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

合集下载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乘法运算定律课程名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2. 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2. 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3. 相关练习题的讲解和解答。

教学步骤: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例如:2×3,3×4,4×5等;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

二、新课讲解1. 老师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确乘法运算定律的定义;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如:a×b=b×a,a×(b×c)=(a×b)×c等;3.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2×25,35×20等。

三、练习题讲解和解答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例如:21×32,45×34等;2.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2. 强调乘法运算定律在计算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完成情况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情况;2. 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提高计算效率。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乘法运算定律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分配律、结合律等;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具体的例子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在练习题环节,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了计算效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2一. 教材分析《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混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运算定律的相关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练习题:准备一些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骰子等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乘法运算定律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计算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运算

•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 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 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 算顺序。
• (二)关于“0”的运算:
• 1、“0”不能做除数; a÷0错误
字母表示:
•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 a
字母表示:a
(a+b)×c=a×c+b×c
从左往右想
从右往左想
(a-b)×c=a×c-b×c
( 25 + 15 ) × 3 = 25 × 3 + 15 × 3 ( 25 - 15 ) × 3 = 25 × 3 - 15 × 3
乘法分配律简算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 观察算式找规律(观察数和运算符号) 第二步 根据规律巧变化(保证左右结果不变) 第三步 认真书写会检验(检查算式和结果)
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
2
(42+35)×2=42× +35×
74
74
74×(20+1)=
× 1520+ 45 Nhomakorabea×1
39×15+39×45=394×3( 1+2 )
27×12+43×12=(27 + )×
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再用乘法分配律 计算。
(80+4)×25 (80+4)×25
5×23+5×37 152×8+148×8 =5×(23+37) = (152+148) × 8
=5×60
=300×8
=300
=2400
34×72+ 34×28 =(72+28) ×34 =100 ×34 =3400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主要介绍了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本章内容是小学数学中乘法运算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除法的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乘法运算相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b+a×c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法运算定律。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乘法运算定律的PPT。

2.教学素材:生活实例、练习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买水果”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可以用乘法运算定律来解答。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乘法运算定律,分别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三个定律。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定律进行操练。

例如,小组一选择乘法交换律,小组二选择乘法结合律,以此类推。

每组通过讨论和操作,得出相应的结论。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定律,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之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之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之运算定律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样适用于计算多个数连加。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样适用于计算多个数连加。

如如: 125+36+75+264=(125+75)+(36+264)=200+300=500有的算式中带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并不简便,根据数的特点可以先把括号去掉,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如:(452+36)+(48+564)=(452+48)+(36+564) =500+600 =1100注意:在计算连加算式时,不要盲目地进行计算,首先要观察算式中的数,看看有没有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如果有...,.那么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或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这样既简便.....又准确...。

二、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注意:根据数据的特点逆运用减法的性质也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算式要改变运...........算符号...。

如:346-(146+63)=346-146-.63 =200-63 =137减法性质的逆运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相当于从被减数中连续减去这两个数。

2.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

3.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交换加数、减数的位置再进行计算,其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a>c )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验算加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看和是否相等。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优质课件

35×5×20 =35×(5×20) =35×100 =3500
25×(4+8) =25×4+25×8 =100+200 =300
51
典型例题
2.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29+22+78=29+100 35×16=35×2×8 123-68+32=123-(68+32) 102×56=100×56+2 12×97+3=12×100
35
小试牛刀
2.填一填。(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 里填上适
当的运算符号)
25
×
42
50
1 00
1 050
观察左边的竖式: 先算25× 2 =50 , 再算25× 40 = 1000 , 最后算 50 + 1000 = 1050,
即25×42=25×( 40 + 2 )=25× 40 + 25× 2
探究点
乘法分配律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用到哪些条件?
根据题意,你能列式 解答吗?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8
探索新知
方法一: (4+2)×25
方法二: 4×25+2×25
=6×25
=100+50
=150
=150
1.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至少写出4组。
40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41
目录
01 课前导入 03 学以致用
02 新课精讲 04 课堂小结
42
课前导入
43
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 运算定律,今天我们继续来 探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44
新课精讲
45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1)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理解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乘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2. 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和答案。

3. 学生学习用品(如计算器、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对乘法运算有初步的了解。

2. 讲解乘法运算定律:详细讲解乘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定律的含义。

3. 练习和应用: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将乘法运算定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和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板书设计1. 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乘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 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基本的乘法运算练习题,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2. 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

3. 思考题:提出一些与乘法运算定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对乘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例和练习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练习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步骤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石。

通过学习乘法运算定律,学生能够理解乘法运算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算效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用不够灵活的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推理,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运算的规律。

例如:3 × 4 × 2 等于多少?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示例。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定律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人教四下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人教四下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基础篇 )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 + b) + c = a + (b + c)(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 488+40+60 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40+60)=93+165+35=(65+35)+(28+72)=100+98 =488+100 =93+(165+35)= 100+100=198 =588 =293 = 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a – b – c = a – c – b☆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a—c-b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 = 106-26-74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运算定律(14)-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运算定律(14)-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运算定律(14)-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乘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进行讲解。

学生将通过具体实例,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内容,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通过练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计算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2. 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乘法运算定律的相关内容。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题,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通过PPT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3.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4. 应用: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5. 总结:教师总结乘法运算定律的内容,强调其在计算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板书乘法运算定律2. 板书内容:-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分配律:a × (b c) = a × b a × c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2.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PPT展示和实例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运算定律教学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在理解加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通过简单的举例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明白这些抽象的概念。未来,我需要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动画、实物操作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运算定律的实际应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意识到理论介绍部分可能过于枯燥,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更紧密地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增强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够将运算定律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表达和倾听能力,发展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探索运算定律的新用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基本概念。这些定律是简化计算过程的关键,它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例子,展示如何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和乘法分配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运算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游戏得分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算式卡片来演示运算定律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知识点汇总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 b a ⨯=⨯。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c b a c b a ⨯⨯=⨯⨯(。

注: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878125⨯⨯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c b c a c b a ⨯+⨯=⨯+)(。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c b c a c b a ⨯-⨯=⨯-)(。

4、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c b c a c b a ⨯+⨯=⨯+)( c b c a c b a ⨯-⨯=⨯-)(。

②类型二:c b a c b c a ⨯+=⨯+⨯)( c b a c b c a ⨯-=⨯-⨯)(③类型三:)199(99+⨯=+⨯a a a )1(-⨯=-⨯b a a b a④类型四: 99⨯a 102⨯a )1100(-⨯=a )2100(+⨯=a 1100⨯-⨯=a a 2100⨯+⨯=a a5、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c b a c b a ⨯÷=÷÷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乘)或者缩小(除以)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叫做商不变性质。

用字母表示:a ÷b = (a ×c) ÷(b×c) ,a ÷b = (a ÷c) ÷(b÷c)。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一、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发现、运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4节: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运算定律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观察特例,发现规律请学生观察以下算式:① 2 × 3 = 3 × 2② 4 × 5 = 5 × 4③ 6 × 7 = 7 × 6让学生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运算定律。

(2)举例验证,归纳规律让学生自己举几个例子,验证乘法运算定律的正确性,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

(3)运用定律,简便计算出示例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2
99 × 32
= (100 - 1) ×32
= 100 × 32 - 1×32 = 3200 - 32 = 3168
5.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03×12
=(100+3)×12 =100×12+3×12 =1200+36 =1236
20×55
=20×(50+5) =20×50+20×5 =1000+100 =1100
监控:75和45可以凑整,计算比较简便。
4. 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 什么运算定律。
25 12 ×
50
250
300
监控: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2=25×2+25×10
做一做: 1 103 × 32
= (100 + 3) ×32 = 100 × 32 + 3×32 = 3200 + 96 = 3296
25元。
35 25
共?元
35 25
(35 + 25)×3 = 60 × 3 = 180(元)
共?元
方法二:
35×3 + 25×3 = 105 + 75 = 180(元)
答:一 共 要 180 元 。
观察并思考: (35 + 25)×3 = 35×3 + 25×3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 乘 法 的 分 配 律。
40
66
数 医院

2×( 6 + 5 ) = 2 × 6 + 5 〖 〗 1
( 25 + 7 )×4 = 25 ×4 ×7×4 〖 〗 2
35×9 + 35 = 35×( 9 + 1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人教版(6)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人教版(6)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6)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运算定律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运算定律。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公式。

3. 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举例。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探索乘法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

3. 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突破,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乘法运算定律。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具体、直观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例题教学法和练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例题和练习题。

3.学生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讲一个小明和小红的故事,小明和小红一起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小红买了3个香蕉,他们想要知道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小明和小红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最后发现他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定律。

例如,展示2个苹果和3个香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给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定律进行计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力口、减法的速算与巧算(基础篇)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 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b )+c = a+(b+c ) (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 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 个位:1与9, 2与8, 3与7,4与6, 5与5,结合。

③ 十位:0与9,1与8, 2与7,3与6, 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488+40+60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 (40+60) =93+165+35 =(65+35) + (28+72) =100+98 =488+100 =93+(165+35) =100+100 =198=588=293=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 )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 a - b - c = a - c - b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 = a-c-b 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 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 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 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 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 算符号106-(26+74) = 106-26-74528—65—35 528— 89—128 528 =528—( 65+35) =528 —128— 89=528—100=400 — 89=528 =400—(150+128) —128—150 —150=428=311=250“搬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运算(课堂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运算(课堂PPT)
11
想 想做 做
38×7+62×7 =(38+ 62)×7 =100 ×7 = 700
12
用简便方法计算。
5×23+5×37 152×8+148×8 =5×(23+37) = (152+148) × 8
=5×60
=300×8
=300
=2400
13
34×72+ 34×28 =(72+28) ×34 =100 ×34 =3400
3
4
乘法分配律简算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 观察算式找规律(观察数和运算符号) 第二步 根据规律巧变化(保证左右结果不变) 第三步 认真书写会检验(检查算式和结果)
5
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
2
(42+35)×2=42× +35×
74
74
74×(20+1)=
× 15
20+ 45
×1
39×15+39×45=394×3( 1+2 )
我能行:
39 ×101
=39 ×(100+1) =39 ×100 + 39 ×1
=3900 + 39
=3939
21
22
943×67+943×33 =943×(67+33) =943×100 =94300
35×103-35×3 =35×(103-3) =35×100 =3500
67个943加上33个943是100个943
=3000
=59×(100+2)
=59×100+59×2 乘法分配律 =5900+118 =6018
27
拓展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
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

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
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

教师板书:4×5和25×4
二、交流展示,解决问题
1、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 ×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

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2、乘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25×5)×2 25×(5×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5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

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 ○ 15×(4×10) (125×8)×5 ○ 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
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

(1)学生先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订正时注意书写的规范,并让学生说说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分析是否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四、回顾整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生交流后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