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鉴赏-表达方式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答案 “掬”“弄”两字,既写景, 又写人,确是神来之笔。“掬水”句 写泉水清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 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 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 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 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例5 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找出诗中直接抒情的词语,简析 它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答案 “恐”,诗人想象海棠花也和人 一样,会在深夜睡去,特地点燃高烛, 使海棠打起精神。抒发了对海棠的喜爱 怜惜之情。
例4 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4 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答案 这首诗直接议论和抒情,表达 了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 场、为国建功的思想,也有怀才不遇 之苦。
这首诗再现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场景?有 人说这首诗读来倍感亲切,试分析原因。
答案 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 景。这是一首写表兄弟乱离阔别后,忽 然相逢又匆匆别离的诗。诗歌叙谈人生 离乱的感慨。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 读来亲切感人。
(二)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 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包括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另外还有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颔联的妙 处。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高中古代诗歌表达方式举例

高中古代诗歌表达方式举例

高中古代诗歌表达方式举例
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抒情、叙事、写景、咏物等。

以下是一些高中古代诗歌表达方式的例子:
1. 抒情: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诗人通过描绘黄河奔流不息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叙事:讲述一个故事或事件。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诗人通过描述草原上的草木生长和枯萎的过程,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轮回的故事。

3. 写景:描绘自然风光或城市景观。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夕阳西下、黄河奔腾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高中必背古诗词各首诗的表达技巧

高中必背古诗词各首诗的表达技巧

高中必背古诗词各首诗的表达技巧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高中必背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分析:1. 比喻:比喻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抽象的事物与具体的事物相比较,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将国家破败与山河的永恒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拟人:拟人是将人的情感、行为赋予非人类事物,使它们具有生命力。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将瀑布拟人化,展现了瀑布的壮观和动态美。

3. 排比:排比是通过并列多个相似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排比句式,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4. 对仗:对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通过上下句在字数、词性、意义上的对称,达到音韵和谐、意义均衡的效果。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上下句在意义和音韵上形成对仗。

5.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感。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借秋雨后的清新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6. 设问:设问是诗人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不回答,留给读者思考。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通过设问,引发读者对节日夜晚美景的想象。

7. 用典:用典是引用古代的故事、成语或名言来丰富诗歌的内涵。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引用了“浓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8. 象征:通过特定的事物来象征某种情感或思想。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用草的枯荣来象征人生的兴衰。

9. 夸张:夸张是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以增强表达效果。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严寒的景象。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XXX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1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平(朴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寄义:表层寄义+深层寄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2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归纳综合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伎俩+抒发什么情感+评判(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史上最全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汇总(含示例)

史上最全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汇总(含示例)

史上最全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汇总(含示例)导语:诗歌鉴赏一直是很多同学的短板,今天为大家详细解读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知识点有些多,大家可以先收藏,以后慢慢的看!(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古诗鉴赏表达方式

古诗鉴赏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赏析 (高三)鉴赏修辞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

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⑵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篇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因事抒情抒情方式乐景乐情借景抒情哀景哀情间接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1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因事抒情: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例5: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哀景衬乐情:例6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高中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完整版)

高中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完整版)

高中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完整版)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工笔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侧面描写: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高考古诗鉴赏-表达的技巧

高考古诗鉴赏-表达的技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首句运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诗人由眼前
的“明月”和“关”联想到秦汉两代曾经
有效的抵御匈奴的入侵。
B、二句写外族入侵,战士们因抵御外侮而
长期不能归还。
C、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对当
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赞扬。
D、这首诗的情绪悲壮而不凄凉,明畅而不
浅露,慷慨而又含蓄,体现了王昌龄七言
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
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诗人豪迈、虽受摧
残而不屈服的乐观精神。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
6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 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
.
5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
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
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
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
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
的心情。
技巧九: 细节描写
.
30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技巧九: 细节描写
.
31
小结
技巧九: 细节描写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来抒发内心 情怀。
.
32
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高中古诗鉴赏手法大全

高中古诗鉴赏手法大全

高中古诗鉴赏手法大全
一、直抒胸臆
在古诗中,诗人常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不加掩饰,不加修饰。

这种手法叫做直抒胸臆。

例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直抒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二、融情于景
融情于景是指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句诗,通过描绘清晨的雨和青青的柳色,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三、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例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这句诗,通过描绘深山中的岩石和壑谷,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志向。

四、用典
用典是指在诗词中引用历史故事、典故或前人诗句,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某些事物的看法。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诗,引用了刘裕北伐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

五、衬托
衬托是指在诗词中通过描写与主题相反的事物来突出主题的手法。

例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句诗,通过描写昔日繁华的春风十里路上的青青荠麦,衬托出今日的萧条和凄凉。

六、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指在诗词中通过虚构和现实的结合来表达情感或思想的手法。

例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鹃”这句诗,通过庄生梦蝶和望帝啼鹃的
寓言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感慨。

七、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句诗,通过描绘蝉声自远而近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的品格的崇敬。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的。

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

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因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又如: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②“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很自然地产生的情感。

③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的是作者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

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

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喻人生、爱情、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

往后五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比喻 、拟人、夸张、借代 修辞方法: 拟物、对比、排比、对偶等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修辞手法
对偶、双关、设问、反问、 互文、通感、用典 对比 衬托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达方式。
例: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叙事)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 (议论)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抒情)
(1)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 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 查 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6.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
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 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 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用事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 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 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 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 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 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感情。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 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 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 年”寻春偶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 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 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 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 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 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直接 表现出来。(得分点)

高中古诗鉴赏 表现手法

高中古诗鉴赏 表现手法

赋,比,兴:
运用比兴手法,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 运用比兴手法 , 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 , 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铺 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陈直叙,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 陈直叙 , 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 ) ; 十 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三能织素 , 十四学裁衣 . 十五弹箜篌 , 十六 诵诗书. 孔雀东南飞》 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打比方, " 比者 , 以彼物比此物 也 " ( 打比方 , 对事物作形象描写) 对事物作形象描写)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兴者 ,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 ( 兴起,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咏 兴起, 先用别的事物发端, 的事物) 的事物). 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 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 . 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 如 《 孔雀东南飞 》 开头 " 孔雀东南飞 , 五里 一徘徊" 既是兴,又是比. 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对比对照: 对比对照:
把内容相反或相关的两种事物放在一 起相互比较,相互对照, 起相互比较,相互对照,这种修辞方式就 叫对比.运用对比, 使事物特点突出, 叫对比.运用对比,能使事物特点突出, 形象鲜明,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形象鲜明,美者更美,丑者更丑.能强烈 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 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如: 越中览古》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 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 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 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 受特别深切, 思考. 思考.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和答题方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和答题方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和答题方式古代诗歌鉴赏是目前大部分高中同学的薄弱环节,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和答题方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一、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间接抒情1.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再如《梅花》《荷》《莲》等。

2.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 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因为不同的诗歌其抒情方式也是不同的,下面这些样式,你可以大体了解,不做必须掌握。

如:有的是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有的是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有的是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有的是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

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总结)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总结)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总结)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之风。

2.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

3.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

4.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5.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两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6.动静结合:诗中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7.虚实结合:虚与实互相联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大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了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8.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

9.白描与工笔:白描手法,只用线条勾画,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乍一见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酒,回味无穷。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

10.对比:让事物、形象、情感表现更鲜明、突出。

11.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2.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动衬静。

13.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陆游《书愤》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问: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第一句 叙事,
第二句 写春天万物更新,
第三、四句 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
者的热爱之情。
诗歌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议论 描写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 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①诗歌第三、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 柳絮。②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 引来无数蜂儿排队追逐。③将柳絮的狡狯轻 薄表现得极为形象。这两句语言活泼有致, 富有意趣。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 铸①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 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 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 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①以动(声)衬静②动静结合③以静写动④化静为动
如何描写——动静结合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 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 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 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 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 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 池塘春景图。
补充:白描与细节描写、渲染
• 白描:指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 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要避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

古诗词的表达方式-高中语文课件

古诗词的表达方式-高中语文课件

鉴赏诗歌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诗歌鉴赏第二步。

三、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比兴、用典等。

一、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诗词主要运用抒情、描写、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抒情和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

这些技巧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达作品内容的几种方式:抒情、描写、叙述、议论、说明。

一、高考考情概览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诗歌中没有哪一个?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叙述内容景、物、人情感观点态度说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

• 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题干涉及的表达技巧的类型,有的是单一表达方式,有的可能涉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一)记叙表达方式角度解说记叙叙述顺序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4种。

叙述视角叙述的视角一般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利于抒情;第三人称,客观真实。

叙事线索时间、空间、情感、逻辑线索等叙述方式叙述的方式一般分为客观叙述和夹叙夹议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而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的景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 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 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 抒发感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 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3、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的某 种抱负和志趣。这类诗写的是“物”,言的 却是“志”,“物”与“志”是有机统一的。
例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 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
雨霖铃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 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 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 不舍之情。

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言 志 和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 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

爱好、愿望、要求等。
的 区 别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4、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 上的事件来讽喻当今的人、事和时代。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就是一 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 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 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 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 现时却不在眼前。
虞美人 李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 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 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 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 光的喜爱之情。
(借景抒情)
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 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 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 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 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 投降的决心。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 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 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 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 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 倍增其乐。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 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 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 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 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参考答案〗(6分)(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写景。 (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 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 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 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解题思路〗手法+分析+作用 第一步:叙述定向的角度;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围绕定向角度具体展开; 第三步:小结这种手法的好处。
• 【赏析】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 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议论
• 【说明】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 特点、作用等所表”(元稹《菊花》)
• 【赏析】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 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 格的赞美。
【典型例题3】(2008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 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ā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 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 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 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返回
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返回
白描 工笔
白描: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 托。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的刻画出鲜明生动的 形象。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
的描绘。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 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 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 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 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 峻的形势; 《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 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与“实”的关系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 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 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 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 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 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 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 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 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 欧阳修《踏莎行》: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 运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正面描写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则是用什么方式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
•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 衬,构成一种情趣。
下面这首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 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 寓于写景之中。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 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1、直接抒情: 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 哀乐等主观感情。如: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 直截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 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白描牡丹
工笔牡丹
虚实结合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 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 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 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 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 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 象显实境。
记叙(赋)

议论(问答)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声色结合
描写
白描工笔
点面结合

细节描写
正面侧面
借景或借物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抒情
怀古伤今
直接抒情
记叙
• 【说明】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 发展、变化过程。
• 【例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 关”(陆游《书愤》)
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 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 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 (3)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 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 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 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 (言之成理即可)
(托物言志)
• (2008福建)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 (1)这首诗景中含情。 • (2)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