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抗血管机制讲义

合集下载

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
清除 女性和男性患者的平均清除值分别相当于 0.188 和0.220 L/天。对体重进行校正后,男性患 者的贝伐珠单抗清除率高于女性(+17%)。根据双室模型,典型女性患者的清除半衰期估 计值为18天,典型男性患者为20 天。
贝伐珠单抗
配置与储存
1. 不能将贝伐珠单抗输注液与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溶液同时或混合给药。 不能采用静脉内推注或快速注射(Bolus)。
血栓栓塞
贝伐珠单抗相关血栓栓塞事件的处理原则包括: ①有ATE病史的患者慎用贝伐珠单抗,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应用时注意血栓栓塞事件的 监测; ②一旦发生任何级别的ATE,终止应用贝伐珠单抗; ③如发生3级以上深静脉血栓,暂停贝伐珠单抗2周,若2周后抗凝疗效稳定、未发生3级 以上出血事件且肿瘤未侵犯主要血管,可重新开始贝伐珠单抗治疗; ④若发生肺栓塞,采用相应对症治疗并停用贝伐珠单抗。
胃肠道穿孔/胃肠外瘘管形成
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患者的胃肠道穿孔风险增高,穿孔的总发生率为0.9%
大部分病例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50天内发生,严重程度表现不一,轻者无任何症状,仅通过影像学检 查发现;严重者可伴有腹部脓肿、瘘管形成。穿孔的发生率与肿瘤类型和剂量相关,结直肠癌和肾癌 患者的风险最高,胰腺癌最低。
蛋白尿
发生率约为0.7%-38%,但大部分为无症状性蛋白尿, 3级蛋白尿的发生率<3%, 4级蛋白 尿(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率<1%
机制:肾小球足细胞所分泌的VEGF是维持肾小球内皮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具体可能
是通过上调抗凋亡基因如Bcl-2的表达、增加NO的生成、诱导衰变加速因子(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 DAF)的表达等途径,对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当贝伐珠单抗抑制了VEGF对内皮细胞的 保护作用,可致肾小球的滤过通透性增高、重吸收能力降低,最终形成蛋白尿

安维汀抗血管治疗机制课件

安维汀抗血管治疗机制课件
潜在的治疗策略
安维汀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肿瘤患者提 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临床应用前景
随着安维汀在临床研究中的深入和扩大规模试验的进行,其疗效和安全性将得到 更充分的验证,有望成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THANKS
感谢观看
与其他抗血管药物相比,安维汀的副作用相对较 小,患者耐受性较好。
04
安维汀的临床应用
安维汀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结直肠癌
安维汀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 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非小细胞肺癌
安维汀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 后,提高生存率。
肝癌
安维汀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降低肝癌患者 的死亡率。
安维汀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对多种实 体瘤有效,如结直肠癌、肺癌、肾细胞癌、卵巢癌等。
02
血管生成与肿瘤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关系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依赖于新血管的形成,为其提供养分和氧气。
01
02
肿瘤细胞通过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诱导血管新生。
肿瘤血管不仅为肿瘤提供养分,还为肿瘤细胞转移提供通道。
03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
1
肿瘤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释放血管生成 因子,如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等。
2
这些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诱 导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形成管腔。
3
肿瘤细胞还能通过其他机制,如分泌蛋白水解酶、 调控细胞外基质等,促进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因素
安维汀的疗效与安全性
疗效
安维汀在多种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 的疗效,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 生活质量。

贝伐珠单抗ppt课件

贝伐珠单抗ppt课件

不良反应
出血
高血压
蛋白尿
胃肠道穿孔
血栓形成
伤口愈合GF从而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使创伤后内皮细胞更新能力下降
发生3.4级出血应永久停用贝伐单抗(发生率为0.4%-5%)
不良反应一出 血
处理原则包括: ①排除具有组织学鳞癌、肿瘤紧邻或侵犯大血管、基线肿瘤空洞形成等危险因素 的患者; ②排除近期(3个月内)有咯血史(≥1/2茶匙红色血液,约2.5 mL)的患者; ③出血体质或后天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慎用贝伐珠单抗; ④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和出血情况; ⑤治疗后发生肺出血/咯血的患者可考虑停用贝伐珠单抗。
蛋白尿
贝伐珠单抗相关蛋白尿的处理原则包括: ①每次给予贝伐珠单抗之前进行尿蛋白试纸检查。尿蛋白试纸1+:继续按疗程给予贝伐珠单抗,无需特 别处理; ②若尿蛋白试纸2+:给予贝伐珠单抗,并在下次贝伐珠单抗给药前3天检测24 h蛋白尿; ③下次给药前,24 h尿蛋白≤2 g:给予贝伐珠单抗,并在每次药前检测24 h尿蛋白,直至尿蛋白低于1 g, 则可改为尿试纸随访。 24 h尿蛋白>2 g:暂停用药,并在下次给药前检测24 h尿蛋白,直至24 h尿蛋白 <2g后方可继续给予贝伐珠单抗。如果24 h尿蛋白≥2 g持续时间>3个月,则永久终止贝伐珠单抗治疗; ④尿蛋白4+或3+:暂停给药并检测24 h尿蛋白。如果24 h尿蛋白<2 g,按计划给予贝伐珠单抗;如果24 h尿蛋白≥2 g的持续时间>3个月,则永久终止贝伐珠单抗; ⑤肾病综合症:永久终止贝伐珠单抗; ⑥终止给药后仍应每3个月检测一次24 h尿蛋白,直到24 h尿蛋白<1 g。
贝伐珠单抗
配置与储存
1. 不能将贝伐珠单抗输注液与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溶液同时或混合给药。 不能采用静脉内推注或快速注射(Bolus)。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评估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评估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评估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来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FOLFIRI方案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包括5-氟尿嘧啶、亚铂类药物和伊立替康。

本文旨在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9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48例患者接受了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接受了FOLFIRI方案治疗(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6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8岁。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6个疗程的治疗,并在第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采用CT和MRI检查结合CEA水平来评价疗效,根据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

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和生存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17%,其中完全缓解2例(4.17%),部分缓解34例(70.83%),疾病稳定8例(16.67%),疾病进展4例(8.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2%,其中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30例(65.22%),疾病稳定10例(21.74%),疾病进展6例(13.04%)。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中有5例(10.42%)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出血和蛋白尿等;对照组中有3例(6.52%)出现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和肝毒性等。

两组患者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临床数据及不良反应(结直肠癌)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临床数据及不良反应(结直肠癌)
商品名:Avastin(安维汀) 通用名: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 靶点:VEGF 厂家:罗氏 规格:100mg/4mL 或400mg/16mL 美国获批:2004年 中国获批:2010年 获批适应症: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成人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转移性肾 细胞癌、宫颈癌、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 结直肠癌推荐剂量: 每2周静脉注射一次,每次5 mg/kg,联合IFL方案。 每2周静脉注射一次,每次10mg /kg,联合FOLFOX4方案; 每2周静脉注射一次,每次5 mg/kg或每3周静脉注射一次,每次7.5 mg/kg,并联合 氟嘧啶+伊立替康或氟嘧啶+奥沙利铂化疗。 价格:100mg/4ml,约1935元。
伐珠单抗(每次5mg/kg,每2周一次)+IFL方案治疗。
本次试验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S)。
入组患者的人群特征为:中位年龄60岁,60%的患者为男性,79%的患者为白 人。57%的患者ECOG评分为0。21%的患者原发部位为直肠,28%的患者曾接 受过辅助化疗。56%的患者以腹外脏器病变为主,38%的患者以肝脏病变为主。
Study AVF2107g
临床数据 贝伐珠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一个双盲、对照研究AVF2107g (NCT00109070)中进行了评估。923例以前未经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安慰剂+IFL方案(伊立替康125 mg / m2+氟 尿嘧啶500 mg / m2+亚叶酸20 mg / m2,每6周的前4周每周一次)治疗;或贝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贝伐珠单抗+FOLFOX4组 VS FOLFOX4单用组)的不良反应有:疲 劳(19% VS 13%)、腹泻(18% VS 13%)、感觉神经病变(17% VS 9%)、恶心 (12% VS 5%)、呕吐(11% VS 4%)、脱水(10% VS 5%)、高血压(9% VS 2%)、腹痛(8% VS 5%)、出血(5% VS 1%)、其他神经病变(5% VS 3%)、肠梗 阻(4% VS 1%)、头痛(3% VS 0%)。

贝伐珠单抗使用方法及安全性特征

贝伐珠单抗使用方法及安全性特征

贝伐珠单抗使用方方法及安全性特征
贝伐珠单抗是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干扰素α可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晚期RCC一线治疗方案为MKI+免疫或双免疫治疗,仅作为后线某些情况下的治疗选择。

乳腺癌治疗上,贝伐珠单抗加入紫杉醇可使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进展风险降低40%,乳腺癌治疗适应证,在腹膜间皮瘤、放射性脑损伤等疾病中也在探索使用。

安全性特征
贝伐珠单抗常见不良事件为高血压,乏力,腹泻,腹痛,蛋白尿,其中高血压为剂量依赖性,大多数病例中可应用降压药良好控制,治疗中应注意血压监测。

常见严重 AE(SAE)包括胃肠道穿孔,出血和动脉血栓栓塞,胃肠道穿孔风险因素包括曾行盆腔放疗的宫颈癌、炎性肠病、腹部手术史等。

动脉栓塞风险因素包括动脉栓塞史,糖尿病或年龄>65岁,对新冠感染并无不良影响,可改善患者氧合和多种实体瘤 PFS,缩短氧气支持持续时间,但并非所有瘤种中都显示出OS改善。

贝伐单抗结构

贝伐单抗结构

贝伐单抗结构1. 背景介绍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属于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

它通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2. 结构特点贝伐单抗的结构由四个重链和四个轻链组成,总共有四个抗原结合位点。

它的分子量约为149 kDa。

贝伐单抗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区域:可变区域(variable region)、框架区域(framework region)、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CDR)和常量区域(constant region)。

•可变区域:贝伐单抗的可变区域包括重链的可变区域(VH)和轻链的可变区域(VL),它们负责与抗原结合。

可变区域的序列在不同的单克隆抗体中具有较大的差异,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

•框架区域:框架区域连接了可变区域和常量区域,提供了抗体分子的稳定性和结构支撑。

•互补决定区:互补决定区是可变区域中与抗原结合最为关键的区域,也是抗体分子的最活跃部分。

•常量区域:常量区域位于抗体分子的C端,决定了抗体的类别和效应。

3. 作用机制贝伐单抗通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抑制血管生成:贝伐单抗结合VEGF,阻断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阻碍新血管的形成。

•降低血管通透性: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因子,贝伐单抗通过抑制VEGF的作用,减少血管通透性,降低肿瘤的水肿和渗出。

•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贝伐单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4. 应用领域贝伐单抗主要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包括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肾细胞癌等。

它可以作为单药治疗或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5. 副作用和安全性贝伐单抗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包括高血压、蛋白尿、出血、血栓形成等。

贝伐珠单抗之结直肠癌篇ppt课件

贝伐珠单抗之结直肠癌篇ppt课件

0.4
Treatment Group
0.2
IFL + placebo
IFL + bevacizumab
0
0
10
20
30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o)
1.0

0.8
HR=0.66, P=0.00004
中位生存: 15.6 vs
总20.生3 m存o 期
Proportion surviving
贝伐珠单抗
之 结直 肠癌篇
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生成 是肿瘤生长转移中最基本的因素
➢微环境(血管生成)对肿瘤生长、转移起
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肿瘤无血供,
仅靠弥散获取营 养时,体积不超 过2mm3,处于静 息期
➢ 肿瘤细胞分
泌大量VEGF, 促使供应肿瘤 的血管生成
➢ 拥有血供的
肿瘤迅速生长 并可发生侵袭、 转移
安维汀—首个抗血管生成药物
• 重组、人源化 • 单克隆抗VEGF
抗体
1Presta LG, et al. Cancer Res 19境
➢ 存活血管的正
常化
➢血浆渗漏↓
肿瘤血管异常,血浆渗漏 组织压↑,药物递送↓
➢组织间压↓药
物递送↑
抗增殖药物仅 作用于肿瘤细 胞,部分细胞
0.6
0.4
治疗组
0.2
IFL + 安慰剂
IFL + 贝伐
0
0
10
20
30
40
Duration of survival (mo)
• 无论患者KRAS基因是否有突变,均
可从中获益。对于KRAS野生型,联合贝 伐组可使中位PFS和总OS期分别延长6.1 个月(13.5对7.4)和10.1个月(27.7对 17.6),对于KRAS突变型,联合组仍能 使中位PFS和总OS期分别延长3.8个月 (9.3对5.5)和6.3个月(19.9对13.6)

tips基本原理及禁忌症

tips基本原理及禁忌症

tips基本原理及禁忌症(实用版)目录1.引言2.tips 的基本原理3.tips 的禁忌症4.结论正文【引言】在医学领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肿瘤的药物。

其中,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 VEGF 抑制剂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然而,贝伐珠单抗的使用也存在一些禁忌症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tips 基本原理及禁忌症。

【tips 的基本原理】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 VEGF 的活性,从而阻止肿瘤的生长。

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阻止 VEGF 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阻止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抑制肿瘤的生长;二是通过调节肿瘤相关细胞的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tips 的禁忌症】虽然贝伐珠单抗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肿瘤患者都适合使用。

以下是贝伐珠单抗的一些禁忌症:1.对贝伐珠单抗或其任何成分过敏者:使用贝伐珠单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2.存在出血或血栓形成倾向者:贝伐珠单抗可能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因此对于存在出血或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来说,使用贝伐珠单抗可能会加重其病情。

3.严重的高血压或糖尿病者:贝伐珠单抗可能会影响血压和血糖的控制,因此对于严重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使用贝伐珠单抗需要谨慎。

4.孕妇或哺乳期妇女:贝伐珠单抗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结论】总的来说,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但是其使用也需要谨慎,特别是对于存在禁忌症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贝伐珠单抗生产工艺

贝伐珠单抗生产工艺

贝伐珠单抗生产工艺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它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特别是结直肠癌、肺癌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贝伐珠单抗的生产工艺。

贝伐珠单抗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细胞株的建立、发酵过程、纯化过程和灭活处理。

第一步,细胞株的建立。

贝伐珠单抗的生产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细胞株,用于大规模生产抗体。

一般选择哺乳动物细胞,如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或NS0(鼠骨髓瘤)细胞作为生产细胞株。

细胞株的选用需要考虑细胞的生长特性、表达能力和稳定性等因素。

第二步,发酵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选用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株,通过培养基中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使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和繁殖。

随着细胞的生长,它们会分泌出贝伐珠单抗。

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培养基的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以促进细胞生长和抗体的产生。

第三步,纯化过程。

在纯化过程中,首先对培养液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去除细胞碎片和大分子杂质。

然后使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等技术,对贝伐珠单抗进行进一步的纯化。

最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纯化后的贝伐珠单抗进行最终的纯度检验。

第四步,灭活处理。

贝伐珠单抗属于生物制剂,具有一定的活性。

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灭活处理。

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化学试剂或高温等方式对贝伐珠单抗进行灭活,以杀死残留的活性细胞和病毒等。

贝伐珠单抗的生产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条件和参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力。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包括细胞株的鉴定、培养液的分析、抗体的纯度和活性的检测等。

同时,需要遵守相关的药品生产规范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贝伐珠单抗的生产工艺在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中,旨在提高产量和纯度,降低成本和污染物的生成。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相信贝伐珠单抗的生产工艺将会进一步完善,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

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演示稿件

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演示稿件
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患者。
研究方法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后 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 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 常等。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 ,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剂量 、给药方式等。
随访时间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 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严 重程度及处理措施。
详细描述
在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约60%为轻度至中 度不良反应,40%为重度不良反应。其中,心肌梗死 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比例相对较低。
心血管不良反应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结词
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出现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负 面影响。
详细描述
研究发现,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患者相较 于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其生存期明显缩 短,且生活质量也较差。此外,心血管不良 反应的出现还增加了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抗肿瘤药物,常用 于治疗多种实体瘤,但在肺癌治疗中存在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风险。
心血管不良反应是贝伐珠单抗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研究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 者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影 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治 疗前心血管病史等基本信息,以及治疗 过程中的药物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等数据。
VS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组别 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评估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风险。
05
研究结果

贝伐单抗 (Bevacizumab) 抗癌药物

        贝伐单抗 (Bevacizumab)  抗癌药物

贝伐单抗 (Bevacizumab) 抗癌药物贝伐单抗 (Bevacizumab) 抗癌药物贝伐单抗(Bevacizumab) 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抗癌药物。

它属于一类被称为血管生成抑制剂的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供的形成,阻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贝伐单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等。

本文将对贝伐单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贝伐单抗的药理作用贝伐单抗作为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靶向肿瘤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主要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新生的重要因子,它在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导致肿瘤血管生成增加。

贝伐单抗通过结合VEGF,阻止其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的血供,限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二、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贝伐单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领域是结直肠癌的治疗。

贝伐单抗可以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贝伐单抗还可以用于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

在乳腺癌患者中,贝伐单抗可与化疗或内分泌治疗联合应用,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对于肺癌患者,贝伐单抗可以与化疗药物或放疗联合应用,提高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此外,贝伐单抗还可以与免疫治疗药物联合应用,增强肿瘤的治疗效果。

三、贝伐单抗的副作用贝伐单抗虽然在肿瘤治疗中表现出很好的疗效,但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高血压,部分患者在使用贝伐单抗后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此外,贝伐单抗还可能导致出血、血栓形成、蛋白尿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贝伐单抗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肾功能等指标,以及早发现并处理副作用。

四、贝伐单抗的发展前景贝伐单抗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贝伐单抗的治疗方案,提高其疗效,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贝伐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

贝伐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

贝伐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中华肿瘤杂志 2010年第7期肿瘤生长和增殖过程中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

VEGF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等多个相关因子,而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最重要的是VEGF-A因子,它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并与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受体相结合,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最终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与VEGF结合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与VEGF-A结合,阻止其与VEGF受体的相互作用,起到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临床试验已证明,贝伐单抗与化疗联合可以显著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率,并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因此,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2004年批准用于临床,成为首个用于临床的靶向VEGF药物。

随后的研究表明,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及转移性肾癌等多种实体瘤有效。

我国于2010年获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适应证。

尽管国外的研究已经证明,贝伐单抗临床使用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相关不良反应与细胞毒药物无重叠,但是贝伐单抗作为靶向VEGF药物,其特有的相关不良反应(如出血、胃肠道穿孔、动脉血栓等)发生率虽然低,但对极少数患者可能是致命的。

为了使中国的肿瘤内科医生能及早认识贝伐单抗的不良反应,更好地在临床安全使用,我们对贝伐单抗在国内外临床应用后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可能机制、风险因素和临床处理措施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报告如下。

一、高血压高血压是贝伐单抗治疗中最常见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一67%。

但是,在所有的临床研究中,并无因高血压致死的病例报道。

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研究中,按美国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 CTC),4级高血压的发生率仅为l%。

在一项包含了7个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中,高血压的总体发生率<16%。

贝伐珠单抗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贝伐珠单抗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贝伐珠单抗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
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因此,发展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
贝伐珠单抗在NSCL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研究表明,NSCLC病人中VEGF表达显著增加,其中VEGF-A/B/C和VEGFRs均有所上调。

这种上调导致肿瘤血管生成,进而增强肿瘤的供血和营养,同时也促进了肿瘤细胞的迁移
和浸润。

因此,阻断VEGF在NSCLC的生物学过程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在NSCLC治疗中应用广泛的药物,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抗VEGF,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限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可与化疗、放疗等其
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增强每一种治疗的效果。

在未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单一应
用贝伐珠单抗也可提高NSCLC病人的生存率。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贝伐珠单抗在很
多方面都表现出极高的治疗效果,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感染、出血等。

总之,贝伐珠单抗在NSCLC治疗中具有极高的潜力。

它与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
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最新的研究还表明,贝伐珠单抗可以改变NSCLC
患者体内的miR-210表达水平,为NSCLC治疗提供新的、可靠的检测标志物和治疗方案。

然而,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贝伐珠单抗的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内容
• 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关键因素 • 贝伐珠单抗精准地靶向于VEGF,通过多种作用控制肿瘤 • 贝伐珠单抗持续应用,持续抑制血管生成,维持肿瘤控制
7
贝伐珠单抗精准靶向VEGF,抑制血管生成,持续控制肿瘤1,2
VEGF
贝伐珠单抗 VEGF 受体
• 贝伐珠单抗阻止VEGF与受体的结合 1,2
9
现有肿瘤血管系统的退化
贝伐珠单抗导致现有肿瘤血管系统的退化1–2
无贝伐珠单抗 有贝伐珠单抗
1. Baluk, et al. Curr Opin Genet Dev 2005; 2. Hu, et al. Am J Pathol 2002
11
临床前证据 1: 治疗开始时加入抗VEGF抗体的非常重要1
贝伐珠单抗对血流(A)与血管体积(B)的作用
患者
血管体积 (mL/100g 组织) 治疗前
血流 (mL/min/100g 组织)
治疗前
实线表示显著减少(p<0.05) Figure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from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Willett, et al. Nat Med;10(2):145 –7, copyright 2004 1. Willett, et al. Nat Med 2004
4
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肿瘤组织血管异常
•肿瘤内血管系统结构异常
Week 11
Week 13 Week 16
A 正常血管 B 异常血管
• 肿瘤内血管壁的细胞功能异常1,2 有效药物无法到达肿瘤组织
1. Jain, et al. Nat Med 2001; 2. Carmeliet,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11
16
持续使用VEGF抑制剂,能持续控制肿瘤血管
基 线
应用VEGF 抑制剂(1天)
应用VEGF抑制剂(2天)
应用VEGF抑制剂(7天)
改善现存血管系统的通透性
降低现存血管通透性,进行抗肿瘤作用1,2
血管直径降低4
血管通透性 降低1–6 组织间隙 液压下降1–3
有效药物到达 肿瘤组织
1. Willett, et al. Nat Med 2004; 2. Gerber, Ferrara. Cancer Res 2005; 3. Tobelem. Targ Oncol 2007; 4. Yuan, et al. PNAS USA 1996; 5. Dickson,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7; 6. Prager, et al. Mol Oncol 2010
1. O’Connor,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9
12
I期临床研究证据: 减少肿瘤血流与体积1
• 6例原发性局部晚期直肠腺癌患者,接受5mg/kg贝伐珠单抗治疗,2周后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5-FU及外
照射放疗;治疗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周后进行手术
• 对5例患者中的4例进行分析,贝伐珠单抗使肿瘤血流减少40–44%,肿瘤血管体积减少16–39% • 1例患者在贝伐珠单抗治疗后12天行乙状结肠镜检,显示肿瘤缩小>30%
• 抗VEGF治疗后,给药48小时内,血管和肿瘤体积明显降低 1
对照 抗VEGF
人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中,进行抗VEGF抗体G6-31治疗,采用微型计算机血管造影评估体外肿瘤血管系统
Figure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O’Connor JP,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9;15:6674–82, Figure 1B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控制肿瘤中的价值
内容
• 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关键因素 • 贝伐珠单抗精准地靶向于VEGF,通过多种作用控制肿瘤 • 贝伐珠单抗持续应用,持续抑制血管生成,维持肿瘤控制
2
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关键因素
在多个肿瘤类型中,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 关键驱动因素1
• 肿瘤直径>2mm时,其存活与生长需要独立的血液供应 1–4 • 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细胞提供血氧,使肿瘤不断发展、转移
14
抑制新生血管
贝伐珠单抗抑制新血管生长1–2,持续控制肿瘤生长3–7
无贝伐珠单抗
有贝伐珠单抗
1. Baluk, et al. Curr Opin Genet Dev 2005; 2. Mabuchi,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8,3Blazer, et al. JCO 2008; 4. Baluk, et al. Curr Opin Genet Dev 2005; 5. Gerber, Ferrara. Cancer Res 2005; 6. Wild, et al. Int J Cancer 2004; 7. Mabuchi,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8
8
对比较传统治疗,贝伐珠单抗的多种作用能提高疗效1–20
现有肿瘤血管系统的 退化1–3
抑制 新血管的生长1–3,8
改善现存血管系统的 抗通透性11–13
1. Baluk, et al. Curr Opin Genet Dev 2005; 2. Willett, et al. Nat Med 2004; 3. O’Connor,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9; 4. Hurwitz, et al. NEJM 2004; 5. Sandler, et al. NEJM 2006; 6. Escudier, et al. Lancet 2007; 7. Miller, et al. NEJM 2007; 8. Mabuchi,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8; 9. Wild, et al. Int J Cancer 2004; 10. Gerber, Ferrara. Cancer Res 2005; 11. Prager, et al. Mol Oncol 2010; 12. Yanagisawa, et al. Anti-Cancer Drugs 2010; 13. Dickson,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7; 14. Hu, et al. Am J Pathol 2002; 15. Ribeiro, et al. Respirology 2009; 16. Watanabe, et al. Hum Gene Ther 2009; 17. Mesiano, et al. Am J Pathol 1998; 18. Bellati, et al. Invest New Drugs 2010; 19. Huynh, et al. J Hepatol 2008; 20. Ninomiya, et al. J Surg Res 2009
血管生成的关键调节因素是VEGF和其受体的相互作用1–5, 高VEGF水平与不佳的临床预后相关6–19
抗血管生成的关键,在于抑制VEGF通路
VEGF VEGF受体
促进现有内皮细胞的存 活1,2,6–8 有助于血管异常化
1,2,6,7,9
刺激新血管生长1,2,6–8,10 增加血管通透性11,12
1. Ferrara. Endocr Rev 2004; 2. Hicklin, Ellis. JCO 2005; 3. Baka, et al. Expert Opin Ther Targets 2006; 4. Morabito, et al. Oncologist 2006; 5. de Vries, et al. Science 1992; 6. Bergers, Benjamin. Nat Rev Cancer 2003; 7. Jain. Science 2005; 8. Gerber, Ferrara. Cancer Res 2005; 9. Jain. Nat Med 2001; 10. Inoue, et al. Cancer Cell 2002; 11. Margolin. Curr Oncol Rep 2002; 12. Hu, et al. Am J Pathol 2002 ,1.Hicklin, Ellis. JCO 2005; 2. Ferrara. Endocr Rev 2004; 3. Ferrara,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04; 4. Margolin. Curr Oncol Rep 2002; 5. Kaya, et al. Respir Med 2004; 6. Des Guetz, et al. Br J Cancer 2006; 7. O’Byrne, et al. Br J Cancer 2000; 8. Yuan, et al. Int J Cancer(Pred Oncol) 2000; 9. Imoto, et al.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8; 10. Galizia,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4; 11. Ishigami, et al. Br J Cancer 1998; 12. Escudier, et al. Lancet 2007; 13. Hu, et al. Am J Pathol 2002; 14. Ferrara, Davis-Smyth. Endocr Rev 1997
肿瘤
血管
1. Folkman. In: Kufe, Pollock, Weichselbaum, eds. Cancer Medicine(Holland). 6th ed. Hamilton, Ontario: BC Decker; 2000; 2. Bergers, Benjamin. Nat Rev Cancer 2003; 3. Folkman. NEJM 1971; 4. Folkman. J Natl Cancer Inst 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