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惠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见梁惠王》教案
游金萍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其人及其思想观点。
2、体会《孟子见梁惠王》一文中体现的儒家的“仁政”的观
点。
3、领悟孟子的语言风格和说理艺术。
4、积累有关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5、评价孟子的“义利观”及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同于教学目标3和5.
教学难点:
评价孟子的义利观及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00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提出了“仁政”的观点,并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0年后的今天,这些先贤圣哲的思想不但在高考试卷上占了一席之地,更主要的是它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孟子,重温经典,学习《孟子见梁惠王》一文,了解孟子的义利观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17页。
板书课题
二、介绍教学目标。
三、既是文化经典,我们既要了解它,读懂它,更要明白它的深邃的思想及其影响,所以,我拟采用“知”“读”“悟”“评”这四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本课教学。
四、一知。文化经典来自先贤圣哲,我们在学习它之前首先要了解作者,既要知他的生平,又要知它的思想。
(一)知生平。
(二)知思想。
四、刚才我们了解了孟子的生平及思想,明白了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那么是仁,实行仁会给统治者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读。
(一)读准字音
叟()庶()人万乘( )
弑()其君不夺不餍()
(二)读懂文意
重点字词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
②亦有仁义而已矣亦:但,只。
③上下交征利。交争利:互相求取利益。
④弑其君弑:子杀父,臣杀君,曰弑。
⑤苟为后义后先利后,先:以…为后;以…为
先。名词意动用法。
⑥不夺不餍餍:满足。
成语和格言:不远千里上下交征利
文言句式:①何以利吾国?②何以利吾家?③何以利吾身?
“何以”介词宾语前置句。
请一学生朗读,点评。
学生齐读,读出孟子的语言的滔滔气势。
五、悟。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仍,孟子要推行他的思想,就得不停地在各诸侯国之间奔走、游说。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统治者接受他的观点呢。那就必须站在对方的角度,与统治者讨论他感兴趣的话题,并且还得注意讲话的方式。
提问:当时,统治者对什么最感兴趣?
学生回答。
(师)好,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悟。
(一)悟思想。
问题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义利观)
问题2:本文体现了孟子怎样的义利观?依据何在?
人生的追求应是义而不是利。
先义后利先利后利会祸患无穷。
先义后利实至名归。
教师总结:从这篇文章来看,我们明确文章主旨,须学会归纳:①抓住句意②逐层归纳③确立观点
六、评。
讲到这里,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已基本完成。可是2000多年了,孟老先生的思想一直还在熠熠闪光,特别是他的先义后利的观点,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孟子观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一)理论评价。
问题:孟子的义利观有何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现实评价。
七.课外延伸
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②“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的异同及体现的儒家思想,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