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数字油田 胜利油田多年维持高额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力数字油田胜利油田多年维持高额产量
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中国石化山东胜利油田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油田”,从1961年发现并投产至今已经运营了50多年;年产量从1991年的顶峰3355万吨递减到目前的2700万吨。然而,胜利油田并不甘心服老,在全国所有“老油田”中率先举起了“数字化”这一利剑,向技术要油、向效率要油,向管理要油,牢牢控制自然递减率,将年产量稳稳维持在2700万吨长达16年之久。随着“数字油田”、“智能油田”的进一步建设,胜利油田2700万吨的年产量目标将得以延续。
在过去的50年里,胜利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6亿吨,生产原油10亿吨,均占我国陆上油田探明储量和原油产量的五分之一,是我国第二大主力油田。但是,经过50年的运营后,胜利油田迈入了老油田的行列,其产量不断递减,含水率高达90%以上。为了让已经步入老油田行列的胜利油田重新焕发生机,确保油田的增储稳产和降本增效,胜利油田积极推进“数字油田”建设,即着力推进生产过程和管理流程的深度融合,为油田发展提供信息强力支撑,推进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提升的“四化”管理工作。
目前,胜利油田承担着国家863计划“数字油气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并且已经在今年5月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现场验收,它是我国首个在数字油田建设领域的863项目。为了解决国内油田企业信息化中缺少统一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缺乏针对多尺度地质体的可视化表征手段等问题,胜利油田在三年前开始承担起了“数字油气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建设。
胜利油田信息中心主任李琳告诉记者说,经过三年的攻关研究,胜利油田在多源异构元数据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多尺度三维地质体数字表征技术、勘探开发辅助决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形成了一整套实用的数字油气田系列技术,并在埕岛油田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说,胜利油田从此可以为勘探开发专业应用提供个性化数据服务,为勘探生产部署、开发方案优化科学决策提供全方位、适用的技术手段。
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作业和管理效率、稳定原油产量,胜利油田致力于推进“数字油田”的建设。在“十二五”期间,胜利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将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2015年将建成“数字油田”,并逐步向“智能油田”方向发展。
据了解,“数字油田”是现实油田的数字虚拟与应用,以全面、准确、实时的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功能完善的一体化软件系统为手段,满足综合研究、分析决策等勘探开发核心业务需求的信息化综合应用系统,建成一套集勘探、开发、地表、地质信息于一体的三维油藏模型数字化描述方法。
李琳说,通过“数字油田”建设,胜利油田主要实现了四个转变:数据管理由分散采集、逐级汇总、层层上报向源头采集、集中管理、授权共享转变;地质研究由分专业、多层次的研究向跨专业、不同学科的协同研究转变;生产管理由人工巡检、逐级反映、经验管理向生产过程实时监测、动态指挥的转变;经营管理由分系统操作、期末算账、事后分析向业务联动、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优化决策的转变。
胜利油田的胜利采油厂是有着48年开发历史的老采油厂,其管理模式和作业效率在推进“数字油田”建设之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具体表现在不仅实现采油队液油气水等数据的实时自动计量、运行对比、自动预警、跟踪处理,同时“拼接整合”单井功图诊断、单井用电计量、视频监控、管道防泄漏等数字化应用系统,实现集中监控,与调度形成联动。该采油厂信息中心主任李荣权告诉记者说,随着老油田勘探开
发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科技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各项工作对于“信息化、数字化”的需求也急速升温。
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也享受到了“数字油田”建设带来的可观效益,其自然递减率已从2008年的21.8%控制到现在的15%以内。现河厂生产管理中心主任鲁玉庆告诉记者说,“天地人”一体化生产指挥管理系统厂能迅速锁定出现问题的具体点,使生产管理更高效,治安响应更迅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力促进精细管理。
“天”,就是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监控拉油车辆、巡线员工等活动目标;“地”,就是利用分队计量、工况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监控地面固定目标;“人”,就是通过制度和流程集成各级人员力量,形成天罗地网。目前,“天地人”一体化生产指挥管理系统还应用在胜利海上,海洋石油船舶中心融合电子海图、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北斗、数字雷达等信息手段,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油田自有船舶的所有动态信息,还能实时展现海上作业区状况,全面准确提供海况海貌、平台、海底管线电缆分布情况。
据了解,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胜利油田在勘探处理能力上,初步建成了以微机集群、IBM SP为主要运算设备,以工作站为辅助,大容量磁盘阵列、磁带库为海量存储设备的国内第二大地震资料处理中心,微机群处理速度可达每秒5万亿次。油田三维地震资料的年处理能力突破了8800平方千米,使油田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由实验阶段进入常规处理阶段,居国内先进水平。
在油田信息化开发应用上,胜利油田完善了油藏数值模拟并行技术,油藏数值模拟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200亿次。形成了以水驱油藏、稠油热采油藏、满足了隐蔽油气藏储层预测需求,实现了综合油藏描述技术系统化。精细油藏描述水平显著提高,基本满足了油田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对精细油藏模型精度的需求。
李琳表示,通过加快“数字油田”建设步伐和提升“四化”管理工作,胜利油田有望提高进一步石油采收率和管理效率,在“十二五”期间仍将继续保持2700万吨的原油年产量。(完)
“数字油田”显魅力
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作业区,采油工人在手机上轻轻按键,就可以看到方圆上百公里数百台抽油机的抽油量、流速等数据,而以往这都要靠采油工人跑腿抄录,工作强度和艰苦程度可想而知。这一切都归功于物联网技术运用,由于给每台抽油机的仪表上安装了数据收集和发射系统,采油工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中国移动(微博)新疆克拉玛依分公司结合当地油田发展的智能化需求,将移动业务广泛应用在油田的采油、生产、流通等环节,实现了一系列配套技术的新突破。在油田作业区,移动办公、野外施工数据上报与信息查询、电力无线抄表、油井监控、油田数据采集、GPS车辆移动定位等信息化解决方案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规模和应用水平在全国同类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现在等于把油井搬到了厂子里,不出门就能了解各口油井的运行情况。一旦出故障我们能及时去排除,减少了不少损失。”采油一厂的老李这样形容现在对油井的监控方式。由于油井多位于戈壁沙漠,点多面广,作为技术人员,老李和他的同事们过去经常开着车拉着测试仪往返上百公里去巡井,忙上一个月才能把全厂所辖油井测试一遍,费时又费力。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作业现场分布地域广,一些偏远地区指挥中心人员无法到达现场等情况,中国移动新疆克拉玛依分公司开发了“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在油井上安装传感系统和无线发射装置,油井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