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学法”的理解与思考精品作文
韩军新语文教育得失谈
第一笔:“出生一言不会,两年(720天)便正常交流”是事实,但完全归功于“举三反一”,将“听话数十万,说话自然成”说成“自然”,便不免让人生疑——小孩子学说话有哪一个没有得到过前辈的指导?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听”了一辈子“话”还没有学会如何生动传神地“说话”(语文能力低)?如果真的“听话数十万,说话自然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的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听”去“读”不就得了,何必开设什么“语文”学科进行什么“语文教学”?
其三:3节读课本(举一),每节完成2000字,3节共完成6000字,速度是44字/分钟;2节读课外书,350字/分钟,1节就可读1.5万字,2节读3万字。则一周5节语文课,就可轻松完成3.6万字!执迷举一,拘囿课本课文,求“深、细、透”,一周5节课,最多只能完成区区1600字!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悬若霄壤!
“韩军新语文教育”得失大家谈
“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与研究都必须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需要人类最可宝贵的理性的支撑。否则,今天盛行伪科学,明天伪科学还会继续盛行。
我们应当牢记,真理都是朴素的,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需要包装的一定是伪科学。而伪科学的东西,包装越精美越容易迷惑人,危害自然就越大。对那些精心包装华而不实的东西,无论出自哪位伟人,我们都有责任拆除其包装,戳穿其画皮暴露出其本来的面目。否则,我们将永远“少慢差费”,直至“误尽苍生”!
可是,经过精心的包装,韩先生的想当然俨然成了事实,成了真理:“新语文教育”出笼了,轰动了,成为著名流派了,“人文”写进“新课标”介入举国上下轰轰烈烈的“新课程”了,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借鉴引用进行“深入”研究指导自己和别人的语文教学了……
语文的深度,生命的深度--读《韩军与新语文教育》有感
去师专 ” , 学业归来 , 委屈上讲 台 , 父亲的遗憾 离世 . 让
韩 军 把 对 亲 情 的体 验 与感 悟 .将 生 活真 实 感 受 注 入 教 学过程中。
他在讲 授 《 大堰河 , 我 的保 姆 》 时, 将 内 心 深 藏 的 真 情 得 以 抒 发 .情 难 自 抑 。 正 如 韩 军 所 言 每 每 读 到 : “ 大堰河 . 在 她 的 梦 没 有 做 醒 的 时候 已 死 ? 她 死 时 . 乳
露I i , 大 语 文 论 坛 ・ 教 育 随 笔
极 引导 . 提 高学生各方面 的能力 , 特 别是语文 能力 ,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真 正 让 学 生 体 验 到 探 究 合 作 带 来 的 成 功 体
验。
天 就 是 凡骨 俗 胎 . 何 必 化 妆成 仙人 : 本 来 就 是 干 瘪 的 蒜 瓣. 干 吗 冒充 大 个 的 蒜 头 。淡 泊恬 静朴 为 本 . 平 平 淡 淡
容: 格 式 是否 正确 , 内容 是 否合 情 合理 . 措 辞 是 否 妥 当: 评 价 方 式 主 要 是 小 组 间 互 评 和 家 长 的 回 信 。 对 第 四 组 成 员 的 评 价 有 活 动 过 程 中 的评 价 和 成 果 展 示 的
考 上师 专 .与 理 想 相 差 甚 远 .不 合 心意 与 父 亲对 抗. 足 见 其 个性 与 率 直 。 对抗失败 , “ 硬 着 头 皮带 了 行 囊
他 动 容 与他 一 同 流泪 . 何 其 率 真 !无 真情 人 文 . 何 至 于 此, 显 示 了 韩 军老 师 因 遗 憾 而 爱 . 因爱 而 真 切 感 人 , 今 语 文 教 学 中 几 人 能如 此酣 畅 。 为语文课的干瘪而焦虑 。 能 将 生 活 之体 味 有血 有 肉 的供 之 于 课 堂 . 为 语 文 彰 显 生活之美 . 生 命之 美 。笔者 以为 这 才 能 为今 天语 文 之 尴
韩军“新语文教育”理念引发的思考
韩军“新语文教育”理念引发的思考作者:张庆成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5-0010-02韩军“新语文教育”之“新”,并非“创新”“新鲜”之意。
我认为它的“新”,就新在了既反击传统,又崇尚传统。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实质上这两个“传统”的含义是不同的。
前者指现代语文教育的传统方法一一重在分析,不厌其深,即“蜻蜓潜水”;而后者指中华民族几千年语文教育积淀的优秀传统——重在积累,厚积薄发,即所谓“蜻蜒点水”。
这二者的关系其实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系。
“蜻蜓潜水”是存在的问题,“蜻蜓点水”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蜻蜓潜水一一“新语文教育”所反击的现代语文教育的传统方法多年以来,面对中考和来自社会、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压力,不少地方不少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太过于强调“考点”(即哪些会在考试中出现),课文中那些“铺天盖地”的“考点”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最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由于是名篇,我们备课组的几位老师都认真做了准备,集体备课前例行交流。
我以为此文文辞优美、情景交融,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美读吟诵,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文章优美的意境,品味有代表性的语句,并在吟诵中能够将文章背下来,课后再指导学生拓展阅读几篇相关的文章。
但此想法一说,便遇到了质问:那考点呢?这篇文章考点可是很多的,从整体上要划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而“绘春”部分又要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每幅图还要“地毯式”地分析景物特点、描写角度、写景方法,分析文中所有优美的语句……末了,一位很“权威”的老师又郑重地补充了一句:张老师,记住,这些都是考点。
我真佩服这些同仁们对“考点”的殚精竭虑!我虽不想按图索骥(教学参考书上就是这样分析的),但由于面对的是一名名师,只有照此“有条不紊”的做了。
浅谈韩军的新语文教育观
浅谈韩军的新语文教育观作者:丁转转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33期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更加重视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韩军老师作为一名当下语文特级教师对语文教育中历来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以及教师们固守的传统教育思想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文针对韩军的“新语文教育”观进行了个性解读以求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韩军;新语文;教育观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098-01一、成长经历韩军是语文特级教师,出生于1962年2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本科系,正式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文学学士学位证书。
代表性论著有《百年语文教育十大关系》、《“新语文教育”论纲》等。
二、关于语文教育思想的解读(一)新语文教育的含义韩军老师在2000年发表了《“新语文教育”论纲》,其思想及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两个传统的复归(1)复归五四新文化精神传统。
“五四新文化精神传统”就是“科学、民主”进而就是“人性、真实、自由、多元”的人文精神。
由于当代语文教育真实少、自由少、个性少,总是存在“伪圣化”的倾向,即那种“虚伪、言不由衷、说假话、假崇高”的套话等,与当代语文教育理念是相反的,所以韩军老师强调了对五四文化精神传统的复归。
(2)复归千年语文教育传统。
当下语文教育,最根本和迫切的问题不是所谓的“创新”,而恰恰应该是“回归传统”、“守住传统”、“整理传统”,不但要尊重和理解传统文化成果基础上的“整合”,还要尊重母语教育特点基础上的“求真”。
这既不是“另起炉灶”更不是“揭竿而起”,在这一点上,韩军老师特别提倡对文言文和古诗文的学习,因为这将对我们今后的言语表达、写作技巧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复归传统语文教育“三原则”。
复归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复归它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对以下三个原则的复归。
(1)“举三反一”原则。
“举三反一”讲究积累、积淀,大量读书,整体感悟,效果多快好省;“举一反三”讲究惟学课本,以少胜多,分析解剖,效果少慢差费。
论文范文:韩军“新语文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范文:韩军“新语文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绪论1.研究现状述评1.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研究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研究,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这方面的成果颇丰。
专著方面,集中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是很多,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丛书》,分现代诗文词部分、古典诗词部分等方面来讨论。
硕博士学位论文方面较多,大致有80多篇,如赵芳(2012)指出: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而惠蜻(2012)对8位高中语文教师的16次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做了详细的实地取样,通过收集到的材料得出结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指导;在文本利用方面,有些教师文本运用情况不是很理想,情感体验、意义建构做得还不够,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的培养不够。
张后安(2009)则以长春市十一高中为例,调查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出原因并分析改进的路子。
强祥(2011)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课例分析法、访谈法等方法来开展研究,指出在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怎样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途径。
蒋玲丽(2012)指出:学生应该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而教师要起到主导的作用。
怎样在阅读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当前阅读教学除了干预过度,以自己的解读方式代替学生的解读方式以外,还造成了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没有矫正学生对于课文的不当解读,或者将原始化阅读与课堂阅读相混淆,教师没有发挥好自己应尽的责任。
单篇的学术论文有100来篇,比如徐国芳(2005)强调树立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通过个案调查和教学实践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好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课堂特性的转变等方面的工作,最终达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量的方面的飞跃和质的方面的突破。
读《韩军与新语文教育》有感:烧开自己那壶水读后感
读《韩军与新语文教育》有感:烧开自己那壶水读后感《韩军与新语文教育》是一本介绍韩国语文教育的书籍。
从书名上可以看出,这本书主要以韩军为主线,讲述了他在教育领域的经历和心得。
读完这本书,我对韩军和韩国的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韩军是一位富有教育激情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家,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以考试为导向,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但韩军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是面向生活的,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他提倡学生通过互动合作、实践体验等方式来学习语文,使语文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韩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提倡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独立思维和创造力。
他通过故事、谈话、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此外,韩军还强调了语文教育的文化内涵。
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应该关注文化的传承和传统的价值观。
他通过教授经典文学作品和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和民族精神。
读完《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后,我深深地被韩军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所感动。
他对语文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不仅在韩国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影响,也对其他国家的语文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韩军和韩国的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局限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相信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语文教育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有思考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韩军教授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听韩军,赵志祥教授高效课堂有感昨天上午,在汝州剧院里,一场别开生面、独具匠心的语文公开课正在进行——教堂里座无虚席,人们脸上呈着笑意,眼里漾着敬意,掌声时有响起。
在欢快的氛围中,我如沐春风,浑身的每个毛孔都是舒畅的——说心里话,听如此好课还是第一次。
与此同时,我对韩老师的课有更多、更深的理性思考和总结,其课特点如下:其一,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性格开朗,和蔼可亲,特别是应该具有接受批评的雅量和自嘲的勇气。
对别人显示浓厚的兴趣和关心,大多数人都喜欢谈自己,因此在与人交际时应该懂得如何引发对方表露自己。
与人交往时,经常和他们的目光相接触,使对方产生知己之感。
博览群书,使自己不致言谈无味。
其二,语文教学重朗读。
可以说,语言文字本身具有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特点。
韩老师对语言文字以其特有的敏感力,大胆的、放情的去朗诵,在朗诵中张显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同时也张显了韩老师个人的教学理念——美读吟诵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
韩老师扯开嗓子忘我吟唱,摇头晃脑或婉转或铿锵,此时,文字成了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温暖着学生,感染着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把学生引进了语言文字的内脏,去捕捉其中的真意,从而很好的把握了作者的真实情感,为解读文本作好了铺垫。
其三,课堂设计巧构思。
语文教学大纲上明确要求,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多练,切忌面面俱到。
过去,我对此要求不求甚解,听了韩老师的课后,才幡然醒悟,真正明白这其中的真谛——韩老师讲的是散文《南来北往》,文字有一千三百之多,从篇幅上看,别说讲课,就是让学生细读一遍也快下课了。
韩老师却从冗长的《南来北往》中只截取了前三自然段作为教学之本,把“铺叙”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并附带讲了“排比句”的分句语序和词义辨析,这是多么大胆而新颖的构思啊!然而,更巧妙之处是教学内容的引出不是僵化的死板的,而是灵活的自然的有序的,韩老师在美吟诵读的过程里偷梁换柱,把“相关的排比句的语序打乱;相关的词语调换,如“奇妙”改成“奇特”;生动形象的语句换成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然后自夸朗诵得好,学生不自觉的提出异议,这正中韩老师的意图,于是顺藤摸瓜,有条不紊的进入了课堂教学,可以说水到渠成,天衣无缝。
听韩军老师教学观摩课的几点感受
听韩军老师教学观摩课的几点感受东方国际学习心得峄城实验小学刘艳云2012-4-19听韩军老师教学观摩课的几点感受刘艳云2012年4月14上午,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我有幸到东方国际参加了中国未来教育培训中心主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暨名家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现场聆听了韩军、魏星、两位名家的课和报告,感受颇深,特别是10日上午观摩了中学语文教改名家韩军老师的展示的阅读课《匆匆》和习作课《南来北往》,更是令人难忘。
下面,我就把我最主要的几点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共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认为韩老师的课与以往听过的其他名家的课有很大的不同,过程简单(背诵片段、吟诵体味、咬嚼词语、仿写句子)亮点很多,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扎扎实实的、地地道道的语文课,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处处彰显“语文本色”:一、诵读体悟,让学生感受母语的美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不应只是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外加口与耳才好”。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
诵读是学生感受语言的有效途径,它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
脱评析,浓缩了韩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技巧,在润物无声中,学生收获许多,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韩军老师善于运用“换词”“改句”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辨析词语,揣摩语言。
在《南来北往》这节课上,韩军老师没有明确说要改哪几个词或句子,而是不动声色地在诵读时“读错”了一些词或句子,然后,“很尴尬”地让学生找出读错的地方,把老师读的词句与原文进行对比。
学生很积极地找出了韩军老师读错的地方:把“凝视”读成了“仰望”,把“奇妙”读成了“奇特”,把“第一片雪花飘落”读成了“冬天来临”,把“夏日的炎阳烤焦大地”读成了“夏天来临”,还把几个句子的语序读错了。
于是,在韩军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揣摩原文用词用句的妙处。
在比较揣摩中,学生不但知道了原文运用词句的巧妙之处,还知道了为什么这样运用巧妙。
关于韩军“新语文教育”的讨论(汇编)
关于韩军“新语文教育”的讨论(汇编)语文教育的实质是“精神教育”吗?——与韩军先生商榷王晓春韩军先生在《语文教育的实质就是精神教育》一文中猛烈抨击语文教育的“技术化”,认为现在语文教师简直成了“技术师傅”,而学生则成了“语言技术工人”,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语文教育到底应着重于语言技术之应用,还是应着重于奠定人的精神根底?或者说透一点,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一门语言技术应用性课程,还是一门精神奠基课程?”韩先生的结论是:“我坚决不同意把语文教育的本质,定性为是‘语言(言语)技能’+‘思想教育’,或‘语言(言语)技能’+所谓‘人文精神’(那种基本等同于思想教“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
韩先生是怎样论证自己观点的呢?他说:“……育的“人文精神”)”。
人的精神的本质即‘语言’,二者实际是‘一体二名’。
”“……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文章,就是就是把人领进一番新天地!语文教育中常常要替换一个语词,调整一个句序,说透了,实际就是“精神动作”--精神替换、精神调整!它只在表层上是‘技术行为’!”“因而,语言(言语)就是人本身,语言(言语)就是世界本身,语言(言语)本身也是文化。
母语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
--这是母语教育最根本的内在本质。
母语教育,在外在的效能上,才是语言(言语)能力教育和训练。
或者说,训练语言(言语)能力就是训练精神!”“这种语文教育本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文就是道’!”我觉得韩先生自相矛盾了。
既然“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文章,就是就是把人领进一番新天地”,既然“训练语言(言语)能力就是训练精神”,那么被韩军先生批判的所有的语文技术性训练岂不都是韩军先生所谓的“精神教育”了吗?如果“文就是道”,那么听写生字也是“道”,读书也是“道”,作文更是“道”,无往而不道,韩先生的“精神教育”岂不早就实现了吗?按韩先生的观点,人只要学习一个词,就已经打开给精神“打开一扇窗”,那语文课还哪里去找“技术行为”?不全都成“训练精神”了吗?你只要透过“表层”往里看就行了。
论韩军新语文教育观
论韩军新语文教育观韩军,1962年生,“新语文教育”代表人物。
博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特级教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全国青少年研究会学术委员。
著有《韩军和新语文教育》一书。
他有众多的荣誉称号,40岁出头,就已当了12年的特级教师;他的“新语文教育”被列入中国建国以来“著名的教学流派”。
韩军“新语文教育”的“新”字,非标新立异、除旧布新的“新”,而是五四“新文化”之“新”。
他主张语文教育接续五四“新文化”,五四“新文化”的“科学”,落实到语文教育,即“求真”,五四的“民主”落实到语文教育,就是求“自由”与“个性”。
真实、自由、个性,是“新语文教育”的精神内核。
他的“新”其实比当今颇为时髦的打破传统、标新立异、唯新是举,“陈旧”了近90年。
新语文教育主张回归两个传统,一是回归五四“新文化”精神的传统,一是回归五四前民族语文教育根本方法的传统。
韩军说:“我是为语文教育寻根求本,呼唤中国语文教育返本归根。
” 于是,就有了他倾注20年教学实践心血,构建的“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真实个性: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真韩军最朴素的愿望是,师生在语文课上,不撒谎:不故意撒谎,也不被迫撒谎。
这应是一个最起码的愿望,起码的常识。
然而,实现它却很难。
韩军认为,中国中小学生在作文中“编造谎言”,已成为一道举世罕见的风景。
2000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是《上学路上》,众多十三四岁初中生,或编造上学路上“捡钱包交给警察叔叔”,或编造“扶盲人过马路”,或编造乘公交车“给老人让座”。
似乎全市丢失的钱包,都恰被他们拣到,全市老人乘车、盲人过马路,都恰被他们碰上。
这些作文,且都有固定套路:先“思想斗争”一番——钱包交还是不交,盲人扶还是不扶,给老人让座还是不让,后“狠斗私字一闪念”,“自我反省”,灵魂升华。
如此作文,很多得了高分、满分。
独有一个学生与众不同,朴实为文,照实写亲身经历:雨天,上学路上遇青蛙,捉青蛙,知青蛙是益虫后,马上放生。
读《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读《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先天就是凡骨俗胎,何必化装成仙人;本来就是干别的蒜瓣,干嘛冒充个大的蒜头。
淡泊恬静朴为本,平平淡淡拙是真。
滴泪泣血说语文,从容练达做韩军。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热泪,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韩军这就是韩军,一个平平淡淡的人民教师,一个为改革语文现状而不懈努力的人民教师,一个真真切切,毫不遮掩的人民教师。
韩军的成长之路韩军的今天可谓是受万人敬仰,作为全国优秀的特级教师,荣获多个教师重量级奖项及荣誉称号,今天的韩军是光环绕身。
然而,谁都想不到在他刚开始从教之初,他是极其不愿意当老师的,甚至曾一度想弃读中师,然而,在父亲的督促下,最终坚持了下来,成为了一名老师。
韩军当上老师之后,其教师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然而,他却不埋不怨,埋头攀登不问高,通过自己对语文的执着,自己的努力,不断的充实自己,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用心钻研,最终,其呼吁并构建了新时期教育语文改革的“新语文教育”教育思想。
韩军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不断学习,最终成为了全国的特级教师。
然后,在他成名之后,却始终不忘记时时刻刻反省自己,自己作为一名特级教师,首先,自己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是特级教师,因此,他时时刻刻不忘作为一名老师的本分,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修养,加厚自己的语言文化底蕴。
在韩军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从青年作为一名特级教师,韩军自己心中有愧,到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十几年后自己心中仍有梦想,再到中年时,走向敬畏与自知,这一步一步,无不参杂着韩军作为一名教师自身发展的艰辛历程,无不彰显着已然成为一名特级教师后的他对教育事业的认真,对自己工作的负责,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懈努力。
韩军的教育教学思想作为“新语文教育”的首创者,韩军在语文教育改革这一块胆大却不失真见,对“新语文教育”的背景及其新的本质都做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提出:“新语文教育”要注重人文精神,要在中华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之下,对汉字语言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
浅谈韩军_新语文教育_的课堂教学价值(韩军 新语文教育)
42
青海教育 2012 年第 1-2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韩
价值。
“ 新语文教育”有六大理念:真实自由;举三
反一;美读吟诵;重文写白;文字素养;化意为字。 下面 笔者从两个方面谈谈新语文教育在实践中的课堂教学 一、 举三反一”的教学价值 “ 语文的感悟能力、品位语言的能力,必须通过个人 的阅读实践方能培养提高,不是老师或牵着鼻子走,或 越俎代庖地品味些句子就能培养的, 学生大量自主的 阅读积累自然会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韩军在他的新语 文教育观中凸显其中之一的是学生自主阅读实践的重 要性和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需求给学生提供他们这 个年龄应有的阅读量。 笔者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另外又找了若干 篇议论文融合在其中,按照韩老师的主张,一文一课 时或两文一课时进行教学。 就这样,在平时能上三篇 课文的六课时里,我安排了七篇文章: 敬业与乐业》、 《 《 拿来主义》、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应有格物 《 《 致知精神》、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短文两篇》、 《 《 《 谈读书》等。 其中精讲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剩余几篇为略讲。 不论精讲略讲,尝试让学生先阅读 体悟,然后谈谈自己的阅读收获,最后教师进行点拨 开掘。 本单元中笔者把单元目标确定为议论文的阅读 与写作,重点突破议论文的引论、论理的方法与论理 的透彻,文章的起承转合 思路)。 经过六 天的集中 ( 巩固实践,充分体会了议论文的写法后,笔者要求学 生运用所学到的技巧, 仿一篇自己欣赏的文章来写 一篇命题议论文。在批改作文的日子里,笔者又安排 学习古代论说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鱼我所欲 《 《 也》古文今看,从中归纳出与现代议论文一样的写作 规律。 初次实践 举三反一”的教学思想,笔者有许多欣 “ 喜的发现。这种高效处理教材、向课外延伸的教法让学 生有了学习文章的兴趣, 对将要学习的文章有了良好 的阅读期待。对同类型文章集中大量地感悟学习,明确 而有梯度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踏实而有针对性地去探 索学习,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增强了。
二论韩军的语文教育思想(网友来稿)
•••••••••••••••••二论韩军的语文教育思想(网友来稿)二论韩军的语文教育思想(网友来稿)深圳市田东中学詹泉洲韩军在《40自悟》中说:“40岁的我觉出,所谓自喜、风光、疯颠、不知天高地厚,不但是无知,反而是无耻了,进而是可耻了。
先天就是凡骨俗胎,何必化装成仙人。
本来就是干瘪的蒜瓣,何必装成大个的蒜头。
淡泊恬静朴为本,平平淡淡拙是真。
滴泪泣血说语文,从容练达做韩军。
”这段话看起来,更多的是表达了韩军对人生的感悟,但其实更多的反映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
作为名满天下的语文特级教师,韩军的学养、素养、教养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层次,已经是名人了。
但名人出名之后,各自有不同的表现。
有的出名之后,热衷于社会交往,周旋于达官贵人之间,久而久之,就有可能泯然众人矣。
有的出名之后,自我感觉良好,目中无子,就不把别人放在眼中,就整天飘飘然的陶醉在胜利之中。
就象阿Q,在土谷祠里飞来飞去。
韩军在这里,以四十不惑的经历,发出人生的真诚的感叹。
对自己以往的“轻狂”,提出了严厉的批判。
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少年心事当拿云,年少不知愁滋味,少年壮志不言愁。
年少的时候,说几句轻狂的话,做一两件不知所云的事,是情有可原的。
然而,当岁月的流水把人带到了成熟的堤坝,还那么轻狂,就不可理解了。
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
如果认为凭着自己的几把刷子已经可以闯遍天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韩军对自己很不客气地提出了批评,态度是很谦虚的。
其实,凭着他的实力,在语文教学界是可以目视群雄的。
然而,他没有。
所谓的大化无形,大象希声。
一个人的本事越大,往往也越谦逊。
因为,一个人接触面越大,他的视野就越开阔,他的见识就越广。
也就越懂得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不登高,不知天地之高也;不远游,不知天下之大也。
一个人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才能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一个语文老师,只有当他进行的文化积累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他才能真正的豁然开朗。
对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学法”的理解与思考
样 教” , 而说课要重点 说清“ 为什么要 这样教 ” . 说 教 学 设 计 和
培 养 教 学设 计 能 力 , 可 以分 步 骤 实 施 , 首 先 教 学 目标 的设 计. 分 析 多 种 类 型 的课 文 教 学 目标 设 计 。 熟 悉 掌 握 教 学 目标 常 用的行为动词 ; 其次是导语设计 , 掌 握 多 种 类 型 课 文 的 导 人 方 法: 再 次 是 掌 握 不 同类 型 的课 文 的教 学 步 骤 , 针 对 不 同课 文 落 实新课标提倡 的教学理念 。 在课堂教学 中落实 听 、 说 、 读 、 写 、 思 等 多 种 能力 的训 练 。最后 是板 书设 计 , 让 学 生 掌 握 板 书 的 重 要 作用 和设 计 课 文 板 书 的策 略 。 三、 说 课 技 能 培 养 策 略 “ 说课” 是 在 备 课 的基 础上 . 面 对 同行 或 专 家 领 导 . 在 规 定 时间 内, 针对具体课题 , 采用讲 述为主 的方式 , 系 统 分 析 教 材 和 学生 ,并 阐述 自己 的教 学设 想及 理论 依 据 ,然 后 由同 行 评 议, 达到互相交流 、 共 同提 高 的一 种 教研 活 动 。 “ 说课” 可 以 帮 助 师范 生 更 好 地 吃 透 教 材 , 提高理论水平 。 说 课 内容 包 括 : 1 . 对 教 学 目标 的 分 析 。 2 . 对 教 学 内 容 的 分 析及 处理 3 . 对 学 生 情 况 的分 析 ( 分 析 学 生 已有 知 识 和 能 力储 备 ; 已 有 知 识 和新 讲 知 识 的 差 距 . 如何解决 : 以往 教 这部 分 内 容 时 出 现 的 问题 , 如何 解 决 ) 。 4 . 确 定 教 学 重 点 和 难点 。 5 . 教 学 方 法 的选 择 ( 陈述理 由, 体现 教学思想 、 学 习 特 征 等) 。 6 . 恰当选择教学资源。 7 . 教 学 过 程 的简 单 陈 述 ( 学法体 现 , 重点 、 难 点 如何 突 破 , 教学资源的运用 ) 。 8 . 板书设计( 体 现 课 堂 教 学 的 思路 与线 索 ) 。 要求每个学生写好说课稿 , 先在 小组 说课 。 然 后 到 全 班 说 课, 在说课 中注意提醒学生说课 不是复述教 案 . 教案只说 “ 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学法”的理解与思考
我有幸于二零一零年四月在省城兰州金城大剧院参加了“全国教学名师巡讲团赴各地讲学活动”。
在活动期间我认识了清华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韩军老师。
在这次巡讲会上,他主讲的专题是《新语文教学的理念和艺术》。
在演讲中,他以宏博
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切身的成长经历,深挚的教师情结,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并用饱满的热情,缜密的思考,阐述了“新语文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艺术,震撼了每一个与会者的心灵,赢得了全场上千人的阵阵不绝的掌声。
会后,我重温了韩军老师的《韩军与新语文教育》等一系列
教育论文,更深刻了解了他的“新语文教育”观,引发了深刻思考。
一、“举三反一”,回归语文知识积累之本
早在 1996 年,韩军老师首次提出了“语言的学习的规律,
应当是‘举三反一’,而不是‘举一反三’”的主张。
他认为语
文的学习首先必须“举三”才行,然后才能“反一”。
他所谓的
“举三”就是让学生进行大面积阅读、大容量积累,这是语文教
学中语言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反
一”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即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标准。
没有“举三”,难有“反一”。
“举三反一”是学习语言、形成言语能力的根本规律,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总思路。
“举一反三”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曾不失之为科学有效的教
学方法,但在新语文教学中已远远不适应。
它讲究把课讲得深刻、细致、透彻、全面,其结
果是少慢差费,耗费时间,收效甚微。
朱自清的《背影》(八年级上册)大约1400 多字,我尝试运用“举三反一”的方法,只用了三课时(比以前减少了两课
时),其中第三课时完全是一堂阅读拓展课,指导学生阅读了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
观看了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相关片段,和以前所教班级相比效果好多了,学生的学习
热情得到了充分激发,对于亲情的理解深刻多了。
有位学生在以“至爱亲情”为话题的读
后感中深情地写道:“亲情是我们坚实的依靠,是我们情之所系,心之所牵。
”
在此之后我才真正领悟了韩军老师所说的“简简单单才是
语文――以少胜多”的道理,领悟了“举三反一为主”“举一反
三为辅”“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的新语文教学艺术,掌握了“深细俱全”的备课,“蜻蜓点水”的讲课,以及“备课是一座冰山,讲课仅仅是冰山一角”的内涵。
这种教学艺术和方法运用在古文言文的教学中效果尤为显著,如词类的活用、词义的辨析及相近文章的比较阅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美读吟诵,回归语文教育“诵读”之本
韩军老师演讲时神情激动地说:“我的梦想,是把语文课改
造成一门真正的艺术。
”语文课应当是师生共同演绎的一幕幕“综合的课堂艺术”,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熏陶感染”,重视学生学习过
程中的“独特体验”是相一致的,同时“新语文教学”也是一种“奠基性”的“精神教育”,是通过“语言”奠定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真实自由的个性精神,这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新审视语文学科,突出“人文精神”和“知识体系”原则。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语文教学” “精神教育”的理念,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人文精神”和“知识体系”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把语文课堂变成师生共同
演绎“综合课堂艺术”的舞台,“吟诵”是语文教学之本。
“吟诵”要求教师有驾驭语文课教学需要的艺术家的禀赋,
应当辅以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把汉语语言文字之美,
用音乐烘托出来。
韩军老师讲到这个问题时,即席朗诵了杜甫的
诗《登高》,特别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时,他那沉稳、雄浑的美声朗诵把每一位听众带到了那萧瑟、苍凉、阔大、雄浑的秋江景色之中,我们也似乎感受到了诗人身世飘零的感慨和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韩军老师的“美吟”使全场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更在我心灵深处留下了巨大震撼,与其说这是诗歌朗诵,不如说这是一个语文学科的艺术家在进行一场精彩艺术的现场表演,不由让人发出由衷的喟叹:美哉,“新
语文教学”的领头军。
壮哉,“不尽长江”的语文新天地。
从此我便开始了近三年之久的初中语文教学的“美读吟诵”尝试:努力把语文课真正
上成“读书课”,让学生在“吟”“读”中感受文意,体悟“言语”;让“诵”“读”替
代讲解,让平面的“美读”“吟诵”变成立体的交响;让学生在“诵”“读”中受到“熏陶
感染”,得到“独特体验”。
例如,教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时,辅之以粗犷雄浑的音乐,通过多种朗诵形式,指导学生在吟诵中感受鼓响前的“安
静”“寥远”;感受鼓响时的“奔放”“火烈”;感悟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对陕北汉子勇于冲破封闭,挣脱羁绊,走向繁荣品格的礼赞;感受鼓停时的“出奇的寂静”和“渺远的鸡啼”的沉寂、渺远。
声情并茂的诵读,不仅使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而且生发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有的学生说这是力量的宣泄,
是生命的礼赞;有的说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对“安塞腰鼓”宏阔场面的精彩描述,还不如
说是作者内心深处郁积已久的不可遏止的生命激情的抒发⋯⋯
三、博闻强识,回归语文教学的看家之本
《礼记 ?曲礼上》说:“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
之君子。
”整个句子的原意是说“有广博的见识,超强的记忆力
却很谦让,做善事很勤勉却不倦怠,这就是君子”。
现代汉语里
的意思是“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礼记》中把“博闻强识”
的学养与“敦行不怠”的品格修养放到同等地位,加以推崇,奉
行为衡量“君子”的标准,足以证明“博闻”与“强识”的重要
意义。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备丰富的语文知识,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这是既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又是每个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更是每个中小学生应对各种考试和将来就学求职的
看家本领。
纵观历史,从古到今,无论是文学家、史学家还是政治、家
思想家,凡有建树者,哪个没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哪个没有超强
的记忆力?苦写作,才完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诸葛亮每天在黄府花园内读书台上攻读天文、地理、兵法等书,才造就了经天纬地之才。
毛泽东写诗无人能比,就是因为他读得多、记得多,他的诗
百分之九十都有来源;邓小平的女儿问邓小平:“爸爸,怎样才
能学好语文?”邓小平回答:“背!”江泽民对朱自清的《春》
能倒背如流,去美国高校演讲时用英语背诵《独立宣言》。
语文教师必须懂得:背诵是根本,语文教学必须强调背诵,这是语
文学习的最佳捷径;一篇文章让学生读熟了,甚至能背诵了就等于已经掌握了这篇文章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要努力做到:准确掌握并熟练运用古汉语、现代汉语中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现当代优秀散文和古今经典诗词。
由此观之,“新语文”的“新”不是“新旧”的“新”,而
是科学,是民主,是以学生为本,是遵循语文教学的本质――真实,自由,个性。
“新语文教学理念和艺术”强调的是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科内容,突出学科特点;必须渗透学生“独特
的情感体验”,在聆听与对话中填充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与文本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要
求教师具备深厚渊博的文化素养,以此感染激励学生向语文知识的纵深方向钻研。
相信,韩
军老师的“新语文教学”将在语文教学田地中孕育出一片丰泽沃土,创造出一个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