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黏液性黏膜上皮内癌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青春期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青春期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 是指卵巢出现囊样 的肿块 , 发病
原 因还 不 是 很 清 楚 。 卵 巢 囊 肿 是 卵 巢 肿 瘤 的 一 种 , 能 是 良性 , 可 也 可 能是 恶 性 , 所以 发 现 此病 以后 , 先 要 确诊 是 良性还 是 恶 性 。 首 另 外 , 注 意有 时 卵 巢 出现 像 囊肿 一 样 的 改变 , 并 不 是 囊肿 , 应 但 如 多 囊 卵巢 、黄 体 囊 肿 、 卵巢 处 的 子 宫 内 膜 异位 症 等 , 些 疾 病 虽 这
青 春 期 卵 巢 病 理 学 上 与成 人 也 有 所 不 同 , 临床 上 大 多数 青 春 期 肿 瘤 , 先 考 虑 生 殖 细 胞 肿 瘤 ; 次 为 一 皮 细 胞 肿 瘤 。本 组 良 首 其
性肿瘤中 5个为成熟性畸胎瘤 , 其病理特点 : 肿瘤大多数呈卵圆
形, 少数 呈 亚 棱形 或 葫芦 形 , 面 光 滑 , 性 , 薄 , 数 有局 部 组 表 囊 壁 少 织 增 厚 , 化 。囊 内容 物 多为 皮 脂样 物 质 及 毛 发 , 别 有 牙 齿 、 钙 个 骨 骼 , 分 囊 壁 内 面 有 称 作 关 节 的 乳头 状 突起 。 镜 下 所 见 : 部 部 大 分 囊 壁 内衬 复 层 鳞 状 上 皮 , 数 为 单 层 柱 状 上 皮 或 单 层 扁 平 上 少 皮 , 下所 见组 织 基 本 上 为 成 熟 的 皮肤 及 神 经组 织 。2例 未 成 熟 镜
然也会在 卵巢上出现肿块 , 不同于卵巢囊肿。青春期卵巢肿瘤 但
虽 然发 病 率 较 低 , 其病 理类 型 、生 物 学 行 为 、 临床 治 疗 方 面 与 但 成 人 相 比 具 有 特 殊 性 。本 文 对 我 院 近 1年 来 收 治 的 青春 期 卵 巢 肿 瘤患 者 1 做 临 床病 理 分 析 。现 报 道 如 下 。 2例

什么是粘液性肿瘤

什么是粘液性肿瘤

什么是粘液性肿瘤朋友们听说过粘液性肿瘤吗?粘液性囊腺瘤是上皮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肿瘤。

主要来源是卵巢的表面上皮,发病最多是发生在30~50岁妇女的身上,出现此类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不然有可能会发生病变,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为大家介绍粘液性囊腺瘤。

病理变化肉眼观,囊性肿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15~30cm,甚至50cm 以上,小者直径仅1cm 。

圆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常为多房性,内含浓稠粘液。

囊内壁光滑,很少有乳头。

镜下上皮为单层高柱状粘液上皮,胞浆含清亮粘液,核位于基底部(图 13-18),大小形状比较一致,染色质纤细,无明显核仁,亦无核分裂像。

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

瘤组织腺体扩大成囊,被覆囊壁的瘤细胞呈高柱状,核位于基底部,胞浆含大量粘液,(图中呈浅色透亮状)2.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borderline mucinous cystadenoma)亦为低度恶性癌,形态结构介于良、恶性粘液性囊腺瘤之间。

五年存活率为95%~98%。

病理变化肉眼观与良性粘液性囊腺瘤无明显区别,但半数病例囊内壁可见乳头和包膜增厚,乳头或为简单分支,但多为生长活跃有复杂纤细分支的乳头。

镜下,上皮高柱状,增生成2~3层,并失去极向,有轻或中度异型性,核分裂像可见。

间质少,但无间质浸润。

良性及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偶尔可自行穿破,使粘液性上皮种植在腹膜上继续生长并分泌粘液,形成腹膜假粘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3.粘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大部分患者年龄在40~60岁。

病变肉眼观,肿瘤体积常较大,囊性或囊实性,表面光滑,常与周围器官粘连。

20%为双侧性。

多为多房性伴有实性区域,实性区为灰白色或质松脆的乳头状物,常伴出血坏死。

囊内含有粘血性混浊液体。

镜下,腺体密集,形状不规则,腺体上皮多超过3层,上皮细胞明显异型性,核仁明显,病理核分裂像易见。

间质较少,可见包膜及间质浸润。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区别 (病理特点方面)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区别 (病理特点方面)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区别(病理特点方面)卵巢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上皮(体腔上皮),最常见的是囊腺瘤,主要包括浆液性和粘液性两种。

(一)浆液性肿瘤1.良性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是浆液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浆液性肿瘤的60%,多发生于20~40岁妇女,以单侧居多,也可双侧发生(约占20%)。

病变肉眼观,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囊肿,囊内充满稀薄、清亮的浆液,体积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数厘米,大者可达儿头大或更大,表面光滑,多为单房性,少数可为多房性。

囊内壁光滑为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部分伴有乳头状突起,称为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

镜下,囊壁和乳头间质均由含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上皮呈单层低立方状、柱状、纤毛柱状或钉状,核多位于中央,染色质纤细,核仁缺如或不明显,无病理性核分裂像。

有时在囊壁和乳头间质内可见圆形钙化小体(沙粒体)。

2.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borderline serous cystadenoma)约占浆液性肿瘤的10%,其形态结构介于良、恶性浆液性囊腺瘤之间,属低度恶性,预后比浸润癌为好。

病变肉眼观,与良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相似,但乳头状突起往往比良性者丰富而广泛,常布满整个囊内表面,双侧发生率较高。

镜下,主要表现为乳头上皮呈2~3层,乳头分支较稠密或有微乳头状突起,核异型和核分裂像易见(每高倍视野不超过1~2个),无间质浸润。

3.浆液性囊腺癌(serous cystadenocarcinoma),约占浆液性肿瘤的30%,为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半数为双侧性。

患者以40~60岁妇女为最多。

病理变化肉眼观,多数为多囊性,部分或大部囊内或囊外有乳头状突起,囊内多含混浊液体,乳头状物多为实性菜花状,常侵犯包膜并有出血坏死。

镜下,乳头分支多或呈实心团块,上皮细胞增生多呈3层以上,细胞有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常见,包膜和间质均有浸润,沙粒体较多见。

卵巢黏液性癌和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比较

卵巢黏液性癌和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比较

卵巢黏液性癌和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比较李静;孔为民【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年(卷),期】2016(044)010【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癌和卵巢黏液性癌在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生存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卵巢癌合理诊治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选取卵巢癌患者22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入选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卵巢浆液性癌组和卵巢黏液性癌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学分布特点。

结果①平均发病年龄:浆液性癌组52岁,黏液性癌组47岁,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②临床症状:浆液性癌组及黏液性癌组均以腹部胀痛及包块为主要首发症状,差异无显著性。

③病理分期:浆液性癌组主要为Ⅲ期和Ⅳ期(79.9%),黏液性癌组主要为Ⅰ期和Ⅱ期(82.5%),差异有显著性(P<0.05)。

④分化程度:浆液性癌组主要为低分化(79.3%),黏液性癌组主要为高分化(72.5%),差异有显著性(P<0.05)。

⑤5年生存率:浆液性癌组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5年生存率为16.8%,黏液性癌组中位生存时间64个月,5年生存率为57.2%,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①卵巢浆液性癌和卵巢黏液性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及主要首发临床症状差异无显著性。

②与卵巢浆液性癌相比,卵巢黏液性癌发病早,分化程度好,预后好。

【总页数】4页(P78-81)【作者】李静;孔为民【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北京1000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北京10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相关文献】1.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卵巢浆液性癌和黏液性癌中的表达 [J], 马荣;陈曦海;隋丽华;刘娟;耿晓星2.FOXQ1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其远期生存率的关系 [J], 郭艳萍;周巾;栾媛媛;季淑英3.叶酸受体α高表达与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研究 [J], 符吉芬;裴雄越;王爱丽4.STAT1表达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分析 [J], 李玮; 张静; 朱根海; 吴秀荣5.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交界性肿瘤36例临床病理特点 [J], 杨丹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WI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与Ⅰ期卵巢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DWI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与Ⅰ期卵巢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DWI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与Ⅰ期卵巢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摘要】卵巢交界性肿瘤(BOT)和Ⅰ期卵巢癌在临床上易混淆,尤其是在影像学检查中。

本文通过研究DWI在BOT和Ⅰ期卵巢癌中的应用,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首先介绍了BOT和Ⅰ期卵巢癌的特点,然后分析了DWI在两种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结果显示,DWI能够明显区分BOT和Ⅰ期卵巢癌,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结论指出,DWI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手段。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DWI在不同类型卵巢肿瘤中的应用,以提高其临床应用前景。

DWI的应用将有助于减少误诊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Ⅰ期卵巢癌、DWI、鉴别诊断、研究、结论、临床应用、MRI、卵巢肿瘤。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包括良性、恶性和卵巢交界性肿瘤。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而卵巢交界性肿瘤则属于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肿瘤类型。

与卵巢癌相比,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较为良好,但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Ⅰ期卵巢癌有时十分相似,因此鉴别诊断十分关键。

目前,磁共振扫描中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已经在各种肿瘤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DWI可以通过检测组织中的水分子运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肿瘤,从而提高肿瘤的鉴别诊断准确性。

关于DWI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与Ⅰ期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目前还较少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DWI在这两种肿瘤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鉴别诊断依据,指导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选择。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DWI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与Ⅰ期卵巢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并比较两者在DWI影像上的表现特点,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和Ⅰ期卵巢癌在DWI影像上的特征表现,探讨它们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3. 探究DWI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和Ⅰ期卵巢癌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卵巢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

卵巢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

卵巢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摘要】目的:通过对100例卵巢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研究及治疗效果的调查,分析其康复情况。

总结出卵巢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卵巢黏液性肿瘤患者100例进行临床研究,施以手术治疗以及药物靶向治疗。

结果: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针对卵巢黏液性肿瘤患者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明确卵巢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问题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卵巢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分析卵巢的健康对每一位女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肩负着传递血脉这样的重任,它对于女性自身的健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卵巢疾病将会给女性朋友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

卵巢黏液性肿瘤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卵巢疾病,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对其进行临床病例分析,通过对其病理的诊断明确其发病原理、发病现象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为广大患者朋友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卵巢是黏液性肿瘤的好发部位,有相关研究表明,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3%-40%,差异较大。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地域的不同,原发癌发病率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原发癌的隐蔽性,尤其是卵巢转移性黏液性肿瘤(metastatic mucinous neoplasms,MMN),有些形态上貌似良性,极易发生误诊。

本文旨在对常规病理诊断工作中发现的100例卵巢黏液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研究中使用的所有卵巢黏液性肿瘤样本均征得患者同意,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临床研究,并对本次研究的具体操作措施享有知情权。

选取我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存档的100例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卵巢黏液性肿瘤标本,每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按照下述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卵巢黏液性肿瘤的病理特征,总结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临床医学-28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临床医学-28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28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关键词】卵巢;交界;黏液性囊腺瘤;病理学[关键词]卵巢;交界;黏液性囊腺瘤;病理学关于卵巢交界性肿瘤,自从国际卫生组织(WHO)采用这一诊断名称以来,对其命名及病理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近几年来,特别是2003年8月,在美国马兰州贝塞斯达举行的卵巢交界性肿瘤工作会议,就其某些病理学方面的分歧取得了较一致的意见[1]。

本文分析了28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这一肿瘤的病变特点。

1 材料和方法复查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及大连市妇产医院1996年至2005年病理档案中诊断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28例常规石蜡切片和记录,并对部分病例重新制片。

诊断标准按照黏液上皮有复杂性增生,细胞组织结构的非典型性要较囊腺瘤明显,并且这种结构至少占到肿瘤的10%[1]。

肿瘤不出现间质浸润,即使出现也不超过微浸润的界限。

2 结果2.1 一般表现28例病例中年龄17岁~65岁。

同期黏液性肿瘤398例,交界性占14%,局部癌变的占2%。

同期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25例。

2.2 首发症状发现盆腔肿块 23例,发现时间半个月~5 a;腹胀3例;月经改变2例。

2.3 病理特征大体检查双侧 1例,对侧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27例为单侧。

肿瘤直径7 cm~20 cm。

直径≥10 cm19例;直径<10 cm 9例。

多房22例;单房6例。

28例患者中囊内壁有单个或多处乳头状结构(乳头细小或菜花样) 8例,单房及多房结构均有出现。

2.4 预后28例患者随访至今,生存率100%。

3 讨论3.1 临床病理学特征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47岁,超过 90%的病例为单侧肿物[2],肿瘤体积较大,切面多为多房性,也可单方。

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囊和腺体组成,被覆的上皮为复层增生的黏液性上皮,桥状及复层结构,并可有绒毛及乳头状突起,即使是在同一肿瘤中,细胞核异型性的程度及核分裂像多少也有较大差异性。

2024卵巢癌的基本介绍及病理分型

2024卵巢癌的基本介绍及病理分型

2024卵巢癌的基本介绍及病理分型在我国,卵巢癌年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3位,位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恶性肿瘤之后,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病死率位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

卵巢恶性肿瘤包括多种病理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上皮性癌,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0%,其次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和性索间质肿瘤,各约占10%和5%,本指南主要针对卵巢上皮性癌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卵巢深处盆腔,卵巢病变处于早期时常无特异临床症状,因出现症状就诊时,70%的患者已处于晚期。

卵巢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特征,目前已知与卵巢癌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中以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影响最为显著。

BR约有20个,其CAl和BRCA2胚系突变携带者在一生之中发生卵巢癌的累积风险分别达54%和23%,是卵巢癌的高危人群。

对于BRCA1/2胚系突变携带者,推荐从30-35岁起开始定期行盆腔检查、血CA125和经阴道超声的联合筛查。

止匕外,还有林奇综合征、利-弗劳梅尼综合征家族的女性都是卵巢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需要检测的基因还包括ATM、RAD51C x RAD51D、MLH1、MSH2、MSH6、PSM2、EPCAM x STK11等。

卵巢上皮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

由于卵巢深居盆腔,卵巢上皮性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是非特异性症状,难以早期诊断,约2/3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

晚期时主要因肿块增大或盆腹腔积液而出现相应症状,表现为下腹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等,部分患者表现为短期内腹围迅速增大,伴有乏力、消瘦等症状。

也可因肿块压迫出现大小便次数增多的症状。

出现胸腔积液者可有气短.难以平卧等表现。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常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与上皮癌有所不同,早期即出现症状,除腹部包块腹胀外,常可因肿瘤内出血或坏死感染而出现发热,或因肿瘤扭转.肿瘤破裂等而出现急腹症的症状。

约60%~70%的患者就诊时属早期。

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卵巢癌诊断的金标准。

卵巢浆-黏液性癌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卵巢浆-黏液性癌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卵巢浆 -黏液性癌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卵巢浆-黏液性癌在WHO(2014版)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学分类中被作为一种独立的肿瘤类型列出。

该病发病率低,因此目前尚没有可以参考的流行病学数据。

目前为止,关于对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报道最多,而卵巢浆-黏液性癌的报道罕见。

WHO(2014版)分类对浆-粘液性癌进行简要的描述,将其定义为:主要由浆液性上皮和子宫颈管内膜型黏液上皮组成的卵巢癌,灶区可伴有透明细胞,子宫内膜样分化以及鳞状细胞分化并不少见[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由于目前报道病例少,组织学起源不明确,但是根据它们常常与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非典型增殖性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推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可能是其前驱的病变。

1.临床表现一项研究报道中其平均发病年龄45岁,大多数出现盆腔肿块,57%的妇女患有腹膜输卵管内膜异位症。

目前报道病例仅有38例,患者大多数表现为腹围的增加、腹痛,有些病例伴有盆腔大量积液,部分患者表现为双侧发病(占28.9%)[2]。

大部分患者伴有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升高。

1.病理检查1.大体观察:在一项研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12CM,部分为双侧性,肿瘤呈单房或多房,含有实性区域。

肿瘤表面和囊内壁出现乳头状赘生物。

2.镜下观察:肿瘤一般呈乳头状,上皮复层化,形态上很像浆液性肿瘤。

最常见的浸润模式是筛状结构和膨胀性浸润(融合的腺体),但也可发生毁损性侵袭性生长。

根据定义,这些肿瘤含有子宫颈管型黏液性上皮和浆液型上皮,但也可能出现胞质透明的细胞(但是无透明细胞癌的结构)、小灶子宫内膜样分化(包括鳞状细胞)。

核分裂像指数不一,但是倾向于较低(<5核分裂像/10HPF)。

3.免疫组织化学:该肿瘤的免疫组化谱类似浆-粘液性肿瘤的交界性/非典型增值性组常呈CK7阳性,CK20、CDX-2阴性;常表达ER和PR;大多数肿瘤WT-1阴性。

4.遗传学特征有学者发现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中存在KRAS[3]和ARIDIA基因突变,而卵巢的浆-黏液性癌是否也存在这两个基因位点的突变需要未来进一步研究阐明。

黏液表皮样癌分级标准

黏液表皮样癌分级标准

黏液表皮样癌的分级标准主要基于细胞的分化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级别:
1.一级(高分化型):当黏液细胞分化占50%以上时,被划分为一级黏液表皮样癌,此时表皮样癌细胞分化良好,中间细胞较少,无核异形,有丝分裂极少或没有。

2.二级(中分化型):如果黏液细胞分化在10%以下,且在50%以上,被划分为二级黏液表皮样癌,此时常较多实性和细胞间变,偶有神经侵犯。

3.三级(低分化型):当黏液细胞分化低于10%时,被划分为三级黏液表皮样癌,此时肿瘤系中间细胞或表皮样细胞形成的实性团块,瘤细胞间变明显,可见核异形及较多的有丝分裂像,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质地均匀,完全无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或形成大小不等囊腔,内含拉丝状黏稠液体或血液,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且可出现血行性转移。

此外,另一种黏液表皮样癌分级方法是通过特定的组织学特征进行评分,如囊腔比例、神经侵犯、坏死、核分裂等,然后根据总分进行分级,低级别为0-4分,中级别为5-6分,高级别为7分以上。

这些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但请注意,具体的分级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医疗机构或专家建议而略有差异。

因此,
在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卵巢癌的病理解读相关试题及答案

卵巢癌的病理解读相关试题及答案

卵巢癌的病理解读相关试题及答案
1、关于卵巢浆液性癌下列不正确的是()
A、高级别浆液性癌可见良性-交界-恶性的演变过程
B、包括高级别浆液性癌和低级别浆液性癌
C、高级别浆液性癌是P53突变引起的
D、高级别浆液性癌较低级别浆液性癌恶性度高
E、低级别浆液性癌坏死不常见,细胞增殖活性较低
2、关于卵巢黏液性癌正确的是()
A、少见,发病率低
B、来源于子宫内膜异位腺体
C、常见PTEN基因突变
D、组织形态类似结肠黏液柱状上皮
E、形态与消化系统转移癌易鉴别
3、关于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不正确的是()
A、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
B、用于标记组织、细胞的核酸
C、染色定位于胞浆、细胞膜和细胞核细
D、可以实现定位、定性及定量分析
E、可以协助辨别不同组织类型
4、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肿瘤不正确的是()
A、包括子宫内膜样,透明细胞及浆粘液性肿瘤
B、组织形态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同宫体的子宫内膜样癌
C、一般背景中可见子宫内膜异位腺体及间质
D、可见良性-交界-恶性的演进过程
E、卵巢透明细胞癌是P53突变引起的
5、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不是必需包括()
A、病理号
B、病理诊断
C、大体描述或大体图片
D、患者基本信息
E、备注
6、卵巢癌流行病学特点如下正确的是()
A、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预后较好
B、发病仅次于子宫体恶性肿瘤,预后较好
C、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恶性肿瘤,预后差
D、较宫颈癌常见,预后差
E、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预后差
答案:AABEEC。

35例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35例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15 0 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 ,5 3 例复发 ,复发率为 3 . %。 33 3
复发时间为全部治疗结束后 的 2 6 3 个月 ,中位 复发 时间为 1 2
个月 , 平均 复发时问 1 5个月 ; 年 内复发 1 一 5例 , 占复发总数 的
4 . %, 内累计复 发 2 ,占 7 .3 3年 内累计 复发 3 28 2年 6 5例 1 %, 4 1 例 , 8 .7 3— 年内复发 4例 , 1. %。 3年内复发者 占 8 %, 5 5 占 13 以 4
患者 的预后 。 【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 ; 复发 ; 因素
【 中图分类号】 7 1 5 R 1.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7— 7 120 )8 150 6390 (08 1—6— 2
磷 酰 胺 ;C P F方 案 即 顺 铂 ( 卡 铂 ) 或 +环 磷 酰胺 +5 一氟 尿 嘧 啶 ;T P
多见 , 首次出现复发 的部位 以盆腔最多 。 22 卵巢癌复发 的相 关因素 , 221复发与年龄 .. 年龄 ≥5 5岁者 2 5例 ,复发 8 ,复发率为 例
件加全子宫加大 网膜切 除者 4例 ,双侧附件加全 子宫加大 网膜 加 阑尾切除者 2例 ,双侧附件 加次全子 宫加大 网膜加阑尾切 除 者 1 。( ) 例 2 Ⅲ期和Ⅳ期 患者均行肿瘤细胞减 灭术 , 范围包括双 侧附件加全子宫( 或次全子宫 ) 加大 网膜 和 / 阑尾 , 中 5例 同 或 其
维普资讯
20 年 6 08 月第 4 卷第 1 期 6 8

临床 研 究 ・
3例上 性 巢 发 关因 分 5 皮 卵 癌复 相 素 析
刘会忱 ( 宁 省 盖州 市 中 心 医 院妇 产科 , 宁 盖 州 15 0 ) 辽 辽 20 1

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

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

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
卵巢上皮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卵巢肿瘤,对女性的健康威胁极大。

此类肿瘤可以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其中良性浆液性囊腺瘤是最常见的一种。

此类肿瘤多发生于20-40岁的女性,多数为单侧,但也有约20%的可能性是双侧的。

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肿瘤,虽然细胞增生活跃,但无间质浸润,预后比浸润癌为好。

恶性浆液性囊腺瘤约占浆液性肿瘤的30%,为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40-60岁的女性,约半数为双侧性。

粘液性囊腺瘤是另一种常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的女性,多数为单侧,很少为双侧。

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也是一种低度恶性癌,形态结构介于良、恶性粘液性囊腺瘤之间,五年存活率为95%-98%。

卵巢上皮性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具有分化为各种苗勒上皮的潜能,向输卵管上皮分化,形成浆液性肿瘤;向宫颈黏膜分化,形成黏液性肿瘤;向子宫内膜分化,形成子宫内膜样肿瘤。

此类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很少发生在青春
期前和婴幼儿。

治疗方案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病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护卵巢,避免不孕、初潮早等危险因素。

超声诊断少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伴上皮内癌1例

超声诊断少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伴上皮内癌1例

11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月 第4卷第4期大FGR胎儿脐-门静脉系统的临床应用,通过对血流参数进行全面检测可以有助于临床及早干预,减少围生期胎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1]赖祝琴,谢红宁,杜柳,等.胎儿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J].新医学,2015,46(7):439-443[2]吕震宇,金梅.胎儿静脉导管血流动力学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33(3):456-458基金项目:2017昆明市妇产超声诊断技术中心面上项目;2017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院级科研项目(编号201710).作者简介:雷俊华(1974-),女,云南新平县人,1997年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从事妇产超声工作二十年.卵巢交界性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低,因无损毁性间质浸润,因此预后良好[1]。

上皮内癌,发生原因与宫颈异型区或周围鳞状细胞病变相关,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若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肿瘤近端浸润及远端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

特别在两种疾病合并时,严重影响生殖器健康,因此实施针对性诊断治疗尤为关键[3]。

正常情况下可通过阴道超声进行宫内肿瘤检查,但在对少女检查时则需进行盆腔超声扫描,可能会存在误诊、漏诊情况,因此对超声科医师要求较高,且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共同进行诊断。

本次研究通过超声检查确诊少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伴上皮内癌1例,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检查方式1.1 病历资料患者,贾某某,女性,12岁,因”腹痛3小时”来院就诊。

主要临床表现:患者自诉近1年来有进食后饱胀感明显,有嗳气,间断有腹痛,可自行缓解,故未诊疗。

于3小时前剧烈活动时突发腹痛,以上腹部为主,持续性,疼痛较为剧烈,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畏寒、发热,休息不可缓解,无其他部位放射痛。

腹稍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稍紧,上腹部及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

1.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2-5(CA12-5):70.60U/ mL,糖类抗原199(CA199):>1957.0U/mL,甲胎蛋白(AFP):1.84ng/mL,癌胚抗原(CEA):16.92ng/mL。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特征与治疗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特征与治疗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特征与治疗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是20世纪70年代初被提出的诊断名词,是不伴有间质浸润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

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包括浆液性、黏液性、子宫内膜样、浆黏液性、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和交界性Brenner瘤这6种病理类型。

随着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深入研究,对其发生发展有了深刻了解,在诊断与诊治层面也有了明显突破。

早期诊断、诊治措施以及预后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让大家明白上皮性交界性肿瘤有哪些重要问题,我们为大家做一个具体的研究,同时提出一些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交界性肿瘤特征1.1临床特征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平均患病年龄约46岁,自15岁开始,55-59岁达到高峰,和卵巢癌相比,比卵巢癌年轻十岁,年发病率约4.5/10万人,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约95%和90%。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良性占绝大部分,交界性肿瘤不到5%,其中浆液性和黏液性交界性肿瘤最常见,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和交界性Brenner瘤罕见。

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无症状的盆腔包块,肿瘤体积较大时可有腹痛、腹胀等。

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等对于鉴别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肿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特异性较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炎性病变、妊娠期、排卵期、月经期等其他非恶性病变时也可升高。

37-55%的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病例为双侧性,黏液性交界性肿瘤原发性为单侧,双侧发生要首先排除阑尾、胃肠道、胰腺胆道转移可能。

1.2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往黏液性肿瘤分为胃肠型和子宫颈内膜型两大类,2014年版WHO将黏液性肿瘤(子宫颈内膜型)归为浆黏液性肿瘤,因为它的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上均类似于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仅指胃肠型。

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缺乏间质浸润,细胞轻-中度异型,当局部或散在多灶出现重度细胞异型时,应诊断为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伴上皮内癌,局限于卵巢的上皮内癌,预后很好,接近100%。

交界性肿瘤可以伴有微浸润和微浸润性癌,两者浸润灶最大径<5mm,不足以诊断为浆液性癌,这两者容易出现双侧卵巢受累、肿瘤外生性生长以及腹膜种植,但文献中病例数量不足,无法对其临床意义得出确切结论,也无证据表明采用随诊或其他治疗对其复发和生存有影响。

卵巢粘液性上皮内癌

卵巢粘液性上皮内癌
如同宫颈上皮内病变对于宫颈癌的意义一样,卵 巢上皮内癌可以看作是上皮性卵巢癌的癌前病变 , 相当于卵巢C上IN皮肿瘤的“原位癌”。 Cx-ca
OIN
PUMCH-OB/BYN
编辑课件
Ov-ca
概述
一、OIN概念:目前限于卵巢粘液性交界瘤
卵巢浆液性交界瘤
卵巢浆液性癌
病理起源不同,卵巢浆液性交界瘤极少有恶变.
PUMCH-OB/BYN
编辑课件
讨论
二、命名史
➢ 卵巢上皮内肿瘤”(Ovarian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OIN) 1990年Plaxe等在50例I期卵巢癌的癌旁组织中发现普 遍存在细胞不典型性和核的异型性。
➢ 组织学特点:同一标本卵巢上皮组织中同时表现出细胞异型性 (细胞分层或细胞极性消失)和核异型性(出现多形核或染色 质不规则分布)。
➢ 术后不必放化疗,需长期随诊。
PUMCH-OB/BYN
编辑课件
THANKS
PUMCH-OB/BYN
编辑课件
➢ 28例粘液OIN:11例随诊56个月,无一复发(Riopel等, 1999)。
➢ 11例I期粘液OIN :8例随诊无一复发(Rodriguez IM, 2002)

➢ 无论是上皮内癌还是微小浸润癌,都不影响卵巢粘液性交 界瘤的预后:5例OIN和8例微浸润中无一例复发或死亡。 (Shappell HW,2002)
1)遗传学上和基因学上都有诸多不同
浆液性交界瘤:
浆液性浸润癌:
absence of p53 mutation loss of heterozygosity (X长臂)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frequent p53 mutation loss of heterozygosity (多个常染色体) absence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卵巢交界性浆液、粘液性肿瘤病理诊断新概念

卵巢交界性浆液、粘液性肿瘤病理诊断新概念

卵巢交界性浆液、粘液性肿瘤病理诊断新概念
范■娣;郭东辉
【期刊名称】《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2001(7)4
【摘要】本文总结近年有关卵巢交界性浆液、粘液性肿瘤文献论述病理诊断的新概念 ,分别为:(1)卵巢交界性肿瘤基本诊断标准 ;(2)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概括Piura(1992) ,Russel(1994)、Silva(1996),Eichhorn(1999),Scully(1999)病理诊断标准 ;(3)卵巢交界性粘液肿瘤概括
Piura(1992),Kurman(1996),Riopel(1999),Scully(1999)病理诊断标准 ;(4)腹膜假粘液瘤 ;(5)上皮内癌 ;(6)微浸润 ;(7)种植 ;(8)淋巴结转移 ;(9)多中心性 ;(10)命
名 ;(11)预后。

【总页数】4页(P196-199)
【关键词】卵巢肿瘤;交界性肿瘤;浆液性肿瘤;粘液性肿瘤;病理学;诊断
【作者】范■娣;郭东辉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10.4
【相关文献】
1.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交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J], 钟传庆;于晓红;张佳立;魏宝秀;罗兵;孙丽萍;张南;付秋风
2.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处理 [J], 刘伯宁;戴钟英
3.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J], 范嫏娣
4.探讨CT对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与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BOT)的鉴别诊断价值 [J], 杨庆芬
5.卵巢浆液性及粘液性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J], 包磊;蔡红光;杨惠英;何平生;胡孟钧;张鹏;任丽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巢黏液性黏膜上皮内癌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黏液性黏膜上皮内癌的组织学与生物学行为。

方法:回顾分析卵巢黏膜上皮内癌13例,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10年。

结果:卵巢黏膜内上皮癌13例,死亡2例。

对照组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55例,复发1例,现仍健在,伴腹膜假黏液瘤2例,死亡2例。

结论:卵巢黏液性黏膜内上皮癌10年内死亡率比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组高。

关键词卵巢黏膜内上皮癌黏液性囊腺癌生物学行为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87
资料与方法
1988~2008年收治手术切除卵巢黏液性黏膜上皮内癌标本13例,随访2个月~10年,其中3例失访(8.5%),同期55例卵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作对照组,随访2~10年,其中16例失访(29%)。

方法:全部材料参照2001年who[1]关于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1988年sumithran[2]提出的无明确间质浸润的卵巢黏液性黏膜内上皮癌诊断标准;卵巢黏液性囊腺癌间质浸润为
1996scully提出的标准为依据进行详细回顾性分析研究,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

统计学处理:采用两样本率比较的x 检验,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确切概率,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临床诊断:13例卵巢黏液性黏膜上皮内癌,年龄19~74岁,平均
46岁,交界性肿瘤平均40.7岁。

病理观察:卵巢黏液性黏膜上皮内癌,其特征性结构为微小真性实性肿块区域,伴随大小不等的乳头及原绒布样结构。

而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以薄绒布样结构和大小不一乳头状结构为主要表现。

注意鉴别真性实性区域和良性蜂窝状结构及胶原纤维化囊壁区域。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与黏膜上皮内癌及黏液性囊腺癌的预后比较: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与卵巢黏膜内上皮癌比较差异有显著(x =8.865,p<0.05)。

见表1。

讨论
卵巢黏膜上皮内癌归入交界性肿瘤,但由于黏液性肿瘤自身的内陷性生长特点,卵巢黏膜上皮内癌,伴有腹膜假黏液瘤者15.3%~25%患者复发后预后差。

建议将卵巢黏膜内上皮癌,伴有腹膜假黏液瘤者从卵巢交界性能黏液性肿瘤中独立分出,以有利于临床积极治疗,随访减少术后复发与死亡。

1987年michael[3]观察的11例多数长期存活,平均复发时间为6年的结果相符,提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肿瘤,可以复发并长期生存,而伴有腹膜种植形成腹膜假黏液瘤者,预后极差。

在仔细回顾分析死亡病例的病理切片和临床资料及随访调查中发现,病理分级越高,肿瘤细胞侵犯卵巢包膜的比率越大,而侵犯包膜并穿破包膜者,均有不同程度宫旁周围组织,器官及大网膜累及,相对临床分期也高,11例死亡病例中,有7例为侵犯包膜,累及宫旁
组织、器官或大网膜。

提示病理分级高伴临床分期高者,死亡率高。

36例病例有趋向直接播散或转移到盆腔或附件脏器,转移到子宫或盆腔、腹腔内尤其多。

虽然目前大多数预后因素,考虑临床病理分期为临床治疗选择的惟一参考因素,而病理因素中,细胞异型性,侵犯包膜,穿透包膜,并形成肿瘤周围组织器官,大网膜累及者是预后差的主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scully re.histological typing of ovarian tumors.second edition.who.histological classfication of tumours. springger:new york,1999:3-9.
2 sumithran f.susil bj,looijm.the prognosis significance of grading in borderline mucinous tumors of the ovary.hum pathol,1988,19:15-18.
3 michael h,sutton g,roth g,roth 1m.ovarian carcinoma.with extracellular mucin production:reassessment
of”pseudomyxoma ovarii et peritonei”intj cynecol pathol,1987,6:289-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