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五章 性与社会性别

合集下载

社会学研究中的性别与社会性别角色

社会学研究中的性别与社会性别角色

社会学研究中的性别与社会性别角色在社会学研究中,性别和社会性别角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它们涉及到性别在社会中的构建和表达,以及个体如何在社会中扮演特定的性别角色。

本文将探讨性别和社会性别角色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与影响。

一、性别的社会构建1. 性别的概念性别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同于生理上的性别,而是指社会对个体的性别特征和角色的构建与界定。

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期待和角色,形成了性别二元论的观念。

2. 社会性别的形成社会性别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个体通过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机构和社会交往中学习到了关于性别的行为规范和性别角色。

这些规范和角色塑造了人们对性别的认同和表达方式。

二、性别对社会的影响1. 性别与社会地位性别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机会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上,男性在社会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力,而女性则受到性别歧视和限制。

这种性别不平等和角色刻板印象对社会的发展和公平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性别与社会关系性别也对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工作场所、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中担任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与性别相关,也会影响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往方式。

三、性别的研究方法1. 性别的定性研究社会学研究中经常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来探索性别与社会性别角色的相关问题。

这些方法包括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等,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在社会中的表达和影响。

2. 性别的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方法也在性别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手段,研究者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来研究性别在群体层面上的差异和变化。

四、性别与社会变革1. 性别与现代化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性别角色和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参与等领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社会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也得到了挑战和改变。

2. 性别与社会运动性别和社会性别角色的研究对社会运动和性别平等的推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性别不平等的认识和反思,鼓励人们参与到争取性别平等的行动中,以促进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社会性别学第五章 两性之间:

社会性别学第五章 两性之间:

第二节 亲密关系
感言:这一在20世纪80年代曾感动过一代 人的意境还能让你感动吗?为什么?
第二节 亲密关系
阅读罗尼卡· 肖芙斯托尔的诗: A· 爱并不意味着依靠,伴侣并不表示安全, 你开始知道,吻不是契约,礼物也不是承诺。 如果你要的太多,阳光也会灼伤你, 因此你种植自己的花园,装饰自己的灵魂, 而不再等待别人送你鲜花。
第二节 亲密关系
一、爱情“姓”什么:诠释爱情 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是精神性和还是 生理性的? 二、爱情为什么:理想爱情模式的探索 讨论:梦与爱情童话的解读 分析比较“灰姑娘”的故事和中国古代 “富家千金垂青落难公子”“私定终身后 花园”和“始乱终弃”的模式。
第二节 亲密关系
阅读资料:亚瑟王时代的一个童话 理想的两性亲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课堂练习一:请一个同学朗诵舒婷的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决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如果我爱你——决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只是像清泉/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只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
第二节 亲密关系
参与式讨论: (1)你还认同两性交往中必须遵守“男主动、 女被动”的两性交往模式吗? (2)“多媒体”带来的变化——你相信网恋吗? 你更喜欢面对面的互动还是网上的交流? 经过友谊,下一个青春驿站就是爱情,正值恋爱 季节的同学少年,将怎样看待和建立两性之间的 亲密关系呢? 请同学们写下:最感人的爱情故事/最理想的两性 关系 讨论:你还相信纯真的爱情吗?
二、交往中的表达差异 女性主义研究指出,造成男女关系紧张的一个重 要原因,来自两性成长过程中的性别隔离。 一般认为,女性敏感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男 性不善于表达情感和关系。女孩比男孩有更多的 亲密关系。 另一种观点认为,男孩和女孩社会化的差异,使 得男女在表达情感方式上有所不同。 男女各自建造和表达亲密的方式都有价值,在情 感表达方面,无论男女,都要学会用男女“两种 语言”说话。

2016年新版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生命历程

2016年新版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生命历程
LGBT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
(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
一、儿童期阶段(0—14岁) 1、学习走路、说话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读、写、算等
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建立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概论系统,内化一般的社会道德标
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前三个时期对一生人格的发展至为重要,一生的人格在这三个
时期基本确定下来。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自我认同危机理论
1)婴儿早期——信任与不信任的危机(0—1岁)。主要社会
化任务是与父母建立信任关系。
2)幼儿时期——自主自治与怕羞怀疑的危机(2—3岁)。主
要社会化任务是培养自主感。
全球第一。
1、三个“钟” 老龄化,当人民变老时,影响他们的生物、心里与社
会的过程。生物钟、心里钟和社会钟。
视力衰退,因为眼球晶状体失去其弹性 听力丧失,首先是高频音调 皱纹,因为皮肤的皮下组织越来越脆弱 肌肉块消退,并且伴随着脂肪的堆积,尤其是腰部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 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群人的称谓,因而要理解社会就得从个人入手,个人的行为及 其主观意义对于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具有决定意义。
3、调和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把个人和社会看
成是一个统一体,认为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必须借 助于个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才能发展。
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个人与社会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并
五、社会化的过程 六、社会化与人格的形成 七、社会化的中介
是社会决定个人,还是个人决定社会?——社会学界的争论 1、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简单相加的总和,它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与社会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与社会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与社会性别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性别是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性别认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和对性别不平等的反应等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性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性别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性别的社会建构性别并非天生的,而是社会对个体生物性别的解释和赋予的意义。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于不同性别个体的期望和规范,通过这些期望和规范,个体在社会中被赋予了某种性别身份,并在此基础上承担相应的角色。

社会学家认为,性别是一个在不同历史和文化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建构。

性别角色的构建基于社会的刻板印象和性别二元对立观念。

男性被定义为强壮、独立、理性,而女性则被定义为柔弱、依赖、情感。

这种固化的性别角色对个体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性别不平等与社会结构性别不平等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性别二元对立的观念下,男性被赋予了更多权力和特权,而女性则经常面临性别歧视和压制。

性别不平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领域:女性普遍面临工资低于男性、职位晋升机会少等问题。

性别不平等造成了女性经济地位的下降和对经济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2. 教育领域:尽管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在现代社会增加,但性别不平等仍然全球存在。

女性在科技、工程、数学等领域的参与率低于男性,进一步影响了女性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3. 家庭与家务劳动:传统的性别角色期望使得女性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和抚养子女的责任。

这种不平等分工使得许多女性面临着工作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困境。

三、性别与社会身份认同性别对个体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有重要影响。

个体通过性别得到了某种社会身份,这种身份对于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参与资源分配和被认可程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性别身份并不等同于个体的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的主观体验和认同感。

有些人的性别认同与他们出生时被赋予的性别一致,被称为“顺性别”。

而有些人的性别认同与出生时被赋予的性别不一致,被称为“跨性别”或“非二元性别”。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家庭在未成年个体社会化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父 母 有意的 有 意 的 子 女 无 意 的 无意的



仿




• 2.学校
学龄期个体的社会化可 分三个阶段: 一是前期阶段 (6、7岁-11、12岁) 二是中期阶段 (11、12岁-14、15岁) 三是后期阶段 (14、15岁-20左右)
• 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 环境条件之一,特点有: 首先,学校是专门为 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 习机构。 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 机构。
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 水平)
情感(感觉与感情)
(一)人格发展理论
自我(self)
就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 和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 。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 (lookingglass self) 这一概念是 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 霍 顿· 库利(1864—1929)提 出的。

本我(id)

超我 自我(ego) (superego)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与“超我”都是 由它逐渐分化而来的。“本我”是同肉体 联系着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不问时机、 不看条件、不顾后果,只按“快乐原则” 行事,一味地追求自我满足。在正常人的 心理活动中,“本我”自然地要被压制, 任其泛滥就将不可收拾。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 个过程。 儿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 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是以模仿形式 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强 烈,但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由于矛盾和冲 突,难以为其提供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 准以及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从 而给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社会学探究性别议题

社会学探究性别议题

社会学探究性别议题在社会学的视角下,探究性别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性别作为社会中的一种差异,不仅仅涉及到男女的生理差异,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平等和歧视。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性别议题的一些关键点。

一、性别与社会文化性别的发展并不是生物学上的必然过程,而是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些社会中,男性被赋予领导和支配的角色,而女性则被认为应该被支持和照顾。

这样的性别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中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的表现方式。

二、社会中的性别歧视虽然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一些措施来预防性别歧视,但在现实生活中,性别歧视仍然存在。

例如,在很多行业中女性的就业机会受到限制,工资也低于男性同行;在家庭中,女性被认为应该承担家务和育儿的责任。

这种性别歧视导致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中。

三、性别认同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性别认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认同是基于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体的经历和体验。

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对自身的性别感到困惑或者不满,这可能会导致身份认同、偏见和歧视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性别认同是一个非常个人化和复杂的议题,需要处理的方面非常多。

四、性别与性取向性别和性取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性别是指社会文化中所赋予的男女角色,而性取向是指个体对异性、同性或两性的爱和吸引力。

在一些文化中,强制性取向为异性恋,而对于其他性取向可能会存在歧视和排斥。

这种歧视会导致社会中对于性别和性取向的探讨变得非常困难。

五、性别的多样性性别的多样性是指性别分类体系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在传统的二元性别分类体系中,只有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而忽略了那些不符合这种分类的人群。

例如,在社会中存在着非二元性别的人群,这些人群可能会遭受到歧视和排斥。

综上所述,性别议题在社会学研究中有着非常多的关键点。

无论是性别与社会文化,还是性别歧视、性别认同和性别多样性等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和理解。

社会性别的概念及特点(优.选)

社会性别的概念及特点(优.选)

2011级社会学陈钊(18号)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和特点一、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是由一系列有关社会性别的认识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社会性别概念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社会性别”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妇女运动中,1980年代后逐渐被联合国广泛采用,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分析性别平等的重要和基本概念。

1.关于生理性别。

生理性别或曰自然性别,是生理学、生物学意义上对人的区别,指普遍存在的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或将女性与男性区分开的生理特征,简称性别。

生理性别一般是不可改变的,或者是很难改变的。

2.关于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是指人们认识到的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实际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它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社会文化及其制度造就或建构的。

社会性别概念被社会学家用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

(二)社会性别差距和对妇女的歧视消除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差距和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使命。

1.关于社会性别差距。

社会性别差距指任何领域内,由于男女两性存在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社会发展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以及工资报酬与福利等方面,实际存在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

2.关于对妇女的歧视。

反对和消除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人权、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内容。

所谓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特惠。

对妇女的歧视,是最常见的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的歧视。

(三)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终极目标。

1.关于社会性别平等。

社会性别平等包含着这样的含义: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性别与社会制度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性别与社会制度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性别与社会制度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对男女所规定的不同的行为角色、社会角色、社会诉求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

社会制度则是一个社会的组织机制,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社会性别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社会性别的形成社会性别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对个体进行的一种性别社会化过程。

个体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中,都会接收到不同的性别角色期望和性别标准。

从小学到青年成年,不同阶段都会受到不同的社会性别期望和标准的塑造。

而这些期望和标准会影响到个体的认同、自我形象以及自我评价等方面。

社会性别的塑造主要来自于社会的制度安排、社会认知和文化传统等。

在政治制度上,女性往往会受到性别歧视。

在经济制度上,女性通常会面临着更多的贫困、就业歧视等问题。

在文化制度上,通过媒体、教育等传递出的信息,也会对女性形成不同的标准和期望。

这些都加剧了女性身份认同和自我评价的负向性。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性别问题不同的社会制度对于性别问题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性别平等被确立为重要的政策和目标。

政策和实践中,国家和社会努力维护着男女之间的平等,提高女性的地位和权利,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例如,在中国,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获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性别比较突出。

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女性通常受到更多的歧视、不公平对待和不平等待遇。

资本主义制度的市场化的特点,追求效率和成本效益,反而加剧了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在社会交往领域,女性常常被赋予“弱势”和“不重要”的角色,不能够参与到社会交往的实际运作中来。

而这种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排斥,会加深社会性别问题。

对于社会性别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制度上出发。

改善经济条件和社会权利地位,改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抵制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建立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

这些都需要广泛关注和积极发挥社会作用,并必须积极推进和实践。

社会学:性与性别

社会学:性与性别

性别不平等的相关理论解释
• 一、 功能理论 • 功能理论劳动的性别分工分明的家庭运转效率最高,在这 种模式中,女性扮演表达性(expressive)角色,负责照 料孩子并提供安庆和情感支持。男性扮演工具性 (instrumental)角色,负责养家活口。由于这一角色要 承担压力,因而女性的表达性提供照料的倾向也应该用来 抚慰男人。源自性别间生物差异的补充性劳动分工将加强 家庭的团结。
• ( 2 )社会角色期望的 影响 • 父母及社会的期望会 使他们对婴儿采取不 同的对待方式,从而 影响婴儿的反应方式。
• (3)大众媒介的影响 • 性别角色刻板化:儿 童通过给他们读的 书、讲的故事很早 就开始了性别角色 的刻板化。同样, 电视也会影响人们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 形成。
• (4)教育的影响
• 五、性别与工作 • 就业机会上的性别不平等 • 招聘广告中明确注明性别、 年龄,或在聘用中明确规 定某一性别,使性别不作 为必要条件的职业按照性 别进行选择,导致某一性 别的区别对待。
• 职业晋升上的性别差异 • 晋升上的玻璃天花板;
• 六、收入上的性别差异
2005年分職業城鎮就業人口平均收 入性別比(以男性為100)
第三节 性和不平等
• 一、从出生性别比看 性别平等 • 出生性别比也叫婴儿 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 内每100名出生女婴所 对应的出生男婴数。 一般为102-107。
• 二.语言与大众文化中的性与 不平等 • 1、人称代词男性表示一群男 女 • 2、好词更经常与男性联系 • 3、公共宣传媒介中的女性 • 4、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 5、出版物中的女性形象
• 目前国内使用率最高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4年-1998年,共12册)小学语文教材,其中选入的描写 或包含人物、拟人的课文共为149篇,涉及人物236人次, 其中女性共出现55人次,占23.3%,出现的男性为177人 次,占约75%,在数量上明显倾向于男性。而且,课文中 出现的女性在真正意义上作为主人公的也较少,仅为 19.2%,男性作为课文主人公的则占81.%。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指两性在生理方面的差异.有时简称为性别.sex 。

是指男女的自然性别,是用生物标准来确定的男性和女性,这种生物标准包括生理结构和解剖结构。

生理结构主要是指性染色体的差异,解剖结构主要是指性器官的差异。

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的。

社会性别:泛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制度(如文化.资源分配.经济体制等)中以及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传递、巩固。

Gender。

1)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和行为差异的原因。

2)社会对妇女角色和行为的预期往往是对生理性别规定的角色的延伸。

如照顾人。

3)人们现有的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

4)社会性别是可以改变的。

5)社会性别概念本身就是对传统性别不平等关系的不认可和挑战。

6)社会性别的概念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等性别角色分工. “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是由男女的性差异决定的.是生来如此的(即生物决定论).70 年代以来,这种解释受到了深刻的质疑.人们发现,男女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 而主要是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也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 人作为一种生物,处处又都打上了社会文化的烙印, 生理的性别并不是性别的社会分工的主要依据,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男高女低.男优女劣)等更主要是社会的产物, 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 科学. 法律等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社会期待模式化。

于是,“社会性别” 一词出现了.它被用来解释上述种种后天的、社会文化养成的、可置换可改变的男女角色和性别关系。

在一个人的不同年龄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社会性别对他/ 她的要求是不同的.或者说,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虽然人们的性别是一样的,但社会对男人和女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些不一样,体现在两性关系,两性分工. 两性角色评价. 谁作出决定等等, 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部分.社会性别不是一个男人和女人的代名词, 不是简单的男人和女人的角色。

社会学与性与性别研究

社会学与性与性别研究

社会学与性与性别研究社会学与性与性别研究是一门探讨社会发展、文化传统、权力关系以及个体行为在性别和性角色认知中的影响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与性与性别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和相关理论。

**一、性别是社会构建的**性别不是生理属性,而是社会构建的,是社会赋予个体的性别意义。

从婴儿时期开始,社会就在明确规定男性和女性应该具备的特质和角色。

这种性别二元论导致了社会对性别表现的规范和限制,对个体自由表达性别认同的束缚。

性别规范的存在对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和性歧视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二、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性别角色是社会对不同性别应具备的行为、态度和角色的期望。

男性应该强壮、有主导地位,女性应该温柔、养育子女。

性别认同则是个体对自己所属性别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对性别角色的过度期待和刻板印象会导致个体性别认同的混淆和挣扎,进而造成精神健康问题。

**三、权力关系与性别**性别不平等现象背后常常隐藏着权力关系的问题。

男性在社会中常常具有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而女性则受制于传统观念和制度的束缚。

性别歧视现象的根源正是来自于社会的权力结构和对性别认同的固有偏见。

因此,对性别权力关系的调查和研究至关重要。

**四、性别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性别研究借鉴了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探讨性别和性的相关议题。

其中,女性主义理论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力,强调了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和权力的重要性。

后现代主义和酷儿理论从性别流动性和跨性别议题入手,批判性地挑战了二元性别观念的合理性。

此外,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也为性别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结语**总的来说,社会学与性与性别研究是一个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学科领域。

我们需要关注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消除、性别平等的推动以及性别权力关系的重构,以实现性别的多元性和平等。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和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5 性和社会性别 v3

5 性和社会性别 v3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4
S
O
C
I
O
L
O
G
Y
二、性对社会的影响
• 传统认知:性是与生殖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曾经是依据婚姻关系背景下的异性恋和一夫一妻制 来“界定”。 • 现代认知:性已经变成了每一位个体探求和构建的 一个生活向度,在一种广泛多样性的背景下对不同 形式的性行为和性取向的接纳。 • 在所有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是异性恋——他们寻求 异性,投入感情,获得性的愉悦。异性恋在每一个 社会中都是婚姻和家庭的基础。
Copyright © 2013
8
S
O
C
I
O
L
O
G
Y
三、中西方文化中的性
中国历代性观念 • 陈寅恪 :唐朝的性观念
– 唐朝性观念非常开放: 杨贵妃入宫前身份是唐玄 宗的儿媳 – 唐朝的性观念之所以开放与李唐王朝的统治者 来自鲜卑族密不可分。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12
Copyright © 2013
S
O
C
I
O
L
O
G
Y
英国人对性行为的态度(1998)
始终不 对 男女婚 前性行 为 婚外性 行为 未成年 人性行 为 同性性 行为 8 大多数 情况下 不对 8 有时候 不对 12 很少不 对 10 根本没 错 58 其他 合计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 通识核心课程
社会学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社会学》教学团队 主讲人:王海龙 Email: wanghl@ 2014 年 9 月

性别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目录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性别与社会引子第一节性别与社会性别一、性别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性别/社会性别体制第二节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状况一、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内容二、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状况小结第二章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理论第一节父权制起源的理论一、生理或心理学派二、历史学派三、人类学学派第二节建构主义理论一、建构主义理论的起源二、社会性别研究与建构主义第三节女权主义理论一、女权运动与女权主义理论的产生二、不同的女权主义流派小结第三章社会性别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引子第一节知识的产生一、理论范式二、范式的革命第二节社会性别研究的认识论特点一、女权主义的认识论二、社会性别研究的原则与立场三、社会性别研究的方法小结第四章性征和性别气质引子第一节性征一、性征的基本类型二、性别气质模式三、固定化的性别气质模式的社会功能第二节性别气质与性别认同一、性别认同二、弗洛依德的性心理学三、对弗洛依德理论的反思与发展小结第五章性别社会化引子第一节社会化过程一、社会化二、性别社会化三、生命周期中的性别社会化第二节性别社会化与社会学习一、社会学习理论二、认知发展理论三、性别图式理论四、两性的道德发展小结第六章历史文化与社会性别引子第一节历史建构的性别气质一、历史与文化——说文解字二、宗教对性别气质的建构三、西方哲学思想史中的性别建构第二节中国历史文化的性别气质建构一、封建社会秩序与“三从四德”二、家文化三、文化的实践:对女性身体的控制四、男性偏好的生育文化小结第七章性别气质的话语建构引子第一节话语一、话语与社会性别二、话语的社会性三、话玉器的历史性四、大众传媒中的话语分析第二节话语的性别分析一、用词的性别分析二、叙事与再表现中的性别三、话语中叙述关系的性别分析四、中国妇女——被叙述的性别身份第八章性别气质的商品建构引子第一节消费社会中的性别一、消费社会二、消费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三、符号消费的性别意义第二节消费社会的性别商品化一、广告——传统性别观念的复制二、审美与选美——女性的客体化和大众消费气质建构三、减肥与整容——对身体的消费四、多元化的未来小结第九章身体的政治——性行为的社会性引子第一节社会的性一、性行为的生物性与社会二、各种理论视角第二节双重标准一、性别化的性行为规范二、日常生活中的双重标准及其演变第十章婚姻制度与婚姻关系的变革引子第一节婚姻制度一、婚姻制度二、从传统婚姻到浪漫爱情第一节中国婚姻关系的变革一、从择偶看婚姻关系二、《婚姻法》的沿革小结第十一章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第一节各种形式的针对妇女的暴力一、被害人学和女性作为被害人二、A针对妇女的暴力的类型第二节针对妇女暴力的原因分析一、暴力——男性统治的一种形式二、公私领域的社会建构三、反暴力的行动潜力小结第十二章劳动性别分工引子第一节劳动和劳动性别分工一、劳动分工二、劳动的性别分工三、劳动性别分工的意识形态第二节等级化的劳动性别分工的动力机制一、各种理论流派二、中国劳动性别分工动力机制分析小结第十三章两性职业发展性别分化的职业发展三、传统职业发展理论四、职业发展路径的性别化五、中国的现状第三节影响两性职业发展的社会因素一、劳动力市场机制二、组织内部机制——“玻璃封顶”三、温柔的陷井——性别分工与家庭利益小结第十四章性别与发展第四节经济增长和社会性别一、发展的内涵二、发展中的性别问题第五节性别发展的政策分析一、社会政策中的性别发展模式二、性别发展战略小结参考书目第一编导论地址:讲义下载区密码:62751675第一章性别与社会引子•“清晨对着镜子梳理,一张苍白松弛的脸,下巴上稀稀的几根胡须,照照,我就讨厌了我自己!遗传研究所的报告中讲,在城市里生活了三代以上的男人,将再不长出胡须。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教学大纲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教学大纲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预修:无课程教材:《社会性别研究导论》(共同编写),陈文琦,唐曼祺,2024,北京大学出版社课程学时:36学时(理论课为24学时,实践课为12学时)一、课程目标:本门课程旨在介绍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领域,培养学生对性别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以及掌握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运用性别分析方法探讨社会现象的能力,并能够分析性别对社会、文化和个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社会性别研究导论概述(2学时)1.1课程介绍和教学目标1.2性别研究的演变和发展历程1.3性别概念及其分析视角第二单元:性别理论(6学时)2.1性别建构主义理论2.2社会角色理论2.3社会认同理论2.4后现代性别理论第三单元:性别与社会结构(8学时)3.1性别与劳动分工3.2性别与教育3.3性别与家庭3.4性别与媒体和文化第四单元:性别与政治(4学时)4.1性别与政治参与4.2性别与权力4.3性别与领导力第五单元:性别与社会变革(4学时)5.1性别与全球化5.2性别与社会运动5.3性别与社会变革第六单元:性别研究方法(2学时)6.1性别分析方法6.2性别研究的实践和技巧三、教学方法:理论课程采用讲述、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实践课程采用小组讨论、实地观察、调查研究等教学方法。

四、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60%,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期末考试占40%,形式为闭卷笔试。

五、参考书目:1. Connell, R. W. (2024). Gender: In world perspective. Wiley-Blackwell.2. De Beauvoir, S. (2024). The second sex. Random House UK.4. Lorber, J. (2024). Gender inequality: Feminist theories and poli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六、教学团队:主讲教师:陈文琦,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协助教师:唐曼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讲师七、备注: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出自己的见解。

社会学角度下的社会性别问题

社会学角度下的社会性别问题

社会学角度下的社会性别问题社会性别是人们基于文化和社会认同所构造的,用以划分男性和女性间差异的一种概念。

在过去几十年间,关于社会性别的研究已经发现,不仅仅是性别角色的区分,还包括取决于社会情境的性别表达,以及不断变化和交互的性别身份。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领域中有关社会性别的问题,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的影响社会性别起源于社会和文化的形成,各文化间对性别角色有着不同的认知和定义。

在某些文化中,男性和女性对某些行为的感觉和期望是截然不同的,他们被灌输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出生的文化对性别角色的定义可能不同。

比如,在某些部落社会中,男性可能负责打猎和保护家庭,女性则负责家务,照顾孩子和采集食物。

在一个教育和职业普及程度较高的社会中,许多文化都确立了这种传统差异,对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和职业划分,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会对社会的进步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了人们和社会向前发展趋势,同时也限制了一个人的著作和思维方面的表达。

性别角色的影响性别角色是社会性别的基本组成部分,指的是人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中所处的角色和表达方式。

比如,在家庭中,男性的角色可能是传统的领导者,负责照顾家庭和提供经济支持,而女性则被赋予照顾孩子和家务的角色。

在教育和职业领域,女性可能面临着更多的障碍,被认为更合适从事某些职业,而男性可能赋予的社会角色也比女性更丰富多彩。

然而,近年来,一些社会学家已经开始反对彻底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认为这种划分反映了人类历史中长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它是对女性能力的怀疑和鄙视,并反映了男性对经济和政治权力的垄断,是不应该再被信奉的观念。

性别表达和性别身份的影响性别表达指的是社会角色和行动方式对特定性别人物的期望和看法,通常通过行为表现和服装来实现。

在一个日益多元化和开放的社会中,人们有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和自由搭配,而不仅仅是因为社会对性别的期望。

这种趋势是有利于实现性别平等的,让个体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性别身份。

天津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大纲 社发:《社会学综合理论》复试大纲

天津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大纲  社发:《社会学综合理论》复试大纲

天津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大纲
一、复试科目:社会学综合理论
二、考查的知识范围:
1)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定义、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个体与社会化、社会互动
第三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四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五章社会组织
第六章社区
第七章社会制度
第八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九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十章城市化
第十一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第十二章社会问题
第十三章社会控制
第十四章社会政策
2)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第一章失业、社会保障问题等
第二章农民、农民工问题等
第三章越轨、犯罪问题等
第四章社区问题
第五章社会政策问题
第六章社会分层问题
第七章城市化问题
第八章其他社会热点问题
3)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定量法
第二章定性法
第三章其他研究方法。

《社会学》考试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部分(1)

《社会学》考试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部分(1)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1)“迟发展效果” 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
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
来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起步较晚, 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 就形成了他们特殊的发展过
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主要体现方面:
⒈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 ⒉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这一过程会带来许多特殊效应:
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角色冲突会妨碍或破坏社会运行中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应该
尽力避免。它会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2)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种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
这个角色应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这往往体现在社会运行发展的急剧变迁过程
中,因为新的角色、 新的职业出现, 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权利义务要求,角色承担者不知如 何是好,影响社会角色行为。这体现出社会运行对角色失调的影响。
社会流动 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广义的讲,指一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讲,指个人职业地位的改变。
亚文化 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又分为民 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和越轨亚文化。
反文化指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家庭的功能 家庭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的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
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1)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社会化的开端。对于个体早期社会终来说,家庭环境因素对个 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浴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2)对儿童进行感情和爱的培养。一个人的感情能否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家 庭环境。 (3)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有重大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感情交流,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性别和性取向——性别、身份和文化的联结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性别和性取向——性别、身份和文化的联结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性别和性取向——性别、身份和文化的联结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性别和性取向——性别、身份和文化的联结在现代社会,性别和性取向逐渐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性别和性取向不仅是个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也与文化、社会关系、权力和政治密不可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性别、身份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性别和性取向的联结。

一、性别和身份性别是指社会文化关系中的一种许多标识中的一种。

它是在人类社会中由生理差异引起的角色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

人们按照性别被要求扮演特定的角色和承担特定的社会职责,这些职责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有所不同。

身份则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包括其自我概念、价值观、才能和社会地位。

在性别身份方面,一个人的性别认同可能与其生理性别不同。

例如,跨性别者可能不认同他们赋予的生物学性别,而是认可自己的感受,承认他们属于不同的性别。

什么构成一个人的性别身份通常来自于自我认识和周围社会的影响。

二、社会性别和文化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中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期望和规范。

这和个人的生物性别有所不同。

社会性别建立在社会文化的视角和传统角色分工上。

以前,女性被要求专注于婚姻、家庭和子育,而男性被赋予供养家庭的责任。

因此,社会性别不仅为男女之间的分工和角色分配设定了规范、而且也彰显出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差异。

人们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根据性别角色来表现自己的特性和行为方式,或者塑造与性别相关的认知、信仰、社会关系等方面。

社会文化因素将影响普通人的性别认知和身份认同。

三、性取向和文化性取向是一个人在情感、心理和性行为上对于特定性别的吸引或兴趣。

性取向可以是异性恋(被吸引于异性)、同性恋(被吸引于同性)或双性恋(被吸引于异性和同性)。

文化和社会背景也极大影响着人们的性取向认同和表达。

许多文化和国家对于同性恋和双性恋持有偏见、甚至遭受有意和无意的社会排斥。

这使得许多同性恋和双性恋者往往不得不进行自我选择性的隐藏和艰难的心理压抑,给自身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法国在1968年五月风暴运动留下的最重要遗产也许是 社会道德风气的彻底改变,与40年前相比,法国人当 今的性生活观和夫妻行事方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差 别。而今,妇女普遍避孕节育、个个寻求欢乐权、二 人世界的限制被打破、妇女获得解放、同性恋关系得 到社会认同、黄色淫秽问题被一般性看待,连初小学 生都“坦率追求性爱”。密特朗总统前高级顾问雅克· 阿达里提出未来婚姻观的关键是“多元情爱、多头结 合和多边忠贞”,声称人类社会尚需打破这最后一个 禁忌,便可迈入男女间广施“博爱”。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在所有社会中,都有一些性规范支持某些行为而不 鼓励或谴责另外一些行为。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化学 习这些规范。 • 文化不同,人们接受的性行为类型也各异,从这一 点上我们也可以知道多数性反应是习得的而不是先 天具有的。克利安· 福特(Ford)和弗兰克· 毕齐(Beach) 于1951年分析了两百多个社会体中的人类学证据, 结果发现,在怎样看待“自然的”性行为和性引诱 模式上他们有着惊人的差异。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英国人对性行为的态度(1998)
始终不 对 男女婚 前性行 为 婚外性 行为 未成年 人性行 为 同性性 行为 8 大多数 情况下 不对 8 有时候 不对 12 很少不 对 10 根本没 错 58 其他 合计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不同时代的女性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宋明理学的兴起与性的压抑:《水浒传》(成书于 明朝中前期)中的好汉几乎不涉及性,对女性的性 开放持极端批判态度(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 • 明末心学的兴起、社会拘谨的松动化以及社会的解 放运动 • 明末性解放与《金瓶梅》等文艺作品的出现 • 秦淮名妓柳如是最后嫁给了老夫子钱谦益,可见当 时对妓女的接受度非常高了
教学内容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社会学及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 人的社会化 家庭与亲密关系 性与社会性别 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8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9章 现代社会中的教育 第10章 环境与风险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Copyright © 2013

O
L
O
G
Y
• 北魏花木兰(鲜卑族少女)的性别:勇敢、 强健、尚武(能骑马、处事果决、吃苦耐劳 ) • 唐朝女性的性别塑造:开放、丰腴、马球运 动(杨贵妃) • 林黛玉的性别塑造:病态、柔弱、保守(明 清程朱理学的产品)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情。性实在太复杂了,以至于不能完全将之归于生
物学意义上的特性,必须从人类赋予其上的社会意 义的角度来理解。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二、社会对性的影响
• 传统认知:性是与生殖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曾经是依据婚姻关系背景下的异性恋和一夫一妻制 来“界定”。 • 现代认知:性已经变成了每一位个体探求和构建的 一个生活向度,在一种广泛多样性的背景下对不同 形式的性行为和性取向的接纳。 • 在所有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是异性恋——他们寻求 异性,投入感情,获得性的愉悦。异性恋在每一个 社会中都是婚姻和家庭的基础。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在现时代,对于性问题是传统态度与更为自 由的态度并存,有些人则宽恕甚至鼓励婚前 性行为,并对不同的性活动模式持容忍的态 度。大多数西方国家在过去的30年间对待性 的态度都变得比较宽容。现在色情材料对于 多数成人来说简直是唾手可得。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性与生育技术
• 避孕技术与性:没有避孕技术的话,性行为 的后果是不可控的 • 分娩:超声波检测以及羊膜穿刺术 • 遗传工程:干预胎儿的遗传构成 • 堕胎:伦理问题、保守团体、母体还是婴儿 优先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碧姬· 芭铎(Brigitte Bardot,1934年9月28日-)法国电影 女明星,昵称“BB‖,有时也被称为“性感小猫”。 • 芭铎出生于巴黎,少女时便以美貌闻名,被时尚杂志ELLE 发掘担任模特。1952年,她身着比基尼出演首部电影《穿比 基尼的姑娘》,一举奠定自己性感女神的地位,也使得比基 尼迅速流行。同年,她开始与罗杰· 瓦迪姆同居。1956年, 她出演瓦迪姆的电影《上帝创造女人》 ,大胆暴露的表演 使得她在美国的知名度急剧上升,一时与玛丽莲· 梦露风头 无两,被视为性解放的代表人物之一。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西方文化中的性
近两千年来,西方对待性行为的态度主要受基督教的 影响。除非是生育必须的,其他一切性行为都是值得 质疑的 修女和传教士更是被严格禁止,只能终生侍奉上帝 文艺复兴时期 宗教改革时期 启蒙运动时期 维多利亚时期的男人可以有情人,女人则不被允许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有许多具有不同性体验和性倾向的小群体 • 朱迪斯· 罗博(Lorber)把人类的性认同区分 为10种之多,即异性恋的女人、异性恋 的男人、同性恋的女人、同性恋的男人、 双性恋的女人、双性恋的男人、易装癖的 女人(经常打扮成男人样子的女人)、易装 癖的男人(经常打扮成女人样子的男人)、 变性女人(变成女人的男人)和变性男人(变 成男人的女人)。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 通识核心课程
社会学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社会学》教学团队 主讲人:姜春林 Email: chunlinj7873@ 2013 年 4 月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60年代的精神是叛逆的,60年代的文化是叛逆的,60年代 的生活也是叛逆的。 在60年代的西方,有相当一部分年轻 人蔑视传统,废弃道德,有意识地远离主流社会,以一种不 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 会的叛逆,这些人被称为“嬉皮士”(Hippie),由嬉皮士 参加的,以文化的反叛和生活的反叛为主要内容的反叛运动 被称作“嬉皮士运动”。 • 嬉皮士运动是在反叛的自我意识的推动下开始了通向未知天 地的旅程的。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 纽约等地以奇装异服和怪异行为反抗传统的比尼基分子。这 些人鼓吹远离社会,提倡“新生活”、“新文学”和“新艺 术”,他们吸大麻,听爵士乐,反对传统的两性观念,并创 造了“hip‖这个词,开嬉皮士文化之先河。
研究项目。金赛和他的合作研究者面临着来自宗教组织的谴 责,报纸和国会也痛斥他的研究是不道德的。但他还是坚持 了下来,最终记录下了18000人——这些是美国白种人口中 有代表性的样本的性生活史。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研究结果:40年代和50年代的美国,70%的男人找 过妓女,84%的男人有婚前性体验,40%的男人期 望他们的妻子在结婚时是处女;90%以上的男性有 过手淫,将近60%的男人有过某些形式的口交。女 人中约50%有过婚前性体验——尽管大都是跟她们 未来的丈夫;60%的女人有过手淫。 • 美国的新解放运动可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三、中西方文化中的性
• 中国历代性观念 • 陈寅恪 :杨贵妃的处女膜与唐朝的性观念 • 唐朝性观念非常开放:杨贵妃入宫前并非处女 ,且身份是唐玄宗的儿媳。 • 唐朝的性观念之所以开放与李唐王朝的统治 者来自鲜卑族密不可分。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