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提取使用料液比参考文献
慈姑多糖的提取研究

J n . 01 ue2 2
热 带 农 业 工 程
T R0PI CAL AGRI CUL URAL ENGI T NEE NG RI
第 3 6卷 第 3期
Vo . 6 1 ,No3 3 .
慈姑 多糖 的提取研究①
罗 永会 ② 张 翠香 徐 春 萍 左 绍 远 刘 云 春
① 基 金 项 目 :大 理 学 院 青 年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O 2 0 X 3 。 N . 0 9 4 )
收 稿 日期 :2 1— 50 020—8 责 任 编 辑/ 海 东 张 E m i :r g r g 3 g a 1 cm - a 1 n cn c@ m i. o 。
O O O 0 0 0 O O O
葡 萄糖 、苯酚 ( 洛阳市化学试剂厂生产) ,均为 分析 纯 。
B 一 2 S 电子 分 析 天 平 ( T 24 型 德国赛多利斯仪器公 司) H 数 显恒 温水 浴 锅 ( ;H 一4 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
TL A D 一4 低速 离心 机 ( 上海菲恰尔仪器有限公司) 2 E 9 滴入浓硫酸5 L 3 2 l O ,室温放 置3 i , :7 2 4 0 n m 8 7 6 5 m ,迅速混合均匀后
( 大理 学 院基础 医学 院生物 化 学与分 子 生物 学 实验 室 云 南 大理
摘 要
6 10 ) 7 0 0
为 探 究 慈 姑 多糖 的 最 佳 提 取 条 件 ,采 用 石 油 醚 、无 水 乙 醇 回流 脱 脂 、热 水 浸 提 法 提 取 慈 姑 中 水 溶 性 多
糖 ,对 提 取 时 间 、提 取 温 度 、料 液 比 以及 提 取 次 数 分 别 进 行 了 单 因 素 试 验 和 L( 正 交 试 验 。试 验 结 果 表 明慈 g3) 姑 多 糖 最 佳 提 取 工 艺 条 件 为 提 取 温度 7 0℃ ,提 取 料 液 比1 1 ,提 取 时 间3h :5 ,提 取 2 :该 方 法 操 作 简 便 、提 取 次
枳椇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uigrsos uf eme oo g J .Junlo od Sine s epnesr c t dl y[ ] ora fF o cec , n a h o
14 试 验 方 法 .
镇静 、 惊厥 和 降血压等 功效 。枳棋全 身都是 宝 , 抗 是一 种
果 、 材兼用的名贵树 , 广 阔的开发 应用前景 。近年来 国 药、 有 内外学者对枳棋属植物的研究不 多 , 主要 集 中在 日本 和韩 国 等国家。国内的研究较多 的在对 枳棋 的植 物形态和分 布, 化 学成 分尤其是黄酮类、 物碱的提取工 艺和不 同溶剂 提取部 生 位的药理研究上 。枳棋子产 品的开发 , 以研制醒酒 的饮料枳 棋子果酒 为主 。对枳棋多糖 的研究 国 内外 甚少 , 主要是 溶剂浸提 , 得到粗多糖 。本试验 以蒸馏水 为提取溶剂 , 研究枳 棋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 , 为进一步枳棋 多糖 的纯化 分离及活
水产学会 ,00,6 3 :8 —4 8 2 0 6 ( )4 1 8 . [ ] dn G r t RL eemiigws igcnios u n e 6 MeiaJR, ar e .D t nn ahn odt n r gt o r i di h
pe a tno oe uiif srb( s dpayt ecr rpr i ff zn sr mm uui Pe olt o 0 ∞m ) ao r m u sm
2 0 6 ( ): 4 5 1 6 . 0 2,7 4 1 5 ’ 1 4
[] 7谢
超, 莉. 陶 抗冻 剂在冷冻 鱼糜生产 中的应用 [ ] 食 品与 J.
毕业设计(论文)-玉米多糖提取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摘要多糖(Polysaccharides)是含酮基或醛基的大分子多聚物,基本单位是单糖。
本文以玉米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来提取玉米多糖,并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了最佳的提取工艺,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玉米多糖的含量,用Bandford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玉米粗多糖的纯化选用Sevage试剂(脱除其中的杂蛋白),并研究纯化后的玉米多糖的抗氧化性、絮凝性、抑菌性。
单因素实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是按料液比1:20,在90ºϹ的条件下提取2h,重复提取2次。
其最大提取率为14.86%;研究发现玉米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可达42.6%,在对DPPH的清除率可达65.1%,其总体抗氧化性能低于维生素C;絮凝性实验发现,玉米多糖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对高岭土悬浮液液的絮凝率可达49.2%,对CaO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57.4%;最后抑菌性实验表明,玉米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表现,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较低,对黑曲霉没有抑菌性,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6.25mg/mL。
本论文可以提供玉米多糖在食品、环境、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参考。
红枣多糖提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红枣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提取条件,并通过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红枣多糖,同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红枣:选用优质红枣,经清洗、去核后备用。
- 主要试剂:水、乙醇、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铜、铁氰化钾、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等。
2. 实验仪器- 磁力搅拌器- 超声波提取器- 离心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蒸发皿- 烧杯- 试管等。
三、实验方法1. 红枣多糖提取- 将红枣粉末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时间、温度、功率等条件进行优化。
- 提取后,将提取液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2. 红枣多糖分离纯化- 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对提取液进行初步纯化。
- 将纯化后的多糖溶液通过大孔树脂AB-8进行脱色、脱蛋白处理。
- 最后,采用凝胶色谱法对多糖进行进一步纯化。
3. 红枣多糖抗氧化活性评价-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FRAP法对红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枣多糖提取-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50℃,料液比1:20,超声功率200W。
- 最佳条件下,红枣多糖提取率为3.68%。
2. 红枣多糖分离纯化- 硫酸铵盐析法处理后,多糖纯度达到75%。
- 大孔树脂AB-8脱色、脱蛋白处理后,多糖纯度进一步提高至90%。
- 凝胶色谱法纯化后,多糖纯度达到95%。
3. 红枣多糖抗氧化活性评价- DPPH自由基清除法:红枣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6.5%。
- ABTS自由基清除法:红枣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0.2%。
- FRAP法:红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指数为29.8μmol/g。
五、结论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红枣多糖,并通过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红枣多糖。
结果表明,红枣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六、讨论1.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在红枣多糖提取过程中具有高效、快速、节能等优点,是提取红枣多糖的理想方法。
粗多糖提取

** 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龙葵粗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院(部)、专业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研究方向生物化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4年06月01日大庆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本实验以龙葵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法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对龙葵粗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因素分别是料液比、冲泡时间、水浴时间和水浴温度,最终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冲泡时间50℃、水浴时间25min、水浴温度90℃,粗多糖的提取率为0.1%。
关键词:龙葵;粗多糖;条件优化AbstractThis experiment by morel as experiment material, using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of solanum nigrum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process was optimized, examine factors are respectively and solid-liquid ratio, brewing time, water bath time and water bath temperature, and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 for the material liquid ratio, the brewing time 50℃, and water bath time 25min, water bath temperature 90℃, the coarse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yield of 0.1%.Key words:morel;crude polysaccharide;condition optimization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目录...................................................................................................................... I II 1 前言 (1)1.1龙葵简介 (1)1.2龙葵的药用价值 (1)1.3中药代茶饮 (1)2 材料及方法 (3)2.1实验材料 (3)2.2实验器材与药品 (3)2.2.1 实验器材 (3)2.2.2 实验药品 (3)2.2.3 实验器具 (3)2.3实验方法 (3)2.3.1 制取粗多糖主要流程 (3)2.3.2 萄糖标准曲线的确定 (3)2.3.3 粗多糖提取率计算公式 (4)2.3.4 龙葵粗多糖提取单因素实验 (4)2.3.5 正交试验设计 (5)3 结果与讨论 (6)3.1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1 料液比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2 冲泡温度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7)3.1.3 水浴温度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8)3.1.4 水浴时间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9)3.2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10)4 结论与展望 (12)[参考文献] (13)5 致谢 (14)1.1龙葵简介龙葵(Solanum nigrum L.),俗称黑天天,野葡萄、老鸦眼睛草、苦菜、苦葵等,属茄科茄属龙葵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1,6]。
枸杞中枸杞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枸杞中枸杞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石油化工与工艺 05160111 倪宜海指导教师:史高峰教授摘要本文主要对枸杞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辐射辅助提取取枸杞粉末和提取最佳工艺进行研究。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加入一定料液比(1:8、1:10、1:12)的水溶液,放入微波搅拌器中放置一定时间(40-100min),温度70-100摄氏度之间,功率(300-600w)。
取出过滤,取其溶液放置旋转蒸发仪中进行蒸馏。
枸杞渣滓放回搅拌器中进行二次提取,提出多糖混合液醇沉冷冻干燥后,为褐色絮状粉末固体。
确定最佳工艺:提取温度90 ℃;料水比1∶10(W∶V),提取时间2h,功率600。
得出多糖再进行Sevage法脱蛋白,冷冻干燥后,为乳白色絮状粉末固体粗多糖。
在最佳条件下枸杞粗多糖提取率可达12.23%。
枸杞粗蛋白含量6.98%关键词:微波搅拌,冷冻干燥,Sevage法脱蛋白,分离纯化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in flavonoids of Lycium barbarum's the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radiation from wolfberry extract powder and the best technology for research.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 by adding some liquid ratio (1:8,1:10,1:12) aqueous solution into the microwave stirrer placed a period of time (40-100min), the temperature between 70-100 degrees Celsius , power (300-600w). Remove the filter, select the solution placed in Rotary Evaporator distillation. Barbarum waste back into the blender in the second extract, the polysaccharide mixture of freeze-drying alcohol, in order to brown flocculent solid pow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process: extraction temperature 90 ℃; feed water ratio 1:10 (W: V), extraction time 2h, Power 600. Polysaccharide derived from another protein Sevage law, after freeze-drying for white flocculent powder Polysaccharide solid. Under the best conditions in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rate of 12.23%. Barbarum 6.98% crude protein content.KEY WORDS: microwave mixing, freeze-drying, Sevage method of removing protein, purification 1.前言枸杞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糖类、脂肪、脂肪酸、菇类、甾醇类、维生素、色素类、生物碱类。
茯苓多糖的提取

茯苓多糖的提取技术作者:周琳班级:食品0931班【摘要】茯苓多糖为我国传统中药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降血糖血脂、保肝、催眠等作用,可用于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为进一步优化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促进其开发应用,文章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对近几年茯苓多糖的提取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茯苓多糖,提取,超声波法1.引言自从20世纪60年代研究发现酵母细胞壁多糖(zymosan)具有免疫增强以及抗肿瘤作用以来,人们对多糖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其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
茯苓多糖到底是什么呢?它有什么作用呢?茯苓多糖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真菌多糖,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约占整个茯苓菌核干重的70%~90%[1],其化学组成为(1→3)-β-D- 葡聚糖[2]。
茯Poria cocos (Schw.) Wolf又称茯菟、茯灵、松薯等, 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在我国资源丰富,全国各地均自从20世纪60年代研究发现酵母细胞壁多糖具有免疫增强以及抗肿瘤作用以有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南等省。
茯苓是一味使用历史悠久的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谓其“主胸胁逆气,利小便,久服安魂宁神,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也记载:茯苓“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
”历代医家均肯定茯苓既有滋补强身作用,又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
茯苓药性缓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能治疗脾胃虚弱、遗精早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小便不利、呕吐腹泻等症。
其主要有效成分茯苓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剂,其不仅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其性味甘、淡、平,归脾胃肺肾经,有利水渗湿、益脾宁心之功效。
主治气虚劳伤、水肿、痰饮、呕吐、腹泻、热淋、遗精、惊悸、健忘等证。
茯苓多糖是茯苓的有效部位之一,为灰白色粉末,味微咸,无臭,略有吸湿性。
药学毕业论文--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作者:张体祥,刘捷,张萍,马丽,卢奎【摘要】目的研究板蓝根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
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醇沉时间、醇液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结果液料比是影响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0∶1,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6 h。
三氯乙酸法脱蛋白,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纯化分离。
结论板蓝根多糖得率25.63%,多糖含量76.42%。
纯化后的板蓝根多糖为分子大小均一的单一组分多糖,不含核酸和蛋白质。
【关键词】板蓝根多糖正交试验提取纯化分离板蓝根为中国传统中药,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
用于瘟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等症[1]。
板蓝根多糖是板蓝根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
研究发现, 板蓝根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3], 此外还有降血脂作用。
随着人们对多糖生物活性和特殊药用功能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意识到板蓝根多糖可能是板蓝根生物活性和特殊药用功能的主要作用因子之一。
目前,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大多采用水煮醇沉法[4,5], 提取的粗多糖溶液为胶体溶液, 性质差别很大, 提取得率和多糖含量并不理想,这为多糖的的进一步开发造成了困难。
为了提高多糖的活性, 本实验以北板蓝根为原料, 采用正交实验对板蓝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对提取的粗多糖脱蛋白, 通过Se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进一步分离纯化, 以期为板蓝根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板蓝根,购自郑州仟僖堂药店。
2 方法2.1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路线[6,7]其流程如下所示:提取:板蓝根→粉碎→称量→乙醚脱脂→热水浸提→离心取上清液→残渣重复浸提两次→合并上清液→减压浓缩→透析→测含糖量→乙醇沉淀→有机溶剂洗涤→真空干燥→板蓝根粗多糖纯化:粗多糖溶液→ Sehadex G-100柱层析→洗脱液浓缩→乙醇沉淀→冷冻干燥→精制板蓝根多糖2.2 正交实验优化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工艺选择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对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茶多糖提取毕业论文(含外文翻译)

茶多糖提取毕业论文(含外文翻译)茶多糖提取毕业论文(含外文翻译)湖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茶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学生姓名:范伟学号:080721031 专业:药学方向:药物化学指导教师:胡春弟2012年4月20日湖北科技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目录论文正文1 中文摘要1 英文摘眼1 前言2 实验部分3 结果与分析6 问题与讨论13 结论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课题任务书17 外文翻译21 文献综述36 开题报告43 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茶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茶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学生:范伟指导老师:胡春弟(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摘要目的:本文以粗茶为主要原材料进行茶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方法:采取水提醇沉法,对茶叶中的茶多糖进行提取分离,然后运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茶多糖的含量。
本文重点以pH值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考察了pH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以及乙醇浓度四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取L9(3)4 的正交实验设计,通过极差分析,得到茶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组合。
柠檬酸提取法中液料比对海带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及其保湿性研究

海带,又名昆布,是一种大型可食用藻。
海带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一定含量的蛋白质,是一种理想的海洋食品。
海带多糖因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改善肾功能等药用价值,常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生产当中,取得的效果也较为可观。
海带多糖的提取是一项程序复杂,成本高的技术。
使用各种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取海带中的粗多糖,增加动物生产方面的效益,具有极大的意义。
现在常用的海带多糖提取方法有热水浸提法、酸提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法等[1]。
酸提取法是相对来说成本较低且多糖得率较好的方法。
在酸提取法中,适当增加液料比,延长浸提时间,提高温度等都会使多糖提取率增加。
本实验针对液料比这一因素,研究用柠檬酸提取海带多糖,不同液料比下的海带多糖得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粗多糖的保湿性能,以期对畜牧业的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剂与仪器1.1.1试验材料干海带购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附近市场。
1.1.2试验试剂柠檬酸、葡萄糖、无水乙醇、氢氧化钾、浓硫酸、甘油、硅胶干燥剂、去离子水,均为国产分析纯。
1.1.3试验仪器电子天平(FA-1004),上海力辰邦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SYG-4),上海助蓝科技有限公司;高速离心机(HC-2062),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移液枪(M-1000),宁波市群安实验仪器有限公司;鼓风恒温干燥箱(101-2B),唯恒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可见分光光柠檬酸提取法中液料比对海带多糖提取率李琪,王琤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330013)摘要:实验研究用柠檬酸提取法提取海带多糖,液料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及粗多糖的保湿性。
选取适量海带结粉碎待用,将实验分成5组,每组实验需要5g海带粉末,根据设置的液料比加入不同体积的柠檬酸,测定在不同液料比情况下海带多糖的提取率;将甘油作为对照,研究海带粗多糖在常温下的保湿性。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不同液料比的条件下提取海带多糖,比例为40:1(mL/g)的提取率最高,粗多糖的保湿性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与保湿剂甘油相差不大。
银杏叶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论文)

银杏叶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摘要:以干燥的银杏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活性物质-银杏叶多糖,并测定其含量。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乙醇沉淀浓度、乙醇用量和沉淀次数对银杏叶提取纯化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提取银杏叶多糖的优化条件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h,浸提次数2次,在浸提液真空浓缩至原来体积30%,用1.5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2次,干燥,洗涤,银杏叶多糖得率为4.925%。
关键词:银杏叶多糖;单因素试验;提取纯化;含量测定Abstract: Choosing dried ginkgo leaves as raw material. We used the method of water extraction and alcohol precipitation to extract the active substance. The polysaccharides of ginkgo leaf, and determined the content of it. Using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al method, we studied the impacts of alcohol 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alcohol dosage and precipitation times on the purity of extraction, and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 to extract polysaccharides is: material liquid ratio-1:30.extraction temperature-80℃, extraction time-3 hours, extraction times-twice. When extraction solution vacuum concentrated to 30% of the original volume, use 1.5 times the volume of the absolute alcohol to precipitate twice, and then, wash, dry, the yield of polysaccharides reached 4.925%.Keywords: polysaccharid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extraction1引言近几十年来, 人们发现糖类在生物体中不仅是作为能量资源或结构材料, 更重要的是它参与了生命科学中细胞的各种活动, 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
多糖提取文献综述范文

常见的多糖有哪些他们的提取方法比较希望有参考文献多糖的广义分类分为:均一性多糖和不均一性多糖。
均一性多糖:由一种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多糖,叫做均一性多糖。
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均一性多糖是淀粉和糖原、纤维素。
它们都是由葡萄糖组成。
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和动物中葡萄糖的贮存形式,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主要的结构组分。
1、淀粉淀粉是植物营养物质的一种贮存形式,也是植物性食物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① 直链淀粉:许多α-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依次相连成长而不分开的葡萄糖多聚物。
典型情况下由数千个葡萄糖线基组成,分子量从150000到600000。
结构:长而紧密的螺旋管形。
这种紧实的结构是与其贮藏功能相适应的。
遇碘显兰色。
② 支链淀粉:在直链的基础上每隔20-25个葡萄糖残基就形成一个-(1-6)支链。
不能形成螺旋管,遇碘显紫色。
淀粉酶:内切淀粉酶(α-淀粉酶)水解α-1。
4键,外切淀粉酶(β-淀粉酶)α-1。
4,脱支酶α-1。
6。
2、糖元与支链淀粉类似,只是分支程度更高,每隔4个葡萄糖残基便有一个分支。
结构更紧密,更适应其贮藏功能,这是动物将其作为能量贮藏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它含有大量的非原性端,可以被迅速动员水解。
糖元遇碘显红褐色。
3、纤维素结构许多β-D-葡萄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相连而成直链。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份,占植物体总重量的1/3左右,也是自然界最丰富的有机物,地球上每年约生产1011吨纤维素。
经济价值:木材、纸张、纤维、棉花、亚麻。
完整的细胞壁是以纤维素为主,并粘连有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
约40条纤维素链相互间以氢键相连成纤维细丝,无数纤维细丝构成细胞壁完整的纤维骨架。
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一些反刍动物可以利用其消化道内的微生物消化纤维素,产生的葡萄糖供自身和微生物共同利用。
虽大多数的动物(包括人)不能消化纤维素,但是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对于健康是必需的和有益的。
香菇多糖提取工艺

香菇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1引言多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尤其是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1]。
到目前为止,已有近300种的多糖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来,其中植物提取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
从植物中提取多糖主要根据不同溶解度来选择溶剂进行。
香菇多糖的提取一般有热水提取法、酸提取法、碱提取法、酶提取法和微波助提法等方法[2],本文进行了浸提香菇多糖的工艺条件研究,以期获得香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其产业化生产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参数。
本实验采用各种溶剂和酶的处理,提取香菇多糖,保持多糖的生物活性,效果是明显的。
1.1香菇多糖的组成与药理价值香菇多糖(LentinanLNT) 是一种β—1,3—葡聚糖,系从担子菌纲伞菌科真菌香菇子实体中提取分离纯化获得的均一组分的多糖。
多糖以甘露糖为主,含少量的葡萄糖、微量的岩藻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肽链由天冬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等18种氨基酸组成。
LNT的化学结构是一种以β—D—[1~3]葡萄糖残基为主链,侧链为(1—6)葡萄糖残基的葡聚糖,平均分子量约为50万道尔顿[3]。
香菇多糖1969年在日本首先发现,自此,国内外学者对LNT作了许多深人的研究。
近年来,LNT广泛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主要的药理价值有: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4];抗病毒作用;对寄生虫、霉菌、细菌等感染均有治疗作用;有抗衰老、抗辐射作用,还具有预防实验性高脂血症和高血糖作用。
在临床上LNT还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硬皮病,面部扁平,尖锐湿疹等。
此外,硫酸化香菇多糖具有显著抗HIV作用,香菇多糖在治疗胃癌、结肠癌、肺癌等方面有良好疗效[5]。
作为免疫辅助药物,香菇多糖主要用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提高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延长其寿命。
食用菌多糖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食用菌多糖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李 巧(建始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湖北建始 445300)摘 要:食用菌多糖是食用菌中主要的有效成分,通常采用水提醇沉法、高温蒸汽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提取。
本文主要对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方法以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食用菌多糖的提取以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用菌多糖;生物活性;提取Research Progress on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Polysaccharide From Edible FungiLI Qiao(Jianshi County Public Inspection Testing Center, Jianshi 445300, China) Abstract: Edible fungus polysaccharide i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in edible fungi. It is usually extracted by water extraction and alcohol precipitation method, high temperature steam extraction method, 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 In this paper, the extrac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of edible fungi polysaccharides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dible fungi polysaccharides.Keywords: edible fungi polysaccharide; biological activity; extraction食用菌多糖是一种极性大分子物质,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降血糖、降血脂以及抗氧化[1]等多种生物活性。
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分析鉴定方法研究

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分析鉴定方法研究王霄(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详细介绍了动植物多糖的常见提取纯化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提取时应根据所选材料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方法,有些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与别的方法协同作用,并对糖的含量测定及分析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
关键词:多糖;提取;纯化;分析鉴定;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U 411.01文献标识码:AProgress of Polysaccharides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WANG Xiao(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Food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animal and plant polysaccharides, and compar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othed. Each mothed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ppropriate mothed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chosen material, and some of these methods can be synergy with other method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n addition,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are outlined.Key words: polysaccharides;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0多糖概述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攀枝花余甘子多糖的提取研究

攀枝花余甘子多糖的提取研究摘要:运用正交设计,以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因素,考查3个因素对提取攀枝花地区野生余甘子果实多糖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0(m∶m,下同),提取温度为100 ℃,提取时间为3.0 h,余甘子多糖的含量为5.91%。关键词:多糖;余甘子;正交设计Study on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from Phyllanthus emblica in Panzhihua Abstract: The effect of solid to liquid ratio, extract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extracting polysaccharide from fresh fruit in Phyllanthus emblica L. in Panzhihua was studied by orthogonal design. And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solid to liquid ratio, 1∶20(m∶m); extracting time, 3.0 h; temperature, 100 ℃.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could reach 5.91% under these conditions.Key words: polysaccharide; Phyllanthus emblica L.; orthogonal design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即滇橄榄(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生长在中国亚热带、热带部分地区,特别是干热河谷地区的落叶乔木或灌木资源植物[1]。余甘子是药食两用的具有保健功能的经济资源植物,果实在我国作为中药,包括藏医药等民族药用植物记载使用已有 2 000年历史[2]。全世界有将近20多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传统药物体系中使用余甘子,这与其有多种治疗功效有关,其主要用作轻泻剂、抗病毒、抗细菌和真菌、抗氧剂、利尿剂,用于口腔疾病、糖尿病、腹泄、发烧、发炎等多种病症的治疗。药理研究结果也表明,余甘子具有抗微生物感染、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和血糖、降压、补益等多种生物活性,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3]。目前国内对余甘子药用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余甘子没食子酸、挥发油、槲皮素、游离氨基酸、多酚类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方面[4,5],对余甘子多糖的研究还比较少见。余甘子多糖作为余甘子的主要组分之一,其提取工艺和生理活性的研究必将会给人类对抗疾病困扰带来新的有力武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植物材料样品采自攀枝花市仁和区,采取野生余甘子新鲜果实。取颗粒大小、饱满程度、色泽都较均匀的果实洗净,60 ℃烘干,粉碎后经100目筛过筛,得干粉备用。1.1.2试剂石油醚、无水乙醇、苯酚、无水葡萄糖、乙醚、浓硫酸,均为分析纯,均产自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1.1.3仪器AP-02真空泵(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HR/06/BC搅拌机(珠海飞利浦家庭电器有限公司);722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YP202N电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8002 TDA温度控制仪(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202-2AB电热恒温干燥箱(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索氏回流器等。1.2方法1.2.1葡萄糖标准液的配制准确称取105 ℃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100 mg,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再取该溶液10 mL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即得100 μg/mL的葡萄糖标准液。用吸量管准确移取苯酚5mL,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即得5%苯酚液,棕色瓶中避光保存。取8支洁净试管,分别精密量取0.0、0.1、0.2、0.4、0.6、0.8、1.0、1.2 mL葡萄糖溶液,加去离子水至2 mL,再分别加入5%苯酚液1 mL,摇匀后迅速加入5 mL浓硫酸,摇匀放置5 min,置沸水浴中加热15 min取出冰浴冷却至室温,以空白试液为对照,在最大吸收波长即490 nm处测定吸光度(A)。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葡萄糖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回归方程。1.2.2石油醚去脂称取余甘子果实干粉10 g,置于索氏回流器中,经石油醚(30~60 ℃)250 mL回流抽提脱脂1次,时长1.0 h。1.2.3温水浸提将余甘子干粉置于500 mL烧杯中,按设定料液比加水并在烧杯口加盖三分之二玻璃片,防止水分过量蒸发,置于TDA温度控制仪中,在设定温度水浴浸提数小时,提取两次。1.2.4过滤沉淀将提取液进行抽滤,弃去滤渣。按1∶4(滤液∶无水乙醇)体积比[6]加入无水乙醇于滤液,静置24 h[7]后抽滤,弃去滤液,滤渣用药匙刮至培养皿中。将培养皿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箱中,60 ℃恒温干燥,得黄白色粉末,即得余甘子多糖粗品。1.2.5粗多糖的多糖含量测定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粗余甘子多糖100 mg,用去离子水高温溶解后冷却至室温,稀释定容至100 mL,再取10 mL该溶液稀释定容至100 mL,即配制成了1∶1 000的粗多糖溶液。用吸量管精密吸取该溶液2 mL于试管中以标准曲线绘制项操作,于490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并带入回归方程计算多糖含量。样品中的多糖含量=(C×V×D×10-6)/(2×W粗)×100%,其中,C——吸光度测定的溶液中多糖浓度(μg/mL),V——待测液体积(mL),D——稀释倍数,W粗——称取的粗多糖质量(g)。2结果与分析2.1标准曲线绘制取吸光度(A)对葡萄糖液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及标准曲线(图1)。2.2单因素试验2.2.1料液比对多糖含量的影响精密称取余甘子干粉10 g,分别采用1∶15、1∶20、1∶25、1∶30的料液比,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0 h。研究料液比对余甘子多糖提取的影响,共做3组平行试验。由图2可知,在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料液比从1∶15变为1∶20的过程中,多糖含量上升,1∶20时含量最高,达到了5.07%。2.2.2提取时间对多糖含量的影响精密称取余甘子干粉10 g,采用1∶20的料液比,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分别为1.0、2.0、3.0、4.0 h,研究提取时间对余甘子多糖提取的影响,共做3组平行试验。在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相同的条件下,提取时间从1.0 h上升到3.0 h的过程中,多糖含量也随之上升,在提取时间为3.0 h时含量达到最大,为5.53%。之后,提取时间再增加,多糖含量反而下降。2.2.3提取温度对多糖含量的影响精密称取余甘子干粉10 g,采用1∶20的料液比,提取温度分别为70、80、90、100 ℃,提取时间2.0 h,研究提取温度对余甘子多糖提取的影响,共做3组平行试验。在提取温度从70 ℃上升到90 ℃的过程中,多糖含量也在逐步上升,并且在90 ℃时含量达到最大,为5.32%。在此提取温度基础上,若再增加温度,多糖含量则下降。2.3正交试验2.3.1正交设计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余两因素条件相同,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3.0 h,提取温度为90 ℃时多糖含量最高。因此选取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作为考察因素,每因素拟定3个水平,运用L9(34)正交表(表1),确定余甘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多糖含量结果见表2。由正交结果极差分析可知,3个因素对余甘子多糖的影响效果分别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SPSS13.0方差分析表显示,料液比的P值为0.024,料液比不同水平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显著。由均值比较,料液比1∶20条件下提取结果较好。料液比太低会使提取溶液黏度太高,原料粉与水难以充分混合,不利于多糖溶出,得到的多糖含量不高。料液比太高会使提取液中多糖浓度降低,而且会增加后续工艺中的提取液的浓缩度和醇沉中的酒精用量,浪费工艺成本。提取温度的P值为0.037,说明不同水平对多糖含量影响显著。由均值可得出,100 ℃条件下的多糖提取结果较好。过高的提取温度会破坏多糖结构、使有些多糖发生降解而影响其生物活性,而且在实际生产中,过高的温度会增加能耗和成本的投入。提取时间的方差分析P值为0.073,对多糖含量影响不显著。提取时间太短不利于多糖的溶出,从而降低多糖提取得率。提取时间太长会使多糖在高温提取过程中的时间过长,而使部分多糖破坏和降解,降低多糖的得率。综合试验结果并考虑实际应用成本等因素,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余甘子果实干粉脱脂后,以20倍加水量提取两次,每次3.0 h,提取温度100 ℃。2.3.2工艺验证按照正交试验所确定的优选工艺条件,进行验证试验5次,结果见表4。试验测定多糖平均含量为5.91%,CV为0.67%,结果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3讨论通过试验探索了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余甘子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水提法提取余甘子多糖时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显著,提取时间对多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水提醇沉法提取余甘子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为1∶20,100 ℃下提取3.0 h,多糖含量为5.91%。相比酶提法、超声法和超临界萃取法等,醇沉水提法提取效果稍差。但考虑实际成本和某些负效应,如酶法降解副产物对提取会有影响,超声波的凝聚作用以及热点作用下多糖的降解问题等[8,9],本课题虽采用了较传统和保守的水提法,但是根据所得的试验结果来看,多糖含量较高,提取效果比较理想。试验旨在为余甘子果酒制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未涉及余甘子植株其他部位多糖含量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余甘子植株除了果实以外的其他部分如根、叶、芽、种子、茎等也含有相当高的多糖含量。在某些品种余甘子植株中,果实以外的多糖含量甚至高于果实本身[10]。余甘子属于攀西干热河谷地区的特色植物资源,入药食用皆宜。目前攀西地区的余甘子多糖提取研究未见相关报道,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余甘子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复杂,包括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醇沉浓度、醇沉时间等,本研究仅取前3个常见因素作正交优选。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就原料和工艺两方面比较余甘子植株其他器官的多糖含量和提取工艺中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效果。参考文献:[1] 班晋. 余甘子的经济价值及其发展前景分析[J]. 广西热带农业,2008(2):47-49.[2] 陈知毅,刘学铭,吴继军. 余甘子的药理研究和利用综述[J]. 中国南方果树,2004,33(1):58-61.[3] 朱艳娟.余甘子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7):622-623.[4] 杨顺楷,杨亚力,杨维力. 余甘子资源植物的研究与开发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14(6):846-853.[5] 赖志勇,戴宏芬,肖维强,等. 4种余甘子功能成分的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1):97-101.[6] 陈奎,陈宜斌. 板蓝根多糖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4):57-59.[7] 王新琪,蔡广之,韩梅,等. 冬瓜皮多糖提取工艺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1):54-57,61.[8] 齐香君.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80-182.[9] 高续春.多糖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J]. 榆林学院学报,2009,19(4):65-67.[10] 蔡英卿,赖钟雄,何夏森,等. 余甘子各器官多糖含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428-433.。
白芨多糖提取方法的优选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白芨多糖提取方法的优选及其理化性质研究韩丹;王艳萍;毕亚静;刘福强【摘要】目的从白芨中等粉中用不同方法提取白芨多糖,优选最佳的提取工艺,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法、碱水提法、纤维素酶解法、超声波法进行提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得出多糖得率最高的一种方法为基础,以多糖含量为指标进行工艺优化;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的方法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超声提取法最好,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温度80℃,时间10 min,提取率为49.90%;求出5个理化性质数据.结论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白芨多糖的得率高于其他方法,适宜大规模生产;为白芨多糖现代化应用提供了依据.%Objective To establishing the best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olysaccharide in Bletilla striata and researching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Methods Water extraction and buck formulation, cellulose enzyme hydrolysis and ultrasonic extraction were used, and the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 the receiving rate of polysaccharide in the highest method as the foundation, the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 as the target to process optimizati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ysaccharide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Ch. P(2010). Results The ultrasonic extraction method was the best extraction technologywith the condition that; the ratio of material and liqu id was 1 : 20, temperature was 80℃ , in 10 min.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49.90% . Fiv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calculated. Conclusi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ultrasonic method for polysaccharide in Bletilla striata was high than other methods, and suitable for massproductionwhich could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modern appl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 in Bletilla striata.【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3(031)001【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白芨多糖;提取;苯酚-硫酸法;工艺优化;理化性质【作者】韩丹;王艳萍;毕亚静;刘福强【作者单位】延边大学药学院,吉林延吉133000;解放军208医院,吉林长春130062;延边大学药学院,吉林延吉133000;解放军208医院,吉林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白芨Bletilla striata是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收敛止血、清热利湿、消肿生肌之功效[1]。
木棉花多糖的微波提取研究

7 ・ 0
9 %乙醇回流提取两次 ,2 / ,以除去单糖和低聚糖 ,将药渣烘干备用. 5 次 h
称量 :将 已经处理好的4 木棉花平均分为4 份. 0 g O 微波提取 :按所设定的微波火力 、微波时间 、 液料 比和提取次数 ,加蒸馏水进行操作 ,按条件微
波 提取 . ’
从 图4 可知 ,多糖 的含 量先 是 随 固液 比的增 加而 增大 ,当 固液 比 l: 0时 达到最 高 提取 量 ,因为 4 适 当增加水量会加大木棉花多糖与水之间的
浓度差 ,有利 于多糖 的溶 出.但 固液 比大 于 1: 0时 ,提取 剂量 增加 过 多 ,在相 同 的 4 微波功率和加热时间条件下,溶液不易达到 有效 的浸 提 温度 ,不利 于 多糖 的提 取 ,而且
计算 公式 :多 糖 含量 ( gg m /)=VxCx/ fW
式中 c为标准 曲线上查得的葡萄糖浓度 ( g L , V为木棉花多糖溶液的体积 ( L , W 为木 m/ ) m m ) 棉花重量 () 厂 g , 为木棉花预处理的转化率.
2结果与分析
21单 因素 试验 . 211微 波 功率 对木棉 花 多糖提 取 率的影 响 . . 取5 份木 棉花 粉末 于碘 量瓶 中 , 分别 加 入 4 水 , 别在 10W 、3 0 、40W 、60W 、80W 0 mL 分 6 2 W 8 4 0 功率 下加 热 浸提 6 ,趁 热过 滤 ,苯酚一 酸法 测定 多糖 含量 . 0s 硫 由 图 2 知 木 棉 花 水 溶 1:0 5 、微波 时间9 、 波功率 80 0 微 S 0 W、浸提次数 2 ,其 中浸提次 数是最主要影响 因素. 次
其次是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 ,料 液比对提取 的影 响较小 .
国产槲寄生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

国产槲寄生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王俊;吴福安;陶士强;朱一凡【摘要】以国产槲寄生为原料,研究了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槲寄生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了槲寄生多糖中脱蛋白、脱色及醇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95℃,料液比1∶26,提取时间3 h,可获得最佳的多糖提取率4.08%;之后对槲寄生粗多糖采用三氯乙酸法去除杂蛋白、活性炭法脱色,经80%乙醇沉淀,干燥后得槲寄生多糖产品.经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国产精制槲寄生多糖不含蛋白和核酸,主要是吡喃多糖.【期刊名称】《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8(022)003【总页数】6页(P77-82)【关键词】槲寄生;多糖;提取;优化【作者】王俊;吴福安;陶士强;朱一凡【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8;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8;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镇江,212018;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8;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0 引言槲寄生是寄居于落叶树木上的半寄生类植物.在欧洲,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为常用的民间药物,其水提物常用于治疗癌症、高血压、肝炎、精神抑郁症等多种疾病,有神奇药草之称.据估计,仅在德国,槲寄生制剂的年消费额就超过3 000万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因而,专家预测槲寄生有望成为继紫杉醇之后又一种神奇的天然抗癌药物[1].不难发现,欧洲国家对白果槲寄生的药剂开发最为成功,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目前槲寄生制剂的研究逐渐成为生物药物开发的热点之一,因而尼日利亚、阿根廷、韩国、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也在积极开发本土槲寄生的药用资源[2].然而相比之下,我国作为槲寄生资源大国,药源充足,开发应用潜力巨大,但对国产槲寄生的研发还仅仅停留在小分子成分及相关的中成药上,对其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开发国产槲寄生制剂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亟需加强.槲寄生多糖作为槲寄生水提物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高度酯化半乳糖聚合物[3-4]、VAL[5]、中性多糖(约30 kD)及酸性多糖(约1 300 kD)[6]、VPS[7]等多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糖醛酸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木糖和甘露糖[6].药理研究表明,槲寄生多糖提取物可以保护动物免受放疗或化疗的损伤[8],可显著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TNF-α、IL-1的分泌[7],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与凝集素类毒蛋白的抗癌活性有关[2].本研究组以国产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 Nakai)为原料,对制备的国产槲寄生多糖(CVPS)[9]进行了初步药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国产槲寄生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菌等新的活性[10],值得进一步地深入研究.目前,针对槲寄生多糖或其他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报道甚少[11],对工艺的关键参数考察不全,且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因而,本课题组从综合利用槲寄生有效成分的角度出发,以槲寄生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对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槲寄生多糖的提取工艺实现优化设计,进而为开发研制国产槲寄生制剂提供基础数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材料:槲寄生,购自镇江江扬国药有限公司,产地辽宁,经江苏大学欧阳臻教授鉴定为Viscum coloratum(Kom.) Nakai,在70℃下干燥12 h,粉碎,过40目筛,备用;苯酚为重蒸酚,硫酸、乙醇等试剂均为分析纯,葡萄糖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考马斯亮蓝G-250购自Fluke公司;牛血清蛋白购自上海润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仪器:分光光度计(UV-2450型,日本岛津公司);红外分光光度计(TENSOR 27型,德国Bruker公司);旋转蒸发器(R-200型,瑞士Büchi公司);膜分离装置(实验型,上海亚东核级树脂有限公司);高速冷冻离心机(3K15型,美国Sigma公司);电子天平(FA2104N型,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1.2 实验方法1) 槲寄生多糖的提取工艺路线槲寄生→石油醚脱脂脱色→80%乙醇提去槲寄生黄酮→热水提取多糖→真空抽滤→膜分离除杂→脱蛋白→脱色→乙醇醇沉→槲寄生多糖.2) 多糖、蛋白质的含量测定及多糖提取率计算方法多糖的含量测定参考文献[9],以葡萄糖为标准作标准曲线.蛋白质的含量测定采用Bradford法[12],以牛血清蛋白为标准作标准曲线.槲寄生多糖的提取率%.3) 槲寄生多糖的浸提实验分别以不同的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再选取主要因素和水平作正交实验.4) 膜分离除杂取制备的槲寄生水提液,过截流分子量为5 kD的内压式中空毛细管超滤膜组件,过膜压力为0.1 MPa [9].5) 脱蛋白取同批次槲寄生多糖水提液,分别用Sevage法[13]、三氯乙酸法[14]和木瓜蛋白酶法[15]进行脱蛋白效果的比较.6) 脱色取同批次槲寄生多糖水提液,随后分别称取1%和0.5%(W/V)的活性炭于90℃水浴1 h;加入10%(V/V)过氧化氢溶液于50℃水浴,每隔30 min加1次,重复3次,比较2种脱色效果.7) 乙醇沉淀取同批次槲寄生多糖水提液 7份,每份10 mL,分别加入95%乙醇至水提液中乙醇最终浓度为30%、40%、50%、60%、70%、80%、90%.冰箱中4℃过夜,离心(4 000 rpm)取沉淀,将沉淀分别倒入洗净烘干并预先称重的培养皿中干燥、称重.多糖质量=沉淀物质量-蛋白质质量.8) 品质分析按文献[9]制备精制槲寄生多糖.称取精制槲寄生多糖10.0 mg,用蒸馏水定容至25 mL.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在190~400 nm范围内扫描紫外光谱.称取精制槲寄生多糖5.0 mg,KBr压片,在4 000~400 cm-1范围内扫描红外光谱.2 结果与分析2.1 提取单因素对槲寄生多糖得率的影响1) 提取温度对槲寄生多糖得率的影响取10.0 g槲寄生样品,设定料液比1∶16(g∶ml),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水浴中加热浸提4 h,槲寄生多糖得率如图1所示.随温度的升高,多糖提取率不断增加,在90℃前增加较为明显,以后趋于平缓,温度在90℃、100℃的提取率相对变化不大.考虑到高温可能对多糖的结构与活性有一定的影响,超过100℃多糖易产生降解,所以选择90~100℃作为槲寄生多糖的提取温度.图1 提取温度对槲寄生多糖得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yield of polysaccharides in Viscum coloratum(Kom.)Nakai.图2 料液比对槲寄生多糖得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ratio of material to water on yield of polysaccharides in Viscum coloratum(Kom.)Nakai2) 料液比对槲寄生多糖得率的影响固定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 h,分别选择料液比(W∶V)为1∶10、1∶16、1∶22和1∶28.图2为料液比对槲寄生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从图2可知,料液比的增大对提高槲寄生多糖提取率的效果较为明显,当料液比在1∶10~1∶22时,槲寄生多糖提取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当料液比在1∶22~1∶28时,提取率呈下降趋势.考虑到提取液在后续工序中还需要浓缩,如果加水量过大会使后续工序能耗增加,效率降低,因此选择料液比为1∶22左右较为合适.3) 提取时间对槲寄生多糖得率的影响固定提取温度和料液比,考察提取时间对槲寄生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见图3.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多糖提取率不断增加,提取率在3 h前增加较明显,以后趋于平缓,为缩短工时减少能耗,提取时间选择为3 h.4) 提取次数对槲寄生多糖得率的影响固定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进一步考察提取次数对槲寄生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见图4.从图4可知,多次提取槲寄生多糖的提取率与一次提取的提取率增加幅度不大,考虑到多次重复提取消耗的材料和资源(设备、试剂、人力、物力及能源等) 很大,因此本工艺仅提取一次,不再重复提取.图3 提取时间对槲寄生多糖得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yield of polysaccharides in Viscum coloratum (Kom.)Nakai.图4 提取次数对槲寄生多糖得率的影响Fig.4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s on yield of polysaccharides in Viscum coloratum (Kom.)Nakai.表1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Tab.1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with analysis序号提取单因素A温度/℃B料液比/(g∶ml)C时间/h提取率/% 1751∶1821.70 2751∶2232.36 3751∶2642.03 4851∶1831.59 5851∶2242.366851∶2622.17 7951∶1841.60 8951∶2222.25 9951∶3633.73K16.094.886.11K26.116.967.68K37.577.935.98k12.031.632.04k22.042.322.56k32.532.641.99最优水平A3B3C2Rj0.501.020.53主次顺序 B>C>A2.2 正交实验结果参考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温度、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各3个水平,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按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正交表及实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在正交实验选择的3个因素中,对极差贡献最大的是料液比,提取时间其次,提取温度最小.因素的极差越大,其水平的变动所导致实验指标的变化越大[16],即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越大.综上所述,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5℃,料液比1∶26,提取时间3 h.最后,重复3次按照最佳工艺从槲寄生中提取的多糖提取率分别为4.02%、4.15%和4.06%,平均值为4.08%,RSD=1.63% (n=3),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2.3 槲寄生多糖除蛋白方法的优选a)Sevage法:氯仿∶正丁醇(4∶1,V/V)的混合物与槲寄生多糖水提液按(1∶4,V/V)的比例加入,每次剧烈振荡30 min;b) 三氯乙酸法(TCA法):50%的三氯乙酸按10%的比例加入槲寄生多糖水提液,每次处理30 min;c) 木瓜蛋白酶法:木瓜蛋白酶按2%的比例加入槲寄生多糖水提液,pH 6,37℃水浴,每次5 h.图5 不同脱蛋白方法的比较Fig.5 Effect of removal protein with different methods文中比较了3种不同方法去除槲寄生多糖中杂蛋白的结果,结果见图5.图5表明:Sevage法脱除槲寄生多糖水提液中蛋白质的效果并不明显,且Sevage试剂有毒,易乳化;TCA法处理槲寄生多糖水提液后,溶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迅速降低,去杂蛋白效果明显,蛋白脱除率高,有助于提高多糖的品质;木瓜蛋白酶处理槲寄生多糖水提液的效果不佳,可能与木瓜蛋白酶的专一性强有关,它只对Arg和Lys残基的羧基端肽键敏感.因此,采用TCA法对槲寄生多糖水提液进行脱蛋白是可行而有效的.2.4 槲寄生多糖脱色方法的优选结果表明,当加入过氧化氢在37℃水浴0.5 h后,槲寄生多糖水提液的颜色变浅,由深棕红色变为棕红色,但重复3次后颜色无明显变化;而无论是加入1%还是0.5%的活性炭的多糖水提液在90℃恒温水浴1 h后均可得到无色透明的槲寄生多糖水提液.这与活性炭是一种非极性吸附剂,对水提液中的色素等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有关,且极性大的多糖很难与活性炭吸附.另外,考虑到过氧化氢作为一种强氧化剂,易爆,给随后的操作带来潜在危险,本着安全、经济、节约的原则,本实验选取0.5%的活性炭对槲寄生进行脱色.2.5 乙醇浓度的优选图6 乙醇浓度对槲寄生多糖沉淀量的影响Fig.6 Weight of CVPS with ethanolas precipitating agent文中还比较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槲寄生多糖沉淀量的影响,结果见图6.从图6可以看出,乙醇浓度越高,槲寄生多糖的沉淀量越大.在乙醇浓度为40%~80%时,槲寄生多糖的沉淀量与乙醇浓度几乎成线性关系,而乙醇浓度达到80%时,增大乙醇浓度对槲寄生多糖沉淀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故醇沉法纯化槲寄生多糖以80%的乙醇为沉淀剂较好.2.6 品质分析精制槲寄生多糖在190~400 nm内的紫外扫描结果见图7,表明槲寄生多糖不含蛋白和核酸.精制槲寄生多糖在4 000~400 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图见图8,显示了吡喃多糖的典型红外光谱谱征:多糖特征峰的波数(cm-1)分别为3 420 cm-1O-H伸缩振动,2 929 cm-1C-H伸缩振动,1 400~1 200 cm-1C-H变角振动.1 143.24 cm-1处为吡喃糖的吸收峰,1 071.31 cm-1处为O-H变角振动峰,1 012.19 cm-1处为糖醛酸的吸收峰.图7 槲寄生多糖的紫外光谱Fig.7 UV spectra of CVPS图8 槲寄生多糖的红外谱图Fig.8 IR spectra of CVPS3 结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结果得出国产槲寄生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5℃,料液比1∶26,提取时间3 h,可获得最佳的多糖提取率4.08%.以三氯乙酸法去杂蛋白,活性炭法脱色,80%乙醇为沉淀剂初步纯化国产槲寄生多糖效果较佳. 紫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国产精制槲寄生多糖中不含蛋白、核酸,主要是酸性吡喃多糖.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 朱晓薇,刘一兵. 226桑寄生科植物的化学成分与抗肿瘤作用[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1,16 (4): 142-145.[ 2 ] 王俊,王国基,颜辉,等. 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 (4): 300-303.Wang Jun,Wang Guoji,Yan Hui,et al.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ingred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Viscumcoloratum(Kom.)Nakai[J].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2005,16 (4): 300-303.(in Chinese)[ 3 ] 郑晓军,李丽琴,杜秀宝,等. 白果槲寄生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1,16 (5): 196-199.[ 4 ] Fernndez T,Zolezzi P C,Aulicino P,et al. Immunobi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galactoside lectin L-Lc isolated from the Argentine mistletoe Ligaria cuneifolia[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3,85: 81-92.[ 5 ] Jordan E,Wagner H.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Viscum album (L.) [J].Oncology,1986,43 (suppl 1): 8-15.[ 6 ] Stein GM,Edlund U,Pfuller U,et al.Influence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Viscum album L. on human lymphocytes,monocytes and granulocytes invitro[J]. Anticancer Re,1999,19 (5B): 3907-3914.[ 7 ] Edlund U,Hensel A,Frose D,et al. Polysaccharides from Viscum album L. berry extract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Viscum albumagglutininⅠ[J].Arzneimittelforschung,2000,50(7): 645-651.[ 8 ] 吴勇,何承敏,王雅,等. 槲寄生多糖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的影响[J]. 湖北中医杂志,2003,25 (4): 48-49.[ 9 ] 王俊,朱一凡. 槲寄生多糖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 (22): 2387-2390.Wang Jun,Zhu Yifan.Extraction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in Viscum coloratum[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07,32 (22): 2387-2390.(in Chinese)[10] 陆林博,王燕飞,龚祝南. 正交法优选槲寄生多糖水提取工艺[J]. 四川中医,2006,24 (6): 37-38.[11] 王俊,吴福安,王加力,等. 槲寄生生物碱的系统分离及抑菌活性初探[J]. 食品科学,2007,28 (6): 63-66.[12] Bradord M M.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 dye binding[J].Anal Biochem,1976,72: 248-254.[13] 曹海石,孙宏,梁放,等. 普鲁兰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20 (11): 1729-1732.Cao Haishi,Sun Hong,Liang Fang,et al. Pur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pulullan polysaccharide[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1999,20 (11): 1729-1732.(in Chinese)[14] 吴曼,李文权,张赛金,等. 海洋微藻多糖提取纯化条件的研究[J]. 海洋技术,2004,23 (1): 9-12.Wu Man,Li Wenquan,Zhang Saijin,et al. Study on the conditions of extracting and purifying of polysaccharide from marinemicroalgae[J].Ocean Technology,2004,23 (1): 9-12.(in Chinese)[15] 姜红,孙宏鑫,李晶,等. 酶法提取黑木耳多糖[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 (6): 131-133.Jiang Hong,Sun Hongxin,Li Jing,et al. Study on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auricularia auricularr[J].Food and Fermentation Iindustries,2005,3 (6): 131-133.[16] 王超. 玉米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6):81-84.Wang Chao. Study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yellow pigment from maize powder[J].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7,21(6):81-84.(in Chines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糖提取使用“料液比”参考文献
说明:在中文文献期刊检索中共检索到43篇,选取前10篇供参考
1、巴西菇多糖提取方法研究
【作者】叶怀义. 于浩.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学院
【刊名】江苏食品与发酵 2004年01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巴西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分别作了热水提取和酶法提取的正交试验,并对多糖提取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热水提取巴西菇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110℃,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25,其多糖最高提取率5.80%。
而采用酶法提取巴西菇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是:木瓜蛋白酶酶用量0.2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2h,作用pH值6.5;纤维素酶酶用量0.1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h,作用pH值4.5;果胶酶酶用量0.2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3h,作用pH值4.0。
其中木瓜蛋白酶提取巴西菇多糖提取率最高,可达到15.08%。
2、茶籽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田洪舟. 裘爱泳. 史小华.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刊名】中国油脂 2004年06期
【摘要】以乙醇为溶剂对影响茶籽粕中多糖的提取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 1∶12 ,乙醇浓度为55 %,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3.0h,茶籽多糖的得率和纯度分别为6.92 %和78.74%。
3、榛蘑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李巧云. 翟春. 居红芳. 葛粉凤.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
【刊名】化学世界 2004年07期
【摘要】对榛蘑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温度、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和料液比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5,温度100℃,时间4h,在最佳提取工艺时,榛蘑的多糖提取率为4.37%。
对常用的醇析方法进行改进,在传统Sevag法除蛋白的基础上采用Sevag法结合酶法除蛋白,大大缩短了除蛋白时间,又用改良的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
4、异枝麒麟菜活性硫酸粗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作者】王庆荣. 岑颖洲. 马夏军. 陈润智. 许少玉. 暨南大学化学系
【刊名】暨南大学学报 2004年03期
【摘要】采用能有效保护抗病毒活性基团的直接水提法提取异枝麒麟菜活性硫酸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多糖得率的工艺参数:KCl质量分数、温度、时间、料液比;通过均匀试验研究了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表明,温度和KCl质量分数为多糖得率的最大影响因素,其最佳水平分别为125℃和0 93%.结合实际情况,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可为:浸提温度95~100℃、浸提时间6h、料液质量比1∶90、KCl质量分数0 93%.
5、五味子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李巧云. 居红芳. 翟春.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
【刊名】食品科学 2004年05期
【摘要】本文对五味子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温度、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
示温度和料液比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5,温度100℃,时间4h,在最佳提取工艺时,五味子的多糖提取率为5.38%。
对常用的醇析方法进行改进,在传统Sevag法除蛋白的基础上采用Sevag法结合酶法除蛋白,大大缩短了除蛋白时间,又用改良的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
6、大豆皮果胶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周艳红. 金征宇.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刊名】食品工业科技 2004年03期
【摘要】对从豆皮中提取果胶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了四个主要因素:提取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草酸铵浓度:0.6%,料液比1∶35,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h。
7、黄花倒水莲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盛家荣. 黄初升. 邹健. 郭兆汉. 广西师范学院化学系
【刊名】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4年01期
【摘要】运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从黄花倒水莲中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99℃,料液比为1∶100 ,多糖的提取率最高,在实验范围内提取时间无影响。
生物活性实验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 0 mg〃L- 1时,黄花倒水莲粗多糖对水稻、绿豆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比对照组增长14 %、12 %。
8、南瓜多糖的提取与分离工艺的优化
【作者】吴国欣. 陈密玉. 李永星. 曾国芳.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刊名】海峡药学 2003年04期
【摘要】目的研究南瓜多糖的提取与分离工艺的优化。
方法采用正交实验L9(3,4)对南瓜多糖的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南瓜多糖分离的最佳工艺。
结果:南瓜多糖提取工艺各因素的最隹水平为A3B2 C1 D3,料液比1:3 ,70℃下提取3次,每次4小时)。
南瓜多糖提取工艺各因素中因素D(提取次数)和因素A(料液比)的差异对多糖得率有显著性影响,而因素B(提取时间)与因素C(提取温度)的差异无显著性影响。
以乙醇沉淀多糖(终浓度70 %)。
9、山茱萸多糖提取过程研究
【作者】李平王艳辉等.北京化工大学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刊名】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提取液中多糖含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山茱萸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提取温度 80℃ ,提取时间 2h ,料液比1∶16,原材料粒度 3 0 0~ 45 0 μm ,提取次数 4次 ,脱蛋白次数 6次。
在此条件下提取并用DEAE cellulose柱层析分离得到白色多糖PFCAⅢ ,经IR检测为含有α糖苷键的多糖
10、美味牛肝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李志洲. 邓百万. 杨海涛. 王军. 尹永江.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系【刊名】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3年03期
【摘要】对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Bull)子实体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实验既探讨了温度、pH值、时间、料液比及浸提级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也探讨了酶法、三氯乙酸—正丁醇法及复合法去除蛋白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蛋白质去除最佳工艺为酶法和三氯乙酸—正丁醇复合法,美味牛肝菌多糖提取最佳工艺为加水2 0倍,80℃,pH 8时浸提1h ,多糖浸提率可达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