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表达方式
古诗表达方式
古诗表达方式介绍如下: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学有所不同。
以下是古诗表达方式的一些介绍。
1.抒情表达:古诗常常通过细腻入微的抒情手法表达作家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感,引起读者共鸣。
例如《登高》的“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用“残夜”、“入旧年”、“何处达?”,表达了登高远望、离乡思归之情。
2.形象描写:古诗往往通过精湛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的形象,以直观丰富的方式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杜甫《望岳》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用形如撑天的岳山,比喻作家的伟大志向,巨大形象还表达了与众不同的情感。
3.深邃含蓄:古诗往往通过含蓄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让读者在虚与实、明与暗中思考感悟,达到更深入的思考。
比如《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段内容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思念和渴望的真实表达,同时也是对于诗人个人境遇的隐晦表达。
4.驳论反映:有些古诗通过对社会现象或者个人经历的感受与思考,借助反驳和批判等手法表达其见解态度,来弘扬正义感与良知。
如《沁园春·雪》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通过句中悲怀之情,即表现诗人对于治理不善的当时国家弧口之切齿反映(万径人踪灭),反而真实突出如浮云般的寥落境界,来反驳当时治理不善之态度。
总之,古诗表达方式具有深邃含蓄、含义丰富、形象鲜明、意蕴深刻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欣赏。
古诗表达方式
古诗表达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①以乐景写乐情。
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
③以乐景写哀情。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
④以哀景写乐情。
这一类比较少见,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中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
以上四种情与景的关系,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前两种可以看作是正衬,后两种可以看作是反衬。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古代诗歌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二、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工笔细描、象征、衬托(正衬、反衬)、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移步换景等。
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古诗词写作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二、表达技巧: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风入松题酒肆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二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风入松题酒肆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二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三、修辞方式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一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二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三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四比喻象征: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五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概念】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转变进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旧事。
描述【概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画和刻画。
【例句】(杜甫《漫成一首》)【赏析】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述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概念】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赏析】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概念】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情感。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彼此照顾,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较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表现手法起兴【概念】先言他物以引发所咏之辞。
【例句】锦瑟无端午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结合【概念】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彼此映衬,交织一路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迷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假想,是虚写,着意描画词人孤独孤单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恋恋不舍。
联想【概念】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古诗词的十大表达方式
古诗词的十大表达方式
1.借物抒情:通过对一种事物的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感叹自然: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对自然的感叹和赞美,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3. 抒发思乡之情:许多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4. 喜怒哀乐:古诗词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包括喜悦、愤怒、悲哀、欢乐等。
5. 形容美景:许多古诗词都用美丽的词语描绘出了大自然中的美景,让人感受到美的力量。
6. 描写爱情: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对爱情的描写,通过诗人的笔触,表达出对爱情的赞美和思考。
7. 对历史的回忆:很多古诗词都是诗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回忆和纪念,反映出对历史的重视和关注。
8. 借助人物抒发情感:古诗词中常常通过描写某个具体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9. 表达人生哲理:许多古诗词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让人感受到诗人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10. 通过对时间的感慨表达情感: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对时间的感慨和反思,表达了对生命和时光的珍视和思考。
- 1 -。
古诗的五种表达方式
古诗的五种表达方式
古代中国文学有着千百年的历史,也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文体,其中古诗影响了中国人一生,这其中有五种表达方式:
1.《诗经》:古人说这是“神话诗”,它把传说、神话的故事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表达了古人的生活经历和对天地万物的感受,它也继承了古人原始的文学表达方式,它的诗歌比较浅显,语言简洁明快,比较直白,只表达一两种感情,描写朴素而真实。
2.《楚辞》:把以前的传说、神话、故事以古代楚国文化、习俗、语法、诗词艺术来表达。
它以旋律为基础,以音乐来讲述故事,像曲子一样将内容装入,叙述出早期神话传说和故事。
3.《六朝诗》:是以《汉乐府》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讲述了汉代都城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的心声,强调人生得失、美景与悲愁、朋友之交的丰富内容,文字豪放清新,勾勒出古文人的趣事与感慨。
4.宋词:宋词是宋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以宋代著名的词人苏轼、
柳宗元、苏辙等为代表,以拟古押韵、豪放慷慨、愁慕离愁为主要特征,文笔流畅潇洒,能够丰富表达情感抒发意境。
5.《唐诗》:指的是唐代文人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以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著名诗人的诗歌而闻名。
这些诗歌体现出一种宽广、深邃的审美,集古今之长,抒情豪放、语言流畅,意境非常深广,以古典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10.点化: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诗句的意境.11.双关: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12.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二表达方式古诗词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设题较多的是其中的抒情和描写.1.抒情手法:这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写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托物言志.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如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2.描写方式1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2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3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是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4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能有指出一点,隐托全面的效果.5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着”的效果.6白描工笔: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崔道融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图,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和乐观的生活情趣.三表现手法1.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2.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3.比兴: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4.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5.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连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6.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7.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四结构技巧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2.曲笔入题,造成悬念.诗歌开头先来一个开端,不直接触到本题,这样使作品有跌宕起伏之感,吸引读者.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3.照应:这是篇章前后某点内容的衔接,又叫呼应.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4.伏笔:即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作品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5.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6.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奔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二几组概念的区分1.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是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景,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2.比喻与象征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及高山大河等,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屈原的诗歌也有这一特点,常以香草美人象征贤能,以燕雀乌鹊比喻小人.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三常用典故集锦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作者常反其意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6.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古诗的表达方式
古诗的表达方式
古诗是一种以文字形式表达诗意、意境的艺术形式,它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意境:古诗追求的是一种含蓄而意境深远的诗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方式,表现出深邃的内涵和灵魂深处的感悟。
2.象征:古诗常通过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的主题和深层的意义,例如用季节、景物等来暗示某种情感或思想。
3.比兴:古诗通过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鲜明地表达出来。
4.寓言:古诗中常常使用寓言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起到一种温馨、诙谐、鼓励人心的作用。
5.意象:古诗以感性的意象为表现方式,通过描绘色彩、气味、声音等感官形象来打动读者的心灵和感情。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是古诗的常见表现方式,以其琅琅上口、情感真挚、语言精美的特点享誉古今,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因事抒情: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例5: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哀景衬乐情:例6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古诗词的十五种手法
古诗词的⼗五种⼿法古诗词的⼗五种⼿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中把内⼼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出。
如: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陈⼦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晴朗的⽉夜、万⾥⽆云的碧空,⽽是迷蒙的烟⽉,笼罩着寒⽔⽩沙。
景⾊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氛,加浓了⾊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体。
3、托物⾔志属间接抒情的⼀种,托物⾔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居⾼处,叫声⾃然传的很远,并⾮依靠风的⼒量。
⽽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感怀是:凡是品格⾼尚的⼈,总是严格要求⾃⼰,不断地提⾼⾃⾝修养,因⽽美好的声名⾃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抒怀⾔志才是真正⽬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
诗句表⾯上是写景,⽽实际上则隐寓着诗 ⼈的⼀种超脱尘世、热爱⾃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见渔灯,孤光⼀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描⼿法写出了诗⼈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动⼀静,相辅相成。
古诗鉴赏之表达方式
手法七 观察角度变化 【必备知识】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 内涵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
看,看到的风景也会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 作用 认识,获得更完美的体验。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 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 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 举例 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 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 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 美感。描写顺序:由远到近。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 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举例 分析:动静结合,相互映衬。诗中末句大鱼跃出水面的“动”更衬托 出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静”, 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动静结合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 特别 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赏析时应 提醒 指明诗中的“动”是什么,“静”是什么,二者结合有怎样的效果。
叙述 顺序
叙述
叙述 视角
叙述 特点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方式
解说 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叙述的视角一般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利于抒 情;第三人称,客观真实。 叙述的方式一般分为客观叙述和夹叙夹议,另外还要 注意叙述的线索,如时间、情感等。
【题型解读】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诗歌中考查叙事方 式,在高考中考查不多,不过 2016~2017 年高考中浙江卷都考查了此考点。 【常见设问】 1.(2017·浙江高考)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2.(2016·浙江高考)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做简要分析。
表现手法
古诗的艺术手法分为表达方式 、修辞、表现手法三大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 情、议论、说明 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 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 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 交融和托物言志等。
2、描写: 1、直接描写:白描、细节描写、渲染 2、侧面烘托:以景衬情、以景衬人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析: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 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表意含 蓄委婉。
☆表现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烘托)和反衬 (2)虚实结合 (3)对比; (4)欲扬先抑 (5)渲染; (6)象征 (7)动静结合 (8)以动衬静(9)以乐景衬哀情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 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如: 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 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 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 2.此诗,还用萧索、暗淡的意象意境来 烘托依依惜别的深情。
• H/虚写和实写 :虚写,不是写眼 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实写,恰好与之相反。
柳永《雨霖铃》 上片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 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 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 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 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了孝文帝爱惜人才、遍访贤臣的虔诚与
不问苍生问鬼神。所谓“捧得愈高,摔得愈惨”,诗人对
L/以景衬情:分为情、景正衬和情、景 反衬两种。
诗歌的十大表达技巧
十五夜望月
王 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请对这首诗的主要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 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 “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 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 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 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 这一诗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 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前三 句的“静”对比鲜明。这里是以动衬静。
技巧二: 以动衬静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 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 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 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 包含着辩证法。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小结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 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知识点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知识点【篇一】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间接抒情。
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如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借庭中飞雪表达诗人盼望春天的焦急心情。
又如刘禹锡的《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
”借大浪淘沙来表现诗人虽多次遭到降职和放逐,但仍充满必胜信心的乐观精神。
直接抒情。
即直抒胸臆的方法。
如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诗书万户侯。
”直抒胸臆,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意愿表达出来。
李益的《江南曲》“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将闺中妇女那由热切盼望至深切失望直到怨恨的心路历程表露出来。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高考语文古诗中关于表达方式(思维导图)
表达方式
议论
特点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举例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特点
表达作者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举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温庭钧《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记叙
特点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关注顺序、倒叙、插叙、情节。
举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诗人在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关注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描写角度。
举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皓月当空,月光洒在松树间;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上。
描写出了山居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 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 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陇
西
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 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 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 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 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 限同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 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主人下马客在船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 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 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 寻味的艺术效果。
以小见大指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 种写法。 江春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 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 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 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答 题 步 骤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 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 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 析。 【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 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 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 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托菊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 义的高尚气节。
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 具体运用; 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对本诗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做简要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手法) 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 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具体运用) 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作用)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 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 “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 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 丽的秋景图。借景抒情,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 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画 菊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台 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 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 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以小见大
最深的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高的楼——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例题引路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 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 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 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 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 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 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6、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 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 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 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 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题: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 ___的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 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 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 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 “独怆然而涕下”。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 就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 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 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 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 美。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类
填诗词小练习 诗词之魅力
最快的船——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害羞的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最多的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消瘦的人——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眼力最差的人——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烘托,细节描写, 白描,乐景衬哀情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达方式
1、白描
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方法。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 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
双
关
春 思(唐·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 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表面 写自然之春天,实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 “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 之间的思念情怀。
互 文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 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 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4、细节描写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吴宫 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 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 日暮水漂花出城。 对一些不宜、不便、不易直接描写的事物, 可通过烘托手法侧面表现,让读者自己想象,能 够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3、动静
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 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 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 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
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
规范答题。
古 诗 1.表现手法 词 表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 达 想,衬托(正、 反衬) 技 巧 2.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 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江上看山(宋·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 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