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性别与性-复旦社会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讲_性别与性

第五讲_性别与性

四、教育上的性别差异 教育上的性别差异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估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估计,全世界 的学龄儿童( 有20%的学龄儿童(1.28亿)得不到基 的学龄儿童 亿 本教育,其中三分之二是女童。 本教育,其中三分之二是女童。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根据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在各个年龄组中, 在各个年龄组中 ,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者中,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均低于男性。 者中,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均低于男性。
五、性别与工作
就业机会上的性别不平等
招聘广告中明确注明性别、年龄,或在聘用 中明确规定某一性别,使性别不作为必要条 件的职业按照性别进行选择,导致某一性别 的区别对待。
考试和录取中优先选择男性。
女性的二次就业相当困难,常常因为婚 姻和家庭被雇主拒之门外。生育怀孕往 往使女性就业过程出现中断,导致失业。 这种情况不仅在民营企业中存在,在国 营企业中也难以避免。近年来国营企业 下岗职工迅速增加,据调查,在下岗的 职工中女工中孕产期哺乳期的女工居多。
(3)大众媒介的影响 性别角色刻板化:儿童通过给他们读的书、讲 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性别角色的刻板化。同 样,电视也会影响人们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形 成。 由国际妇女组织发表的专题著作《作为牺牲 品的迪克和简》(1972)中,通过检查134 本儿童读物中的2760篇故事, 发现以男孩为 中心的故事与以女孩为中心的故事的比例为 5:2,成年男性作为主角的概率是成年女性 的4倍,人们描述男性为聪明的次数为131次, 而女性仅为33次。
第五讲 性别与性 gender and sex
第一节 性别角色 第二节 两性之间的差别 第三节 性和不平等 性别分层理论―――解 第四节 性别分层理论 解 释性别不平等

性别社会化PPT课件

性别社会化PPT课件
20
社会化阶段 初级社会化 次级社会化
主要的社会化中介
家庭
学校、同龄群体、 组织、媒体、工作 场所
21
性别社会化:
简单地说就是也就是在家庭、传媒等社会 中介的协助下,习得社会性别角色,即学 习如何做个男人或女人的过程,它从人一 出生就开始了。
其内容涉及性别期望、性别角色和性别认 同。 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教化个体有关性别 规范和相关的象征意义,个体同样加入到 这一过程中,学习和使用性别规范和其象 征。
目往往都会强化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之间的差
异。
1、玩具
32
33
34
35
36
37
38
2019/10/1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电视
男性占据了大部分的角色,而且电视中的男性和 女性通常是按照性别刻板印象的方式刻画的。
男性表现得更具攻击性、 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通常将他们刻画为拯救其他人脱离危险和痛苦的 环境 。女性被刻画为惟命是从的、不积极的角 色。
到了两岁,孩子就会对社会性别的涵义 有了一定的理解。他们知道自己究竟是男孩 还是女孩,并且通常也能准确地为别人归类。
31
不过,一个孩子要等到五六岁,才会知道一个
人的社会性别是不会变的,每个人都有一种社
会性别,而女孩和男孩之间的生理性别差异则
有着解剖学上的基础。
(二)媒体
小孩子们接触到的玩具、图画书和电视节
4、老年期 社会对两性的老化有不同的反应:女性失去吸 引力,男性更加吸引力。 “更年期”:贬低老年女性的生命价值。
27
性别社会化的研究 (一)父母与成年人的反应 有研究者所做的关于母婴互动的研究揭示了, 即使父母认为他们对于男孩和女孩的反应是一 样的,其实也是有差异的。

性别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第一,强化性别角色旳广告。 第二,以性为促销手法旳广告。 第三,性别岐视旳广告。 第四,只针对男性或女性消费者旳促销
第一讲 绪论:什么是性别社 会学?
n 一、什么是性别社会学? n 性别社会学是用社会性别视角研究两性
在社会运营和发展中所形成旳角色、地 位、作用等问题,并借用社会学旳措施 来研究两性社会问题,如就业、教育、 参政、婚姻家庭等问题。
特点:
第一,是以性别为主要研究对象旳学科。
社会学旳研究对象:社会整体,个体和其他。 《女性社会学》与《性别社会学》
建筑师,科学家 等
娇小柔弱 感性/自卑/温柔/ 脆弱/依赖 操持家务,照顾 家庭
护士,教师等
欣赏歌舞表演《红》,并从 性别社会学视角谈一下对该 表演旳印象。
从根本上来讲,主流社会对男女 气质进行性别身份划分,想要到 达旳目旳就是有效地进行社会管 理,将劳动性别分工正当化,实 现一套社会性别关系秩序。
。 ▲婴幼儿时期旳性别社会化主要经过示范
和模仿完毕,这一过程中旳强化机制与 社会旳性别标签联络在一起。 2、青少年期旳性别社会化。
▲强化女性旳自卑心理。 ▲性别社会化具有双重性和冲突性。 3、青年期及中年期旳性别社会化 就业?婚姻?生育? 4、老年期旳性别社会化。 ▲性别旳生物学和生理学差别被社会强化。 ▲社会对男女两性旳老龄化有不同旳体现。 ▲老年妇女旳生活境况体现为社会角色不断丧失
3、社会性别是一种权力关系
支配 地位
隶属 被支配
男性
女性
权力关系:强制与非强制
强制性旳权力关系 采用逼迫旳乃至暴力旳方式使女性服从 非强制性旳权力关系 经过心理认同旳方式来支配控制女性
权力关系:经过资源控制
多 经济资源 教育资源 政治资源

性别社会学课件

性别社会学课件


对“生物决定论”的批判
以男权为中心的“生物决 定论”。把两性间的生理差异 扩大化了,认为男性在智力、 体力等方面优于女性,把两性 的角色分工归结为男女两性生 理构造和生理功能所决定,把 性的自然差别归结为女人居于 从属地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 上确立了男主外女主内、男尊 女卑的社会性别分工制度。

这是我们想找寻的两性关系的一种表达。 当一个女性站起来比男性还高大的时候, 她打破了基本的女性规则,因为她的身 高使他看上去在男性相互竞争的世界里 不能胜任。她对他的男性形象是个打击, 她破坏了他作为既是攻击者又是保护者 的观点。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对性别气质的建构进行 了批判,他不仅看到建构出来的性别气质对 女性的压迫,也意识到它对男性的压迫,男 性也是性别气质的隐性受害者。性别气质与 其社会压迫的机制在于对两性气质的对立与 强化。

尊重多元的性别气质


对父母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学习:
• 父母对子女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期望。 如期望男孩勇敢、坚强、有所成就; 期望女孩顺从、温柔、漂亮。

早期的性别角色化有多重要呢?
有关孪生男孩的研究案例:两个7个月大的孪生男孩 接受包皮切割手术,其中一个男孩的阴茎意外地被 损伤,几个月后,他的父母通过外科手术把这个男 孩变成女孩来养。当这对双胞胎5岁时,每个人都按 照各自传统的性别角色行事。70年代的一些研究者 把这个案例当作后天教育的影响远远超过天生因素 的无懈可击的证据。但是,后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生理因素在性别角色形成的过程中与社会化的作用 是同等重要的。当这个“女孩”13岁时,她体会着 作为一个女性的严重心理问题。她走路的样子很男 性化,而且希望成为一名技师,她认为男孩子比女 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她并不知道那个手术,也不记 得她生来是个男性,但她看上去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社会性别课程ppt课件

社会性别课程ppt课件
12
2、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的相互嵌入
存在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两性差异是生物 本性的差异还是社会本性差异?
事实是,性别表现出的社会性是建立在人的 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不可分割的基础上,性 别与社会性别是相互嵌入、相互关联和相互 作用的 。
13
使用性别和社会性别两个概念
有助于更有效地分析两性不平等关系和 不平等状况。
使用社会性别的概念不是为了分解生物 性别的作用,而是利用社会性别体制的 概念解释掩盖在生物性别之下不平等的 社会性别制度。
14
3、复杂的社会性别体制
第一,作为历史现象的社会性别体制延续着一 整套父权制度。
第二,社会性别体制与社会中的文化、政治经 济以及个人的亲密关系等因素作用在一起。这又体 现出了社会性别体制复杂性。
第四,社会性别理论除了理论研究外,也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30
(二)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内容
1、揭示两性不平等的现状 现实生活中存在三种不同方式的歧视 (1)显性的性别歧视 (2)隐性的性别歧视 (3)反向的性别歧视
31
显性歧视的两种表现形式
显性歧视就是可以直接地观察到、感受到的 性别不平等。 1、把女性视为低于男人的第二性人 2、把女性看作是“负面”。
29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的鲜明指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社会性别理论不再像过去的理论那样只注重精英文化 的分析,而是把日常生活及大众社会流行的东西都作为严肃 的研究课题;
第二,社会性别理论挑战传统的性别文化,对平时我们看似 自然、合理的说法,保持怀疑的态度,并在质疑的前提下, 寻求改变;
第三,社会性别理论对许多影响深远的理论体系抱有批评 的态度,对各个理论学科中可能产生的性别偏见持警觉的态 度;

大学生性健康社会性别PPT课件

大学生性健康社会性别PPT课件
所以,男女两性的地位差异、男女两性儿童的 生存发展差距并非仅仅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和经 济发展程度。
社会性别的基本观点
社会性别不仅体现为个人的观念,或者一个社会 主导的或主流的观念,社会性别还渗透在社会机 制的方方面面,它通过家庭、社区、市场、国家, 在文化习俗、教育、宗教、法律、政策等作用下 得到巩固和加强,由此形成社会性别体制化,并 被作为行为规范而固定下来。
大学生性健康社会性别
主要内容
回顾上节内容-社会性别、LGBT、期中作业(5分钟) 案例分享与讨论- (10分钟) 视频分享-男女平等- (10分钟) 课件:性别分层与平等化- (15分钟) 视频分享-MULAN - (15分钟) 课件:性别平等与热点问题探析- (20分钟) 总结、讨论和答疑- (5分钟)
经济发展与妇女发展、现代化与性别平等 是否能够同步,其基本条件是什么?
在社会结构变迁中,不同女性群体社会地 位变化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
与10年前相比,不同地区两性地位、妇 女发展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
性别分层、妇女地位变化背景
1990年后的十年,是中国社会经济改革 深化发展的十年,利益格局的调整、深层 矛盾的解决,无疑会对包括妇女在内的全 体社会成员的观念、行为和地位产生深刻 的影响。
94.8
80 75.9
47.1
87.6
73.4
47.1 24.4
产前检查率
住院分娩率
城市 35岁以下 城市 35岁及以上 农村 35岁以下 农村 35岁及以上
10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进步
婚姻家庭方面: 在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上女性有了更多的参与
权。多数女性拥有决定个人事务的自主权。 生活方式方面: 妇女的活动和交往范围扩大。从未出过远门的

社会学概论第6章

社会学概论第6章

6.3 家庭
三、家庭关系
1.夫妻 家庭关系的基础是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需要相互调适。 2.亲子 亲子关系是夫妻关系派生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 是相互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责任关系。 3.婆媳 是家庭中最难相处、最微妙的一种关系; 一般不如婚姻关系那么密切,也不如血缘关系那么依恋。
6.3 家庭
七、家庭生命周期 一个家庭从建立到消失的过程便是一个家庭生命周期: 形成期: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 扩展期: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 稳定期: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到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收缩期:从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 母家 空巢期:从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配偶一方死亡 解体期:从配偶一方死亡到配偶另一方死亡
6.1 性与性别角色
一、性别的自然属性 “性”代表了人的自然属性,是生理上的。 以此为基础,“性别” 在其生理意义上是具有 自然属性的。
6.1 性与性别角色
二、性别的社会化 社 会 学 家 认 为 , “ 性 ” ( sex重点并不在于其生理意义,更多的 是一个文化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和文 化因素决定的。 因此,人不仅有生理性别,而且有社会性别。
6.3 家庭
三、家庭的结构类型





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由一对均异代的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的异 代、纵向扩大。 扩大家庭:由两对以上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 单亲家庭:由于死亡或离婚而只剩下夫妇中一方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又分男单亲家庭和女单亲家庭。 单身家庭:由单身(独身)者所组成的家庭。 隔代家庭:也叫断代家庭,即只有一代未婚青少年或未婚青少年与祖父母 (或其一方)组成的家庭。 空巢家庭:与子女分开生活的已婚者家庭。 丁克家庭:已婚无子女、夫妇均工作的家庭。

男女两性心理学ppt(最终版)

男女两性心理学ppt(最终版)

男性女性差异
生理方面 1、生殖外形 第一性征:刚刚出生的婴儿,从生殖器外形就能识别是男还是
女,这就是两性之间不相同的特征。 第二性征:到了成年,男女在身体外形上的性别差异是显著的,
这种差异是从青春期开始逐步形成。 2、激素(荷尔蒙)
男性的性腺分泌睾丸激素,它刺激精子的产生; 女性的卵巢分泌性激素和孕激素,分别控制排卵、怀孕和 月经周期。
爱过,就够了。既然不能在一起,总有不能在一起的理由
4、分手后还能做朋友吗?
解答:剪不断,理还乱。
过去了就过去了,我们不是生活在过去,而 是现在。
分手后不能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分手后 不能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分手后只能做熟悉 的路人,因为彼此相识过
5、如何给爱情保鲜?
(1)彼此相互信任、尊重
第一、个人私欲的最大化满足 第二、博得同伴的羡煞眼神 第三、社会对男人的一种认可 第四、为下一代着想
3、男人、女人各是如何看待性?
男人可以先有性再有爱,而女人则坚信应该先有爱后有性 男人通常十分清楚什么时候有性的渴望,而女人也许知道但她需 要一些时间来考虑 男人认为性是正常的生理问题,而对于女人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男人觉得另一半不和自己发生性关系就是不够爱自己的表现,而 女人即使面对自己深爱的人,完全交出自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合适的生理唤起与对异性的认知的综合作 用下,这种生理唤起容易被感受或命名为爱情
• 五、恋爱男女关系定律
• 1、单身定律:男人单身,是因为没有女人给予爱; 女人
单身,是因为没有男人值得爱
• 2、约会定律:男人约会有意先到是为了讨好对方;女人约会故意 迟到是为了考验对方。
• 3、失恋定律: 男人失恋时, 他会花时间忙事业当作报复;女人 失恋时,她会把报复当作事业来做。

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 PPT

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 PPT
第三,社会性别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动态过程,在日 常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断地被生产和再产生。
为什么说社会性别是被建构出来?
第四,社会性别差异有时表现为有形的性别 不平等,有时表现为无形的性别不平等,其表 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第五,社会性别的差异是能够改变的,这需要 女性主体意识和全社会平等意识的觉醒。
《只要有一个女人》(作者: 南希·史密斯)
•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厌柔弱 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
因而不情愿再伪装坚强。
•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
望。
感谢您的聆听!
2、青少年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依照社会化理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是影响青少年社会化最主要的外 部社会环境条件 。
产出这种影响的主要机制:同一性别模仿、 区别对待、角色自我认同。
3、成年人的性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社会化
其一,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化, 其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不断变化,每扮演一个 新的角色都需要学习。
应该如何认识两性间的生理差异?
第一,两性生理构造不同所带来的生理机能 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但两性又是互补的。 这种差异不是差距,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二,在生物学意义上,同性间的个体差异远 远大于两性间的性别差异,性别的生理差异 比人们想象的要小的多。
第三,某些两性间的生理差异,并不完全是天 生的,而主要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
三、两性的心理差异
男女两性在心理上是否存在差异?学界对 此始终存在争议。现有的一些研究指出了 两性在认知方面的种种不同,但事实上人的 心理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女性学 的学者认为,心理差异是一种男女两性介于 生理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性别 社会化的结果 。

性别和性别决定课件

性别和性别决定课件

府和国际组织需要共同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以确保科技发展的安全和
可持续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状况可能影响胚胎的性别。
遗传因素
除了基因编辑外,科学家还在探 索其他遗传因素如何影响性别决 定。例如,某些基因可能增加生
男孩或女孩的几率。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可能影响性别决定。 例如,某些文化或社会习俗可能 影响家庭对男孩或女孩的偏好,
从而影响性别比例。
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01
科技发展的双刃剑
潜在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可能被用于保护某些性别的遗传疾病,例如 通过确保后代只携带正常基因的X或Y染色体。
伦理问题
尽管基因编辑技术为性别决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 也引发了严重的伦理问题。它可能导致性别比例失衡,并 对人类基因库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未来可能出现的性别决定方式
环境因素
科学家正在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 响性别决定。某些研究表明,环 境因素如温度、化学物质和营养
在社会学上,性别还涉及到性 别角色、性别认同、性别表达 等方面。
什么是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是指生物体在胚胎发育 过程中确定其性别特征的过程。
性别决定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 素的影响,如性染色体组合、激
素水平等。
性别决定对于生物体的生殖、生 长和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性别和性别决定的重要性
性别和性别决定对于人类的生殖健康、 生育选择和人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方法
媒体应承担社会责任,倡 导性别平等,呈现多样化 的性别角色。
04
性别决定与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的意义
促进个人发展
性别平等有助于消除性别歧视, 使男女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经 济、文化和政治活动,充分发展

性别与社会学

性别与社会学

性别与社会学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性别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存在。

在社会生活中,性别也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性别与社会学联系紧密,通过学习性别与社会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

一、性别是什么?性别是指一个人在生理上的男性或女性身份,而社会角色和心理特征等则是人们对这种生理差异的普遍认知和期望。

虽然性别是由生理特征决定的,在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性别的认知和期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性别是社会文化中的一种符号,因此需要注意区分性别和性取向。

男女在生理和行为上有明显的差异,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社会和文化因素,决定着人们对这个差异的认知和看法。

社会规范对性别的期望是每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分配也会因此产生巨大差异。

例如,传统上认为女性应该负责家务和照顾孩子,男性则更适合从事职业和社会公共事务。

二、性别如何影响社会?性别的社会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角色和行为上,也体现在社会地位和权力上。

许多时候,性别是一种制约社会历程的因素,因为社会对女性和男性的预期不同,很多人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许多方面,男性比女性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和支持。

在职场中,从事领导职务的女性仍然很少。

在政治领域,女性更难获得公共职位。

女性在家庭和家务上的投入,与男性相比更为显著。

社会对性别的期望和偏见可能导致种族歧视,性别暴力或其他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性别歧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导致机会的不平等,并导致受害者的自我价值和安全感下降。

三、性别与社会学的关系性别与社会学联系紧密,探讨性别与社会关系需要涉及家庭、教育、职业、婚姻、性别角色、性别歧视和性别权利等诸多方面。

性别和社会学的交叉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领域广泛,研究方法多样。

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性别问题有助于理解人们社会化的过程、性别差异的来源和性别偏见的根源。

社会学通常关注性别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影响,以促进对社会的更好理解和改变。

第六章 性别与性 -复旦社会学课件

第六章 性别与性 -复旦社会学课件

性别与生物学


女人与男人行为的差异,多大程度上是由性而不是由 性别造成的?换句话说,多大程度是由生物性差异造 成的?有些学者认为,人类生物学的各个方面——从 激素、染色体、大脑的体积、基因——是形成男女先 天行为差异的原因。他们说,这些差异在所有文化里 都能以某种方式观察到,它们显示自然因素造成大多 数社会存在性别不平等。研究人员注意到,比如,几 乎在所有文化里,都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参加狩猎和战 争。他们指出,这当然表明,男人具有与女人所缺乏 的生物学基础上的攻击性倾向。 尽管我们不能放弃生物性因素决定男女行为模式的假 设,但为确定这一影响的生理学起源而进行的研究持 续了近一个世纪仍未成功。还没有把生物力量与人类 的男女所显示的复杂社会联系起来的机制的证据。
男性气质的转变 康奈尔强调了目前性别秩序中存在的“危机倾向”,威胁着 霸权男性气质的稳定性。传统男性气质的概念正受到一系列影 响的侵蚀,这些影响包括变化着的劳动市场和高离婚率等。如 果说从前普通男性在劳动力群体、家庭和社会整体中是怡然自 得的,那么现在他们的位置正在被多种力量削弱,他们对自己 以及在社中的角色感到不安。 下面考察男性气质正在变化的一些领域。 失业(下岗)和犯罪 意义的危机? 苏珊•法拉蒂考察了20世纪末美国男性的经历。她认为,当代男 性被这样一个社会出卖了,在这个社会里,不断上升的失业率、 不断减少的收入、更长的工时和对过剩的永远的恐惧,破坏了 他们曾享有的安全的男性“养家糊口者”的角色。但在法拉蒂 看来,男人不只是在工作领域受到威胁。她的研究表明,婚姻 和各种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稳定,男人在教堂、政治和地方社 团等共同体中的角色淡化了。她得出结论,传统的忠诚、守信 和责任正逐渐被消费者文化和消费水平侵蚀,这时候,男人们
社会学家把性别不平等定义为,男女在群体、集体和社 会中地位、权利和声望的差异。在考虑男女性别不平等时, 我们可以提出下列问题:第一,男女对有价值的社会资 源——比方说,食物、金钱、权利和时间——是否有平等 的享用权?第二,男女是否拥有同样的生活选择?女性和 男性的角色与行为是否同样受尊重?社会学家对这些问题 做了深入研究。

第六章 性(别)、婚姻与家庭ppt课件

第六章  性(别)、婚姻与家庭ppt课件

三、优先婚:选择顺序
• 优先婚:社会规定在某一亲属范围内优先择偶的婚姻。 • 表亲婚:俗称“骨肉还家”,出嫁姑娘之女嫁回娘家, 被认为是对当年姑娘出嫁的补偿或交换,并且亲上加亲, 所以民间流传“姑妈女,顺手取”,“舅舅要,隔河叫” 的谚语。 • 广西天峨县白定乡壮族:外甥女必嫁舅父之子,当地俗语 说:“除了青岗无好柴,除了郎舅无好亲。”只有舅表 坚决不愿娶,才能嫁别人,还要将一部分聘金和只羊送 给舅父,称“羊钱”。 • 贵州《镇远府志》载当地苗俗:“清江婚嫁,姑之女定 为舅媳,倘舅无子,必重献于舅,谓之‘外甥钱’,否 则终身不得嫁。” • 黔东南侗族认为:舅家的儿子理应娶姑家的女儿为妻。 解放前在他们中间,女孩子一降生,注定要做舅表兄弟 的妻子;如果没有合适的配偶,外甥女欲另嫁他人,必 须征得舅家同意,并应当把部分以至绝大部分彩礼聘金 送去作抵偿,叫做“买表”。
离婚率计算方法
• 据民政部们归纳,我国现有七种离婚率计算方法:
离婚与同期结婚数之比 离婚数分期比较法 离婚数与法定婚龄人口总数之比 离婚数与社会总人口之比(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统一规范 ) 离婚数与家庭数之比 离婚数与单位时间之比 离婚数与已婚夫妇之比
• 注意:“离婚数”是次数、件数、对数,而非人数
2、为什么要对性关系进行限制? • 家庭破裂理论:防止家庭成员间的冲突、竞 争,有利于家庭的稳定 • 近亲繁殖理论: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 • 童年期亲密理论:家庭成员间关系太亲密, 容易产生性冷淡 • 广泛联姻论:结交联盟 • 社会生产力发展:决定性因素,生产方式、 分工
二、内婚制与外婚制
1、内婚制(endogamy) • 必须从自己所属的群体内选择配偶的规定 2、外婚制(exogamy) • 必须从自己所属的群体之外选择配偶的规定 3、内外界限如何确定? • 标准: 血缘、民族、种族、宗教、社会等级、阶级、阶层、 村落、家族 • 界限的相对性:范围、层次大小 • 例:

性别尊重性别平等教育课件PPT

性别尊重性别平等教育课件PPT

• 母系社会 • 以女性为主 • 男生嫁给女生(招赘制) • 财产由女子继承 • 女子为从事生产主力 • 代表:
平埔族与阿美族等。
两性平等意义
• 了解两性有许多不相同之处,但基本机会、待遇应平等,不应 有性别上的歧视或差别限制。
• 男女生在先天生理及心理上特质不同,应互相尊重、接纳,不 该有排斥、轻视或欺负现象。
认知两性在家庭和职场中的角色,并共同担负责任。
男女生在先天生理及心理上特质不同,应互相尊重、接纳,不该有排斥、轻视或欺负现象。
女生嫁给男生(招赘制)
我是(男生/女生),我有较柔的特质:
,也有刚强的样子:

适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不受性别的限制,
男生女生先天在声音、外貌、皮肤、身材、生理构造上都有所不同。
8.学习两性间的互动与合作。
•平等对待、互相尊重, 让两性相处更融洽美好!
君王专制(男性为一国之君) 认识两性在家庭及社会间的互动关系 ,
• 男生也可以安慰别人。
了解性别刻板化印象对两性生涯规划的影响。
平埔族与阿美族等。
认知两性在家庭和职场中的角色,并共同担负责任。
认识性别定义---心理差别?
男生一定外向勇敢?女生一定内向柔弱?
没有什么事是专属于哪个性别该做或不该做的,可依专长分工合作,让两性相处更融洽。
性别尊重
~性别平等教育~
认识性别定义---生理差别
• 我是男生
• 我是女生
男生女生先天在声音、外貌、皮肤、身材、生理构造上都有所不同。
认识性别定义---心理差别?
男生一定外向勇敢?女生一定内向柔弱?
• 我是男生
பைடு நூலகம்
• 我是女生
我很害羞,也有脆弱的时候,不 有时候我也很勇敢,活泼大方,

性别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科目名稱Course 性別社會學Sociology of Gender課程簡碼CourseNo.GNDR-507-01-M1開課系級Deptment 性別碩士班一甲學分數Credit3時數Hour3選別Required or Elective 4-系必開課別Duration半年第一學期Required for One Semesters授課教師Teacher羅燦煐 扣考規定Teacher Preference Regarding Attendence 校定時數:缺課達 14 小時發布預警達 18 小時執行扣考 University Attendance policy教學目標Objective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應用社會學觀點剖析社會結構下之性別關係,以協助學生精熟批判性之性別結構分析。

本課程首先引介社會學觀點,以加強學生之結構分析知能。

其次,本課程引介國內相關經驗研究,以協助學生熟習性別社會學取向之本土研究。

最後,本課程聚焦父權體制之結構主義及後結構主義分析,以深化學生對性別研究之多元觀點與應用。

本課程期望協助學生精熟結構性分析知能,並能深入分析當前性別議題及政策,以提升學生從事性別研究之基本學術知能。

授課方式Methodology讀書報告,時事評析,教師講授,班級討論等。

成績評定Grade 課堂參與(出席,討論,及參與相關學術研討活動)20%讀書報告40%學期報告40%參考書目Textbook 教科書:1. 成令方總校正(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台北:群學。

譯自Johnson, A.G.(1997)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 Temple University Press.2. 朱道凱譯(2002)《社會學動動腦》。

台北:群學。

譯自 BaumanZygmunt(1990)Thinking sociologically. Blackwell Publishers.3. 成令方總校正(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性与性别-

性与性别-

• 暴力手段:直接对被害人采用殴打、捆绑、 卡脖子、按倒等危害人身安全或者人身自 由,使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手段。
• 胁迫手段:对被害人威胁、恫吓,达到精 神上强制的手段。
如:扬言行凶报复、揭发隐私、加害亲属; 利用迷信进行恐吓、欺骗;利用教养关系、 从属关系、职权以及孤立无援的环境条件, 进行挟制、迫害等。
4/15/2020
Gay文化
• GayBar:同志酒吧,亦称Gay吧或基吧 • GayDar:同志感应同类的雷达 • 公司、渔场:男同志聚集的公园
4/15/2020
类型代称
• 猴:体形瘦,没什么脂肪,包括结实的肌肉猴和没什么力 量的瘦弱猴两种;
• 狼:男同志中体态比较结实精壮且成熟者; • 狒狒:普通体形,不胖不瘦,体型比较匀者; • 熊:体形壮硕,虎背熊腰,部分胖中带有肌肉,包括毛毛
4/15/2020
• 她们常常满足于个别同性对象的交往,专 一且行为更为隐蔽。
• 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使得女同性恋者将自 己隐藏得更深,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盲 点,导致社会对男同性恋关注更多,甚至 导致有些人更加不能接受女同性恋。
4/15/2020
男同性恋
• 男性同性恋者在心理上比较受到男性所吸 引。
4/15/2020
于是社会表现出来的犯罪率较低。
4/15/2020
殴打妻子虐待孩子和在街上闹事打人一样, 都是犯罪行为,但是前者极少被起诉,极少 被计算在犯罪率里,致使犯罪率看上去比实 际要低。
4/15/2020
强暴
强暴是指在对方不同意或没有理会对方 是否同意的情况下﹙一般是利用暴力或武 力手段强迫或威胁﹚,与对方发生性交行 为。
• 中国人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同性恋 无法繁衍后代,恐怕也是很多人不能接受 的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别与性的社会建构

近年来,会化和性别角色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 会学家的批评。他们认为,我们应该把性和性别都看 作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而不是把性看作是生物学决定 的而性别是文化习得的。不仅性别是没有固定“本质” 的纯粹社会产物,人类身体本身也以多种方式受到社 会力量的形塑和改变。我们能够赋予我们的身体以不 同于通常被认为“自然的”那种意义。个体能够按照 自己的意愿——包括锻炼、节食、穿孔、展现个人风 格以及接受整形外科和变形手术等——选择构建和重 构他们的身体。技术模糊了我们躯体的界限。因而, 他们认为,人类身体和种群不是“既定的”,而是在 不同的社会背景中服从人类的意志和个人的选择的。
激进女性主义 主要观点是认为男人造成了对妇女的压迫并 从中获益。对父权制——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支配——的分 析是这一女性主义流派主要关注点。激进女性主义经常把 家庭作为社会对妇女进行压迫的主要来源。她们认为妇女 承担了家务劳动,而男人则通过逃避家务劳动来剥削妇女。 作为一个群体,男人们还不承认妇女对社会的权力地位和 影响力的享用权。 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基础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大多数 都认为,它涉及对妇女身体和性的占有。 激进女性主义还指出,男性对女性的暴力是男性霸权的 核心。(例略)这种观点还认为,美丽和性感的流行观念 是男性强加给女性的,其目的是为了强加某种类型的女性 气质。 激进女性主义不相信妇女能通过渐进的改革而从性别压 迫中解放出来。因为父权制是一种系统化现象,因此他们 认为,只有打破父权制秩序才能获得性别平等。
关于性别不平等的观点

性别是社会创造的概念,它赋予男人或女人不同的社 会角色和身份。在许多社会,性别是社会分层的重要 形式。在构成个人或群体面临的各类生活机遇和机会 中,性别是关键因素,它强有力地影响个人和群体在 从家庭到国家的社会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虽然男人 和女人的角色因文化而异,但已知的社会实例表明, 女人都没有比男人更强有力。一般说来,男人的角色 比女人的角色更被人们看重,而且一般得到更高酬报; 几乎在所有文化中,都是妇女承担生儿育女和做家务 的主要责任,而传统上男人则负有养家责任。依据性 别分工,导致男人和女人在权力、声望和财富方面取 得不平等的地位。尽管妇女地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 有提高,但性别差异仍是社会不平等的基础。
功能主义的研究



功能主义把社会看作是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系统,当系统 平衡时,就平稳地运转,产生社会团结。因此,功能主义 和受功能主义启发的关于性别的观点,都致力于揭示性别 差异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整合(integration)。 乔治•默多克 男人和女人从事那些生物学上讲最适合于他 们/她们的工作。妇女应专注于家务和家庭责任,而男人 在外工作,这既是现实的,也是最便利的。经研究得出结 论:劳动的性别分工存在与所有文化之中。 帕森斯认为,劳动的性别分工分明的家庭运转效率最高。 在这种分工模式中,女性扮演表达性角色,负责照料孩子 并为其提供安全和情感支撑。而男性则扮演工具性的角色, 负责养家糊口。由于这一角色要承担压力,因而女性的表 达性和照料的倾向也应用来抚慰男人。这一源自性别间生 物差异的补充性劳动分工将加强家庭的团结。
康奈尔认为,所有女性气质都处于霸权的男性气质的下面。受 强调的女性是女性气质的形式之一,也是霸权男性气质的重要 补充。它被引向满足男人的利益和愿望的方向,并且以“低眉 顺眼、关心体帖、善解人意”为特征。在年轻妇女中,它与性 接受能力相关,而在老年妇女中则与母性相关。 形成非从属性的认同和生活方式的女性包括:女性主义者、 女同性恋者、老处女、接生婆、女巫、妓女等。 性别气质的变迁:危机趋势 康奈尔认为,性别是动态过程的结果,因而易于改变和受到 挑战。康奈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性别秩序。因为相信性别和性 是社会建构的,所以他认为,人们可以改变他们的性别倾向。 西方社会的“性别危机”呈三种形式: 第一,制度化危机。在这一点上,康奈尔的意思是,传统上支 持男性权力的制度,即家庭和国家正在逐步瓦解。 第二,性状态危机。异性恋的主导地位不如从前了。女性和同 性恋者的力量不断增长,使得霸权的男性气质承受着压力。 最后,利益形态危机。社会利益有了与现存性别秩序相矛盾的 新基础。
男性气质的转变 康奈尔强调了目前性别秩序中存在的“危机倾向”,威胁着 霸权男性气质的稳定性。传统男性气质的概念正受到一系列影 响的侵蚀,这些影响包括变化着的劳动市场和高离婚率等。如 果说从前普通男性在劳动力群体、家庭和社会整体中是怡然自 得的,那么现在他们的位置正在被多种力量削弱,他们对自己 以及在社中的角色感到不安。 下面考察男性气质正在变化的一些领域。 失业(下岗)和犯罪 意义的危机? 苏珊•法拉蒂考察了20世纪末美国男性的经历。她认为,当代男 性被这样一个社会出卖了,在这个社会里,不断上升的失业率、 不断减少的收入、更长的工时和对过剩的永远的恐惧,破坏了 他们曾享有的安全的男性“养家糊口者”的角色。但在法拉蒂 看来,男人不只是在工作领域受到威胁。她的研究表明,婚姻 和各种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稳定,男人在教堂、政治和地方社 团等共同体中的角色淡化了。她得出结论,传统的忠诚、守信 和责任正逐渐被消费者文化和消费水平侵蚀,这时候,男人们
如果一个人形成的性别角色与其生物性别不符,即它们是背 离的,对此明显的解释就是,社会化不充分或不规范。根据 这一功能论的观点,通过监督新生代性别社会化顺利进行, 社会化媒介起着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 批评:性别社会化本身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不同的社会化 “媒介”,如家庭、学校和同龄(或同辈)群体,可能彼此 不一致。另外,社会化理论忽视了个体抵制或修改围绕性别 角色的社会期望的能力。
女性主义的研究


女性主义(feminism,该词在汉语中一般译为女性主义 或女权主义)运动产生了大量试图解释性别不平等的 理论,并将克服这些不平等提上了议事日程。各种相 对立的女性主义试图解释因性别歧视、父权制、资本 主义和种族主义等根深蒂固的社会过程所造成的性别 不平等。吉登斯介绍了三种主要的女性主义观点—— 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黑人女性主义的观点(见参考 书)。 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 从社会和文化的态度上寻求对性 别不平等作解释。自由女性主义关注工作场所、教育 机构和媒体中针对妇女的性别偏见和歧视。她们倾向 于通过立法和其他民主方式建立和保护妇女的平等机 会。她们认为,铭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消除对妇女 的歧视非常重要。自由女性主义致力于在现存体制内 以渐进的方式进行改革。
女性气质、男性气质与性别关系
早期性别研究几乎毫无例外地只关心女性和女性气质。近 年来社会学家越来越感兴趣的是,男人在塑造他们的较大秩 序内的地位和体验。人们重新强调在性别关系、社会模式化 的男女互动背景之下来研究男性。 康奈尔(R.W.Connell):性别秩序(the gender order) 康奈尔关注男性把持的社会权力如何创造并维持了性别不 平等。他指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性别关系仍然是由 父权决定的。从个体到制度层面,各种类型的男性气质和女 性气质的安排都围绕一个核心前提:男性对女性的支配。 在康奈尔看来,性别关系是日常互动和实践的产物。普通 人在其私生活中的举止行为与社会中的集体社会安排直接相 关。这些安排世世代代被不断再生产出来,但也会发生改变。 康奈尔提出,三个相互影响的社会层面构成了一个社会 的性别秩序,即遍布全社会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之间的权 力关系模式。根据康奈尔的观点,劳动、权力和欲力投入 (cathexis)(私人的/性的关系)是社会相互区别又相互联
黑人女性主义 许多黑人女性主义者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女 性主义者认为,主要的女性主义思想流派,针对于生活在工 业化社会的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的困境。但没有考虑到妇女中 间的种族区别和阶级区别。她们认为,从来自特定女性群体 的经历中概括出来的关于女性总体上处于从属地位的理论是 不可信的。此外,认为所有妇女同样感受到“统一的”性别 压迫形式,这种观念是成问题的。 她们认为,黑人妇女因其肤色、性别和阶级地位而面临着多 重不利条件。当这三个因素交互作用时,它们彼此加固和强 化。
社会学家把性别不平等定义为,男女在群体、集体和社 会中地位、权利和声望的差异。在考虑男女性别不平等时, 我们可以提出下列问题:第一,男女对有价值的社会资 源——比方说,食物、金钱、权利和时间——是否有平等 的享用权?第二,男女是否拥有同样的生活选择?女性和 男性的角色与行为是否同样受尊重?社会学家对这些问题 做了深入研究。
性别社会化


对性别社会化的研究是理解性别差异的另一种途径。 这一研究明确区分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婴儿出生 时是前者而随后的发展是后者。通过与初级社会化和 次级社会化媒介相接触,儿童逐渐内化了与其性别相 符的社会规范和期望。性别差异不是由生物学决定的, 而是文化的产物。根据这种观点,男人和女人被社会 化为不同的角色是性别不平等的原因。 性别社会化特别为功能论者看重,他们把男和女视为 习得的“性别角色”及相应的男性和女性身份,即男 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例如,一个小男孩可能因其行为 而受到正面激励(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或者受到 负面的激励(男孩不要玩洋娃娃)。这些正的或负的 强化帮助男孩和女孩学习并遵从期望的社会角色。
康奈尔在他的等级中使用了模式化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 “理想类型”。在等级的顶端是霸权的男性气质,控制着社 会上所有其他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霸权是指文化霸权 (hegemony)这一概念,即通过延伸到私人生活领域的文化 力量而非暴力对某一群体实施的社会统治。因而,媒体、教 育和意识形态均可作为建立文化霸权的渠道。根据康奈尔的 观点,霸权的男性气质(hegemonic masculinity)首先与异性 恋相关联,但也与权威、付酬工作、力量和身体健壮相关联。 能达到上述理想的霸权男性气质的人不多,许多男人仍从 霸权的男性气质占主导地位的家长制中获益。康奈尔称此为 “家长制红利”,并认为那些从中获益的人体现了共谋的男 性气质。 与霸权男性气质存在从属关系的是许多从属的男性气质和 女性气质。 在霸权的男性气质主导的性别秩序中,同性恋者被视为与 “真正的男人”完全不同••••同性恋气质蒙受污名,处在男性 性别等级的底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