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的本位人教版新课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人教版新课标一、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采用“填鸭式”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而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却漠不关心。

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这一情况下,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自身的角色地位,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

这就对当前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在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育水平才能得到提高,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语文教师要明确和把握教学目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目标的完成,它决定着教育的方向,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语文课堂教学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和探究完成学习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更好地去操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确保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打破教材的束缚,对教材进行创新和整合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但是教材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材编排固定化、知识资源有限等,语文教师要勇于创新,勇于突破教材的束缚,创新性地去运用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整合。

具体来讲,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决不能照本宣科,要详细讲解,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讲演等方法,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探究真知。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定性阐释中和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一种艰难抉择。

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颁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这种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的复归。

一、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语义逻辑我们先做一个语素分析:“人文”分开来说,就是人与文化,人当然是文化中的人,人当然属于人类,但人也是个体的文化当然是人的文化,人的文化也可依此而分为个人的文化与类属的文化。

因此,人文性包括人的文化性和文化的人性。

因此,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

关于人文精神,历来有不同论述。

于满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

又有人说:“人文精神最集中的特点就是对人心理的滋养作用。

”还有人认为,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思想内核,也是对人类的现状、将来的关注与责任。

整合相关论述,具体到语文课程方面,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

具体而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具备下列三个特质:(1)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和选择语文课程资源。

(2)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其自身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受到尊重。

(3)教师成为语文课程的建构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程中努力突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二、人文性对于语文教育的意义首先,在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性有助于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趣味课堂,激发兴趣1.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认知初级阶段,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能从中获取大量信息。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图片、实物、简笔画等直观手段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枯燥地认读、机械地拼写,学生识字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如果利用学生所喜爱的简笔画来动态地进行识字教学。

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

这样的教学比枯燥的一笔一画的教学更具趣味性,能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享受识字的乐趣,从而让学生从音形义来认识生字。

2.问题教学法。

以问题为主线来贯穿教学,使学生处于不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样比起教师直接讲解更加富有悬念性,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从而调动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在学习《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大石头“怪”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自然会带着问题对文本展开有针对性地阅读与思考。

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导入比“开门见山”让学生直接阅读更加富有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主动阅读。

二、开放教学,激活思维新课程倡导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开放式教学与封闭式教学相比,将学生从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打开了学生思维上的“枷锁”,突破了教学时间与空间等诸多限制,能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激活思维,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跳出传统教学的桎梏,做好学习的指导,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思维,打造高效课堂。

1.开放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要机械地执行教材要求,按照教参被动教学,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设计开放性活动。

如在学习《窃读记》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小女孩说窃读是恐惧而快乐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人教版新课标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一)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群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环境更是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和推进作用的。

所以,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氛围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条件。

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注意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关注不到课堂教学是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这就导致以往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天性,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比如朗诵比赛、词语接龙游戏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这些小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有助于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团结。

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把以往沉闷无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活跃、轻松愉快,能够做到集学和乐于一体。

这样,学生就会变得爱学习,主动去学习,从而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有效工具。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学生的教学活动,比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制作课件。

这是因为多媒体是集信息量大,画面感强烈,音乐效果明显等特点于一身的,能够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

教师对课本中的教材进行课件制作,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到课本中的知识内容。

相对于以往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增强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这样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了。

二、改变教学观念,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作为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面对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落实新课程标准,遵循新课改的原则和观念,即要以学生为根本,使每一个学生共同发展;坚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重视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论文立足语文本位 追寻有效课堂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立足语文本位 追寻有效课堂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立足语文本位追寻有效课堂人教版新课标纵观课改这几年,语文课堂“活”了,“热闹”了。

可课堂上赶时髦、走形式、摆花架子的现象较为严重,语文课堂上时常出现活跃而不扎实、花俏而无实效、热闹而无秩序的现象,“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课堂应追求有效,避免无效,杜绝负效!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一、除去雕饰,创造“真”课堂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在于让语文充满思想、充满感情、充满人文精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让学生知识有所提高,情感有所变化,能力有所提高。

而不是“为媒体而媒体”,形成声像的轰击,用声像的欣赏代替语言的品味,用屏幕画面代替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完全使语文课“变味”。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流,是情感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与沟通,是思维的互动。

在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发自心底的呼吁:语文课堂应除去雕饰,创造“有效真实”课堂!1.真“讲”“讲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讲授”不等于“灌”,讲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讲授是万万不能的。

有效的讲授要注意三点:第一要讲得精彩。

语言的质量决定了课堂讲授的质量,不要讲得太繁琐,开掘得太远,增容得太多,使语文教学变“胖”。

正如墨子所说:多余的话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的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

我们的课堂总给人感觉水波不兴,一潭死水,即使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也难掩盖骨子里的昏昏沉沉。

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规范精炼,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就是要“培植语言的活性、血气和趣味”。

第二要讲得生动。

讲授不是一讲到底,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疲劳、听觉疲劳。

讲授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讲授虽然是由教师把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是被动、消极地接受。

而是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行为,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

小学语文论文回归语文学科教学的本位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回归语文学科教学的本位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回归语文学科教学的本位人教版新课标一、教什么?要清清楚楚教什么?这是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在教学参考书中已写得清清楚楚了,难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但是,只要走进课堂,“没有航标乱行船”的做法并不少见。

这固然有执教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的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没有真正把握教材,没有真正弄清楚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没有真正从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来分析问题。

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侧重点,需要教师对一篇课文的特点,做深入的理解,对一组教材做周密的思考,还需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来把握。

就一篇课文教学而言,应弄清楚这篇课文在内容、表达方面的特点,要弄清楚让学生经过怎样的过程,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最终弄清楚理解、感悟什么(思想内容),学习、领悟什么(表达方法),掌握、运用什么(学习方法、习惯)。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反复琢磨的基础上确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从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对其中的“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的设计,教师们颇感困惑。

根据我们的认识,所谓“过程和方法”,就像一驾马车,是一种载体,上面装载着“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阅读的兴趣、方法和习惯等。

例如,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内容,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等,这其中的“通过抓重点词”“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阅读的过程和方法。

另外,通过绘画、表演、圈点标画、动作演示、借助资料、质疑问难等等,这些学习的方法和所经历的学习过程都可以看作是过程和方法。

有了这一维度的目标设计,另两个维度的目标实施就有了保证。

二、在什么起点上教,要清清楚楚弄清教学的起点,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

一篇课文的教学侧重点不是孤立的,它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关联,也与后面将要学习的内容有联系,是一组教材、一册教材,乃至整个教学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小学语文论文-回归语文本位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回归语文本位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回归语文本位人教版新课标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

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一、培养习惯,渗透学法高年级的词语教学,显然有别于低年级,不能只局限于字的音与形,而要求音形义的结合。

同时,应注重学生学习词语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一些基本规律。

《爷爷的芦笛》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养成预习的习惯,终身受益。

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这个字谁认得?(出示:胧) 师:付旨着“胧”)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得很正确) 师:(写上“朦胧”)能看部首猜是什么意思吗……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查字典来解决生字读音的问题。

而“蒙眬”一词教师却举一反三,一连出示了三个同音词,让学生根据部首来猜测词的意思。

在富有趣味的猜猜想想中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并且还有根有据地讲解了“蒙眬”这一词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发挥想象,构建形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

”在词语教学中,应重视让孩子们通过想象品读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

是的,词语只有与精神同构了,才能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下面是《心田上的百合花》的教学片断:出示:偏僻遥远的山谷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师:谁愿意读?(学生读)师:很好,读词语不但要正确,而且要想象出怎样的山谷、怎样的山崖。

这样你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师:这一次比刚才好多了。

再读。

(学生读)师:让我们感受到了山谷的遥远,断崖的险。

注重读的方法的指导,不但要读正确,还要想象画面,读出形象。

学生在这样的朗读指导下,不需要处理朗读技巧,而用想象情感带动朗读,读得一遍比一遍好,而且对这样的山谷、断崖和百合花有了形象的感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语文备课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语文备课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语文备课人教版新课标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语文教研员孔老师在作《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报告时,指出教师欠缺认真研读课标的意识。

他举出了具体实例:第四学段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误区其一在于任何版本的教材不能将3500个常用汉字囊括,河大版课文后的“写一写用一用”部分汉字超出范围;其二在于教师将生字词传授给学生,减去了学生独立查字典、词典的环节。

当然无视课标的教学案例还有很多,如忽视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的有效训练,忽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这一习惯的培养,忽视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的有序安排与有效督查等等。

因此,备课时,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将《课标》中的精神和要求揣摩到位,并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实现《课标》与教材的有效对接,与课堂的有效对接。

二、反复独立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施教的材料,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作加工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规划教学活动。

备教材就需要教师培养独立研究文本的意识和能力,理清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编写的意图。

一位教师在教授五年级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是这样安排的:由学生讲述对西藏的了解引入课题;接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其中一组员朗读,其他组员找出易写错、读错或不明其意的字词;然后大家讨论,明确修路中遇到的困难和建设者克服困难的办法,其中穿插教师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点拨。

一堂课到此结束了,让人深感教得不深、讲得不透。

当然不能说此堂课没有一点效果,但教师在备课时,是否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研究教材时,是否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和灵魂,是否对通过此篇文章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哪些能力了然于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和体会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和体会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和体会人教版新课标一、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新《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宗旨,以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自学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研究分析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确定这样的目标,正是我国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历史重任的具体落实,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去实现这一目标,而不应偏离这一目标。

新《课程标准》既是立当前,又着眼未来。

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且具有开创性、前瞻性,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实质。

在教学理念上突出了课程在育人过程中的发展功能,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特别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就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公民应具备的语文综合素养大体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三大部分。

并对这三部分内容阐述得很详细,每个年段应具备的语文素养都包括其中,不仅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单项素养,而且也包括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尤其强调要营造大语文教育的氛围,培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灵活运用各种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体系的特色。

开放性和创新性是新《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的两大鲜明特色。

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前言”部分,还是“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部分,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强调要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构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语文教育体系。

具体说,就是要积极探索和建立课堂教学、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课内外联系,校内外相沟通,学科间相融合的语文教育新体系,形成学生能在更大范围内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人教版新课标一、对新课标理念的认识(一)教师观与学生观的重新认识(1)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交流的主体。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这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演员、裁判员、教练员的角色。

(2)学生是主动发展中的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发展中的人是幼稚的,容易犯错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发展中的人,蕴含着巨大的潜能。

促其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展示生机。

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对材料的多元反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再是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的线路,而是以学定教,合作探究;面对发展中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着是一个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

(3)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

教师与学生不单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

(二)对课程评价的全面认识当前,由于考试制度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基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我们总在想,课改与考试制度是否矛盾,考试制度始终会是课改的绊脚石。

通过深入领会课标的新精神,才认识到考试只是评价的形式之一,考试并不等于评价。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一)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通过笔者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教学内容的选择仅仅局限于课本。

教学眼光比较狭窄,规划教学重点时也只是从课本出发,强调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字词的积累。

此种生硬的教学理念落实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死板的教学模式。

通常表现在,在课程初始时,老师将生字、生词进行板书,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朗读、记忆,旨在希望通过反复地诵读、积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强化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其实不然,往往对于小学生而言,反复记忆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在其没有对该字词产生自我的理解之前,即使当时学生能够记住字词,也并不能够学会其具体运用的方法,不明确其应用的具体语境,老师相当于做了无用功。

一般而言,完成对字词的教授后,老师便会开始对文章的讲解,通常采用的是从头到尾的“垄断”解析的方式,将课程朗读完后,引导学生自我朗读,然后概括文章的内容,将其中重点的字词另外组合讲解,之后,讲解课后的思考题。

基本上一堂语文课便顺利得到完结。

但很多老师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的创作来源于实践,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明确语文知识应用的具体语境,拓展学生的理解外延。

(二)教学方式单一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转型,同样在教育领域也丰富了教学的手段。

但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开展,许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还依然秉承着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老师依旧作为教学的主体,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方向,学生一直作为学习的被动方,被动接受着老师所灌输的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作为新时代课堂主体的学生不能完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致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作为课程的主讲者,讲述过程一直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比较少,从而营造了相对严肃的课堂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如果对课程心存疑虑也并不敢向老师提出质疑,经常处于比较迷茫、懵懂的学习状态,不能做到彻底解除心中的困惑,把握好课程学习的内容。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教师引导课堂主体发散思维,调节愉悦的心态;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提出质疑。

从而激发潜在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愉悦心态教育心理学认为:现代学生心理提前成熟,相伴而来的还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这需要任课教师锤炼生动、幽默的语言艺术,深入了解学生年龄段特点与喜好。

在语文阅读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幽默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用语严谨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入学生喜欢、当下流行的文明词语或者方言,这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印象中原本古板的教师变得生活化,降低排斥心理,与教师产生亲切感。

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语言方式进行朗读,回答问题尽量举出例子,无论是自己经历的还是最近关注的事件都允许。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乐于分享的心理。

课堂轻松、愉悦的心态,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真正想要的。

2.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质疑小学生天性好奇,语文教育不应该禁锢学生的奇思妙想。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6课《小摄影师》中描写到“:十岁左右的小男孩,通过窗户将纸团扔到了高尔基的办公桌上。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象,高尔基当时所在的是几楼?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有没有足够力气将纸团扔进去?并带领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用实践来证实猜想;不仅要分析高尔基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小男孩的性格特点具有哪些现实社会意义。

最后再将学生带回课文所宣扬的精神主旨上。

现代语文阅读侧重培养学生精神感悟,却忽略了事件的逻辑性。

因此,可以通过细节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应该多样性1.灵活自由的自学课堂小学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自学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今后学习能力。

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差。

灵活自由的分组自学模式能有效调节学生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产生的厌烦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进行了犀利的批判,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观念没有改变,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语文教学枯燥无味,老师教得茫然,学生学得没味,妨碍了学生主动学习,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尽管我们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探索新的路子,但一直摆脱不了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漩涡。

在迷茫与困惑之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同时,也拿到了与之相配的新教材,但要确实把这种精神贯穿在教学上,首先要我们老师转变观念,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语文学习氛围, 让学生”动”起来.其次要学生转变观念,善于和他人合作,在主动参与中将自己积累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后,还要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少看分数,多看能力。

才能搞好试验,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基础,从而提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更新观念,做一个开放的教师。

记得刚参加山师函授时,教我们《语文教育学》的老师提到过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的一句话, “教学方法是雕虫小技,教学观念好比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

”当时,我很不以为然,那时的我认为方法至关重要,别人的教案,拿来就用,只要能备过,就能上好课,完成教学目标.现在说起这事,我感到非常羞愧。

我之所以能记住这句话,是因为老师对钱梦龙大家赞赏。

由此,我开始醒悟,通过学习、听课,逐步转变教学了观念。

自从拿到新教材,我用新教学观念来看新教材,在转变教学方式,改变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加强语言实践,重视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就是正确认识教材、学生和自己。

什么样的观点才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呢?叶老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也就是说首先要认识到教材是语文训练的凭借,教师是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是要认识到教师应是学生思维的激发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第三点是核心,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是不断发展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真正实现全方位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真正实现全方位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真正实现全方位人教版新课标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媒现代化的进步,使得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广播、广告、多媒体软件、信息高速公路等传媒作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网络的扩充辅射,几乎把整个世界的古往今来都呈现在人们面前,所有这些构成了“大语文”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就是从“大语文”环境出发,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实施多方位、多起点、多层次、多联系的立体化的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的意义(一)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突飞猛进。

社会的调整发展,对人们语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识一些字,能读一些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连能说会写的要求已日渐有了新的内涵。

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人们能说会写,更要求人们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说到点子上,说到关键处,卓有成效地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社会的发展更要求人们能写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少慢差费的现状,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二)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教育是建立在旧经济体系之上的,而教育改革提倡新的教育,应该建立在新的经济体系之上。

因此,旧经济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传授技能为目的;而新经济的教育是以终生学习为目的。

“教育改革的中心,应以创造一个学习的社会为目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运用他们的天赋,从幼年到成年不断地学习,随着世界本身的变化而不断学习。

”(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世界步人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语文教学改革则更是迫在眉睫。

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倡导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乐学、爱学、会学、自学,“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小学语文论文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论文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论文-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自1902年独立“门户”以来,似乎就没有过上几天安宁的日子:前天是“文”与“道”的“大打出手”,昨天是工具性、政治性、思想性的“分分合合”,今天是文学派、语言学派的“水火不容”……“内忧”此消彼长,“外患”接踵而来。

2019年,社会各界口诛笔伐,一句“误尽苍生是语文”的责难把语文钉在了耻辱柱上。

痛定思痛。

2019年,百年来的语文“纷争”总算有了归属,新《语文课程标准》给了它全新的定位:语文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然而,现实并不如想像中那样美好,对《标准》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仍如“雾里看花”,特别是对“人文性”的领会更如“水中望月”,实际教学中不是“涛声依旧”,就是“面目全非”。

不少有识之士慨叹:“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没有语文味了。

”我们不禁要问:语文教学又怎么啦?【案例一】一教师执教《找秋天》,先让学生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各种关于秋天的资料,接着逐个映示关于秋天的多媒体课件。

忽而金黄的稻浪,学生大呼:“哇!秋天真美啊!”忽而火红的苹果,学生大呼:“哇!秋天好美啊!”忽而黄澄澄的甜梨,学生大呼:“哇!秋天真美啊!”最后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赞美。

于是,有生以舞蹈表演,有生以唱歌展示,有生以绘画汇报。

整堂课气氛热烈,风风火火,好一派情趣盎然。

﹤探因﹥错位: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疱”这是一堂典型的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但在课改初期,这是倍受好评的“样板课”,曾经独领风骚,不光在大型的课改教学观摩会上频频亮相,而且已经飞入平常的课堂。

即使今天,仍有不少地方还在“克隆”。

究其原因,一是应新课标之新,敢于创新,加强综合。

“语文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既然是文化,当然是越丰富越好。

于是音乐、美术、舞蹈一股脑儿地涌入课堂。

试问:社会、思品、数学不是文化吗?把这么多文化堆砌在一起,语文的文化内涵在哪里?我们学的到底是文化课还是语文课?语文的个性非但没有凸显,反而被大大地淹没了。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标的推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缺乏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4.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标理念。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关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目标。

2. 优化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四、案例分析以某小学语文课堂为例,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教学目标明确: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

2. 教学方法丰富: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教学评价多元:关注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给予全面评价。

4.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积极参加新课标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五、结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以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doc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doc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巧组板块板块设计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而又彼此之间有密切联系的几部分,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呈板块状并列又一步一步逐层深入。

使得学生学习学而有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父亲与鸟》这篇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

对于这样的文章,老师常常感觉,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棘手在到底怎么划分,组建成几个板块,便于学习?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巧妙组建,形成三个清晰板块。

第一板块,抓“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这两个词语,找找划划相关句子:“望到的”用直线,“闻到的” 用浪线标出。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在朗读中,了解父亲看到树叶在动,闻到鸟味, 就知道有鸟。

从中悟到父亲知鸟懂鸟。

第二个板块:抓一个词语“快活”,两个句子“这是树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刻。

”“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看图说话, 感受鸟儿的快活,运用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这是树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刻” 0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到:当小鸟快乐时,父亲就喜悦。

当小鸟危险时,父亲就担心。

从而进一步悟到父亲知鸟、爱鸟。

第三个板块,抓一个问题: “你们说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让学生明白: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父亲是鸟儿的朋友,一位爱鸟、知鸟、护鸟的人。

父亲经常来到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

而后适时地拓展到课外,我不是仅仅高兴父亲一个人不是猎人吗, 而是希望我身边所有的生灵都不要受到伤害,我们的自然和人类能友好相处。

和谐相处。

三个板块的巧妙组建,使得整堂课的教学简约而不简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识循序渐进,学生学而有序,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二、丰富形式,整合无痕“做审美之师,常怀童真之心,做学生的呵护者。

”“教不能代替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学。

”教师不能把自己解读到的、感悟到的硬塞给学生。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丰富的语言实践形式,自己去理解,去感悟,去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一、语文教育的现状(一)观念保守,对新课程标准认识不够我国推行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其可操作性不强、目标无法量化、不够直观,所以没能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

这就造成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仍然过分依赖教材、重视分数。

表面看来,大多数学校对小学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很重视,但对于贯彻、落实并不热心,甚至担心新课程改革会影响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因此,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读写能力普遍不高,语文水平提升较慢。

这主要是于教师未能对现代教育形成共识,弄清语文教育的真正的目的,对现代教育认识不够。

(二)学习方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过去我们只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视成绩,学生的学习只是一个被动的反应、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学习效果较差,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非常薄弱,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更无从谈起,语文教学成了一个简单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的过程,学生从来感觉不到语文的魅力。

正是这种机械、重复、无意义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语文迅速失去兴趣,口头表达拙劣、糟糕,写文章言之无物。

(三)硬件有待提高,语文教育投入不足首先,大多数地方的财政收入困难,在教学上的投入不高。

有限的资金除了用于教师工资发放外,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教学设施,所以很多学校缺乏多媒体设备。

其次,普遍认为语文不需要多少教学教具,只需死记硬背就行,这使得语文教学相关设备尤为缺乏,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再次,学生对语文缺乏重视,在语文课的学习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同其它课相比,严重不成比例。

二、原因(一)教学按部就班,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过慢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心中有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对学生的研究透彻,由单向的知识传递向双向互动转变。

而目前部分语文教师缺少正规培训,教学能力亟待提升,其教学信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仍有很大改进空间,他们离新课程、新教材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的本位人教版新课标
何谓语文教学的本位?新《课标》赫然写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特有属性。

就语文而言,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是客观地存在于文章之中的。

语言文字中已经蕴涵了丰富活泼的情感和意趣,蕴涵了广博丰厚的文化积淀,掌握了语言文字,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学会了表达形式,形成了语文能力,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即自在其中。

当然,语文课堂上,无论是情感激发、态度培育,还是价值引领,都应该如春风入夜般悄然,春雨润物般无声。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语言是很优美的,写作艺术也是很高超的。

教学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情境,在此基础上,再品味桂林山水“奇”“秀”“险”和“静”“清”“绿”的语句,最后沉浸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仙境。

学生学了这一课,就像到桂林游览了一趟,他们不仅学习了语言文字,而且情不自禁发出感叹:桂林山水真美!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原来,语文教学就这么简单!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科,而语文学科之中人文就在于语文本身。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如果学生对此类奥妙有所感悟,人文熏陶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曼谷的小象》这句话:“从橘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银铃声。

”为什么用“飘”,而不用“传”?品字析词,凿开顽璞,取出玉石,我们知道了一个“飘”字把铜铃声由远及近,晨雾的飘渺、空灵,树林的静谧凸显得淋漓尽致。

而“传”字就显得平铺、直白。

字斟句酌,涵蕴品味,人与文已融为一体。

文章的精髓离不开字词句篇的表达,教学中如果离开语言文字去讲析思想内容,文章精髓必然会失去光泽。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锤敲打那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关键词句,使其中饱含的思想内蕴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此句“猛”是关键词语,说明时间紧迫,不能犹豫,必须使炸药包快一点爆炸,威力大一些。

这个“猛”字正好表达了董存瑞对敌人的恨,对人
民的爱,以及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所以,只有弄清楚这个词语,同时联系“昂”“挺”“站”“托”“顶”“拉”等几个动词,才能使学生既领会作者用词准确,又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感染。

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合一,方能绽放异彩。

一位教师教《飞夺泸定桥》,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红四团发起总攻后,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表现怎样呢?(学生默读课文)
生:22位勇士不畏艰险,一往无前,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智大勇。

师:请同学们把有关词语圈出来,并联系课文说说这些词语用得好在哪里。

生:“拿着”“背着”这两个词语用得很恰切,因为红军飞夺泸定桥,武器装备必须轻便。

生:带着短枪马刀,可以看出他们夺桥后,将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拼死搏斗。

师:联系上下文理解,讲得好。

课文为什么不说挂着短枪呢?
生:因为桥头守敌在疯狂扫射,勇士们边夺桥边还击,因此说拿着短枪。

师:是啊,桥头有两个团敌人守城,红军夺桥可真艰难,要消灭守敌,因此勇士们还带着——
生:(齐答)带着手榴弹。

生:我想:战士们腰缠手榴弹,冲到桥头,可用来炸毁敌人的工事。

师:有些词语,我们还可先想想它们的词义,再放到情景中体味。

生:我认为“冒着”“攀着”用得更好。

桥头敌人把守,枪林弹雨。

“冒”是不顾的意思,勇士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这里的“冒”是红军战士抓住铁索向前爬,而下边又无桥面,可想而知,红军夺桥多艰险啊!
生:这些词语表现了红军英勇战斗、一往无前的精神。

师:这种伟大的力量来自什么地方?
生:他们忠于革命。

生:他们对长征充满必胜的信心。

生:红军是毛主席领导的革命队伍,他们能压倒一切敌人。

循循善诱地启发,巧妙地点拨,师生配合默契,情感水乳交融,教学效果水
到渠成。

可以看出,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重点词语时,进行了扎实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在理解词义、句意和用词匠心所在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到红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受到了强烈的思想感染,使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成为思想教育的过程。

然而,在当下的语文界,智慧不足情感补,用“人文精神”的表演来掩盖自身语言功底差的事实,这种现象太多了。

把语文泛化、虚化、情感化,离开语言文字和表现形式,架空分析,旁征博引,任意拔高,搞微言大义,把学生弄得哭一阵,笑一阵,时而怒发冲冠,时而咬牙扼腕,也大有人在。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失败?没有厘清语文的专业范围,脱离文章的字词句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失败。

课改十年,奏响了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但是,由于缺少“语文学”层面的理论指导,“乱花渐欲迷人眼”,语文学科在工具性、人文性之间,左右摇摆,反反复复,教学改革走的是一条“剪不断,理还乱”的路子。

“工具”共“人文”一色,毕竟是语文教学理想之境,要让语文课堂全面达于此境,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广大教师付出艰苦的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