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家庭婚姻与社会性别

第九章家庭、婚姻与社会性别本章内容架构:一、研究概述二、婚姻家庭社会学三、家庭生活的变迁与问题四、未来家庭的发展趋势五、社会性别引言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运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社会学最基本的假设: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作为连接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体现着并作用于双方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研究概述一、研究对象与意义二、研究的独特角度一、研究对象与意义初级生活圈--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完全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三者实际上又是一种系统的。
整体的存在。
引申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可以视之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人类三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物质、人口和精神财富再生产,首先存在于初级生活圈内之内。
初级生活圈对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重要影响(历史情况)第一,大多数关于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法律和制度,都基于某个共同的法理,具有极强的共通性与互补性。
--如,婚外恋的危害。
从整体指责危害原有的“初级生活圈”,统一在不同的法理或生活信仰之中。
第二,大多数关于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法律和制度都是在某种既有社会形态进入转型时期以后,首当其冲地被怀疑、被批判。
--如,五四时期先进分子批判封建的包办婚姻;新中国颁布的第一个法律-婚姻法。
历史意义:首先改造“初级生活圈”,以适应和牵动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共同更新。
初级生活圈的重要意义初级生活圈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人类活动中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种最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在这一关系中反映得最充分最集中。
--如:家庭小世界,世界大家庭;--先成家后立业;--如何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现代的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之中,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种因素在相互作用的运行中,稍有不协调,就可能引发矛盾与冲突,甚至造成“初级生活圈”残缺或解体。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相关事物或支持系统二、研究的独特视角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性别、婚姻与家庭》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性别观念与性别平等 • 婚姻与家庭的社会功能 • 性别、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 性别、婚姻与家庭的现状与问题 • 性别、婚姻与家庭的未来展望
01 性别观念与性别平等
CHAPTER
性别观念的形成与影响
传统文化影响
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中关于男女性别角色的定位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如“男尊女 卑”、“男主外女主内”等观念。
CHAPTER
性别歧视问题
性别歧视的定义
性别歧视是指基于性别而对个体 进行不公平对待或限制,违反了
平等原则。
性别歧视的表现
在教育、就业、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女性往往遭受不平等待遇,如工 资差距、晋升障碍、缺乏决策参与 等。
性别歧视的后果
性别歧视不仅影响女性的发展机会 ,还对整个社会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强化。
婚姻破裂问题
婚姻破裂的定义
婚姻破裂是指夫妻双方因 各种原因无法维持婚姻关 系,选择离婚或分居。
婚姻破裂的原因
常见原因包括沟通不畅、 性格不合、家庭暴力、外 遇等。
婚姻破裂的影响
对夫妻双方的情感和心理 健康造成伤害,同时对子 女成长和教育也产生负面 影响。
单亲家庭问题
单亲家庭的定义
单亲家庭是指只有一位家长(通常是母亲或父亲)与子女共同生 活的家庭。
家庭的作用
家庭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提供了 个体成长所需的关爱、教育和支持,同时也在维护社会稳定 、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婚姻与家庭对个人的影响
婚姻对个人的影响
婚姻对个人的心理、情感、经济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婚姻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 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婚姻也会带来责任和义务,对个人的成长 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一节 研究概述
家庭、婚姻、性和社会性别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但是作为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三者实际上又 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存在。引申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基 本概念,可以把它视为人类“初级群体生活圈”。 自人类形成开始,人们就从事三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 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精神财富再生产,这三种基本 活动都必然是首先存在于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这个 初级生活圈。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连接于此,互动于此, 双方是否协调发展也首先体现于此。因此各民族历史上都 有两种常见情况:
一、性存在的概念
性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成果 ,就是“性存在(Sexuality)”。这个新词汇已经代替了 原来的性“sex”。因此,性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就是性存在 。 在大多数情况下,性这个概念主要是指生物过程,并 区别于其他生物过程。性存在的概念是为了区别于性。在 特定的社会时空中,以人的活动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相应 形态。 性存在是一个更为广泛和全面的概念。传统上说的性 ,只是性存在概念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性的生物存在。 另一个子系统是性的心理存在,指性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 形式中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人所感知到的性的生物存在 。还有一个子系统是行的社会存在,即前两种存在的社会 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由社会的人所标定的具有性的性质的 那些活动与过程。这三种存在相互作用,构成更大的性存 在的概念整体。
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一)色情品传播与嫖娼卖淫 色情品传播和嫖娼卖淫最主要的危害是社会风化,也就是 道德秩序。此外,他们总是最直接的侵害特定社会所设置的人 们的“初级生活圈”,而这正是社会赖以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单 位。 (二)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如性犯罪、艾滋病等。 它们都是仅仅由性活动直接产生的,而是以性为载体,作 用于社会的其他领域。性病与艾滋病都可能通过多性伴侣行为 和血液接触传播。这些问题都不是医学所能解决的。 性犯罪的本质不是性,而是侵犯了他们的种种权益或社会 秩序。针对女性的性犯罪主要是一种暴力征服和对人身权的侵 害,而不仅仅是“性发泄”。 重婚、纳妾、拐卖妇女等现象都有性的因素,但涉及的主 要是婚姻制度和妇女的人身自由。
婚姻家庭与社会

女祸史观
儒家伦理重尊卑和男女有别。阴不能居阳 位,女主不得与政,后妃不得恃宠惑帝, 以色献媚。从在古人眼中,女性有色,或 女性用权,都可以致“祸”,可称之为 “女祸”。
各种史书记载“女祸”足以“亡身、亡家、 亡天下”。这两处所指的女祸包括了后妃 “色惑”与“弄权”两方面的行为。
总结
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本质主义观念
2、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本质论:又称生理决定论。主要观点是 “生理即命运”。性别本质主义、种族主 义等等。
“影响性别的生理影响因素有三大类:染 色体、荷尔蒙和大脑结构。”
2、构成论: “社会建构论最初的观点是: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 结果
我的观点
1) 两性在生理层面上是平等的又是有差异 的。差异构成生命的丰富性,并不构成等 级的高低。
哈佛校长萨默斯的故事 哈佛校长萨默斯在2006年6月30日辞职。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用一种美化 妇女内在品性的方式强化了女性顺从的特 质,并对所谓的女性本质和美德大加赞赏。
生于18世纪末期的叔本华专门有一篇论女 人的文章,他认为,女人最适宜的职业是 看护和教育儿童,因为她们本身实际上就 很幼稚、轻佻漂浮、目光短浅,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性别
说文解字 从中国的象形文字看,文字的组成充
日常谚语:“头发长,见识短”。“最毒莫过 妇人心。”“妇人之仁”。
佛家观念:“男为七宝之身,女为五漏之体。” 班昭《女诫》: 生男为“弄璋”,生女为“弄
瓦”。 《圣经》文化中对夏娃的想象。 现代媒体对贪官与情妇关系的论述。
文化的身体实践:对女性身体的控制
烈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反思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
西方哲学思想史中的性别建构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

•
• 从年龄结构看,22岁—35岁人群是离婚主
力军,36岁—50岁婚姻相对平稳,50岁以 上离婚率迅速上扬; • 从教育背景看,学历高低与离婚率高低成 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 离婚率越低。
• 五、世系继承 • 1、父系继嗣 • 2、母系继嗣 • 3、双系继嗣
• 六、家庭生命周期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 会性别
第一节 研究概述
• 一、人类“初级生活圈” • 二、婚姻 • 1、定义:韦斯特马克在《人类婚姻史》中的观
点,婚姻是法律或习俗所承认的一个或一个以 上的男子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女子相结合的关 系,并包括他们在婚配期间相互所具有的以及 他们所生子女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 2、类型:婚姻的不同形态、不同状况 三、家庭 定义:婚姻+生活共同体
• 二、性的概念 • sex sexuality • 在特定的社会时空中以人的活动为载体所
表现出来的相应形态。
三、性的社会因素
• • • • • • • •
1、性的生命周期: 无性----有性-----无性 2、性的性别规定 3、性的阶层规定 4、性的语言系统与行为训练: 5、性的交往关系: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 /gn/201307/t20130718_35 51031.htm 6、性生活中的社会因素
部
• 思考:找出某些带性别偏见或性别歧视的
词语,试着将之改变成不带性别偏见的, 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 四、社会性别的视角 • 打工妹研究 • “性产业”研究 • 社会变迁研究
• 中国社会的性别差异: • /gn/201307/t201307
18_3551031.htm
• 4、婚姻的维系、发展与破裂 • 1980年中国离婚对数为34.1万对,1990年为80万 •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9.1复习笔记一、研究概述1.研究对象与意义(1)研究对象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被视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它们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可以用图9-1来表述,它可以看做是社会学在这一领域中的基本研究对象。
图9-1(2)研究意义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既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与见证,又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能动因素,尤其是在这一领域中,人类所关心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
社会学对“初级生活圈”的研究,不仅是本学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最佳突破口之一。
2.研究的独特角度(1)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2)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
仅对生活实体的研究主要是心理诸学科的任务,仅对社会设置的研究则主要是法律诸学科的侧重方向。
社会学必须吸收和兼容它们的研究,确保从自己的基本假设出发,重点研究在同一载体内,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的运行机制与过程。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现实存在形态,往往是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相互作用的妥协产物。
这就是社会学研究这一领域时所应该具有的基本角度。
二、婚姻家庭社会学1.定义(1)婚姻①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②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a.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b.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
(2)家庭①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②作为社会设置,家庭的定义强调的是: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3)家庭的类型①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
它有三种具体形式: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ppt课件

二、婚嫁达成的途径和形式 三、婚姻的择偶条件和范围
〔1〕抢夺婚
〔2〕指腹婚
〔3〕童养婚 与等郎婚
〔4〕转房婚
〔5〕招养婚
〔6〕表亲婚
〔7〕买卖婚
婚;
〔8〕交换
〔9〕包办婚
〔10〕自由婚
• 1、婚姻的范围 • 每个人的择偶是有条件标准的,
因 • 而同时也就是受条件限制的,它
只 • 能在社会法律和习俗划定的范围
• 它是指上述各种类型之外的其他情况的家庭,如由于收 养关系或者其他社会原因组合而成的家庭。这种家庭内 部不存在婚姻关系。例如,父母双亡未婚兄弟姐妹住在 一起的家庭、祖孙两人住在一起的家庭、单身家庭等等。
三、家庭功能及其变迁
• 〔一〕家庭的一般功能 • 家庭的功能往往受到家庭性质和结构的制约。同时,家庭的功能
• 表现 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开 展,人类家庭功能的变迁总的来说表现为弱化趋势。
四、家庭起源及其演变
• 家庭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进步由较低的形式 演进到较高的形式。
• 最早的原始人没有家庭,没有婚姻制度。整个群体中男子和女子是一种 血亲杂交关系,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二〕婚姻与爱情
1、爱情的本质: 〔1〕赫希俄德:神意 〔2〕阿里斯托芬:对整体性的渴望 〔3〕柏拉图对:善的渴望 〔4〕桑塔亚拉:理想的投放 〔5〕弗洛伊德:自恋 *爱情是社会生活开展与人的审美观念形成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婚同居惩罚
依据社会设置:不登记就是未婚, 不承认生活实体“以夫妻名义公 开同居就是事实婚姻”
包二奶惩罚
强调构成“事实婚姻”,可以比 照重婚罪,判6个月
重婚行为类型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 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 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 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 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 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 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 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 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爱情 家庭、婚姻、 性与构成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相关物
家庭——南昌摩天轮
婚姻——百年好合,千里姻缘 一线牵
孩子
两种常见情况
第一,法律和制度,都给予某个共同 的法理,具有极强的共通性与互补性 如,婚外恋的危害 第二,法律和制度都是在转型期,首 当其冲地被怀疑、被批判。 如,五四时期先进分子批判封建的包 办婚姻;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个法律-婚姻法
初级生活圈是最深刻、最直接、 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如:家庭小世界,世界大家庭; 先成家后立业; 如何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
在战后福利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
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也得到了扩展,其 福利提供的普遍性与覆盖范围的广泛 性特征日益明显。但自60 年代中期以 后,伴随着贫困的再发现以及妇女运动 浪潮的高涨,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 开始呈现出针对性的特征。这是发达 国家为适应战后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 变迁而做出的符合逻辑的选择结果。
家庭的定义
生活实体 活共同体 社会设置
创建专门的家庭政策机构
英国在1948 年通过《儿童法》 创立了儿童部; 卢森堡与德国在50 年代初创立家 庭部; 瑞典在1954 年创建家庭委员会
第三,提升产假计划
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过渡是以大批妇女失 业为代价的。为了给成年男子提供充分的就 业岗位,不少发达国家在战后初期都对产假 计划进行了改革:延长产假;以强制性的产假 计划取代以前的自愿性计划;采用与工资有 关的现金津贴,取代以前的统一标准的津贴 或一次付清的津贴。通过这几方面的改革, 产假计划从一个自愿性的有限计划转变为向 家庭提供政府支持的综合政策体系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见P168页图9-1
关系
男
性
女
生殖
孩子 成长
成长
二、研究的独特视角
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是个人选择 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 存在的生活实体 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是社会管理 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 会设置
作为生活实体,人们总是按照自 己的意愿,力图把性生活、爱情、 协作的共同生活、生命的繁衍等 一系列有价值的食物,包纳融会 成一个“初级生活圈” 作为社会设置,置于某些特定的 位置与相互作用关系之中。
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在以下三方 面有所发展: 第一,创建专门的家庭政策机构。 第二,扩展家庭补助金计划。战前某些 发达国家实施的家庭补助金计划以家 计审察为原则,通常只针对子女众多的 大家庭并与养家糊口者的就业状况相 联系。 第三,提升产假计划。战时经济向和平 经济的过渡是以大批妇女失业为代价 的
登记结婚——社会设置(法律认 可) 举办婚礼——生活实体
从事性活动——生活实体 发生关系——社会设置 爱情 社会设置-夫妻恩爱 生活实体——浪漫爱情
第三者插足——社会设置 婚外恋——生活实体 男儿有泪不轻弹——社会设置 只因未到伤心处——生活实体
第二节 婚姻家庭社会学
一、定义 婚姻 生活实体 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排除了多妻多夫,一夜情,或同性恋;住 店式的性行为 社会设置 (1)当事人的婚(女人昏了 头去结婚) (2)家庭之间的姻 只要两个相爱的人结婚就会说幸福的VS婚 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 例证:无性生活或两地分居的夫妻是婚姻 长期包娼不是婚姻
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的关 系
目标排序:如先同居再结婚;先 结婚后同居 发展倾向:人们并不总是跟自己 所爱的人结婚 要房子还是要爱情,二择一 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方面
生活实体——家 社会设置——户 下列是家还是户? 同居 单亲 无子女 双方携子女再婚 离异 独身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婚姻家庭社会学 第三节 性社会学 第四节 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是 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社会运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
第一节 研究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二、研究的独特角度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初级生活圈 人类三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物质、人口和 精神财富再生产——初级生活圈
现代的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 别之中,生物的、心理的、社会 的三种因素在相互作用的运行中, 稍有不协调,就可能引发矛盾与 冲突,甚至造成残缺或解体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四 个相关物
1.爱情 选一个爱你的人结婚;你爱的; 互爱的 2.生活方式 3.经济活动:生产、消费和财产 的处理 4.参与者的年龄构成
当代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双职工 家庭产生趋势,几乎每个福利国家、每个工 业地区、每个大中城市、乃至大多数行业都 出现了大量的双职工家庭。双职工家庭的大 规模出现意味着女性的传统角色正在经历重 大变迁:从私人领域迈向了更广阔的社会领 域,并在家庭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为家庭政策继续保持对女性权利的倾斜奠 定了强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