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教案新部编本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课堂反馈:请学生撰写一篇课堂小结,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与不足,以及对教师的建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练习
1.课堂写作:教师布置一个与童年朋友相关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写作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针对写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决。
4.家长互动:请学生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共同回忆童年时光。
-设计意图:加强家校互动,促进亲子关系,让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
5.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在周末与童年朋友聚会,共同回忆童年时光,感受友谊的珍贵。
-设计意图:将课堂所学延伸至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增进人际交往能力。
3.佳作展示:教师挑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作者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
(五)总结归纳
1.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强调友谊的珍贵,让学生懂得珍惜与朋友相处的时光。
2.知识梳理: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生字、生词、修辞手法等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3.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与童年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4.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
《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童年的朋友》。
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课文《童年的朋友》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主题:回忆童年时期的友谊,体会友情的珍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美好时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友情的珍贵,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 教学重点:课文生字词的学习,以及友谊主题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期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呈现课文,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画出生字词和优美句子。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表达手法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童年的朋友》2. 生字词:童年、朋友、珍贵、回忆、美好、友谊3. 友谊主题:珍惜友谊,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童年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求:内容真实、具体,表达流畅,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主题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童年朋友”主题班会,分享彼此的童年故事,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童年的朋友》教案范文
《童年的朋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童年的朋友》,了解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感受,体会友谊的珍贵。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童年的朋友》的内容简介。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课文中体现的作者情感和友谊的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体会友谊的珍贵。
2.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友谊的感悟。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对友谊的看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童年的朋友》。
2. 让学生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的感悟。
5. 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
6.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对友谊的看法。
7. 课后跟进,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友谊主题的理解,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演讲、写作中对友谊的表述清晰度和深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童年的朋友》。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及课文背景的介绍。
3. 辅助阅读材料:其他关于友谊的文章或故事。
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及教学目标,阅读课文,讨论友谊主题。
2. 第二课时:讲解重点词汇,分组讨论,分享感悟。
3.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主题,布置作业。
4. 第四课时:作业点评,进一步讨论友谊的意义。
《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
《童年的朋友》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以及作者对童年朋友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他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及其意义。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朋友及趣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及其意义。
(2)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童年时的朋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2)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感恩他人。
5.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拓展作业:以“我的童年朋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对童年朋友的描述及其情感表达。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感悟。
提高孩子阅读兴趣的《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
教案编号:2024-001一、教学目标1.通过《童年的朋友》的故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爱读书的好习惯;2.帮助孩子体会“友谊”这一重要的人际关系,让孩子知道交朋友是如何的重要;3.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童年的朋友》的阅读和分析2.词汇、语法和阅技巧的讲解和练习3.朗读和演讲练习三、教学过程1.阅读故事《童年的朋友》教师先读一遍故事,然后让学生默读一遍。
然后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在读这个故事时的感受和理解。
2.分析故事和角色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事件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3.词汇、语法和阅读技巧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让学生学习相关词汇、语法和阅读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
4.朗读和演讲练习让学生朗读故事并演讲自己的看法和分析,让学生练习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5.讨论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重点,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和情感。
四、教学评估1.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听力、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
2.教师对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五、教学反思《童年的朋友》是一部优秀的儿童读物,适合用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故事的内容引导孩子体会“友谊”这一重要的人际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孩子能够真正爱上读书。
同时,我们还需关注孩子在阅读时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童年的朋友教案及反思
教案:童年的朋友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和讨论童年友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的意识。
2.激发学生回忆童年时代的友情经历,培养他们分享和表达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友谊中的责任和支持,培养他们关爱和帮助他人的品质。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展示童年友谊的场景,如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或支持彼此。
2.学生的童年照片或成长记忆分享,以提供素材和激发学生回忆。
教学过程:引入:1.展示一些童年友谊的图片或视频,询问学生对于这些画面的感受。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分享一段关于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童年的朋友。
讲授:1.讲述童年友谊的重要性,如友情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帮助和安慰。
2.通过自己和学生的故事或经历,体现友情中责任和支持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真正的朋友应该具备的特质,如信任、理解、尊重和接纳。
练习:1.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期的友情经历,可以是愉快的回忆或遇到困难时得到的帮助。
2.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同桌或小组成员。
3.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和提问,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拓展: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认为友情最重要的品质,并举例说明。
2.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朋友,写一段描述他们友情的短文,并和同桌或小组成员分享。
3.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绘制一幅描绘友情的画,陈述他们画中的场景和感受。
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回忆和故事分享了友情的重要性,并体验了分享和表达的过程。
他们通过这些练习和活动,加深了对友谊的理解,培养了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品质。
然而,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的引入部分应该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通过展示更多影像和采用一些趣味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练习的时间安排可以更充裕一些。
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时间可能比较短,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表达和倾听。
下次教学中,我会尝试增加一些练习时间,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和倾听。
童年的朋友教案及反思
童年的朋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朋友的真挚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和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朋友的感情。
2.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友谊”、“真挚”等。
2.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写作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童年的朋友”,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童年的朋友”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简单说明原因。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对童年朋友有哪些描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3.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为什么对童年朋友如此珍惜?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童年朋友”。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
3.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以“我的童年朋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反思优点:1.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朋友的真挚情感。
2.写作训练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写作能力。
3.教师点评及时,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不足:1.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写作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3.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匆忙结束。
改进措施:1.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如童年朋友之间的互动,以此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
《童年的朋友》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珍惜现在的成长时光。
(2)学会感恩,感谢陪伴自己成长的朋友和亲人。
(3)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学会珍惜时光。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 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趣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4. 实践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自己的童年故事。
(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特点。
(2)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珍惜现在成长时光的。
(3)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自己的童年故事。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童年生活的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的童年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童年的朋友》教案范文
《童年的朋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童年的朋友》。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珍惜友情,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童年的朋友》。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感受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
(2)体会作者对童年朋友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童年时光,谈论自己童年时的朋友。
(2)邀请学生分享与童年朋友之间的美好回忆。
2. 学习课文:(1)听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和难点。
(3)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体会作者对童年朋友的怀念之情。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珍惜友情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身边的人,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童年的朋友》。
(2)完成生字词练习。
(3)写一篇关于童年朋友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友情的名言警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生字词练习和短文,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拓展作业评价:评估学生收集的名言警句的相关性和电影观后感的质量,考查学生对友情主题的深入理解。
《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
《童年的朋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和感受童年的美好时光。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对朋友的认知和理解。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童年的朋友》这本书,了解和感受童年的美好时光。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对朋友的认知和理解。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童年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用教学道具,如玩具和朋友的照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阅读《童年的朋友》这本书,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第二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朋友的认识。
第三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表达自己对朋友的认知和理解。
第四步: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小组讨论,分享童年美好回忆和朋友的认识。
活动二: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朋友的认知和理解。
活动三:课堂展示,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课堂展示来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4.2 教学反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行其他与童年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和朋友的经验。
5.2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如绘画或写作,展示自己对童年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朋友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使用《童年的朋友》这本书作为主要教学材料。
五年级 语文《童年的朋友》的教案
五年级语文《童年的朋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童年的朋友》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童年朋友的认识和感受。
2.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课件。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相关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论自己童年时的朋友。
2.课文朗读: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准确发音。
3.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通过卡片游戏、分组竞赛等形式进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4.课文解析: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童年朋友的认识和感受,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5.情景演练:分组进行情景演练,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运用和友情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课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朋友的作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组织一次班级分享会,让学生们带来自己童年的玩具、照片等,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和友情经历。
2.开展一次友情主题活动,如“友情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和友情的力量。
七、教学评价:1.通过课后作文、课堂回答问题、生字词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观察学生在课堂分享会和友情主题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友情理解和珍视的程度。
八、教学反馈: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课文和友情主题的理解和感受,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九、教学调整: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4年六年级语文《童年的朋友》教案
2024年六年级语文《童年的朋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童年的朋友》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对童年朋友的怀念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学会借鉴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童年时期的好朋友,以及与好朋友之间的趣事。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童年的朋友》,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要说明原因。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的含义。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童年朋友的怀念之情。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童年朋友”具有哪些品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课文《童年的朋友》的主旨。
2.提问:课文中的“童年朋友”具有哪些品质?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学会借鉴运用。
三、课堂实践1.让学生以“我的童年朋友”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2.布置作业:仿写一篇关于“我的童年朋友”的作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童年的朋友》的主旨。
2.提问:课文中的“童年朋友”具有哪些品质?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才能成为别人的“童年朋友”?三、课堂实践1.让学生以“如何成为别人的童年朋友”为主题,进行演讲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演讲,教师点评并指导。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成为别人的童年朋友”的感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童年的朋友》的主旨。
2.提问:如何才能成为别人的“童年朋友”?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并指导。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童年的朋友》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童年的朋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通过诵读、分析与创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诗歌《童年的朋友》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图片或谈论学生小时候的玩具,引出词汇“童年”和“朋友”,并谈论它们的关系。
2.学习诗歌《童年的朋友》(30分钟)1)教师朗读诗歌《童年的朋友》,并把重要的情节和意义带领学生逐行听。
然后再朗读一遍,让学生跟读。
2)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解释其中的隐含意义和修辞手法,例如目的性的排比和反问,以及对童年情感的表达。
3.诵读与创作(4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诵读《童年的朋友》。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自己童年时最珍惜的一个玩具,并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3)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作,以“童年的朋友”为主题,写出一首自己的诗歌。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出对童年记忆的独特理解和感触。
4.展示与交流(20分钟)1)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自己诗歌朗读给全班听,并讲述诗歌创作的初衷和感受。
2)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互相欣赏与评价彼此的作品,分享童年的美好回忆。
5.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收获,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并鼓励他们保留对童年的美好记忆。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诗歌的朗读。
2.小组分工合作:增加学生参与感,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诵读、创作和交流的积极程度。
2.通过学生的创作和表达,检测他们对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批改学生的小组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描写童年回忆的诗歌,与《童年的朋友》进行对比,进一步拓展他们对童年主题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
《童年的朋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引入《童年的朋友》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作者和文章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的童年和朋友,激发对文章的兴趣。
1.2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和文章背景。
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和情感。
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章:课文导入与阅读2.1 课文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分享与朋友的美好回忆。
向学生介绍《童年的朋友》这篇文章,激发阅读兴趣。
2.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主要内容和情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细节。
第三章:讨论与分析3.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和情感。
每组选择一个事件或情感,准备分享给全班。
3.2 全班分享每组分享他们选择的事件或情感,并解释其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第四章:批判性思维训练4.1 问题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信息和作者的观点。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每组选择一个观点,准备分享给全班。
第五章:创作与表达5.1 创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童年和朋友相关的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篇短文。
学生独立创作,表达自己对童年和朋友的思考和感受。
5.2 分享与评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简要解释其创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综合活动与实践6.1 活动设计教师设计一个与童年和朋友相关的综合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学生参与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对童年和朋友的深入理解。
6.2 活动实施与反思学生参与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学生分享他们对童年和朋友的思考和感悟。
7.2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童年和朋友的主题。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创作能力。
《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
《童年的朋友》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能够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1.2 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表达故事内容。
(2)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1.3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培养对朋友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2)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并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帮助。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能够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2)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故事文本《童年的朋友》(2)词汇和句型练习题(3)听力材料和相关的听写练习(4)教学图片或视频资料3.2 教学设备(1)投影仪或白板(2)计算机和投影软件(3)录音机或音响设备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朋友。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4.2 故事阅读(1)教师朗读故事《童年的朋友》,学生跟随朗读。
(2)学生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帮助理解故事内容。
4.3 词汇和句型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学生进行词汇和句型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4 听力练习(1)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跟随听力内容进行听写练习。
(2)学生回答与听力内容相关的问题,检验听力理解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5.1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朋友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朋友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5.2 拓展(1)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童年朋友的故事。
(2)学生创作一篇关于自己童年朋友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
《童年的朋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朋友对童年成长的影响。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与朋友相处的时光。
1.2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童年的朋友》这本书,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体会朋友间的关爱与陪伴。
分析主人公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友情的重要性。
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培养学生对朋友的珍惜之情。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友谊的意义。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深入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朋友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提前为学生准备《童年的朋友》这本书,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
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2 教学过程课前检查学生对书籍的阅读情况,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朋友间的关爱与陪伴。
讨论友谊的意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朋友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和朋友故事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友谊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认识自己在友谊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友谊主题活动,如“友谊手链制作”、“友谊卡片制作”等,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友谊的理解。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友谊故事,增进家校沟通。
五年级 语文《童年的朋友》的教案
五年级语文《童年的朋友》的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年的朋友》,让学生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感悟。
2. 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做一个快乐、阳光的孩子。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从课文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阅读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童年情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童年。
2. 学会通过阅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童年的朋友》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3.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
2.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回忆童年的快乐时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童年的朋友》,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童年故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童年的美好时光。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童年情感。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小组的阅读感悟。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童年的美好时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童年时光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让学生在阅读《童年的朋友》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感悟,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自己的童年,培养他们快乐的品质。
还要关注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对童年的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讨论童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七、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与童年相关的案例,如童年时期的成功经历或困难挑战。
《童年的朋友》的教案范文
《童年的朋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讨论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模仿、创编,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分析、评价,学会审美和批判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自《童年的朋友》一书,讲述了一个关于童年时光、友情与成长的故事。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3. 教学难点:对故事主题的深入理解,情感态度的把握,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关于童年的记忆和感受。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生展示阅读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3. 词语积累与运用:(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词语,解释其含义。
(2)学生模仿故事中的句子,运用关键词语进行创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问答、阅读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创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故事主题的把握和情感态度的表达。
3.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友情、成长等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童年的朋友》一书。
2. 辅助材料:故事相关背景资料、图片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等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年级 语文《童年的朋友》的教案
五年级语文《童年的朋友》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童年的朋友》,了解作者、背景、主题等文学常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欣赏,掌握作品的主题,培养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1. 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的情感。
2. 感悟作品的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作品的语言。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阅读指导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阅读笔记、阅读心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2. 引导学生思考:你的童年朋友是谁?你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二、作者介绍及背景知识(10分钟)1. 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三、作品朗读与理解(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
四、作品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情感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的朋友”的作文。
六、课堂互动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童年朋友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展开课堂互动。
七、阅读技巧与策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技巧,如猜测词义、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等。
2. 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八、情感体验与表达(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如友谊、快乐、成长等。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一首欢快的儿歌《童年》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同时,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玩得特别好的朋友?你们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设计意图:通过儿歌和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进入童年生活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与童年朋友之间的趣事,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童年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提高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中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童年的朋友》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并认识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如“翩翩起舞”、“捉迷藏”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同时,让学生了解童年的美好时光,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与童年朋友之间的趣事,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
7.作业评价: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与童年朋友之间的趣事,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童年的朋友一、学习目标:⒈感受童年时外祖母给予“我”的爱心。
⒉学会运用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⒊体会本文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点。
⒋了解自传体小说的一般特点。
二、学习重点:目标1、2三、学法指导: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在人物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⒉在品析人物的刻画注意品味:一是写人物时细致传神的词语的运用;二是新鲜奇妙的比喻的运用。
⒊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作品的内涵。
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反复诵读文章精彩语段,口述外祖母的形象特点。
预习导学同学们,我们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请大家说说,你在假期里见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童年的朋友,会是谁呢?是不是跟大家一样,写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吧!㈠自己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㈡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绺( ) 鬃( ) 诅( )zhòu( ) 惩( )罚()脸颊()心宽体胖()胸脯()⒉填空。
《童年的朋友》选自,作者是(国籍)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和。
⒊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⒋找出文章中描写外祖母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这些描写的独到之处。
学习研讨(一)导入(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时代,在人生的长河里,这是一段最美的时光。
童年时代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爱的故事,长辈父母之爱,朋友之爱,爱伴着我们成长,爱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拥有太多的回忆和幸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朋友》这一课,认识一下高尔基心目中最敬佩、热爱的童年朋友——外祖母。
(二)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作者简介:高尔基——苏联作家。
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
其中剧本《小市民》、散文《鹰之歌》、《海燕》等作品引起巨大反响。
后因参加革命工作几次被捕。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还写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⒈,跳读课文,将预习时所找的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与同学讨论交流,说说你的感受。
头发: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描写非常细致,突出她的头发“多”“密”“长”“黑”“厚”的特点)。
声音:A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
B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比喻又新鲜又奇妙,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在我的心目中,外祖母的每句话都像歌声那样动听,并且永远刻在我的心上。
)眼睛:A 黑眼珠儿闪烁着气愤的光芒 B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C 通过她的眼睛,从她的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这些句子形象地表现了外祖母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乐观坚毅的个性。
)动作: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腰成了驼背,记载着外婆所承担的繁重劳动和生活的艰辛。
把外祖母比做猫,调皮中写出了外祖母的勤劳能干,也表明了我和外祖母的朋友关系。
)微笑: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写出了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饱含了热爱之情。
)⒉找出文章中外祖母的语言描写,写了几件事,从中体会外祖母对我的关爱之情。
3.小结形象。
对某位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定位,依然要根据文本所提供的语言文字。
通过刚刚的品读,尝试用“外祖母是一位的老人”的句式来归结外祖母的个性特点。
(小组讨论,组织语言)参考:外祖母是一位乐观、坚毅的老人。
外祖母是一位善良、正直、细心的老人。
外祖母是一位心态年轻、语言温柔、为人友善的老人。
⒊再读课文,说说“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
即文章的关键句。
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巩固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颤动()噗噗()咕哝()露出()发绺()(yìnɡ)付(zǔ zhòu)丰(rùn)(chénɡ)罚⒉用下列形似字分别组词:绺()鬃()诅()镶()咎()鬓()沮()攘()⒊释词:咕哝——丰润——诅咒——五光十色——⒋文章的主人公是外祖母,为什么不以“外祖母”为题目?⒌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
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拓展延伸㈠精段阅读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
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
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
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
你睡吧!还早着呢,—一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我不想睡!”“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1.文章的第一段是外貌描写,其中着笔最多的是外祖母的头发。
这里作者写出了她头发的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中的“样子很凶”,是和上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呼应,是和下文“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进行______________,表现出外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写祖孙俩的一段对话。
这段对话主要有哪三层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中外祖母对“我”所说的那句“你小点声说”极有表现力。
结合全文想一想外祖母为什么这样关照我?这对表现全文的主题思想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㈡模仿课文写法,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展开合理想像,把“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拓展成一段具体的祖孙对话。
第二课时学习要点:说说外祖母成为“我”朋友的真正原因;模仿课文由粗放到细腻地对人物进行多层次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位亲人或同学的外貌。
预习导学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强盗母亲等许多童话故事。
外祖母的疼爱和那些如现实生活一般不幸又闪烁着善良和理想光芒的童话,使过早就饱尝底层生活艰辛的高尔基获得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同时,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
”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
高尔基笔下的外祖母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
㈠翻阅《童年》的有关章节,了解外祖母成为“我”朋友的深层原因。
摘录或概括一两个关键片段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㈡反复诵读全文,体味深蕴于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感。
学习研讨㈠朗读佳段,导入新课。
用轻快、柔和的语段朗读课文1、6段,重温祖母形象。
㈡合作探究,揣摩感悟。
小组探究:外祖母为什么会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提示:A、为什么说“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B、结合文中关键语句及《童年》关键片段,探究外祖母给“我”带来的深远影响。
参考:A、从文章的描述语言“温暖而柔和的腔调”“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可以看出外祖母温柔、耐心、细腻的母性特点,这是让孩子感到安慰、安全的特点,也是成为作者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
B、从人物语言“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不想睡就不睡好了”“你小点声说”可以看出来,外祖母能以孩子的语言来对外孙说话,交流方式民主,即便是责备也是柔声细语,让人备感亲切。
C、从《童年》有关章节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黑暗的,少时丧父,母亲改嫁;寄人篱下,外公暴虐,舅舅粗鲁,一切黑暗无边。
而外祖母的出现,仿佛是黑暗中出现的一盏明灯,“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
尤其外祖母虽然生活境遇糟糕,但永不熄灭“对世界无私的爱”,尤其是对外孙无微不至的照顾。
从某种角度讲,她既是作者的外祖母,也充当了他母亲的角色。
在世间,能让人品尝生命中的甜蜜,吟唱生命之歌的动力就是一份珍贵的友情。
正是这份珍贵的亲情友情,使童年的“我”,鼓起生活的勇气,在黑暗中寻找向前的动力,乃至于向“人间”“大学”迈进。
这是外祖母成为“我”朋友的第三个原因。
D、从选文及《童年》重要情节来看,外祖母身上最具魅力的乃是她的善良。
善良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精神力量。
正是这种善良,使外祖母成为“我”童年乃至一生中的重要见证人,这种善良也给予“我”“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这是外祖母成为“我”真正朋友的第四个原因。
㈢模仿课文,描写外貌。
⒈外祖母,因其独特的身份与特殊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的注意,使“我”对她的一颦一笑分外留心。
让我们看看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进行描写的。
自读1、6段,学习本文写作角度及写作方法的不同。
参考:第1段从近处、局部对外祖母进行外貌描写,第6段从更近处,从全身对外祖母进行外貌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