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作业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课时2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课时2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d2ae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13.png)
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2 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必备知识基础练题组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下列有关钠的氧化物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将Na2O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Na2O2与Na2O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都属于碱性氧化物D.可用水来检验某Na2O样品中是否含有Na2O22.[2023·浙江绿谷高中联盟期中]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2O与Na2O2中的阴、阳离子数之比均为1∶2B.Na2O2可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C.Na2O2分别与H2O、CO2反应,产生相同质量的O2时,消耗H2O和CO2的质量不相等D.在Na2O2与CO2反应过程中,Na2O2只作氧化剂3.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较少,Na2O和Na2O2稍微过量。
则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或反应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支试管中均发生两个化学反应B.两支试管中均产生有颜色的沉淀C.两支试管中均有无色气体生成D.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均为无色4.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粉末,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 )A.产生大量气泡B.溶液无变化C.最后溶液变为红色D.最后溶液变为蓝色5.[2023·河南开封五县期中联考]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0 mL蒸馏水(密度为1 g·mL-1),然后分别放入2.3 g Na、6.2 g Na2O、7.8 g Na2O2、4.0 g NaOH,待固体完全溶解,则四个烧杯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甲=丁<乙=丙B.丁<甲<乙=丙C.丁<甲<乙<丙D.甲<乙<丙<丁6.[2023·山东临沂期中]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f5c7036137ee06eef918ba.png)
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及浊液B.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焰色为黄色,则该溶液可能为钠盐溶液C.一小块钠置于空气中较长时间,最终会变成Na2O2D.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2.将一粒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B.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声C.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液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D.有红色物质生成3.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无色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含有Na+B.一定含有Na+,也可能含有K+C.既含有Na+ ,又含有K+D.可能含有Na+或K+中一种4.下列关于Na2O与Na2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者颜色不同B.均可与H2O、CO2反应C.Na2O比Na2O2的稳定性强D.在呼吸面具中,用Na2O2做供氧剂,不能用Na2O 5.可用作呼吸面具中供氧剂的物质是()A.Na2O B.Na2O2C.Na2CO3D.NaHCO36.下列反应中,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Na与O2B.Na 与H2O C.Na2CO3与稀盐酸D.C与O27.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B.钠着火后可用水来灭火C.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与钠不反应的煤油中D.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有大量红色固体铜出现8.下列各组反应物中,改变反应条件或改变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生成物种类不变的的是( ) A.Na和O2B.K2CO3和HClC.Fe和HCl D.NaOH和CO29.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是活泼金属,将其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可置换出铜B.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C.将4.6 g金属钠投入95.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8%D.钠钾合金可以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10.16.3 g由Na2O2、Na2O、Na2CO3、NaOH组成的混合物与200 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反应后的溶液,最终得到的固体的质量为A.8g B.15.5g C.11.7g D.23.4g1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A.Na2CO3→NaOH B.CaCO3→Ca(OH)2C.NaNO3→NaCl D.CuO→Cu(OH)212.除去Na2CO3溶液中少量NaHCO3溶液的最佳方法是()A.加入适量盐酸B.加入NaOH溶液C.加热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13.将一小块钠投入盛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B.有气体生成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生成蓝色沉淀1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
第二章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二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第二章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二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eb037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4.png)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向500mL 2mol∙L -1的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O 2使其充分反应,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加1mol∙L -1的稀盐酸。
测得产生CO 2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稀盐酸滴加在0→0.6L 过程中,发生了两个离子反应B .所有过程中,Na +没有参与化学反应,故c (Na +)一直保持不变C .图中的a=0.4,b=1.0D .在A 、B 、C 、D 四处的溶液中,能与大量K +、Ba 2+、NO 3-、OH -共存的只有1处2.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或方法A 2CO HCl NaOH 溶液B 3NaHCO 23Na CO 加热C 2CO 2O 22Na O D ()32Cu NO 溶液3AgNO Cu 粉A .AB .BC .CD .D3.下列有关23Na CO 和3NaHCO 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加热均易分解生成2CO 气体B .均可用作食用碱和工业用碱C .加水溶解均伴随放热现象D .均能与NaOH 溶液反应4.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23Na CO 和3NaHCO ,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A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B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2CaCl 溶液C .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D .分别取固体样品,滴加同浓度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5.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23Na CO 和3NaHCO 混合物中23Na CO 的质量分数是A .取ag 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gB .取ag 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 固体C .取ag 混合物与足量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 固体D .取ag 混合物与足量()2Ba OH 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g 固体6.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 .稀盐酸与铁的反应:2Fe+6H +-=2Fe 3++3H 2↑B .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 3+2H +=Ca 2++CO 2↑+H 2OC .NaHCO 3溶液与NaOH 溶液反应:OH -+HCO 3-=CO 23-+H 2OD .氢氧化铁与稀硫酸溶液反应:H ++OH -=H 2O7.下列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而选用的除杂试剂正确的是选项主要物质(少量杂质)除杂试剂A NaOH 溶液()23Na CO 2CaCl B 23Na CO 溶液()3NaHCO 稀盐酸C 3NaHCO 溶液()23Na CO 2CO D 2CO 溶液(HCl)NaOH 溶液A .A B .B C .C D .D8.向体积均为10mL 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份NaOH 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 2得到溶液甲和乙。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26ee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e.png)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B.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C.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一定升高,做氧化剂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个别金属如汞为液态,A项错误;金属一般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B 项正确;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失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C项错误;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存在,如Au等,D项错误。
2.某化工厂突发火灾,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初步侦查发现,一栋地上单层砖结构仓库内储存的金属钠起火。
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A.水B.湿抹布盖灭C.干沙D.干粉灭火器Na2O2,因为Na2O2可以与H2O、CO2反应生成氧气,会使火势更大。
湿抹布含H2O,干粉灭火器能喷出CO2,均会与Na2O2反应。
3.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下面4点性质中的()①钠的密度比水的小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A.只有①④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较低),在水面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溶液变红色(生成碱性物质),体现了①②③④四点性质。
4.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钠长期置于空气中,表面不能形成致密氧化膜C.钠与水反应时,钠熔成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D.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金属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钠后面的金属5.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 mL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B.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溶液变浑浊,使钠熔成小球,A项正确;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一定小于饱和石灰水的密度,所以钠会浮在液面上,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使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B项正确;溶液底部不会有银白色物质生成,C项错误;因为反应消耗了水,且反应放热,所以饱和石灰水中会有部分溶质析出而导致溶液变浑浊,D项正确。
第1节 第2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分层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
![第1节 第2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分层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107a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f.png)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分层练习)1.下列关于Na2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是淡黄色固体B.可作供氧剂C.具有强氧化性D.由Na+和O-构成2.下列关于Na2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碱性氧化物B.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C.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D.向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3.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B.Na2O2是白色固体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Na2O是碱性氧化物4.Na2O2是呼吸面具中常用的供氧剂,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B.Na2O2分别与H2O、CO2反应,产生相同质量的O2时,消耗H2O和CO2的质量相等C.在Na2O2与CO2反应过程中,Na2O2只作氧化剂D.Na2O2能漂白所有的有色物质5.下列对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B.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故可用于呼吸面具中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只作氧化剂6.将Na2O2粉末投入到下列稀溶液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A.NaHCO3B.FeCl3C.NaCl D.HCl7.对Na2O和Na2O2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a2O和Na2O2均能跟盐酸反应,故两者均为碱性氧化物B.Na2O和Na2O2中的氧元素都是-2价C.Na2O和Na2O2跟水的反应均为化合反应,均生成NaOHD.在呼吸面具中Na2O2常作供氧剂,而Na2O不能用作供氧剂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Na2O是淡黄色物质,Na2O2是白色物质∶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可∶Na2O2和Na2O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都正确B.∶∶∶C.∶∶∶D.∶∶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表演了“滴水生火”、“吹气生火”的小魔术。
钠及其化合物++课时作业+++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钠及其化合物++课时作业+++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09c3521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8.png)
2.1 钠及其化合物 课时作业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一、单选题1.2023年国庆节,南昌以天空为幕,以烟花为笔,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风景这边独好”国庆烟花晚会。
璀敁的焰火点亮了南昌的夜空,惊艳了无数国人。
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B .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 与23Na CO 固体C .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 .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2.下列物质中,可用于呼吸面具供氧剂的是A .2SOB .2NOC .22Na OD .23Al O3.化学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B .当火灾现场存放有大量金属钠时,可以用水来灭火C .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所呈现的就是锂、钠、钾、钡等金属元素的焰色D .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2Cl 来杀菌、消毒,我们偶尔闻到的自来水散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4.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加入一块绿豆大的钠,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 .钠沉入水底B .钠熔成小球C .发出“嘶嘶”声音D .溶液变红5.英国化学家汉弗里·戴维在十九世纪初通过电解的方式获得金属钠的单质,下列有关金属钠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 .金属钠性质活泼,一般保存在煤油中B .Na 的金属性强,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C .金属钠可用刀切割,说明其硬度较小D .使用后多余的金属钠应放回试剂瓶中6.当温度恒定时,一定量的饱和NaOH 溶液中加入少量22Na O 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不变B.溶液中的Na 数目增多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溶液的碱性不变7.化学改善人类的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
下列生产生活情境中涉及的化学原理错误的是()选项生产生活情境化学原理A国庆节天安门广场燃放烟花,色彩绚丽利用了某些金属的焰色试验B用氯化铁溶液刻蚀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铜与FeCl3发生置换反应C水果罐头中常添加适量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抗坏血酸有抗氧化作用D秸秆、餐厨垃圾等进行密闭发酵提供燃料发酵过程中产生CH4 A.A B.B C.C D.D8.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钠是硬度很大的银白色金属B.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C.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淡黄色固体D.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9.焰色试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试验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铂丝也可用稀硫酸来清洗B.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则表明待测液中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C.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10.有关Na2O和Na2O2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2O和Na2O2都是钠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Na2O和Na2O2都是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的白色固体C.Na2O2在和H2O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Na2O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11.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O应,可用作高压钠灯A.Na易与2NaHCO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抗酸药B.3Na O具有漂白性,可用作供氧剂C.22Na CO溶液显碱性,可用于清洗油污D.2312.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Na O呈淡黄色,可用作供氧剂A.22B.NaCl熔点较高,可用于制取NaOHNa CO溶液呈碱性,可用于除油污C.23NaHCO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313.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钠是固体,密度比水的小B.钠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单质)存在C.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D.金属钠着火时应该用干燥的沙土灭火14.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不到金属Na光亮银白色的是()A.取出长期保存在煤油中的Na B.Na投入水中C.用小刀将Na切开D.Na在空气中加热15.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课时作业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课时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b3d6d3fd4d8d15abe234efb.png)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A.只有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B.只有金属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C.只有金属单质才有焰色反应D.只有金属离子才有焰色反应2.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它是一种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常将H2O2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A.MnO2B.H2S C.稀盐酸D.NaHCO33.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的固体物质。
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④⑤D.①④⑤4.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单质无焰色反应B.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灼烧时有焰色反应C.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为紫色D.每次焰色反应实验后都要将铂丝用稀盐酸洗净并灼烧5.将Na2O2投入FeCl3溶液中,对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准确的是A.生成白色沉淀B.生成红褐色沉淀C.有气泡产生D.生成红褐色沉淀、有气泡产生6.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A.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C.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D.分别配成溶液,滴加同浓度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7.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A.HCl B.NaCl C.FeCl3D.Na2SO48.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A.干冰灭火剂B.黄沙C.干粉灭火剂D.泡沫灭火剂9.把金属钠和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P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生成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则与水反应的金属钠与被氧化成P的金属钠的质量比为( )A.23∶78B.2∶1C.1∶1D.46∶7810.把16 g甲烷(CH4)在64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后,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为A.48 g B.16 g C.80 g D.32 g1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过量NaOH溶液除去镁粉中的铝粉B.AlCl3溶液和氨水制备Al(OH)3沉淀C.用盐酸和AgNO3溶液鉴定Cl-D.用加热的方法鉴别Na2CO3和NaHCO312.将2molNaHCO3和一定量的Na2O2固体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使其反应,经测定无Na2O2剩余,则最后所得固体的物质的量(n)为A.1mol<n≤2mol B.1mol<n≤4mol C.2mol<n≤4mol D.n>4mol1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反应的现象,关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钠的熔点较低B.钠的密度小于水C.钠的硬度较小D.钠的还原性强14.一小块钠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发生的反应是①4Na+O2=2Na2O ②2Na+O2=Na2O2③Na2O+H2O=2NaOH ④2NaOH+CO2=Na2CO3+H2OA.①B.②④C.①③D.①③④15.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二、综合题16.钠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培优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培优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275d820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b.png)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基 础 达 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团棉花包裹少量过氧化钠放在石棉网上,将CO 2气体缓缓通入棉花中的过氧化钠上,棉花很快燃烧起来,实验分析可知,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C )A .反应生成的O 2有利于棉花燃烧B .过氧化钠与CO 2反应放热C .CO 2对棉花燃烧起助燃作用D .过氧化钠与CO 2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解析:氧气具有助燃性,A 项正确;棉花燃烧是因为过氧化钠与CO 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B 项正确;CO 2不支持燃烧,对棉花燃烧不能起助燃作用,C 项错误;过氧化钠与CO 2反应过程中有氧气产生,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项正确。
2.下列物质或溶液不能与CO 2反应的是( B )A .Na 2O 2B .CaCl 2溶液C .NaOH 溶液D .Na 2CO 2溶液 解析:过氧化钠和CO 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因碳酸酸性比盐酸弱,则CO 2与CaCl 2溶液不反应;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 2CO 3和H 2O ;Na 2CO 3溶液与CO 2反应生成NaHCO 3,故选B 。
3.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NaHCO 3作发泡剂,因为它( C ) ①热稳定性差 ②增加甜味 ③产生二氧化碳 ④提供碳酸钠A .②③B .①④C .①③D .③④ 解析:由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可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Na 2CO 3、水和CO 2气体,生成的气体在面团里形成大量气泡,使得面包变得松软,故选C 。
4.向含有HCO -3、CO 2-3、NO -3、Na +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 2O 2后,下列离子的浓度减小的是( A )A .HCO -3B .CO 2-3C .NO -3D .Na +解析:由于2Na 2O 2+2H 2O===4NaOH +O 2↑,HCO -3可与OH -发生反应HCO -3+OH-===CO 2-3+H 2O ,因此HCO -3的浓度减小。
2-1钠及其化合物 课后作业-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钠及其化合物 课后作业-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ca761c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d.png)
第二章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课后作业1、下面关于金属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能以游离态存在B .钠离子和钠原子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 .钠能把钛锆等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还原出来D .钠和钾的合金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2、下列关于Na 和Na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 B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 .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 .灼烧时,它们的焰色试验都呈黄色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反应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 )A. Na 和O 2B. NaOH 和CO 2C. Na 2O 2和CO 2D. C 和O 24、(双选)将2.3g 金属钠放入100g 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4100+2.3×100% B. 4100+4―1.8×100% C. 4100+4×100% D. 4100+2.3―0.1×100%5、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几次改版中该实验曾出现过几种 不同的演示方法,分别如下图中甲、乙、丙所示:(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Ca(HCO 3)2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 属钠。
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B .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C .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红色D .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2)请补充并完成甲实验中从试剂中取出钠到向水槽中投入钠的有关操作;用镊子从试剂中取出一块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镊子夹取切好的金属钠投入到盛有Ca(HCO 3)2溶液的烧杯中。
(3)某同学用镊子夹住一块钠,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但钠很快脱落,实验没有成功。
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课时2钠的几种化合物
![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课时2钠的几种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b46cf36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6.png)
化学 必修 第一册 R
返回导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热稳定性
①Na2CO3 性质稳定,受热难分解,Na2CO3·10H2O 易风化;
②NaHCO3
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aHCO3=====
Na2CO3+H2O+CO2↑。
[点拨] 相同金 属 阳离子 , 碳酸正 盐 比酸式 盐 稳定 , 如 稳定性 : Na2CO3> NaHCO3、CaCO3>Ca(HCO3)2。
D.每有18 g H2O与足量Na2O2反应,则固体增重4 g 答案 B
解析 在Na2O2与H2O的反应中,Na2O2中-1价氧原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电子转移的数目为2e-。根据原子守恒,固体增重质 量等于参加反应水中氢原子的质量,即18 g H2O参加反应,固体增重2 g。
化学 必修 第一册 R
返回导航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1.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提示 不能。澄清石灰水与Na2CO3和NaHCO3溶液反应现象相同,均会产生白 色沉淀。
2.把CaCl2溶液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溶液中,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能否根据反应现象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提 示 CaCl2 溶 液 和 Na2CO3 溶 液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CaCl2 + Na2CO3=== CaCO3↓+2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不发生反应,无明 显现象,由此可知,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高中化学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焰色试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焰色试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1255027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2.png)
第2课时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焰色试验1.下列物质和水或二氧化碳反应均能生成氧气的是( )A.Na B.Na2OC.Na2O2 D.NaHCO32.下列对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B.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作很多气体的干燥剂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D.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3.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粉末,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 )A.产生大量气泡 B.溶液无变化C.最后溶液变为红色 D.最后溶液变为蓝色4.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或说法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D.Na2O和Na2O2互为同素异形体5.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Na+总数增大B.溶液的碱性增强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溶液的质量不变6.将钠或过氧化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沉淀的是( )①稀H2SO4②氯化镁溶液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硫酸铜溶液⑤氯化铁溶液A.①④B.④⑤C.②③④ D.②④⑤7.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膨松剂,其原因是( )①热稳定性差②增加甜味③产生二氧化碳④提供钠离子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8.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碳酸钠<碳酸氢钠B.相同条件下,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C.相同条件下,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碳酸钠>碳酸氢钠D.一定条件下,碳酸钠不能转化为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可以转化为碳酸钠9.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某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其中合理的是( )①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②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的是Na2CO3溶液③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 NaHCO3溶液④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溶液⑤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④⑤10.实验室按如下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NaCl)的纯度。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章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作业(3)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章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作业(3)](https://img.taocdn.com/s3/m/2489b4bb1ed9ad51f11df298.png)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常用作调味品且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是( )A.碳酸氢钠B.碳酸钠C.氯化钠D.氧化钠【解析】选C。
碳酸氢钠是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故A错误;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轻工日化、建材、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冶金、纺织、石油、国防、医药等领域,用作制造其他化学品的原料、清洗剂、洗涤剂,故B错误;氯化钠常用作调味品且具有防腐作用,所以厨房里常用作调味品和防腐剂的物质是氯化钠,故C正确;Na2O也是化工原料,故D错误。
2.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稀盐酸【解析】选A。
A项,因为CO2能和Na2CO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O2+H2O 2NaHCO 3,可用来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而Ba(OH)2、Ca(OH)2和盐酸都能和NaHCO3、Na2CO3反应。
3.(2019·昆明高一检测)关于氯化钠焰色试验操作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一根用盐酸洗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B.用灼烧后的铂丝蘸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C.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氯化钠灼烧的火焰为黄色D.实验后,要用盐酸把铂丝洗净【解析】选C。
A.做焰色试验时要取一根用盐酸洗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然后才能进行焰色试验,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用灼烧后的铂丝蘸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故B正确;C.观察氯化钠灼烧的火焰为黄色,不用透过蓝色钴玻璃片,故C错误;D.实验后,要用盐酸把铂丝洗净,故D正确。
4.(2020·莆田高一检测)Na2O2是一种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当Na2O2与某物质Q发生反应并且有氧气生成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Q一定是氧化剂B.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C.O2一定是氧化产物D.Na2O2不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解析】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焰色试验1.油条和豆浆是我国传统的早餐食物,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A.NaHCO3B.Ca(OH)2C.NaOHD.NaCl2.下列有关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有放热现象B.向碳酸氢钠中加入少量水,碳酸氢钠能溶解,并伴有吸热现象C.碳酸钠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均显碱性3.下列有关纯碱和小苏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消耗的HCl多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C.向NaH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无沉淀,而向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D.Na2CO3和NaHCO3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4.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只含有Na+B.该溶液中可能含Na+或K+中的一种C.该溶液中不含Na+、可能含K+D.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也可能含有K+5.为确定碳酸氢钠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钠,下列实验操作及判断正确的是()A.观察加热时能否放出气体B.观察滴加盐酸时能否放出气体C.溶于水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D.溶于水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6.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用于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
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中不能区分二者的是()A.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尝一下二者的味道B.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滴加醋酸溶液观察现象C.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用pH试纸分别测两种溶液的pHD.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AgNO3溶液观察现象7.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其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用量无关的是()A.Na和O2B.Na2CO3和盐酸C.CO2和NaOHD.NaHCO3和NaOH8.图2-1-7是某兴趣小组根据教材中实验设计的一个能够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图示实验装置结合相关实验原理,判断下列有关的说法和做法中不科学的是()图2-1-7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若要证明干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能产生水,可以在小试管内塞上蘸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C.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发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取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粉末样品22.1 g,将其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固体质量为15.9 g。
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A.4.2 gB.5.3 gC.8.4 gD.10.6 g10.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固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
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B.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C.在水杯中各盛少许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足量的水,观察样品是否溶解D.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Cl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 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gB.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gC.取a g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D.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g固体12.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B.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C.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前者产生二氧化碳少D.足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含等量HCl的盐酸反应,两者产生二氧化碳一样多13.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且有气体剩余。
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和NaHCO3②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2和NaCl④无法确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某银白色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得到淡黄色固体B,A露置在空气中足够长时间变为C,B和酸性气体D能生成C,A和B都能与水生成E,E和D也能生成C。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D,E。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A和水生成E:。
②A生成B:。
15.某同学拟用50 mL 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溶液。
为了防止通入的CO2气体过量生成NaHCO3,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25 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②小心煮沸溶液1~2 min;③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 mL)NaOH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
(1)他能否制得较纯净的Na2CO3溶液?。
理由是。
(2)按他的设计,第①步实验装置如图2-1-8所示。
装置A中使用的试剂是石灰石和盐酸。
装置B使用的试剂是,作用是。
图2-1-8(3)有人认为实验步骤②③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16.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图2-1-9为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部分物质已略去)。
图2-1-9资料:ⅰ.沉淀池中的反应为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ⅱ.溶解度物质NaCl NH4HCO3NaHCO3NH4Cl 20°C溶解度/g 36.0 21.7 9.6 37.2(1)煅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物质X是(填化学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沉淀池中有NaHCO3析出,因为一定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最小B.滤液中主要含有NaCl、Na2CO3和NH4ClC.设计循环的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3)工业上可用纯碱代替烧碱生产某些化工产品,如用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可制得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常用于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NaHCO3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A解析:NaHCO3能与酸反应生成CO2,可作发酵粉,A正确;Ca(OH)2与酸反应不能产生气体,且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发酵粉,B错误;NaOH是强碱,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发酵粉,C错误;NaCl与酸不反应,不能用作发酵粉,D错误。
2.C解析: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CO2和H2O,而碳酸钠比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C错误。
3.B解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106 g Na2CO3消耗2×36.5 g HCl,84 g NaHCO3消耗36.5 g HCl,故等质量时,Na2CO3消耗的HCl多,A错误;106 g Na2CO3完全反应生成44 g CO2,84 g NaHCO3完全反应生成44 g CO2,故等质量时,NaHCO3产生的CO2多,B正确;NaHCO3、Na2CO3溶液均能与Ba(OH)2溶液反应,且均生成白色沉淀BaCO3,C错误;NaHCO3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和H2O,而Na2CO3则不能,D错误。
4.D解析:焰色试验时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一定含有Na+,由于未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不能判断是否含有K+。
5.D解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故不能采用加热法判断,A错误;NaHCO3滴加盐酸立即生成CO2气体,Na2CO3滴加盐酸先生成NaHCO3,后生成CO2,故不能滴加盐酸判断,B错误;Na2CO3、NaHCO3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反应现象相同,不能判断,C错误;固体溶于水,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含有Na2CO3,NaHCO3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D正确。
6.D解析:各取少量两种物质,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有涩味的是碳酸钠,能区分,A正确;食醋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与食盐不反应,能区分,B正确;食盐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两种溶液的pH大小不同,能区分,C正确;食盐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碳酸钠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银沉淀,实验现象相同,不能区分,D错误。
7.D解析:Na与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点燃条件下生成Na2O2,生成物与反应条件有关,A错误;Na2CO3溶液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NaHCO3、NaCl,与足量盐酸则生成NaCl、CO2和H2O,生成物与反应物用量有关,B错误;C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与少量NaOH溶液则生成NaHCO3,生成物与反应物用量有关,C错误;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和H2O,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及用量无关,D正确。
8.C解析:碳酸氢钠在小试管,碳酸钠在大试管,大试管直接加热,温度较高,如温度较高的不分解,而加热温度较低的物质分解,可判断稳定性强弱,故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A正确;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到水显示蓝色,则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蘸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如果变蓝则说明有水生成,B正确;碳酸钠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分解,则连接A烧杯的试管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C错误;碳酸钠比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生成二氧化碳,则烧杯A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D正确。
9.B解析:假设原混合物中含NaHCO3质量为x。
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质量减少168 g106 g168 g-106 g=62 gx22.1 g-15.9 g=6.2 g所以168 g∶x=62 g∶6.2 g,解得x=16.8 g,所以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22.1 g-16.8 g=5.3 g,B正确。
10.D解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者加热时都有残留物,不能鉴别,A错误;二者都含钠元素,焰色试验都呈黄色,不能鉴别,B错误;二者都易溶于水,不能鉴别,C错误;加入白醋,碳酸氢钠反应剧烈,可鉴别,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