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性别及其社会化

合集下载

第二章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

人为什么能够被社会化?
• 1、人脑数以千亿记的神经细胞,学习的潜 力无限。 • 2、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行为模式。 • 3、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人类 的语言现象为这种传递提供了实现的条件。 • 4、人类童年的长期依赖性生活阶段,为家 庭和社会发挥对儿童长期而系统的影响提 供了可能性。
• 二、语言社会化的特殊地位 • 社会化过程的目标非常广泛,凡是与适应社会生 活、成功履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 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都 属于社会化目标。 • 语言是人们理解别人和使自己为别人所理解的工 具,只有在掌握语言之后,才能够理解、接受社 会态度与习俗,塑造自我。语言是个人超越自我 联系社会、使自己成为整体社会的一个自然部分 的桥梁。
– 男:「工具性」「主動性」 – 女:「人際互動」 「情感表達」
• 角色行为:男兒有淚不輕彈」「女生可把眼淚當武 器」 • 职业。
印象中的男性特质
• • • • • • 大胆、勇敢、正义感 神经大条,不掉眼泪 思考不周到 赚钱养家 保护女孩子 穿裤子
印象中的女性特质
• 细腻、温柔、 体贴、 贤惠 • 重感情,易掉眼泪 • 思考周到 • 会持家,顾小孩 • 较节俭、勤劳 • 较柔弱 • 穿裙子
• 文化(culture):人类群体或社会共享的成果,是人类 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社会遗产。 • 物质文化 • 精神文化 知识、技能与经验
• 价值观(value)人生追求的目标是否有价值 • 规范(norm)在具体情境下如何思考、体验、行动的期望
• 法律、道德、风俗等
2、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 生活自理技能社会化:衣食住行的常识习惯 谋生技能:独立参加社会活动,具有谋生技能 3、行为规范社会化: 法律规范:按法律调解自己行为,有强制性 道德规范:按照道德标准支配自己的行为: 爱心助人互助、道德判断是非、采取行动 3个阶段:强制服从、思想认同、内化自觉执行 4、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不同,学习承担不同角色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2章 个体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2章 个体社会化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2. 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指个体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将承担的社会角 色,为进入社会做各种准备。
3. 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 指个体在成年期以后的社会化。 是在个体实现了基本的社会化的基础 上进行的。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 的,个体将随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 接受新的期待和要求,承担新的责任、 义务和角色。 Socialization through the Life Course
道德社会化的理论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皮亚杰把品德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称为“他律阶段” (heteronomy)。心理学家迪弗瑞斯(DeVries, 1997)指 出,这个阶段的道德是服从的道德,它反映情况皮亚杰所 认为的幼儿和他பைடு நூலகம்的父母之间,通常存在着以赞成或以绝 对服从权威为特征的关系。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2007年10月21日, 几名13岁的以色列男孩 被大人扛在肩上参加成 人礼仪式。参加当天在 耶路撒冷哭墙下举行成 年礼的,都是前不久在 爆炸中失去父母的孩子。 按照犹太教传统,这些 孩子从此便开始被看作 成年人了,成为“负有 责任的男子”。
Socialization through the Life Course
相关链接 他们是怎样学会仇恨的?
据英国媒体报道,伊朗正在利用教科书和儿童 读物对年轻一代灌输仇恨和极端主义思想,书中还 配有许多照片和图画,宣扬血腥暴力,而目标直指 英美等西方国家和以色列。 一本名为“让我们读”的7岁儿童读物中写道 又丑又胖的犹太人被人们赶出了城镇。 这些书中鼓励自杀式爆炸等袭击手 段,并称这是所有人应尽的责任。在一 本8岁儿童的教科书,有男孩发射火箭弹 以及一群孩子拿着AK47冲锋枪的照片, 其中还有些是戴着面纱的女孩。 根据书中的说法,英国应对目前世 界上多数疾病负责。一本名为《伊朗和 世界历史》的书中写道,“英国想尽一切 办法控制印度,从最初的欺骗到后来的 谋杀和屠杀,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书被以色列智库机构——和平影 响监测中心(CMIP)翻译并公布于众。该机构负责人 格罗斯表示,“这种教育体系是在为战争作准备, 宣扬仇恨思想,进行思想控制”。

第二章 社会化(简)

第二章 社会化(简)
在儿童生理成熟以前的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 没有多大的作用,成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 因素。
社会化理论小结: 社会化理论小结:
决定因素(遗传?环境?) 研究对象(人格?认知?行为?文化?) 方法(思辨分析?观察、实验?)
(三)学校
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成员系统传 授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 制度化机构。 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的特点: 1、系统性、目的性、强制性。 2、具有独特结构的次级社会群体,是社会的 雏形。 3、通过教材、教师人格、教育方式、教学活 动、学生的各种组织对学生的社会化产生影响。
(四)同辈群体
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 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特点:无计划性;平等性;自愿性;开放性; 区别性的价值观;满足社会性需要。
(五)大众传播媒介
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 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 电视、网络。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 二、认知发展论的观点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正常成熟论
主要观点:
1、人格由本我 本我(id)、自我 自我(ego)与超我 本我 自我 超我 (superego)三部分组成。 2、超我的形成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 (社会化的理想结果是人格的三部分平衡发展) 3、强调早期经验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二)埃里克森的观点
1、注重自我的作用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2、认为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 3、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 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
内容:
1、进一步接受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 2、在再生产社会经验、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接受新的价 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

性别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第一,强化性别角色旳广告。 第二,以性为促销手法旳广告。 第三,性别岐视旳广告。 第四,只针对男性或女性消费者旳促销
第一讲 绪论:什么是性别社 会学?
n 一、什么是性别社会学? n 性别社会学是用社会性别视角研究两性
在社会运营和发展中所形成旳角色、地 位、作用等问题,并借用社会学旳措施 来研究两性社会问题,如就业、教育、 参政、婚姻家庭等问题。
特点:
第一,是以性别为主要研究对象旳学科。
社会学旳研究对象:社会整体,个体和其他。 《女性社会学》与《性别社会学》
建筑师,科学家 等
娇小柔弱 感性/自卑/温柔/ 脆弱/依赖 操持家务,照顾 家庭
护士,教师等
欣赏歌舞表演《红》,并从 性别社会学视角谈一下对该 表演旳印象。
从根本上来讲,主流社会对男女 气质进行性别身份划分,想要到 达旳目旳就是有效地进行社会管 理,将劳动性别分工正当化,实 现一套社会性别关系秩序。
。 ▲婴幼儿时期旳性别社会化主要经过示范
和模仿完毕,这一过程中旳强化机制与 社会旳性别标签联络在一起。 2、青少年期旳性别社会化。
▲强化女性旳自卑心理。 ▲性别社会化具有双重性和冲突性。 3、青年期及中年期旳性别社会化 就业?婚姻?生育? 4、老年期旳性别社会化。 ▲性别旳生物学和生理学差别被社会强化。 ▲社会对男女两性旳老龄化有不同旳体现。 ▲老年妇女旳生活境况体现为社会角色不断丧失
3、社会性别是一种权力关系
支配 地位
隶属 被支配
男性
女性
权力关系:强制与非强制
强制性旳权力关系 采用逼迫旳乃至暴力旳方式使女性服从 非强制性旳权力关系 经过心理认同旳方式来支配控制女性
权力关系:经过资源控制
多 经济资源 教育资源 政治资源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概述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 社会化
内容摘要: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他的社会性。本
章将主要介绍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化 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文化、家庭、学校和大众 传媒等。
关键词:
社会化 文化 家庭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定义
1、定义: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 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 员的过程。(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的人)
四、学校
(一)特点
1、按事先确定好的目标、计划,根据社会要求塑造 年轻一代。
2、有专门训练的教师来执行这一计划。
3、有专门的影响媒介(包含课程、教材等)
4、根据个体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来施加影 响。
5、根据文化遗产的要素来选择教育内容。
6、使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一代集合在一起,增加了 他们学习交往的机会。
(二)学校社会化的作用
1、形成个体系统的文化知识,开发个体的潜能 2、形成个体系统化的价值观念、政治道德观念体 系。 3、使个体的价值观与主流文化一致。 (三)学校的影响因素 1、学校的风气 2、教育内容和教科书 3、教学组织
4、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威信、品德、爱心、榜样、期望、学 识以及师生关系等都将会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
五、社会化的内容
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 3、民族社会化 4、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二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一、本能与环境
二、生物因素(遗传因素) 三、社会文化
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 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它是经过 世世代代传递下来的,其中包括价值观、知识、 信仰、艺术、风俗传统、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 以及衣食住行等用物的制作方式、待人接物、举 止言谈等交际方式和风度。

第二章-社会性别及其社会化PPT课件

第二章-社会性别及其社会化PPT课件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
只要有一个女人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
只要有一个女人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定有一个男人想享受烹饪得乐趣却得不到满足。
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另外一个人感情丰富、心思细密、擅长做家务、 温柔体贴……
.
19
.
20
.
21
尊重多元的性别气质
.
22
只要有一个女人
作者:南希.史密斯 译者:黄长琦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因而不愿意再 伪装坚强。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 定有一个男人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
2
二、社会性别的含义
社会性别指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社会 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它形成一种性别的群体特征,表现在角色 、活动及责任等各方面。
社会性别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文化建构了 男女的性别特征和差异。
.
3
三、主要观点
(1)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的 角色和行为差异的原因,两性差异不等于女性次 于男性。
父亲是军人,他不喜欢女孩子过于矫揉造作。印象里 高中毕业之前,我没留过长发,总是跟男孩子在球场 上踢球乱奔。中性化的我从没觉得自己这样有何不妥。 上了大学,感觉就不一样了,我发现周围的女孩子们 个个会打扮,懂得撒娇懂得发嗲,惟有我粗粗笨笨的, 完全不像女生。我身边男性朋友不少,可他们从来都 是把我当兄弟看待。女性的自我认知突然被唤醒,我 开始渴望像其他女生那样长发飘飘,莲步摇曳。当中 的转变大概经过了一两年时间,这中间我特别痛苦, 甚至有过邯郸学步的挫败感。所以,我不想女儿像我 一样。

《性别与社会》教学大纲

《性别与社会》教学大纲

《性别与社会》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性别与社会课程英文名称:genderANDsociETY 预修课程:无内容提要(150字以内):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批判继承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精华,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系统探讨性别与社会的系列问题。

其目的是反思传统性别文化对男女两性的建构,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使学生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性别分析,从而对社会中的性别问题保持-•种敏感而深刻的观察与体悟。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开卷)主要参考书目(至少三本):1.佟新著:《社会性别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2.胡晓红著:《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3.魏国英主编:《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4.方刚主编:《男性要解放》,方刚,山东人民出版社,2(X)6年6月。

《性别与社会》教学大纲课程编码:(黑体小4号字,顶靠左边)学时数:40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黑体小4号字,顶靠左边,上下各空一行,下同)本课程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妇女官和西方的社会性别理论,帮助学生运用性别视角和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提出、解答或者思考本土现实生活中的性别问题:从而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社会性别概述(4学时)一、性别二、社会性别三、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概况第二章社会运动与性别(8学时)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三、多元化的女性主义理论与评介四、男性解放运动第三章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社会建构(6学时)一、性征二、性别气质的心理建构三、性别气质的心理文化建构四、性别社会化第四章身体、文化和性别(2学时)一、性关系中的社会秩序二、性别与健康三、家庭暴力第五章性别与传媒(2学时)一、大众充满中的性别二、消费符号与性别气质三、性别的商品化四、对大众传媒的性别分析第六章婚姻、家庭与性别(6)一、中国的婚姻制度二、婚姻制度与性别关系三、主流家庭社会学的几种观点第七章性别与教育(2学时)一、性别刻板印象对教育的影响二、培养学生的双性化人格第七章性别与就业(2学时)一、劳动及其性别分工二、职业隔离与就业性别歧视三、性别与职业发展第八章性别与政治(2学时)一、妇女参政的概念二、西方女权主义妇女参政理论三、妇女参政的现状四、促进妇女参政的行动第九章结语(2学时)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宋体5号字)四、成绩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开卷)五、主要参考书目(至少三本)1.佟新著:《社会性别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2.胡晓红著:《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行为发 展的影响
放任型 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缺乏对 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这种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 对人冷漠,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 乏理想和追求,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 影响而误入歧途。

我想我的童年生活与其他人所向往 的没有什么差别,我爸爸是医生,妈 妈是保险代理人。就经济收入来说, 他们令许多人羡慕,但实际上,他们 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待在家中。爸爸一 直想挣大钱,好给妈妈买奔驰轿车, 买蛇皮鞋子,如此等等。可是,全家 人就是没有时间一起呆一会儿。这样 ,我只能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向邻居 的孩子们学习。
虐待型 见于极少特殊家庭。家长视孩子 为仇敌,对孩子打骂虐待。 孩子会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 陷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很高。
• 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和谐: 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会使孩子安全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 足、情绪安宁、待人和善。 家庭气氛紧张: 经常在激烈的冲突、无休止的争吵中生 活, 长期处于提心吊胆、极度不安的状态, 容易形成抑郁、不信任和情绪不安的个 性特征。
• 安娜的状况表明,如果只靠纯粹生物 学上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使她成为一 个完全的社会人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微乎其微的,为使安娜能够适应社会 ,研究者付出的努力只取得了有限的 • 成功。4 年半以后,安娜死去了。不 过,她在死前已经知道并学会了一些 单词和短语,但从未能讲出一个 • 完整的句子。她还学着摆积木、穿珠 子、刷牙、洗手、听从指令,并爱玩 洋娃娃;她还学习走路,但走起路来 • 却很笨拙。当她将近11 岁离开人世时 ,只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
二、道德社会化
• 2、道德社会化定义
• 就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 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 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 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性别的含义
社会性别指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社会 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它形成一种性别的群体特征,表现在角色 、活动及责任等各方面。
社会性别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文化建构了 男女的性别特征和差异。
三、主要观点
(1)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的 角色和行为差异的原因,两性差异不等于女性次 于男性。
从试验结果来看,被试整体体现出显著的 内隐刻板印象,他们更倾向于接受男性在 职业活动中的积极表现,而对女性同样的 积极表现给出了更多的归因解释。在做出 解释时,常将男性的积极表现与能力、性 格、专长等内在因素挂钩,将女性的积极 表现更多地与运击性,富于独立性、喜好数学和科 学、积极主动、爱好探险、决策果断……
另外一个人感情丰富、心思细密、擅长做家务、 温柔体贴……
尊重多元的性别气质
只要有一个女人
作者:南希.史密斯 译者:黄长琦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因而不愿意再 伪装坚强。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 定有一个男人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 只要有一个女人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 只要有一个女人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定有一个男人想享受烹饪得乐趣却得不到满足。 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1、内涵
•又称性别定型观念,是人们对不同事物进行 概括后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看法.当人们以性别 为基础,赋予男女两性以不同的特征框架时, 性别刻板印象就形成了。
⑴外表形象:如女性娇小优雅,男性高大宽肩
= 小巧、弱不禁风、亭亭玉立
美丽、温柔、害羞、细心、 感情细腻、爱哭、重视家庭
高大、风度翩翩、强壮、
= 豪放、侠肝义胆、独立、
自主、勇敢、冒险、进 取和重事业
⑵人格特性:如女性情绪化,男性自信
印象中的男性特质
大胆、勇敢、正义感 神经大条思考不周到 不掉眼泪 赚钱养家 保护女孩子 穿裤子
印象中的女性特质
细腻、温柔、 体贴、贤惠 重感情,易掉眼泪 思考周到 会持家,顾小孩 较节俭、勤劳 较柔弱 穿裙子
服装与玩具的性别区分:衣服颜色、式样…… 玩具的种类与选择……
男孩vs女孩
对父母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学习: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其社会化的 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儿童早期活动时间最多的 场所是在家庭,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对 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的性别角 色意识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最早,而且最大。
第二节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一、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是指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的行 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作 为男性相联系的社会角色通过一整套系统和机 制,使得个人在其中习得“男”或“女”的性 别身份和性别特征,接受性别规训,表现出与 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男性或女性的性别特征。
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第二章 社会性别及其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性别 第二节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第三节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性别
一、社会性别的由来
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女人》 盖尔·卢宾:《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 琼·斯科特:《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
(1)家庭:儿童性别 角色的社会化
❖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通 过社会接受和强化性别角色期望。 区别对待和对角色模式的认同, 是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两种不 同的机制。
区别对待:父母除了对其不同性别的子女持有 不同的期望之外,在对待其子女的方式上也是 男女有别的。
根据自己对性别角色的理解给孩子取上具有男孩 特征或女孩特征的名字,并赋予不同的性别角色 含义。如男孩名字一般带有“勇”、“刚”、“ 强”、“杰”等男性化的字眼;女孩名字则多是 “丽”、“淑”、“霞”、“洁”等女性化的字 眼。
⑶角色行为 女性的角色行为
男性的角色行为
⑷职业分工 男性的职业
工程师、医生、工人、科学家……
女性的职业
老师、护士、秘书、服务员……
2. 影响
对身心健康 对职业生涯 对家庭关系 对社会发展
胡志海:《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 内隐研究》
在实验前的预备测验中,被试者都不认同 如“男性比女性更聪明”、“男性在事业 上要明显强于女性”、“男性往往比女性 更出色”等描述,尤其是女性被试者对上 述描述更是强烈反对,表明被试者未意识 到或至少不承认自己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 象。
第三节 性别的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概念 所谓社会化,是指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个人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适应该社会 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 方式,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 程。
二、性别社会化过程
性别社会化的内容涉及性别期望、性别角 色和性别认同。
承担性别社会化的主体单位: 家庭 学校与社会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不让他们串角色:家庭性别教育实例
案例1.不想女儿像我一样男性化 □燕子 35岁 公司 职员
父亲是军人,他不喜欢女孩子过于矫揉造作。印象里 高中毕业之前,我没留过长发,总是跟男孩子在球场 上踢球乱奔。中性化的我从没觉得自己这样有何不妥。 上了大学,感觉就不一样了,我发现周围的女孩子们 个个会打扮,懂得撒娇懂得发嗲,惟有我粗粗笨笨的, 完全不像女生。我身边男性朋友不少,可他们从来都 是把我当兄弟看待。女性的自我认知突然被唤醒,我 开始渴望像其他女生那样长发飘飘,莲步摇曳。当中 的转变大概经过了一两年时间,这中间我特别痛苦, 甚至有过邯郸学步的挫败感。所以,我不想女儿像我 一样。
(2) 人们现有的社会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
(3) 社会对妇女角色和行为的预期往往是对妇女 生物角色的延伸。
(4) 社会结构优惠男性,女性是受压迫的群体。
(5) 个人的问题也是政治的问题。
(6) 社会性别的角色既然不是生物性别决定的, 是后天学习来的,那么他是可以改变的。
(7) 社会性别概念是对传统社会性别关系不平等 的不认可和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