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 打造特色课程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底蕴和艺术精华。

而幼儿时期正是孩子心灵最为敏感和灵活的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更能够激发其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礼仪、历史和艺术内涵。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愈发凸显,在幼儿园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能够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心。

2. 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方式在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适合儿童接受的方式是通过绘本、游戏、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比如可以通过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让孩子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或者通过传统节日的故事讲解,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个人观点与理解我认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家庭生活,使孩子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现代科技的应用也可以为传统文化教育带来新的可能性,比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虚拟实境,将传统文化呈现给孩子,使孩子在互动中学习传统文化。

总结回顾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是一个涉及到教育、家庭和社会的复杂课题。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更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引入,以适应当今儿童的成长需求。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相信在众多实践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将更加完善,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幼儿园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教案设计

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教案设计

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探索中国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3.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2. 探索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现代发展;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3. 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保护;4.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中国民族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中国民族文化的概念和特点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兴趣。

2. 介绍中国民族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历史、地理、语言、宗教、服饰、食物等方面。

3. 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4.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提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展示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

2.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中国民族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民族的历史、地理、语言、传统节日、音乐舞蹈等方面。

3. 学生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分享自己对该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点,并引发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讨论。

第三课时: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保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例展示中国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保护情况。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对中国民族文化保护的意义和方法的看法。

3. 学生自主展开小研究,了解一个中国民族文化的保护项目或组织,并进行简短的介绍。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和行动,为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第四课时:学生自主研究展示1.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中国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整理。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包括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形式。

彰显民族文化课程特色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彰显民族文化课程特色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 校 课 堂 教 学 的 高 质 量
理 念推 进学 校 的和谐发 展 . 准确定 位 以民族 文化 引
领 课程 建设 . 以优 质特 色课 程体 系为学 校生命 力 支
撑. 进而 实 现促 进 学生 健康 、 面 、 性 发 展 . 进 全 个 促
教师专 业 、 长 、 身 发展 , 进学 校优 质 、 调 、 特 终 促 协 持
的 问题并通 过 自主研究 改进 自身 实 际工作 . 高教 提 育教 学行动 质量 。 ( ) 注常 态— — 宏观把 控教 学质 量 2关
化元 素 . 建构 了 民族 文化特 色鲜 明的课程 体系 。
通 过课 程建设 的思 考 与有效 实施 . 学校 三级课
我校认 真落 实 国家 课程计 划 和课 程标 准 . 坚持
国家 课 程 的 课 堂 教 学 中 . 校 充 分 挖 掘 民 族 文 学
化 资源 , 结合 学科特 点 、 儿童实 际 和身心 特点 , 多 将
姿 多 彩 、 具 特 色 的 民族 文 化 带 进 课 堂 。 各
我 校 是 地 处 首 都 可 持 续 发展 的 牛街 社 区 . 这 里 是北 京 市 最 大 的少 数 民族 居 住 区 ,汇 集 了 回 、 满 、 鲜 、 吾尔 、 等 2 朝 维 汉 3个 民族 。这些 民族 的孩 子来 到我 校 学 习 . 成 一个 多 民族 学 校 我 们 根 形 据 民族 校这 一 特点 . 用 周 围浓 郁 的 民俗 风 情 . 利 充
进课 程建设 的优质 、 色 。 特
( ) 捉 亮 点 — — 挖 掘 民 族 文 化 内 涵 3捕
程突 出 了 民族工 艺 的 “ 造美 ” 民族教 育 的 “ 受 创 . 感

民族融合特色课程设计

民族融合特色课程设计

民族融合特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民族融合的概念,了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特点。

2.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内容。

3.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两种民族的音乐、舞蹈或绘画形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提高文化鉴赏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民族融合活动,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民族艺术形式,创作具有民族融合特色的文艺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2.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3. 学生通过学习民族融合课程,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民族融合特色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族融合概念及意义:通过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民族融合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在我国的重要性。

内容包括: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政策、民族融合的意义。

2. 民族文化认知:依据教材内容,介绍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如民族服饰、节日、饮食、建筑等。

内容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代表性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艺术形式。

3. 民族艺术体验:结合教材,让学生体验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内容包括:民族音乐鉴赏、舞蹈学习、绘画创作。

4. 民族融合活动策划与实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策划并实施民族融合主题活动。

内容包括:活动策划方法、组织协调、实施步骤。

5. 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通过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幼儿园国学传承:中华文化传统教育方案

幼儿园国学传承:中华文化传统教育方案

幼儿园国学传承:中华文化传统教育方案在当今社会,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弘扬,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并重视幼儿园国学传承教育。

国学传承教育旨在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文化自信心和道德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那么,幼儿园国学传承应该如何进行呢?一、国学课程设置1.启蒙故事和经典诵读:以《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作为教材,通过老师讲解和孩子们诵读,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2.国画和书法:通过绘画和书写中国传统字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3.古典诗词:学习古诗词,引导幼儿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语言。

4.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学习编织、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感。

5.民间传统节日活动: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如春节、端午节等,让幼儿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国学教育方法1.启发式教学: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思考答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

2.情景模拟:通过环境布置和角色扮演,营造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帮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

3.游戏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游戏元素,增添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吸收国学知识。

4.家校互动:鼓励家长参与国学传承教育,形成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促进国学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教师培训与支持1.教师专业培训:幼儿园老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国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国学知识及教学方法的培训。

2.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丰富的国学资源,如国学经典书籍、传统手工艺品等,支持老师开展国学传承教育。

四、教育评估1.多样化考核方式:除了常规的测试评估,还可以通过学生展示、口头答辩等形式来全面了解幼儿的国学学习情况。

2.家长参与评价:邀请家长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幼儿园国学传承教育的态度和看法,为教育改进提供参考。

结语幼儿园国学传承教育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文化自信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教案

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教案

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教案随着现代文化的迅速发展,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国家的精神财富。

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教案的编写,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2.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4.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价值3.名家文化成就的展示和分析4.敬业、爱国、尊老、友善、勤奋、诚实等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利用多种媒介,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深入挖掘内涵,使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特征和价值,增加语文修养和文化鉴赏能力。

2.激发矛盾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名家名言、名篇名句,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并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式学习法教师设计各种诗歌、曲艺、戏曲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学生对爱国、友爱、勤奋、诚实等传统美德的认同感。

4.情景再现法教师通过以某一个传统节日、习俗或社会现象为主题的情景再现,展示和较量不同的思想、道德和品德。

通过课堂辩论、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重点1.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特征,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情景再现法,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激发矛盾法,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实施1.教学分析:本课程是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讲解、情景再现、分析评价等多种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和价值观。

传承本土文化 突显办学特色 做大做强剪纸艺术教育品牌

传承本土文化 突显办学特色   做大做强剪纸艺术教育品牌

传承本土文化突显办学特色做大做强剪纸艺术教育品牌摘要:剪纸艺术,就是手指尖上的一种智慧,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况能力、审美能力,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美化他们的生活。

立足于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实际,立足于传承与创新,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走出一条以苍南点色剪纸艺术为主要特色课程的艺术教育成功办学之路。

以人为本,开发剪纸校本教程教材,开设剪纸特色课程,培养剪纸特色学生。

开展剪纸艺术综合活动,营造校园剪纸浓厚氛围,让学生充分领略地方工艺文化风采。

走向社会,重返民间,让点色剪纸工艺老树发新枝。

关键词:剪纸艺术;传承创新;本土资源;校本课程;教育品牌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50-004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剪纸艺术,就是手指尖上的一种智慧,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况能力、审美能力,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美化他们的生活。

它是中国的一种民间工艺文化,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有悠久的历史,有众多的地方流派,有不同的创作技法。

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它是我们的根,它融入了我们的血肉,给了我们情感。

”它寄托了民族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的审美理想,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感与乡土意识。

学校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和谐﹢特色”办学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的办学宗旨,推进“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品牌名校”的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了以“师生和谐共成长”为主题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办学模式。

立足于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以“继承民间艺术,创新剪纸特色”为指导思想,传承和弘扬剪纸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走出一条以苍南点色剪纸艺术为主要特色课程的艺术教育成功办学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宝贵财富。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学校在校级特色课程中设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文将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1.1课程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课程设置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悉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具体包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1.3课程设置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科技发明、历史名人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儒家、道家、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理论基础,熟悉《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文学作品,掌握传统礼仪习俗,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历史名人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2.1思想道德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部分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发展历程,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2.2文学艺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部分主要包括《诗经》、《楚辞》、《国风》等古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2.3礼仪习俗中华传统文化的礼仪习俗部分主要包括婚嫁礼仪、丧葬礼仪、饮食礼仪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中华传统礼仪的意义和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

2.4科技发明中华传统文化的科技发明部分主要包括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等。

古诗词特色校建设的几点做法

古诗词特色校建设的几点做法

古诗词特色校建设的几点做法古诗词特色校建设是一项独特的教育项目,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下面是几点古诗词特色校建设的具体做法:1.打造特色课程。

古诗词特色校要结合本校文化传统,开设独特的古诗词课程,如《文化课古诗词》等。

并在海量的古诗词资源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句,获得自己的精神财富。

2.打造文化空间。

学校要创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如开设古诗词诵读角、古诗词书法室、古诗词绘画室等,让学生能够在校园内方便地接触、学习古诗词文化,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艺术能力。

3.举办古诗词比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古诗词比赛,吸引更多学生参加。

比赛的内容可以是创作原创古诗词、背诵古诗词、演讲评析古诗词等,通过比赛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造力。

4.开展文化学科考察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文化名城、名山名胜、古代诗词名篇所在地等地考察,深入体验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代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增强其文化自信。

5.利用网络资源。

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搭建网上古诗词平台,盘点全国范围内的古诗词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古代文化。

此外,还可以邀请著名古诗词家为学生授课,进行网上互动,扩大古诗词文化的传播范围。

6.打造名师团队。

学校可以邀请著名的古诗词专家、文化学者和教育专家,组成专业的古诗词教师团队,将专业的古诗词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思路上进行指导,培养高质量的古诗词教育人才。

通过以上几点,学校能够打造出具有浓郁的古诗词文化氛围的特色校园,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学习兴趣,培养出一批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

传承中华文化与工商管理专业特色课程建设

传承中华文化与工商管理专业特色课程建设

在各行各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建设成为了热门话题。

这个主题让我不禁思考起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管理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使之成为管理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

1. 传承中华文化与工商管理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我们需要明确传承中华文化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重要性。

传统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以及管理智慧,这些都是对于当代管理者而言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的。

如何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入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建设中,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出发,探讨其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比如“仁爱”、“忠诚”、“诚信”等价值观,如何影响和引导管理决策,以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这些价值观的内涵不仅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对于当代企业管理者的道德要求。

3. 传统文化与创新管理理念的融合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传统文化与创新理念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而当代的管理理念又注重创新、变革和跨界融合。

在特色课程建设中,如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能接触到最新的管理理念,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4. 个人观点与总结传承中华文化与工商管理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是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潜力的课题。

在不断推进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实践中,并且更好地发挥其在培养管理人才中的独特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培养管理人才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的智慧,让其成为当代管理教育的独特优势。

在本篇文章中,我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希望能够对传承中华文化与工商管理专业特色课程建设这一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管理教育的结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思考之窗。

相信随着对这一课题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华文化与管理专业的融合必将实现更加深入和立体的发展。

幼儿园特色课程: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方案

幼儿园特色课程: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方案

幼儿园特色课程: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方案一、前言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传统文化是每个国家独特的精髓,是历史的继承和传承。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活动方案1. 传统服饰体验在这个活动中,可以为幼儿们准备传统的服饰,比如汉服、旗袍、和服等,让孩子们亲身穿上,感受传统服饰的风采。

可以给孩子们讲解不同服饰的特点和历史意义,让他们对传统服饰有更深的了解。

2. 传统手工艺制作通过手工艺制作活动,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一些传统手工艺品,比如剪纸、扎染、陶艺等。

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3. 舞蹈和音乐欣赏安排专业老师为孩子们进行传统舞蹈和音乐的欣赏课程,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舞蹈和音乐的魅力。

可以通过舞蹈和音乐引导孩子们了解不同传统文化在舞蹈和音乐中的表现形式。

4. 传统节日习俗体验在传统节日,可以组织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传统节日习俗的体验,比如吃汤圆、包饺子、赏花灯等传统习俗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

5. 传统文化故事讲解组织专业讲解员为孩子们讲解各种传统文化故事,比如《孙悟空》、《白蛇传》等经典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历史渊源。

三、总结通过以上各种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可以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开拓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可以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我相信,通过这些特色课程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幼儿园的孩子们会在欢乐中不知不觉地爱上传统文化,从而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四、传统服饰体验活动在传统服饰体验活动中,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的服饰演示员,为孩子们现场展示各种传统服饰的款式和特点。

孩子们可以亲身触摸并穿上这些服饰,感受传统服饰的华丽和优雅,同时了解不同服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所学校,要通过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资源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

一、课程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的设置应包括中国古代文化、书法、国学、传统艺术等核心内容。

其中,中国古代文化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等内容,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书法课程主要是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书法艺术修养。

国学课程主要是对中国传统经典和儒家思想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国学,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传统艺术课程主要包括中国传统绘画、剪纸、民间音乐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和特点。

二、课程教学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体验和实践。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讲座、课堂讨论、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还可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活动,如中国古诗词朗诵比赛、书法比赛、传统艺术展览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程教学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书籍、视频、文物、资料等。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购买和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购买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制作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收集一些有关的文物和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另外,学校还可以多方联合,与一些博物馆、文化机构和书法艺术家合作,共同举办一些有益于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活动。

四、课程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和考试评价。

民族根文化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民族根文化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忧 民联 系在一起 的。 历史上 屈原 的上下 求索 , 虽 九
性和选择性 , 同时增 加必修 、 选修课 程的层 次性 。 常 规课程结合学科 民族根辩证 思维培养 , 尝试单元研
究性 的教和学 。 实验班 在所有课 程 的教 学 中 , 特别 是 民族根特色选修课程 的教 学 中, 进行研究性教与
写照 。 爱国主义有 着不 可割裂 的继承性 和历史延 续
( 2 ) 为理科 学生开 设 了几何 画板 与数学 史 、 化



学与生 活等选修课程 ; 为喜爱艺术 的文科学生开设 了各 种艺术 类选修 课程 , 如古 筝艺 术 、 经典音 乐鉴 赏、 京剧艺术 欣赏 、 素描 、 版 画写生 、 吉 他演奏 、 摄影 艺术欣赏等 。
验动手类课程 。
践 行孝 道 , 爱在 家庭 , 百善孝 为先 。 学校 开设 “ 《 孝》 经典 ” 校本课 程 , 阐述 为孝之道 , 号 召全体学 生“ 善 待父母 , 动真情 ; 善待亲人 , 动真 心” 、 布 置亲 情作业 , 使学 生在实践 中体会父母 的辛苦 、 感受 家
( 三) 爱 社 会
( 3 ) 创建适 应 国际化教育 趋势 、 满足 出 国考 试
需求的课程群——提供高三学生 国际课程 、 奥赛 课 程、 面试课程 、 君子 和淑女课程 。 ( 4 ) 创建 满足学生特色需求的体育艺术特 长培 养课 程群——增加传统 的武术 、 体操特色课 程 。 ( 5 ) 创建适应 高校 自主招生改革需要 的高三课
开展 中华文化 、 民俗 文化 、 社 区文 化寻根 等专
题活 动 。 这是 我们进行 这方面 教育 的主渠道 。 学校 教师编写并 出版了校本《 古典诗词艺术欣赏》 , 强调

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1. 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追求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文化被视为国家软实力和独特魅力的体现。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许多学校开始推行校本特色课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体验其内涵。

本文将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分析其意义和价值,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2. 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瑰宝,不仅代表着历史的记忆,更承载着人类智慧和精神追求。

通过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思想观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也能够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建立产生积极影响。

3. 校本特色课程的意义校本特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传统文化资源,设计并实施的独特的课程体系。

通过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学校可以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校本特色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校本特色课程的内容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融入到各个学科中。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选读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历史课上,可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和文化变迁,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在美术课上,可以通过绘画和雕塑等形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而言,我认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保持民族特色和自主性的源泉。

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

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一、引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级特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自觉。

因此,本文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的重要性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诗词歌赋、书画篆刻、音乐舞蹈、礼仪文化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通过开设校级特色课程,学校可以向学生传授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具有承载历史和民族记忆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参与传统文化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1.课程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应该包括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传统礼仪等多方面内容。

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进行合理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中国古代书画欣赏》、《中国传统音乐舞蹈》等课程。

2.教学方法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多元化和活动化,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诗会朗诵、书画比赛等活动。

3.实施效果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的实施效果应该进行及时评价和总结。

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度、作品展示等形式评价课程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改进。

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是指在学校设置的具有校本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下面就介绍几个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

第一个是《中国古代文化》。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重要文化现象和代表性作品。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二个是《经典名著导读》。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经典名著的内容、思想和艺术特点。

通过对经典名著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同时,通过导读经典名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第三个是《中华传统美术》。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以及相关的传统绘画技法和艺术创作方法。

通过对中华传统美术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美术的独特魅力,学习传统绘画技巧,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个是《中华传统音乐》。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和技巧。

通过对中华传统音乐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内涵和独特魅力,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第五个是《中华传统礼仪》。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概念、意义以及相关的传统礼仪规范和仪式活动。

通过对中华传统礼仪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礼仪的重视,学习传统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

以上是几个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的简要介绍。

通过设置这些课程,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这些课程也可以加强学校的文化底蕴,形成独特的校本特色,提高学校的教育品质和影响力。

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教案中班

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教案中班

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教案中班教案标题:探索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中班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教学目标:1. 通过探索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培养幼儿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族服饰:介绍中国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让幼儿了解并欣赏其独特之处。

2. 民族音乐:播放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和情感。

3. 民族舞蹈:学习简单的中国民族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4. 民族绘画:引导幼儿观察中国民族绘画作品,鼓励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 民族风俗:介绍中国不同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让幼儿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上一堂课学到的内容,如民族服饰。

- 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2. 学习和探索(15分钟):- 分组让幼儿观看介绍不同民族服饰的图片,并进行讨论。

- 播放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 学习简单的中国民族舞蹈动作,进行模仿和练习。

3. 创作和表达(15分钟):- 给幼儿提供颜色丰富的绘画工具和纸张,引导他们观察中国民族绘画作品,并自由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鼓励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4. 拓展活动(10分钟):- 分组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中国不同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展示给其他组。

- 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其他组的表演,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5. 总结和延伸(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 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索和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与家人分享。

教学资源:1. 中国民族服饰图片2. 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录音或视频3. 中国民族舞蹈示范视频4. 中国民族绘画作品图片5. 角色扮演道具(如民族服饰道具)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学习和探索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打造特色课程,传承蜡染艺术

打造特色课程,传承蜡染艺术

董渡学校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 学生人文素养。

作为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和民间艺术,蜡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成都市新都香城小学秉持传承民族 文化、民间艺术的教育追求,对蜡染民间文化进课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学校打造了传承蜡染艺术的民族工作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蜡染文化校本课程。

学校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了蜡染课程,制定了操作性强 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

经过几年的实践, 学校实现了蜡染艺术与美术教学的完美融 合,传承了传统民间文化,为学生的校园生 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教学目标蜡染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传承民族文化与艺术,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蜡染技法。

学 生至少要能掌握三样蜡染图案,并能独立 地用蜡染的方法创作出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校邀请了蜡染艺人现场艺术表演和 指导,让蜡染艺术可见可感。

学校派出了美 术骨干老师去重庆拜师学习,邀请艺术院校的教师到校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

香城小学把蜡染艺术的教学过程概括为展示蜡染作品一#观学习——教师示范一生动手操作一纸张构图一草 图创作一最终定稿一泡缸浸染(熨斗 烫染)—脱蜡清洗一晾干一修剪成品等环节。

绘画工具是三寸竹柄一头 夹扎着铜片的蜡刀。

布料采用苗族同胞自己纺织的土花椒纹布或白棉花布。

染料为 植物染料一蓝靛。

蓝靛提前浸泡在大缸 里,供师生采用。

前期制作完成后,师生将绘制好的图案浸泡入染缸中,反复浸染,然后拿出来晾干,在清水中煮沸,去除蜡质, 最终呈现出蓝白相间的纹样。

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蜡染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蜡染作品的精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学号兴趣。

蜡 染的制作方法是采用蜡刀蘸取熔蜡绘花于布后再用蓝靛进行浸染。

蜡染被去后,布面就呈现出蓝白相间的多种图案。

学生了解 了基本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纸上用蓝色勾线笔练习,描绘纹样,强化学生对线和纹样的认知与记忆,培养学生的线条绘制能力。

能够绘制图案后,学生要用蜡刀蘸取熔蜡,在布上绘制花样,再用蓝靛进 行浸染,掌握基本的蜡染步骤及方法。

创建非遗特色课程方案模板

创建非遗特色课程方案模板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特制定本非遗特色课程方案。

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3. 增强学生审美观念,提高文化素养;4.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三、课程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特点、意义等;2. 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谈: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4.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非遗展览、参与非遗制作、开展非遗主题活动等;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开展非遗研究,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制作作品等。

四、课程实施1. 教学形式: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2. 教学时间:每周安排1-2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3. 教学地点:学校教室、非遗展览馆、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4.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机会;5.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和成果展示。

1. 建立非遗特色课程教学团队:由学校教师、非遗传承人、专家等组成;2. 加强非遗特色课程资源建设:收集整理非遗相关资料,开发校本教材;3. 开展非遗特色课程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参加非遗培训,提高课程实施能力;4. 建立非遗特色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方法。

六、预期成果1. 提高学生非遗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2. 培养一批具有非遗传承能力的优秀人才;3.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4. 丰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设计方案是指针对幼儿园这一特殊群体,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深入的传承和宣传工作所制定的一套教学计划和方法。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尤为关键。

二、课程设计宗旨1. 引导幼儿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2. 培养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与热爱3. 培养幼儿参与、体验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4. 促进幼儿园和家庭的交流与合作三、课程内容安排1. 传统节日活动体验在幼儿园开展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活动,如春节、端午节等,邀请社区资深人士为幼儿讲解传统节日文化,引导幼儿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包粽子、赏灯笼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手工艺制作引导幼儿学习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折扇、捏面人等,通过动手实践,让幼儿亲身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传统舞蹈与音乐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舞蹈与音乐课程,邀请专业老师为幼儿教授民族舞蹈和传统音乐,让幼儿在跳舞、唱歌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天赋。

4. 戏曲表演策划幼儿园戏曲表演活动,邀请戏曲艺术家为幼儿讲解戏曲文化,指导幼儿学习基本表演技巧,让幼儿在戏曲表演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课程评估方式1. 观察评估:老师通过观察幼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和态度来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

2. 作品评估:通过幼儿的手工作品、舞蹈表演或音乐表演作品来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

3. 情景评估:设置情景任务,观察幼儿在传统节日或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信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幼儿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因此必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民族文化打造特色课程
----依托“龙文化”开发小学美术地方课程的几点做法摘要:
美术教育应充分开发地方特色的美术资源,教师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拓展美术乡土课程,从本土实际出发,选用典型,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具体条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

关键词:龙文化美术乡土人文资源整合创作
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中小学美术是以教学教科书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因此美术课程资源的结构相对单一。

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以来,不断涌入的各种版本的新教材让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应接不暇。

作为基层,尤其是农村乡镇学校,缺乏与当地适应的地方课程资源。

地域资源作为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角度出发去探索新路,把乡土美术课程同国家统一课程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设计出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乡土美术课程。

近年来,我校全力打造“龙的传人”校园文化特色;积极建设"小龙人"校本课程;依托小龙人少年宫开展“花样跳绳”、“舞龙”等多项体艺特色,营造浓烈的龙文化氛围。

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挖掘蕴涵于生活中的龙文化,倡导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到“弘扬腾龙精神,争做祖国栋梁”活动中。

在如何结合来龙本土特色拓展
美术乡土课程资源方面,我们也曾做了一些尝试:
1.紧扣主题,深入探寻,整合龙文化资源
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生到村中进行调查,本地都有哪些与龙文化有关的文化资源,了解本地的历史、艺术、人物等。

通过调查,我们们发现了可以开发的许多有意义的本地龙文化资源:如组织学生参观来龙古寺、白鹭湖等。

调查后我们们用文字、摄影、摄像,或者让学生进行写生和拍摄,拜访民间艺人,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调查以后干什么?有的资源可以成为创作课和设计课的材料,有的可以成为欣赏课的材料,或者适合运于综合课,教师把当地资源编成地方教材,或者把其中的某些资源补充到美术课本之中,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我们在泥塑美术教学中我们就带领学生欣赏了“郝氏泥塑创始人”来龙本土人士郝钧先生的泥塑作品。

通过欣赏,加深了学生对本地传统文化的了解及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生自然就会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选用典型,创设情境,提高审美能力
龙文化校本资源作为美术课程的有益补充,既是学生认识家乡、传承地域文化的需要,也是美术课程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在活动中不断深化、提升的。

更重要是把这种特色文化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

为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来表现龙文化。

比如说张冬雪老师的一节课就紧扣龙文化的主题,她充分挖掘校本教材《腾飞小龙人》,在课上老师黑板演示一幅龙的作品:首先给孩子们画一个动物,让他们注意仔细观察,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的
说是龙,继而老师就带领孩子们来认识龙:
首先是龙的起源与特征。

教师问孩子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龙,那么这个龙的形象是怎么产生的?教师给学生普及关于龙的起源先关知识,借助传说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接着学习龙的演变过程:有了刚才的基础,学生对于龙有进一步认识的冲动,老师这时候通过提问最早的龙形象是什么样?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又变成了什么样?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请他们找一找,哪个是最早的龙,哪个是现在的龙?通过学习,老师带领学生延伸:龙的形象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呢?(举例)每年的正月十五要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取其谐音人们要剪头;五月初五端午节要赛龙舟。

今天的龙舟已经走向世界,成为海内外龙的传人团结一致,共同振兴中华的一项活动。

接着是用自己的大脑和手去创作感悟:仔细观察龙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龙头、龙身、龙尾。

我们在画的时候龙头是重点。

龙头主要由鹿角、虎眼、大大的鳄鱼嘴和龙发组成。

老师指黑板让学生牢记。

记住画龙的诀窍是昂首、张口、露齿、睁眼。

这样才能画出龙的精神气象。

最后欣赏龙的作品,用课件展示学生作品及龙的各种姿态。

并告知我们来龙镇的历史渊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这节课在学习画龙的基础上学生获得了对龙的初步体验,有利于龙文化的进一步延伸。

3.深入实地,感悟体验,积极开展创作
由于人生阅历及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

特别是小学生对客观事物
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更多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东西。

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悟、去体验。

于是,我们将课堂搬到了室外。

教师有目的地地选择室外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使创造美变得更为直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国家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每逢端午男女老少总要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参加“赛龙舟”活动。

于是我们开发了教材《快乐的端午节》,学生在这一节课中,仿佛进入了热闹的端午节,个个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的感受、见解,并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想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用欢畅的笔调涂抹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看了令人赏心悦目。

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课程,缩短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不但有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有助于学生确立生活信念和获得发展的动力。

接下来我们根据本地开展的更多的文化活动开发了更多的校本教材,学生根据这些丰富多彩的,亲眼所见所闻的活动,创作出许多好的绘画作品,如《龙腾四海》、《龙的传人》等获奖作品。

来龙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为我们们开展美术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作为美术教师应很好地去挖掘和利用。

比如我们校本课程中有这样一课:《巧手》。

在准备这节课以前,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对其有一定了解,然后让学生亲临现场考察。

这些手工制作为学生的写生、创作练习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我们们引导学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绘画训练,如:创
意手工制作、剪纸、陶艺等等艺术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多种基本技能。

我们学校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稻草、麦秸秆,这些是大自然赋予农村学校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都可以成为龙文化表现的素材。

还可以利用可乐瓶、废旧光盘、瓶盖、盒子、塑料篮等来表现与龙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

利用生活化材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修龙身,修一身正气;养龙性,养文明礼仪;蓄龙志,蓄昂扬斗志;扬龙灵,扬蓬勃朝气。

我们正致力于此,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拓展美术作品展示途径,实现了展示形式的变革与创新。

我们将以多样化的构建策略,传承地域文化,创新校本课程开发,激发师生开发、实践的热情,使校本课程的构建充满活力与魅力,引领着来龙小学的小龙人们向龙的“大气”、“灵气”、“正气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