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专题

微生物实验专题
微生物实验专题

正面

侧面

计数室(2个) 每个小格的面积

盖玻片下液体高度 微生物实验专题

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 】

(一)、实验原理:

1.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无氧和有氧呼吸都产生CO 2,无氧呼吸还能产生酒精。

2. 检测产生CO 2:→可使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现象:蓝→变绿→变黄)。

3.检测酒精产生:→用酸化的重铬酸钾。实验现象: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二)、实验设计(及方法步骤):→设计如下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1. 设计成有氧条件(甲组)与无氧

条件(乙组)进行对照实验。

2.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CO 2,排除对实验干扰。

3. 培养液要进行灭菌,灭菌后的培养液

要冷却后才能接种酵母菌。

4. 进行乙组实验时,必须让B 瓶密封放置反应一段时间,才能将导管连通到澄清石灰水瓶中。 ★其目的是:→消耗掉瓶内氧气,防止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 实验中要观察甲、乙组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并检测A 和B 瓶中有无酒精产生。

★检测酒精时,要将重铬酸钾溶于浓硫酸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再加入到被检测溶液中。

(三)、实验结果(现象)及其分析:

1. 甲、乙两组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变浑浊快和程度大;说明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 都产生CO 2,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 2多。注意:据该实验现象不能确定呼吸方式。

2. 检测酒精时,若A 瓶中无酒精产生(检测时不变灰绿),则说明A 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若B 瓶中有酒精产生(检测时变灰绿);则说明B 瓶中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

(一)、实验原理:

1. 液体培养酵母菌时,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营养成分、空间(含氧量)、温度和pH 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 ”型曲线;在各种资源有限或者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 酵母菌种群增长呈“S ”型曲线。◆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增长→保持稳定→衰减。

3. 对酵母菌进行观察计数,需要用到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构造如下图:

(二)、实验设计(方法和步骤):

1. 将10mL 无菌的5%的葡萄糖溶液加入试管。

2. 将酵母菌(干酵母)接种到试管培养液中,

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3. 采用抽样检测法,每天取样测定酵母菌数目,

每天抽测3次,取平均值。

【取样计数的操作方法】

(1)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特别提醒:→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几下试管,摇匀培养液。

(2)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

(3)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时,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进行观察计数。

★计数区域:25(中)×16(小)型计数室为四顶角和中央的5个中格。→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取两邻边及其顶角计数。

(4)计算出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换算后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

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4×106 ×每小格酵母菌数×稀释倍数

=400×(每小格的面积1/400mm2)每小格酵母菌数×104 ×稀释倍数

(三)、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将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曲线图,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特别提醒1:→每天的计数时间要相同;培养至中后期时,要对培养液进行稀释后再计数。

★特别提醒2:→若视野中有气泡,应重新制片计数。要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计数,否则数据偏大。★特别提醒3:→清洗血球计数板时,应采用浸泡和冲洗方法,不能刷洗和擦拭。

三、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与应用【B】

1. 制备固定化细胞常用凝胶包埋法。

①★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海藻酸钠凝胶包埋法。

②★凝胶是多孔载体,调节凝胶溶液的浓度,可以改变凝胶的孔径大小。

2.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方法步骤:→关键步骤: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1)活化酵母细胞:→目的:→使酵母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

①操作:→将1克干酵母和10ml蒸馏水放在50ml烧杯中混合并搅拌均匀,放置1小时。

②注意事项:→容器要大一些,以防活化液溢出;混合后要进行搅拌。

(2)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

①操作:→将0.83克无水CaCL2和150mL蒸馏水,放在200ml烧杯中使其充分溶解。

②★CaCL2溶液的作用:→(起凝胶聚沉作用)促使凝胶珠的形成。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最关键):

①操作:→将0.7g海藻酸钠和10ml蒸馏水加入50ml小烧杯中,小火间断加热至

完全溶化,加蒸馏水定容至10ml。

②注意事项:→★应采用小火间断加热,以防焦糊;海藻酸钠浓度不宜过高过低。

③★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难以形成凝胶珠或凝胶珠形态异常。

④★海藻酸钠浓度过低时:→凝胶珠中包埋的细胞数量少,凝胶珠色浅呈白色。

(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应将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并充分搅拌均匀。

(5)固定化酵母细胞:

①操作:→用注射器吸取混合液,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滴加到CaCL2溶液中,并不

断搅拌(磁力搅拌器搅拌),将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分钟。

②注意事项:→注射器距液面距离不能太近、凝胶珠浸泡时间不能过短。

③★注射器距液面距离过近时:→凝胶珠会出现拖尾现象。

④★凝胶珠浸泡时间过短时:→凝胶珠不能形成稳定结构,容易裂开。

(6)冲洗:→取出凝胶珠后,要用蒸馏水冲洗2~3次。

★冲洗的目的:→洗去凝胶珠表面的氯化钙溶液和杂菌。

(7)发酵实验:→将10%的葡萄糖溶液150ml加入2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固定化酵母细胞在25℃下发酵24h。观察气泡产生(CO2)和闻酒味,并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

3. 实验结果分析:——酵母细胞凝胶珠质量检测。

(1)合格凝胶珠的标准:

①乳白色,圆形或椭圆形。②摔打容易弹起。③挤压不易破裂、无液体流出。

(2)凝胶珠异常的原因:

①色浅呈白色:→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偏低,此种凝胶珠中包埋的酵母细胞数量少。

②不呈圆形或椭圆形:→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偏高。

★此种凝胶珠为制作失败,不能使用;需要重新制作。

③拖尾现象:→混合液浓度低,或注射器距氯化钙溶液液面距离太近。

④凝胶珠漂浮:→混合溶液中含气泡。

⑤★凝胶珠容易裂开:→凝胶珠在氯化钙溶液中浸泡时间过短。

四、腐乳的制作【A】

1.制作腐乳的原理:→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将豆腐中的

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分解为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等;使腐乳鲜香可口,易消化吸收。

(1)在腐乳制作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①毛霉是丝状真菌,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适宜生长温度:15℃~18℃。

②毛霉孢子分布广泛,空气中含有大量毛霉孢子。

(2)家庭和实验制作腐乳时,将豆腐坯暴露在空气中接种毛霉孢子。

(3)工业生产腐乳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毛霉菌种孢子。★腐乳品质好。

①工业上生产腐乳步骤:→①接种孢子。→②培养和晾花。→③压坯与装坛

②“晾花”的目的:→增强酶的作用,散失霉味。

(4)醉方(添加黄酒制成)、红方(添加红曲制成)、青方(不加调料制成)。

2. 腐乳制作的基本流程:→见下图: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①将豆腐切成小块(4cm×4cm×1.5cm),用沸水消毒后微微晾干,制成腐乳坯。

在晾干过程中空气中毛霉孢子落到腐乳坯上,完成接种过程。

★所用豆腐含水量应控制在70%左右,含水过多腐乳不成形。

②将腐乳坯竖立放在清洁容器内彼此间隔1cm,将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

一定湿度让毛霉生长;当菌丝变成淡黄色,有大量灰褐色孢子形成时停止发酵。

★若某些豆腐上长出青霉,应剔除这种豆腐或重新制作。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用食盐水清洗后整齐地摆放在瓶中,用食盐腌制10天。

①★加盐方法:→逐层加盐,加盐量逐层递增,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②盐量:腐乳

坯量= 5 :1。★加盐过多会影响继续发酵,过少豆腐会腐败变质。

【加盐目的】→①析出豆腐中水分,使豆腐变硬,防止过早酥烂。

②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③调节口味。

(3)配制卤汤:→用食盐、水和料酒及各种香辛料等进行配制。

①卤汤中酒含量控制在12%左右。

◆酒的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使腐乳具有独特酒香味。

★酒用量过多会抑制蛋白酶活性和影响腐乳风味;酒用量过少豆腐会腐败。

②香辛料的作用:→调味、防腐杀菌。

(4)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将配制好的卤汤加入瓶中,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再用胶带密封

瓶口,密封腌制6个月。

★装瓶时要迅速,瓶口要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再密封。

2. 腐乳品质鉴定及有关提醒:

(1)评价腐乳品质:→应从形状、色、香、味、质地等方面进行评价。

(2)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盐、酒、香辛料和发酵温度。

◆前期发酵温度为:15℃~18℃;后期发酵温度(腌制时)为常温或30℃。

★在腌制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酶的作用)仍可继续发酵一段时间。

(3)腐乳外表的皮是附着在豆腐上的毛霉菌丝形成的,可使腐乳成形。

(4)用于腌制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装瓶、密封等环节要无菌操作。

五、果酒和果醋的制作【B】

(一)果酒制作:→果酒中酒精含量应控制在10%~20%。

1.果酒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发酵瓶要用温水反复清洗后,再用75%酒精擦拭消毒,晾干。

(2)取葡萄500克,先冲洗干净,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籽粒,再次冲洗。

①冲洗目的:→去除葡萄表面污物杂物。★不能先去枝梗再冲洗。

②不能反复冲洗,否则会冲洗掉附着在葡萄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3)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之后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中,并盖好瓶盖:

【注意】→果汁不能装满(装入量不超过发酵瓶总体积的2/3)。★目的是:

①让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保证发酵时有较大起始数量。

②防止发酵时发酵液溢出。

(4)将发酵瓶放置在18℃~25℃条件下发酵10~12天:

(5)每天定期排气1~2次(排CO2),以防瓶爆裂。

①为了防止发酵瓶爆裂,最好选用塑料瓶。

②排气时要防止杂菌污染,常拧松瓶盖排气,不能打开瓶盖。

③★右图发酵装置中排气管设计成长而弯曲状,既能排气,又能防止杂菌污染。

(6)取样检测酒精(10天后):→用酸化重铬酸钾检测;也可闻酒味、镜检酵母菌。

【检测方法】→①取两支试管编号1、2,分别装入2mL酒精、2mL发酵液。

②向两试管中分别滴加3滴3mol/L的硫酸溶液,并振荡混匀。

③再向两试管中各加入饱和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制作果酒和果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

(1)对用具清洗并用酒精消毒。(2)葡萄先清洗后除枝梗。

酶 酶 (3)排气管设计为长而弯曲状。 (4)无菌操作。

(二)果醋制作:

1. 利用葡萄汁等果汁制作果醋:

(1)要向果汁中接种醋酸菌,并置于30℃~35℃条件下进行有氧发酵。

(2)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同时也需要定期排气(排CO 2)。

(3)反应式:C 6H 12O 6 +2O 2 2 CH 3 COOH +2CO 2+2 H 2O +能量

2. 利用果酒制作果醋的方法步骤:

(1)将醋酸菌(醋曲或醋酸菌膜)接种到制作好的果酒中,并通入无菌空气。

(2)将发酵装置放在30℃~35℃环境中,不断通入无菌空气进行有氧发酵7~8天。

(3)检测果醋是否制作成功,并对发酵液(果醋)进行过滤、灭菌:

【检测方法】→①pH 测定、②观察醋酸菌膜形成、③闻酸味、品尝、镜检等。

【提醒】→①变酸的果酒表面白色菌膜是由醋酸菌形成的。

②泡菜坛内表面白色菌膜是由酵母菌形成的。

(4)果酒制果醋反应式: C 2H 5OH +O 2 CH 3 COOH + H 2O +能量

六、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B 】

(一)分离纯化大肠杆菌:

1.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包括:计算→称量→溶化(含调pH )→灭菌→倒平板。

2. 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的接种方法:→划线平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 接种后的培养基的培养:→置于恒温箱中37℃培养1~2d 。

4. 挑取大肠杆菌菌落多次进行接种培养可以纯化大肠杆菌菌种。

5. 菌种保存方法:→临时保藏(4℃保存)和长期保存(甘油管藏:-20℃保存).

(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1.筛选原理及方法:

(1)原理:→尿素分解菌能合成脲酶,能利用脲酶分解尿素,因此可以尿素为氮源。(2)筛选方法:→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土壤微生物进行筛选。

2. 实验方法步骤:→本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活菌计数法。

(1)土壤取样:→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3cm 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

先准备好的信封中。

【注意】→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灭菌。

(2)制备培养基:→按下列配方制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

★需要设置无尿素培养基作空白对照,即:表中尿素用等量的无菌水替换。

(3)土壤样品稀释:→制备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悬液。方法如下:

①称取0.5g土壤,倒入盛有50mL无菌水的锥形瓶,振荡20min,充分打散土壤,

制成10-2g/mL的土壤悬液。

②用无菌移液管吸取0.5mL(10-2g/mL)的土壤悬液注入盛有4.5mL无菌水的

1号试管,配制成10-3g/mL的土壤悬液。

③取另一支无菌移液管吹吸1号管3次,使悬液均匀,再吸取0.5mL注入盛有

4.5mL无菌水的2号试管,配制成10-4g/mL的土壤悬液.。依此类推,配制

10-5、10-6、10-7、10-8g/mL的等浓度的土壤悬液。

★每次吸取土壤悬液前都要用移液管吹吸悬液3次的目的:→使土壤悬液均匀。

【提醒】→人教版是配制10mL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

(4)接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具体操作如下:

→从最低浓度(10-8g/mL)土壤溶液开始,分别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人教版为0.1mL)加入到相应编号的培养基中,每个浓度设置至少3个重复(三个平板),再用涂

布器(玻璃刮铲)涂布均匀。

①每次吸取土壤悬液前都要将土壤悬液充分振荡,混合均匀;每一步都应做到

无菌操作。★操作时,移液管和试管口应在离火焰1~2cm处。

②实验时要对培养皿作好标记。注明培养基类型、培养时间、稀释度、培养物等。

(5)培养与观察:→将已标明培养基种类、培养日期和样品稀释度的培养皿,倒置放在37℃的恒温箱培养1~2d,观察细菌菌落。

(6)计数菌落:→每隔24h统计菌落一次,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数据作结果,以防

止培养时间不足而遗漏某些菌落。

①★计算时应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要计算平均数。

②★每克样品菌落数(用液1mL)=某一稀释度重复培养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

③★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1个菌落。

4. 结果分析与评价:→★同一土样的重复组统计的结果应相近。

(1)若未接种的培养基中没有菌落,说明培养基未被杂菌污染,反之,则被污染。

(2)若空白对照组培养基上有菌落生长,原因可能是被固氮微生物污染或培养基中混入了其他氮源。(3)若实验中得到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表明稀释操作成功,可以进行计数统计。

(4)若同一稀释度的3个重复的菌落数相差悬殊,表明试验不精确,需要重新实验。

【知识拓展】

1.土壤中微生物数目的统计方法:→包括: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1)直接计数法:→用血球计数板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①取样计数方法与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方法类似。

②土壤微生物的稀释要求:→以达到每小格内有5~10个菌体为宜。

③经稀释的土壤样品应重复计数3次,取其平均值。

④★1mL土壤悬液中菌体总数= 4×106×每小格中的菌体数×土壤悬液稀释倍数。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进行计数。

①要设置对照和重复,每个稀释度土壤悬液至少设置3个重复。

②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并计算平均数。

③每克土壤样品中菌落数=菌落数×稀释倍数÷涂布体积。

2. 鉴定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方法:→脲酶检测法。

(1)原理:→尿素经脲酶分解后形成氨,使pH升高,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2)方法:→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若酚红指示剂变红,则

说明该微生物能分解尿素。

(三)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1.基础知识和原理:

(1)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都能分泌纤维素酶,该类微生物能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外切酶)、C X酶(内切酶)和葡萄糖苷酶。

(3)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不能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周围由于纤维素被分解,因此不呈红色,而是形成透明圈。

2.操作步骤:

(1)土壤取样:→应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进行土壤取样。如: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等。▲若找不到合适的环境,可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深10cm)再取样。

(2)选择培养:→★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即:浓缩所需要微生物)。

【提醒】→该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原因是:→该培养基中

虽然含有其他碳源(酵母膏),但含量很少,培养基中的主要碳源还是

纤维素;在此种培养基中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大量繁殖。

★水解酪素:→提供氮源和生长因子。

②设计对照组培养基时,用葡萄糖代替该配方中纤维素粉。

【操作】→称取20g土样加入装有30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30℃),振荡培养1~2天,直至培养液变浑浊。

(3)梯度稀释:→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梯度稀释101~107倍。

(4)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①制备鉴别培养基:→按下表配方制备鉴别培养基。

②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m l涂布到平板培养基上,

30℃倒置培养。

(5)刚果红染色法:→★目的:→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①方法一:→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②方法二:→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方法一中要使用NaCl溶液,其作用是:→漂洗作用。

即:洗去与纤维素结合不牢的刚果红,使透明圈更清晰。

★透明圈越大的菌落,产纤维素酶能力越强,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

(6)纯化培养:

→在产生明显透明圈的菌落中,挑取并接种到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在30℃~37℃培养,可获得纯化培养。

3. 确定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实验:

(1)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包括: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

(2)纤维素酶测定方法:→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葡萄糖含量测定。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药理学笔记图表解1.4(20201101083308)

药理学笔记 第一篇绪言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指药物所起的与用药目的一致的作用,是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与用药目的不一致,甚至对机体产生损害的反应。 治疗指数(TI):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TI=LD50/ED50或TI=TD50/ED50 [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效量TD50:半数中毒量]TI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SI):SI=LD I\ED99 受体与药物结合的两个条件::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I 2、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 能力。 受体药物类型:1、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激动效应) 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非竞争性] 3、部分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0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一类有设施的机构,通过对人体种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为诊断、预防、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为评价人类健康、解释检验结果或建议作进一步检查等咨询服务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一类有设施的机构,通过对人体种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为诊断、预防、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为评价人类健康、解释检验结果或建议作进一步检查等咨询服务 根据微生物实验室开展工作的性质、接触的病原体生物危害程度、采取生物安全措施的不同分为4类:第一类为基础实验室,从事基础教学与研究,接触1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即接触不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因子,如枯草杆菌、犬肝炎病毒等。这类实验室属于1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只需开放式长形工作台和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第2类也为基础实验室,从事实验健康服务、诊断、研究、接触2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即引起人动物发病但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后不导致严重疾病,具有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传播风险有限,如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沙门菌、弓形体等。该类实验室属于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除了开放式长形工作台还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实验室应有生物危害标记,操作人员应身着防护服,有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第3类为遏制实验室,从事特殊诊断与服务,接触3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即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但通常不因偶然在个体间传播,有治疗方法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圣路易斯脑炎病毒等,这样的实验室属于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需要生物安全柜和其他操作所需的基本装置,实验室应有生物危害标记,操作人员身着特殊防护服,有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人员进入受限,实验室内有定向气流。第4类为严格遏制实验室。从事危险病原体操作。接触4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即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造成传播,尚无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病原体,如爱博拉病毒,砂粒病毒等。这种实验室属于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应有配套的生物安全柜,人员身着带正压的连衣裤,实验室空气经过滤,配备带双门的高压灭菌器,除了三级防护措施外,人员进入实验室时,应经过密封的过渡舱,离开时应经风淋,生物废弃物应经特殊处理[2~4]。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 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从事来自患者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标本病原体的分离培养、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标本病原体的分离培养,接触危险程度不同的微生物,完成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负责健康体检等。根据工作性质属于BSL-2实验室(结核菌或真菌的检验工作可在BSL-2实验室中二级外排式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按照WHO规定或我国国家标准[1]对BSL-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如下。 1.实验室设计要求[2,3]设计实验室时,除了遵循国家的、地方的有关实验室建筑安全标准规定外,应着重考虑生物安全问题:例如,从事大量的和/或含高浓度微生物工作时气溶胶形成的问题;实验室设备过多造成的拥护或空间狭小,大件设备维修与保养难以进行;节肢动物或啮齿动物横行造成的环境污染;实验室人员进出、特殊标本检验、有毒试剂使用等工作流程问题。按照BSL-2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应从功能上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将采样区、分析区、管理区清楚地区分,有进行实验的工作区域,有休息摄食的地方;有接受、处理标本的场所,有处置生物废弃物的设施环境,有安放实验设备、压缩气体、放射性物质,有机溶剂,检验耗材的空间,实验室面积应满足工作需要,方便打扫保洁,保证安全。2.实验室装备实验室的墙、天花板、地面应光滑,易于清洗;管道应避免暴露,照明应适合每一项操作,避免反光带来的干扰;工作台面应耐酸碱、有机溶剂腐蚀,耐中等以上的温度,防液体渗透,可消毒。实验用的凳子、柜子及相关设备应牢固,相互间留置的空隙要方便打扫;实验室的木门应有防火级别并可安全关闭,门上镶嵌可视窗,每个试验室,特别是在出门外应有洗手池,水龙头开关应设计成用肘部或脚操作,保证实验室能用上优质的试剂水,实验用水与饮用水供排放管道,污水排放前应作消毒处理,实验室应考虑机械性通气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微生物实验专题

正面 侧面 计数室(2个) 每个小格的面积 盖玻片下液体高度 微生物实验专题 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 】 (一)、实验原理: 1.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无氧和有氧呼吸都产生CO 2,无氧呼吸还能产生酒精。 2. 检测产生CO 2:→可使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现象:蓝→变绿→变黄)。 3.检测酒精产生:→用酸化的重铬酸钾。实验现象: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二)、实验设计(及方法步骤):→设计如下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1. 设计成有氧条件(甲组)与无氧 条件(乙组)进行对照实验。 2.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CO 2,排除对实验干扰。 3. 培养液要进行灭菌,灭菌后的培养液 要冷却后才能接种酵母菌。 4. 进行乙组实验时,必须让B 瓶密封放置反应一段时间,才能将导管连通到澄清石灰水瓶中。 ★其目的是:→消耗掉瓶氧气,防止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 实验中要观察甲、乙组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并检测A 和B 瓶中有无酒精产生。 ★检测酒精时,要将重铬酸钾溶于浓硫酸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再加入到被检测溶液中。 (三)、实验结果(现象)及其分析: 1. 甲、乙两组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变浑浊快和程度大;说明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 都产生CO 2,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 2多。注意:据该实验现象不能确定呼吸方式。 2. 检测酒精时,若A 瓶中无酒精产生(检测时不变灰绿),则说明A 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若B 瓶中有酒精产生(检测时变灰绿);则说明B 瓶中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 (一)、实验原理: 1. 液体培养酵母菌时,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营养成分、空间(含氧量)、温度和pH 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 ”型曲线;在各种资源有限或者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 酵母菌种群增长呈“S ”型曲线。◆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增长→保持稳定→衰减。 3. 对酵母菌进行观察计数,需要用到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构造如下图: (二)、实验设计(方法和步骤): 1. 将10mL 无菌的5%的葡萄糖溶液加入试管。 2. 将酵母菌(干酵母)接种到试管培养液中, 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3. 采用抽样检测法,每天取样测定酵母菌数目, 每天抽测3次,取平均值。 【取样计数的操作方法】 (1)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特别提醒:→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几下试管,摇匀培养液(否则数据会偏差较大)。

CLSI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标准解读

CLSI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标准解读 CLSI折点变更的官方说明 Janet Hindler, MCLS MT(ASCP) UCLA Medical Center Los Angeles, California CLSI M100-S20编者 本文由Hindler教授提供,并允许梅里埃公司翻译及印发 Janet Hindler教授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医学中心(UCLA)资深专家,华盛顿D.C.公共健康实验室协会顾问等 职。自1994年开始在CLSI细菌抗生素药敏试验委员会的工作,参加制定每年细菌药敏标准,现任CLSI“不常见细菌和苛养菌药敏指南“学组主席,CLSI“累积抗生素药敏试验数据指南(M39-A3)”学组主席等多个CLSI分委会任职。 术语/流程 A. 似乎CLSI和其他一些机构在使用术语“折点”和“判读标准”时候可交替使用。在这两个词之间有区别吗? 无区别,折点和判读标准所指的都是同一个数值。 B. 在哪里我可以找到关于CLSI如何建立药敏折点的标准? 在CLSI M100-S20的第17页有关于药敏折点建立的简要说明。关于药敏折点建立的详细指南参见CLSI 文件M23- 体外敏感性试验标准和质控参数的发展 C-15682 C-1562 C. CLSI修订药敏折点的流程和程序是什么? 简而言之,修订药敏折点包括系统性的回顾来自微生物学,药物学和临床的数据。知名专家,赞助商(来自制药工业)和管理者参与药敏制定流程包括在每年2次的CLSI 药敏试验小组委员会会议的公开讨论。在制定新上市药物的初始药敏折点时候,需要有对照临床试验数据。尽管在修订药敏折点时最好能够提供对照临床试验数据,这些数据在应对快速变化的细菌耐药机制和“老药”时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因此,委员会必须要依赖发表的文献,专家意见和共同商议的流程。在药敏折点修订时必须要考虑到流行病,临床治疗和监管意见。 CLSI 分委会的会议纪要在下面的链接可以获取。 https://www.360docs.net/doc/3710262804.html,/Content/NavigationMenu/Committees/Microbiology/AS T/AST.htm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 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4. 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 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 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2.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可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 格长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 矫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3.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 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 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 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 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 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 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4.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 径约为0.8μm,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μm。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次试验中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 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 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它们都可用于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 后两种计菌器由于盖上盖玻片后,总容积为0.02mm3,而且盖玻片和载波片之间 的距离只有0.02mm,因此可用油浸物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除 了用这些计菌器外,还有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涂片面积与视野面积之比的估算法, 此法一般用于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

简单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简单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简单生物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1 土壤中分离产生-淀粉酶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二.实验原理 -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

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可省)、培养皿8个、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5支(每支4.5mL水)、烧杯3个、三角瓶5个、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10个)、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0.9g、

【专家共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建设基本要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建设基本要求 【专家共识】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准确、早期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离临床诊治需求尚有较大差距,亟待改进。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底发布了《关于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281号),要求在2020年以前加强临床细菌真菌感染诊疗体系的建设,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本共识的制定旨在建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基本要求,推动真菌检测技术的普及和人员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综合医院真菌感染诊疗能力。 一、术语和定义 (一)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以出芽方式繁殖,称为酵母菌(yeast)。临床致病的酵母菌主要包括念珠菌、隐球菌、毛孢子菌等。 (二)丝状真菌 多细胞真菌有菌丝和孢子,菌丝延长分枝,交织成团,称为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又称霉菌(mold)。临床重要的丝状真菌包括曲霉菌、毛霉菌、镰刀菌等。 (三)双相型真菌 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如营养、温度、氧气等)改变,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称为双相型真菌(dimorphic fungi),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孢子丝菌、马尔尼菲篮状菌等。这些真菌在体内或在含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 ℃培养时呈酵母相;而在普通培养基,25 ℃培养时呈霉菌相。

二、环境和设施要求 真菌实验室环境和设施的设计应确保实验的质量和生物安全。 (一)环境要求 真菌实验室应与细菌、病毒等实验室区分,以防发生交叉污染。其面积以满足工作和安全要求为宜,合理布局。在建设实验室或开展实验活动之前,应进行生物危害评估。 (二)基本设施 设置防飞虫纱窗和门禁,有充足的照明、应急灯、通风、供水、供电、紧急疏散标识及信息系统,工作区设有洗手池、应急淋浴和洗眼装置;门外有生物安全级别标识[1]。 配置生物安全柜和不同温度培养箱(至少包括25~30 ℃以及35~37 ℃)。设置耐化学品和消毒剂腐蚀的防护用品及器材。 (三)气流要求 实验室宜设计负压或定向气流,主实验室气流应由清洁区送入操作区。生物安全柜为Ⅱ级,其高效过滤器对于直径为0.3 μm的微粒过滤效率不低于99.99%[2]。 (四)消毒措施的管理 工作台面可用5%石碳酸或0.5%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500 mg/L)消毒。如遇操作台被真菌或标本污染,应立即覆盖纸巾,并用5%石碳酸或含氯消毒液(2 000 mg/L)消毒20 min。切忌用水冲洗,以免污染扩散[3]。高压灭菌效果建议使用指示条以及生物指示剂进行监测。 (五)医疗废物的管理 真菌培养标本及污染物在丢弃前,需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废弃物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的要求,特别是丝状真菌,建议用医用胶布或透明胶带密封后高压灭菌[4]。 实验室废物的最终处置应交由经当地环保部门资质认定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集中处置。 (六)丝状真菌处理的生物安全要求 丝状真菌的检测需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特别是可疑高致病性病原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等),严格执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进行操作及处理[5]。BSL-2级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建议对高致病性真菌进行大量活菌的操作(如大量活菌的传代培养,药敏试验等)[5,6]。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2年 12 月 4日 姓名系年级 2011级生科2班组别四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细菌坚定中的重要作用。 4.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5. 了解吲哚和甲基红试验的原理以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培养基: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大分子水解试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内装有倒置的德汉氏小管)(糖发酵试验);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验);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蒸馏水、 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 三、【实验原理】 1.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由于各种 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 2.淀粉的水解:由于微生物对淀粉这种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 分解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的物质为较小的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如淀粉酶水解淀粉为小分子的糊精,双糖和单糖;而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因此能分泌胞外淀粉酶的微生物,则能利用其周围的淀粉,在淀粉培养基上培养用碘处理其菌落周围不呈蓝色,而是无色透明圈,据此可分辨微生物能否产生淀粉酶。 3.油脂的水解:在油脂培养基上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苔的颜色,若出现红色斑点,则说 明此中菌可产生分解油脂的酶。 4.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在肠道细菌的鉴定上尤为重要.绝大多数 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细菌只产酸不产气. 例如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产酸后再加入溴甲酚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德汉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德汉氏小管中无气体。 5.IMVC实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 (1)吲哚试验:是用来检测吲哚的产生,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但并 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所以吲哚实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第八周

年级:2009 专业:医学检验班级:一班姓名:赵富海学号:2009221792 实验八、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K-B法】 菌种(均为幼龄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5×108/ml、大肠埃希菌1.5×108/ml 药物纸片:青霉素、庆大霉素、新诺明、环丙沙星 方法: 1.涂菌(棋盘划线法),室温放10min; 2.贴药敏纸片,注意间距(大于24mm)和边距(大于15mm); 3.置35℃24h判读结果。 结果如图所示: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价结果 实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对庆大霉素、新诺明、环丙沙星敏感。 【试管稀释法】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1.5×108/ml、大肠b1.5×108/ml 抗生素:庆大霉素32u/ml 方法: 1.对倍稀释抗生素

2.加菌液0.1ml/管,摇均35℃16—18h 3.判读MIC 试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注意:设立对照管(肉汤对照管,待测菌生长对照管和质控菌生长对照管) 结果判断: 不出现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该细菌的MIC. 如图: 实验结论:MIC=原药物浓度(32u/ml) ×稀释倍数(1:24)=2u/ml 【联合药敏试验】(示教)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b 结果判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①青+链=青单+链单→相加作用 ②青+红=青单+红单→相加作用 ③青+万=青单+万单→相加作用 ④青+林>青单+林单→协同作用 大肠b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①青+红=青单+红单→相加作用 ②青+链=青单+链单→相加作用 ③青+林=青单或林单→无关作用 ④青+南>青单+南单→协同作用 【实验讨论】 1.K-B法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有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 愈小。 2. K-B法影响因素 ①培养基的质量,如PH、深度、硬度和表面湿度等; ②药敏纸片的质量,含药量和保存方式; ③接种菌量正确与否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取决于比浊标准的配制,正确使用和保存; ④试验操作质量:接种细菌后贴片时5~15分钟; ⑤孵育条件,温度和时间:培养时间16~18h,不要超过24h。 3.稀释法原理: 以水解酪蛋白(MH)液体培养基将抗生素作不同浓度的稀释,然后种入待测细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对被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 4. 稀释法影响因素:培养基、接种菌量、蛋白质结合率、抗菌药物的配制、结果观察的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本试验的结果。 5.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AST)的意义 ①可预测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既AST试验结果为“敏感”时,治疗可能有效;试验结果为“耐药”时,使用该药物治疗肯定失败; ②指导临床医生选择使用抗生素,AST的结果往往在给予病人经验性治疗24~48h之后,若AST结果为“敏感”,该治疗为有效,若结果为“耐药”,即应更换药物; ③提供所选择药物的依据; ④监测耐药性,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掌握耐药菌感染病的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6.通过此次实验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试管稀释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的判读及其临床意义,并掌握联合药敏试验结果的观察、判断。

微生物试验设计

微生物实验设计 一.设计一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并说明各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写明成分,不要求定量) 分析: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既有细菌,又有真菌,以纤维素分解的细菌为例说明: 1.考虑到碳素营养要求,可以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一是为纤维素分解菌做碳源和能源,二是只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生长,而其它菌不生长,起到选择培养基的作用。 2.根据一般为微生物的要求,除碳源和能源外,还需氮源及其它矿物质营养物,生长因子。氮源可用(NH4)2SO4,生长因子可用酵母膏,矿物质可用K2HPO4,MgSO4,NaCl等。 3.为了维持培养基的pH恒定,可在培养基中加入CaCO3。 所以按以上分析并结合培养基配制经验,我们设计出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配方如下: 纤维素、(NH4)2SO4、K2HPO4,MgSO4,NaCl,CaCO3,酵母膏,水,pH中性。 二.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培养体。 分析:首先要根据分离对象选择适重的培养基,若要分离真菌应选用马丁.孟加拉红选择培养基,若要分离细菌应选择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若要分离放线菌应选用高氏培养基。 土壤取回来之后,用常用的十倍稀释分离法进行稀释分离。若分离细菌一般稀释至10-8,若分离放线菌一般分离至10-4,取最后几个稀释度倒平板,获得单个菌落。 将平板上出现的单菌落转接斜面培养,同时镜检菌体的浓度,若不纯应将培养的

斜面再次进行稀释分离。倒平板获得单菌落。转接斜面培养,同时镜检菌体的浓度,反复几次直到得到菌体单一的菌落放可认为氏某一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三.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分离到并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的细菌纯培养物? 分析:程序如下: 1.查资料:看是否有人分离该菌的报道从中获得分菌的经验;查苯的化学性质并建立其标准的测量方法,否则无法确定分菌过程中菌的降解效果。 2.采样:一般采集被苯污染的土壤并从中分离目的菌。 3.富集培养:将采到的土样在富集柱上驯化,不断提高土样中苯的浓度,使降解菌在数量上占优势。 4.取适量富集土样在以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设对照,生长后测富集液的降解效果,如果好,再适量转接到另一瓶以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不断重复直至获得高效的富集液。要注意富集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变化,关键是苯含量的测定要准确。 5.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将高效富集液进行稀释涂布,从中挑取单菌落并验证功能,方法是用以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培养测定其降解效果,找到高效降解菌。 6.进一步验证,并进行传代试验,至少连续30代功能不丧失。 四.如果希望从环境中分离到厌氧固氮菌,该如何设计实验。 用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用来分离固氮微生物。 1.查资料。看是否有人分离该菌的报道,从中获得分菌的实验。 2.采样

微生物实验室装修公司哪家好

我国目前基层实验室存在仪器设备简单陈旧,检验质量缺乏保证,操作程序不规范,操作人员没有受过正规培训等等问题。所以在微生物装修过程中需要选择专业的微生物实验室装修公司才行。微生物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的“短板”,一些二级医院尚未建立微生物实验室或不能开展必要的检验项目。专业微生物实验室装修公司给你介绍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装修要求。 一、实验室面积和环境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试验操作和结果报告,微生物实验室装修公司哪家好呢?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大多数微生物室仅从事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建议二级医院使用面积最好不低于60㎡,三级医院不低于160㎡(如果同时开展感染性免疫检验,则面积相应扩大)。设置防虫纱窗和门禁,并按检测功能进行相对分区,如分为标本处理、涂片镜检、分离培养、鉴定/药敏、培养基制备和结果报告等区域。三级医院应有独立的分枝杆菌和真菌检测室。实验室内要有充足的照明,宜有适当的给排水管道、良好的通风设施和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仪器和设备 1、二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必备的仪器设备有: 生物安全柜、高压消毒灭菌器、紫外灯、试剂冰箱、低温冰箱、普通培养箱(至少2个温度)、显微镜、比浊计、烛缸、离心机等。有条件或标本量较多的医院应配备血培养仪、半自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2、三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增加配备的仪器设备有: 血培养仪、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浊度仪、CO2培养箱、细胞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 根据标本量和所开展的检验项目,有条件的微生物实验室可配备(但不限于):自动染片机、标本自动接种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基因诊断平台(包括扩增仪、测序仪等)、冷冻干燥机、化学发光仪、酶标仪、洗板机等设备。 三、人员资质 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二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至少有固定人员2~3人,建议5人及以上,其中实验室负责人至少为中级技术职称,有临床医学或检验医学专业学习背景,并有在三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进修6个月以上的经历和3年以上临床微生物工作经验,有持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且每2年至少外出学习或进修培训1次。 三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至少有固定人员6~8人,建议10人及以上,其中实验室负责人至少为副高技术职称,有临床医学或检验医学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有5年以上临床微生物工作经验,并有持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且每年至少外出学习或进修培训1次。 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医院感染知识和生物安全培训。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应从事涉及辨色的微生物学检验]。从事特殊岗位检验,如性病、HIV、结核菌和基因扩增检验的

【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 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 实验材料: 1 土样溶液0.5ml,无菌生理盐水 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实验步骤: A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 B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 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 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菌落计数 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 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 实验结果及数据: 实验结果如附图。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功能布局划分

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是必备的,牵扯到病原微生物,那就更应该谨慎对待,专业做微生物实验室设计的公司,在前期的功能划分布局都非常专业,会根据具体实验需求来进行设计。 虽然说很多企业是直接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总包给工程公司,但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成功建设,企业在计划建设微生物实验室的时候,需要对微生物实验室的功能布局有个了解,预留充足的空间与预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功能布局划分。 微生物实验室根据各环节功能,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实验台、电炉、专柜、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

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肥皂、洗衣粉、去污粉等。 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烘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等灭菌设备设施。 四、无菌室:无菌室一般为4-5平方米、高2.5米的独立小房间(与外间隔离),专门设立于微生物实验室内。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纯化菌、系统接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 五、恒温培养室 1.培养室的设置 (1)培养室应有内、外两间,内室是培养室,外室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大,以利于空气灭菌,内室面积在3.2×4.4=14m2左右,外室面积在3.2×1.8=6m2左右,高以2.5m左右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分隔内室与外室的墙壁上部应设带空气过滤装置的通风口。 (3)为满足微生物对温度的需要,需安装恒温恒湿机。

微生物实验设计

麻黄中生物碱的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前言 麻黄(herba ephedrae)为麻黄科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麻黄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因产地和品种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主,此外还含少量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和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无菌接种等基本手段; 2. 掌握麻黄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技术; 3. 研究及鉴定麻黄体生物碱外抑菌作用。 二、实验原理 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离子交换树脂法:利用生物碱盐能够交换到强酸型阳离子树脂柱上,将麻黄

草的酸性水提液通过离子交换柱,用酸性液洗脱,由于麻黄碱的碱性比伪麻黄弱,可先从树脂柱上洗脱下来,从而使两者达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 材料:麻黄、阳离子交换树脂、平皿、接种环、恒温干燥箱、定性滤纸、 试管、镊子、棉拭子蘸、移液管、高压锅、生化培养箱等 2.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 3. 所需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及牛肉膏汤琼脂培养基。 四、实验步骤 1. 麻黄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鉴定 1.1麻黄中生物碱提取、分离 2.1麻黄中生物碱鉴定 (l)氯化汞沉淀反应麻黄中生物碱在氯化汞的乙醇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为红色。在同样条件下,与氯化汞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这是因为甲基麻黄碱的碱性较强,加热时能使氯化汞转变成氧化汞(砖红色),而去甲基麻黄碱生物的碱性较弱,与氯化汞反应只能生成白色的分子复盐沉淀。 (2)Vitali反应麻黄中生物碱以甲基麻黄碱和去甲基麻黄碱生物碱分子结构为主,当用发烟硝酸处理时,发生硝基化反应,生成三硝基衍生物(黄色),若再与醇钠溶液反应,发生分子内双键重排,生成醌型结构的衍生物而呈深紫色,渐转暗红色,最后颜色消失。 2. 麻黄生物碱外抑菌作用 2.1 抑菌环直径大小的测定(琼脂扩散法) 2.1.1 麻黄溶液配制称取麻黄10 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20 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