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犯罪主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精神障碍
• 1、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 A 医学标准 B 心理学标准 • 2、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 • A 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 B 大多数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 • 3、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 • A 处于早期或部分缓解期的精神患者 • B 某些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 • 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四节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一、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
• 1、特殊身份——刑法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 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资格、地位或状态。 • 2、身份犯——特殊主体作为构成要件或者处罚加 减根据的犯罪 • 3、身份犯分为——纯正身份犯、不纯正身份犯 • 4、身份犯的作用: • A 影响定罪 • B 影响量刑 • C 在共同犯罪中影响无身份犯者
四、特殊身份群体的刑事处遇 (一)未成年犯罪人 1、从宽处理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 轻或减轻处罚 • 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 •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 • • •
• 3、不成立累犯 •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 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 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 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 【例2】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 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元;唆使李某(19岁) 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元;唆使王某(1 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 构成何罪?(2000年试卷二第23题) • A.盗窃罪 B.抢劫罪 •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 【解析】B。
• • • • •
(三)犯罪孕妇的刑事处遇 1、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从宽适用缓刑的原则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 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 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 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 【例8】①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 特殊资格,以及其他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 的、行为人在社会关系上的特殊地位或者状 态。②由于特殊身份必须与一定的犯罪行为 有关,所以,性别、国籍等不可能成为特殊 身份,首要分子则属于特殊身份。③挪用公 款罪是真正身份犯,只有国家工作人员可以 构成挪用公款罪,但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 为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 (二)老年犯罪人的刑事处遇 • 1、从宽处理的原则 •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 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 者减轻处罚。” • 2、原则上不适用死刑 •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 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 3、从宽适用缓刑的原则 •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 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 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 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案例2】
• 刘某,某纺织厂工人,平时表现较好,没有 劣迹。2010年9月某日下午,刘某因家务琐 事与其父赌气,先后在其家中和咸阳市广场 地下宫等处酗酒。深夜2时左右,刘又到该 市一家羊肉泡馍馆喝酒。饭馆经理发现刘饮 酒过量,怕他闹事,劝他不要再喝了,并让 服务员张某、徐某护送刘回家。
• 张、徐二人用自行车将刘护送到门口,等候 刘家人出来作了交代。此时,刘进屋拿出一 把菜刀,向张的头部猛砍一刀,徐见状逃离, 刘持刀追赶未追上,刘的弟弟和父亲到现场, 忙将张送往医院抢救,但张因颅脑严重损伤 经抢救无效死亡。法院判刘某犯故意杀人罪,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 5、身份犯的类型包括: • A 职务上的身份 • B 职业上的身份 • C 职责上的身份 • D 其他基于一定法律关系而产生的身份 • 6、注意两点: • A 特殊身份产生于犯罪之前 • B 特殊身份仅限于实行犯
• • • • •
二、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类型 1、自然身份与法定身份 2、定罪身份与量刑身份 三、特殊身份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1、定罪的意义 2、量刑的意义
三、生理功能丧失
• 1、聋哑人、盲人 • 2、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四、醉酒
• 1、病理性醉酒——精神病人行为人故意使 自己陷入病理性醉酒? • 2、生理性醉酒 • A 并未丧失其辨认和控制行为的能力 • B 辨认和控制能力有减弱 • C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 【例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下列人 员的犯罪行为依法可以从宽处罚的有: ( ) • A.未成年人犯罪的 • B.聋人或者哑人犯罪的 • C.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 • D.盲人犯罪的 • 【分析】D。
• 4、从宽适用缓刑的原则 •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 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 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 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 5、免除前科报告义务 •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 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 务。”
• C.15周岁的人犯强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所以,对甲应认定为强奸罪 • D.拐卖妇女、儿童罪重于强奸罪,既然15 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就应对 拐卖妇女、儿童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 甲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实行并罚 • 【解析】ABD。
• 【例6】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试卷二第2题) • 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 (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 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 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 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 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 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 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 • 【解析】C。
• 纪某见此情景,心想杀人偿命这是自古规律, 顿生外逃的念头。在准备回家拿取外逃必备 之物的途中,纪某看到一大款模样的人手提 皮包,一边走一边打手机,心想该人肯定有 钱,随即掏出匕首将持包人刺伤,把包和手 机抢走,包内有现金5000余元等物。纪某 到乡下外婆家躲避了一年多。
• 2002年10月份的一天,纪某出门游艇,见 路边停着一辆桑塔纳轿车,即设法打开车门, 将车开走。行使途中,因操作生疏,将路边 一百水果摊的老头撞死并把买水果的顾客撞 伤。纪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 当日下午,纪某将该车以4万元的价格低价 卖出。2003年2月27日纪某被抓捕,随后主 动向司法机关交代了上述行为,而且还交代 其曾经在半年前即2002年8月,受好朋友之 托捎带两包毒品,得“劳务费”5000元。
第五节 单位犯罪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
• 1、单位犯罪——刑法所规定的经过单位决 策,为了单位利益而以单位名义实施的应受 刑罚惩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 2、单位犯罪的特征: • A 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 位、机关、团体 • B 只有法律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 体的犯罪,才存在单位犯罪及单位承担刑事 责任的问题
三、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1、影响和决定因素: A 知识和智力成熟程度 B 精神即人的大脑功能正常与否的状况 2、以一定的年龄为标志——正常自然人具 备刑事责任能力的界限 • 3、以精神障碍为限制——排除、减轻责任 • 4、适当考虑生理缺陷——减免责任 • • • •
• • • • •
5、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 A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精神) B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精神) C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年龄) D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未成年、精神)
• • • • • •
3、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原则(14-18) (见后面) 4、适用年龄的注意问题: A 年龄——实足年龄、生日的第二天 B 法定年龄能否突破——绝对不能 C 跨年龄段犯罪——(以8种犯罪考虑)
• 【例1】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2002年试卷二第41题) • A.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 B.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 伤残 • 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 D.15周岁的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 【解析】ABCD。
第七章 犯罪主体
【案例1】
• 纪某(男,1987年6月5日出生)。在2001 年6月份之前纪某多次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 40000余元。2001年6约5日,纪某被几个 朋友邀请到一酒店吃饭,席间纪某等大声喧 哗导致邻座几个客人(也是年轻人)不满, 双方争吵,纪某一怒之下掏出随身携带的匕 首向对方为首的一个小青年猛刺两刀,将对 方刺到在血泊之中并当场死亡。
• 【例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下 列哪些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2006年 试卷二第51题) • A.参与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造成被 运送人死亡的 • B.参与绑架他人,致使被绑架人死亡的 • C.参与强迫卖淫集团,为迫使妇女卖淫, 对妇女实施了强奸行为的 • D.参与Baidu Nhomakorabea私,并在走私过程中暴力抗拒缉 私,造成缉私人员重伤的 • 【解析】CD。
• 【例5】《刑法》规定,在拐卖妇女、儿童 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仅定拐卖妇女、 儿童罪。15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 强行奸淫幼女。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 的?(2008年试卷第53题) • A.《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没有规定15周 岁的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负刑事责任,所 以,甲不负刑事责任 • B.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含了强奸罪,15周 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 甲应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
• 【例3】甲15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甲和乙一起 上学,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 元钱和4小袋白粉末。甲说:“这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 英文‘heroin’及‘50g’的字样。我在电视上看过,这东 西就是白粉,我们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二人遂 将4袋白粉均分。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 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 甲的行为:(2004年试卷二第6题) • A.构成走私毒品罪 B.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 C.构成贩卖毒品罪 D.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 • 【解析】C。
第三节 与刑事责任年龄有关的因素
一、刑事责任年龄
• 1、刑事责任年龄——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 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 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 2、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以犯罪时为标准 • A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 • B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4~16周岁 • C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周岁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
• 1、内容——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具备的刑法意 义上的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 • 2、认识能力:辨认能力——行为人具备对自己的 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性质、后果的分辩认识能 力。 • 3、选择能力:控制能力——行为人具备决定自己 是否以行为触犯刑法的能力。 • 辨认能力+控制能力——刑事责任能力
• ④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司法 工作人员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从重 处罚。这种情形称为不真正身份犯。关于上 段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8年延期考试试卷二第3题) • A.第①句错误,其他正确 • B.第②句错误,其他正确 • C.第③句错误,其他正确 • D.第④句错误,其他正确 • 【解析】B。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 1、犯罪主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 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 2、犯罪主体的分类: • A 自然人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主体 • B 一般主体 特殊主体 • 二、犯罪主体的意义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 1、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 为的能力。 • 2、刑事责任能力的价值: • A 行为人成为犯罪主体的前提条件(有责性) • B 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 (1)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意志自由 • (2)行为人实施某行为——是其自由意志的选 择 • (3)行为人选择实施某行为——承担选择的 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