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新时期婚姻家庭观念变迁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新时期婚姻家庭观念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8d844e8de53a580216fcfea3.png)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新时期婚姻家庭观念变迁摘要:新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
社会性别视角主张透视个人行为与角色的社会性别意义,文章试图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考察新时期我国婚姻家庭观念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为建立更加和谐的婚姻家庭观念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社会性别;婚姻家庭观念;性别差异中图分类号:c9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76-02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认为,婚姻家庭是两性之间的夫妻关系和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业已确定的社会形式,其社会形式是不容忽视的基本事实。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我国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前在我国出现了许多有别于转型期间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终身不婚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婚外恋现象日益增多、网络婚恋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同性恋已见怪不怪、未婚同居也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婚姻制度是一种古老的社会制度,根植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反映着社会性别文化的内容,并决定着男女在婚姻家庭观念上的差异。
社会性别是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1]美国历史学家琼·w·斯科特对社会性别进行过定义,即“社会性别是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表示权利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
男女的不同分工以致与他们在观念、期望、经验和行为的差异,在这些差异中反映出社会性别规范,并强化男性对女性的社会优势。
所以,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新时期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可以深入分析婚姻家庭中存在的性别差异,更好的把握在社会性别规范支配下的婚姻家庭观念。
二、新时期婚姻家庭观念(一)择偶观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择偶观主要是在择偶标准存在性别差异。
女性对对方的健康状况、收人、住房、事业状况、人品修养、是否富有责任心和职业更感兴趣,男青年更加关注对方的容貌和气质、温柔、善良的性格人品。
婚姻制度下的性别关系
![婚姻制度下的性别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70e692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e.png)
(二)爱情中的男女
1、择偶:现代人相信两性走向
婚姻的圣坛需要有一个相识、相
知的男5相爱爱情女5的 才过是程好,的只爱有情因才够爱是人自们由而好真恋的爱能吗结的? 合婚
姻43。
4 3
2
2
1
1
向左还是右?
男,32岁,获某国外著名大学化学博士,人特别老实, 但什么都不会干,就会看书。
女,32岁,获国外著名大学化学博士学位,人特别老师, 但什么都不会干,就会看书
(2)婚姻自主
文化左右男女两性的婚姻选择, 一般来说,男性多强调女性的 温柔体贴和外貌,女性多强调 男性的责任感与工作能力。即 女性倾向于寻求物质的案情, 男性更追求女性的温柔体贴,
性别气质的分化比较明显。
中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年轻女性把自己的容貌当成和男人讨价 还价的筹码,她们重视外表的程度远远超过欧洲女性。上海 的生活水平在中国虽然算是比较高的,而不少年轻女性,买 衣服、购化妆品或娱乐所需的花费,却并非一般法国女性所 能承受得起或舍得投入。尽管进口的服装、美容品在中国的 售价要比国外高出两三成,但她们购买时可是眼睛都不眨一 下。当然,中国女人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回报的,她们清楚地 知道,自己越漂亮,钓到金龟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教学难点:爱情、婚姻的文化 建构实质分析与霸权文化倾向
04
03
教学重点:爱情、婚姻制度与 模式形成过程与多元发展。
引子
”
中
别差异的原因。我以为作为女人,
尤其是21世纪的知识女性,“夫贵
妻荣”思想的存在是造成婚姻悲剧
的原因之一。假如真正以“夫贵妻
2、家庭利益掩护性别利益
01
01
01
每个家庭都会面对社 会的资源紧缺和各种 结构限制,这迫使家 庭在外力的限定下成 为利益共同体,性别 差异和性别利益消失 在家庭利益中。
管理学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课件
![管理学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9b05b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4.png)
性生活中最根本的矛盾是:性行为要求“自私”,否则自 己就无法达到性高潮;但是性关系却要求“无私”,否则 无法与对方共享。这就是社会因素对于性生活的最主要影 响。
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一)性、爱情、婚姻三者的关系
在以往的社会中,基本上是婚姻主宰着爱情,也主宰着性。 现在爱情正在逐渐变成性生活和婚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
性别的、代际的和经济的独立、平等与民主的意识正在日 益渗入家庭。它们经常与传统的家庭伦理产生差异与冲突, 形成当前家内人际关系的显著特征。
二、婚姻与家庭的宏观研究
(三)家庭功能
家庭的功能在本质上是个人的基本需求的表现。随着时空 的变化而变化。
(四)影响婚姻家庭的各种社会因素
首先,家庭的变化受到计划生育国策的巨大影响。 其次,社会设置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了婚姻家庭的生活实
三、性别的社会定轨
女权主义
用来指称这样的理论或理论家:他们认为性别之间的关系 是不平等的,是一方压制另一方,一方服从另一方的。他 们认为这是一个政治权力的问题,而不是一种自然的事实; 并且认为这一问题对于政治理论及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性别的社会定轨理论:自从进入农业社会以来,大多数的 人类社会都是“以男权为中心”的,这样的社会对于男人 和女人设置了一整套文化模式、行为规范和评价体系,形 成了性别的定轨。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完全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 究对象,但是三者实际上又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存在。 引申社会学关于初级群体的基本概念,可以把它视为人类 “初级生活圈”
男人、女人和孩子是初级生活圈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间 的连接线表示人类最基本的供养关系。
人 类 初 级 生 活 圈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家庭婚姻与社会性别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家庭婚姻与社会性别](https://img.taocdn.com/s3/m/87820dfcf90f76c661371a63.png)
第九章家庭、婚姻与社会性别本章内容架构:一、研究概述二、婚姻家庭社会学三、家庭生活的变迁与问题四、未来家庭的发展趋势五、社会性别引言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运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社会学最基本的假设: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作为连接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体现着并作用于双方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研究概述一、研究对象与意义二、研究的独特角度一、研究对象与意义初级生活圈--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完全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三者实际上又是一种系统的。
整体的存在。
引申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可以视之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人类三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物质、人口和精神财富再生产,首先存在于初级生活圈内之内。
初级生活圈对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重要影响(历史情况)第一,大多数关于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法律和制度,都基于某个共同的法理,具有极强的共通性与互补性。
--如,婚外恋的危害。
从整体指责危害原有的“初级生活圈”,统一在不同的法理或生活信仰之中。
第二,大多数关于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法律和制度都是在某种既有社会形态进入转型时期以后,首当其冲地被怀疑、被批判。
--如,五四时期先进分子批判封建的包办婚姻;新中国颁布的第一个法律-婚姻法。
历史意义:首先改造“初级生活圈”,以适应和牵动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共同更新。
初级生活圈的重要意义初级生活圈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人类活动中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种最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在这一关系中反映得最充分最集中。
--如:家庭小世界,世界大家庭;--先成家后立业;--如何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现代的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之中,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种因素在相互作用的运行中,稍有不协调,就可能引发矛盾与冲突,甚至造成“初级生活圈”残缺或解体。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相关事物或支持系统二、研究的独特视角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e0c176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9.png)
社会学复习资料第⼀章导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性和社会秩序,或者说是社会⾏为和社会结构。
第⼆章社会学史1.西⽅社会学诞⽣的社会背景①法国⼤⾰命和英国⼯业⾰命对西⽅社会学诞⽣的影响。
②现代科学的成长对西⽅社会学诞⽣的铺垫。
③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现代社会的出现对西⽅社会学诞⽣的直接推动。
2.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①保守与进步:孔德的双重形象②实证主义的社会观与研究⽅法③⼈类知识或理性发展的三个阶段:(A)神学阶段(B)形⽽上学阶段(C)实证阶段3.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①社会有机体论与社会进化论: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两⼤基本⽀柱②社会的三⼤功能系统(A)⽀持系统(B)分配系统(C)调节系统③两种社会类型:尚武社会(强制性)、⼯业社会(⾃愿合作、⾃我控制)4.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巨擘①社会学主义的基本特征:A秉承社会学的⾃然主义B强调社会现实的特性C认定社会学是⾃主的和⾃我满⾜的学科D认为社会学是⼀门根本性的社会科学E⼒求克服进化论的观点。
②社会学⽅法的准则:社会事实,即在社会层次上发⽣的种种现象。
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物质性社会事实,如教会、国家、法律;⾮物质性社会事实,如道德、规范、价值等。
③社会事实的特性:A社会事实对个⼈来说是外在的。
B具有强制性的⼒量。
C具有普遍性④“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两种社会结构的理想类型A机械团结: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种社会联结⽅式。
B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种社会联结⽅式。
⑤《⾃杀论》:社会学主义的思想产⼉⾃杀的四种基本类型:A利⼰主义⾃杀B利他主义⾃杀C失范性⾃杀D宿命性⾃杀⑥宗教社会学A “宗教是⼀个与被隔离或禁⽌接触的圣物有关的信仰和实践的统⼀系统;这些信仰和实践将所有的皈依者联合在⼀个单⼀的被称为…教会?的道德社区之中。
”B宗教的社会功能:a通过宗教的禁忌制度,个⼈习得了对⾃我⾏为的约束;b有助于社区的整合与团结;c能够使群体的传统代代相传;d具有催⼈振奋的作⽤。
社会变革对性别角色和家庭结构的影响
![社会变革对性别角色和家庭结构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0ff12c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7.png)
社会变革对性别角色和家庭结构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性别角色和家庭结构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家庭结构模式逐渐被打破,人们对于性别平等和家庭功能的认识也趋于多元和宽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社会变革对性别角色和家庭结构的影响。
首先,社会变革给女性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过去,女性被制约于家庭和传统的家务劳动中,很少有机会获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逐渐地走出了家庭,参与到各个领域的工作中。
她们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职业发展,享受自己的社会角色,并获得经济独立。
这使得传统的性别角色开始发生转变,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另外,社会变革也使得男性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定义和理解发生了改变。
过去,男性通常被认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和权威。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性的参与,男性的角色逐渐丧失了独特性。
现代男性更强调对家庭的情感投入和责任。
他们认识到与女性平等地分担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的重要性,他们也渴望与妻子一起承担起家庭中的各种角色。
这使得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逐渐趋于灵活和多样。
社会变革也对家庭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家庭结构通常以丈夫作为家庭的中心,妻子负责家务劳动和子女的抚养教育。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改变,现代家庭结构开始多样化。
双职工家庭的出现使得夫妻之间的家务分工问题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很多家庭开始倾向于平等分工或共同努力,夫妻之间形成了更加平等、协商和共同承担的家庭结构。
另外, 同性恋婚姻和单亲家庭的兴起也对传统家庭结构进行了挑战。
这些新型家庭结构的出现,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家庭的构成和角色安排。
然而,尽管社会变革对性别角色和家庭结构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于一些社会和家庭中。
尽管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存在。
工作场所的性别歧视、男女薪酬差距以及对女性承担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的期望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人。
性别社会学视角下的婚姻与家庭研究
![性别社会学视角下的婚姻与家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fbada3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0.png)
性别社会学视角下的婚姻与家庭研究婚姻和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而在性别社会学的视角下,婚姻和家庭的研究更为深入和有意义。
性别社会学旨在探索性别对社会结构和个体身份的影响,对于理解婚姻与家庭的本质和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婚姻和家庭的性别角色是性别社会学关注的重点。
传统上,婚姻被视为男女之间的契约,男性和女性在婚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男性通常被视为家庭经济支柱,负责养家糊口;而女性则被期望承担照顾子女和家务劳动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性别观念的进步,这种传统性别角色的分工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代的婚姻和家庭更倾向于男女平等,女性也开始追求事业和自我发展。
因此,性别社会学研究关注婚姻中性别角色的变化,如何消除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并探讨这些变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其次,家庭和婚姻的权力结构是性别社会学的关注点之一。
传统上,男性在家庭和婚姻中拥有更多的权力和决策权。
然而,在性别社会学视角下,权力结构的不平等被视为一种社会问题。
研究发现,家庭和婚姻中的权力不平等会对个体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同时也限制了女性和少数群体的自由发展。
因此,性别社会学研究着力于解构家庭和婚姻中的权力关系,寻求更为平等的伴侣关系和家庭结构,以促进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三,婚姻和家庭的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也是性别社会学的重要话题。
性别角色的不平等往往与家庭和婚姻中的权力不平等密切相关。
传统性别角色的分工往往导致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弱势地位,缺乏自主权和决策权。
然而,研究表明,当家庭和婚姻中的权力更为平等时,性别角色分工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
例如,男性在家务劳动和育儿方面的参与度增加,女性的职业发展空间也更广。
最后,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家庭政策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婚姻和家庭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的变化也能够引领社会的进步。
通过研究婚姻和家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和社会的需求,探索更加平等和包容的家庭模式。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https://img.taocdn.com/s3/m/7f53b831f18583d049645981.png)
第一节 研究概述
家庭、婚姻、性和社会性别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但是作为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三者实际上又 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存在。引申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基 本概念,可以把它视为人类“初级群体生活圈”。 自人类形成开始,人们就从事三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 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精神财富再生产,这三种基本 活动都必然是首先存在于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这个 初级生活圈。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连接于此,互动于此, 双方是否协调发展也首先体现于此。因此各民族历史上都 有两种常见情况:
一、性存在的概念
性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成果 ,就是“性存在(Sexuality)”。这个新词汇已经代替了 原来的性“sex”。因此,性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就是性存在 。 在大多数情况下,性这个概念主要是指生物过程,并 区别于其他生物过程。性存在的概念是为了区别于性。在 特定的社会时空中,以人的活动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相应 形态。 性存在是一个更为广泛和全面的概念。传统上说的性 ,只是性存在概念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性的生物存在。 另一个子系统是性的心理存在,指性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 形式中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人所感知到的性的生物存在 。还有一个子系统是行的社会存在,即前两种存在的社会 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由社会的人所标定的具有性的性质的 那些活动与过程。这三种存在相互作用,构成更大的性存 在的概念整体。
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一)色情品传播与嫖娼卖淫 色情品传播和嫖娼卖淫最主要的危害是社会风化,也就是 道德秩序。此外,他们总是最直接的侵害特定社会所设置的人 们的“初级生活圈”,而这正是社会赖以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单 位。 (二)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如性犯罪、艾滋病等。 它们都是仅仅由性活动直接产生的,而是以性为载体,作 用于社会的其他领域。性病与艾滋病都可能通过多性伴侣行为 和血液接触传播。这些问题都不是医学所能解决的。 性犯罪的本质不是性,而是侵犯了他们的种种权益或社会 秩序。针对女性的性犯罪主要是一种暴力征服和对人身权的侵 害,而不仅仅是“性发泄”。 重婚、纳妾、拐卖妇女等现象都有性的因素,但涉及的主 要是婚姻制度和妇女的人身自由。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https://img.taocdn.com/s3/m/f578dcac7c1cfad6195fa7ee.png)
❖双系继嗣(bilateral descent)
a
28
❖三、婚姻
a
29
❖ 1、选择一位婚姻伴侣
a
30
❖ 2、婚姻基础
a
31
第二节 性
a
32
❖性或性行为是一个由道德、制度和
风俗习惯建构起来的,决定一个人
的品行和声望乃至生命本身(特别 是对女性)的重大命题。
a
46
第三节 社会性别
a
47
❖ 一、性别角色
a
48
❖ 1、性别角色的社会简史
a
49
❖第一阶段是:16、17世纪的新教改 革和前工业化资本主义及纺织工业 的兴起,这一阶段赋予了男性与女 性性别角色之间相似性的增长。
a
50
❖性别角色的第二次变化发生在18、 19世纪,这时人们开始强调两性性 格上的差异。
a
51
❖ 2、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a
52
❖区别对待和对角色模式的认同,是
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两种不同的 机制。
a
53
❖ 3、成人的性别角色
a
54
❖二、性别与不平等
a
55
❖性别上的社会不平等反映在一个社 会的语言和大众媒体中。
a
56
❖ 1、性别与婚姻
a
57
❖ 2、性别与工作
a
58
❖ 3、性别与政治
a
24
❖ 3、婚姻居所
a
25
❖从夫居(patrilocal residence) ❖从妻居(matrilocal residence) ❖单居制(neolocal residence)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课后题总结7-9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课后题总结7-9章](https://img.taocdn.com/s3/m/0e3a59f1866fb84ae55c8d33.png)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第七章社会互动1、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特点与类型。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与群体)之间;②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③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④社会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⑤社会互动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格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类型:①根据参与人数划分:二人互动、三人互动与多人互动②根据社会互动的主体类型划分:人际互动与群体互动③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熟悉情境互动、生活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④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划分: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⑤根据社会互动主体间的利益、权力关系及其性质划分: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从与顺应2、简述网络时代社会互动的特点。
①网络互动的超时空性②网络互动的匿名性和符号性③网络互动的自由、自治性3、简述社会互动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提出一种小群体研究方法——互动过程分析。
他认为,小型群体的面对面互动包括12类互动范畴,涉及取向、评价、控制、决定、紧张和整合等六项功能性问题,互动可分为下列阶段:①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问题。
②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
③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直线发展的,有时可能会重复某一阶段,在互动的各阶段中往往伴随情绪因素,在多人互动中,人们与谁互动,进行哪方面的互动都有较强的选择性。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①敌对或竞争。
这是最初级和基本的社会互动。
2016年新版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家庭、婚姻和性
![2016年新版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家庭、婚姻和性](https://img.taocdn.com/s3/m/9fdec96a27284b73f342500a.png)
婚家族分裂成较小的氏族公社,开始在氏族内部禁婚,形成外婚集 团。
对偶制家庭(pairing family)是指一对男女组成的并不稳定的家庭,有
一个主妻和主夫(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而他对于这个女 子来说是他的许多丈夫中的最主要的丈夫),若干个甚至几十个对偶制 家庭组成一个母系大家族。
在外是“各有洞天”。
婚姻目标日益浪漫化:
“婚前要死要活,婚后不死不活”
婚姻质量:对配偶、对双方共同生活状况以及与假想的“第三 者”进行比较。
离婚率:离婚表面上涉及孤独、经济损失、离开子女、名声 不好等,但最深刻的是心里挫折,进而产生严重悲剧感或再婚 障碍。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
一、性的概念 二、性的社会因素
日益增多。
家族化投入性产业的倾向 性工作的网络化 性工作者中社会性别的多样化,包括男性
性工作者、跨性别性工作者的显化
性工作者所遭遇的暴力侵害日益显露 行业价格下降,生意越来越难做 ——潘绥铭、黄盈盈《性社会学》第155页
贾樟柯电影《天注定》“东莞选妃”
由母系家族转变为父系家族,建立父系家长制家
庭公社,个体家庭由此得到巩固,专偶制家庭由 此产生。
A、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 B、是男子居于统治地位的固定配偶关系;
B、个体婚与杂婚并存,所谓专偶制仅是对妇女的要求,男子
纳妾不受追究。它是人类婚姻家族发展的第四个形态,与文明 时代相适应。
触欲、亲密感、情感表达、欢愉快乐、温柔体贴与情恋意爱——之满足,通过个人与 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而构建。性的充分发展为个人、人际和社会健康幸福所必需。性 权乃普世人权,以全人类固有之自由、尊严与平等为基础。鉴于健康乃基本人权,故 而性健康亦为基本之人权。为确保人与社会发展健康的性,所有社会必须尽其所能以 承认、促进、尊重与维护下列性权利。性健康乃为承认、尊重与实施此类性权之环境 所产生。
性别社会学视角下的婚姻与家庭研究
![性别社会学视角下的婚姻与家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7e84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7.png)
性别社会学视角下的婚姻与家庭研究性别社会学(Gender Sociology)是一门研究社会中性别关系及其影响的学科。
通过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婚姻与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在性别角色分工、权力结构和家庭内部互动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以性别社会学视角出发,通过探讨婚姻与家庭的方方面面,展示不同性别在婚姻与家庭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婚姻与家庭在性别社会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从传统的角度看,婚姻被认为是基于男女异性间的爱情和亲情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性别关系变迁,婚姻与家庭已经不再仅限于男女之间的关系。
同性婚姻、单身家庭、未婚家庭等多种形式的家庭模式开始出现,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婚姻观念,让我们对婚姻与家庭的理解有了新的思考。
其次,在婚姻与家庭中,性别角色分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长期以来,传统社会将男性定义为家庭经济支柱,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庭事务。
而在今天,随着女性的经济地位提升和社会地位的变化,性别角色分工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独立工作,家庭责任的分担也趋向平等。
然而,在某些地区和社会群体中,性别角色分工依然存在,甚至加剧了性别不平等问题,影响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家庭的稳定。
此外,权力结构也是婚姻与家庭中需要探讨的一个方面。
在传统的婚姻与家庭中,男性通常拥有决策权和主导地位,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权力结构不仅限制了女性的自主权和个人发展,也使得家庭内的冲突和矛盾不断加剧。
然而,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实现民主式的决策,夫妻之间的平等互动和共同决策成为可行的方式。
这种转变对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家庭稳定来说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另外,家庭内部的互动方式也在性别社会学的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女性被期望具有温柔、贤良的特质,而男性则要表现出坚强、果断的形象。
然而,这种单一模式的期望无疑限制了家庭成员的自由发展和个性表达。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开始鼓励和尊重个体的选择和发展,家庭关系也开始更加弹性和包容。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https://img.taocdn.com/s3/m/656cb0b4c281e53a5802ffe2.png)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9.1复习笔记一、研究概述1.研究对象与意义(1)研究对象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被视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它们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可以用图9-1来表述,它可以看做是社会学在这一领域中的基本研究对象。
图9-1(2)研究意义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既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与见证,又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能动因素,尤其是在这一领域中,人类所关心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
社会学对“初级生活圈”的研究,不仅是本学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最佳突破口之一。
2.研究的独特角度(1)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2)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
仅对生活实体的研究主要是心理诸学科的任务,仅对社会设置的研究则主要是法律诸学科的侧重方向。
社会学必须吸收和兼容它们的研究,确保从自己的基本假设出发,重点研究在同一载体内,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的运行机制与过程。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现实存在形态,往往是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相互作用的妥协产物。
这就是社会学研究这一领域时所应该具有的基本角度。
二、婚姻家庭社会学1.定义(1)婚姻①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②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a.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b.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
(2)家庭①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②作为社会设置,家庭的定义强调的是: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3)家庭的类型①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
它有三种具体形式: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角色与家庭角色分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角色与家庭角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1f3ad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1.png)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角色与家庭角色分析在社会学中,性别角色与家庭角色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性别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塑造,对于个人、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性别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分析,并讨论它们的演变和影响。
一、性别角色的定义和演变性别角色在社会学中是指男女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
这些社会期望是建立在社会对性别特征的划分基础上的。
性别角色直接联系到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和性别行为。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性别角色的含义和要求是不同的。
对于一个人的性别角色的形成,一般由家庭、教育、文化、媒体等多个方面影响。
传统性别角色的塑造主要依赖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和文化传统。
传统社会的性别角色哈男性作为社会的主导者,而女性则应该是依附于男性地位。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权主义的崛起,传统的性别角色逐渐开始慢慢崩塌。
在现代社会中,性别角色的定义又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异性恋、同性恋、跨性别等不同的性别身份和表达方式。
性别平等的诉求与各种性别身份的主张逐渐受到重视。
社会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革。
二、家庭角色的定义和演变家庭角色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扮演的特定角色和功能。
家庭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单位,家庭角色的演变与社会、文化的变革密切相关。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角色重视女性的婚姻和家庭责任,男性则扮演着家庭中的经济支柱和决策者。
这种家庭模式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姻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经济和职业上的获取能力也变得非常重要。
在家庭角色的转变中,女性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平等的地位。
家庭中的职责和角色分配逐渐趋向平等,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要。
而随着现代家庭的变迁和家庭角色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他们想要的家庭生活方式,比如独身、单亲、同性婚姻等不同的家庭形态。
三、性别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关系性别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e9e05af52ea551811a68724.png)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9.1复习笔记一、研究概述1.研究对象与意义(1)研究对象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被视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它们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可以用图9-1来表述,男人、女人和孩子是初级生活圈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间的连接线表示人类最基本的供养关系。
图9-1人类“初级生活圈”示意图这个示意图表示的是主流模式,并不贬斥任何其他形式。
从个体的产生与成长来看,它就是最初的“社会”;从社会的构成来看,它又是最初级的“单元”;从历史发展来看,它源远流长,目前也并没有完全崩溃。
(2)研究意义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既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与见证,又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能动因素,尤其是在这一领域中,人类所关心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
社会学对“初级生活圈”的研究,不仅是本学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最佳突破口之一。
2.研究的独特角度(1)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2)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
仅对生活实体的研究主要是心理诸学科的任务,仅对社会设置的研究则主要是法律诸学科的侧重方向。
社会学必须吸收和兼容它们的研究,确保从自己的基本假设出发,重点研究在同一载体内,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的运行机制与过程。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现实存在形态,往往是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相互作用的妥协产物。
这就是社会学研究这一领域时所应该具有的基本角度。
二、婚姻家庭社会学1.定义(1)婚姻①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②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是指:a.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b.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
(2)家庭①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②作为社会设置,家庭的定义强调的是: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最新]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e3467ac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66.png)
第八章婚姻与家庭性与社会性别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家庭这个初级社会群体特例的分析了解人类婚姻家庭的进化史,家庭的类型,家庭的生命周期,婚姻成立的社会文化设置,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发展的趋势;认识性、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模式的关系。
了解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
重点内容:婚姻、家庭、性、社会性别等概念;婚姻的本质、家庭关系及家庭类型,家庭的功能等。
性的存在与涉性社会问题。
难点:理解婚姻家庭、性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秩序建构的意义。
讲授学时:4学时第一节:婚姻一、婚姻(一)婚概念及其本质1.婚姻概念男女两性依据社会文化设置(法律、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所建立起来的夫妇关系。
东汉班固等《白虎通》:“婚者谓昏时行礼,故曰婚,姻者,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
”先秦礼仪选集《礼记》:“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婚姻是男女两性间结成夫妻的关系和行为,是家庭的基础和根据,是家庭成立的标志。
2、婚姻的本质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但从本质上看,是男女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任何社会都形成有一套约制婚姻的文化制度。
这些包含在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法律之中。
婚姻的动机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完全相同。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在遥远的古代社会,婚姻的主导动机是源于妇女是创造财富的工具,娶妻是为了增加劳动力,性欲可以在婚姻之外满足;人类婚姻史的第二个时期是妇女劳动范围变小,财富继承日益突出,于是生育出确切无疑是自己的后代变成了主要动机,娶妻是为了生育合法的儿女和照管家室;第三个时期,妇女地位起了变化,个人自由成为社会生活准则,爱情成了婚姻生活主要动机,其次才是儿女和权衡经济。
(二)作为一种社会设置的婚姻1、婚姻形式婚姻是依据社会文化设置而成立的。
在人类社会,出现过多种多样的婚姻形式,反映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从婚姻形成上看:主要的婚姻形式有:(1)抢夺婚:男子以武力抢夺妻子。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家庭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家庭章节题库)【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89634f8daef5ef7ba0d3cd5.png)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一、选择题在对家庭进行分类时,一般按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提出的家庭类型概念,将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家庭和家庭。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主干;联合二、概念题1.主干家庭(人大2007年研;中山大学2007年研)答: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主干家庭是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在1949年提出的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是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2.性社会学(中财2011年研)答: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
性社会学有两个研究角度:①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②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
3.性别角色(人大2006年研)答:性别角色概念来源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
它是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的模式。
它是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的行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作为男性相联系的一整套规范系统和机制,使得个人在其中习得“男”或“女”的性别身份和性别特征,接受性别规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男性或女性的性别特征。
、三、简答题1.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答: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后天的。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差异社会学家认为,“心理差异是指人们的行为、脑力和个性的差异。
”科学家采用跨文化观察的方法收集的大量资料表明:①女孩比男孩更多愁善感,更愿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且女孩相对更具有养育和忍受的天性;②男孩子比女孩子敢出风头,争强好胜,容易产生侵犯行为。
(2)社会化造成的两性差异社会因素是解释性别差异原因的主要途径。
社会学概论1
![社会学概论1](https://img.taocdn.com/s3/m/f9ec613210661ed9ad51f3c2.png)
第三章家庭与婚姻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作为连接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体现着和作用于双方的相互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初级生活圈(示意图)男女关系孩子性生殖成长成长供养供养本章的主要内容一、家庭与婚姻的定义二、婚姻与家庭的宏观研究三、婚姻家庭的过程研究一、家庭与婚姻的定义(一)婚姻:1.作为生活实体: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涵盖了多妻多夫或同性婚姻,容纳了经济、情感和潜在的生育等)2.作为社会设置:(1)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当事人的“婚”)(2)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当事家庭之间的“姻”)。
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生活实体:从个人活动的角度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社会设置:从社会运行的角度看,它们又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
“人们并不总是跟自己所爱的人结婚”;“未婚同居”(费孝通:《生育制度》;电视剧:《橘子红了》)(二)家庭1.生活实体: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2.社会设置: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强制规定具有血缘关系的个人之间的供养、赡养、财产和遗产继承等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
孩子是核心。
中国社会学者(潘允康)“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1)家庭是群体(2)婚姻是家庭的起点、基础和根据(3)是婚姻和血缘关系的合理延伸(4)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5)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社会制度之一,家庭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家庭关系和家庭活动的规范体系,家庭体现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等。
二、婚姻与家庭的宏观研究(一)家庭的规模与结构1.核心家庭:夫妇家庭,父母+未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具体形式(1)夫妻;(2)夫妻+未婚子女(含领养);(3)单亲家庭2.扩展家庭(1)主干家庭:父母(或一方)+一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2)联合家庭:父母(或一方)+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3.其他(二)家庭关系家庭关系是指家庭成员相互间的各种活动的展开。
婚姻家庭与性别研究
![婚姻家庭与性别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68df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2.png)
婚姻家庭与性别研究婚姻,家庭,性别,这三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到。
婚姻是人们进行感情交往的方式之一,婚姻的愉悦和痛苦让无数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挑战;家庭是一个人的情感寄托,是生活的起点和终点,使人感受到了亲情和安全;性别则是人类的一种生物属性,男女之间的差异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三个词在研究中相互联系,构成了婚姻家庭与性别研究的重要领域。
婚姻家庭研究,以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科学的视角,研究婚姻家庭的基本制度、社会文化背景、人类行为等一系列问题,探究婚姻家庭在历史和现代中存在的现象及其发展方向。
古代人们以结婚生子、守纪守义为婚姻家庭的基本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推移,婚姻家庭的面貌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认知和要求变得更为多元化,婚恋模式、关系模式、养育子女的方式等都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性别是一种天然属性,男女在生理和生活经验上有很大区别。
在婚姻家庭研究中,性别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不同的性别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影响着家庭内部的相处和互动,也反映出了社会的性别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婚姻家庭也是社会家族制度的一种延续,凭借着婚姻和血缘关系,男女之间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
性别和婚姻家庭的联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探究。
在家庭中,男性和女性的家务分工、照顾子女和老人的责任、收入和权力分配等方面存在着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
另一方面,家庭也是社会性别文化的传承和演化平台,家庭中的种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习惯被引入社会范畴,进而改变社会的男女关系和性别表达方式。
婚姻家庭与性别研究不仅是学科领域中的重要领域,同样也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在面对社会进步和改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我们自己和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了解性别和文化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认真思考我们所追求的家庭和婚姻价值观念。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为家庭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积极和理性的贡献。
总体来说,婚姻家庭与性别研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家庭功能及其变迁
• (一)家庭的一般功能
• 家庭的功能往往受到家庭性质和结构的制约。同时,家庭的功能
也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 • 一般而言,家庭的功能主要有:性爱功能、生育功能、情感功能、 经济功能、教育功能、保障功能等。 • (二)家庭功能的变迁
(二)家庭功能的变迁
• 家庭功能的变迁包括功能内涵的改变、功能替代、功能外移、 旧功能消失与新功能出现等。 • 原因 ⑴家庭功能会因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异;⑵ 家庭功能还受到民族文化、社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⑶家庭 功能还受到家庭生命周期的制约。 • 表现 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 展,人类家庭功能的变迁总的来说表现为弱化趋势。
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
• 罗伯逊(美):“家庭是一个由于家世、婚姻或收养联系在一起 的人组成的比较持久的群体,这些人共同生活,并组成了一个经 济单位,他们中间的成年人要对小孩子负责。” • 森冈清美(日):“家庭是以夫妇、亲子、兄弟姐妹等少数近亲 为主要成员,因成员相互的深厚感情而结合的谋求福利的首属群 体。”
五、婚姻的维系与破裂
(一)婚姻的维系 积极的婚姻维系取决于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夫妻关系的协调,其中又 包含了生理的、情感的、性格的、情趣爱好的、社会地位的、物 质条件的等等多种因素。消极的婚姻维系则受子女问题、名誉问 题、财产问题、道德问题等因素制约。 • (二)婚姻的破裂 • (1)情感需求的无限性和可变性是婚姻危机的心理基础 • (2)观念的开放是婚姻危机的思想基础 • (3)社会生活的开放是婚姻危机的社会基础 • (4)离婚自由是婚姻危机的法理基础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婚姻
• 婚姻通常是男女之间依照
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 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
核心家庭
• 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 的家庭称为核心家庭。
制度。
主干家庭
• 是在核心家庭基础上演
化而来的,又称扩大的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是 指由父母与一个已婚子 女及未婚兄弟姐妹所组 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
(1) 满足两性的社会结合与正当的性生活需要。 (2) 繁衍与抚育后代。 (3) 生产或消费功能。 (4) 满足精神与情感归宿的功能。 (5)赡养老人的功能。 四、家庭关系与问题
1、夫妻关系及其问题(1)性关系与性失谐(2)经济关系与经济 矛盾(3)精神关系与精神差异(4)情感关系与情感转移 2、亲子关系及其问题(1)血缘继承与异化(2)抚育被抚育与不 平等(3)文化传承与代沟
第三节:性别角色
一、性别角色的概念 性别角色是基于不同性别基础之上的对男女两性行为的社会文化期 待和权利、义务规范。 二、性别角色的历史演变 男女两性的生理区别是贯穿人类存在始终的,是不变的,但由于社 会和文化的动态性,决定了性别角色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其具体 内涵和表现在人类社会生活史上存在相应的发展变化。
家庭的特征
• 家庭社会学家威廉· 古德把家庭的共同特征概括如下: • 1)至少有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2)他们之间存在着 某种劳动分工,即他们并不都干同样的事情;3)他们进行许多经 济交换和社会交换,即他们相互为对方办事;4)他们共享许多事
物,如吃饭、性生活、居住,既包括物质活动,也包括社会活动;
• 联合家庭是指至少有两
对或两对以上同代夫妇
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
家庭。这种类型,关系
较为复杂。
其他家庭
• 它是指上述各种类型之外的其他情况的家庭,如由于收 养关系或者其他社会原因组合而成的家庭。这种家庭内 部不存在婚姻关系。例如,父母双亡未婚兄弟姐妹住在 一起的家庭、祖孙两人住在一起的家庭、单身家庭等等。
四、婚姻、爱情、性三者的关系
(一)婚姻与性 婚姻的产生缘于对性的规范,性是婚姻的基础,性被要求在婚姻内 实现,但性本能却趋向于不受婚姻的限制。所以性与婚姻的对立 统一关系构成了婚姻内在的矛盾。现实的状况是:有人的性满足 可以越出婚姻的范围,有人的性满足只能通过婚姻获得,有人的 性需求没有能力通过婚姻获得满足。
第三节:性别角色
• 三、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1)差别对待: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的差别对待是指成年人对 不同性别孩子所施行的不同态度和行为规范。 (2)角色模式认同:角色模式认同是指社会化过程中的不同性别 个体对既存性别角色模式的接受与内化。
思 考 题
1. 家庭演1. 1.
1.家庭演变的几种形态及功能。
第一节:家庭
二、家庭的结构与分类
(1)核心家庭:它是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或未婚配的子女组 成的家庭。 (2)扩大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它是在核心家庭基础上演化 产生的一种家庭类型。 (3)联合家庭(大家庭):它是父辈同几对子代、甚至孙代配偶 组成的家庭。 (4)其它家庭:如残缺家庭等。
三、家庭的功能
第九章:家庭、婚姻 、性、性别
第一节:家庭 第二节:婚姻
第三节:性别角色
重点难点: 1、 婚姻家庭的起源与本质 2、 家庭的类型 3、 家庭关系
研究意义:初级生活圈:
初级生活圈: • 人类三种最基本、最初始的社会活动: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 精神财富再生产都存在于此圈内,具有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 内涵。 • 由于三种再生产的互动发展,人们必然不断地寻求更适合的初级 生活圈的形式;同时,社会对于三种再生产的广义管理,也必然 会对初级生活圈提出不同的要求。
五、未来家庭发展趋势
• 对未来家庭发展趋势的分析,既包括家庭发展的总趋势,也 包括家庭发展的具体形态趋势。
•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文化的差异,我国家庭在
家庭形式、发展趋势方面基本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而西 方国家在工业化以后,家庭变革的速度则很快。 • 下面主要以美国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未来社会家庭发展的总 趋势以及一些新的家庭形式。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一、家庭的起源和演变 1、家庭的起源 可以设想,只有当人类的性行为被有限制的表达时,也就是产生了 婚姻制度时,家庭才诞生了 2、家庭的演变 摩尔根——《古代社会》——印第安部落 血缘制家庭——群婚制家庭——对偶婚家庭——父权制家庭—— 一夫一妻制家庭
美国家庭发展趋势
• (一)未来家庭发展总趋势的争论(二)西方非主流模式的家庭形式
• 一)未来家庭发展总趋势的争论
• 阿尔文· 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以“破裂的家庭”为题介绍了关
于家庭的现状与前景的几个不同的观点:悲观的看法、乐观的看法,
此外……
• 关于未来家庭发展趋势的争论,尽管观点各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5)成年人与其子女之间有着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承担保护、合
作与抚育的义务;6)孩子之间存在着兄弟姐妹关系,共同分担义
务,互相保护,互相帮助。
二、家庭的基础与类型
(一)家庭的基础
(二)家庭的类型
家庭类型也可称为家庭结构类型。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 构成状况,是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 根据不同的家庭 结构,可以将家庭划分为: • 1.核心家庭 2.主干家庭 3.联合家庭 4.其他家庭
三、婚姻的择偶条件和范围
2、择偶的条件 (1)身理条件:包括外貌、身材、年龄等。 (2)物质条件:经济收入、财产、地域环境等。 (3)精神条件:性格、情趣、品格、文化素质、思想品位等。 (4)社会条件:职业、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一般的趋势是女 性在择偶时,把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放在首位;男性则把 相貌、品格放在重要位置。
(二)婚姻与爱情
1、爱情的本质: (1)赫希俄德:神意 (2)阿里斯托芬:对整体性的渴望 (3)柏拉图对:善的渴望 (4)桑塔亚拉:理想的投放 (5)弗洛伊德:自恋 *爱情是社会生活发展与人的审美观念形成的产物。*
(二)婚姻与爱情
2、爱情的心理构成:迷恋、思念、拥有、付出。 3、爱情是性的升华:爱情与性相比较,其内含的两性相吸更全面、 深入与持久。所以两性关系中才有生与死的相许。 4、婚姻与爱情互为向往与保障: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痛苦的婚姻, 没有婚姻的爱情是痛苦的爱情。 5、婚姻是爱情的果实也是爱情的规约:古典主义爱情崇尚天长地 久,现代主义爱情宣扬曾经拥有。
二、婚嫁达成的途径和形式 三、婚姻的择偶条件和范围
(1)抢夺婚 (2)指腹婚 (3)童养婚 与等郎婚 (4)转房婚 (5)招养婚 (6)表亲婚 (7)买卖婚 (8)交换 婚; (9)包办婚 (10)自由婚
• 1、婚姻的范围 • 每个人的择偶是有条件标准的,因 • 而同时也就是受条件限制的,它只 • 能在社会法律和习俗划定的范围内 • 实行—— • (1)阶级阶层差别的限制; • (2)种族、民族差异的限制; • (3)宗教信仰差异的限制; • (4)血缘关系的限制。
(一)家庭的基础
• 家庭从婚姻开始,婚姻是家庭建立的直接基础。
• 人们为什么要结婚?不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穆勒尔(德)
曾将婚姻动机归结为经济、子女、爱情三方面。
• 费孝通则认为,在一切婚姻动机中,只有“生育”才是自
始至终起决定作用的稳定因素。
• 从总体上说,人们之所以要结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变的几种形态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第三节 初级小群体的典型——家庭
• 一、家庭的涵义与特征 • 二、家庭的基础与类型 • 三、家庭功能及其变迁
• 四、家庭起源及其演变
• 五、未来家庭发展趋势
一、家庭的涵义与特征 (一)家庭的涵义
• 对“家庭” 的释义虽多,但都大同小异。伯吉斯、罗伯逊、森冈清美 的见解颇具代表性。
(二)家庭的特征
• 1.它是持续时间最长存在范围最广的初级群体。 • 2.它是人际关系最直接最稳定的初级群体。 • 3.它是人类活动最集中最经常的初级群体。
• 4.它是社会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样的初级群体。
• 5.它对人的社会化过程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 6.它对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