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式自体输血备课教案
临床稀释式自体输血流程
临床稀释式自体输血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临床稀释式自体输血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临床稀释式自体输血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稀释式自体输血
稀释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通常是在麻醉后临手术前或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前,抽取患者一定量的自体血,在手术室常温下短暂储存,同时输入血浆代用品稀释血液,使机体维持正常的血容量。
采血后患者处于血液稀释状恋,术中失血流出的是稀释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红细胞的丢失,也就减少对同种异体输血的需求。
在手术即将结束时,将术前所采集的血液全部回输给患者。
由于自体血在体外存放仅几个小时,富含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可减少患者术后出血。
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稀释式自体输血已有4种方式:①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②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③急性超高容量血液稀释;④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
这些血液稀释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仍然是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稀释式自体输血不需要特殊设备,费用相对低,倘能与储存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应用,则可明显降低同种异体血的使用率。
一、血液稀释的生理变化血液由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组成。
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非细胞成分主要是血浆,其中包括胶体成分和晶体成分。
血浆占血液总体积的50%-60%,红细胞占血液总体积的40%-50c/0。
血液稀释时,红细胞容量相对降低,会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但血液稀释在一定限度内,机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代偿,包括组织氧的摄取增加,心排血量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以及氧离曲线右移等,使组织氧代谢不受影响。
血液稀释,可以改变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有益的影响。
(一)对血液黏度的影响血液黏度与红细胞容量及血浆蛋白的浓度密切相关,其中Hct是影响血液黏度的重要因素。
血液黏度的增高主要是由于细胞-血浆蛋白质相互作用引起的红细胞的聚集和叠连。
稀释式自体输血时,部分血液黏度高的患者在人工放血的同时输入外源性液体置换血液,此时血液中红细胞容量减少,液体容量增高,聚集的红细胞出现解聚,叠连的红细胞分散,使血液黏度显著下降。
血液黏度的降低,可改善组织灌注,即血黏度越低,血的流速越快。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代码YLCSXY课程类型B类课程总课时72理论课时50 实践课时22教学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中心血站、医院输血科任课教师要求具备扎实的临床输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临床输供血检验的工作经历。
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输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
本课程系统的讲述了安全献血、血型检测技术、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技术、血液及成分制品的管理与运输、临床输血流程、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自体输血技术、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输血管理等临床输血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供血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
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前导专业核心课程为《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与本学期的《血液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密切联系,为后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正确进行献血者的招募、教育和动员,并能采集血液。
(2)能正确进行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3)能正确制备血液制品的。
(4)能够正确进行输血前血容性相关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自体输血。
(5)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2.知识目标(1)具有采血、输血技术规范的基本知识;(2)知道采供血机构及其职责,输血安全的技术和管理保障;(3)知道临床输血基本条件的控制、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要求与操作。
3.态度目标(1)具有高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合作精神;(1)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本课程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献血员的教育、动员、招募→献血员体检→血液采集→血型及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临床输血整个流程进行编排,在此基础上,对医疗卫生单位输血科(库)和中心血站工作环节与流程、工作任务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在强化现代输血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检测技术的同时,也介绍了血液辐照等输血新技术的应用,力求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第十一章 自体输血
师负责实施
第二节 贮存式自体输血
贮存式自体输血
(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 )
概念:就是将自己的血液预先贮存起来, 以备将来自己需要时应用 目前国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择期手术患者
术前预存自己的血液,以备手术时使用
必要时在回输前通过白细胞过滤器将其大部清除。
心血管手术
心脏手术已广泛使用血液回收机。包括:瓣膜手术、 CAGB手术、先心病手术、非CPB手术、动脉瘤手术等。 心脏手术常伴大量出血,创面大、肝素化、CPB等 是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原因。体外循环的机械损伤、血 液与空气的接触都可导致红细胞的破坏,体外循环结 束后的剩余血还有大量肝素。 因此,术中出血及CPB残留血均应用血液回收机处 理后再回输为好。但CPB转机时间短的,可直接回输。
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三天完成血液采集
术中或术后分批回输
方法
蛙跳式采血:适用于预计术中出血量 较大 单纯式采血
蛙跳式采血(400ml/袋)
采集时间 术前第32天 术前第25天 术前第18天 术前第11天 术前第3天 采血 第1袋 第2袋 第4袋 第6袋 第8袋 第1袋 第2袋 第3袋 第4袋 第3袋 第5袋 第7袋 第9袋 第2~3袋 第3~5袋 第4~7袋 第5~9袋 回输 回输后再采血 储存血
血液丢失少 术中失血流出的是稀释血, 血细胞成分损失少 相对安全 成本低 避免人为错误 不需要特殊设备,简单,耗费低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注意事项
为减少输异体血,应尽可能与其它技术一起应用,
即术前自身贮血、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及血液回收 机可以联合应用 要使稀释式自体输血产生预期的效果,血液动力学 监护以及和药物使
稀释式自体输血教(学)案
公利医院
麻醉学教案
(2)温度:室温保存(22℃左右)不超过6h,4±2℃冰箱保存不超过24小时
四)自体血回输:
(1)回输指征:一般在手术基本止血完成后或当患者出血量>600~1000ml时开始回输。
(2)避免误输:自体血不得离开手术间,回输前应详细核对,在手术间完成输注或在输注过程中离开。
(3)监测:注意回输过程中循环的容量负荷,必要时使用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调节容量负荷。
五)注意事项:
(1)血液稀释可依据病情,遵循“多出少进或等量进出”的替代原则,以氧供/需平衡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为前提。
(2)自体血回输顺序:以相反顺序将采集自体血回输,即后采12分钟。
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稀释技术
石龙人民医院麻醉科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稀释技术培训Blood transfusion,Autohemotransfusion and Hemodilution第一节输血一、现代输血观念和指征输血的主要目的是:1.维持组织的氧供;2.维护机体的止血、凝血功能;3.维持有效的容量负荷。
以上功能由血液的不同成分完成,故从节约用血及治疗有效性的角度考虑,在有条件的地区应不遗余力地推行成分输血。
此外,关于输血还有其他一些观念上的改变,比如:限制输血适应征;提倡使用浓缩红细胞;慎重使用血浆;提倡自体输血;钙剂及碳酸氢钠不应作为输血常规; 血液中不能随意加用药物。
2000年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输血规范》是我国输血指征的第一部法规,该规范指出:Hb >100g/L不必输血;Hb<70g/L应考虑输入浓缩红细胞;Hb为70~100g/L,则根据病人代偿能力、一般情况和病变决定,出血量>30%可输入全血。
1996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制定的成分输血指南指出:1.Hb>100g/L时极少需要输血,当Hb<60g/L时,几乎都需要输血,特别是急性贫血时;2.当Hb为60~100g/L时是否需要输入红细胞取决于病人乏氧状态下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大小;3.不建议对所有病人均用某一特定Hb浓度作为“扳机点”来判定输血指征,或者应用其他判定方法却忽略了影响氧合的所有重要的病理和外科影响因素;4.为减少输血风险,适当的术前自体血采集,术中和术后血液复苏,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以及可以减少失血的措施(控制性降压和药物应用)都可能是有益的;5.自体红细胞输注的指征可以比异体红细胞输注的指征更宽松,因为出现输血风险的可能性较低。
二.失血量的估计(一) 在手术麻醉前,需估计病人的创伤失血量,以判断病人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制定节约用血措施或准备输血量。
正常人体血容量在性别和年龄上有差异,男性平均为75ml/kg,女性65ml/kg ,新生儿85ml/kg ,其中红细胞占2/5,血浆占3/5。
稀释式自体输血技术管理制度
稀释式自体输血技术管理制度1.目的明确稀释式自体输血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保障稀释式自体输血患者的安全。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主要为麻醉科;执行人员主要包括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
适用于术中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及血液回输等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稀释式自体输血(acutenormovolemichemodilution,ANH):是指患者在麻醉后或者手术中可能引起大量出血的关键步骤前抽取一定量的自体血并合理保存;与此同时,为了维持患者正常血容量,按比例补充晶体液和(或)胶体液,当主要出血过程停止或者即将停止时,再将抽取的自体血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技术。
根据采集方式,也可使用血液成分分离机将自体血分离为不同成分使用。
4.目标稀释式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无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
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1麻醉科负责建立稀释式自体输血标准操作程序。
5.2麻醉医师负责实施血液稀释技术、自体血液回输以及稀释式自体输血全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监护和相关指标监控。
5.3手术室护士负责协助麻醉医师开展稀释式自体输血工作。
6.工作程序6.1适应证:适用于预计手术出血量较大的患者;无贫血,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无血液感染;拒绝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
6.2禁忌证:贫血、低蛋白血症、止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不具备监护条件和快速静脉通路时。
6.3病例选择标准(1)估计失血量范围600~1500mL(丢失20%~30%血容量)。
(2)术前Hb≥110g/L(在等容的情况下)、Hct>35%。
(3)血小板>150×10°L,PT和APTT正常。
(4)心电图和心肌正常(无任何心肌缺血症状,无S-T 段升高和下移,无不稳定心绞痛,无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50%)。
(5)无限制性和/或阻塞性肺疾病(术前肺X线片和肺功能试验基本正常)。
(6)无肾脏疾病(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无尿少,无单肾功能障碍)。
(7)无未治疗的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
输血科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的规定
输血科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的规定I目的为了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管理,特制定此规定。
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工作人员。
Ill规定一、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证1•术前备血2400mL,ASAI—II级(其中HbeIIOg∕L,Hct20.33),择期手术。
2.PLTmiOOX109/L。
3.预计出血量大于患者全身血容量20%。
4.凝血系统功能正常。
5.红细胞增多症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慢性缺氧造成的反应性红细胞增多。
6.稀有血型。
7.己产生不规则抗体,配血发生困难。
8.为了避免异体输血引起感染、免疫抑制。
9.因宗教信仰而拒绝异体输血。
10.血源困难地区的手术。
对长期贫血者,其Hb、HCt标准可根据氧供需平衡监测和临床表现放宽至Hb2100g/L,Hct≥O.30:对长期血小板减少且无任何出血倾向者,PLT可放宽至N80X109/L,但两者都应选择轻度稀释式自体输血。
(二)禁忌证1•贫血HCt<0.30、Hb(100g/L者,或伴有造血系统疾病者。
2•凝血功能障碍。
3.血小板功能异常或PLT<80×109∕L o4.伴有感染性发热或菌血症。
5.重要脏器(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该脏器需要手术治疗的除外。
6.未纠正的休克、低蛋白血症伴有组织水肿者。
7.颅内高压者(脑水肿、脑疵、脑缺氧性损害)。
适应证与禁忌证是相对的,并可相互转化,主要取决于患者状况、医疗条件及相关输血技术。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相对禁忌证为低血容量、贫血、凝血异常、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心肌梗死、肺疾患、微血管病、小儿及老年人等。
二、操作规程稀释式自体输血操作简单、适应证广泛,但仍存在操作失误、人为差错等医疗隐患,必须精心操作才可确保预期效果。
(一)人员资质熟练掌握血液采集技术和采血反应处理的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二)准备工作1.评估:复习病史,补充完善相关检查。
2.告知: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将稀释式自体输血适宜性评估的结论告知患者。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代码YLCSXY课程类型B类课程总课时72理论课时50 实践课时22教学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中心血站、医院输血科任课教师要求具备扎实的临床输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临床输供血检验的工作经历。
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输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
本课程系统的讲述了安全献血、血型检测技术、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技术、血液及成分制品的管理与运输、临床输血流程、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自体输血技术、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输血管理等临床输血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供血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
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前导专业核心课程为《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与本学期的《血液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密切联系,为后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正确进行献血者的招募、教育和动员,并能采集血液。
(2)能正确进行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3)能正确制备血液制品的。
(4)能够正确进行输血前血容性相关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自体输血。
(5)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2.知识目标(1)具有采血、输血技术规范的基本知识;(2)知道采供血机构及其职责,输血安全的技术和管理保障;(3)知道临床输血基本条件的控制、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要求与操作。
3.态度目标(1)具有高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合作精神;(1)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本课程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献血员的教育、动员、招募→献血员体检→血液采集→血型及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临床输血整个流程进行编排,在此基础上,对医疗卫生单位输血科(库)和中心血站工作环节与流程、工作任务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在强化现代输血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检测技术的同时,也介绍了血液辐照等输血新技术的应用,力求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稀释式自体输血教案设计
(1)血袋:采集的自体血必须放入标准采血袋,并标签注明“仅限于自体输血”。
(2)温度:室温保存(22℃左右)不超过6h,4±2℃冰箱保存不超过24小时
四)自体血回输:
(1)回输指征:一般在手术基本止血完成后或当患者出血量>600~1000ml时开始回输。
(2)避免误输:自体血不得离开手术间,回输前应详细核对,在手术间完成输注或在输注过程中离开。
(四)组织间液平衡的影响,组织间液中蛋白含量梯度在一定程度上代偿了HD性跨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梯度的变化。适度的HD仍可保持组织渗透压的自稳态。但过度HD使血浆渗透压严重下降,可使组织及重要器官水肿,会影响脏器功能
(五)对重要器官的影响
1. Hct为0.25~0.30将有利于心功能的发挥。但高度HD使左心室心肌层缺血,故对冠心病、老年患者须慎重
安全血液最新定义:安全的血液就是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它能够使受血者遭受损害、危险或外来物质的血液。
血液保护安全用血: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自体输血,成分输血,循证输血集约型输血(反对粗放性)限制性输血(反对开放性)保护性输血(反对人情血,后门血,保险血)无血外科概念:
减少异体输血,输血原则:严格输血指征;提倡自身输血;尽量成分输血;尽量输浓缩红细胞不输全血;输血浆代用品、白蛋白,少输血浆。
(二)采血后血液稀释:
(1)血液稀释Hct通常控制在0.25~0.30之间,最大稀释限度Hct为0.20,Hb为70g/L。当极度稀释时,应加强氧供/氧耗、凝血功能、环境及体温的监测。
(2)采血后需输注人工胶体溶液进行血液稀释和容量替代,稀释量与采血量相对应,等量的晶/胶组合液(1:2)或等量胶体液或3倍晶体液进行血液稀释和容量替代,确保循环稳定。
输血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输血的概念、目的和注意事项。
2. 掌握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过程及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输血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 输血过程及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
教学难点:1. 输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2. 输血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输血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输血、输血的目的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需要输血?输血有哪些注意事项?二、讲授新课1. 输血的目的: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补充血浆蛋白等。
2. 输血的注意事项:a. 输血前:核对病人信息、输血前检查、做好输血准备等。
b. 输血中:观察输血反应、调整输血速度、保持输血器无菌等。
c. 输血后:观察病人状况、做好输血记录等。
3. 输血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4. 输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a. 输血反应的类型: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b. 输血反应的预防措施:严格核对血型、输血前检查、做好输血记录等。
c. 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血,根据反应类型采取相应措施。
三、操作演示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核对病人信息、输血前检查、做好输血准备等。
2. 输血过程:观察输血反应、调整输血速度、保持输血器无菌等。
3. 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病人状况、做好输血记录等。
四、练习与讨论1. 学生分组进行输血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讨论:在输血过程中,如何预防输血反应?3. 学生分享操作心得,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无菌操作原则和输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2. 布置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输血的其他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输血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无菌操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自体输血ppt课件
25 ANH血液回输
➢ 回输时机:参照卫生部输注异 体红细胞指征HCT<21%或Hb <70g/L;术中出血不多则在手 术止血后回输。
➢ 回输前需按异体血输注常规仔 细核对!
➢ 回输顺序:与采集时间相反,后 采的先输,先采的后输
26 关注的问题
大量采血是否会影响血压、凝血功能, 是否影响血小板数量,是否影响肝 功能?
CV——循环血量(ml/kg):男75,女65,新生儿85 HCT1——稀释前红细胞压积 HCT2——稀释后红细胞压积 HCT=(HCT1+HCT2)/2 HCT2为目标HCT:一般定为0.25~0.3
23 ANH采血量
例如: 70Kg男性,HCT1=40%,期望稀释到HCT2=30%,采血量为:
1.按HCT下降10%计算=500ml×(10%/4%)=1250ml
2.按体重计算=70Kg×(15~20)ml/Kg=1050~1400ml
3.按公式计算=70×75×(40-30)/ 35=1500ml
24 ANH血液保存
预计6h内可回输完毕: 室温下(22℃)保存
预计6h内不能回输: 送输血科专用储血箱保 存
轻中度ANH:跨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梯度变化不大 重度ANH:血浆蛋白浓度进一步↓→组织间质渗透
29
ANH的临床评价
大量研究证明了AN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ANH在全世界范围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
在美国ANH被用作全髋置换手术的标准质量方案
ANH常与其它血液保护技术联合应用于各类外科手 术:
控制性降压
积血或手术过程中的失血,经抗凝,
储存式自体输血:指在一定时间内采集患者 的血液并作相应的保存,在手术需要时 再回输给该患者。
初中生物输血的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的教案
年级:初中
课题:输血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
1. 了解输血的定义和作用;
2. 了解输血的原理和分类;
3. 掌握输血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输血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难点:副作用的掌握和处理。
教学准备:
1. 课件PPT;
2. 模拟实验器材:输血管、血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血液循环和血液的生理功能,引入今天的课题——输血。
二、讲解输血的原理和分类(15分钟)
1. 什么是输血?
2. 输血的分类及其原理(全血输血、红细胞输血、血小板输血、新鲜冷冻血浆输血等)。
三、讨论输血的注意事项(10分钟)
1. 输血前需要进行的检查;
2. 输血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3. 输血后的饮食和活动等注意事项。
四、模拟实验(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演示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与讨论(5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讨论输血的相关问题。
教学反馈:
对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输血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输血的历史和发展情况,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输血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自体输血ppt课件
血液采集
采血量应根据患者耐受性及手术需要综合考虑 一般每次采血400ml,或全身总容量的10%,两次采血
间隔不少于3天,一般每周不超过1次采血。 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三天完成血液采集。 术中或术后分批回输。
34
方法
蛙跳式采血:适用于预计术中出血量较大 单纯式采血
35
第十一章 自体输血
1665年,英国医生Lower首先 将一条濒于死亡的狗静脉与医 师招聘另一条健康狗的动脉用 鹅毛管连接起来,受血狗竟奇 迹般的起死回生。这一实验证 明了输血能够救命,开创了动 物输血的先河。
是谁首先将动物血输给人的?
1667年,他又用银管将羊的动 脉连接到人的动脉上,把羊血 输给了人,又获成功。
适用于预计出血量和需要备血量较小的患者。 在患者手术前7~21天采血400~1200mL,每次采血400mL,
间隔7天。 手术过程中或术后需要时进行回输。
37
血液成分采集方法 手工法
机采法(单采法)
38
采血前后给予药物
铁剂 维生素C 叶酸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
44
稀释式自体输血
稀释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是有效、经济、方便的自体输血方法 采血的同时等量输入非细胞溶液(胶体或晶体液) 采出的血液室温保存,在手术室内输入
•
46
稀释式自体输血(ANH)
麻醉后手术前采集自身血,同时输注胶体液及晶体液来维持血容量 稀释过程中保持血容量基本恒定 处于血容量正常的血液稀释状态(ANH)下施行手术,最大限度地减少
蛙跳式采血(400ml/袋)共采集2000ml
采集时间
第1天 第8天 第15天 第22天 第29天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10第十一章 自体输血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采血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细胞比容(Hct)及预期失血 量确定
通常用70ml/kg来估计大多数成人血容量 采血量一般按总血容量的10%~15%计算,身体 情况较好的患者则可达20%~30%
稀释式自体输血
血液稀释程度:一般血细胞比容(Hct)不宜低于0.25 血容量要维持正常或稍高于正常 血红蛋白(Hb)应维持在80~100g/L 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细胞
第四节 回收式自体输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
概念:用自体血回输机在严格的无菌操作 技术下将患者在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术 野或体腔内无污染的血液回收,经机器过 滤、洗涤、浓缩等处理后,于术中或术后 回输给患者自体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前提
患者丢失的自身血液中红细胞基本正 常,没有被破坏、污染,回收后可重 新利用
第3袋
第2~3袋
术前第18天 第4袋 第2袋
第5袋
第3~5袋
术前第11天 第6袋 第3袋
第7袋
第4~7袋
术前第3天 第8袋 第4袋
第9袋
第5~9袋
单纯式采血
适用于预计出血量和需要备血量较小的患 者
在患者手术前7~21天采血400~ 1200mL,每次采血400mL,间隔7天
手术过程中或术后需要时进行回输
得到了生理盐水洗涤的压积红细胞
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
洗涤后的回输血丢失了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
强调:输注洗涤后红细胞超过15个单位 时,必须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应用
心脏外科 血管外科 骨科 妇产科
心血管外科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体外循环,肝素化,创伤面积大, 心脏手术的术野污染最小,红细胞回收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 醉 学教 案
第次课 授 课 时 间:2013年教案完成时间:2013.1.1
课程名称
麻醉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 员
专业技术职 务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实习小组
授课题目(章、节)
稀释式自体输血临床应用
基本教材和
主要参考书
1.曾因明、庄心良、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3. 输血的损伤 8分钟; 4. 血液保护的方法 7分钟;
5. 自体输血的种类 7分钟; 6. 稀释式自体输血分类 5分钟;
7.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实施 15分钟 8. 注意事项及对机体的影响 12分钟
开场白(从实际Leabharlann 例引出本次授课内容)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学习麻醉中血液保护的重点,稀释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当中术中补血来维持病人的循环和氧供的稳定,但是输血必定带来一定的不利的影响,相关的并发症也是不少,自体输血的概念的提出大大促进了血液保护的发展。那么稀释式自体输血到底是什么概念呢?请看幻灯片
(四)组织间液平衡的影响,组织间液中蛋白含量梯度在一定程度上代偿了HD性跨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梯度的变化。适度的HD仍可保持组织渗透压的自稳态。但过度HD使血浆渗透压严重下降,可使组织及重要器官水肿,会影响脏器功能
(五)对重要器官的影响
1. Hct为0.25~0.30内将有利于心功能的发挥。但高度HD使左心室心肌内层缺血,故对冠心病、老年患者须慎重
2.HD对肺I/R损伤有预防保护作用。
3.对脑血流自动调节正常时,HD不会显著增加ICP。对重度脑外伤等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不全时应慎重。
4.HD可抵消控制性降压所造成的肾血流下降。抑制ADH和醛固酮分泌,肾重吸收降低,尿量增加,利于代谢产物排出。
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
与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与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应用,与血液麻醉联合应用,与人工氧载体联合
制定方案:
根据Hct决定最大采血量=
估计血容量(ml)×(基础Hct –目标Hct )/
(基础Hct +目标Hct)×2
估计血容量:成年男性:75 成年女性:65 ml/kg,
小儿:80 ml/kg,新生儿:85 ml/kg, 孕产妇:100ml/kg。
采血时机:原则上自体血采集应在麻醉平稳后、主要出血操作前进行。此时机体应激反应及耗氧量下降,对缺氧耐受性明显提高,血流动力学可调控性强。
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
避免输血的免疫反应
降低对库血的需要量
已备好或及时回收自体血,有利于挽救生命
血液质量高功能好
围术期自体输血的种类:贮存式自体输血(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Donation,PAD二、稀释式自体输血(hemodiluted autotransfusion )三、回收式自体输血(blood salvage,BS)
15分钟
12分钟
小结
血液输注的发展促进和支持了现代外科学的发展,自体血液回输的发展不仅节约用血,减少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血液稀释实现了不输异体血,是现代血液保护的核心,探索更加先进的输血方式是我们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简述输血对人体的损伤
2.自体输血的方法
3.血液稀释回输的临床操作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一、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必须开始输血的时机:Hb/Hct 和 综合判任何时候当输血使 Hct≥36% 时,认为是过度输血。
3分钟
播放幻灯,引出主题。
3分钟
8分钟
7分钟
7分钟
5分钟
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 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
稀释式自体输血
概述
血液输注的发展促进和支持了现代外科学的发展,血液输注由一开始的探索到明确的异体输血再至现在的自体输血的发展,历经多年。异体输血带来了外科的光明,但也同时发生过很多的负面损伤。稀释式自体输血的发展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血源的紧张,同样避免很多的不利损伤。
输血的损伤:
1)一般输血的并发症: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细菌污染 5.循环超负荷 6.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7.免疫抑制 8.疾病传播
体外循环时采血属特殊情况下采血,由于低温和机控循环,对缺氧耐受性更高,对循环调控性更强。
监测:
(1)常规监测ECG 、BP、SpO2、CVP和Hb/Hct;
(2)有条件监测血气分析、体温、氧供/氧耗;
(3)特殊监测设备:TEG 、SCA。
操作步骤:
(一)自体血采集:
(1)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以6~8ml/kg晶体液维持生理需要量。
(3)监测:注意回输过程中循环的容量负荷,必要时使用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调节容量负荷。
五)注意事项:
(1)血液稀释可依据病情,遵循“多出少进或等量进出”的替代原则,以氧供/需平衡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为前提。
(2)自体血回输顺序:以相反顺序将采集自体血回输,即后采集血液先输,先采集血液后输。
(3)Hb/Hct需即刻并动态监测,Hb/Hct易受输液量、组织液转移和利尿剂等因素干扰,应避免在输液同侧肢体监测Hb/Hct。
2)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1.出血倾向:原因(1)稀释性血小板减少(2)DIC(3)
3)凝血因子缺乏
4).枸橼酸中毒
5).高钾血症
6).低体温
7).酸碱平衡紊乱
8).微小血栓的输入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发生原因 供血者抗体+受血者白细胞抗, 激活中性粒细胞,肺小血管,临床表现, 肺水肿和呼吸抑制(类似ARDS,治疗,立即停止输血、吸氧、机械通气
安全血液最新定义:安全的血液就是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它能够使受血者遭受损害、危险或外来物质的血液。
血液保护安全用血: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自体输血,成分输血,循证输血集约型输血(反对粗放性)限制性输血(反对开放性)保护性输血(反对人情血,后门血,保险血)无血外科概念:
减少异体输血,输血原则:严格输血指征;提倡自身输血;尽量成分输血;尽量输浓缩红细胞不输全血;输血浆代用品、白蛋白,少输血浆。
严格输血指征:
卫生部输血指南:
、Hb > 100g/L,不必输血
2、Hb < 70g /L,应考虑输入浓缩RBC
3、Hb =70~100g/L,根据病人代偿能力、和其它脏器器质性病变。
ASA输血指征:
1、Hb > 100g/L → 一般不输血
2、Hb < 60 g/L → 需要输血(尤急性贫血)
3、Hb: 60~100 g/L → 输血?→ 有无氧合不好危险
(5)监测采血量,采血量达到血袋额定血容量时,钳闭采血导管,更换另一血袋继续采血。
(6)在血袋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病室、床号、采血时间、采血者。
(7)全程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充分供氧条件下进行。采血前行Hb/Hct基础值测定,每200~400ml监测一次Hb/Hct变化,采血量大时,应每采血200ml监测一次Hb/Hct变化,以指导采血量和血液稀释程度。
免疫抑制:机制,输血使受血者免疫效应细胞抑制,或免疫抑制细胞激活。参与免疫调节的血液成份中白细胞和血浆起主要作用。肿瘤复发,术后感染,器官移植,1、肝炎 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症 3、巨细胞病毒4、淋巴细胞白血病5、其他:梅毒、疟疾、弓形体病、丝虫病输血危害举例,理念转变:
既往沿用的输血作用或输血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输血的安全性、必要性和合理性也得到了重新审视,并由此倡导和提出了血液保护的概念,以达到科学合理用血、珍惜血液资源、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三)自体血保存:
(1)血袋:采集的自体血必须放入标准采血袋,并标签注明“仅限于自体输血”。
(2)温度:室温保存(22℃左右)不超过6h,4±2℃冰箱保存不超过24小时
四)自体血回输:
(1)回输指征:一般在手术基本止血完成后或当患者出血量>600~1000ml时开始回输。
(2)避免误输:自体血不得离开手术间,回输前应详细核对,在手术间完成输注或在输注过程中离开。
(4)全程常规监测HR、BP、ECG、SpO2,特殊危重病例需监测CVP、内环境、凝血功能、体温、氧供/氧耗,并记录相关监测结果。
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
(一)血流动力学影响,稀释式自体输血通过HD可使RBC和FIB浓度降低,RBC聚集减弱、血粘度下降,微循环效能提高,SVR降低,静脉回流和CO增加,正常情况下,当Hct降至0.20~0.25时,CO增加15%~50%,机体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
三、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cute non-isovolemic hemodilution,AINH)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麻醉后、手术前采血,同时补充等容量胶体液稀释血液,术中必要时再将保存的自体血回输给病人
Carless 对三种自体输血方法作系统回顾: PAD、ANH和CS,68个回顾性资料(RcTs),81个对照研究,包括34 000病例。
(2) 经桡A或中心V采血,不推荐外周V采血。动脉留置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与带肝素帽的三通连接并接常规输液器备采血用。
(3)将血袋置于采血仪托盘上,选择血袋容量型号,用止血钳夹闭采血导管,按无菌操作将血袋穿刺针刺入连接动脉或静脉通道的肝素帽,松开止血钳,选择摇摆,采集自体血。
(4)速度每3~5min采血200ml,每6~10min采血400 ml为宜。
(二)采血后血液稀释:
(1)血液稀释Hct通常控制在0.25~0.30之间,最大稀释限度Hct为0.20,Hb为70g/L。当极度稀释时,应加强氧供/氧耗、凝血功能、内环境及体温的监测。
(2)采血后需输注人工胶体溶液进行血液稀释和容量替代,稀释量与采血量相对应,等量的晶/胶组合液(1:2)或等量胶体液或3倍晶体液进行血液稀释和容量替代,确保循环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