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精选5篇)

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精选5篇)

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精选5篇)第一篇: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创设情境吴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

“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

“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仅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

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

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

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

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

接着,吴老师请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

只见吴老师停在了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相等的。

”“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写1/2的同学想了想回答说:“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

”写2/1的同学则很自豪的说:“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

”吴老师笑着说:“挺好嘛,自己创造的。

”伴着老师的声声赞许,同学们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吴老师示意大家坐下,不紧不慢地说:“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

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

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她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

“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同学们不敢肯定地回答:分数。

吴老师边出课题边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吴正宪老师亲自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一、尊重每一位孩子,让孩子自己建模。

上午九点左右,吴老师来到会场,主持人介绍之后,吴老师深深的一鞠躬,便来到孩子们当中。

课一开始,吴老师用图片出示:短衣,长衣,短裙,长裙和长裤这五种,让学生进行搭配,要求是:上身任选一件,下身任选一件算是一套。

师:大家首先猜一猜有几种穿法?生甲:3种;生乙:6种;生丙:8种;……吴老师:这是大家的猜测,下面我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看看到底可以搭配成几种。

吴老师一开课把这个问题抛出去,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亲自尝试……学生们兴趣浓厚,全身心投入探索活动之中。

然后吴老师走入孩子们中间边观察、边指导,如:有的孩子搭配时把短衣和长衣都写成了上衣,吴老师指出:“你都写成上衣,吴老师分不清你怎样搭配的?应该怎样写?生:分成短衣和长衣。

学生充分探索后,吴老师把巡视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想出一种的、两种的……六种的)请到讲台上,把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生:短衣---短裤,长衣---长裤,短衣---裙子,3种;生:短衣----短裤,长衣—短裤,短衣---裙子,长衣—裙子,长衣—长裤,5种;……生:1、长衣—长裤2、长衣—短裤3、长衣—裙子4、短衣—长裤5、短衣—短裤6、短衣—裙子(6种)吴老师让学生把最后一位学生的方法读一读,读到6种方法中间的时候,要求长喘一口气。

学生的方法有的是乱的,有的是全的,吴老师充分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探索结果,包括各种错误的,都进行了展示,没有说谁的对,谁的错。

而是借用孩子们的生活语言进行编码,交流与纠错,评价与感悟:师:你们到底现在同意3种的、5种的、6种的……哪种?为什么?生:3种的、5种的不全,6种的全。

生:6种的最多。

师:我还可以再多,看第六种是短衣和裙子,第七种短衣和裙子,可以吗?生:重复了。

师:那你们的标准是什么?生:不多不少。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教学主题: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教学时间:6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吴正宪小数是如何表示一个数的一部分的;2. 掌握将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的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吴正宪小数的概念:吴正宪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小数表示方法,可以将分数表示为无限的小数尾数。

这种表示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一个数的大小。

2. 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的方法:可以通过长除法或者分数的小数除法来将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

教学过程及设计:Step 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同时,介绍吴正宪小数的概念,并告诉学生将在本节课学习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

Step 2: 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的方法教师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

学生们可以跟随教师一起做演算,以加深对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的理解。

Step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来完成下面的练习,并向全班展示答案。

1. 将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3/8,5/6,4/10;2. 利用吴正宪小数的概念,解释为什么5除以2会得到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

Step 4: 深入探讨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吴正宪小数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为什么吴正宪小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一个数的大小?为什么5除以2会得到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Step 5: 小结和讲评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总结吴正宪小数的意义和转化方法。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和回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了直观演示、小组合作和深度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对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小组练习和教师的及时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问题引导,使学生能够将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相遇问题》课堂实录吴正宪

《相遇问题》课堂实录吴正宪

《相遇问题》的课堂实录——吴正宪一、创设情景(创设目的复习:时间、速度、总路程的概念)1、请一位学生在教师里走一走。

a、教师提问你想提怎样的问?学生提问:a、你走了多少米?——(生演示回忆总路程的概念)b、你一分钟走多远?——(生演示回忆速度的概念)c、你用了多少时间?——(生演示回忆时间的概念)2、教师提问:一分钟走500米,一分钟就是时间,500米就是速度你可以回忆求出那一些?a、速度×时间=总路程b、总路程(除以)时间=速度c、总路程(除以)速度=时间二、讨论、理解感受相遇问题的几大要素(同时、相遇、相对、相向这四个词的意思)a、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说:同时就是两个人一起走(学生表演感受同时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相遇就是两位好朋友走到一起碰到了!(学生表演感受相遇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相对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站在一起!相向是两个人对着走. (学生表演感受相向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b、进一步理解两人同时相向而行为例题做最后的铺垫。

学生:演示两人同时1分钟走多远、2分钟走多远、3分钟走多远、4分钟走多远。

c、教师引导:说一说两位同学8:00同时相对走8:05分相遇,他们走了多少时间?小结:两人同时出发,同时相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相遇问题!(点明课题)三、出示例1、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和小丽每分钟走50,他们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出发4分钟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1) 、a、教师:请同学们闭目想一想两人是这样走的在什么地方相遇?教师:请同桌用文具盒,一边读题、一边演示这一道应用题,注意相遇了就不要动了。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b、学生甲说:在中间就相遇了。

学生乙说:在靠近乙地的地方相遇了。

c、教师:出现不同方法思考他们谁说的更准确些?d、生说:小强和小丽的速度不一样小强的要快些,但他们的时间相同所以他们相遇的时候离乙地要近。

e、学生独立做。

请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实录:估算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实录:估算

吴正宪:《估算》教学实录一、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有关估算的知识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接触过一些,对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估算。

关于估算,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什么困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吴老师?生:为什么要估算呢?生:估算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师:也就是估算到底有什么用?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生:估算是什么人发明创造的?生:估算有方法吗?如果有的话,能把它们分类吗?师:大家提了这么多、这么好的问题。

北京有一个学生曾经向吴老师提过这样的问题:“吴老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就要估一估?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精确计算啊?”同学们,你们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生:遇到过。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在经验积累中引入估算(屏幕出示青青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的情景)师: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过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的经历。

青青和妈妈选了五种商品(屏幕出示五种商品的价格:48元、16元、23元、69元、31元),妈妈的问题是:带200元钱够不够?(屏幕出示收银员正将商品价格输入计算机的画面)我想让同学们讨论的问题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请大家独立思考,做出判断。

①当青青想确认200元钱是不是够用时。

②当收银员将每种商品的价格输入收银机时。

③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

(生用手势表明自己的观点,多数学生选择①,有两生选择③)师:请问这两位同学,假如你买东西时花了168元,收银员估了估告诉你,就交200元吧,你交吗?(两生不好意思地笑了:不交)师: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你们认为应该精确计算还是估算?生:付钱时,花多少就得付多少,不多也不少,还是得精确算出来。

生:(齐)就是嘛!师:对啊,当收银员告诉顾客要付多少钱时一定是个很准确的数,而要确认带200元钱够不够时,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知道五种商品大约花了多少钱就可以了。

同学们,是这样吗?(生都会心地笑了)三、“曹冲称象”,感受估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估算策略。

吴正宪《平移与旋转 》课堂实录

吴正宪《平移与旋转 》课堂实录

吴正宪“平移与旋转”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

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

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

”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

”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先用动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板贴在“旋转”或“平移”的下面。

当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旋转”和“平移”后,吴老师请孩子们先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然后让他们站起身来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

吴老师的话音刚落,一名学生起身一边表演一边说“我这样走就是身体向前平移”,接着他又表演了一个旋转的动作,以示区分。

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与旋转吴老师将一张卡通人物图片贴在黑板中央,请一名同学来按口令移动。

老师带头发出第一个口令:“向上平移”,接着一个个学生继续发令“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卡通人物图片在黑板上按要求移动着……在平移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观察图片自身的方向,学生欣喜地发现了原来在平移过程中,图片自身的方向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吴正宪1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

吴正宪1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

吴正宪1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教学目标方面:1、用不同方法计算百以内,将针对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数数方法。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2、对新计数单位“百”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知100内有10个十,知百内之数,有若干十、若干一者。

3、通过理解100以内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4、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渗透估计和优化数学思想方法。

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增强小组合作有效性。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学习重、难点:了解100以内数构成和满十进一。

在教学设计中:一、回顾20内的数字,做好新知准备师:各位同学,大家都学过很大一部分,具体说就是20之内的数字,哪一个同学能算这个一些数字?生:0、1、2、 (20)师: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这几个数,瞧,老师这里面还有几根吸管,随便抓起一把就猜,多了几根吸管怎么办?生猜数和报告师:那老师手里到底有几根吸管呢?如何能够了解?一起来数一数师:刚才那个同学猜的比较接近?真是太强大了二、知道大于20的数字1、师:这是18根吸管的话,那这些得有多少根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计算。

超过或少于20?请同学们上来帮忙数数。

师:那么多的吸管,可不可以收拾好,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方便地看到这28支吸管了?有什么好处吗方法上?生:10个一捆10个一捆,有2捆还有8根请同学们走过去捆扎,再举向别人。

师: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是28根吗?如何看出来?生:有2个十和8个一师:这个方法好不好?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是“10个一束”师:这28包括几10,几1,你们能不能讲?谁能讲得全。

(板书: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师:也就是说2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28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8吗?(一生在前面演示)师:28怎么写呢?十位写的东西?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家上面写的?说明了一个问题?合在一起便是28.师:现在我要从28拨到31,你知道怎么拨吗?同学们先自己拨弄下,上去示范。

师:从29到30你为什么要这样拨?(板书:满十进一)刚才有些学生29~30拨得不是很好,你能不能这么说?我看这个问题不好。

数的整除复习(吴正宪)

数的整除复习(吴正宪)

《数的整除复习》课堂实录(吴正宪)师: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做一节有关数的整除的综合复习课,大家看到课前我在黑板上零零散散的贴出了这么多卡片,那么这些卡片上写的都是有关数的整除中的一些有关数的概念,那么我不知道当我们把这些知识学完以后,今天的复习第一件事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有关数的概念它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联系,把这些零零散散的概念做一次梳理,你认为哪个概念最重要你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呢根据他内在的联系和你认为他的数学概念把它整理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图,这事原来干过吗?没干过。

今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分组,四人以小组还是怎么样分你们自己结合好不好?你认为哪个概念最重要它的概念下面又可以派生出哪些新的概念,那我们把这些做一个整理,好吗?把时间先给同学们,下面就自愿结合按照你们的老规矩,开始。

学生分组整理小组汇报生1:我们小组觉得整除是最重要的。

师:整除最重要是吗?那么整除最重要的你要把它先第一个出来是吗?那这样我就先把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生1:整除它还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

师:整除还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奇数和偶数是从整除这个角度去分的吗?同学们摇头呢!有意见呢!你选一位同学。

生1:赵俊艺师:赵俊艺有不同看法。

生2:我觉得整除它可以分为因数和倍数。

师:你为什么在整除下面分得出因数和倍数?生2:因为整除一个数,因数然后乘以倍数等于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可以除以因数等于倍数。

师:那么我的问题是,假如说数a能够被数b整除的话,那么想一想数a和数b一定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你同意吗?生2:同意师:谁是谁的倍数?生2:a是b的倍数师:接着生2:b是a的因数师:你们同意这意见吗?生:同意师:她的意见说在整除的前提下一定会产生一种概念,什么?师生齐声:因数和倍数师:你为什么不同意她的意见呢?她说把奇数和偶数分出来就行了,你们可以有些讨论吗?生2:我觉得偶数和奇数应该不算在整除里面,它应该是数的名称。

师:偶数和奇数是在什么前提下产生的?它跟谁有关系?跟整除有关系没错,在具体点,我们怎么确定这个概念呢?是跟整除有关系,能在具体点吗?在什么情况下我就认定它是偶数了?生2:能被2整除的师:接下来,说完整,老说一半生2:能被2整除的那些自然数都是偶数生2:不能被2整除的那么就是奇数师:那你的意思偶数和奇数一定和一个重要的数有关系,是吗?师:和谁?生2:2师:同意吗?师:她说能被2整除的就是?生:偶数师:不能被2整除的就是?生:奇数师:那好,这样啊,你既然提出来了这个问题我把这2先补充到这里好不好,我先假如说补充到这里,那么跟它有关系的赶快拿啊,偶数和奇数学生拿卡片师:你认为他们有关系,是这个意思吗?能被2整数和不能被2整除的,对吗?他们的关系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他们认为在整除的前提下一定有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什么?一起说生:倍数和因数师:你们认可不认可这样的观点?生1:认可师:那赶快找出来学生找卡片师:这样啊,既然跟它有关系我帮你们放在上面好不好粘贴卡片因数、倍数师:你们的意思就是说当数a能被数b整除的时候,数a就是数b的倍数,那么数b就是数a的因数,是这意思吗?生:是师:接下来继续说,因数还能接着往下说吗?生:有公因数和公倍数,那么赶快跳出来啊学生找卡片师:又在下面的前提下产生了公因数和公倍数,你认为应该贴在哪里就贴下来,不同意见的赶快上来啊学生贴卡片师:贴在着跟他有关系是不是啊,你认为倍数和公倍数有关系,是吗?师:他认为因数公因数有关系,是吗?还有吗?生:还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师:那么你们的意思就是说因数可以引出公因数这个概念,对吗?生:对师:那请问什么叫公因数?生:公因数就2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公因数师:共有的因数对不对?生:对师:那什么叫最大公因数啊?生:就是2个数最大的公因数师: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的什么?生:最大公因数师:那你们能接着把这段概念总结完吗?生:2个数公共倍数就做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最小公倍数师:同意吗?生:同意师:你们这么一说还挺有道理,的确,从因数当中我们可以引出公因数的概念,还可以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是这样吧?那么,从倍数当中我们可以引出公倍数的概念,那么其中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公倍数,有没有意见?师:接下来还有这么多的概念那,你有不同意见,那你可以上来啊。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课前谈话ﻫﻫ师:我姓吴,来自北京,见您们的第一句话我应该说“对不起了,原谅我”生:没关系师:这么宽宏大量,谢谢您们。

今天吴老师上午从北京赶过来,北京的天气大雾蒙蒙,所以飞机稍稍的延迟了一会儿才起飞,就到这里晚了,让您们等这么久,这就是不应该出现的事儿,请您们原谅我! ﻫ生:好ﻫ师:谢谢,让我跟老师们说一句话: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来向老师们作汇报,那么今天不管就是什么原因,迟到了,真的对不起,我再说一次“原谅我吧!”谢谢老师们,谢谢!师:小朋友们,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拉响了,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上课好还就是玩儿好?生:上课好ﻫ师:玩儿好不好?生:不好ﻫ师:您们说的就是实话不?生:就是师:让我说,玩最好,上课好不好呢?这事儿我们得体验体验,40分钟以后您再来谈您的体会,好不?ﻫ生:好ﻫ师: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就不再多介绍了。

一会儿呢小朋友就可以了解吴老师,吴老师呢,也会认识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商量商量可以上课了不? ﻫ生:可以ﻫ师:批准啦?ﻫ生:批准了。

ﻫ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ﻫ师:小朋友们好,请坐。

ﻫﻫ一、情境导入ﻫ师:我们从这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这边的同学算一队。

那么我说这边的同学算甲队,甲队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

好极了,那这边的同学呢就是乙队,乙队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

记住了,好啦,我们首先要搞一个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瞧瞧哪一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一个队为胜利队,听清了不?生:听清楚了不? ﻫ师:假如把球给了您,您拍完了怎么办?生:给她师:您拍完了呢? ﻫ生:我拍完了给我后面的一位同学ﻫ师:就传呀传呀,然后把您们的总数怎么办? ﻫ生:加起来ﻫ师:求出来,对不?生:对ﻫ师:可就是小朋友们,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就是这样拍呀拍呀,时间可就不够用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师:您有什么办法? ﻫ生:可以选一个人拍ﻫ师:您瞧瞧!选代表,可以不?我建议,每边出三个代表,好不?谁愿意来?1、2、还有您,过来。

特级教师吴正宪商不变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吴正宪商不变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吴正宪商不变教学实录第一篇:特级教师吴正宪商不变教学实录学生的思维碰撞搭台——商不变性质课堂实录吴正宪老师执教(一)故事设疑激发兴趣游戏导入1、听口令做动作(坐下、起立)。

2、听口令做相反动作(坐下—起立,起立—坐下)。

3、看手势做动作(手正面—起立,手背面—坐下)。

4、看符号做动作(1—起立,2—坐下)。

提问:这当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变不变)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除法算式中的变与不变,有兴趣吗?1.师讲故事。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南里住着一群猴子。

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子分桃子。

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子吧。

”小猴子听了,我只能得到2个桃子。

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

”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觉得占了大便宜,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

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呢?(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

按照这3种分法,每只小猴得到的都是2个桃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 6÷3=260÷30=2600÷300=2 师:真聪明!(同时板书算式)2.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除法算式的商是2)3.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你还能编出几道商事2的除法算式吗?生:12÷6=224÷12=230÷15=2 ……(选其中一道板书)4.师提问:怎么编题,商总是2,你有什么窍门吗?(二)合作学习教师指导(三)小组汇报各抒己见1.第一组发言:“拿60÷30=2来说吧,被除数60乘2,除数30也乘2,就得到120÷60,商没变也是2。

特级教师吴正宪商不变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吴正宪商不变教学实录

学生的思维碰撞搭台——商不变性质课堂实录吴正宪老师执教(一)故事设疑激发兴趣游戏导入1、听口令做动作(坐下、起立)。

2、听口令做相反动作(坐下—起立,起立—坐下)。

3、看手势做动作(手正面—起立,手背面—坐下)。

4、看符号做动作(1—起立,2—坐下)。

提问:这当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变不变)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除法算式中的变与不变,有兴趣吗?1.师讲故事。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南里住着一群猴子。

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子分桃子。

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子吧。

”小猴子听了,我只能得到2个桃子。

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

”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觉得占了大便宜,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

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呢?(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

按照这3种分法,每只小猴得到的都是2个桃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 6÷3=2 60÷30=2 600÷300=2师:真聪明!(同时板书算式)2.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除法算式的商是2)3.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你还能编出几道商事2的除法算式吗?生:12÷6=2 24÷12=2 30÷15=2 ……(选其中一道板书)4.师提问:怎么编题,商总是2,你有什么窍门吗?(二)合作学习教师指导(三)小组汇报各抒己见1.第一组发言:“拿60÷30=2来说吧,被除数60乘2,除数30也乘2,就得到120÷60,商没变也是2。

被除数60除以3,除数30也除以3,就得到了20÷10,商和原来比也没变,还是2。

特级教师吴正宪《求平均数》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吴正宪《求平均数》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吴正宪《求平均数》课堂实录◆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特级教师吴正宪《求平均数》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特级教师吴正宪《求平均数》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我们搞一次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

这个比赛怎么搞呢?谁来出个主意?一个学生提出每人轮流拍,然后把总数加起来。

吴老师(面带疑惑)说: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是每个同学都来拍,时间太紧张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时,同学们鸦雀无声,吴老师在等待。

忽然,一个同学(高高地)举起小手,她说:让全队同学推荐代表来拍。

吴老师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共同商量每队选出3名代表比赛。

课伊始,趣已生。

从同学喜欢的拍球游戏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同学自己想出比赛的办法,把自主权留给了同学。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比赛开始,每队各派3名代表参加拍球比赛,每人拍5秒钟,请学生当小裁判,老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

乙队分别拍了:8个、13个、14个,甲队分别拍了:11个、14个、16个。

吴老师要求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口算或用计算器计算每队的结果。

结果算出来,吴老师(热情洋溢地)宣布:通过比总数,甲队拍了47个,乙队拍了35个,甲队胜了。

吴老师面对获胜方(深情地)表示祝贺。

(一声祝贺,一个鞠躬,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这时老师请求加入乙队,现场拍球5秒种,使乙队拍球数增加了12个。

吴老师又一次重新宣布乙队为获胜队。

乙队欢呼,甲队则没有反应。

吴老师耐心等待问:你们真的没有什么想法?(有的同学皱着眉思考着)一个同学(勇敢地)举起了手,(急切地)说:我们队3个人拍球,乙队4个人拍球,这样比赛不公平。

(吴老师的耐心等待终于使学生自悟了)哎呀,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水平的高低吗?老师把这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向了学生。

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学生请出平均数。

加法结合律吴正宪教学实录

加法结合律吴正宪教学实录

加法结合律吴正宪教学实录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加法结合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有幸聆听了吴正宪老师关于加法结合律的教学,那生动有趣且充满智慧的课堂,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吴老师走进教室,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与同学们轻松地交流着,很快就营造出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课程伊始,吴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情境引入了主题。

她展示了一幅图片,上面画着三个小朋友在操场上跳绳,小明先跳了 5 下,小红接着跳了 8 下,小刚最后跳了 7 下。

吴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能算出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吗?”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有的同学说:“先算小明和小红跳的,5 + 8 = 13,再加上小刚跳的 7 下,13 + 7 = 20。

”还有的同学说:“先算小红和小刚跳的,8 + 7 = 15,再加上小明跳的 5 下,15 + 5 = 20。

”吴老师微笑着点点头,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算式:(5 + 8)+ 7 = 20 和 5 +(8 + 7)= 20。

她问道:“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同学们陷入了思考。

过了一会儿,有同学举手说:“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 20。

”吴老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回答,并进一步引导:“那算式的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发现虽然计算的顺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接着,吴老师又给出了几组类似的算式,让同学们自己计算并观察。

同学们积极地计算着,教室里充满了沙沙的写字声。

计算完成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不管先加哪两个数,最后的结果都不变。

”有的说:“改变相加的顺序,结果还是一样的。

”吴老师认真地听着同学们的回答,不时地点点头。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加法结合律,吴老师组织了小组活动。

她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些小棒,让同学们通过摆小棒来验证加法结合律。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起来。

有的小组用小棒摆出了不同的加法算式,有的小组则通过交换小棒的位置来验证。

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合作,不仅加深了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吴正宪课堂实录

吴正宪课堂实录

吴正宪课堂实录吴正宪课堂实录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作“爱与美的旋律”。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吴正宪课堂实录,希望大家喜欢。

《解决问题》吴正宪师:谁能大点声音跟老师们说一句话。

生:老师们大家好师:这个同学真勇敢,刚才不好意思说一下师:谢谢你们的礼貌请坐师:在这个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生:小猴,桃子,桃树师:就看到猴,树,还发现什么数学信息?生:第一只猴子采了4个桃子,第二只猴子采了7个桃子师:瞧,她除了看到猴,树之外还发现了数学信息。

我们把什么这只叫做猴哥哥,下面这只叫做猴弟弟。

吴老师把你们发现的信息用文字记录下来。

师:请问你看到这两个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师:多好啊,她提的问题,这个题目你会做吗?生:会。

4加7等于11个桃子。

师: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你能理解吗?我们用一个圈圈表示弟弟的4个桃子,那哥哥7个桃子大一点还是小一点?生:大一点师:你们对数的感觉还真好,那一共有几个桃子,要怎么办?生:把两个圈圈合起来师:用手势帮助我们理解,真好。

我画一个打圈圈,这是我们过去学习的旧知识。

那么今天研究点新的问题。

猴哥哥跟弟弟开个玩笑:弟弟啊,弟弟,我不行告诉你,你猜一猜哥哥会怎么说?生:弟弟啊,我比你多采了3个。

师:真厉害,哥哥就是这样说的,我们也把它记录下来,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求呢?这个时候来个小智慧人,前看看后看看,你猜猜智慧人会喊什么呢?生:同学们你们要动脑筋生:你们要多动脑筋好好学习师:你们可真冠冕堂皇啊,这些都没问题,这个小智慧人喊得话可会让你眼前一亮,就告诉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啊生:你要先算出哥哥的桃子啊师:你可要算哥哥的桃子,不然就麻烦了,第二个智慧人就会喊生:再把它们合起来师:小智慧人已经喊出来了,今天我们就尝试着通过画图的方法把它算出来请学生来黑板上画学生尝试画,教师指导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想法就请学生画在黑板上。

师:基本上画得都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师:大声地告诉我,结果得几?生:7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生:11请的7和11的小朋友上黑板辩论。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及评析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及评析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及评析吴正宪是一位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她执教的平均数一课被认为是一堂优秀的小学数学课。

以下是该课的课堂实录和评析。

一、课堂实录1. 课堂导入吴老师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平均分的资源。

然后,吴老师展示了一张平均分的蛋糕图片,并问学生:“你们知道平均分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纷纷回答:“就是把一个东西分成几份,每份都是一样的。

”2. 讲授新知接下来,吴老师让学生看书,并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平均数”。

吴老师讲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她告诉学生,平均数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比如这组数据是 10,20,30,40,那么它们的平均数就是 (10+20+30+40)/4=25。

3. 学生操作吴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告诉他们要用统计的方法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学生纷纷拿出笔和纸,开始计算自己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4. 课堂总结吴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提醒学生平均数的几种写法。

最后,吴老师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二、评析该课的课堂实录体现了吴正宪老师教学的特点,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导入部分,吴老师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平均分的资源,这种开放式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

在讲授新知部分,吴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利用统计的方法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这种授课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总结部分,吴老师鼓励学生多练习,并提醒学生平均数的几种写法,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教育界的名人——吴正宪老师,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备受关注和推崇。

本文将以《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为题,介绍他的教学实践和思路。

一、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
吴正宪老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认为,学生不是被教育,而是在教育中成长和发展。

因此,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学科的美妙和乐趣。

二、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他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2.注重启发式教学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注重启发式教学。

他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

3.注重情感教育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注重情感教育。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体验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他认为,只有在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地享受学习的过程。

三、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实践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吴正宪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他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发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

2.注重实践教学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

他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

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让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

3.注重情感教育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注重情感教育。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享受学习的过程。

四、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成果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赞誉。

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

他的
教学方法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推动了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五、结语
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思路。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

他的教育方法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推动了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们应该向吴正宪老师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