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化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章  社会化

social
psychology
再社会化:
定义:
指改变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建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的生活 目标的过程。
再社会化的形式 强制性 非强制性
social
psychology
3、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反社会化
定义 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 的过程。 反社会化的类型 无理性型 有理性型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是指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 程。 (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 社会行为模式,对其生存于其间的社会 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与复杂的刺激能 够给予合适、稳定的反应。)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化与个性化
同பைடு நூலகம்进行,同时实现 伴生、相互影响
人格、自我是社会化的客体,是人在一定
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中被塑造而成的; 人格、自我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人发展 和实现自己、适应和改变社会环境的积极 主动的创造者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社会文化 个体生活情境
宏 观
微 观
基本人格
个体人格
人格
social
psychology
青春期:获得自我同一性,避免同一性危机与混乱
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成年期:获得效能感,避免自我关注 老年期:获得完满感,避免失望感
social
psychology
2、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定义: 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 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 为规范的过程。 继续社会化的内容: 进一步接受社会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 在再生产社会经验、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 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

第二章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

人为什么能够被社会化?
• 1、人脑数以千亿记的神经细胞,学习的潜 力无限。 • 2、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行为模式。 • 3、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人类 的语言现象为这种传递提供了实现的条件。 • 4、人类童年的长期依赖性生活阶段,为家 庭和社会发挥对儿童长期而系统的影响提 供了可能性。
• 二、语言社会化的特殊地位 • 社会化过程的目标非常广泛,凡是与适应社会生 活、成功履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 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都 属于社会化目标。 • 语言是人们理解别人和使自己为别人所理解的工 具,只有在掌握语言之后,才能够理解、接受社 会态度与习俗,塑造自我。语言是个人超越自我 联系社会、使自己成为整体社会的一个自然部分 的桥梁。
– 男:「工具性」「主動性」 – 女:「人際互動」 「情感表達」
• 角色行为:男兒有淚不輕彈」「女生可把眼淚當武 器」 • 职业。
印象中的男性特质
• • • • • • 大胆、勇敢、正义感 神经大条,不掉眼泪 思考不周到 赚钱养家 保护女孩子 穿裤子
印象中的女性特质
• 细腻、温柔、 体贴、 贤惠 • 重感情,易掉眼泪 • 思考周到 • 会持家,顾小孩 • 较节俭、勤劳 • 较柔弱 • 穿裙子
• 文化(culture):人类群体或社会共享的成果,是人类 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社会遗产。 • 物质文化 • 精神文化 知识、技能与经验
• 价值观(value)人生追求的目标是否有价值 • 规范(norm)在具体情境下如何思考、体验、行动的期望
• 法律、道德、风俗等
2、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 生活自理技能社会化:衣食住行的常识习惯 谋生技能:独立参加社会活动,具有谋生技能 3、行为规范社会化: 法律规范:按法律调解自己行为,有强制性 道德规范:按照道德标准支配自己的行为: 爱心助人互助、道德判断是非、采取行动 3个阶段:强制服从、思想认同、内化自觉执行 4、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不同,学习承担不同角色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2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2
基本形式
强制性再社会化 主动性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区别


再社会化
抛弃已有的社会化, 形成新的社会化 方向和内容与原先不 一致 思想、生活方式、行 为模式发生基本的、 急剧的、迅速的改变, 不适应感强烈


继续社会化
在原先社会化的基础 上发展、提高、完善 基本方向和内容则与 原先一致 逐渐的、部分的变化, 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进 行

(三)对社会化的理解
1、社会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2、社会化是一个必然发生的过程
3、社会化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4、社会化是一个终生过程
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即使人们接 使个体学会现有的政治制度所接受 受社会的道德标准,并按照公众认可的社 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会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即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 使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 的过程。 个体理解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和 意识和精神,按照法律制度调节自己 1、道德社会化(moral socialization) 与之相符行为的规范,按照社会的 行为的过程。 获得某种民族社会意识,使个体尊重自己 2、政治社会化(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性别期望和要求行事的过程。 民族的习俗和传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而 3、法律社会化(Legal socialization) 自豪。 4、性别角色社会化(gender socialization) 5、民族社会化(ethnic socialization)
现代社会的青年期个体越来越
推迟了
在心理上与经济上独立的时间
3、成人期的社会化
成人期:初级社会化已经完成 生活与事业趋于稳定,心理更加成熟 成人晚期:调整自己,以面对声望的

第二章 中国人的社会化

第二章 中国人的社会化

四、中式社会化的内容
政治社会化:君为臣纲——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爱国热情 道德社会化:注重私德——公德+私德;儒家 伦理道德规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性别角色社会化:男尊女卑——男女平等; 男主外,女主内;惧内ຫໍສະໝຸດ 第二章中国人的社会化观
一、社会化与“做人”
1.社会化 社会化,也称教化。个人参与社会生活,通过交 互活动,习得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社 会成员的过程,即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 程。 2.做人 做人,也称成人。指一个“已具有人形的生物性 个体”参与社会生活,通过交互活动习得知识技 能和行为规范,从而转变成一个社会性个体(社 会人)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讨论
你赞成传统的中式教养方式吗?你的 育儿理念是什么? 比如:打骂儿童、教育儿童、取消爱 或团体羞辱
三、中式“社会化”历程的 主要特点
2.对未走上社会的个体与已走上社会的个体有不 同的社会化要求 理想:最低限度做个道德人,最高目标是做圣人 现实:做个成熟人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做人难成为中国人挥之不去 的阴影 讨论:对于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你觉得可以 怎么破?
三、中式“社会化”历程的 主要特点
1.中式社会化历程多呈现出一条U字型曲线 从个体的自由度来看, 西式的多呈现一条倒U字型曲线 中式的多呈现一条U字型曲线(快乐的童年,艰辛的 青壮年,享清福的幸福晚年) 婴幼儿期-无约束期 约束期的开始——幼小衔接:开始以服从与限制为纲 教化儿童,存在6个断层问题:人际关系、学习方 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期望水平、学习环境 教养方式:打骂儿童、教育儿童、取消爱或团体羞辱
一、社会化与“做人”
3.中式“做人”与西式“社会化”的区别 西式“社会化”: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天赋人权,即人之为人主要依据人的 生物属性。“爱智”的传统,导致“做事”成为主要问 题。社会化是“量变”。 中式“做人”: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或文化存在,无天赋人权,即人之为人 主要依据德性。“爱德”的传统,导致“成人”成为主 要问题。社会化是“质变”。 强调人的独特价值和做人的尊严,但易抹杀人的生物属性 ,不重视和尊重人的基本需要和基本权利,割裂德和才 的辩证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概述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 社会化
内容摘要: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他的社会性。本
章将主要介绍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化 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文化、家庭、学校和大众 传媒等。
关键词:
社会化 文化 家庭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定义
1、定义: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 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 员的过程。(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的人)
四、学校
(一)特点
1、按事先确定好的目标、计划,根据社会要求塑造 年轻一代。
2、有专门训练的教师来执行这一计划。
3、有专门的影响媒介(包含课程、教材等)
4、根据个体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来施加影 响。
5、根据文化遗产的要素来选择教育内容。
6、使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一代集合在一起,增加了 他们学习交往的机会。
(二)学校社会化的作用
1、形成个体系统的文化知识,开发个体的潜能 2、形成个体系统化的价值观念、政治道德观念体 系。 3、使个体的价值观与主流文化一致。 (三)学校的影响因素 1、学校的风气 2、教育内容和教科书 3、教学组织
4、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威信、品德、爱心、榜样、期望、学 识以及师生关系等都将会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
五、社会化的内容
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 3、民族社会化 4、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二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一、本能与环境
二、生物因素(遗传因素) 三、社会文化
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 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它是经过 世世代代传递下来的,其中包括价值观、知识、 信仰、艺术、风俗传统、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 以及衣食住行等用物的制作方式、待人接物、举 止言谈等交际方式和风度。

第二章社会化PPT

第二章社会化PPT
第二章 社会化
社会化放在第一个专题,是因为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一个基础 因为这是一个人成为社会人的一个前提。如果没有社会化我们就无从去
研究它的态度、它的人际交往、它的沟通。其他的一些社会心理,无从去进
行研究,他只有是一个社会的人,才有社会心理。这就充分表明社会化是社 会心理学的基础。 社会心理学家霍布斯曾说:人的自然状态(没有社会组织的情况下)将 是孤独的、贫困的、野蛮的和浅薄的。那么,怎样使这些孤独、贫穷、野蛮、 浅薄的自然人,不再孤独、贫穷、野蛮、浅薄就必须进行个体社会化。
三、社会化的特点 1、以遗传素质为基础 2、社会化是通过与个体有关系的个人和团体实现的 3、共同性和个别性的统一 4、社会化贯穿于个体的终生
四、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第一个成功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奥地利的生态学家诺贝尔医 学奖的获得者劳伦兹,他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启示了后人。 动物包括人类的某些行为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期,即要赶在 生命的一个特定阶段形成,超过这个关键时期,后天的弥补就 难以见效。
等,这些都是文化。 文化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当然是非常大的,其实我们社会化的结果就是 获得我们的文化,获得知识,获得价值观念,获得信仰、获得法律,风俗 习惯,生活态度,行为规范等等,就这样一个过程。
2、家庭因素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课堂 有一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卢森堡,它有这样一句话,他说:家庭是孩
劳伦兹在1937年第一次提出了“印记”一词,用以解释
动物的社会行为现象及其形成的关键期。 印记指个体出生后不久的一种本能性的特殊学习方式。印 记式的学习,通常在出生后的极短的时间完成,学得后持久保 存,不易消失。 劳伦兹在研究中发现,刚孵化出的雏鸭对初次见到的活动对 象,如母鸡、人、自动玩具等,很快就学会与之亲近,就像雏 鸭跟随母鸭一样的关系,但是如果孵化后,超过了一定的时间 才接触到外界的活动对象,雏鸭就不会出现印记现象,这一时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行为发 展的影响
放任型 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缺乏对 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这种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 对人冷漠,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 乏理想和追求,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 影响而误入歧途。

我想我的童年生活与其他人所向往 的没有什么差别,我爸爸是医生,妈 妈是保险代理人。就经济收入来说, 他们令许多人羡慕,但实际上,他们 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待在家中。爸爸一 直想挣大钱,好给妈妈买奔驰轿车, 买蛇皮鞋子,如此等等。可是,全家 人就是没有时间一起呆一会儿。这样 ,我只能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向邻居 的孩子们学习。
虐待型 见于极少特殊家庭。家长视孩子 为仇敌,对孩子打骂虐待。 孩子会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 陷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很高。
• 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和谐: 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会使孩子安全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 足、情绪安宁、待人和善。 家庭气氛紧张: 经常在激烈的冲突、无休止的争吵中生 活, 长期处于提心吊胆、极度不安的状态, 容易形成抑郁、不信任和情绪不安的个 性特征。
• 安娜的状况表明,如果只靠纯粹生物 学上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使她成为一 个完全的社会人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微乎其微的,为使安娜能够适应社会 ,研究者付出的努力只取得了有限的 • 成功。4 年半以后,安娜死去了。不 过,她在死前已经知道并学会了一些 单词和短语,但从未能讲出一个 • 完整的句子。她还学着摆积木、穿珠 子、刷牙、洗手、听从指令,并爱玩 洋娃娃;她还学习走路,但走起路来 • 却很笨拙。当她将近11 岁离开人世时 ,只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
二、道德社会化
• 2、道德社会化定义
• 就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 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 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 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章  社会化

有意义的,如果没有私有财产人们也能在
一起生活,对人类生命和个性的尊重是绝 对的,因此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去挽救 快要死的人”
(二)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逐步接受与获取现有政治制度所肯定的
政治行为取向与行为模式的过程。
赫斯和托尼:儿童的国家意识发展三阶段
1、国家象征期
2、抽象国家观念期
3、国际组织系统期
落则是一个有吃人肉习性的部落,部落里的男女凶暴,并附有攻击 性,女人们很少表现出母亲的特征,他们害怕怀孕,不喜欢带孩子 。第三个部落名为德昌布利,与前两个部落不同,这个部落里的男 女性别角色差异明显,但与通常的性别角色行为截然想法,女人专 横跋扈,不戴饰物,精力旺盛,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男人喜爱 艺术,喜欢饶舌,富于情感和具有依赖性。
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
育她们。总的说来,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
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 孟加拉语)”,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遗憾的 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 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
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
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 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
。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电影《房间》
影片《房间》日前摘得多伦多电影节的最高奖项——人民 选择奖,影片讲述了布里·拉尔森饰演的女孩玛被邻居所骗, 之后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她遭 到强奸,并生下了儿子杰克。和所有妈妈一样,玛也竭尽全力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和开心的成长氛围,虽然他们被困在一个 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但通过幻想玛为儿子创造了一个神奇的 世界。不过随着一天天长大,杰克的好奇心使他不再满足于这 个世界,于是玛精心策划、带着杰克

社会心理学-第2章 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第2章 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一、社会化的定义(掌握)(一)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的定义1、弗洛姆的定义社会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它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

2、赖兹曼的定义没有任何一个儿童是在完全的真空状态中成长起来的,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就受着各种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影响,而这些人和事塑造了他对世界的认知,个体意识到它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收进去的过程。

3、安德烈耶娃的定义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4、霍兰德的定义(目前被广泛采用)一个婴儿是带着众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联系,包括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化。

(二)我国社会心理学者的定义1、一般的定义:社会化是人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是人们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吸收社会价值文化、发展和丰富自己个性的过程。

2、沈德灿的定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指出,社会化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3、时蓉华的定义: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社会化,把社会化看成是文化的继承,是使社会发挥维持与继承的作用。

4、陈元晖的定义:提出“濡化”,即社会化的观点,也是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化起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人类长期所积累下来的文化为中介而起作用的。

(三)本书的定义1、上述观点的共性:第一,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技能、知识、价值、动机以及在社会群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的过程,它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其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社会化是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第三,社会化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继承的手段。

第二章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

10岁的
张炘炀
在大学 生活中 有可能 遇到哪
些问题?
二、 社会化的过程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划分法:
(1)(0—1岁)基本的信任与不信 任感。 (2)(2—3岁)培养自主性,克服 疑虑和羞怯感。
(3)(4—5岁)发展创造性,克 服内疚感。 (4)(6—11岁)培养勤奋感, 克服自卑感。 (5)(青春期)实现角色的自我 认同,克服角色混乱感。
(6) (成年早期)建立亲密的个人 关系,克服孤独感。 (7)(成年期)对后代和自我的 关注。 (8)(老年期)完美与失望。
中国城乡儿童社会化比较 内容 学习文化知识、 生活技能培养 培养特长 未来 有显著的工作 懂事、健康、发 目标 成就 展 影响 家庭、学校、 家庭、社区、学 因素 大众传媒 校、同辈群体 过程 理性化程度较 依靠经验和本能 特点 高
学校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1988年,美国的家庭平均每天 要开6到7小时的电视,小孩4到5 岁时每周平均看电视25到30小时, 一个美国高中生毕业时,已花在 看电视上的时间是24000小时,而 他上课的时间只有12000小时。
掌握生活技能,培 养社会角色
完 成 生 命 任 务 的 条 件 与 资 源
18岁到22岁——学习独立、学习 成人角色、人格重塑、和自我认定
个人层面:个人情绪,经济贫 困,缺乏支持,抽象和批判性思 考能力不够,负面的自我评价、 生理和情绪的压力 社会环境:资源分配不均、社 会歧视、支持网络不健全 个人与社会互动的不良经验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研究的焦点: 作为“社会的人” 或 “社会参与者”的 人的发展。每个个 体都被诱导着学习 社会或群体的行为 模式或行为规范, 适应所处的群体或 社会环境。

第二章--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
13
1.2.4 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 继续社会化,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文化环境,个体要继续学习社会知识、 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这一过程就是继 续社会化。
• 再社会化指对于那些没有能够达到社会 化预期目标的人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
14
1.3 社会化的内容
• 政治社会化 • 道德社会化 • 性别角色社会化
•北京大冬天那么冷的天气他就穿着单衣,还拖着 拖鞋就到天安门玩去了?
4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魏永康的妈妈
•母爱像掘井机一般没日没夜地挖掘着他的潜力。
•为了照顾他,永康的妈妈陪读了四年大学。
•没让他搞家务事,妈妈跟他讲,你一心一意地读书, 考试得到你的好成绩,将来好考研究生。
•妈妈不允许他玩
•妈妈的理想:考上博士,当上科学家,一心一意搞 研究 。
–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 展理论
32
3.1.1 弗洛伊德的观点
• 本我(id):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 分,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 别是性冲动。本我受本能支配,遵循快乐原则 。
• 自我(ego):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旨在 通过社会认可的方式,寻求本我冲动的满足, 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 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 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29
2.2.6 社会文化
• 社会文化对它影响范围内的民族、 社会、社区、群体产生整体性的、 持续的和深远的影响。
• 社会文化的影响包括:思想、观念 、心理、行为、价值观念、传统习 惯等等。
30
2.2.7 电脑网络
• 网络:全新的虚拟世界 • 网络的巨大影响力:
5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老师与同学评魏永康

社会心理学__第二章___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__第二章___社会化
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 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 照顾、监护的时期。这个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日本老兵生活在荒岛28年,发现后不会说话,但是返回社会后81天恢复了 语言能力。而印度狼孩等小时候没有经过社会化过程,错过了语言等发展关 键期的人,恢复起来有极限。
二、社会化的过程-类型
早期社会化
儿童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初级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
青年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预期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 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 要求。
预期社会化
心理社会发展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三、家庭
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儿童时期 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对后来的社会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儿童时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 对家庭依赖最强烈的时期。 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儿童可以 从中习得各种社会关系。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社会行为的模塑第一节社会化及其基本途径一、社会化是什么社会化就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生存于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与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予合适、稳定的反应。

通过社会化得到发展的不仅是人(更不仅是个人),还有社会经验及社会本身。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

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社会教化,就没有必要进行个体内化;而没有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也就毫无意义。

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方面研究过实现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其中主要包括:(1)观察学习。

(2)认知加工。

(3)角色扮演。

(4)主观认同。

(5)自我强化。

第二节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文化因素一、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许多研究表明,在婴儿获得生物需求和情感需求的瞬间,便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交往关系,并且迈出了社会化进程的第一步。

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既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又是一种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心理学家哈洛的实验在实验中,小猴同两个人造的“母猴”妈妈(一只用铁丝绕成,身上带有奶瓶;另一只在铁丝外裹有同母猴毛相似的织物)关在一起。

虽然小猴天天从带有奶瓶的“母猴”那里吸取食物,但它的大部分时间却是依偎着裹有毛织物的“母猴”度过的。

如果把后者搬走,小猴就会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

这说明,小猴尽管有着强烈的生物需求,但也有着同样强烈甚至更为强烈的情感需求。

尤其是实验还证明,由这些人造“母猴”养大的小猴,虽然小时候看不出明显示的异常,但长大后却不会当父母,其中许多母猴甚至不会生育。

婴儿也象小猴一样,有着基本的与他人接触、互动的生物和情感需求。

二、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1、文化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其中包括价值观、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习惯、风尚、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物质表现形式。

2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2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1
社会化概述
什么是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分类 社会化的特点
2
3
一、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概念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与规 范,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角色与心理行为模式, 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佐斌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 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 不断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 -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金盛华 社会化就是个体经过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 文化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的过程。 ---孙时进
三、社会化的特点

社会强制性 个体能动性 终身持续性 与个性的统一性
第二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分 析
1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2
一、影响社会化的内在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生物遗传
是指由上代传给下代的关于生物体构造、生 理机能等方面的因素。
2.婴儿的生物、情感需求 婴儿最初社会性接触来自于其生物需求。婴
如何把握好父亲角色?
1.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给孩子提供欢笑 、轻松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多 与孩子进行语言沟通,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孩 子相互袒露内心深层感受,提供孩子温暖的力 量,并坚持每天与孩子共渡一段时光; 2.与孩子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环境,做到宽严相 济,提供孩子成长所需的民主空间; 3.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不断学习,努力经营 学习型家庭。
(二)自尊的形成线索
自尊的形成除受自我概念影响之外, 主要还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个人生活生活中的成败经验 成功提升自尊,失败降低自尊。生活中, 人们一般具有自我提升的动机,所以常常 避开那些失败的环境。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章 社会化

个体的初级社会化已经完成,成人的自我 已经发展起来了,他们选择、学习与尝试 各种社会角色,对现行角色进行重新定义 与再创造,生活趋于稳定,心理更加成熟。 成人晚期,个体必须调整自己,以面对声 望的降低、身体的衰老、失败及死亡。 老年个体必须调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完 善自己的人格、适应新的社会角色,重新 回归社会度过生命的维持期。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三)认同

认同是将自己与另一个人或群 体在感情上融为一体,它是人 们社会交往活动中一种重要的 心理历程。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是人类的天生本性还是后 天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个体发展 起决定性作用的争论一直备受人们的 关注。尽管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定论, 但是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支配和影 响个体行为发展的因素很多,而生物 遗传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是必 不可少的。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社会化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是谈不 上什么社会化的。为什么人能社会 化,而动物却不能呢?这是因为人 类有社会化的基础,其中生物遗传 是我们能成为社会人的基本前提。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二、社会环境因素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不同程度地说明了 遗传因素对行为的作用,然而即使是遗 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子间也存在 行为差异,可见文化及环境因素对个体 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容质疑的事实。近现 代以来,无数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社 会心理学家的研究都证明了社会文化和 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人成长的不可或缺性。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教养方式
式对儿童的人格、行 为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1)宠爱型。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在人格上多 表现为依赖性强,遇事退缩,缺乏同情,情绪不 稳定,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易受别人意见的左 右。 (2)放任型。采取这种方式不能使子女养成是非 观念,子女缺乏教养,因而以后很难适应集体生 活。 (3)专制型。这类家庭出身的儿童在性格上多表 现为诚实、礼貌、细心、负责任,但在其他方面 却表现羞怯、自卑、敏感、对人屈从的性格。 (4)民主型。这类家庭的孩子表现为自立、自信, 主动,独立,情绪稳定,易理解他人。

02社会化

02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 )的过程。

A.成年人B.社会人C.心理健全的人D.合格社会成员2.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 )的机制。

A.继续社会化B.终身社会化C.早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3.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B.成年期的社会化C.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范D.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4.( )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家庭B.大学C.杂志D.观念5.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 )为条件的。

A.早期社会化B.语言社会化C.性别社会化D.道德社会化6.“性别”表示( )。

A.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B.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C.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D.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7.( )不是爱国意识的发展阶段。

A.国家形象阶段B.抽象国家观念阶段C.国家意识阶段D.国家组织系统阶段8.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 )、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社会地位B.社会认知C.社会情感D.社会意识9.企业家属于( )角色。

A.表现型B.功利型C. 自由型D.创造性10.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 )A.角色冲突B.角色不清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11.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 )。

A.角色内冲突B.角色失调C.角色不清D.角色间冲突12.一位中年男子在工作单位是领导、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家中又是听从、顺从父母的孝顺儿子的角色,他觉得自己转换困难,那么他面临的是( )A.角色间冲突B.角色不清C.角色内冲突D.角色失败13.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 )为基础的。

A.人际沟通B.情景判断C.社会知觉D.人际知觉14.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这一过程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1.2.4 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 继续社会化,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文化环境,个体要继续学习社会知识、 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这一过程就是继 续社会化。
• 再社会化指对于那些没有能够达到社会 化预期目标的人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
14
1.3 社会化的内容
• 政治社会化 • 道德社会化 • 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 曾学梅开始经常教儿子做家务,也欢迎其他同学找 他交流,他自己的生活起居早已能够自理了。曾学 梅还介绍说,儿子现在非常体贴瘫痪在床的父亲, 几乎每天都要为父亲端茶送水。
❖ 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永康比以前懂事多了。他 会主动给客人倒茶,不回来或者回来晚了会打电话 或即时给你解释。”“他现在都是自己洗衣服,只 要一提醒,他就高高兴兴去洗了。有时也让他买买 菜。他知道家里经济困难,同一类菜,他总是挑最 便宜的买。他知道一家超市的藕尖最便宜,3块4毛5 一斤,就在那儿买了几次,有一天涨到3块8毛4一斤, 他就跑了另几家超市,发现比这里更贵,后来干脆 就不买了,只买了5毛钱一块的豆腐回来。买米也是 买1块零四毛的最便宜的米。”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2003年,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魏永康的生活
•在魏永康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 伙伴,也没有玩具。
•他一天离不开书,站也看书,坐也看书,吃饭也 看书,时刻看书。
•他与人交往的方式仅仅是一句话:你好,一个动 作:握手。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规则,他一 点都不懂。
•北京大冬天那么冷的天气他就穿着单衣,还拖着 拖鞋就到天安门玩去了?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魏永康的妈妈
•母爱像掘井机一般没日没夜地挖掘着他的潜力。 •为了照顾他,永康的妈妈陪读了四年大学。 •没让他搞家务事,妈妈跟他讲,你一心一意地读书, 考试得到你的好成绩,将来好考研究生。 •妈妈不允许他玩 •妈妈的理想:考上博士,当上科学家,一心一意搞 研究 。
第二章 社会化
2020/5/18
1
案例分析:
17岁考上 博士神童 为何肄业 回家?
魏永康的神奇人生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4岁 掌握初中文化,在小学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 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 也跳过了他的童年。
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 湖南湘潭大学原物理系主任颜晓红:“他可以过目 成诵,就是说他一篇短文看了以后就把它复述出来 的,记忆力非常强,然后这种思辩力很强。”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 所,这一次妈妈不能跟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 的学习和生活。
• 政治社会化是一般社会化的核心。
16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仪式
少先队入队仪式
共青团宣誓 仪式
1.3.2 道德社会化
• 道德社会化,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 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 的过程。
• 道德的标准
– 自觉自愿,发自内心
– 能对道德问题作出判断
– 能采取行动
18
1.3.3 性别角色社会化
1. 社会化的含义
• 社会化的定义 • 社会化的历程 • 社会化的内容
8
1.1 社会化的含义
• 社会化: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 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的过程。
• 任何人都需要社会化的过程,不分时间空 间。
•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终生的过程。
• 社会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9
1.2 社会化的历程
)指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
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
色。
12
1.2.3 成人期的社会化
• 成人的自我已经发展起来,他们不断的 选择、学习与尝试各种社会角色,对现 行角色进行重新定义与再创造,生活与 事业趋于稳定,心理上也更加成熟。
• 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 )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 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老师与同学评魏永康
•同班同学向志清:“他自己生活可以说是不能够 自理,独立的行为,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像人 际关系这方面的,他还是不能做到的。”
•颜晓红:“老师安排一些课余,跟专业课程无关 的一些东西给他,他妈妈认为不可理解,在一年 半的时候我们提出,把他的小孩搬到学生宿舍的 时候他母亲反对,他小孩子当时在墙上写了恨死 他妈妈这个话,小孩自己还是很想到学生宿舍里 面去。”
• 儿童期的社会化 • 青春期与青年期的社会化 • 成人期的社会化 •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10
1.2.1 儿童期的社会化
• 与人类接触 • 儿童情感发展
11
1.2.2 青春期与青年期的社会化
• 人格、自我意识、世界观初步形成
Hale Waihona Puke • 预期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20
2.1 遗传因素
• 一个问题两种观点:
– 人类行为有文化因素决定还是由遗传 因素决定?
– 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的观点:人 类行为由文化决定,与遗传无关。
– 社会生物学家认为:遗传和基因决定 了人类的行为方式。
21
2.2 社会环境因素
• 家庭
• 工作单位
• 学校
• 社会文化
• 同辈群体
• 电脑网络
• 性别角色社会化: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 景中,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有不同的角色 期待。个人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 别角色的过程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 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解释:
– 人类学:文化相对论
– 心理学:心理特质--能动性、合群性
– 性别定型说 19
2.社会化的因素
• 遗传因素 • 社会环境因素
• 大众传媒
22
2.2.1 家庭
• 家庭一直以来就是最重要的社会化主体。
– 童年期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关键期。
– 儿童时期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是一生 中最强烈的时期。
– 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各种社会 关系通过家庭这个中介反射到儿童身上。
15
1.3.1 政治社会化
•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逐步接受与获取被现有政治 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行为取向与行为模式 的发展过程,或者说,是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 治信念形成的过程。
• 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人培养和训练成为遵 守政府规定,服从国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力, 承担应尽的义务,促进政治稳定的合格公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