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及野外操作范文

合集下载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内容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内容

路线布置必须在充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 即必须将已有资料充分收集研究:包括区域资料、 地、物、化、遥等。
首先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然后熟悉工作 区已知化探异常、物探异常、矿点、矿化点基本 特征及遥感初步解译成果(环形构造、线形构造 及各类构造交汇部位)等,同时,要经野外实地 踏勘(选择主干路线,进一步了解主要地质体出 露及分布情况、主构造线方向、交通、露头分 布)。
填图单元的确定
正式进行野外路线调查前,首先确定工 作区填图单元。
经充分收集资料、认真研究和野外实地 踏勘后,初步确定工作区基本填图单元后, 通过测制剖面最终确定填图单元。即每个填 图单元都要有1-2条剖面控制。
通过测制剖面,大致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
岩石组合、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 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和含(控)矿性质、 时空分布变化等。
地质填图 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专题
地质图
概念: 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
地壳一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 比例概括地垂直投影到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种类
(1) 比例尺:小比例尺(<50万)、 中比例尺(5-20万)、 大比例尺(>2.5万)。
(2)性质:区域地质图(中、小比例尺): 矿产图、 地形地质图。
地点:
地质手图:
点号:D2001,“2001”中的“2”代表组号,后三位当点号。
点位:GPS坐标(写全):4220251,18240225。
点性:界线点、岩性分界点、构造点、脉岩点、矿化点、化
石点、控制点、露头点、碎石点。
描述:从宏观到微观,要求层次清楚、写真写实、描述详
细、文理通顺、整洁美观、概念准确、重点突出、产

(完整版)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与实例

(完整版)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与实例

820000
840000
860000
880000
3620000
3620000
3600000
3600000
L1
39 3 2
28 1
3580000
3580000
3560000
3560000
3540000
3540000
760000
780000
800000
820000
840000
Scale 1:750000
基底界面起伏推断模型
浅表天然地基、 浅层防污性能等
含水层 浅层地热能开发 工程地质
划分
利用条件分析 条件分析
深部地热找矿等
平原区成果表达创新和应用探索 第1层次:槽型钻+DEM构建浅表(3m)第四纪沉积物粒度三维空
间分布模型,服务土地规划利用,浅表地基工程
平原区成果表达创新和应用探索 第2层次:钻探+综合测井构建第四纪地层空间结构模型
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地质填图试点
与加拿大萨省地调局联合填制并公开发表2 幅1:2万地质图 ①查明古元古代表壳岩和侵入体特征 ②查明构造和变质演化 ③研究VMS铜锌矿成矿潜力 ④提供大比例尺填图参考
2015
2016
构建新的区调技术标准体系 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主要工作
我国区调已形成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但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一是更新和补充的不够。二是标准繁多,重 复冲突现象突出。
加拿大“能源和矿产地质填图计划(GEM )”
包括:1)GEM-能源地质填图;2)GEM-矿产地质填图
GEM 地质填图目的:应用现代地质方法和标准进 行北极地区地质填图,评价能源和矿产资源潜力 。
填图原则:填图采取多单位、多学科综合研究, 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调查和环境评价相结合,基 岩地质填图与第四纪地质填图相结合。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最终稿)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最终稿)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一、通过剖面测统一地质填图单元在开展地质填图之前,必需建立统一的地质填图单元。

此项工作主要是通过实测地质剖面研究建立地质填图单元。

测制能控制全测区各时代地层的地层剖面、岩浆岩剖面变质岩剖面及构造地质剖面,划分出可供填图使用岩石地层单位(含火山岩)及岩浆岩单元和变质岩单元和构造单元(断裂和褶皱)。

剖面必须部署在地质体露头良好和具有代表性的剖位测制。

剖面测线尽可能垂直地层走向,夹角一般不要小于30º(特殊情况例外)。

(一)地层剖面在无明显变质或浅变质沉积岩区,按1:5000精度测制主干地层剖面和辅助地层剖面。

建立起工作区基本地层层序,尽可能开展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及层序地层的划分及沉积岩相和沉积盆地演化及地层含矿性的综合研究,并采集相关测试样品和古生物样品。

研究区内至少有一条比较完整的地层剖面能对测区出露地层达到基本控制。

当测区内剖面不能满足研究要求时,即应在相邻图幅补充测制剖面进行完善。

辅助剖面测制重点主干补救主干剖面尚未很好解决的地质问题和控制岩相变化。

(二)岩浆岩剖面岩浆岩剖面包括火山岩剖面和侵入岩剖面两部分。

火山岩剖面:具有岩浆岩剖面和地层剖面的双重特性,一般在地层剖面中部署,按岩浆岩研究要求观察研究并采集相应测试样品。

由于火山岩的岩相变化较大,应尽可能性能部署辅助剖面控制。

侵入岩剖面:剖面部署一般垂直于岩体长轴和面理(或线理)方向测制。

正确划分不同期次(或序次)侵入体,并进行相带划分,采集必要的岩矿标本、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稀土和同位素年龄样品。

对岩体侵入接触变质带要作重点研究。

重点研究岩体含矿性及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

剖面比例尺大小据岩体大小和岩石和岩相复杂程度而定。

大型岩体(大岩株和岩基)的剖面测制可用高精度GPS仪测量数据定位成图。

(三)变质岩剖面变质岩剖面包括有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三个部分。

在各条地质剖面测制过程中,均应有变质岩剖面的研究内容。

区域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资料

区域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资料
• 一般良好的地脉图,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制 图时要突出主题,并符合制图原则。
• 由于不同的比例尺的地貌图所反映的内容和 用途不同,其编制方法也随之不同。
二、普 通 地 貌 的 编 制 方 法
(一) 底图的选择 1.要有较高精度的几何投影。 2.最好选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 3.野外填绘地貌图的比例尺要比最后成图的比例尺稍大。 (二) 地貌分类系统和等级的确定 在我国地貌分类系统中,可按形态成因原则,从大到小,划分为四个 等级. 第一级 按星体地貌单元,划分出地貌和海底地貌两大类,两者以现 代海岸线为界. 第二级 以内力为主的类型.在陆地地貌中,第二级是指受地质构造 和新构造运动控制的大型地貌类型.
1.野外地貌填图:野外地貌填图是大比例尺地貌制图的主要环节。 2.地貌图的室内综合:中小比例尺的地貌图是根据大比例尺地貌图 及野外和室内收集的资料进行编制的,许多个体形态及面积较小的 地貌类型不能表示出来,必须进行综合和概括。 3.遥感技术的应用:用航空相片作为底图和作为地面实况调查的补充 资料进行大比例尺的地貌填图,五十年代以在我国开始,但末得到 广泛的应用。
3)大比例尺地貌图 比例尺大于1:200,000。
由于比例尺不同,其制图方法、精度、包括的内容和用途 也显有差异。
一、 地 貌 图 的 编 制 原 则
• 地貌图应表示一个地区的地貌形态、成因等 特征,还应尽可能地表示出该地区地貌发育 阶段、年龄、物质组成及某些形态示量特征。
• 地貌图上所表示的类型和界限,必须根据统 一分类系统和分类标志。
三、部门地貌图和专题地貌图
部门地貌和专题地貌都是为了解决某专门课题而,编制的地貌图, 其内容比普通地貌图单一,但专题内容则表现得比较突出、深入, 图的结构和表示方法可根据不同要求设计。

03-1 野外填图工作方法

03-1 野外填图工作方法
野外填图工作方法
地学院岩矿系 朱云海 2014年9月
野外地质路线调查
1、前期准备 2、野外地质路线布设 3、 野外地质路线调查
1、前期准备
1.1 地形底图的准备 准备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或纸介 质地形图作为地形地图。如1:25万填图需 采用1:10万地形图及1:25万地形图或地形 数据库,1:5 万填图需采用 1:2.5万地形图
D0002断层控制点
地质点号:D0002 坐标:110°56′4.9″;30°29′39.5″;H260m 露头:天然,差 点性:断层控制点 风化程度:强风化 描述:
点上断层主要表现有: 1、卫片上存在明显的线状影像; 2、地貌上陡崖与山垭; 3、两侧地层不连续,产状差异明显,点北产状近直立。点北东为 陡山沱组(Z1d)深灰色薄中层状白云岩夹泥岩,岩层破碎,沿裂 隙见方解石脉充填,产状200∠80° ;点南西为石牌组( ε3s )灰 绿色页片状粉砂质泥岩,产状 205∠38° 。 4、见宽超过20m破碎带,主要由角砾岩、碎裂岩组成。断层面不 特征,宏观产状为走向330 °,倾角近直立。
和1:5万地形图或地形数据。
三斗坪幅1:5万地形图
1.2 填图单位的确定
填图单位的划分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在踏勘、实测剖 面基础上,根据填图比例尺及岩性的一致性、稳定性 和可靠性,确定填图区的地质填图单位。 1)地层填图单位 南华系:Nh1l、Nh2n 震旦系:Z1d1、Z1d2、Z1d3、Z1d4、Z2dnh(蛤蟆井 组)、Z2dns(石板滩组)、Z2dnb(白马沱组) 第四系:Q 2)构造现象 断层、褶皱、大型节理
P 过程数据
点号:No.001 点位: GPS: 点性:最好是界线点 描述:注意接触关系
及证据
属 性 表 描 述 内 容

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及实测剖面的方法(吴新华版权,江西地调院)

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及实测剖面的方法(吴新华版权,江西地调院)

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2.侵入岩区
侵入岩采用岩石谱系单位的方法填图。但是,由于该方法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如 对成矿方面的研究和成因联系上、在区域对比上还有些不成熟的地方,现在很多省 或部门,还是采用传统的期、次、阶段等来划分侵入岩。但不论用那种方法填图, 都必须研究以下内容: ①查明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形态与规模、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 类型、结构构造、组构特征(流动构造和变形构造)、包体特征(捕虏体、残留体和深 源暗色包体)、脉岩(派生脉岩和区域性脉岩)的规模、产状和组分等。 ②查明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作用、同化混染作用以及分异作用的特征。 ③研究花岗岩复式岩体内部的脉动、涌动和渐变过渡等接触关系;根据侵入体的相 互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侵入体的侵入时代与侵入顺序并讨论它们的时空 分布规律。 ④按花岗岩类的成分序列或结构序列的基本概念,划分侵入体,建立单元,归并超 单元或序列(非正式单位),并探讨岩浆作用的演化历史,研究侵入体的就位机制, 以及侵入体或单元与矿产的关系。 ⑤花岗岩类以外的其他侵入岩,原则上按①-③要求进行填图,划分侵入体。有条 件时建立单元,归并超单元或序列。必要时可根据侵入体或单元内部矿物成分的分 带性以及变形特征的分带性,划分岩石带。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春季地质培训班材料之四
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及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
吴新华 2010年3月12日
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主要内容:
(一)目的任务 (二)地质调查工作程序 (三)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四)区域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手段之一。无论 是区域地质调查、还是矿产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 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等均离不开地质填图(调 查),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

我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和精度要求

我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和精度要求
15个 图 幅约 6万 k 8 m 的调 查 工作 。 取 2 总 长 度 不 少 于 20 m。 采 0k

般应 在正式 进行 野外 工作前 完成初 步
幅 一3幅联测 的形式 , 工作 周期 为 2年。 项
本 文是 对 我 省 1: 5万 矿 调 野 外 工 作 方 法
三 、 球 化 学 调查 地
类) 和推断有找矿 前景的物探 、 化探 、 感 遥 点( 包括新发现 的以及群 众报矿点 ) 民采 、
点 、 窿等 都 应 进 行概 略检 查 。 老
基 、 线采用经纬仪测 量敷设 。采样 异 常( 测 乙类 异常 ) 已知矿 床 、 , 矿点 及矿 化
四、 地球 物 理 调 查 ( ) 5万 地 面 高精 度 磁 测 工 作 一 1:
题 , 为黑 龙 江 省 政 府 矿 产 资 源 规 划 管 理 、
4 m ~ 60 0k km 。
五 、 感 遥
提高矿产可持续供给能 力提供基础保 障 , 为提高国家勘查资金 的投入 产出效益 、 促
21: 万 区域 矿 产 地质 调查 观 察 路线 . 5
1: 5万 矿 调 中 的遥 感 工 作 主 要 是 遥 遥 感 地 质 解 译 应 贯 穿 于 1: 5万 矿 调
1 异常进行剖面性检查 ; 已知 和新 发现的 粒 级 为 一0 目。 对
矿床 、 ( ) 矿 化 点及矿 化蚀变 带等 , 行查 进
证工作 。
二 、 础 地 质 调 查 基
( ) 作 方 法 一 工 沉 积 岩 : 用岩 石 地 层 方 法 填 图 。 采
检查 工作一 般遵 循地 质踏 勘 、地表

主 要 工 作 内容
1: 5万 区 域 地 质 矿 产 填 图 ; 5万 lO , 1: O g装塑料瓶长期保存 。 选择分析 7 ~ 种

三大岩类填图的思路、方法及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沉积岩

三大岩类填图的思路、方法及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沉积岩

三大岩类填图的思路、方法及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一、填图(区域地质调查)1、基本含义区域地质调查也称区域地质测量或区域地质填图,简称区调、区测或填图。

2、特点区域地质填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

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强、服务领域广等特点。

3、目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社会对于利用资源、改善环境、减轻灾害的需求。

区域地质调查不仅为地质矿产普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地质资料,而且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国土规划、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区域地质资料及相应的地质科学依据4、任务通过地面地质填图(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测年等),查明图幅内的地层、岩石(沉、火、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地球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

调查的总体目标任务•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或《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及其它有关规范、指南,采用数字填图方法,综合应用区域地、物、化、遥资料,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预期成果:•1.提交分幅(25万、5万可联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2.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2006)》的要求,提交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数据资料、最终成果空间数据库和报告文字数据。

5、地质图类型地质图(基础图件)按用途或专业扩展为:地质矿产图、工程地质图、环境地质图、基岩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灾害地质图、旅游地质图等等2)按照精度的不同通常分为:–1:100万(小比例尺国际分幅经6纬4°)–1 : 50万–1 : 25万(1 : 20万、1 : 10万(中比例尺)–1 : 5万(大比例尺)–1 : 2.5万大、中比例尺或区域地质调查选区一般应符合下列原则:1、国民经济建设或国防建设需要的地区;2、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并已具备前期地质工作相适应的研究程度;3、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较好,或已有中、近期国家建设的发展计划,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地区;–1 :1万及其他不同的精度(1 :5000、1 :2000)地质图的表象图框外内容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行步骤,是推动地质科学技术进二、区域地质调查—属基础地质研究基础地质研究意义步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

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

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1)沉积岩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

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及主要质量技术指标要求一、地质测量工作(草测)1、草测范围及比例尺为查清普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蚀变等特征,在有基岩出露的工作区均要开展地质草测工作,其范围及面积见任务书。

比例尺为1:10000。

2、技术要求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测制的1:5万地形图经放大成1:1万地形图做为草测的底图。

观测点密度不受网度限制,据实际地质情况及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布设。

在基岩裸露区,原则上点线距不应超过100米,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复杂区要加密到20—50米。

填图方法采用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的方法,地质观测点采用GPS定位,并要记录点位坐标。

填图过程中要认真分析研究对比前人资料,填图单位要划分到岩段(旋徊、岩组)及期次和相带。

具体要求可参照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执行。

二、物探工作1、地面磁法面积测量地面磁测比例尺为1:1万,测网采用矩形测网,网度为100×40米,异常区适当加密到100×20米。

测区范围见任务书。

磁测参量选择为总磁场强度T,最终成图数据为经各项改正后的△T磁场总量异常。

磁测工作的总精度为5nT,总精度的误差分配见下表:每个测区分别设日变观测站一个(临近测区可以使用同一日变站),但日变站控制范围不能超过50km。

日变站即为总基点观测站。

另外,每个测区要设校正点一个,野外观测始于校正点,终于校正点。

当测区范围内或剖面长度内正常场变化超过表1误差限时,要进行地磁场正常梯度改正。

当测点与总基点(日变站)的高差超过高度改正的误差限时,要进行地磁场垂向梯度改正。

否则,只进行日变(总基)改正即可。

磁测仪器均采用质子核旋磁力仪或氦光泵磁力仪。

正式生产前,应对所有用于生产的(包括备用的)仪器的性能、可达到的观测精度和各仪器间的一致性进行现场校验,以保证满足设计书和《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的要求。

校验应在工作现场进行,观测点数不少于50个,其中少数点要处于较强的异常场上(约为均方误差的5倍以上)。

巢湖实习—野外地质填图

巢湖实习—野外地质填图
安徽巢湖北部地区基础地质综合实习
野外地质填图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提纲
• 一、地质填图概述 •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 三、填图要求 • 四、地质填图报告的编写
巢北地质基础实习
一、地质填图概述
巢湖忠庙、姥山
一、地质填图概述
地质填图是由地质工作者在工作区范围内,选择一定的观 测路线和观测点对地质露头进行系统的观测、研究和描述;并 通过一定的方法,采用各种符号,色谱和花纹,按一定比例尺 将出露在地表的地层,岩体,褶皱、断裂和矿产等概括地投影 到地形图上的工作。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1、确定填图单位
为了工作方便,习惯上常在野外填绘的地质草图(地形图) 上用铅笔绘成方格,每个方格一般2×2cm2。
A B CD E FGH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2、观测路线的布置 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有追索法、穿
越法和全面踏勘法。 • 穿越法:观测路线横穿岩层走向和主要构造方向 • 追索法:沿着各种地质界线进行走向追索 • 全面踏勘法:又称露头圈定法,没有严格的路线
2、区域地质填图 又称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20万,少数地区用1:10万。这种地质图通常是在已经 做过踏勘性地质填图的地区进行,目的在于了解该区域内 较详细的地质情况、矿产分布及其价值。
一、地质填图概述
3、详细地质填图 又称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5万或1:2.5万。这种地质图往往是在区域地质填图圈定 的含矿地段或成矿有利地段、或在理论上有意义的地区进行, 目的在于对该区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详细了解,初步查明矿 产的储量、质量(或品位)、赋存条件。
C2
C1

6.火山岩区填图方法(2013.12.5)

6.火山岩区填图方法(2013.12.5)

•1
4.粗面岩
颜色呈浅灰、灰黄、浅肉红色;常具斑状结构,基质多为隐 晶质,表面具粗糙感;多为块状构造,有时也见气孔构造。
其主要矿物为钾长石和斜长石;次要矿物有角闪石、黑云母 及辉石。
•1
▲安山岩、粗面岩及其与玄武岩的区分主要看斑 晶的成分
◆ 斑晶主要为橄榄石或伊丁石 (橄榄石次生变化产物,红 色) ,长板状斜长石(基性斜长石),可定为玄武岩;
•1
(五)火山岩区常见的几种岩石类型
1.科马提岩
这是一种含镁很高的超镁铁质火山岩,常与拉斑玄武岩呈互层 产于太古宙绿岩带中。主要矿物为富镁橄榄石,富铝单斜辉石。 突出的特征是这种矿物具针状骸晶,排列成鬣刺结构。
●科马提岩
首先发现于南非 科马提河,
近年在世界上多 处发现。我国迁 西、内蒙的太古 宙变质绿岩带中 也见到。
确定古火山位置的标志: 1.岩性
火山口附近形成的火山碎屑岩,碎屑的粒度大,
常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而远离火山口则碎屑物 粒度则逐渐变细,为各种粒径凝灰岩所代替。
2.厚度 在火山口附近厚度大;远离火山口时厚度逐渐变薄 。
3.火山岩的产状 多呈环形包围火口,而倾向一般是指向火山口外侧 ,但是塌陷形成的破火山口则向火山口内侧倾斜, 并在火山口附近倾角较陡,远离火山口则逐渐变缓 。
1:5万地质填图,所划分的火山构造带多是Ⅳ级和Ⅴ级。
环太平洋带(322座)火山
2.火山构造的分类
可分为三种类型:
●裂隙式 ●中心式 ●复(合)式
•1
(1)裂隙式火山机构
是一种受断裂或裂 隙控制,呈长条状 分布的火山机构, 基性岩浆沿裂隙溢 流可形成大面积熔 岩高原、平原或台 地。
•1
S
ETM741

二、矿产勘查地质填图

二、矿产勘查地质填图

(2)追索路线
沿地质体、地质界线及构造的走向布置,用于 追索诸如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等层位,以及 接触界线或断层等。此法可以详细研究地质体的 横向变化。特别是对确定接触关系、断层,研究 含矿现象极为有效,并且可以准确地填绘地质界 线,适于对专门性质的问题进行研究。但在整个 填图过程中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新有地质体或地 质界线进行追索。 (3)全面踏勘路线 若在地质填图或是地质调查过程中将上述两种 方法结合使用即为全面踏勘路线。例如,在穿越 路线上,为解决某个问题向路线两侧做短距离追 索、或在追索路线中因工作需要而穿越走向研究 短剖面,这种方法适于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或进行 某项专题研究或解决某个地质问题,虽然获得资 科丰富准确且研究程度较高,但投入的工作量大。
(l)野外记录本的右页做文字描述,记录项 目包括工作日期、观察路线的编号及路线 的起始点和经由地点、观察点编号及位置、 观察内容和各种测量数据、标本和样品编 号等。有关记录格式、观察点及样品编号 等应按统一要求进记录和编录。 (2)每本记录本都应在封面上粘贴编录标签, 并编制内容目录。 (3)对观察点和观察线上所见到的全部客观 地质事物,原则上都要进行仔细而全面地 记录。文字记录要准确、充实、切忌概念 含混、词不达意。
不同比例尺的填图单位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1∶1000000和1∶500000地质填图精度要求划分到统 或组,对前寒武纪复杂变质岩系或由于其它原因而不能细 分的地层则划分到系或群;1∶200000和1∶100000地质 填图一般应该划分到组,个别难以划分的地层也应划分到 统,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分布区划分到群或组,褶皱区填图 单位厚度超过1000—1500 m、水平岩层填图单位厚度超 过100—150m时,应进一步划分或标出标志层; 1∶50000和1∶25000地质填图,若厚度较大应在组内 填出标志层或分段填图,若厚度很小也可与邻组合并,以 统为单位填图。 1∶50000和1∶25000地质填图时还应注意,褶皱区 厚度超过500 m、水平岩层地区厚度超过50 m的填图单位 应进一步划分或标出标志层,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则可划分 到组或亚群。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第一节地质填图的有关术语、比例尺及精度要求一、地质填图与区域地质调查有关地质填图的术语很多,许多情况下都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了同一个概念,在地质行业内叫法也不统一。

归纳起来,地质填图有区域地质填图、预查或普查地质填图和矿区地质填图(详查或勘探阶段)几种情况或基本类型。

区域地质调查(简称区调),以往有两种叫法。

一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等国(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亦如此)称区域地质测量(简称区测)【英文为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和西欧等国则多称区域地质填图(简称地质填图或填图)【英文为Regional Geological Mapping (Geological Mapping)】。

实际上,北美的地质填图术语在我国的使用也非常普遍,早已演化为一种区域地质调查的习惯性用语,现行的1/5万区调已演变为1/5万区域地质填图。

矿区地质填图在我国又称矿区地质测量(简称地质测量)。

根据观测点定位精度细分为正规地质测量(简称正测,是在勘查工作的详查或勘探阶段采用)和地质草测(简称草测,是在勘查工作的预查或普查阶段采用)二类(按原规范,地质测量分正侧、简测和草测三类,但在实际工作中将简测和草测统归为草测,因为其观测点定位精度是相同的)。

不同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程度和划分精度基本一致,仅在定位精度上有区别。

预查或普查阶段作草测。

除有另行规定和要求外,正测和草测的控制一般来说,详查及其以上阶段需正测,使用正测的同比例尺或更大比例尺高精度地形图,地质观测点采用全仪器(经纬仪、高精度GPS)精确定位方法所进行的矿区地质填图称为矿区正规地质测量,即正测。

使用同比例尺正测或草测地形图(包括放大或其它方法形成的低精度地形图),而地质观测点采用半仪器(罗盘)或地形定位方法所填制的矿区地质填图称为地质草测。

在目前,地质勘查单位(地质队)所进行的矿区地质测量很少为正测(国家地质勘查项目或业主要求的除外),多属地质草测类型(商业地质勘查项目)。

巢湖地区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巢湖地区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学院(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 10 月 6 日巢湖凤凰山地区地质填图实习报告一.绪论1.实习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交通状况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地跨东经117°00′~118°29′、北纬30°56′~32° 02′,南滨长江,怀抱巢湖,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周边与合肥、六安、安庆、滁州、南京等市接壤,隔江与马鞍山、芜湖、铜陵三市相望。

地势由北而南渐低,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全市山丘、岗台、圩畈三者之比为12.3:48.9:38.8,其中河湖水域1266.7平方公里。

巢湖市地处皖江开发开放的中心地带,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

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合裕、合浦、合铜、军二等高等级公路及合安、合巢芜、合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大大缩短了巢湖至江、浙、沪等沿海省市的时间;合肥机场、南京机场、芜湖外贸码头更是巢湖便捷的空中、水上外联通道;境内长江岸线长182公里,系皖江的“黄金地带。

这次我们实习的地址是合肥市下辖县级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区,东以岠嶂山为界,西至龟山一线,南以巢湖之滨,北抵园山试刀山附近。

大致位于北纬31º35¹-31º42¹,东经117º47’-117º54’之间,面积约50平方公里。

本次实习位于巢湖市北部,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

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成上“M“型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

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0m,一般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狮子口海拔仅20m。

实习区西南部的巢湖为中国地五大淡水湖,东南为裕溪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育,系数长江流域。

此外,淮南铁路从实习区南部穿过,高速公路在实习区东北半汤接口,可抵南京、芜湖、蚌埠、淮南、合肥、安庆,另有省干线可至无为、和县、庐江,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抵合肥,南下经裕溪河可达长江。

野外地质填图

野外地质填图

野外地质填图经过野外地质踏勘和野外实测剖面之后,在野外把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用一定的符号勾绘在地形图上的过程。

地质、矿产现象主要包括各时代的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及各种褶皱、断裂构造、矿体及各种矿化标志。

野外地质填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填制地质图。

由于分别以沉积岩分布为主、以岩浆岩分布为主及以变质岩分布为主的地区,其岩性特征及各种地质条件都有差异,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填图方法、内容等虽有大体相同或相似但也有所差别。

野外地质填图工作,包括了观察路线的选择和布置,观察点的标定、内容观察和描述,野外地质图的勾绘及各种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等内容。

一、目的任务1、1∶10000~1∶25000 地质填图(以下简称填图)的目的任务是:了解测区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床(区)远景。

2、1∶5000~1∶1000 填图的目的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

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

二、准备工作1、设计编写阶段的准备工作(1)、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a)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

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1∶50000~1∶250000)地质图也应收集。

b)测区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测区内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的资料。

d)测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

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或新测地形草图。

e)测区内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

地质填图方法要求

地质填图方法要求

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工作的有关要求⏹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三、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五、各岩类区地质填图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沉积岩区⏹2、侵入岩区、⏹3、火山岩区⏹4、变质岩区⏹5、构造研究(宏观——微观;微观—宏观)⏹六、前人资料利用⏹七、地质图和报告编制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就是为了全面调查了解区域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是国土资源调查和研究最基本的资料准备。

其工作内容涉及地学的各个领域。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反映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各国政府和地质学家都高度重视。

⏹有比例尺的概念:全球地质图、亚洲地质图、全国地质图(小于500万),黑龙江省地质图(100万、50万),这些都是以编为主而形成的;25万、20万、5万以实测为主,是按国际分幅正规的区调工作,这是最基础的。

⏹矿产勘查工作中区调(填图)工作一般是5万、2万、1万、5千、2千或更大比例尺。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如沉积岩的地层层序,火山构造,区域构造或矿区构造等。

是找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结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方向的关键。

⏹这个讲课内容做为这次矿勘工作的参考,具体要求按矿勘办要求执行,作为矿勘工作中的地质填图工作要以找矿为中心.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国大调1:5万区调:是一种正规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般由国家出资。

目前有二个规范:⏹《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DZ/T0001-91)⏹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500-7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800m,点距300—500m 。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6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800m。

地调局野外工作总结范文

地调局野外工作总结范文

地调局野外工作总结范文
地调局野外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地调局的工作人员们在野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他们不
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付出了很多。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野外工作。

首先,地调局的工作人员们在野外工作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团队合作精神。

无论
是面对恶劣的天气条件,还是艰难的地形,他们总是能够紧密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工作人员之间的凝聚力。

其次,地调局的工作人员们在野外工作中展现出了极强的专业素养。

他们不仅
熟练掌握了各种地质勘探技术,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勘探任务。

最后,地调局的工作人员们在野外工作中展现出了极大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勇于担当,不畏艰险,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可以不顾个人安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他们的奉献精神不仅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也为地调局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总的来说,地调局的野外工作总结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收获的旅程。

在未来的工
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发扬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为地质勘探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及野外操作区域地质调查指在选定地区的范围内,在充分研究和运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必要的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又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找矿和综合研究,阐明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范围,一般按经纬度进行分幅,或按工作任务要求划分。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比例尺(1∶25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大比例尺(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同一地区一般先进行小比例尺地质调查,然后进行较大比例尺或大比例尺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包括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重、航磁)、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化探)、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海洋地质调查等,其特点是一般以国际标准图幅为单位进开展工作。

就区域地质地质矿产调查,我国主要开展了1:20万、1:5万和1:25万填图,国际上有些国家还开展了1:2万、1:2.5万、1:10万等不同比例尺的填图。

通过学习,基本了解我省区调工作的基本情况、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野外操作的基本本领,基本了解地质图如何填制而成的。

一、我省区调工作基本情况1.1956~1973年,1:20万填图高峰期1956年开始,至1973年基本完成全省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共完成31幅图。

1979年12月1∶20万地质图幅全部出版完毕。

(1)调查队伍单一、强大,最多时一个分队有上百人,分为地质测量组、矿产普查组、物探组、化探组、后勤组等;(2)区域地质调查与区域矿产调查同步进行,是广东最早、最完整的一套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系统地划分了广东地层层序,建立了地层系统,划分和建立了130多个地方性地层单位。

比较突出的是1958年将前泥盆纪龙山系划分出震旦、寒武、奥陶、志留系,为华南地区前泥盆系的划分打开了新局面;对上古生界地层大部分划分到阶(组);中生代地层层序中建立了下侏罗统金鸡组,作为与上三叠统的界线;确定南雄组、罗佛寨群为上白垩统和古新统陆相地层的代表性剖面;对雷琼盆地划分出海相第三系等等,对普查找矿、研究地质都有重要作用。

划分出500多个岩体,通过区调和研究,划分为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5个侵入期,并把燕山期分为5期。

发现矿床(矿点)669处,圈出重砂及土壤化学异常2251处、放射性异常及铀矿点上千处,有许多已被证实为工业矿床,如博罗、广宁、龙门等地铌铁矿、广宁伍和磷钇矿、广西博白高钽矿、粤北的铀矿等。

提交的全省1∶20万地质图件和说明书,是广东一套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可供工农业、国防、科研和教学使用。

(3)前期由苏联专家指导,受槽台学说影响大,后期则受李四光部长的地质力学理论影响较大。

2.1973~1996年,1:5万填图高峰期1961年启动第一幅1:5万地质填图,前后共有11个单位进行过填图,至目前共完成162幅图(不包括有色、冶金、煤炭、核工业等部门开展的图幅)。

(1)调查队伍多,技术力量强大;(2)早期区域地质调查与区域矿产调查同步进行,并围绕找矿进行非标准图幅区调,后期则以标准图幅开展;1960年,接照苏联规范,开展了曲江大宝山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试点,目的是研究大宝山矿床的分布和成矿规律,寻找新的矿床。

1961年3月,区测队围绕石菉铜矿以及锡山钨锡矿区开展潭水幅区调,1964年11月提交验收。

1963年8月围绕大降坪硫铁矿区开展区调,1967年提交图幅验收。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968—1972年,1∶5万区调停顿。

1973年5月,配合“小三线”找铁、铜矿产,开展连阳岩体东缘的阳山—大崀地区区调,1975年9月提交验收,1983年12月出版,是第一次出版1:5万区域地质图件。

1974年5月,区调队在从化地区寻找铁、铜多金属矿,开展1∶5万区调,1977年4月提交验收,1984年12月出版。

1975—1977年,为了配合铁铜煤矿普查,区调队在惠东铁炉嶂周围、紫金宝山嶂矿区周围、琼海烟塘、信宜贵子地区以及台开恩煤田开展1∶5万区调。

1978年9月,地质部颁发《一比五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暂行要求(试行稿)》。

此后按部颁要求进行。

1980年,重点开展有色金属矿区调,区调队开展海丰—惠东连花山锡矿成矿带,公平—高潭幅1:5万区调联测。

1981年,贯彻区调工作“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综合矿产普查勘探队,组织区调分队围绕各自的任务,选择远景区开展1∶5万区调,区调队也增加了力量。

1985年,区域地质调查的职工数达883人。

1:5万区调,新发现矿床(点)208处,各类物化探异常1078处,其中有的已证实为工业矿床,有的具有一定的远景,例如潭水幅发现的阳春小南山钨矿、铁炉嶂地区发现的万年坑铅锌矿、阳山—大崀幅发现的硼矿、深圳地区发现的蓝晶石矿、黄山洞地区发现的白葛钨锡矿、合水—思贺幅发现的中洞金矿,都具有一定的远景。

1968—1975年,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所属各队进行了南岭、梅田、连阳、曲仁、兴梅、广花、高要等7个煤田1∶5万地质调查及煤田预测工作,编图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

1986年后大规模开展1:5万区调填图。

(3)中后期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1986年后大规模开展1:5万区调填图,地矿部开始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主要表现为三大岩类填图方法的应用及RS、GIS 的推广应用。

沉积岩:层序地层学的兴起,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并以岩石地层划分为主,同时进行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等划分;进行地层格架的研究;红盆地区采用了构造—岩性—岩相填图法。

火成岩:受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理论的影响,对广东省各花岗岩基进行了解体,划分了单元、超单元(或序列),建立了花岗岩岩石谱系单位;同时对花岗岩形成与定位空间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新进展;火山岩地区则开始应用岩性—岩相双层填图方法。

变质岩:采用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填图,岩群—岩组—岩段。

(4)受板块构造理论的影响大。

3.1996~现在,1:25万填图高峰期,1:5万填图项目减少1996年启动第一幅1:25万地质填图(广州市幅),至目前已完成5幅。

1:5万填图项目减少。

(1)调查队伍减少,技术力量减弱;(2)调查内容多样化,涉及生态、农业、城市、旅游等方面;1998年完成的东莞幅区域地质调查,同时进行了生态地质调查,编制了1:5万地质生态环境图;2000年完成的1:5万丹霞山地质地貌保护区区域地质调查,出版了地质图、地貌图、旅游资源分布图,同时出版了地质旅游系列《中国丹霞山》多媒体光盘。

1996年启动,2001年完成的广州幅区域地质调查,编制出版了系列图件:地质图、基岩地质图、第四纪—地貌图、内营力地质灾害图、外营力地质灾害图、等。

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3)1:25万填图以修测为主,带有片区资料总结的特点;(4)调查由平面进入立体;(5)3S及数字化技术的全面应用。

二、区调工作的一般方法及野外操作1.区调工作基本流程区调项目由立项论证—设计编制—野外地质填图—野外验收—最终资料成果验收—成果出版与资料汇交等过程(图2)。

图2 区调工作基本流程图2.工具三件宝:锤子、罗盘、放大镜。

3.人员每个区调项目3~4个野外调查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2~3人组成,其中组长1人,主要观察、记录、素描、照相等。

4.野外操作流程(1)野外手图地质路线主要由地质点、分段路线和地质界线组成(图3)。

图3 野外手图地质路线示意图A 定地质点B 分段路线C 地质界线 (2)野外记录格式与内容地质路线观测是区域地质调查中最基本的方法,野外记录则是地质路线观测的具体表现,故确立统一的野外记录格式十分必要,野外记录基本格式如下:2000 年 7 月 14 日 星期 五 天气 阴地点 深 圳目的:江门市、香港幅1:25万区调踏勘(或路线调查)路线:龙岗—盐田港同行:章老三0001(点号) 1:5万(或1:10万)香港幅 88/50 (座标)位置:385高地150°方向300m 公路边(或山沟或其它)点性:岩性点(或界线点、构造点等)描述:点处为人工露头(或天然露头…)。

……重要地质现象素描、主要路线信手剖面图、采样、路线小结及薄片鉴定图5 数字填图技术的新5件结果、地质体时代批注等。

5.地质图成图的基本过程地质图成图的基本过程如图4。

三、数字区调工作的方法与野外操作数字区调工作的方法与传统的区调方法基本相同,野外工作过程中除了地质三件宝以外,增加了新五件(图5)(掌上机、GPS 、数码相机、数码录相机、录音笔),最大的不同是掌上机取代了传统的记录本。

1.数字填图技术是集GIS 、GPS 、RS 技术为一体的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和信息获取及其成果的一体化采集、存储、处理、管理、服务等填图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的一项计算机技术。

2.数字填图任务数字地质填图(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从地质填图中应用计算机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入手,在确定地质填图空间数据表达的基础上,遵循传统地质填图的规律,在不约束地质工作者地质调查思维的前提下,既能满足计算机处理的需要,又能保证地质工作者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观测数据。

达到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以计算机野外数据采集和空间数据存储与表达技术为手段,通过填制数字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古生物、矿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普查,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勘查,为国家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提供基础性区域地学数据库,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数字区域地质信息。

3.数字填图流程与传统填方法基本相同最本的是建立PRB(Point—Routing—Boundary)过程。

……..四、执行的相关标准(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0001—91;(2)《区域地质图图例》GB/T958—89;(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5)《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6)《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3—1998)》;(7)《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ZB/TD10004—89);(8)地质矿产部直属管理局,1991,《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9)地质矿产部直属管理局,1991,《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0)地质矿产部直属管理局,1991,《变质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1)地质矿产部直属管理局,1993,《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新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2)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13)中国地质调查局,《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五、建议阅读的参考书(1)地质部书刊编辑室,1980,《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共三册),地质出版社;(2)广东省地质矿产局,1988,《广东省区域地质志》(附1∶100万广东省地质图、岩浆岩图、地质构造图),地质出版社;(3)广东省地质矿产局,1996,《广东省岩石地层》,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4)莫柱荪等,1980,《南岭花岗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