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述题整理(精华版)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的内涵包括爱人、克己复礼等,其中“爱人”具体表现为_______。
2. 《论语》中,孔子对弟子子路说:“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技能或职业,而应_______。
3.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三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_______”,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5. 《论语》中提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的重要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认为,以下哪项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A. 勇敢无畏B. 谦逊有礼C. 贪婪自私D. 狡猾多变2. 《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应该:A. 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B. 只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C. 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D. 既不重视过程,也不重视结果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A. 极端行事B. 走极端C. 适中行事D. 无为而治4.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温故而知新”,那么他:A. 只能回顾过去B. 只能预见未来C. 既能回顾过去,也能预见未来D. 既不能回顾过去,也不能预见未来5. 《论语》中,孔子对弟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A.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给别人B. 自己不喜欢的,要给别人C. 自己喜欢的,不要给别人D. 自己喜欢的,要给别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对“礼”的理解。
2.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如何理解?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仁政”思想,并结合当今社会,谈谈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2. 请结合《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谈谈你对现代教育的看法。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什么?A. 择其善者而从之B. 其不善者而改之C. 其不善者而避之D. 其善者而学之答案:B4. 《论语》中“仁”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个人修养B. 社会关系C. 政治理念D. 所有以上答案:D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君子的宽容B. 小人的狭隘C.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D. 君子的坦荡和小人的忧虑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_________,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答案:学而不厌7. “_________,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答案:不患人之不己知8.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答案:君子喻于义9.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雍也》)答案:己欲立而立人10. “_________,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答案:人无远虑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请简述《论语》中“礼”的重要性。
答案:在《论语》中,“礼”被视为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
孔子认为,礼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和谐。
礼不仅仅是外在的仪式和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尊重。
通过礼,人们能够表达对长辈和上级的敬意,也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12. 解释《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诚实和自知之明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界限,知道什么是自己了解的,什么是自己不了解的。
论语传考试题目及答案
论语传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的品质之一是“______”。
2. 孔子提倡的“______”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秩序的和谐统一。
3. 在《论语》中,孔子曾说:“君子不器”,意在强调______。
4. 孔子主张教育应面向所有人,他提出“______”的观点。
5. 孔子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中应当追求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包括以下哪一项?A. 忠诚B. 孝顺C. 宽容D. 以上都是2. 孔子对“礼”的看法是:A. 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石B. 礼是个人修养的体现C. 礼是古代的繁文缛节D. 礼是不必要的形式3. 孔子提倡的“中庸”是指:A. 极端主义B. 折中主义C. 平衡和谐D. 无为而治4.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培养官僚B. 培养道德C. 培养技能D. 培养财富5. 孔子对于“义”的理解是:A. 个人利益B. 社会正义C. 法律规范D. 以上都不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关于“礼”与“仁”的关系。
2.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孔子的“仁政”理念,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答案:一、填空题1. 仁爱2. 仁爱3. 君子应有更广泛的能力,不应局限于一种技能或工具4. 有教无类5. 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二、选择题1. D2. A3. C2. B5. B三、简答题1. 孔子认为“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而“仁”是内在的道德情感。
“礼”是实现“仁”的途径,通过遵守“礼”,人们可以培养“仁”的品质,进而达到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2. 孔子认为“君子”是具有高尚品德、遵循道德规范、以身作则的人。
而“小人”则是追求个人利益、忽视道德规范、行为不端的人。
孔子强调,一个人应该努力成为“君子”,避免成为“小人”。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一份关于《论语》的考试题目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由哪位弟子或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子夏答案:D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平均主义C. 调和折中D. 无为而治答案:C4. 下列哪句不是《论语》中的内容?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B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强调的是:A. 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B. 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C. 知识更新的必要性D. 教学相长的道理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中“四十不惑”意味着到了四十岁时,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________和________没有疑惑。
答案:信念、追求7.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是“________”,意味着即使在困难和逆境中,也不失其德行。
答案:不忧不惧8.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到“________”,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答案:泰而不骄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________的态度,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
答案:谦虚学习10.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强调的是,君子之间可以________,但仍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个性。
答案:和睦相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关于论语的考试题及答案
关于论语的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2.《论语》的“论”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什么?A. 讨论B. 论述C. 议论D. 辩论答案:B3.《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谁说的?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4.《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什么?A. 择其善者而从之B.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C. 则其善者而从之D. 则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A5.《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哪种思想?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二、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
答案:孔子2.《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强调的是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3.《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三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______精神。
答案:实事求是5.《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三、简答题1.《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只是学习而不思考,那么学到的知识就会变得空洞无用;如果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么思考就会变得危险而无益。
2.《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什么看法?答案: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行为坦荡,而小人则心胸狭窄,总是忧虑不安。
3.《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君子能够在保持自己独立见解的同时与人和谐相处,而小人则表面上看似一致,实则内心并不和谐。
四、论述题1.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仁”的理解。
《论语》论述题整理(精华版)
论语论述题整理一.子评管仲世上无完人,子评价管仲也不例外。
按《论语》的编排,子对管仲是先贬后褒的,对管仲的爱憎极其鲜明,不掩饰爱恶,但不管子是批是赞,他都尊称管仲的字,可见子还是很敬畏这个前辈的,表现了子确是一个真实可爱的历史老人。
1.强烈批评:第三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批管仲是主要两条“不俭”、“不知礼”。
2.高度赞:第十四篇:1.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
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曰:“人(仁)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上述三人,子评价,管仲最高,虽猛而不失其仁。
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3.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综上所述,子对管仲是有褒有贬,爱恨鲜明。
但总的来说,贬管仲的是较细面(私生活上)的问题:一个人取得巨大成就,也不要太忘形,耽于享乐;而赞美管仲是他的大气,是他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夫子对人的评价,无论时人,还是前人,都很少使用“仁”字来评价,但对管仲,却用了“仁”字来评价他,可见他对管仲整体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二.子的财富观(1)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虽然很少谈到个人利益。
但是他也并不仇富:“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对于那些不择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子不屑一顾地说:“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是什么?A. 忠诚B. 孝顺C. 礼D. 爱答案:D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折中主义C. 调和主义D. 适度主义答案:D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创新B. 保守C. 传承D. 反思答案:C5. 《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B.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
C.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被人喜欢。
D.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世界。
答案:A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原则?A. 利己主义B. 利他主义C. 互惠原则D. 个人主义答案:C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8. 孔子主张的“礼”是指什么?A. 礼节B. 礼仪C. 礼制D. 礼法答案:C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A.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B. 君子的品德C. 小人的品行D. 君子的修养答案:A10.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态度?A. 轻视财富B. 重视道德C. 追求名利D. 轻视名利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________的重视。
答案:道德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思想。
答案:谦虚3. “君子不器。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不应局限于________。
答案:单一角色4. 孔子认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________的欣赏。
论语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
论语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主要记录了谁的言论和思想?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到的“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D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A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的教诲?A. 颜回B. 子贡C. 子路D. 子夏答案:B二、填空题1.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思想,其核心是“________”。
答案:爱人2.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________”,认为这是君子的重要品质。
答案:礼3. 《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__的重视。
答案:学习三、简答题1. 简述《论语》中孔子关于“孝”的理解。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孝是为人之本,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赡养,更包括对父母意见的尊重和理解。
孔子强调孝道是社会和谐与家庭和睦的基础。
2. 请解释《论语》中“君子不器”的含义。
答案:“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不应局限于一种特定的角色或功能,而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中庸”思想的理解和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中庸”的思想,强调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平衡和谐,避免极端和偏激。
他认为中庸是达到道德完善和社会秩序的关键。
孔子认为,中庸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它要求人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位是《论语》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 孔子2.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先秦时期D. 三国时期答案:A. 春秋时期3. 以下哪个是《论语》的主要内容?A. 政治思想B. 伦理道德C. 宗教信仰D. 科学发展答案:B. 伦理道德4. 《论语》中的“仁”指的是什么?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人与神的关系D. 人与动物的关系答案: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 孔子的弟子中最得意的是谁?A. 曾子B. 子路C. 子贡D. 子张答案:A. 曾子二、判断题1. 孔子弟子的言行举止是《论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3. 《论语》是一本道家经典著作。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4. 孔子的思想被后来的儒家学派广泛传播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5. 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们对触犯了道德规范的人持有宽容和原谅的态度。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论语》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
答案:《论语》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
孔子认为,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在与人相处时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孔子的弟子们在对待他人时始终秉持着仁爱之心,关心他们的福祉,尽量避免争斗和冲突。
2. 《论语》中有哪些著名的言论?答案:《论语》中有许多著名的言论,例如: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些言论都以简短而有力的方式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
四、论述题《论语》作为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论语》中的孔子言论整理(详细有答案版)
根据《论语》中的孔子言论整理(详细有
答案版)
1. 有关研究的言论
-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研究应该坚持不懈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温已掌握的知识,才能有新的收获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研究要与思考相结合
2. 有关为人处世的言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人要有高尚的品德,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要注重长远的规划,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
-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遽于道。
——要通过实践行动来证实自己学到的知识
3. 有关领导执政的言论
- 如果国家衰亡,就是因为统治者不行。
——国家发展与领导者的能力密不可分
- 贤君子在上,小人在下。
——领导者要有高尚的品质,下属才会尊重
- 民如有牛马之牖者,其犯诸,必有凶年。
——关注百姓的生活,才能稳定安宁
4. 其他
- 巧言令色,鲜矣仁!——不应该只讲究外表和口才,更要注重内在的品质
-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要从别人身上学到好的东西,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大学生论语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习”指的是什么?A. 复习B. 练习C. 学习D. 习惯2. “君子不器”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3.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A. 爱人B. 克己C. 利己D. 礼让4.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在《论语》中对什么的态度?A. 学习B. 工作C. 交友D. 治国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的是:A. 谦虚C. 勤奋D. 智慧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原则?A. 启发式教学B. 因材施教C. 循序渐进D. 学以致用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周”和“比”分别指的是什么?A. 周全与比较B. 周围与比较C. 周全与结党D. 周围与结党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学习B. 自省C. 交友D. 修身9.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中的“成人之美”是什么意思?A. 帮助别人成功B. 帮助别人做坏事C. 帮助别人成长D. 帮助别人实现愿望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哪一条道德原则?A. 仁爱C. 诚信D. 宽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在《论语》中说:“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学而》)2. “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3. “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4. “________,小人坦荡荡。
”(《论语·述而》)5. “________,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2.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与“小人”的区别?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如何理解?4. 孔子提倡的“礼”在现代社会中有何意义?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理念。
论语的试题及答案
论语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A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复习的必要性C. 学习的乐趣D. 学习与实践的关系答案:C3.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A. 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B. 通过复习旧知识,发现新的理解C. 学习新知识,忘记旧知识D. 学习新知识,同时忘记旧知识答案:B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________。
答案:儒家经典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__篇。
答案:述而3.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诚实三、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也不要对别人做。
它强调了一种互惠互利和尊重他人的道德原则。
2. 《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在与人交往时,能够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而小人则相反,他们往往结党营私,不能做到公正。
这里强调了君子与小人在为人处世时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四、论述题1.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仁”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它是一种道德品质,涵盖了对他人的爱、同情、尊重和公正。
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
同时,仁也包含了自我修养,即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
仁的实践要求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身养性,以身作则,影响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记录哪位古代思想家言行的著作?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A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复习的重要性C.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D. 学习的乐趣答案:D3.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是什么?A. 忠诚B. 礼仪C. 爱人D. 智慧答案:C4.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哪种思想?A. 利己主义B. 利他主义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5. 《论语》中孔子认为哪种人最难教?A. 聪明的人B. 愚笨的人C. 有德行的人D. 无德行的人答案:D6.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中庸”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平衡和谐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7. 《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A. 勇敢和智慧B. 仁慈和智慧C. 忠诚和礼仪D. 仁慈和礼仪答案:D8. 《论语》中孔子如何看待“礼”?A. 礼是束缚人的枷锁B. 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础C. 礼是个人修养的体现D. 礼是无足轻重的答案:B9. 《论语》中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培养统治者B. 培养有道德的人C. 培养有知识的人D. 培养有技能的人答案:B10.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体现了什么?A. 谦虚的态度B. 求知的态度C. 诚实的态度D. 怀疑的态度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12. 《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描述了孔子的______。
答案:人生阶段13. 《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对______的追求。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君子乎D. 不亦说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B3. 下列哪句话不是孔子所说?A. 君子和而不同B. 小人同而不和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D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A. 不生气不启发B. 不努力不启发C. 不愤恨不启发D. 不着急不启发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
答案:学习的重要性2. 孔子提倡的“仁”是指________。
答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答案: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描述了孔子的________。
答案:人生不同阶段的修养目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含义?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处理事情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
2. 《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即知识的理解不如对知识的热爱,而对知识的热爱又不如在知识中找到乐趣。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3.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指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了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对晚辈的慈爱等,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孔子的“仁”与“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道德品质,而“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关于论语的考试题及答案
关于论语的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记录哪位古代思想家言行的著作?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B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教育理念?A. 学习要经常复习B. 学习要结合实践C. 学习要持之以恒D. 学习要快乐答案:D3.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什么含义?A. 忠诚B. 仁爱C. 礼仪D. 智慧答案:B二、填空题1. 《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他人2. 孔子在《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体现了______的思想。
答案:推己及人三、简答题1. 简述《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理解和主张。
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的和谐。
孔子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培养人们遵守“礼”的习惯,从而达到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目的。
2. 《论语》中孔子如何论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他认为君子以道德和仁义为行为准则,追求道德修养,注重内在品质;而小人则追求个人利益,行为自私,缺乏道德约束。
孔子强调,一个人应该努力成为君子,避免成为小人。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中庸”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中庸”的思想,主张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适度,不偏不倚。
他认为这是达到道德完善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中庸”思想强调平衡与和谐,对后世儒家学派及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
论语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
论语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一、单选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B.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C. 《论语》是孔子本人所著D. 《论语》共20篇,每篇都包含若干章答案:C2.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不包括()。
A. 爱人B. 克己复礼C. 以德报怨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C3. 《论语》中孔子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
A. 学习的重要性B. 思考的重要性C. 学习与思考的结合D. 学习与实践的结合答案:C4. 《论语》中孔子说:“君子不器”,这句话的含义是()。
A. 君子不应该使用器物B. 君子不应该局限于一种技能或职业C. 君子不应该使用不正当的手段D. 君子不应该过于依赖他人答案:B5.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中庸”思想,其核心是()。
A. 避免极端B. 保持平衡C. 适度行事D. 顺应自然答案:C二、多选题6. 《论语》中孔子关于“孝”的论述包括()。
A. 父母在,不远游B.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C. 事父母几谏D. 父母唯其疾之忧答案:ABCD7. 《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论述包括()。
A. 不学礼,无以立B. 礼之用,和为贵C. 克己复礼为仁D. 礼,与其奢也,宁俭答案:ABCD8. 《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包括()。
A. 君子周而不比B. 君子坦荡荡C. 君子不器D. 君子成人之美答案:ABCD三、填空题9.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与实践10. 《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描述了孔子________的过程。
答案:自我修养和成长四、简答题11. 请简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内涵。
论语十二则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的概念,主要是指什么?A. 忠诚B. 智慧C. 勇敢D. 仁爱答案:D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所提倡的“礼”?A. 尊重他人B. 谦逊有礼C. 个人主义D. 遵守规则答案:C二、多选题1.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A. 温良恭俭让B. 仁义礼智信C. 刚毅木讷D. 巧言令色答案:ABC2.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包括:A. 培养道德B. 传授知识C. 培养技能D. 娱乐消遣答案:ABC三、填空题1. 孔子在《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_______原则。
答案:道德四、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对“孝”的理解。
答案:孔子认为“孝”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是家庭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2.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中庸之道”,请解释其含义。
答案:“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平衡和谐,不偏不倚,避免极端,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
答案:在《论语》中,“礼”与“仁”是相辅相成的。
“礼”是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仁”是内在的道德品质。
孔子认为,只有内心具备“仁”的道德品质,外在的“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实践。
同时,“礼”也是实现“仁”的一种方式,通过遵守礼仪,可以培养和体现“仁”。
《论语》论述题整理(精华版)
论语论述题整理一.孔子评管仲世上无完人,孔子评价管仲也不例外。
按《论语》的编排,孔子对管仲是先贬后褒的,对管仲的爱憎极其鲜明,不掩饰爱恶,但不管孔子是批是赞,他都尊称管仲的字,可见孔子还是很敬畏这个前辈的,表现了孔子确是一个真实可爱的历史老人。
1.强烈批评:第三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孔子批管仲是主要两条“不俭”、“不知礼”。
2.高度赞杨:第十四篇:1.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
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曰:“人(仁)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上述三人,孔子评价,管仲最高,虽猛而不失其仁。
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3.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综上所述,孔子对管仲是有褒有贬,爱恨鲜明。
但总的来说,贬管仲的是较细方面(私生活上)的问题:一个人取得巨大成就,也不要太忘形,耽于享乐;而赞美管仲是他的大气,是他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孔夫子对人的评价,无论时人,还是前人,都很少使用“仁”字来评价,但对管仲,却用了“仁”字来评价他,可见他对管仲整体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二.孔子的财富观(1)挣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虽然很少谈到个人利益。
但是他也并不仇富:“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对于那些不择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孔子不屑一顾地说:“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高中论语试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学习了知识,经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B. 学习了知识,经常实践,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C. 学习了知识,经常思考,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D. 学习了知识,经常忘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的弟子?()。
A. 颜回B. 子贡C. 孟子D. 子路答案:C3.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的是()。
A. 谦虚B. 合作C. 竞争D. 独立答案:A4. 《论语》中“君子不器”的意思是()。
A. 君子不使用器具B. 君子不拘泥于一种才能C. 君子不使用武器D. 君子不拘泥于一种职业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的主张?()。
A. 仁者爱人B. 以德治国C. 法治天下D. 礼治天下答案:C6.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的是()。
A. 诚实B. 谦虚C. 智慧D. 勇气答案:A7.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的弟子?()。
A. 子夏B. 子张C. 子思D. 曾子答案:C8.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尊重他人B. 自我中心C. 利己主义D. 个人主义答案:A9.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的主张?()。
A. 因材施教B. 有教无类C. 重男轻女D. 温故而知新答案:C10. 《论语》中“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帮助他人B. 避免冲突C. 促进和谐D. 避免恶行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共________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答案:二十12. 孔子提倡的“仁爱”思想,其核心是________。
答案:爱人13.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是________。
答案:诚信14.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强调的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论述题整理.孔子评管仲世上无完人,孔子评价管仲也不例外。
按《论语》的编排,孔子对管仲是先贬后褒的,对管仲的爱憎极其鲜明,不掩饰爱恶,但不管孔子是批是赞,他都尊称管仲的字,可见孔子还是很敬畏这个前辈的,表现了孔子确是一个真实可爱的历史老人。
1. 强烈批评:第三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孔子批管仲是主要两条“不俭” 、“不知礼”。
2. 高度赞杨:第十四篇:1. 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
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曰:“人(仁)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 上述三人,孔子评价,管仲最高,虽猛而不失其仁。
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3. 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综上所述,孔子对管仲是有褒有贬,爱恨鲜明。
但总的来说,贬管仲的是较细方面(私生活上)的问题:一个人取得巨大成就,也不要太忘形,耽于享乐;而赞美管仲是他的大气,是他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孔夫子对人的评价,无论时人,还是前人,都很少使用“仁”字来评价,但对管仲,却用了“仁”字来评价他,可见他对管仲整体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二•孔子的财富观(1)挣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虽然很少谈到个人利益。
但是他也并不仇富:“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_“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对于那些不择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孔子不屑一顾地说:“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2)对待贫富的心态:贫而乐,富而好礼。
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所以安贫乐道是美德。
•在孔子看来,颜回是“贫而乐”的楷模:“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还现身说法地教我们如何苦中作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不以贫为耻:“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认为这些人应该以“子由”为榜样:“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所以,虽穷亦君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3)义与利:见利思义。
"孔子把人分为两种:“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4 16仁孔子还教导我们:“放於利而行,多怨。
”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4)慈善:周急不继富。
(5)为官与俸禄。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5)鼓励勤劳致富,反对奢侈浪费。
“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三.孔子说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从孔子的疑问来看孔子认为对于父母,仅仅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需要什么呢。
总结下来,是养亲、敬亲、安亲。
•敬亲:敬而不违,以礼待之:敬是为孝之首:“子游问孝,子曰:“今日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別乎?”敬首先体现在以礼待之上。
1.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 敬又体现在无违其志上。
无论父母在与不在,无论时间1.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2.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3. 当宰我质疑三年之丧时,孔子说:“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敬的还有一大体现是:真正的孝是真正的关心,把父母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所以孔子会说:“丧,与其易也,宁戚。
”这是真正的悲痛。
•女亲1.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是忧。
”这就是老夫子眼中的安养。
孔子认为,子女能够做到只让父母担忧自己的疾病,而不用担忧其他,就是孝了。
3.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附1:弟子的拓展:•孝与民风:孔子的学生曾子在孝道问题上又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曾子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主张父母的葬礼要谨慎对待,祭奠祖先要敬重、真诚,这样做就能够使社会道德风尚日渐淳厚。
曾子将孝道与社会的道德风尚结合起来,高瞻远瞩,把对孝道的认识提高至V—个更高的水平。
•孝是仁之本:如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附2.:忠孝两全•或曰:“子奚不为政?”子日:《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当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与政治时,孔子说道,《尚书》上说“孝呀!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只要把这种品德应用到政治上去,那就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只有做官才算参与了政治呢?看来孔子认为不一定只有做官才算是参与了政治,将孝的品德应用到政治也是参与了政治。
孔子以德治国的主张从这里也可略见一斑。
•古人眼里的孝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孝指的就是在家侍奉父母,听取父母的心声,即小孝;广义的孝指的是在在朝廷里忠于君主,没有贰心,即大孝。
孝道在政治范围内延伸成了忠君爱国。
孔子以“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以小孝和大孝的关系巧妙的处理了忠和孝的关系。
•孝者不犯上:如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四•论语的诗学观《诗经》是由孔子编纂整理的,孔子对于《诗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
《诗经》是孔子在生活中经常运用的一个工具,他用诗经来称赞,来讽刺,来肯定,或者驳斥,等等。
点点滴滴中,也足以见证了孔子对于《诗经》的喜欢。
1. 诗与德行的养成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此章孔子用诗来阐明生活实践中的道理和感悟,并用这些感悟来解释诗,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切磋琢磨是指针对不同材质的器物而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精化加工。
延伸到道德修养而言,就是在日常躬行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自身德行的修养方法。
孔子所提出的“贫而乐,富而好礼”相对子贡所讲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而言,无疑是一个儒家道德的精进过程,就像将已有的材质加工成器皿,然后再将已经成形的器皿加工得更加精美的过程一样。
在孔子看来,《诗经》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其文采迷人,词句精妙,更因为《诗经》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德行修养的方法和典范--切磋琢磨为方法。
2. 兴观群怨的诗学观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孔子认为诗是从大众中来,有很深刻的民众基础,所以可以兴(修身)、观(观风俗之盛衰)、群(群居相切磋)、怨(怨刺上政)的作用,而且可以习得在家事父,在国事君的道理(因为中国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父和君的地位相似),可以获得鸟兽草木的知识。
“兴”体现了《诗经》由物及道、由景及情的启发作用,“观”表达了诗歌的认识省察作用,“群”和“怨”则表达了诗歌的政治伦理和人伦教化作用。
三者的统一,事实上也就是从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层次上来肯定了诗歌的社会功能。
诗的3. 诗对人格的养成孔子教导孔鲤曰:“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
" (泰伯)孔子说诗的作用时,常和礼乐共举。
因为它们的作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持周以来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诗在周、春秋、战国时期,是诗文、音乐、舞蹈三者的结合品,即可以以乐感染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又可以体现礼的精神。
因为在朝堂或是在民间,何时何地奏何诗,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诗、礼、乐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孔子说:" 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
"4. 教学中的诗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诗经是孔子教学中不可缺的素材,这里由对《诗》的讲解而引申到礼义,礼对于人的品德来说,是“绚” ,是后来加上去的颜色。
因为礼是外在的形式,是对行为起约束作用。
礼必须是建立在来自于内心“仁”的基础之上,才可以真正起到礼的作用。
在孔子看来,《诗经》的内涵比较深奥,学诗要举一反三。
他只对于具备了一定基础的人,才教授《诗经》的内容。
5. 其他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路)诵诗以达政,不学诗,无以言,则反映出春秋时期在外交时,赋诗言志的传统。
情感上应抱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种儒雅情怀和中庸态度。
对待万千事态保持独立人格、拒绝“深则厉,浅则揭”的精神.五.颜渊死后的三个场景11.8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孔子在《论语》中一直以知权达变的智者,言笑晏晏的老者形象出现,只有面对原则性的道义礼乐的事情时才变得一本正经,刻板严谨。
他不自觉地背离了“哀而不伤”的诸多礼节,夫子是为了天下呼天抢地,夫子悲痛欲绝的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孔子失去的是一个德才兼备的,自己亲手调教出来的人才!一个复兴礼乐、承担国之大任的高徒!一个被寄予厚重希望和希冀的传业者与接班人!孔子认为颜回家中贫困,厚葬不恰当,与其安贫乐道的追求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