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职称评审办法》的通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博士(含直攻博)研究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博士(含直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名称:机械工程学科代码:0802一、学位授权点简介本机械工程学位授权点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2个二级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为青岛市重点学科。
建有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
具有海洋油气装备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学科方向,本学位点已成为我国油气机电装备领域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本学位点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铜奖和优秀奖,入选英国玛丽居里学者和牛顿学者、德国洪堡学者、香江学者等。
二、培养目标面向机械和石油等行业的发展需求,围绕现代机电装备的重要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等开展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做出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三、基本要求1.品德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知识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具备瞄准机械工程学科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通过参与科学研究项目,能独立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创造性的科学研究,主持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探索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
四、培养方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设5个培养方向:海洋油气装备工程、石油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通知-人发[1996]72号
![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通知-人发[1996]72号](https://img.taocdn.com/s3/m/a0d7f1f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3.png)
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通知正文:---------------------------------------------------------------------------------------------------------------------------------------------------- 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通知(人发〔1996〕72号)近期发现,个别地区和部门对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的证书管理不严,制度不健全,甚至出现个别人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私自办理证书的违法行为。
有的地方还发生伪造、贩卖假证书的恶劣案件。
这些违法行为和案件虽然已受到应有的查处,但却损害了人事(职改)部门的声誉,在一定程度上给证书管理工作造成了混乱。
为维护职称改革工作的严肃性,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现就加强对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发放证书和管理证书,是一项涉及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十分严肃的工作。
对此,各级人事(职改)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从维护安定团结和廉政建设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对证书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严格发放程序。
二、对通过全国考试取得的资格证书,要认真贯彻人事部《关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放问题的通知》(人办职〔1994〕2号)和《关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放程序问题的通知》(人职司函〔1995〕7号)精神,按职责分工,严格验收考试结果,严格核定发放范围,认真细致地做好证书发放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三、执业资格证书的发放,严格按人事部《关于印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人职发〔1995〕6号,有关规定执行。
证书由人事部统一印制,各地人事(职改)部门负责核发。
四、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的发放,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每年评审通过的任职资格数额,须经省人事(职改)部门核准。
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积称司关于印发一九九五年职称改革工作要点的函-人职司函[1995]1号
![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积称司关于印发一九九五年职称改革工作要点的函-人职司函[1995]1号](https://img.taocdn.com/s3/m/dc8045c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71.png)
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积称司关于印发一九九五年职称改革工作要点的函正文:---------------------------------------------------------------------------------------------------------------------------------------------------- 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司关于印发一九九五年职称改革工作要点的函(人职司函(199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职改办,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现将1995年职称改革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情况做好1995年工作计划,并将1994年工作总结和1995年工作计划或工作要点报送我司。
附:1995年职称改革工作要点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司1994年12月30日一九九五年职称改革工作要点1995年职称改革工作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搞好宏观调控和服务,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行实施深化职称改革方案,建立起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与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考试)制度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三种制度并存的基本框架。
一、全面推行、实施深化职称改革的方案(一)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1.研究制定图书资料、档案、文博等15个系列的职务等级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2.加强全国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的宏观管理,继续对全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进行微调。
制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分类管理意见并组织实施。
3.继续做好选拔优秀青年高级技术人才的评价工作,制定下发“关于优秀青年高级技术人员专项指标管理办法”,今年将选拔约2000名35负左右的优秀青年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4.研究制定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的实施办法,硬化评审标准条件,规范职务名称和评审、审批程序。
职称评审工作相关问题说明

职称评审工作相关问题说明根据近两年来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一些情况,学校提前做以下说明,请各二级职改组提前转达到申报人,并在审核时密切注意。
一、论文1教学论文为发表在教育类期刊和专业期刊教学栏目的论文,未在此范围内发表的教学论文,二级职改组应在学校资格审查前向教务处提出,教务处组织专家认定。
在教师系列评审中,有效教学论文的内容仅限于高等教育方面,其他如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等方面的论文不算。
2.在教师系列评审中,与所属专业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不包含被收录的会议论文。
即在E1检索记录中“Documenttype”为u Conferenceartic1e”的论文一律认定为会议论文,不认定为有效论文。
3.仅在线发表未取得刊号、页码等信息的论文不能认定为有效论文;在国(境)外发表但未被SC1或E1收录的论文,也不能认定为有效论文。
非有效论文只能在“其他科研工作情况”中出现。
4.SCI期刊论文分区标准按JCR大类分区认定,其收录情况以国家信息中心数据库为准;不能出示收录证明的不能认定为收录,可作为评审教学型的SC1刊源论文,不能作为评审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的有效论文。
5.学生第一作者、导师第二作者论文导师可不必为通讯作者;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第一作者不做要求,但通讯作者单位应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6.在继续教育基准学制内提前毕业的教师,其在基准学制时间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可不做要求。
7.统计源期刊论文以论文发表当年出版的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为准,北大中文核心论文以论文发表前最新一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准。
二、项目1各级教指委、教育学会立项的项目级别按降一级认定(如教育部教指委立项的项目按省部级认定)。
8.从学校立项的各类项目中,教改项目为通过教务处、研究生院立项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通过科技处立项的项目为科研项目。
特殊情况由二级职改组在学校资格审查前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认定。
中国石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暂行规定

关于印发《中国石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国石化人〔2005〕392号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现将《中国石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二OO五年七月十九日中国石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暂行规定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充分发挥评审工作对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精神,结合中国石化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下简称“任职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是用人单位聘任和专业技术人员应(竞)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三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坚持以下原则:公平、公正、客观;注重能力与业绩;坚持标准,保证质量。
第四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符合队伍建设目标要求,有利于促进队伍结构的优化,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创造业绩。
二、评审范围和权限第五条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单位不得自行设置和任意靠用。
全国统一组织专业技术资格(含国家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执业资格、从业资格,下同)考试系列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要按要求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第六条中国石化组织教授级和高级任职资格评审的系列为工程、政工、会计、经济、统计、审计、卫生;组织高级任职资格评审的系列为职工教育、新闻、出版、实验技术。
第七条对任职资格评审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具有足够的高级评审委员会成员候选人且有一定评审工作量的直属单位,可下放工程、政工、经济、会计、统计等系列的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权;对具备条件的特大型单位,还可授予其他系列的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权。
第八条各单位人员申报有关系列教授级任职资格,统一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评审;申报未放权系列高级任职资格,参加集团公司统一组织的评审,或经集团公司授权由有关放权单位评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文件中油人事〔2008〕367号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各企事业单位:现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附件:1.晋升职称专业系列范围表2.部分专业系列晋升(确定)职称学历、资历条件3.指导性量化评价标准及说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需要,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规范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管理,提高评审质量和水平,激发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评审政策、控制指标、推荐人选、述职答辩、评审结果”五公开的做法。
主题词:印发职称评审管理规定通知存档(2),共印35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厅2008年7月16日印发第二章评审范围第四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范围为国家批准确定的专业系列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见附件1)。
针对不同的专业系列范围和等级,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通过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评审、以考代评和委托地方评审三种方式取得。
第五条申请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人员(以下简称“参评人员”)范围为:在国家规定专业系列的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包括合同化员工和市场化员工);在党、工、团组织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专职从事企业文化、纪检、信访、保卫、老干部、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
已办理了离退休、内部退养手续、已达到退休年龄未经主管机关批准延期退休以及停薪留职或已调离本单位的不属于评审范围。
第三章评审条件第六条参评人员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相应系列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业绩水平等基本条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推荐评审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近五年的教学工作情况
成绩 83
0 1
讲授课名称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学生人数 总学时数
授课层次
课程性质
备注
风力发电技术 DSP数字控制技术
2016-02-28 2016-04-04
2016-05-31 2016-06-30
176
24
154
26
本科生 本科生
限选 限选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电气测控技术
2016-09-12 2016-09-18
基层实践岗位工作 积极参加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2011年-2012年担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8级班主任;2016年9月—至今,担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6级班主任及导师。
业务组织管理工作 积极参加学院、系里的各项工作,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研讨及编写工作;2016年参与组织了第32届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年会。
课程建设与实验改革
2014-2016年,参加校级重点课程建设2项,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参与了课程建设的初期调研讨论和课程教学内容的完善工作,主要负责相关课程的教 学习题、教学素材、教学文献收集整理和教学视频剪辑等工作。
其他科研工作情况 积极参与其他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共直流母线、油田游梁式抽油机群控系统等横向项目多项。
with sinusoidal current output
移相H桥变换器的一种新型软开关拓扑 2015-02-20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50(11) 36(3) 2014.1 2013.3 2013.4 392
9(11) 39 (1)
基于转子整流状态研究串级调速机械特性 2013-08-05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推荐评审其他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

科研
否
国家级
2016-03-23
国家知识产权局
本校
4/4
科研
否
国家级
2015-01-20
国家知识产权局
本校
7/7
科研
否
国家级 省部级
其他 其他
结项时间
2015-01-20
国家知识产权局
本校
2015-08-19
山东省教育厅高等 教育处
本校
2011-12-01
教务处等
本校
2016-10-25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 计竞赛山东赛区组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华 东 )推 荐 评 审 其 他 系 列 高 级 专 业 技 术 职 务 任 职 资 格 人 员 情 况 一 览 表
呈报单位: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拟申报系列: 实验技术
填表时间: 2016-11-25
姓名
郝宪锋 性别 男
现专业技术职务
实验师
出生年月 拟申报职务
1980-06-23 高级实验师
否
省部级 省部级
2016-10-29 2015-10-28
山东省教育厅等 山东省教育厅等
本校
1/1 本科教学
否
本校
1/1 本科教学
否
省部级
2014-10-28
山东省教育厅等
本校
1/1 本科教学
否
国家级
2014-12-24
国家知识产权局
本校
3/4
科研
否
国家级
2015-06-10
国家知识产权局
本校
4/4
测控技术
一种带多重保护的高压功率放大器 2015-09-0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推荐评审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推荐评审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一览表呈报单位: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填表时间:2016-11-25姓名冯兴田性别男出生年月1978-04-07职工号20040055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毕业时间2012-07-01现专业技术职务讲师(高校)拟申报职务副教授晋升方式自然最后学位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时间2012-07-01聘任时间/年限2007-07-01/8拟申报教师类型教学型现从事专业电气工程符合条款满足第五条 基本要求的六项要求;满足第六条 评审基本条件(一)教学型 1(履职期间年均教学工作量164计划学时),2(年均综合评教结果在院讲师系列排名前30%,且获得省部级教学比赛奖励),3(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4(专业研究论文12篇;教学论文7篇,含中文核心期刊3篇)大学及以上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起止时间学习单位专业学位/学历起止时间工作单位职务承担工作2009.09/2012.07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2004.07/2016.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电气工程教学与管理2001.09/2004.07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学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1997.09/2001.07石油大学(华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任职以来近五年考核结果全国职称外语年度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语种时间及级别成绩考核结果合格合格优秀合格优秀英语2011-08-11/201104A93任现职期间经历指导研究生及教师情况学生管理工作(月)48实验室等基层工作(月)3现场工程实践经历(月)6硕士研究生3博士研究生0青年教师0连续在国(境)外研究、学习经历在境外学习经历(月)0参加国(境)外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次)1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次)0近五年的教学工作情况讲授课名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学生人数总学时数授课层次课程性质备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2015-09-012015-12-013920本科生必修电力电子技术2013-09-012013-11-016244本科生必修电力电子技术2013-09-012013-11-014626本科生限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2013-03-012013-06-011644本科生限选高等电路分析2012-09-012012-12-019632本科生限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2014-03-012014-06-019344本科生必修电力电子技术2014-09-012014-11-017044本科生必修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2015-09-012015-12-018946本科生必修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2015-03-012015-06-016444本科生必修电力电子技术2015-03-012015-06-019644本科生必修电力电子技术2016-03-012016-06-018144本科生必修新能源发电技术2012-09-012012-11-01732研究生限选石油石化电气控制专题2013-03-012013-06-011432研究生限选新能源发电技术2013-09-012013-11-011032研究生限选新能源发电技术2014-09-012014-11-011032研究生限选电力电子技术2013-03-012013-06-012026本科生限选电力电子技术2014-09-012014-11-013426本科生限选电机与电器2013-03-012013-06-016024本科生限选电力电子技术2014-03-012014-06-013726本科生限选电力电子技术2016-03-012016-06-013026本科生限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2016-09-012016-12-016010本科生必修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2016-09-012016-12-01308本科生必修新能源发电技术2016-11-012016-12-281332研究生限选评教结果:年均综合评教结果在院(部)同一级别专业技术人员中排名23.4%合计学时数738年均计划学时数164近五年获得的专利、成果及受奖情况项目及受奖名称奖励等级奖项级别时间批准部门/授奖单位第一作者单位位次奖励类别是否评审必要条件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与故障诊断/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省部级2014-11-10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本校1/4本科教学否一种串联型逆变器设备用智能开关/发明专利其他其他2013-03-20中国专利局外校1/3科研否一种直接耦合式串联补偿装置及其补偿方法/发明专利其他其他2013-07-17中国专利局外校1/2科研否直流互馈型抽油机节能群控系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奖三等省部级2014-11-05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本校5/5科研否电气工程系课程教研小组建设的探索/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厅局级2012-12-01中国石油大学本校5/5本科教学否近五年承担的项目情况项目名称项目来源开始时间结项时间项目类别项目级别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位次总经费批准机关项目完成情况是否评审必要条件数控式电机软起动综合实验平台的建设中国石油大学教改项目2014-09-302016-09-30本科教学厅局级本校1/50.5中国石油大学在研是油区配电网电能质量调节装置集散控制策略研究校自主创新科研计划2013-06-012015-05-01科研其他本校1/47.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研否面向分布式电网自愈的故障定位与预警研究横向2013-10-112014-12-30科研其他本校独立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完成否多端口电源变换器开发与技术研究横向2015-05-072016-12-30科研其他本校独立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研否NPC多电平逆变器冗余控制技术的研究省自然基金2010-11-012013-11-01科研省部级本校6/107山东省科技厅完成否超级电容双向变流器研究与开发横向2015-08-242017-08-30科研其他本校独立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研否电气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改项目2012-05-012014-05-01本科教学厅局级本校2/10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完成否有源配电网接地方式与接地故障自愈控制的基础问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2015-01-012018-12-30科研国家级本校4/10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研否基于GPS/北斗双模式的集输管道异常位移监测技术的研究中石油科创基金2011-06-012013-06-01科研省部级本校4/816中石油科技管理部完成否基于阻抗模型故障特征匹配法的含DG 配电网故障测距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2013-01-012016-12-30科研国家级本校4/10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研否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改项目2016-09-012018-09-01本科教学厅局级本校1/61中国石油大学在研是电气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探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改项目2014-09-012016-09-01本科教学厅局级本校5/16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研否长城钻探干混站自动控制上位机系统的开发横向2013-02-262013-08-26科研其他本校独立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完成否近五年发表、出版与岗位有关的主要论文论文题目发表时间刊物名称卷期级别本人位次论文类别第一作者单位是否评审必要条件数控式电机软起动综合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2014-08-01实验技术与管理31(8)中文核心1/3教学本校是“直流调速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2014-02-01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6(1)一般期刊1/3教学本校是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ieswith and without Circulating Current in Unified Power QualityConditioner 2015-09-15Journal of PowerElectronics15(5)SCI四区1/2科研本校是基于多种信号处理方法的电能质量虚拟仿真实训平台2015-12-15实验室研究与探索34(12)中文核心1/5教学本校否串联补偿装置抑制负载磁饱和控制策略2012-02-0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32(4)EI1/3科研外校是“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电力仿真软件的选择与应用2013-05-01中国电力教育28(13)一般期刊1/3教学本校否数控式异步机电气控制实践平台设计与开发2015-11-15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7(5)一般期刊1/3教学本校否基于无功功率流的UPQC协调控制策略2013-04-01电机与控制学报17(4)EI1/3科研本校否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的UPQC工作条件及控制策略2014-04-01电力自动化设备34(4)EI1/3科研本校否电压质量调节器中SCR的强制关断技术研究2012-04-01电力自动化设备32(4)EI1/3科研外校否配网中电压质量调节器的优化配置研究2012-04-01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40(8)EI1/3科研外校否电压质量调节器功率流协调控制策略2013-01-01电网技术37(1)EI1/3科研外校否UPQC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with Circulating Active Power2014-04-26ISEEE 2014ISEEE 2014EI1/4科研本校否基于直流储能的多功能APF控制策略研究2015-08-01电力电子技术49(8)统计源1/2科研本校否配电网电能质量调节装置集散配置策略2015-12-16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43(24)中文核心1/3科研本校是基于R2LC2的中高压多电平UPQC拓扑评估体系2015-11-01电气工程学报10(11)一般期刊1/3科研本校否《直流调速系统》仿学研用的教考体系2016-03-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8(3)中文核心1/3教学本校是一种基于智能改进算法的定制电力设备优化配置策略2016-11-01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44(21)中文核心1/3科研本校是高校理科实验班两段式培养探索与实践2016-09-01高等教育研究(成都)33(3)一般期刊1/4教学本校是教材,专著情况教材、专著名称出版社名称本人撰写字数出版时间总字数本人位次第一作者单位是否规划教材是否评审必要条件其他教学工作情况1、2012.07,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电气09级6个班,5人合带,1.5周2、2012.08,专业综合实践,电气09级6个班,5人合带,2周3、2013.07,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电气10级6个班,5人合带,1.5周4、2013.08,专业综合实践,电气10级6个班,5人合带,2周5、2014.02,生产实习,电气10级2个班,3人合带,3周6、2014.08,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电气11级6个班,6人合带,1.5周7、2014.08,专业综合实践,电气11级6个班,5人合带,2周8、2015.02,生产实习,电气11级2个班,3人合带,3周9、2015.08,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电气12级6个班,6人合带,1.5周10、2015.08,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电气13级7个班,6人合带,1.5周11、2015.08,专业综合实践,电气12级6个班,5人合带,2周12、2016.08,电机控制综合实践,电气13级7个班选修,4人合带,2周13、2016.08,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电气14级7个班,5人合带,1.5周14、2016.03,电气生产实习,电气12级2个班,3人合带,3周15、指导本科毕业设计31人次。
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科研任务和经费执行顺利实施,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国科发政〔2015〕471 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 号)和《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是科研项目管理与监督的责任主体,对学校承担或签订的各类科研项目履行法人职责。
学校坚持申报立项和过程管理并重、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院-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符合科研规律和学校实际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第三条科研项目管理的宗旨是既有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具约束力,界限分明、程序规范、简洁易行,从而规范科研人员职业行为,切实提高学校科研项目管理与监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第四条校属各单位和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品牌和各项资源条件是科研人员承担科研项目和完成科研任务的基本前提。
科研人员应充分认识学校的资源与条件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学校规定,自觉规范科研行为。
第五条校属各单位及学校科研人员以学校名义签署并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不论何种类别均须纳入学校统一管理。
获得的科研项目经费,不论何种来源均为学校收入,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的统一管理。
科研项目负责人应为学校在编在岗职工。
第二章管理范围和内容第六条科研项目按经费来源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
经费来源性质为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的,属于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性质为社会资金的,属于横向科研项目。
第七条纵向科研项目:在申报书或合同(任务书等)中以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出现的,认定为纵向科研项目。
1.国家级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科技委、国防科工局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等下达或资助的科研项目;2.省部级项目:国务院其他部委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改委、科技厅(局)、国防科工办、社科规划部门等下达或资助的科研项目;3.其他科研项目: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和自治州政府相关部门下达或资助的科研项目;4.学校自主设立的各类科研项目及其他按照校级科研项目管理的项目。
中石油高级职称评审文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机械专业高级职称评审证明材料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参评任职资格:申报专业:申报岗位:证明材料审核表注:1、此表由集团公司所属单位职改部门填写;2、“审核结果”请在相应栏内划“√”。
机械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附件4量化评价标准的说明一、评价标准机械专业高级职称评审采用统一的量化评价标准和评分等级。
根据参评人员上报的各项资料,对应到相应的评价标准内容,按照钻采装备、动力设备、冶金(制管)和炼化装备及仪器仪表四个专业,考虑科研设计、技术管理、现场技术三个不同岗位的侧重点,从学历、资历、技术工作经历、外语成绩、年度考核、获奖情况、论文、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等9个方面,由专业评审组按照评分等级进行打分。
评价标准中,各项数据统计截止时间到评审当年的12月31日。
其中,“获奖情况”和“论文”必须是参评人员获得中级职称以来取得的,中级职称之前取得的不算做计分项。
二、及格线及分值说明根据国家对申报高级职称的基本条件要求,结合机械专业特点,评分标准采用权重方法。
9个评价要素的权重值见“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表。
每一评价要素的总分值为10分,及格线为6分。
及格线对应的评价标准内容为符合申报条件的基本要求。
对于及格线以下的评价标准内容和评分等级,考虑到破格评审和机械技术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也给出相应分数,目的是鼓励那些参与到机械技术队伍中的人员做好机械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并早日成为机械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参评人员每一评价要素的实际分值等于该要素的得分乘以权重。
参评人员的总分值就是9个评价要素的实际分值之和。
三、评价指标为便于全面考核和量化评价,归纳出9个评价指标。
评价因素中基本指标包括学历、资历、专业工作经历、外语成绩和年度考核;评审指标包括获奖情况、论文、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具体说明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评价标准与评分等级的对应关系做如下说明:(一)学历。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双肩挑人员岗位聘任管

中石大京人〔2012〕50号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双肩挑”人员岗位聘任管理办法》的通知校属各部门、单位:经2012年第19次(总第356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现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双肩挑”人员岗位聘任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发:人事处(2)、归档(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办公室 2012年11月29日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双肩挑”人员岗位聘任管理办法为加强并规范岗位聘任管理,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双肩挑”人员岗位聘任管理办法。
一、“双肩挑”人员是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岗位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中石大京校〔2007〕95号)中界定的人员。
二、本办法实行时,“双肩挑”人员可自愿申请转入职员,申请确定后将按职员岗位管理,一般不再变更。
三、“双肩挑”人员所聘专业技术岗位不占所在院(部)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四、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担任副处职务的“双肩挑”人员,基本工资执行所聘专业技术岗位级别岗位工资,岗位津贴按副处最高档执行。
(一)参加院(部)专业技术七级及以上岗位聘任的,可保留其原聘专业技术岗位级别;(二)在管理岗位期间获得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可按专业技术四级岗位聘任;(三)在管理岗位期间获得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可按专业技术七级岗位聘任;(四)满足各学科七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基本要求,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后,任副处职务满三年且考核合格的,可申请晋升六级专业技术岗位,评审通过后予以聘任;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后任副处职务满六年且考核合格的,可申请晋升五级专业技术岗位,评审通过后予以聘任。
五、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担任正处职务的“双肩挑”人员,基本工资按就高原则执行,岗位津贴按正处岗位津贴有关规定执行。
满足各学科七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基本要求,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后任副处及以上职务满六年且考核合格的,可申请晋升五级专业技术岗位,评审通过后予以聘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奖励办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奖励办法。
第二条奖励范围(1)重大科研成果及项目;(2)专利(职务发明);(3)高水平学术论文。
第三条科研奖励工作每年集中办理1次。
在规定时间内,由具备奖励资格的个人申报,经所在二级单位审核汇总后送校科技处复核审查,经学校批准后进行奖励。
第二章重大科研成果及项目奖第四条本奖项主要奖励为学校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以及重大科研项目。
第五条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三大类奖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成果,学校按以下标准进行奖励:(1)对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成果,学校根据国家规定的奖金总额的人均数额奖励我校获奖人员,具体标准: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按100%追加奖励;为第二完成单位的,按60%追加奖励;为第三完成单位的,按30%追加奖励;为第四及以后完成单位的(获奖证书中须注明),按20%追加奖励。
获奖人员指奖励证书中标明的我校主要完成人员。
(2)对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的成果,奖励标准为:上级颁发奖金的,学校按上级颁发奖金的50%追加奖励;上级(如教育部等部委)制定奖励标准的,学校酌情进行奖励。
(3)对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视同省部级奖励的成果,允许按照授奖部门制定的标准进行奖励,奖金从获奖人的科研经费中支出。
第六条对于同一科研成果重复获得多项奖励的,按照其所获最高级别奖励的标准追加奖励,不重复奖励,已经奖励的只追加差额部分。
第七条对单项合同到位经费100万元以上的科研、科技开发项目,经学校批准后可从该项目经费中支出到位经费的2%奖励其主要完成人员。
第三章职务发明专利奖第八条本奖项适用于奖励我校明确获得批准授权的职务发明专利。
奖励标准为:发明专利5000元/项;实用新型专利1000元/项;外观设计专利500元/项。
中国石化教授级高级专业职评条件

中国石化教授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后,取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5年以上,外语水平达到规定要求。
评审条件: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必须同时具备下列4条:(一) 具有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本专业领域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在中国石化同行专家中具有较高知名度,能够指导高级工程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
(二) 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具备主持和承担重大工程、科研设计和技术攻关项目的能力,能够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
取得高级任职资格后,近5年具有以下工作经历之一:1.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承担过重大勘探开发、生产建设、规划设计、新建工程项目或重大科研课题、技术改造、技术攻关项目,参加项目的全过程或负责其中的关键性技术工作,解决过有关专业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2.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在维护重点生产装置高效运行或检(维)修、抢修的过程中,解决过关键生产技术难题,或在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方面成效显著;3.主持或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过国家或中国石化经济预测和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或承担过2项以上行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并经实践证明先进可行。
(三) 取得高级任职资格后,近5年取得下列业绩、成果之一:1.主持或承担的项目获得过中国石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明奖三等奖以上奖励;或2项以上中国石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奖励,是项目的主要贡献者(等级内额定人员);2.获得5项以上发明专利(含经过认定的中国石化专有技术),或取得8项以上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以上均需已经被授予专利权),已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开发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经过专家认定,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是主要的专利权人(一般应是前3名);3.主持或作为主要负责人在大中型勘探开发、生产建设、技术管理活动中,做出重大科学决策部署和规划管理,经实践证明对推动勘探开发、生产建设和科技进步有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取得显著的经济或广泛的社会效益;4.主持或作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并完成过重大科研、工程设计、施工或技术攻关项目,实现重大技术创新或解决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成果通过中国石化(省部级)鉴定;5.主持或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过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或在引进消化大中型项目、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中,创造性地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或实现重大技术革新,在节能减排、提高产量、增加品种、提高质量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或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道德与行为规范(修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道德与行为规范(修订)中石大东发〔2012〕2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加强学校学风和校风建设,维护学术道德,净化学术环境,规范学术行为,促进学术交流,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人〔2002〕)4号)、《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学校教师、学生和其他从事学术活动的相关人员。
在学校学习工作的访问学者、进修教师、短期受聘员工以上述身份从事学术活动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章学术道德与行为规范第三条从事学术活动应牢固树立求是创新的科学精神,严格遵守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内的法律规定,并自觉遵守下述学术道德与行为规范:1.进行学术研究,应全面了解相关学术领域已有的成果和研究进展,若涉及到他人成果,要充分尊重其知识产权。
2.在学术成果中引用他人成果,必须注明出处;被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中转引第三人成果,应注明转引出处;参照而未引用他人成果,或受别人成果启发而未直接使用他人成果,也应做出说明并列出参考文献;不得使用未亲自阅读过的文献。
3.学术成果的撰写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正规渠道予以公开发表。
4.在对自己或他人的成果进行评价、介绍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和论证。
评价活动和评审专家应对评审意见负责,并对评价过程保密。
被评价者不得干扰评价程序。
5.合作成果应按在学术成果产生过程中所做贡献大小的原则确定署名的先后,但另有学科署名惯例或作者另有约定的除外;合作成果在发表前均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所有署名人应对本人完成的部分负责,成果主持人应对作品整体负责;不得在未参与研究或与自己无关的成果中署名;合作成果出版应注明各自承担的内容。
中石油职称评定条件及流程

中石油职称评定条件及流程一、中石油职称评定条件中石油职称评定是根据国家有关职称制度和中石油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的。
根据中石油公司的规定,职称评定主要分为技术职称和管理职称两类。
1. 技术职称评定条件技术职称评定主要针对技术人员,根据个人在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贡献来评定职称。
一般来说,技术职称评定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相应的学历背景和专业知识,通常要求硕士及以上学位;(2)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一般要求从事相关工作不少于5年;(3)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技术工作;(4)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或专利,能够证明个人在技术方面的贡献。
2. 管理职称评定条件管理职称评定主要针对管理人员,根据个人在管理领域的能力和业绩来评定职称。
一般来说,管理职称评定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相应的学历背景和管理知识,通常要求本科及以上学位;(2)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一般要求从事相关管理工作不少于3年;(3)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团队和资源;(4)在管理岗位上有较好的业绩,能够证明个人在管理方面的贡献。
二、中石油职称评定流程中石油职称评定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提交申报材料职称评定的第一步是提交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一般包括个人简历、学历证明、工作经历证明、职称评定申报表、个人业绩材料等。
申报材料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填写和整理。
2. 材料初审职称评定机构会对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初审主要是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符合性进行审核,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3. 考试和面试根据职称评定的要求,部分职称需要参加相应的考试和面试。
考试一般包括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测试,面试主要是对个人能力和经验的考察。
4. 综合评定综合评定是根据申报材料、考试成绩和面试表现等综合评估个人的职称评定等级。
评定结果一般分为高级、副高级、中级等不同等级。
5. 职称评审职称评定结果需要经过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审议和批准。
中石油中国石油职称评审工程系列量化评价参考标准(仅供参考)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国家级奖励或省部级一等奖
10
8
6
4
省部级二等奖
9
7
5
3
省部级三等奖或市局级特等奖
8
6
4
2
市局级一等奖
7
5
3
1
市局级二等奖
6
4
2
0.5
市局级三等奖、厂(分公司)级特等奖或集团级一等奖
5
3
—
—
厂(分公司)级一等奖或集团下属处级成员单位一等奖
4
—
—
—
论文量化评价起评标准
完成方式
3—1
答辩量化评价标准
回答问题方面
述职方面
完全正确
正确
基本正确
不完全正确
表达能力强(逻辑性强、语言简练)
10
9
8
5
表达能力较强(逻辑性较强、语言比较简练)
9
8
7
4
表达能力尚可(有一定逻辑性、语言表述比较清楚)
7
6
5
3
表达能力一般(逻辑性不强、语言不够简练)
5
4
3
2
成人大学(无学位)
大专
成人大专
中专
成人中专
不具备规定学历
分值
10
9
8
7
7
6
6
5
4
3
3
2
4/3
资历、外语与计算机量化评价标准
资历
任现专业技术资格每满1年为1分
1-10
外语
外语考试成绩乘以0.1作为评分分值
0-10
计算机
计算机考试成绩乘以0.1作为评分分值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气发〔2019〕89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气发〔2019〕89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按照国家深化职称改革部署和《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人社部令第40号)要求,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客观公正的气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工作,规范职称评审程序,促进气象专业技术人才开发使用,经中国气象局党组审定同意,现将《中国气象局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本办法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或建议,请及时报告中国气象局人事司。
中国气象局2019年11月1日中国气象局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客观公正的气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工作,促进气象专业技术人才开发使用,根据国家职称改革精神和《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职称评审是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对专业技术人才品德、能力、业绩的评议和认定。
职称评审结果是专业技术人才聘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全国气象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和气象部门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职称评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科学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
第四条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展全国气象专业的工程系列、研究系列等职称评审,所有职称都包括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个层级。
未经授权的有关专业(或系列)的职称,可委托评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石大东发〔2019〕6号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职称评审办法》的通知校属各单位:现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职称评审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年3月1日-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职称评审办法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各类人才,把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坚持服务发展,激励创新的原则。
围绕学校核心发展要素和“双一流”建设需求,服务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第二条坚持分类管理、贡献导向的原则。
以人才特长、学科属性和岗位特点为依据,完善分类评审体系,设置科学合理、差异化的评审条件,重点考察申报人的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
第三条坚持多级把关、渠道畅通的原则。
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在职称评审中的作用,不断完善二级单位评审、同行专家评审、学校评审的多级把关评审模式和自然、破格、校长提名相结合的晋升渠道。
第四条坚持责任明晰、程序严格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对职称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发挥各级评审组织的作用,规范评审程序,完善评审制度,确保评审质量。
-2-第二章评审范围第五条学校组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含高教管理研究,工程技术,实验技术,出版,图书资料,卫生技术,中小学(幼儿)教师,会计、经济、统计、审计)等系列的高、中级职称评审工作。
第六条教师系列评审教授、副教授、讲师;教授、副教授的评审类型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和专职科研型。
第七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系列评审教授、副教授、讲师。
第八条其他专业技术系列分别评审相应的职称。
(一)高教管理研究系列评审研究员、副研究员;(二)工程技术系列评审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三)实验技术系列评审高级实验师、实验师,评审类型为教学实验型和科研实验型;(四)出版系列评审编审、副编审、编辑;(五)图书资料系列评审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六)卫生技术系列评审副主任医(护、技、药)师;(七)中小学、幼儿教师系列评审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小学(幼儿)高级教师);(八)会计、经济、统计、审计系列评审高级会计(经济、审计、统计)师。
第九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实行“以考代评”的卫生技术、会计(经济、审计、统计)系列的中级职称,学校不再组织评审,-3-按规定确认相应的职称。
第三章晋升方式第十条根据学校发展需求设置自然、破格和校长提名等晋升方式。
第十一条自然、校长提名晋升方式对所有职称评审系列设置,破格晋升方式对教师系列设置。
第四章评审条件第十二条申报人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师德师风优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
第十三条自然晋升评审条件(一)教师系列按照理工科、人文社科分类制定各级别、各类型的评审条件,重点考察申报人的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业绩。
具体评审条件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师系列高、中级职称评审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系列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中对专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和管理考核要求制订,重点考察申报人的师德师风和专业化水平、工作实绩、育人实效等。
具体评审条件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系列高、中级职称评审条件》。
(三)其他专业技术系列-4-按照其他专业技术系列的职业属性和岗位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系列的评审条件,主要考察申报人的师德师风和业务研究能力、工作实绩等。
具体评审条件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教管理研究等8个系列职称评审条件》。
第十四条破格晋升评审条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教师,可申请破格晋升高级职称。
具体评审条件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师系列高、中级职称评审条件》。
第十五条校长提名条件被提名人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或特殊贡献,或其工作业绩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第五章组织机构第十六条二级职称评审组(一)教师系列二级职称评审组以教学科研院(部)为单位成立,教师人数较少的教学科研院(部)可合并成立。
评审组设组长、副组长各1人;评委由院长(主任)、院(部)党委书记,教授委员会成员代表、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评委人数不少于13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其他专业技术系列二级职称评审组按评审系列成立。
评审组设组长、副组长各1人,评委由相关单位党政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评委人数不少于13人。
(三)二级职称评审组主要职责:接受并审核本单位(系列)-5-申报材料;根据推荐指标,评审并排序推荐人选。
第十七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一)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按教师(含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系列、其他专业技术系列分别成立。
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评委由相关学科(领域)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评委人数不少于25人。
(二)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要职责:对二级职称评审组推荐晋升高级职称人员进行综合评议,择优确定拟晋升人选。
第十八条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一)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由相关学科(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
(二)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要职责:对二级职称评审组推荐晋升中级职称人员进行综合评议,择优确定拟晋升人选。
第十九条学校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学校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职称评审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具体负责职称评审工作中的日常事务。
第六章评审程序第二十条自然晋升评审程序(一)个人申报申报人填写申报材料,并向二级职称评审组提供相关支撑材料。
(二)资格审查-6-二级职称评审组对申报人的师德师风、申报资格和业绩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学校和二级职称评审组对审核通过人选的申报材料进行公示。
(三)公布评审指标学校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根据通过资格审查的申报人数,确定各二级职称评审组推荐指标。
(四)二级职称评审组评审二级职称评审组根据申报人的履职情况、申报材料,对申报人员进行综合评议,在指标内排序推荐人选,并公示评审结果。
(五)同行专家评审晋升高级职称须进行同行专家评审,同行评审专家一般为5人。
学校组织晋升正高级职称校外同行专家评审工作,各二级职称评审组组织晋升副高级职称同行专家(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评审工作。
在评审条件未调整的情况下,评审通过的有效期为2年。
(六)高、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人的履职情况、申报材料、二级职称评审组的评审意见、同行专家评审结果,对申报人进行综合评议,确定拟晋升人选。
其中晋升正高级职称人员须到会公开答辩。
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人的履职情况、申报材料、二级职称评审组的评审意见,对申报人进行综合评议,确定拟晋升人选。
-7-(七)学校公示并发文公布评审结果。
第二十一条破格晋升评审程序(一)个人申报申报人填写申报材料,并向二级职称评审组提供相关支撑材料。
(二)资格审查二级职称评审组对申报人的师德师风、申报资格和业绩材料的真实性等进行审核;学校和二级职称评审组对审核通过人选的申报材料进行公示。
(三)二级职称评审组推荐二级职称评审组根据申报人的履职情况、申报材料对申报人进行综合评议,排序推荐人选,并公示推荐结果。
(四)校外同行专家评审同行评审专家一般为5人。
学校组织晋升正高级职称校外同行专家评审工作,各二级评审组组织晋升副高级职称同行专家(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评审工作。
在评审条件未调整的情况下,评审通过的有效期为2年。
(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人的履职情况、申报材料、二级职称评审组的推荐意见、同行专家评审结果,对申报人进行综合评议,确定拟晋升人选。
申报人须到会进行公开答辩。
(六)学校公示并发文公布评审结果。
第二十二条校长提名晋升评审程序-8-(一)二级职称评审组推荐二级职称评审组负责审核被推荐人提供的材料,并签署推荐意见后报学校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校长提名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二级职称评审组推荐人选的材料报校长,校长签署提名意见。
(三)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被提名人进入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其晋升不占评审指标。
第七章评审纪律第二十三条申报人须严格遵守评审纪律和相关规定,严禁提供虚假申报材料;严禁自行向相关人员以任何形式递送个人申报材料;严禁以各种形式向评委及相关人员打探消息、打招呼、说情、做工作;严禁向相关人员赠送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等;严禁以各种理由宴请相关人员,安排娱乐活动等。
第二十四条各级评委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工作,遵守回避制度、保密纪律;严禁通风报信、拉票,索要、接受申报人赠送的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等;严禁参加申报人安排的宴请等活动。
第二十五条参与职称评审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办事公道正派,严守工作秘密,不得泄露与评审有关的事项;严禁索要、接受申报人赠送的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等;严禁参加申报人安排的宴请等活动。
-9-第二十六条申报人违反评审纪律,一经查实,取消其当年参评资格;评委违反评审纪律,一经查实,终身取消其评委资格;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违反评审纪律,一经查实,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和工作人员的直接责任;情节较重者,学校将给予组织处理直至党纪政务处分。
评审工作中违反评审纪律,学校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有权责令改正或撤销相应的评审结果。
第八章申诉及处理第二十七条申报人对学术评价(不含同行专家评审)有异议的,可以提出申诉。
申诉的受理机构为:学院(部)教授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是申诉处理的终审机构。
第二十八条申诉提出申报人有异议,应在评审结果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向学院(部)教授委员会提交申诉书。
申诉书应当载明申诉事实、理由及诉求。
第二十九条申诉受理学院(部)教授委员会应当在收到申诉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取证等工作,做出审议结论,并将结论反馈给申诉人。
申诉人对学院(部)教授委员会审议结论有异议的,可向校学术委员会提出申诉。
校学术委员会在收到申诉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做出不予受理决定的,校学术委员会应当以书面形式说明事实和理由,并向申诉人反馈。
做出受理决定的,校学-10-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诉内容进行审议,于7个工作日内将审议结论反馈给申诉人。
第三十条申诉人所在单位无教授委员会的,可直接向校学术委员会提出申诉。
第九章其他第三十一条申报人受党纪政务处分的,职称评审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