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题型突破五) PPT
合集下载
2018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3大解题步骤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
)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 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 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 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 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A项根据平时积淀及注释②③与选项比对 分析正确
步骤 二: 逐一 对比
B项”每被老元偷格律”中“老元”即元稹,“偷”是 分析正确 学习、模仿之意。 C项称李绅为“短李”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 项现了李、白二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 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表述错误
D项“身后文章合有名”意思是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 “并不在意在当时是 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的诗才的自许,但 否得到认可”不合文 也蕴含不平和辛酸。 意
新题型的“前世今生” 历史沿革 古诗歌鉴赏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命题形式并非 什么“创新之举”,这种题型十几年前就早已被大多数考 卷采用过,北京卷近些年也一直在采用,全国卷新高考的 选择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原来选择题型的回归和 升级。
[ 经典回顾] 当的一项是
(2000· 全国卷)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 ( )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新高考古诗鉴赏选择题常见的设误类型及应对策略课件

注意意象在诗中的特定含义。
注意意象的组合与叠加
03
多个意象组合可能产生新的意境和情感。
深入挖掘诗歌情感
把握诗歌基调
通过读诗的整体感受,确定诗歌的情感倾向。
分析关键词句
关注直接表达情感的词句,如抒情、议论等。
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
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情感。
熟练掌握手法特点
明确常见手法
意象理解错误
01
02
03
混淆意象概念
对诗歌中的意象理解不准 确,导致对诗歌整体意境 的误解。
忽略意象内涵
未深入挖掘意象所蕴含的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导 致理解肤浅。
意象与情感不符
将意象与诗歌表达的情感 割裂开来,导致理解上的 偏差。
情感把握偏差
1 2
未能准确理解诗歌情感
对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不到位,导致选择错误。
分值较高
难度适中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的难度适中 ,既有一定的区分度,又能够让学生 通过努力和思考得到相应的分数。
在语文高考试卷中,古诗鉴赏选择题 通常占据一定的分值比例,是学生备 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备考策略与技巧
积累文学知识
培养鉴赏能力
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积累丰富的文学知 识,包括了解不同朝代的诗歌特点、掌握 重要诗人的生平和作品等。
。
针对例题中的易错点进行强调, 提醒学生在考试中避免类似错误
。
答题技巧总结
01
总结高考古诗鉴赏选择 题的答题技巧,如审题 、辨析、排除等。
02
教授学生如何快速准确 地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 和关键信息。
03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 知识对选项进行逐一分 析和判断。
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攻略1熟知“4大设误角度”,识破诗歌鉴赏客观题“答题陷阱”课件

【答案】 B
优质课件
[例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 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 燕支 北,秦城太白东 。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 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 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① ② ③
[典例剖析]
优质课件
[例 1] (2018·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优质课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优质课件
(词句理解)命题人把诗句意思或 诗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 说,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语言特点)命题人对诗歌语言特 点做出解说,要求考生判断其正 误。 命题人对全诗或诗的某一句、某 一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出判 情感分析不当。 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语言鉴赏不当。
正确, 哪部分的分析错误。 涉及全诗的,还需要对全 诗的内容作认真分析,以 便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 照。 ②综合比较 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 据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 答案。
优质课件
【解题流程】 设误角度:情感分析不当(曲解文意)。 分析:尾联表达了苏轼对子由出使时人身安全的担忧,怕他被契丹君主扣 留,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C 项表述的意思,违背了诗的本意。
【答案】 C
[即时训练]
优质课件
1.(2018· 潍坊二模,改造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 代王夫人作 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②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 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 ,声声歇。
优质课件
[例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 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 燕支 北,秦城太白东 。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 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 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① ② ③
[典例剖析]
优质课件
[例 1] (2018·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优质课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优质课件
(词句理解)命题人把诗句意思或 诗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 说,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语言特点)命题人对诗歌语言特 点做出解说,要求考生判断其正 误。 命题人对全诗或诗的某一句、某 一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出判 情感分析不当。 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语言鉴赏不当。
正确, 哪部分的分析错误。 涉及全诗的,还需要对全 诗的内容作认真分析,以 便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 照。 ②综合比较 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 据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 答案。
优质课件
【解题流程】 设误角度:情感分析不当(曲解文意)。 分析:尾联表达了苏轼对子由出使时人身安全的担忧,怕他被契丹君主扣 留,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C 项表述的意思,违背了诗的本意。
【答案】 C
[即时训练]
优质课件
1.(2018· 潍坊二模,改造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 代王夫人作 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②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 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 ,声声歇。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PPT精品课件

8、慷慨、豪迈
• 10、激越、狂野
• a、缠绵、悱恻 悲壮
b、萧瑟、落寞
• d、凄婉、冷落 悲凉
e、荒凉、衰败
• g、痛苦、悲愤 忧惧
h、低沉、怨婉
• j、悲怆、幽怨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22张PPT)
3、庄严、 6、静谧、 9、和谐、
c、苍凉、 f、凄苦、 i、幽暗、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22张PPT)
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3、答题步骤:
•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 一字传神、对仗工稳……);
•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 现了怎样的情趣?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你同意某种 看法吗?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2、解答分析:
•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
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
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
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 画面,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来表现“思家” 的。(题目已经说明情感)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22张PPT)
【答题思路与步骤】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颔联写六 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2018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题型突破五)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
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命题点感悟] 本题4个选项中A、B、C三项与D项构 成分总的关系(前三个选项是分句赏析,最后一个选项是全 诗整体赏析);C项错误在于对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不准确 (情感解读不准确),这一处细节结合全诗来看,表现了诗人 约客不来而夜半时的焦急心理。
(二)现实创新 采用选择题形式考查古诗歌鉴赏,从现实因素来看,主要 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大背景下的命题调整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考卷语文科目阅读量增加,题量增加而考试 用时不变是一个大的趋向,在这个大方向下,增加选择题的分 量是命题的一个必然之选;而且古诗歌鉴赏一直有“考生最头 疼的阅读题”之说,阅读存障碍,题目有难度一直让广大考生 畏之如虎,得分率普遍较低。
二、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
[典例感悟] [例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赴洛道中作 陆 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 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 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 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的一项是
()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
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
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
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精品系列张PPT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Page 9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明确考点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
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2、赏析语言—炼字、炼句、诗眼、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结构技巧 4、理解思想内容—背景、题材、主旨 5、把握情感态度—作者情感
大家早上好! 讲课将于九点正 式开始,请同学 们准备好课堂笔 记和笔,关掉摄 像头及声音。谢 谢大家!
高考诗歌鉴赏
之
选择题设误陷阱
Page 2
林秋艳
→
Page 3
题型: 选择题(4选1)+主观题 考查侧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鉴赏。
Page 4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 角度和常见陷阱。 2、探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3、提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得分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Page 5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约 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Page 14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练1: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18年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命题角度与应对策略课件(共27张PPT)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
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 宴饮,自作《秋风辞》”。
第2页,共53页。
回顾2017高考真题 探究命题角度
第3页,共53页。
【新课标I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第4页,共53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 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 、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
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 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解析】C“万里”“百年”分别从纵、
横二方面着笔搞反了
第24页,共53页。
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第25页,共53页。
(1)【2003年北京卷】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3、重点区分易混淆的艺术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正衬与反衬;比喻和拟 人,借代与借喻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
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 宴饮,自作《秋风辞》”。
第2页,共53页。
回顾2017高考真题 探究命题角度
第3页,共53页。
【新课标I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第4页,共53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 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 、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
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 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解析】C“万里”“百年”分别从纵、
横二方面着笔搞反了
第24页,共53页。
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第25页,共53页。
(1)【2003年北京卷】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3、重点区分易混淆的艺术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正衬与反衬;比喻和拟 人,借代与借喻
2018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诗鉴赏精练十六多项选择题的设误点及对策课件

2017年高考课标卷三套试卷均把古诗鉴赏第一道主观题改为多项
选择题,且稍有难度。考生做题时失误率高,得分低。在这种情况下,
就必须研究命题者对此题的设误方法,找出相应的解题策略。
栏目 索引
精练先做 精练点拨 精练再做
精练先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C.颔联写作者因为自己大病初愈,二十多天没有喝酒才能在立夏时的四月第一次 √
听到黄莺的叫声。 D.尾联将自己的欣喜变得有些若狂之态,“唯有涕纵横”表现了作者不仅为圣主
故作者称其为“新夏”,既写所见之景,也写内心新的感受和感悟。
的开明而欣喜,也为自己能亲眼见到国家太平而高兴。一句“圣主不忘初政美”
既含讽谏之意,又有感激之情。 E.如果说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是感事的一部分,那么,他所感的时政之事才是作者 的本意。“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反映出当时政治上对他的长期 压抑。而此时却有一种由衷的期待与欣喜。
D.第六句,“卧”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疾病缠身,
心愿落空。 E.尾联,诗人陶醉于友人优美的诗篇之中,一扫寥落心情,不知不觉已是 天晓鸦鸣。
√
1
2
解析
答案
2.“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 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 之处。 答案 ①全用名词组合,语言简约,含义丰富; ②通过描写星河、一雁、秋夜、砧杵声,构成清冷的意境,寓情于景, 体现了诗人心境的孤寂; ③捣衣声声,以动衬静,反衬出秋夜的沉寂。
应对策略: 不要先入为主,盲目相信选项的解说。首先应理解相关诗句大意,再 结合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判断。比如上面那个选项,孤立看来,貌似 正确,但只要细解诗句中的 “ 无哗 ” ,再回到原诗描写考场的氛围中 去,就发现该句与下一句意在表现考场的肃静,考生们集中应考的情 景,而不是表现他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气概。
选择题,且稍有难度。考生做题时失误率高,得分低。在这种情况下,
就必须研究命题者对此题的设误方法,找出相应的解题策略。
栏目 索引
精练先做 精练点拨 精练再做
精练先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C.颔联写作者因为自己大病初愈,二十多天没有喝酒才能在立夏时的四月第一次 √
听到黄莺的叫声。 D.尾联将自己的欣喜变得有些若狂之态,“唯有涕纵横”表现了作者不仅为圣主
故作者称其为“新夏”,既写所见之景,也写内心新的感受和感悟。
的开明而欣喜,也为自己能亲眼见到国家太平而高兴。一句“圣主不忘初政美”
既含讽谏之意,又有感激之情。 E.如果说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是感事的一部分,那么,他所感的时政之事才是作者 的本意。“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反映出当时政治上对他的长期 压抑。而此时却有一种由衷的期待与欣喜。
D.第六句,“卧”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疾病缠身,
心愿落空。 E.尾联,诗人陶醉于友人优美的诗篇之中,一扫寥落心情,不知不觉已是 天晓鸦鸣。
√
1
2
解析
答案
2.“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 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 之处。 答案 ①全用名词组合,语言简约,含义丰富; ②通过描写星河、一雁、秋夜、砧杵声,构成清冷的意境,寓情于景, 体现了诗人心境的孤寂; ③捣衣声声,以动衬静,反衬出秋夜的沉寂。
应对策略: 不要先入为主,盲目相信选项的解说。首先应理解相关诗句大意,再 结合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判断。比如上面那个选项,孤立看来,貌似 正确,但只要细解诗句中的 “ 无哗 ” ,再回到原诗描写考场的氛围中 去,就发现该句与下一句意在表现考场的肃静,考生们集中应考的情 景,而不是表现他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气概。
高考复习:古诗歌鉴赏选择题ppt课件

参考答案:①羁旅愁思之痛:借此地的空寂、缺乏生机以及 舜帝殁于湘水、湘妃泪洒斑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寄居他乡 的幽怨哀伤之情。②世事沧桑之感: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舰已 经不在,当年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 呈现出破败荒凉的景象,昔盛今衰,世事变迁,无可奈何。 ③怀才不遇之悲:才华出众的诗人屈原被贬后投江而死,贾 谊因梁王坠马抑郁而终,诗人借此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④ 知音难觅之伤:“人不至”“与谁同”,写出了诗人的无人 可诉,难以释怀。(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原 诗: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 信[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 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 为仕周时期所作。 错项示例:“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 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 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
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
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
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
错项示例: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对中唐衰败的惋惜
之情,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错用分析:忽视了注释中的“因病去职”“风干”,错解了 作者的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生的黄昏将至,命运无法预 料,内心忧苦”之情。 判别技法: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 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客观题设误陷阱课件74张

【解析】“八百里”是牛的名字(《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 名‘八百里驳’”。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不是说行军的 速度。将“秋点兵”理解为“沙场征战的场面”也是错误的。意思是 “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词句解说 曲解原意
如何辨析:
①读清题干,从原文中找到对 应点,一一对照。 ②联系已学,准确判断。 ③结合情境,不能孤立地猜测。
技巧分析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
一.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二.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三.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四.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一、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一)考点分析:
二.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一些古代文化、古代汉语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同学们需 要认真积累,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鉴赏古诗词的重要基础。例如: “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汉家”,唐代诗人 多以汉代唐,“汉家大将”指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的封常清;白居易 《望月有感》中“田园寥落干戈后”,“干戈”是两种古代兵器,这里指代战 争;“吊影分为千里雁”,古代以雁行比喻兄弟,兄弟千里相望,所以称“千 里雁”;还有:“沙场”指战场,“角”是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的 蓬草,比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指俘虏等。
古文化还包括节气、官职、地名等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这些积累对加快理解 诗词内容非常重要,也是形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词句解说设误主要体现在:
一词多义词语内容的解释,违背语境义;词语使用手法(修辞、词类活用、 表现手法等)的解释错误;词语情感体现解析错误;语言特点错误;语体风 格错误等。
知识点剖析:
No Image
【巩固练习】
首句“吾行将远游”是将要即将的意思,诗人还没 开始远游。此句是诗人的想象。
词句解说 曲解原意
如何辨析:
①读清题干,从原文中找到对 应点,一一对照。 ②联系已学,准确判断。 ③结合情境,不能孤立地猜测。
技巧分析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
一.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二.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三.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四.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一、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一)考点分析:
二.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一些古代文化、古代汉语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同学们需 要认真积累,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鉴赏古诗词的重要基础。例如: “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汉家”,唐代诗人 多以汉代唐,“汉家大将”指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的封常清;白居易 《望月有感》中“田园寥落干戈后”,“干戈”是两种古代兵器,这里指代战 争;“吊影分为千里雁”,古代以雁行比喻兄弟,兄弟千里相望,所以称“千 里雁”;还有:“沙场”指战场,“角”是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的 蓬草,比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指俘虏等。
古文化还包括节气、官职、地名等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这些积累对加快理解 诗词内容非常重要,也是形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词句解说设误主要体现在:
一词多义词语内容的解释,违背语境义;词语使用手法(修辞、词类活用、 表现手法等)的解释错误;词语情感体现解析错误;语言特点错误;语体风 格错误等。
知识点剖析:
No Image
【巩固练习】
首句“吾行将远游”是将要即将的意思,诗人还没 开始远游。此句是诗人的想象。
诗歌鉴赏选择题攻略ppt课件

2
诗歌选择题,如何得分
• 我们应该理解题型的特点。 • 选题从其本源上来说是选项的判断正误。一个选项中会涉及到
两道三个信息点需要区分。 • 而这两三个信息点,需要我们确考点运用对应解题方法来判断。 • 所以,我们做选择题,最重要就是要就是判断一个选项中有几个
知识点,以及他的对错。
3
• 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诗歌鉴赏选择题攻略
• 高考诗词鉴赏考纲:
•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 • 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 2、赏析语言—练字、炼句、诗眼、
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
• 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
•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手法、修辞手法
• 4、理解诗歌内容—背景、题材、作
作者的观点态度。
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语言 炼字
•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
的、人生无常的感慨。 情感分析
•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
象之景,相得益彰。 表达技巧分析
8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
• 1. 形象特点概括不准,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 2.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作用效果分析不当 • 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 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
2、知识点进行判断对错
• 我们确定个数后要做的就是在通过已知的知识点进行判断
诗歌选择题,如何得分
• 我们应该理解题型的特点。 • 选题从其本源上来说是选项的判断正误。一个选项中会涉及到
两道三个信息点需要区分。 • 而这两三个信息点,需要我们确考点运用对应解题方法来判断。 • 所以,我们做选择题,最重要就是要就是判断一个选项中有几个
知识点,以及他的对错。
3
• 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诗歌鉴赏选择题攻略
• 高考诗词鉴赏考纲:
•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 • 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 2、赏析语言—练字、炼句、诗眼、
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
• 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
•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手法、修辞手法
• 4、理解诗歌内容—背景、题材、作
作者的观点态度。
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语言 炼字
•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
的、人生无常的感慨。 情感分析
•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
象之景,相得益彰。 表达技巧分析
8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
• 1. 形象特点概括不准,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 2.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作用效果分析不当 • 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 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
2、知识点进行判断对错
• 我们确定个数后要做的就是在通过已知的知识点进行判断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ppt(共39张)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 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 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 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 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ppt(共39张)
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ppt(共39张)
Page 12
说说下列选项考查诗歌鉴赏的哪些方面?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ppt(共39张)
还 山 宅 【唐】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槎:读chá,指小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
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词语解释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
山寂静,落花飘零。
形象概括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
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句子理解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
仗,又有句内对仗。
技巧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ppt(共39张)
Page 13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ppt(共39张)
意象意境概括不准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 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 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 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 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ppt(共39张)
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ppt(共39张)
Page 12
说说下列选项考查诗歌鉴赏的哪些方面?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ppt(共39张)
还 山 宅 【唐】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槎:读chá,指小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
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词语解释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
山寂静,落花飘零。
形象概括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
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句子理解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
仗,又有句内对仗。
技巧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ppt(共39张)
Page 13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ppt(共39张)
意象意境概括不准
2018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题型突破五)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
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
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
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题型突破(五)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是古诗歌考查题型的变化,而 非考查实质的变动。广大师生无须对此恐慌和不安, 反而应感到庆幸和释然,这是因为:由主观考查变客 观考查,读诗更容易了,试题难度更小了。本书单独 编写此内容,旨在让考生触摸到选择题考查的实质和 命题的来源,消除考生对新题型的陌生感。
跟踪检测 点击此处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综合提能练 点击此处
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
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
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命题点感悟] 本题4个选项中A、B、C三项与D项构 成分总的关系(前三个选项是分句赏析,最后一个选项是全 诗整体赏析);C项错误在于对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不准确 (情感解读不准确),这一处细节结合全诗来看,表现了诗人 约客不来而夜半时的焦急心理。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而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恰好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了以上矛盾,并且这两种形式的题目本身就有 着较为明显的区分度,能够更好地区分考生的水平。而 选择题形式从十几年前的“四选一”变为现在的“五选 二”,能很好地扩大试题考查的涵盖面,使诗歌的赏析 点更全面,从而更好地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
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
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
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
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的“才”与“遥”呼应,才入扬州,就感到乡关已远;
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简洁明快,调动了读者的情绪,
起法高妙。
B.颔联抓住雨霁初晴的特征:上句写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
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
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
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
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源自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例2] (2015·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醉翁操①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 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 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 徽外三两弦④。
[例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槎:读chá,指小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
2018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 设误角度(题型突破五)
一、新题型的“前世今生” (一)历史沿革 古诗歌鉴赏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命题形式并非 什么“创新之举”,这种题型十几年前就早已被大多数考 卷采用过,北京卷近些年也一直在采用,全国卷新高考的 “五选二”式选择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原来选择 题型的回归和升级。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 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 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 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 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
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
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
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
突出了“还”字。
[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泊扬子津 祖咏
(二)现实创新 采用选择题形式考查古诗歌鉴赏,从现实因素来看,主要 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大背景下的命题调整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考卷语文科目阅读量增加,题量增加而考试 用时不变是一个大的趋向,在这个大方向下,增加选择题的分 量是命题的一个必然之选;而且古诗歌鉴赏一直有“考生最头 疼的阅读题”之说,阅读存障碍,题目有难度一直让广大考生 畏之如虎,得分率普遍较低。
郁郁葱葱,一片苍翠;下句写雨后风起,为结句的“寒气”
做了铺垫。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
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体现出
[经典回顾] (2000·全国卷)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
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
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而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恰好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了以上矛盾,并且这两种形式的题目本身就有 着较为明显的区分度,能够更好地区分考生的水平。而 选择题形式从十几年前的“四选一”变为现在的“五选 二”,能很好地扩大试题考查的涵盖面,使诗歌的赏析 点更全面,从而更好地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水平。
(三)命题实质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 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 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 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 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 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 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
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
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命题点感悟] 本题4个选项中A、B、C三项与D项构 成分总的关系(前三个选项是分句赏析,最后一个选项是全 诗整体赏析);C项错误在于对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不准确 (情感解读不准确),这一处细节结合全诗来看,表现了诗人 约客不来而夜半时的焦急心理。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
二、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
[典例感悟] [例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赴洛道中作 陆 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 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 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 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