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分区分析

功能分区分析

整个社区的功能分区以道路系统为主要框架。新104国道将用地分成东西两部分,同时社区的南面紧邻老104国道,所以整个社区与城市就有三个主要边界,并同时在这三条边界设立入口。社区内的主要干道平行于老104国道,将这三个入口联在一起。主要的社区级公建分别位于两个入口附近,其中临近主入口(位于新104国道之上)的是一组辐射周边城市的区域级商业中心,其中包括一个大型SHOPPING MALL、商业街、各种专业商店、文化娱乐建筑、商业写字楼等,是社区中最具活力的公共区域。另一社区级公建群位于用地西侧临老104国道入口处,包括西区会所、高尔夫俱乐部、酒吧街以及一组临近入口的社区及商业建筑。社区内的文教建筑包括一所中学、两所小学,为防止城市道路的噪音干扰,文教区分两组置于东西区内部。社区的主体功能是居住,其中别墅用地约占50%左右,主要集中在用地北侧周边30米等高线以下的山区,从东到西从用地北侧山区跨越104国道联成一体。这一区域拥有良好的景观视野以及绿化条件,同时大部分远离城市边界。另外一部分别墅结合一个九洞高尔夫球场占据了西区用地的中心地带,这里是整个社区中建筑密度最低的区域,穿插于九洞高尔夫球道之中的高档豪宅得以最近距离地享有球场的大面积绿地以及新鲜空气。居住功能的基本分布原则是从北向南逐渐提高建筑密度,同时降低建筑的档次,这与整个用地动静走势和土地价值分布相符合。根据这一原则,以社区主干道为界,北侧是别墅区,南侧依次布置联排别墅区和多高层公寓区,最南侧沿老104国道一线主要是高层公寓带。东区用地的南侧相对独立的区域设回迁公寓区,以

满足原有三个村落回迁户的需要。

新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规划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图3组成模块分析Fig.3Moduleanalysis图4空间分析 Fig.4Spatialanalysis (5)学生生活区.一条大学城的主干道使生活区与教学区脱离,学生生活区可以面对社会开放.单独管理,形成社会化的产业。学生生活区的公共设施在大学城内可以集约共享,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学校资源利用与运作的效率。生活区的空间规划与教学区形成强烈的对比.内部形式细腻,丰富.变化多。 4.2.2校园外部空间形态的规划 通过大学城环形路的组织,整个校园外部空间形态被分为内外两层.首先,教学区.对外交流与运动区按照构成形态的逻辑关系组成了第一层次空间.学院组团按照组团形态的逻辑关系组成了第二层次空间。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轴线空间将校园中心区划分成尺寸不同的地块。建筑布置于各个地块中,学院组团形成一个教学中心区,同时又充分尊重了各个单元的自主性,让它们自发而整体地应对校园空间的动态变化。 (1)开放型线型空间模式——以有机连接.有机形态的开敞空间为主体。在方案中,以有机形态的开敞流线空间为主体,作为校园空间的主轴线,同时两条不同主题的流线空间与主轴线垂直相交,形成开放型线型空间模式.开放空间构架将校园内的主要地标串联在一起,形成校园强烈的可识别性以及景观特征(图4)。 (2)多元化的网络模式——网络化的交往空间。本设计方案运用不同尺度的廊作为建筑群体平面构图的基本要素,将各个学院当作由。门”。堂”“廊”组成的庭院,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条件具体处理成闭合或开放.不同层次的庭院空间,是正格与变格并存的设计理念的产物。这些大小 凰5空间网络分析 Fig.5Spatialnetworkanalysis 不等的庭院空间按一定轴线排列所形成的线型空 间,是对天津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里”空间的 模拟和诠释。方案中形成的一系列层次的公共的 开放空间和半私密的开放空间与交通空间和功能 模糊的廊空间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空间网络 模式(图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金广君.美国城市设计导则介述【J】.国外城市 规划,2001.(2). 5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 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04. 4【El】芦原叉信.外部空间设计【M】.伊培桐,译.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汤纪敏.美国校园一瞥[J】.世界建筑,1980, (2). 6周远清.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与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01,(1). 7吕斌.大学校园空间持续成长的原理及规划方 法【J】.城市规划,2002,(5). 8高箕生.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J】.建筑 学报,2000,(6). 65 孽l岽 瞳l替 汁I)I;} 小 岈I辫 薰I 斟l 海l 造l 盏l 万方数据

分析城市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

一、分析城市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 1、公园的规划布局: 公园规划布局的艺术处理手法:公园的布局要有机地组织不同的景区,使各景区间有联系而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对公园的景色,需要考虑其观赏的方式,何处是以停留静观为主,何处是以游览动观为主,静观要考虑观赏景点、观赏视线。公园景色的观赏要组织导游路线,引导游人借观赏程序游览。导游线应该按游人兴致曲线的高潮起伏来组织,是公园艺术布局的重要设计内容。 公园的景色布点与活动设施的布置,要有机的组织起来,在公园中要有构图中心。在平面布局上其游览高潮作用的主景,常为平面构图中心,一般在适中的地段,较常见的是由建筑群、中心广场、雕塑、岛屿、“园中园”及突出的景点组成。在立体轮廓上起观赏视线焦点作用的制高点,如雄峙的建筑和雕塑,耸立的山石,高大的古树及标高较高的景点组成,常为立体构图中心。公园立体轮廓的构成是有地形、建筑、树木、山石、水体等的高低起伏而形成的,常是远距离观赏的对象及其他景物的远景。平面构图中心立面构图中心可以分为两处。平面构图中心的位置,一般 公园规划布局有三种形式: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①规则式公园又可称为整体式、几何式、建筑式、图案式。强调对称轴线,多用几何形体,各种园林要素都是对称布置。它具有庄严、雄伟、自豪、肃静、整齐、开朗、人工美的特点。但是,它也有过于严整、呆板的缺点。当公园设置的内容需要形成这种效果,并且有规则地形或平坦地形的条件,适于用这种布局的方式。如北京中山公园。 ②自然式的公园又称为风景式、山水式、不规则式。这种形式的公园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自然布置。创造手法是效法自然,服从自然,但是高于自然,它具有灵活、幽雅的自然美。其缺点是不易于与严整、对称的建筑、广场相配合。在地形复杂、有较多不规则的现状条件的情况下采用自然式比较合适,可形成富有变化的风景视线。如我国的古代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③混合式园林是把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特点融为一体,而且这两种形式与内容在比例上接近。在用地面积交大的公园内常采用,可按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处理。 2、公园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之后,对公园进行功能区。 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法是从空间安排公园的规划内容,这种方法有快速、有效、易于掌握的特点,尤其是面对用地面积较大,活动内容较复杂多样的实际综合公园,通过功能分区可以使各种活动互不干扰,使用方便。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一般有: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观赏游览区,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公园管理区等。 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的功能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科学文化教育,使广大游人在游乐中受到文化科学、生产技能等教育。具有活动场所多、活动形式多、较热闹、有喧哗声响、人流集中等特点,可以说是全园的中心。主要设施有俱乐部、游戏场、电影院、音乐厅、展览馆、画廊、文艺馆、阅览室、剧场、舞场、青少年活动室、动物角等。该区应设在靠近主要出入口处,地形较为平坦。应有一定的分隔,平均每人有30平方米的活动面积。该区的建筑物要适当集中,工程设备于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布局应有利于游人活动和内部管理,同时要注意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故要使有干扰的活动项目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利用树木、建筑物、山石等加以隔离。 体育活动区的主要功能是供广大青少年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具有游人多,集散时间短,对其他各项干扰大等特点。在该区增设各种球类、溜冰、游泳、划船等场地。布局上要尽量靠近城市主要干道,或专门设置出入口,因地制宜地设立各种活动场地。在凹地水面设立游泳池,在高处设立看台、更衣室等辅助设施;开阔水面上可开展划船活动,但码头要设在集散方便处,并便于停船。游泳的水面要和划船的水面严格分开,以免互相干扰。

大学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意义与作用大学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1、校园历史与发展 2、现状基地与评价 二、规划设计思想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 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 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与布局 2、道路交通组织 3、绿地空间系统 4、景观风貌规划 5、建筑群体设计 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4、电力规划 5、电信规划 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 8、环境卫生保护 六、经济技术指标

分区用地表: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正文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 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西部,翡翠路以北,九龙路和汤口路以东,容城路以南,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西侧怀抱丽人湖及公园景区。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并可与开发区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略有起伏由丽人湖伸展出的三道低凹湿地似指状自东向西插入基地,形成起伏相间的地貌。基地内最大高差约11、50M,零星散布许多池塘,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东面的丽人湖的滨水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将伸入基地的低凹湿地转变为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宝贵条件;正确处理新校区与大学城的整体关系,合理规划校园与周围道路交通、开发区的关系,以及组织具有安徽大学传统特色与未来精神的校园空间。 二、规划设计思想设计依据: ①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招标说明书 ②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③安徽大学新校区地形图 ④安徽大学新校区市政管线设计资料和环保意见书 ⑤安徽大学新校区岩土工程地质初勘报告 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

大学校园空间形态研究

建筑学专业学年论文 (2012级) 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研究 学生姓名:童尚政 学生学号: 12142113 指导教师:陈峰 完成日期:2016年1月5日

建筑学专业学年论文评价表 学生姓名童尚政学号12142113 班级建筑121 学年论文题目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研究 [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城市规划与设计 论文所属方向 [ ]建筑技术科学 [ ]其他 一、自我总结及论文评价 本论文在陈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构思和内容,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近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签名2016年月日 二、指导老师评语及论文评价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签名2016年月日 三、答辩记录及论文评价 记录人签名: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组长签名2016年月日 三、学年论文成绩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

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研究 童尚政※ 摘要:为了改变大学校园庭院空间设计中存在的功能混乱、忽略使用者心理情感的现状,从庭院空间的概念特征出发,探讨庭院空间在大学校园内应该具有的功能与空间形态。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来将庭院分为教学区等四种庭院类型,分析其人流情况、空间布置手法与特点、尺度问题等,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此重视师生群体的心理,促进交流与沟通,加强和完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并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空间塑造 Research on the space form of campus courtyard Tong Shangzheng Abstract:In order to change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ourtyard space design in the presence of chaos, ignore the status of psychology of users, from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tyard space of of courtyard space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should have the function and space form.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to the courtyard divides the teaching area and so on four courtyard types, analysis the stream of people, space layout techniques and characteristics, scale issues, that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this atten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mote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and achieve the education aim. Key words:University campus, Courtyard, Spatial form, Space creating 1 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与教育受到重视的环境下,大学校园改扩建十分火热。但由于市场需求量过大却不成熟,校园建设没能考虑人的需求等原因,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而庭院作为校园内亲近自然,促进交往的重要空间也没能例外。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人的需求视角出发,深入分析校园庭院空间形态,提升空间品质,加强和完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 本文是对于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的研究,运用了查找文献、实地调研、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从大学校园庭院的概念特征开始,到分类汇总一些经过实地考察的大学校园庭院,总结他们的空间 ※童尚政,男,1994-02,建筑121,491061642@https://www.360docs.net/doc/3711931107.html,. 指导老师:陈峰,176619711@https://www.360docs.net/doc/3711931107.html,.

建筑空间组合流线分析功能分区

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流线分析 建筑界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幢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 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或被创造出来),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新的高度发展。 功能空间与建筑造型。建筑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后,要考虑的就是其优美的立面和造型带给人们精神上良好的感受。 建筑的流线无疑影响着功能的划分与使用,一个建筑流线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性。 以上所述为建筑中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也就是说,设计的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这些基本功能要求。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的要求。 建筑的空间组合 在设计中,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谈,我认为尤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空间的体量。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

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目前,由于住宅市场的炒作和使用方(甲方)盲目攀比的心理,使很多设计变得不理性;厅的面积被扩大到60-70M2,卫生间被扩大到18 M2。这不是正常人所能接受的。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指出:“日本式建筑中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其所说的四张半席相当于我国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居室。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曾谈到:“尽管我们可以忽视空间,空间却影响着我们,并控制我们的精神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心理体验的,不仅是建筑物的物理实体,主要是使用建筑空间的人和活动。 2.空间的尺度。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应考虑好的两个高度: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米。 绝对高度与人的感受: 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另一个是相对高度: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愈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愈强。 相对高度不能只着眼于尺寸,而要联系到实际的平面面积,人们在实际生活经验中体会到,在绝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面积愈大空间愈显得低矮;另外,作为空间顶界面的天棚和底界面的地面——其相互平行、对应,如高度和面积保持适当的比例,则可以显示一种互相吸引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造成一种亲和、适宜的感觉。 3.空间的形状和比例。不同的形状空间,往往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选择空间形状时,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使其不但适用而且又能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良好的精神感受。对于一般建筑空间来讲,所谓形状就是指“长、宽、高三者的比例关系”。由不同形状体量组合而成的建筑体形,可以利用长、宽、高三个向量要素在形状

客房的功能分区及空间分析

客房的功能分区及空间分析 一般客房内分成三个区域:小走道、卫生间、客房。 ●小走道: 小走道是客房外进入客房内的过渡空间,在这个部分,我们通常会集合交通、衣柜、小酒吧等几个功能,从当今的设计趋势来看,似乎偏重强调交通功能,其他两个功能都有所转移。为了突出客房的“大”,在这个过渡空间的“形体塑造”上多采用“压”的方法,这也是所谓“先抑后扬”。让客人先通过一段层高低些的过渡空间,到了卧房区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心理感受。所以这个空间的尺寸感上可能会偏低一些。压低走廊吊顶高度另一个好处是充分利用了走廊吊顶内的空间将空调的风机盘管、新风管、管线……等都设置在此。小走廊的净宽度也有一个最低要求,即净空要达到1.10m宽。小于1.10m在使用上将会造成不便。现在的许多设计都通过各种方法来拓宽这一宽度,比如“硬性加宽”,有的设计将小走廊宽度达到了1.3m(多发生在房间净空大于4.1m以上时),这种手法虽然加宽了小走廊但却压缩卫生间的空间。为了不减小卫生间的面积,可采用“视觉加宽”,即在小走廊的立面上使用镜面或玻璃,利用其反射性或通透性来增加空间扩张的心理感受。使客人在经过小走廊时的舒适度提高。“空间交融”:将小走廊与卫生间的墙体处理成移动隔断,当卫生间不使用时,将移门打开,将卫生间的空间溶入到小走廊的空间之中,来达到扩大空间的作用。由于移门的使用使得如酒吧、衣柜等这些功能被转移到其他空间之中(在传统的客房设计中,这两个功能总是依傍在小走廊空间里的)。 小走廊与卫生间争空间,正是因为这一对矛盾的存在,为设计之窗的开启留下一大片天空,卫生间如何设计?隐私性如何处理?都给许多设计师提供创意和发挥灵感的机会。 ●卫生间: 客房设计好了,整个酒店的设计成功了80%,客房卫生间设计好了,客房的设计也成功了百分之八十,可见客房卫生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将卫生间分成两个区:干区、湿区。四个功能:淋浴、浴缸、座便、洗手台(有的酒店的客房卫生间还增加了化妆台功能)。除了要求满足上述功能外,最重要是要方便使用,干区与湿区的分割要合理,卫生间内的流线设置顺畅,客人使用方便安全。 湿区的设计包括淋浴、浴缸。淋浴空间要求封闭,客人在洗澡时,水不能溢出到外面。人性化设计的细节处理使我们非常注重湿区的淋浴设计,如地面防滑问题;排水通畅且地下排水口隐蔽的问题,在1㎡左右的小空间中设置小石橙,以方便客人搓澡,浴液盒的大小、位置、高度也须仔细考量,要特别计算客人在淋浴间动作所需的基本空间。与淋浴间的客人是站着活动的设计相对比,浴缸区的设计是考量客人是躺着活动的特殊要求,

大学校园功能分区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大学校园功能分区研究的文献综述 范文格式 一、引言 当今世界己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大学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与整个社会和产业界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驱使大学改变了以往作为社会产品和最终用户之间的中介的身份,成为满足最终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直接生产者。因此,现代大学的重心正在发生变化,向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方向演变,其校园的规模和内容也处于不断发展扩大之中。 在今天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在高等教育本身不断进行着调整和改革的前提下,大学校园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从分散走向了新的聚合。 二、大学规划理论体系 (1)美国著名的大学校园规划专家所著的三本书《校园规划》、《校园建筑》、《校园景观》是战后大学校园建设的总结,从各个层面对校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校园景观》多处涉及到对校园空间形态的论述.书中他将校园空间按层次分为中心级空间、次级空间、三级空间,并阐述了各级空间的功能、构成形式、类型划分和营造方法,树林、方院、广场、绿地、林荫道等空间形态是道贝尔研究的重点。他提出的诸如强调空间的体验、空间的多样性和持续性发展、空间秩序的强化等理论对校园规划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2)《俄勒冈实验》是将其一贯的“以人为本”设计原则应用于大学规划的一次尝试。作者提出校园规划必须创造有机秩序的整体,这种有机的秩序不是靠呆板的总体规划得到的,它需要使用者对校园持续发展的正确理解,靠使人们共同遵循一定的法则而获得的。这一规划理念对于校园规划中各种空间的利用和改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大学校园功能分区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https://www.360docs.net/doc/3711931107.html,)

大学校园空间分析

大学校园空间分析 摘要:大学空间小是指个别的研究室、实验室、教学楼或图书馆,也小是单纯地指具有树林的大面积的场地,而是指由校园必要设施围合而成的开放空间作为基木单元而形成的校园空间。是容纳人们丰富室外活动的场所。 关键词:城市空间校园空间 一、大学校园空间的界定 大学是接受高等教育和从事研究的场所, 其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构成的共同体。大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知识传授和交流的场所, 其本质是生产知识或者说是创造知识的场所, 这需要一种可供教师与学生共同携手生产或创造知识的实在的场所, 或者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空间, 这就是大学的空间。大学空间不是指个别的研究室、实验室、教学楼或图书馆,也不是单纯地指具有树林的大面积的场地, 而是指由校园必要设施围合而成的开放空间作为基本单元而形成的校园空间。 多样的大学空间的形成与变化正是以开放空间作为媒介, 而开放空间的聚合力及对聚合空间的开放力正是大学空间形成与变化的基本原理。 二、大学校园空间的分类 大学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里面承载者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空间,但是这些空间没有明确的划分,所有的空间都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仅以个人感受和分析,我认为校园空间可以按以下的方式分类: 2.1按使用功能分类 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不同,我将其分为教学空间、居住空间、景观空间、交通空间。这四个空间都是校园里不可缺少的空间,也是学生使用最频繁的空间。 2.2按开放性与私密性分类 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开放性和私密性,根据其具有开放性与私密性的不同比例,将其分为开放性空间、半开放半私密空间、私密性空间。 2.3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 根据建筑形成的空间,建筑内部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这些空间的分类买一个分支都有交叉,比如说景观空间有属于外部空间,外部空间又可划分成开

大学校园设计理念

文地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作者:灰色的夏天 【导读】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校园建筑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在此过程中,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这里包含对空间和单体建筑控制要素,以及执行方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尤其是使用的主体人群师生们的意见应当受到重视。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和再一起。且除功能和形式,更应该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提出了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观。 【正文】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生变化,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营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和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 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2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 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在整体设计中这四个部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在每一个设计阶段都要兼顾其他设计阶段。 (二)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优化外部空间的形式:

功能分区分析

功能分区分析 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如一个简单的居室,所说的一厨一卫三室一厅就是按照功能所划分。按照用途形成所要格局。即衣食住行表现为建筑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居室的遮寒、烹饪、休息、会客、学习、哺育、赡养、洗漱等等,甚至还有美观;商场的购物;医院、学校、火车站、机关大楼等使得社会福利的达成。 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流线活动问题。 (1)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 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例如走道。 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交通枢纽空间 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二是空间处理方面的要求。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摘要:选取湖北民族学院主校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理论对其进行空间格局的定性分析,并对景观格局中的斑块进行分类,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校区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关键词:空间格局指标斑块景观格局指标 大学校园景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的改造衍生出了独特的景观类型。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独特的人工景观,校园景观独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最主要的生态组合[1]。本文以恩施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对高校的景观结构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其校园景观中不同景观类型内部及景观类型间的结构特征。 一、研究区域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位于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湖北民族学院的主校区(桂花园),校园占地面积为578028.59平方米,土壤以红壤为主,地貌属于红层丘陵。整个校园内水域面积为6433平方米,绿地面积为17692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6%。 二、校区景观结构分析 景观结构的组成要素主要有斑块、廊道和基质,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和自由组合形成的空间格局即为景观结构。在景观的组合模式中最普遍的为斑块——廊道——基质,因此在校园景观中的模式,也属于这一模式。研究区域的各斑块示意如图1所示。 1、基质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2]。在高校景观中景观基质已经与景观中的斑块和廊道融为一体,没有发生独立作用,所以在本次研究分析中,不对基质再进行考虑和研究。 2、斑块 斑块是指具有不同生态学属性和功能,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空间单元,如绿地、道路、学生公寓等。景观斑块的分类是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3]。根据斑块在高校校园中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类:a、教学设施斑块(黄色),这一类主要包括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机关和相关辅助建筑。b、生活设施斑块(红色),这一类斑块主要包括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以及食堂浴堂和商业用地。c、娱乐设施斑块(紫色),这一类斑块是指提供娱乐健身活动的场所,包括体育场,篮球场等。d、绿地斑块(绿色),主要指具有绿化功能的斑块,包括草地、林地和

功能分区分析

整个社区的功能分区以道路系统为主要框架。新104国道将用地分成东西两部分,同时社区的南面紧邻老104国道,所以整个社区与城市就有三个主要边界,并同时在这三条边界设立入口。社区内的主要干道平行于老104国道,将这三个入口联在一起。主要的社区级公建分别位于两个入口附近,其中临近主入口(位于新104国道之上)的是一组辐射周边城市的区域级商业中心,其中包括一个大型SHOPPING MALL、商业街、各种专业商店、文化娱乐建筑、商业写字楼等,是社区中最具活力的公共区域。另一社区级公建群位于用地西侧临老104国道入口处,包括西区会所、高尔夫俱乐部、酒吧街以及一组临近入口的社区及商业建筑。社区内的文教建筑包括一所中学、两所小学,为防止城市道路的噪音干扰,文教区分两组置于东西区内部。社区的主体功能是居住,其中别墅用地约占50%左右,主要集中在用地北侧周边30米等高线以下的山区,从东到西从用地北侧山区跨越104国道联成一体。这一区域拥有良好的景观视野以及绿化条件,同时大部分远离城市边界。另外一部分别墅结合一个九洞高尔夫球场占据了西区用地的中心地带,这里是整个社区中建筑密度最低的区域,穿插于九洞高尔夫球道之中的高档豪宅得以最近距离地享有球场的大面积绿地以及新鲜空气。居住功能的基本分布原则是从北向南逐渐提高建筑密度,同时降低建筑的档次,这与整个用地动静走势和土地价值分布相符合。根据这一原则,以社区主干道为界,北侧是别墅区,南侧依次布置联排别墅区和多高层公寓区,最南侧沿老104国道一线主要是高层公寓带。东区用地的南侧相对独立的区域设回迁公寓区,以

满足原有三个村落回迁户的需要。

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大学校园是城市中特殊的社区单元,具有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属性。校园景观环境包括实体要素和空间要素。从文化角度看,校园环境包含了人及社会关系,同样也渗透着文化属性。由此看来,大学校园所要担当的角色不仅是满足学习、实验和生活的功能,更要能为使用者提供新的交流平台和活动空间。现代校园空间形态更为开放、多层次,以便提供流通的、便于公共交往的建筑室内外空间。 从人的行为特征来分析校园景观空间,首先要分析下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人在空间的流动有一定的特性,主要分为三大类:1.目的性较强的人流; 2.随意性的流动; 3.静止。从这三大类来看,本文主要研究第三类静止,也就是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休憩空间。室外休憩空间包括广场、绿地、水体、林荫道以及座椅等休憩设施的休憩空间等。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电子信息和网络广泛进入学生生活,学生更多地与电脑接触,减少了大量的户外活动。因此良好的室外休憩空间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为校园注入活力和生机,也为学生身心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如今教育应尽可能地发挥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更要使学生课内外都能受到良好教育。因此,校园规划就要做到以人为本,为师生生活条件作出努力。由此可见休憩空间对学生生活的重要性。 曾经有研究表明,认为人的空间行为是环境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使用者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和文化共享交流。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感受,设计出能够反映设计完成后使用者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和心理感受的环境空间,并且设计出的物质和空间形式都能满足使用者的行为。以我校为例来探究大学生行为活动与休憩空间的关系。大学生具有 独特的交往需求,校园交往生活也是学生自身发 展的重要条件。休憩空间包含了休息、交往、独 处、晨读和学习等,这些决定了休憩空间的多功 能性和多层次性。良好的休憩空间可以满足大学 生交往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吸引、启发学生交往,为休憩空间注入活力和生机,为校园增添人文气息。左边这张表格是对学生休憩

大学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1、校园历史与发展 2、现状基地与评价 二、规划设计思想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 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 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与布局 2、道路交通组织 3、绿地空间系统 4、景观风貌规划 5、建筑群体设计 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4、电力规划 5、电信规划 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 8、环境卫生保护 六、经济技术指标 分区用地表: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正文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

功能分区

[第一课时] [情景·问题·感悟] 济南市在顺和街、经一路、纬六路、经七路围合地区内建设中心商务区;在泉城路、经四路东段、西市场商业集中地区形成市级商业中心;在段店、八里桥、金牛、泺口、大桥、七里堡、窑头、七贤、英雄山南部等地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结合居住用地规划,建设社区级商业服务中心。住宅建设按照旧区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成市总体布局,将联系紧密、布局集中的居住用地组合成片,形成29个居住生活区。工业用地由王舍人、贤文等8个工业区和美里湖、济文路等11个工业街区以及若干分散的工业点组成。工业用地发展分严格限制区、限制区、适度发展区和重点发展区四个层次……仓储用地根据工业生产和生活供应的需要,结合对外交通设施规划布置……省级行政办公用地的建设相对集中在经八纬一地区,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利用纬二路两侧现有行政办公设施予以完善。在十六里河地区预留行政办公发展用地。 以上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的一段文字,在文字中可以看出,城市中主要有哪些功能区? 点拨与提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等。 [阅读·积累·思考] 知识与技能 一、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不同,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______________,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 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二、住宅区 1.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____________,也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__________。 ___________前;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在一起 2.分化过程 ___________后;工厂集中,住宅相互聚拢 3.发展趋势 ⑴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⑵在位置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同时,低级住宅区往往与___________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___________相联系。在一些特大城市,兴建了________________。 注意:工业化的实现和交通的发展是形成住宅区的主要原因,它也是推动住宅区分化的重要原因。 三、工业区 1.形成:市区内部工业相互聚集形成成片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加强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拓宽原有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 3.区位特点 ⑴不断向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思考:为什么? 提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⑵趋向于沿主要_________________分布。 思考:为什么? 提示:工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运输需求。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实习项目:高校校园景观格局分析——以沈阳农业大学校区为例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景观生态评价的指标设计和评价的基本方法。学会评价景观的空间格局,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不同分析角度对景观组分进行评估,掌握科学的评价手段。 实习内容: 6月13日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介绍及研究区概况资料查阅 6月14日景观斑块与廊道调查 6月15日景观斑块分类与基质确定 6月16日景观单元特征指数分析 6月17日景观格局分析

研究方法: 获取高校校园影像图,室内判读结合实地调查确定其空间斑块与廊道构成,斑块面积由数字化求积仪测定。 斑块分类: 校园景观中的斑块,是指具有不同生态学属性和功能,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空间单元,如绿地、道路、学生公寓等。景观斑块的分类是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校区景观中的斑块划分为六大类: 1 教学设施斑块:指具有教学功能的斑块,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行政机关、以及相关辅助建筑等。 2教学实践设施斑块:包括试验地、温室、气象观测场等 3生活设施斑块:指具有生活服务功能的斑块,即维持学生、教职工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各项生活

服务,包括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如教师公寓等)、食堂、校医院、商服用地。 4娱乐设施斑块:指具有娱乐功能的斑块,为学生、教职工等人员提供娱乐设施的场所,包括大学生活动中心、会堂及田径运动场地、广场、篮球场、游泳池等。 5绿地斑块:指具有绿化功能的斑块,包括草地、林地、人工草坪等。 6水域斑块:指景观中成片状的自然和人工水体,如眼镜湖。 廊道分类: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型: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在校区景观廊道中,主要是线状廊道,而道路廊道是最主要的线状廊道,除此之外,还包括绿化带、水体廊道如满堂河、输电线路、输水线路、输气线路、通信线路等。 本实习景观类型分为7类:除按斑块类型划分的六大类景观以外,还包括道路景观。

建筑的空间组合、流线分析、功能分区讲解学习

建筑的空间组合、流线分析、功能分区

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流线分析 建筑界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幢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 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或被创造出来),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新的高度发展。 功能空间与建筑造型。建筑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后,要考虑的就是其优美的立面和造型带给人们精神上良好的感受。 建筑的流线无疑影响着功能的划分与使用,一个建筑流线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性。 以上所述为建筑中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也就是说,设计的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这些基本功能要求。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的要求。 建筑的空间组合

在设计中,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谈,我认为尤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空间的体量。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目前,由于住宅市场的炒作和使用方(甲方)盲目攀比的心理,使很多设计变得不理性;厅的面积被扩大到60-70M2,卫生间被扩大到18 M2。这不是正常人所能接受的。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指出:“日本式建筑中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其所说的四张半席相当于我国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居室。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曾谈到:“尽管我们可以忽视空间,空间却影响着我们,并控制我们的精神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心理体验的,不仅是建筑物的物理实体,主要是使用建筑空间的人和活动。 2.空间的尺度。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应考虑好的两个高度: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米。 绝对高度与人的感受: 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另一个是相对高度: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愈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愈强。 相对高度不能只着眼于尺寸,而要联系到实际的平面面积,人们在实际生活经验中体会到,在绝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面积愈大空间愈显得低矮;另外,作为空间顶界面的天棚和底界面的地面——其相互平行、对应,如高度和面积保持适当的比例,则可以显示一种互相吸引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造成一种亲和、适宜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