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 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51d39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6.png)
后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确认的 理性化的伦理原则来判断是非对错, 这一阶段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法律是 为了保护大家的权利而制定的;第二 阶段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认为 只有基于普遍的伦理原则做出的决定 才是正确的。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1 2
04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实践 意义
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指导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 阶段和特点,制定更加符合学生
需求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
帮助教育者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道 德认知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引
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醒教育者关注学生的道德判断 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拓展跨文化、跨领域的研 究
深化个体差异的研究
结合神经科学和基因研究
培养道德判断力
研究不同文化、不同领域(如商业、教育 、医疗等)中道德认知的发展和应用。
进一步探讨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个体差异 的原因、表现和影响,为教育和心理咨询 提供指导。
探究道德认知发展的神经和基因基础,为 深入理解道德认知提供更多依据。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理论背景 •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实践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理论背景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概念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过程。
它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水平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并提出了道德发 展的三个阶段。
强调了道德认知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简述科尔伯格品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简述科尔伯格品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c11b03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a.png)
简述科尔伯格品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科尔伯格以两难故事实验(海因兹偷药)为基础,提出了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和六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4~10 岁)儿童处在外在掌控时期,顺从人士的道德规范,遵从赢得奖励、躲避惩罚的道德原则。
这一水平又分成两个阶段:阶段一,避免惩罚阶段,亦称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
儿童著眼于犯罪行为后果,遵守他人的规则以防止惩罚、获得奖励;阶段二,相对功利阶段,亦称工具目的定向阶段,儿童已经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与的投资回报去考量顺从原则,以被满足用户的程度去评价犯罪行为。
(2)习俗水平(10~13 岁)儿童将的标准予以内化,他们顺从法则以讨好他人或维持秩序。
这一水平又分成两个阶段:阶段三,寻求认可阶段,亦称“好孩子”定向或人们相互合作阶段。
儿童期望讨好他人,协助他人,可以根据犯罪行为者的动机、特点以及当前情境评估犯罪行为;阶段四,顺从阶段,亦称“好公民”或维护和社会秩序阶段。
儿童已经开始考虑到社会体系和良知,自己的责任,表明出与较低的认同,并力图保持社会秩序。
(3)后习俗水平(13 岁以后)儿童存有了真正的道德概念,道德观全然内化,儿童认识到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从中展开挑选。
这一水平又分成两个阶段:阶段五,法制观念阶段,亦称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人们以理性方式思索,注重多数人的意愿和社会福利,指出依法行事就是的犯罪行为方式;阶段六,价值观念阶段,亦称个人良心定向或普遍道德原则阶段。
人们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行事,犯罪行为受自我良知的约束。
科尔伯格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所有这些发展时期。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5596d11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3.png)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是由哲学家约翰科尔伯格(JohnJ.Kohlberg)提出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将人类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一组里程碑式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构成,以蛋白质的形式逐步向上进化。
科尔伯格的理论指出,道德的发展有三个主要水平,即低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
低水平,主要是以自我利益为导向,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力追求自己的利益,义务只是以实际利益作为衡量标准,是人们本能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表面道德”,没有真正的道德观念,也没有太多的压力和束缚,主要表现为自私、自利、贪婪和私心等。
中水平主要是以群体利益为导向,认为理想的道德行为应以群体的利益为依据,而非以个人的利益为依据,这是一种集体的道德,主要体现在重视既定的价值观念,理解社会规范,社会伦理观念等,但仍然无法真正的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道德,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利心理,主要表现为守规矩、尊敬权威,遵守法律等。
高水平着眼于本质的道德,它更多地强调以道德标准为导向,并以正义和谅解为基础,把个人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统一起来,从而实现真正的道德发展,它更关注社会价值体系,考虑更大的利益范围,提出以自由、善良、公正、人权、仁慈为核心的伦理观念,以维护正义为目的。
科尔伯格的理论认为,上述三个水平的道德发展下还可以细分为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分别为:舍尔马克斯阶段(Sheldon)、普洛夫斯基斯阶段(Preoperational)、阿留申格阶段(Aristotelian)、自我利益阶段(Self-Interest)、普遍利益阶段(Universal Interest)和理想社会主义阶段(Idealistic Socialism)。
(二)舍尔马克斯阶段舍尔马克斯阶段(Sheldon)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他认为,道德的发展最初是建立在个人行为之上的,在舍尔马克斯阶段,道德的发展只是以个人的感受和经验为基础,实际上只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缺乏系统性,也没有任何深刻的理解,大多是随着情绪和感受变化而变化,并不能客观地衡量观点是否正确,只能以实际利益为衡量标准,追求一种短暂的情感满足,一种“非理性的快乐”,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常常缺乏责任感。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0eb8df22cc58bd63186bdbf.png)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Kohlberg’sTheoryofMoralDevelopment)L·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发展心理学家,他致力于儿童道德判断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发展阶段认统治是以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来划分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阶段,强调儿童的道德发展与其年龄及认知结构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受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皮亚杰的观点的影响,被称为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的继承人。
他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分析基础上,引起了西方心理学界,特别是美国和前联邦德国的教育界的很大反响。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尔伯格主要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道德发展的,他强调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强调道德判断同逻辑思维能力有关;强调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着巨大的刺激作用。
科尔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道德两难论法。
他编制了九个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如常用的一个故事便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即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镭锭。
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售价却要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元。
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
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破门进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
问:这个丈夫该这么做吗?为什么?利用这类两难故事,科尔伯格研究了75名10~16岁的被试。
以后每隔三年重复一次,直至22~28岁。
他让被试听了故事后判断是非,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再根据他们的回答划分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同时又根据一系列的回答,编制了各种不同水平的量表,再来测定其他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
科尔伯格从被试的陈述中区分出30个普遍的道德属性,如公正、权利、义务、道德责任、道德动机和后果等等。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5016f2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6.png)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科尔伯格-道德发展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其实质为人类道德思维的发展模式。
科尔伯格致力于研究道德判断的规律、态度与行为等,其研究成果创立了人类道德心理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知识、心理咨询、教育教学等多个领域。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人类道德发展的过程对于道德判断的提高和成长至为重要,从而进一步实现个体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繁荣发展。
科尔伯格将人类道德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前道德阶段、预公正阶段和公正阶段。
其中,前道德阶段特征较为简单,以自我满足和符合需求为主要目标;而接下来的两个阶段则分别关注了规则与责任、公平与正义两大类重要因素。
前道德阶段是从婴儿出生起到约两三岁的初步阶段,主要特征是以小孩的本能需求为导向,通过寻找外在奖惩指向,来控制自身行为。
例如,小孩在过于意志坚定时回避成人提出的较为权威和严格的规则,而相信成人的威权和力量是他们得到满足和幸福的前提条件。
在这一阶段,小孩的道德判断主要由情感决定而非理性思维。
预公正阶段通常在年龄三到八岁间,小孩开始接触到其他外界的人和事物,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不总是准确的,而需要通过规章制度来支配和限制。
在这一阶段,小孩开始接受外部的规则与公正性原则,以此慢慢领悟道德判断。
他们将自己的行为与社会对自己的评价系统相对应,在执行某项行为时首先在意的是成人对其行为的态度和评价。
科尔伯格认为此时小孩对于道德规则的认识还较为简单,只能弱化情感因素而加强具体行为因素的考虑。
公正阶段是从八岁左右进入,到成为一个成熟人士的青少年时期之前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道德发展倾向于理想化和思考虚拟的社会,倾向于发掘道德标准的本质及其各方面的应用。
这一阶段较为重视道德判断的科学性,以及逻辑思维及推理的能力。
科尔伯格认为这个阶段的表现包括感情、观照世界,思考如何处理各种道德问题。
此时,要求小孩对于道德规则的意义和涵义有一个相对深刻和系统的认识,而不是简单地遵循不同的人的意见和建议。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c09e5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b.png)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他认为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儿童到成年人的道德思维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成熟。
该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前传统层次、传统层次和后传统层次。
在前传统层次,儿童的道德思维主要是基于对权威的顺从和避免惩罚。
他们的道德判断主要是基于外部规则和权威的命令,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这个层次,道德观念是非常简单和单一的,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避免惩罚。
随着儿童的发展,他们逐渐进入传统层次。
在这个层次,儿童开始关注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感受。
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试图遵守这些规范。
他们的道德判断开始基于公正和合作,他们会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和需要。
然而,在这个层次,他们的道德判断还是相对简单和表面的,缺乏对道德冲突的深入思考。
儿童进入后传统层次,他们的道德思维变得更加复杂和成熟。
在这个层次,个体开始关注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并能够进行抽象和理论上的思考。
他们能够考虑到不同的道德观点和利益冲突,并能够找到平衡和解决的方法。
他们的道德判断不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更注重道德原则和伦理价值。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道德思维方式和判断依据。
这个过程是逐渐的,需要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地接触和思考道德问题。
同时,个体的道德思维发展也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对个体的道德判断产生影响。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培养良好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逐渐发展出更加成熟和复杂的道德思维。
教育者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儿童思考和解决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决策能力。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提供正面的道德榜样和引导,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道德思维的发展过程。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3063a323968011ca300913d.png)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道德认知发展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德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anceKohlberg,1927-1987)。
他继承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经过30多年的研究,创立了较完美的理论体系,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
该理论源自本世纪初杜威的进步主义德育研究。
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并提出道德能力发展阶段的思想。
尔后,皮亚杰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儿童道德判断力进行了专门研究,以公正观念发展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但由于太过于理论化而被人忽视。
直到50年代,科尔伯格面对战后的学校道德问题,深入进行系统实证研究,并实施不同的德育实验,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西方学校德育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科氏出生于美国,早年是一所私立中学的优秀生,战前在一艘运送犹太人难民的船上当副机械师。
1952年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后又攻读博士学位。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皮亚杰20多年前的著作《儿童道德判断》,激起了他致力探讨当时出现的极其尖锐的德育问题的强烈愿望,并立即进行研究。
经过5年工作,他以充分的材料再证和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完成了博士论文。
但很意外的是,论文评价虽高但外界反映冷淡,这反而激发了他进一步研究的决心。
经过约16年的研究,考察比较了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进行了广泛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尤其是对美国75名儿童进行的近16年的跟踪道德发展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实证材料,同时他又从理论上对以往的学校德育理论进行认真的重新研究和评比,批判了美德袋的文化传递理论只是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方法,肯定了以发展道德认知能力为主体的杜威进步主义德育思想,提出了他的完整理论体系。
在尔后的近20年中他继续研究探讨,不断修改完善,直到1981年他把近30年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编辑为《道德发展哲学》、《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时,仍对道德判断力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定义进行修订,反映了他治学严谨和理论体系的深化。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b37af4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1.png)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旨在解释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过程。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人类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道德推理和行为特征。
三种水平分别为:
1.前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包括两个阶段,即惩罚与后果水平和相对主义水平。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自己的利益或避免惩罚,而不是基于普遍的道德原则。
2.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包括两个阶段,即社会秩序与权威水平和社会契约水平。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考虑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规范,并将其纳入自己的道德判断中。
3.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也包括两个阶段,即普遍性伦理准则水平和道德自治水平。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道德判断不再基于社会规范或个人利益,而是基于普遍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并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科尔伯格认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些阶段,并且每个人在每个阶段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他还提出了一些方法,如“道德两难故事”,可以帮助人们进入不同的道德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在道德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6c8966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1.png)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是20世纪后期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种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被称为道德发展理论。
该理论描述了人类在道德决策和行为中的认知发展过程。
本文将对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理论概述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是一种认知构建的过程,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经历着不同的道德思考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总共有六个道德发展阶段。
这些阶段依次为:前传统道德阶段、传统道德阶段和后传统道德阶段。
二、前传统道德阶段1. 个体主义与机械权威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考主要基于自己的利益和所受到的权威的规定。
个体主义阶段下的道德决策是基于自己是否能从中获益,而机械权威主义阶段下的道德决策是基于权威的规则是否被违反。
2. 交换与互利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考开始考虑到如何满足他人的需求以及互惠关系的建立。
个体开始关注到交换和利益互惠,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决策。
三、传统道德阶段3. 社会规范维持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关注社会规范和权威的维持。
他们告诉自己应该遵守规则并为社会利益而行动。
个体开始意识到社会秩序和规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4. 社会契约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思考正义和由社会契约形成的规则。
他们开始考虑社会契约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道德决策。
四、后传统道德阶段5. 人为权益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关注人权和道德原则的维护。
他们认为道德是基于普遍的人权和原则,并试图通过这些原则来决策和行动。
6. 普世原则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考超越了社会规范和个体权益。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602cf6b0b1c59eef8c7b432.png)
反对偷药 药剂师没有错,他也是跟别人一样希望 赚钱。
(2)习俗道德水平(9岁-12岁)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 儿童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 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展开思 维和行动。 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儿童更加广泛地注意到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的重 要性,开始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严格遵守全社会 共同约定的某些行为准则,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讨论
1.海先生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海先生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海先生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 很重要?为什么? 5.海先生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 错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先生最负 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护理学相关理论 ——成长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是美 国哈佛大学著名的社会学教授,他通过访谈的方式, 采用纵向研究,用十年的时间研究了10~16岁男孩的 道德发展,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三级六段的道德发展理论 。 对10多个不同国家的被试者进行调查,发现尽管种族/ 文化/和社会规范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但人的道德判断 岁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大致可以分为 3种水平,6个阶段。
(1)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
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儿童根据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他们为了免遭惩 罚而听从权威的命令,尚未具有真正意义的准则概念。 判断过错的标准不是行为本身的性质,而是遭受惩罚 或造成破坏的程度。 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阶段 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尊重规则。 “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是这一阶段的指导思想。 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对等观念 。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2fc3f1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6.png)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德国哲学家科尔伯格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经历不同阶段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和特点。
本文将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进行详细阐述,并探讨其对人类道德发展的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共包括三个阶段:前传统道德阶段、传统道德阶段和后传统道德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传统道德阶段,此阶段主要出现在儿童早期。
在此阶段,个体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基于外部权威的规则和规定。
孩子们会服从权威人物的指令,但他们并不理解背后的原因和道德意义。
例如,孩子们会听从父母或老师的命令,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第二阶段是传统道德阶段,此阶段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
在此阶段,个体开始意识到道德规则的存在,并试图遵守这些规则。
他们的道德判断主要取决于社会和文化的规范。
此外,他们常常将道德认可与他人的期望和社会规范对自己的要求联系在一起。
例如,青少年可能会认为打架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的父母教育他们不要使用暴力。
第三阶段是后传统道德阶段,此阶段通常出现在成年后。
在此阶段,个体逐渐摆脱了传统社会和文化的约束,开始独立思考,并基于自己的原则和理由作出道德决策。
他们开始关注个体权利和社会正义,并且能够在不同的道德问题上提供合理的解释和论证。
例如,他们可能会认为为了保护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同性婚姻应被合法化。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个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强调个体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个人在道德问题上的差异,并且能够引导我们在道德教育和培养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它强调了传统社会和文化对个体道德判断的影响。
传统社会和文化通常为个体提供了道德指导和规范,但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限制了个体的道德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传统道德观念,并鼓励个体独立思考和拥抱社会变革。
最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呼吁关注个体权利和社会正义。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1b5488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4.png)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描述个体在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成长。
这一理论将道德发展分为了三个主要阶段:前传统期、传统期和后传统期。
近年来有学者对科尔伯格的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理论强调个体道德发展的内在过程。
在前传统期,个体的道德判断完全依赖于外部权威和规则。
在传统期,个体开始考虑道德规则的存在和合理性,并逐渐发展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在后传统期,个体的道德判断不仅考虑了规则和权威,还考虑了普遍的原则和价值观。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道德认知发展过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重新解读科尔伯格的理论可以发现道德发展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
科尔伯格的理论过于强调了阶段之间的线性演变,忽视了个体的道德判断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
实际上,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受到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的,同一阶段的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道德判断和行为。
我们应该在重新解读科尔伯格的理论时注重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复杂和多样的道德判断。
科尔伯格的理论对于道德教育和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在社会和交互中形成的。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通过提供合适的社会和教育环境来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
在前传统期,教育者可以通过强调规则和权威来帮助个体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
在传统期,教育者可以鼓励个体思考和探索道德价值观,并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
在后传统期,教育者应该引导个体深入思考关于普遍原则和价值观的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更加成熟和全面的道德判断。
科尔伯格的理论还提醒我们要关注道德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
不同个体在道德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偏好和倾向。
教育者和研究者应该尊重个体的道德差异,并在教育和研究中考虑到个体的多样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个体的需求,促进其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对于我们理解个体的道德发展过程以及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32c7e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b.png)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阶段理论,用于解释人类道德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该理论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包含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第一层次是前康德式阶段,包括道德理解的前康德阶段和前康德伦理阶段。
在前康德式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外在的权威和规则,以避免处罚为主要目标。
在前康德阶段,个体关注自己的利益,道德观念以个人的满足和需求为出发点。
例如,一个人只在被期望做某事的情况下才会去做,而不会考虑其背后的伦理和道义。
在前康德伦理阶段,个体开始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道德理解更加内化。
但仍然是由外部的规则和权威来决定行动的标准。
在这个阶段,个体往往只关注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中的立即的权力和利益。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遵守规则,是因为他担心被指责或受到惩罚,而不是因为他觉得遵守规则是正确的。
第二层次是康德式阶段,包括道德理解的康德阶段和康德伦理阶段。
在康德式阶段,个体开始考虑持久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并且能够从社会角度和普遍性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康德阶段,个体开始理解并内化道德规则和义务,他们的行为更多地基于社会和道德准则,而非出于个人的直接利益。
例如,一个人会拒绝参与不公正的行为,因为他们相信公正是正确的,不论其对个人有何利益。
在康德伦理阶段,个体开始考虑更加广泛的社会和全球的利益,关注道德原则比康德阶段更加普世化。
他们重视权利和社会正义,重视个人权力和义务的平衡。
他们愿意为了追求更高的道德价值而违反规则。
例如,一个人可能抗议违法行为或不公正的决策,因为他们坚信追求真理和公正比逆从于法律更为重要。
第三层次是后康德式阶段,包括道德理解的后康德阶段和后康德伦理阶段。
在后康德式阶段,个体开始对传统道德规范进行批判,并尝试建立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
在后康德阶段,个体开始关注多元主义和完全民主的原则。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0eb8df22cc58bd63186bdbf.png)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Kohlberg’sTheoryofMoralDevelopment)L·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发展心理学家,他致力于儿童道德判断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发展阶段认统治是以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来划分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阶段,强调儿童的道德发展与其年龄及认知结构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受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皮亚杰的观点的影响,被称为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的继承人。
他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分析基础上,引起了西方心理学界,特别是美国和前联邦德国的教育界的很大反响。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尔伯格主要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道德发展的,他强调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强调道德判断同逻辑思维能力有关;强调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着巨大的刺激作用。
科尔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道德两难论法。
他编制了九个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如常用的一个故事便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即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镭锭。
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售价却要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元。
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
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破门进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
问:这个丈夫该这么做吗?为什么?利用这类两难故事,科尔伯格研究了75名10~16岁的被试。
以后每隔三年重复一次,直至22~28岁。
他让被试听了故事后判断是非,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再根据他们的回答划分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同时又根据一系列的回答,编制了各种不同水平的量表,再来测定其他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
科尔伯格从被试的陈述中区分出30个普遍的道德属性,如公正、权利、义务、道德责任、道德动机和后果等等。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da4a68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c.png)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又称为科尔伯格道德阶段理论或科尔伯格阶段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道德发展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并依据道德推理的复杂性和合情合理的能力水平划分。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道德教育、心理学领域以及法律、教育等专业的研究中。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和普遍性。
科尔伯格提出,人类的道德发展分为前体道德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
前体道德指个体在道德判断之前形成的道德基础,主要通过社会化和道德教育来获得。
而道德判断则是指个体在具体道德问题上的实际推理和判断能力。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人类的道德发展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1. 预积极阶段:这一阶段,个体对道德问题的判断主要依赖于外部权威和惩罚机制。
个体的行为主要是出于顺从和恐惧的动机,没有明确的道德观念。
2. 个体利己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他们认为道德是通过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来实现的。
3. 互利合作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关注与他人的互利关系,倡导互惠互利、合作和公平。
他们认为道德是通过维护共同利益和相互交流来实现的。
4. 社会秩序遵从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重视社会秩序和规则,认为道德是通过遵从社会规范和道德法律来实现的。
个体开始对法律和权威有较高的尊重。
5. 社会契约维护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公正。
他们认为道德是通过维护社会契约和公共利益来实现的。
6. 宇宙伦理原则阶段:这是科尔伯格理论中的最高阶段,个体在这个阶段超越了个人和社会的限制,追求最高的道德标准。
他们认为道德是通过遵循普世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法则来实现的。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强调道德发展的连续性和渐进性,个体需要不断经历不同的阶段并逐渐发展出更高层次的道德思维能力。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https://img.taocdn.com/s3/m/01549f1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a.png)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西方道德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通过对人类道德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逐渐成熟的道德理念,它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
本文将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探讨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概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而建立的。
科尔伯格认为,人类的道德发展具有逐渐成熟的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念。
前传统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观念主要是基于外界的惩罚和奖励。
人们会遵循规则和权威的指示,但是他们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理解规则背后的道德原则。
传统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观念主要是基于社会规范和传统价值观。
人们会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但是他们的道德观念仍然是外在的,不能独立思考和判断。
后传统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观念主要是基于内心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人们能够理解并认同道德原则,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可以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内涵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具有以下几个内涵:1、道德发展具有逐渐成熟的趋势科尔伯格认为,人类的道德发展具有逐渐成熟的趋势。
在前传统阶段,个体的道德观念主要是基于外界的惩罚和奖励,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传统阶段,个体的道德观念主要是基于社会规范和传统价值观,仍然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后传统阶段,个体的道德观念主要是基于内心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能够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2、道德发展是个人的内在过程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是个人的内在过程,它不是被外界强制施加的,而是个体自身逐渐形成的。
在道德发展过程中,个体需要逐渐理解道德原则和价值观,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3、道德发展是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科尔伯格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个体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https://img.taocdn.com/s3/m/364983d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b.png)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人类道德认知与行为发展的不同阶段。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道德行为和认知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随着个体智力、体验和人际交往的增加,人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六个阶段:1、顺从和惩罚取向阶段;2、自我利益取向阶段;3、社会规范取向阶段;4、社会契约取向阶段;5、人类权利和社会利益取向阶段;6、普世原则取向阶段。
顺从和惩罚取向阶段是指儿童在0-2岁时,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只是为了获得回报而遵守规则,不愿意违背他人的意愿,害怕惩罚。
自我利益取向阶段是指儿童在2-7岁时,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认为一种行为是否正确应该以行为效果的好坏来衡量,仅仅满足于交换利益。
社会规范取向阶段是指儿童在7-12岁时,开始认识到一些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关注公正和信任,他们认为行为的好坏是根据社会规范来评判的。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是指人在12-18岁时,认为法律和制度的权威超越了他们自己的意愿,如果这些法律和制度被大多数人同意,那么这些制度就应该被遵守。
人类权利和社会利益取向阶段是指人在成年之后,认识到所有人都有他们的人权和社会福利,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也应该被制定为为最大限度地平衡不同群体间的利益。
普世原则取向阶段是指人在成年之后,认为所有人都应该遵守客观、无私、公正和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这些原则基于广泛共享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不被任何特定的人、群体或制度所控制。
总体来说,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阐述了人类道德认知与行为的不同阶段,为理解人类道德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https://img.taocdn.com/s3/m/9be2c27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5.png)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是由心理学家杰瑞德·科尔伯格提出的一种理论,旨在描述人类道德理解的发展过程。
科尔伯格认为,人类道德理解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特征。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包括五个阶段:
1.安慰型道德: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婴儿时期,人们在这个阶段内主要关心自
己的感受和感官满足。
2.法制型道德: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社会的规则和法律,并且会尝试遵
守这些规则来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
3.好朋友型道德: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且会尽力
保护他人的利益。
4.公正型道德: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道德问题不是黑白分明的,而是
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
人们也会开始重视公平和正义。
5.全球型道德: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考虑全球性问题,如人权和环境保护,
并且会致力于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
人们在这个阶段内会更加愿意为达成公平和正义而牺牲个人的利益。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理论,但也有许多批评。
有些人认为这个理论忽略了文化差异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并且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某个阶段内表现得比其他人更优秀。
尽管如此,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仍然是心理学界的重要理论之一,并且对于理解人类道德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fef40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3.png)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道德领域发展的理论。
科尔伯格的理论以研究儿童和青少年道德思维为出发点,但也可以应用于成年人的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的理论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思维是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变的。
科尔伯格将人类的道德发展分为六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道德思维的复杂度和普遍性进行排序。
1. 前社会化阶段(Preconventional Level):这一阶段的道德思维主要由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奖罚机制驱动。
在第一阶段,儿童会表现出对违反规定的惩罚的敏感性。
在第二阶段,儿童会考虑行为的利益和回报对自己的影响。
2. 社会契约与个人对立阶段(Conventional Level):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维开始从道德规则中脱离,转向考虑法律和社会的秩序和权威。
在第三阶段,个人会始终遵守法律规定。
在第四阶段,个人开始考虑社会利益和组织的维持。
这时个人追求的是社会责任感和秩序。
3. 自身道德原则阶段(Postconventional, Autonomous, or Principled Level):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思考个人的道德原则和人权。
在第五阶段,个体会考虑到社会权益与法律冲突时如何平衡。
在第六阶段,个体会考虑到道德的普遍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法律和伦理决策中。
值得注意的是,科尔伯格的理论并不是线性的,并且个人可以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
个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线性的过程。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道德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84be17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9.png)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劳伦斯.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
沿着皮亚杰的研究路线,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知发展过程。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判断可以从其结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加以界定,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道德判断,既有具体的内容,又有特定的结构。
个体的道德成长要经历一个有阶段的发展过程,而道德阶段是由道德判断的结构限定的。
根据道德判断结构和性质的不同,科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1.前因循水平在这一水平上,儿童能够区别文化中的规则和好坏,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但是他是根据行为对自己身体上的或快感上的后果来解释好坏的。
这个水平可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所谓对的,就是不违反规则,为服从而服从,不对人和物造成损害。
做得对的理由是避免惩罚和权威的强力。
本阶段的人采纳的是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不考虑他人利益或认识他们与行为者的利益之间的区别,更不能把两者的观点联系,依据物质后果而不是依据他人的心理兴趣裁判其行动。
无法区分自己的观点与权威的观点。
阶段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阶段。
所谓对的,就是能满足自己或他人的需要,按具体交换原则作公平交易。
做得对的理由是既满足自己的利益和需要情况下,还必须承认别人也有自己的利益。
本阶段的人采纳的是一种具体的个人主义观点。
他能把自己的、权威的和别人的利益及观点加以区别。
他(她)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各种利益,且充满着冲突。
所以,所谓对的都是相对的。
个人通过工具主义交换服务,通过对他人和他人的善意的工具主义需要,或通过对每个人的等量公平给予,来把彼此之间相互冲突的个人利益相整合或相联系。
2.因循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个体已内化现行社会的规则,即认为规则是正确的,能顺从现行社会秩序,且有维护秩序的内在愿望,行为价值是以遵守规则的秩序为依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尔伯格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
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
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
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
海因兹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海因兹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海因兹偷药是违法的。
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兹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给我们勾画出:道德发展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更高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兼容更低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则不能;各阶段的时间长短不等,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习俗水平,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科尔伯格提出的二通道的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按照个体道德判断结果的性质分类的)如下:
1.前习俗水平(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这以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
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包括一下两个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
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3.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