:朱志芳,林福昌,戴玲,赵正涛日期:2004 会议名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会议会议录: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关键词:可靠性破坏性检测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技术的应用作者:牛付林日期:2004 会议名称: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录: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关键词:破坏性物理分析可靠性电子元件可靠性研究的新进展作者:王锡清日期:1998 会议名称: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会议录: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关键词:可靠性增长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是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作者:张素娟,田立平,周永宁,郑鹏洲日期:2001 会议名称:第九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会议录:第九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关键词:可靠性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技术在军用瓷介电容器生产中的应用作者:蔡明通刊名: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出版日期:2009 期号:第4期破坏性物理分析(DPA)在评价元器件质量水平方面的作用作者:牛付林,宋芳芳刊名:电子质量出版日期:2004 期号:第4期机载设备电子元器件应用DPA方法浅析作者:孙锦阳刊名:军用标准化出版日期:2002 期号:第5期航天用电子元器件开展DPA工作的情况与效果作者:梁瑞海刊名:质量与可靠性出版日期:2001 期号:第5期破坏性物理分析(DPA)在高可靠半导体器件质量验证中的作用作者:张延伟,于庆奎,何成山刊名:航天器环境工程出版日期:1999 期号:第2期航天产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作者:胡晓军刊名:电子质量出版日期:2009 期号:第6期关键词:航天产品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失效分析DPA元器件质量数据库航空塑封器件的使用控制和DPA试验方法研究作者:李海岸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名称:硕士学位年度:2007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提高电子装备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作者:朱明让,朱军辉,余振醒日期:2001 会议名称:中国航空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会议录:中国航空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方法在识别假冒、翻新集成电路中的应用肖诗满; 李少平; 雷志锋2008 (页数: 3p)中文会议论文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四届青年学术年会; 2008; 广州;【正题名】: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技术的应用【个人作者姓名】:牛付林【作者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物理及应用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会议录\文集名】: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文献其他题名】: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出版年】:2004【页码】:p.422-425【总页数】:4p【会议年】:2004【会议召开地点】:重庆【会议届次】:12【馆藏号】:H048720【关键词】:破坏性物理分析; 电子元器件; 质量缺陷; 可靠性【分类号】:TN03【正文语种】:CHI【文摘】: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技术是保证电子元器件质量的关键技术,在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过程中以及上机前,在保证电子元器件质量一致性、可靠性等方面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优势.但目前国内没有充分应用此技术,严重的限制了国内电子元器件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民用电子元器件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隐蔽的质量缺陷.另外DPA技术向非气密封器件的扩展以适应占电子元器件95%以上的塑封器件的要求也急需形成相应标准相结合.【正题名】:必须认真研究和处理DPA不合格的母体【个人作者姓名】:赵和义; 郑鹏洲【作者单位】:总装备部合同办(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系统工程系(北京)【会议录\文集名】:中国航空学会可靠性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献其他题名】:航空可靠性工程进展暨可靠性工程专业委员会第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出版年】:2003【页码】:p.385-388【总页数】:4p【会议年】:2003【会议召开地点】:井冈山【会议届次】:9【馆藏号】:H047907【关键词】:破坏性物理分析; 母体; 航空系统工程; 电子元件; 可靠性【分类号】:V243; V374【正文语种】:CHI【文摘】:样品的DPA结论为不合格时,样品母体能否使用?正确解决这个问题能使DPA工作为系统可靠性提高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能取得更好的效费比.为回答好这个问题,必须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必要时还要辅助以实验.因此必然对DPA工作者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和为用户服务的责任心.【正题名】: 开展电子、电磁和电气元器件的DPA研究【个人作者姓名】: 邓永孝【作者单位】:航天工业总公司771所【会议录\文集名】: 第八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出版年】: 1999【页码】: P.37-41【馆藏号】: H044776【关键词】: 半导体器件; 电子器件、电磁器件; 电气元器件【分类号】: O472【正文语种】: CHI【文摘语种】: CHI【文摘】:该文在开展半导体器件DPA试验的基础上,介绍了将DPA扩大至电子、电磁和电气元器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有关技术途径,以及相应的试验内容。
【正题名】: 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提高电子装备可套性的重要手段【个人作者姓名】: 朱明让; 朱军辉; 余振醒【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会议录\文集名】: 全国第三届航空航天装备失效分析会议【出版年】: 2000【页码】: P.5-12【馆藏号】: H044897【关键词】: 电子装备; 可靠性; 物理分析【分类号】: V250.3【正文语种】: CHI【文摘语种】: CHI【文摘】:介绍了DPA(DestructivePhysicalAnaly sis)的概念、内容,航天系统开展DPA的过程及所取得的成效,进一步阐述了DPA及与失效分析相结合,对于提高电子装备半导体器件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正题名】:机载设备电子元器件应用DPA方法浅析【个人作者姓名】:孙锦阳; 李四力【作者单位】:驻二十九军事代表室; 驻成飞公司军事代表室【会议录\文集名】:第九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出版年】:2001【页码】:P.28-31【馆藏号】:H045959【关键词】:机载设备; 破坏性物理分析; 电子元器件【分类号】:TN606【正文语种】:CHI【文摘语种】:CHI【文摘】: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方法在航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认为根据我国国情,航空(重要)工程中也应大力推广DPA方法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DPA方法,分析了DPA方法在机载电子设备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讨论了应用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正题名】:破坏性物理分析促进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提高【个人作者姓名】:徐爱斌;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刘发;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作者单位】: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军用电子元器件DPA实验室(五所);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军用电子元器件DPA实验室(五所)【会议录\文集名】:第九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出版年】:2001【页码】:P.22-23【馆藏号】:H045959【关键词】:破坏性物理分析; 军用电子元器件; 缺陷模式控制【分类号】:TN606【正文语种】:CHI【文摘语种】:CHI【文摘】:介绍了电子五所应用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技术促进国产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提高的几个实际例子.【正题名】:破坏性物理分析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作者】:张延伟【作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中心,北京100029【刊名】: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年卷期】:2005,023(004)【出版年】:2005【ISSN】:9999+2310【期号】:no.4【页码】:P.48-50【总页数】:3【馆藏号】:VIP-CJ(电子版)【分类号】:TN61【关键词】:电子元器件^p失效^p破坏性物理分析^p结构分析【正文语种】:CHI【文摘】:破坏性物理分析(DPA)作为一种有效的电子元器件批质量评价方法,近年来对促进我国元器件制造工艺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当前DPA技术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同题的方法和建议。
【正题名】:破坏性物理分析(DPA)在评价元器件质量水平方面的作用【作者】:牛付林; 宋芳芳【作者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国防重点实验室广州市1501信箱05分箱510610 【刊名】:电子质量【年卷期】:2004,000(004)【出版年】:2004【ISSN】:1003-0107【期号】:no.4【页码】:P.J015-J016【总页数】:2【馆藏号】:VIP-CJ(电子版)【分类号】:TN【关键词】:破坏性物理分析; DPA; 电子元器件; 可靠性; 产品质量【正文语种】:CHI【文摘】: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技术是保证电子元器件质量的关键技术,在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过程中以及上机前,在保证电子元器件质量一致性,可靠性等方面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优势。
但目前国内没有充分应用此技术,严重的限制了国内电子元器件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民用电子元器件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隐蔽的质量缺陷。
【正题名】:电子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中几个难点问题的分析【作者】:张延伟【作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可靠性中心,北京100029【刊名】: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年卷期】:2002,000(001)【出版年】:2002【页码】:P.30-33【馆藏号】:VIP-CJ(电子版)【分类号】:TN【关键词】:电子元器件; 破坏性; 物理分析; 可靠性; 氧化层缺陷【正文语种】:CHI【文摘语种】:CHI【文摘】:通过对电子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DPA)试验中遇到的几个难点问题的分析、讨论,强调了在DPA试验中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理解试验目的来灵活应用标准,可以使DPA试验的可操作性更强,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元器件的【正题名】:型号研制过程中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控制【作者】:石鹏^p马海锋【作者单位】: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110035^p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110035 【刊名】:飞机设计【年卷期】:2002,000(001)【出版年】:2002【ISSN】:无【期号】:no.1【页码】:P.22-25【总页数】:4【馆藏号】:VIP-CJ(电子版)【分类号】:V243【关键词】:型号研制^p电子元器件^p可靠性控制^p二次筛选^p优选目录^p飞机航电系统【正文语种】:CHI【文摘】:电子元器件是飞机综合航电系统及相关功能系统的最基本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