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联盟与世界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联盟Vs.世界政策

萧暮雨

Samuel Shaw

一、大陆联盟体系

1871年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使得欧洲均势彻底崩溃。普法战争的失败以及阿尔萨斯-洛林的割让,使得法德关系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和1886年布朗热运动便是例证;法国愿意与任何一个欧洲大国联手以报仇雪恨,因此,孤立法国成为德国外交的首要任务。而地缘政治上,唯有俄罗斯与奥匈帝国有能力抄德国后路,因此,为避免腹背受敌,俄德与俄奥关系便是德国的优先方向。世界霸主英国自然也是任何国家无法绕开的因素;意大利虽然实力不济,但对德国而言,也绝不能坐视它成为法国的朋友。

为了填补维也纳体系崩溃之后的制度空白,俾斯麦建立起了以“联奥、拉俄、亲英、反法”为主题的大陆联盟体系。

大陆联盟体系的运作,大致可以分为酝酿、形成、调整、崩溃四个时期:

(一)酝酿时期(1871-1878)

1872-1873年,通过元首互访,俾斯麦依托俄德军事协定及俄奥《兴勃隆协定》,建立起第一次三皇同盟(1873-1878)。但该同盟的脆弱性,在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便一览无余:俄奥不仅不支持德国,反而一起与英国反对德国将危机升级。

1875-1878年近东危机中,俄国支持波黑塞族起事,奥匈帝国与英国则主张维持现状以抑制俄国;面对两位盟友之间的分歧,德国则只好表示愿意居间调停。于是,作为1877-1878年俄土战争成果的《圣斯特法诺条约》,在《柏林条约》中被修改,俄国战争成果大大缩水。

至此,俄奥亲善结束;居间调停的德国,也被当做背信弃义的小人被俄国牢牢记住,第一次三皇同盟瓦解。

(二)形成时期(1879-1883)

俄德反目,对德国而言有如芒刺在背,为了抵消这种不安全感,俾斯麦只能选择进一步加强德奥关系。1879年,权大压主的俾斯麦通过软硬兼施,终于成功逼迫威廉一世不顾甥舅情谊,批准了《德奥同盟条约》。

这份条约规定,倘法国或俄罗斯进攻德国,奥匈帝国必须出兵攻俄;作为交换,倘奥匈遭俄国进攻,德国也必须倾力相助。通过这个秘密缔结的防御性同盟,德国一方面摆脱了孤立感,另一方面也束缚住奥匈帝国不可未经德国同意便与俄国轻开战端。

奥匈帝国因为巴尔干问题,对俄国几乎有些咬牙切齿,因此它长期希望能够与俄国的头号对手英国结盟,但随着英国格拉斯顿内阁东山再起,奥匈帝国愿望落空,在俾斯麦言辞相逼之下,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俄国的关系。俄罗斯方面,为了对抗英国,曾一度谋求在地中海与法国或者意大利结盟;但无功而返之后,也只好重新考虑和德国联手。于是,在1881年,第二次三皇同盟成立了。

随后,1881年奥塞同盟、1883年德奥罗同盟也相继缔结,德国以压制奥匈帝国维持巴尔干现状,实现了三国的和平。

在西南方向,1881年法国独吞突尼斯,使得早已垂涎此地的意大利恼羞成怒。看准时机的俾斯麦便迅速拉拢意大利,1882年,德奥双边同盟改组为德奥意三国同盟,意大利同意与德国一起防范法国,德国则帮助意大利,说服了奥匈帝国在巴尔干问题上进一步收敛,以尊重意大利的感受。

至此,由三皇同盟、三国同盟、奥塞同盟、德奥罗同盟组成的大陆联盟体系正式形成,这个体系不仅密如蛛网,而且内部相互矛盾,俄奥矛盾、奥意矛盾都没有消除,全仰仗秘密外交以及俾斯麦的惊人骗术,才得以生存。

(三)调整时期(1883-1887)

问题很快出现,1885年保加利亚危机爆发,东鲁米里亚不堪奥斯曼土耳其暴政,起兵造反,要求与保加利亚合并;马其顿人见势也跃跃欲试,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诚惶诚恐。1887年,保加利亚大公兼任东鲁米里亚行政官,但没能统一,而且俄国人喜欢的亚历山大大公还被废黜,俄罗斯与奥匈帝国再度视若仇雔,第二次三皇同盟根基动摇。

在此期间的1886年,法国陆军总长布朗热上任伊始便大举扩军,德国则对法国发出战争威胁。但俄国却对德国此举态度暧昧,使得德国不敢轻举妄动。俄德亲善的可信度又一次被证明。

俄德奥三皇同盟靠不住,俾斯麦便不得不选择巩固德奥意三国同盟。而意大利真可谓后生可畏,竟然考虑主动进攻法国,要求将同盟由防御型改为进攻型。几经权衡之下,俾斯麦满足了意大利的要求。1887年,《奥意条约》与《德意条约》修改了《三国同盟条约》:奥匈帝国表示将与意大利一起维持近东现状,倘不能维持,也一定与意大利相互补偿。德国同意,如果意大利为了利比亚对而法国主动出击,德国也绝不袖手旁观;德国还慷慨的表示,倘两国联合讨伐法国,德国绝不阻挠意大利对法国本土提出领土要求。

1887年,英国为了在地中海周边遏制法俄扩张势头,谋求与地中海沿岸大国联手,俾斯麦极力促成此事。1887年2月英意《第一次地中海协定》议定维持地中海、亚得里亚海及黑海现状,英国支持意大利进取北非,意大利则支持英国独占埃及,协定反法意味浓厚;1887年12月英奥《第二次地中海协定》议定维持近东现状,保持土耳其海峡旧制,支持土耳其坚持对保加利亚的宗主权,以抵制俄罗斯;意大利风闻此事,很快对英国表示加入其中。

但无论如何,与俄法两个大国同时为敌,是德国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改善俄德关系的努力仍然在继续:三皇同盟条约1887年期满失效,德国虽不可能再与俄奥同时结盟,甚至俄德两国结盟也很有难度,但还是争取到两国相互善意中立,于是,俾斯麦极力与俄国达成《再保险条约》,德国人以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优势为条件,同时许下政治上支持俄国人强行打通黑海海峡的空头支票,换来俄国保证在法德冲突时中立。

至此,大陆联盟体系完成调整,正式形成。

(四)崩溃

1890年,功高震主而又大权独揽的俾斯麦,终于为少主威廉二世所不容,不得不告老还乡。然而,无论威廉二世还是卡普里夫、毕洛夫等人,都没有足够的耐心与能力,如俾斯麦一般经营如此错综复杂的大陆联盟。

1890年《再保险条约》到期,威廉二世认定该条约没有价值,因此拒绝续约。

俄国与英国、奥匈早已龋龉不断,如今德国人的抛弃,使得俄国倍感孤立无援。被俾斯麦成功孤立了二十多年的法国人,嗅到了机会,通过军舰互访、金元外交等一系列手段,对俄国频频示好。终于,1892年《法俄协约》缔结,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意进攻,或者俄国遭到德奥进攻,两国应全力攻打德国;倘三国同盟进行军事动员,两国无需协商即也应动员。几经周折,1894年该协约正式生效,法俄联手夹击德国的态势终于形成,俾斯麦的大陆联盟体系终于破产。

二、世界政策

德国用30年时间就走完了英国100年才走完的道路,并且成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中心和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动辄以“世界国家”自诩,以人种优劣学说支撑其民族信念,对强权政治则有近乎狂热的崇拜。

威廉二世辞退了俾斯麦,开始按照自己的设想来改变德国的外交政策。到1897年,他正式将此定名为“世界政策”。“世界政策”主要有两个目标,其一,在欧洲及其周边,建立从北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并建立一流陆军加以保卫;其二,在亚、非、拉美广泛拓殖,并建立一流海军用以支撑。

德国挑起了欧洲的陆军军备竞赛,法俄两大陆军强国都不得全力应付;海军方面,连大英帝国都曾一度呼吁与德国一起限制军备。

凭借强大的经济力量与军事实力,德国的军队、商人、传教士也在世界各地出现,在非洲夺取了津巴布韦,并对英国的“两C”计划多番作梗;在亚洲,占领了中国胶州湾;在拉美,德国投资强劲地挤压着美英的市场份额。

这种状况,在1914年达到高潮,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了它的惊人实力,倘无美国出手,欧洲大战鹿死谁手恐怕尚未可知。

三、大陆联盟与世界政策的比较

大陆联盟与世界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大陆联盟着眼于欧洲,而世界政策则具有全球野心。俾斯麦一直宣称“只要我还是德国首相,我们就不会实行任何殖民政策”,后来迫于国内压力,也只是同意了占领津巴布韦;而威廉二世和他的外交大臣毕洛夫,则公开叫嚣“德国不仅需要空气,也需要阳光下的地盘”,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即便开罪世界霸主英国也在所不惜。

(二)大陆联盟具有很强的保守性,而世界政策的进攻性一览无余;大陆联盟旨在维持有利于德国的均势,世界政策则将目标锁定在霸权。

(三)大陆联盟时期,德国注意保持陆军的相对优势;但威廉二世时代,德国不仅谋求陆军的绝对优势,而且也对海洋霸权垂涎三尺。

(四)对各大国的态度不同:

对英国,俾斯麦最大限度地谋求英德亲善,1870年就曾向英国传达结盟意愿;威廉二世与英王乔治五世是姑表兄弟,德国也曾一度与英国进行长达三年的结盟谈判,但一旦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