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

合集下载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方式有哪些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方式有哪些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方式有哪些颈动脉是脑部最重要的供血血管之一,其作用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颈部、面部和头部。

颈动脉狭窄是颈部大动脉血管的管壁变窄,导致供应脑血管的血流减少。

根据相关的报道,颈动脉狭窄是造成脑梗塞最重要的原因,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在手术中暴露颈侧部,暂时性的夹闭颈动脉远端和近端,接着切开颈动脉,检查血管内的情况,清除血管内的堵塞物,让血管内壁变得光滑,恢复正常的内径大小。

通过这种手术治疗疏通血管,改善脑部供血,降低发生脑梗塞的风险。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颈丛阻滞麻醉,一种是全身麻醉。

不同的麻醉有不同的优劣势。

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丛阻滞麻醉颈丛阻滞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最常用的区域麻醉。

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注射局部麻醉药以阻滞颈浅丛。

颈深丛阻滞是在椎旁对C2-4的横突部位注入局部麻醉药进行神经根阻滞。

这种麻醉方式不需要阻滞运动神经,因此,麻醉药物可以选着低浓度的局麻药。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镇痛的效果不够理想,可以使用药物进行局部浸润。

颈丛阻滞麻醉的患者意识是清醒的,在阻断颈动脉以后,可以通过患者的神志反应和肢体运动与阻断颈动脉前进行比较,及时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脑缺血的症状,了解患者脑功能的变化,患者一旦发生失语,或者出现对侧肢体功能障碍,可以立即放置转流管。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丛阻滞麻醉的优点是患者在手术中有意识,并且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对于钳夹颈动脉的反应,了解双侧脑循环的情况,不需要脑功能监测,也不用必须进行人工血管转流术,减少了手术的费用,血压也比较稳定,减少了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并且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发生心肺并发症的机率,局麻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降低了住院的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丛阻滞麻醉的缺点是部分患者在手术中感到紧张,并且镇痛不够全面,长久的同一体位、手术铺巾部位的闷热,都让患者感到不舒适。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围手术期脑功能及血流的监测决定MAP水平、shunt的放置EEGTCDICA返流压BISSSEPrSO2SjvO2rCBFEEG评估阻断期间是否存在缺血及是否需要分流脑血流与EEG改变有相关性灌注不足出现同侧幅度下降或出现低频活动反映大脑皮质的血流情况,但不反映灰质及脑干区,只有在大脑严重缺氧时脑电图才出现异常。

SSEP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有助于增加脑深部结构缺血的检出率挥发性麻醉药产生剂量依赖性潜伏期延长和幅度降低,静脉药物影响较小维持恒定的浅麻醉专业人员实施颈动脉支架应用已近20年,适应症没有存在争议,以上适应症是现在普遍接受的适应症CEA作为治疗手段在1954年开始应用手术目的:移除颈动脉分叉(最多见)或近端颈内动脉内的斑块有症状的颈动脉斑块特点是细胞过度增殖、脂质积聚、钙化、溃疡、出血和血栓形成NASCET(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切除术)Mackey 等曾对614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研究,仅通过对其临床病史和心电图的观察即发现其中324例(53%)患者有显著的冠心病表现。

Urbinati等通过铊元素运动试验对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冠心病进行评估,发现27例(25%)患者的心肌扫描呈现显著的缺失征象。

1985年,克里弗兰诊所报告5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常规术前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

在该研究中,有30%的患者病变严重但具有可代偿性,28%岁为重度病变但仍可治疗,7%处于极重的无法手术阶段。

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术前舒张压高于110mmHg的患者预后不良。

因此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舒张压大于180mmHg或收缩压大于110mmHg者应推迟手术。

多数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合并高血压,但是并不推荐快速的将血压降至正常,因为可能加重脑缺血。

临床上对于同时合并颈动脉疾病和心脏疾病患者的管理积累了很多经验,CEA—CABG脑卒中和死亡率之和是13%为单纯CABG的2.7倍(4.9%)但是对于患者实施这两个手术时机的确定存在争论1.首先进行颈动脉手术可能增加心脏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2.首先进行心脏手术可能增加脑部并发症3.两个手术同时进行很难评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造成最佳管理方案不确定性源于既往文献中包含一些过时的治疗方案,如没有合理的应用药物及放射介入治疗当手术时机的选择最合理化后,才能对首先进行CEA的患者加强心脏监测和处理才能对那些难以在心脏手术前通过外科和介入治疗而治愈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良好的脑功能保护经行上述监测共占CEA术51%:EEG-31%返流压-14%SSEP-7%TCD-3%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SE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ICA返流压脑氧饱和度(SjvO2)和区域脑氧饱和度(rSO2)红外线光谱学(NIRS)不足:无法检测深部脑结构对于已存在的神经系统障碍假阳性率高多数术中脑卒中由栓子造成,因此并不能因为分流术而改善预后全身麻醉和生理紊乱也可能导致EEG改变EEG:Illig等比较了清醒和麻醉状态下EEG的变化,发现7.4% 的清醒病人和15.3%的全麻病人出现脑缺血变化,3.5%的全麻病人出现全脑缺血变化,清醒病人则没有变化,提示全脑缺血EEG表现可能是由于麻醉方法引起的,局麻下EEG对脑缺血不够敏感,而全麻药物可能改变EEG的特征而使其对脑缺血的敏感性提高。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手术技术。

它通过切除内膜层,清除血管内壁的斑块和血栓,恢复颈内动脉血流的畅通性。

这种手术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已经证明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改善脑卒中等与颈内动脉狭窄相关的并发症。

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中,手术步骤的正确执行是非常关键的。

准备工作包括术前评估、检查和准备所需设备和药物等。

麻醉和定位是为了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或局部麻醉状态,并确保手术部位的准确定位。

动脉开放和内膜剥脱是核心步骤,其中包括切开动脉血管以暴露内膜层,并彻底剥离内膜以清除斑块和血栓。

最后,动脉修补和关闭是为了确保手术区域的血管重建和完整,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手术,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颈内动脉的正常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仔细操作,严格遵守手术步骤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有望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向读者介绍文章的组织框架和主要内容安排。

通过清晰明确地呈现出文章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更容易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和获取所需的信息。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提供有关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背景和重要性的信息。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概述,并解释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步骤。

首先,我们将介绍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简介,包括术前准备和患者选择的要点。

然后,我们将详细描述手术的步骤,包括准备工作、麻醉和定位、动脉开放和内膜剥脱、动脉修补和关闭等关键步骤。

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供对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未来发展的展望。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麻醉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麻醉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麻醉
演讲人
目录
01. 麻醉方法 02. 麻醉风险 03. 麻醉管理
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
01
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
02
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
03
麻醉效果: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04
麻醉注意事项:避免麻醉剂过量,防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区域阻滞麻醉
原理:通过局部麻醉药 物阻断神经传导,使手
06
肝肾功能损害: 可能导致肝肾功 能异常,影响药 物代谢和排泄
麻醉意外
01
呼吸抑制:可能导致呼吸 困难甚至呼吸停止
02
心搏骤停:可能导致心脏 骤停,危及生命
03
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过敏 性休克,危及生命
04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神经 损伤,影响术后恢复
05
麻醉药物过量:可能导致 药物过量,危及生命
06
05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感觉 异常、运动障碍等症状
06
麻醉后遗症:可能导致长 期头痛、失眠等症状
麻醉药物副作用
呼吸抑制:可 能导致呼吸困 难或呼吸暂停
01
心律失常:可 能导致心悸、 心慌等症状
03
神经损伤:可 能导致暂时性 或永久性神经 损伤
05
02
低血压:可能 导致头晕、头 痛、恶心等症 状
04
过敏反应:可 能导致皮肤瘙 痒、红肿、呼 吸困难等症状
05
麻醉恢复:术后需要一段时 间恢复意识,期间需要密切 观察患者情况
04
麻醉风险:可能导致呼吸抑 制、血压下降等并发症
麻醉风险
麻醉并发症
01
呼吸抑制:可能导致呼吸 困难甚至呼吸停止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手术方法。

麻醉管理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的要点。

术前准备是麻醉管理的重要一环。

麻醉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手术前的身体状况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和麻醉风险,确保患者适合接受手术和麻醉。

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以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可以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通过药物控制呼吸和循环功能,手术期间患者无痛感。

局部麻醉可以使患者保持清醒,但在手术区域实施局部麻醉,使手术区域麻痹。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第三,麻醉药物的选择也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全身麻醉中的异丙酚、芬太尼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等,局部麻醉中可选用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等。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和手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第四,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麻醉管理的重要任务。

术中麻醉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和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神经肌肉阻滞的效果,以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和浓度。

第五,术后麻醉恢复也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环节。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入麻醉恢复室进行观察和监护。

麻醉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功能和循环情况等,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在患者恢复意识和生命体征稳定后,可以将患者转移到普通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恢复和护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包括术前准备、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合理选用麻醉药物、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麻醉恢复等。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来制定麻醉方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同时,麻醉医生还需要密切配合手术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手术任务,为患者提供全面的麻醉管理服务。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麻醉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麻醉
02
静脉麻醉的缺点是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03
静脉麻醉适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和紧张情绪。
04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
局部麻醉可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而全身麻醉则可以让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无意识状态。
麻醉药物过敏反应
麻醉深度不足导致的术中知晓
麻醉深度过深导致的呼吸抑制
03
麻醉操作失误导致的神经损伤
术后疼痛管理不当导致的患者不适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麻醉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2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方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包括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复合麻醉方法通常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复合麻醉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意事项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3
麻醉前准备
禁食禁水:根据医生建议,患者需要禁食禁水一段时间
01
02
03
04
麻醉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行下肢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促进术后恢复。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感染: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手术,麻醉管理对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的要点。

一、麻醉方式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以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前评估结果选择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适用于患者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手术过程较长的情况,局部麻醉适用于患者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良好、手术过程较短的情况。

二、麻醉深度控制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麻醉深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过浅的麻醉会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识恢复,引起不适和疼痛,而过深的麻醉会增加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呼吸和麻醉深度等指标,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保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稳定麻醉状态。

三、血压和循环管理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保持患者的血压稳定非常重要。

手术过程中,由于切割和剥脱动脉内膜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因此需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和输液的用量,维持患者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等情况。

四、呼吸管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通畅。

全身麻醉下,应用气管插管或喉罩进行机械通气;局部麻醉下,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鼓励患者主动呼气和咳嗽,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肺部感染。

五、镇痛管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颈部疼痛,需要进行有效的镇痛管理。

可以通过静脉镇痛药物的应用或局部镇痛技术(如局麻药浸润)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后的舒适度。

六、监测和记录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等指标。

通过监测仪器记录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呼吸等数据,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七、术后恢复和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需要在恢复室进行观察和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疼痛程度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
• 一般不主张应用大剂量的术前药,尤其是阿片类药物 ,必要时可应用小剂量镇静药物
2021/8/17
术中监测
• 常规监测 施行CEA的病人术中建立的监测项目 心电图(ECG) 脉搏氧饱和度(SpO2) 桡动脉直接测压(ABP) 血气分析
全身麻醉病人需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心功能不全或术中需要多个静脉通路的病人 1、需行中心静脉穿剌置管,并测中心静脉压(CVP) 2、但应穿对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复合麻醉
麻醉选择
• 关于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的争议较大,且各有 利弊。全身麻醉复合应用颈丛阻滞可获得良好的 术后镇痛,病人术中无不适感觉且血压波动较小 。另外,因为全身麻醉用药量可以因复合颈丛神 经阻滞减少,因此,也可使病人术毕很快苏醒。
• 术中外科医师用局部麻醉药浸润颈动脉窦也是 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的一种方法,但有研究指出 这20种21/8/1方7 法可使术后前2小时的低血压发生率增加
• 伴有冠心病的围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手术死亡率明显升高。大 量资料显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病人围术期死亡大多数死于心肌梗死
• 高血压可使病人围术期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而行颈动脉内 膜剥脱术的病人约有50%~70%患有高血压病,而术后并发高血压病的 病人更多
2021/8/17
术前评估
• 其他
这种监测使用简便、易于解读以及较少受麻醉药干扰。SEP最常用的 方式是刺激正中神经,分析获得的N20-P25波的波幅和潜伏期。有关 置入转流管的指征还有争议,但一般认为波幅是较潜伏期更灵敏的指 标,N20-P25综合波波幅降低50%就应置入转流管
2021/8/17
术中监测
•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

血管手术麻醉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管理

血管手术麻醉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管理

血管手术麻醉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管理(一)原发病介绍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是第三大致死原因。

颈动脉阻塞性疾病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已非常明确,其临床表现从轻至重表现为仅有颈动脉杂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一过性黑矇(单眼的短暂性失明)、非致残性脑卒中和脑梗死导致的致死性或致残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阻塞的主要原因,常先累及颈总动脉分叉处,再蔓延至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血栓或脱落板块皆可导致栓塞,而颈动脉狭窄则导致脑血流量减少。

大型随机临床试验证明,有症状或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均可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获益,降低脑卒中风险。

(二)术前考虑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性病变,因此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常常患有冠心病。

考虑到本手术的收益与风险,且术中术后常规进行严密的监测治疗,即使特异性检查结果异常也几乎不会变更围术期处理,因此对于没有症状和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可以直接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但如果存在不稳定心绞痛、近期发生心肌梗死且目前有明显缺血表现、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明显瓣膜疾病患者,应对冠脉及心功能进行谨慎评估。

术前需明确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颅内血管的交通和代偿情况,治疗合并疾病,使其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未控制的高血压和高血糖可能加剧术后的神经系统损害。

患者长期服用的心脏治疗药物及降压药物应服用至术日晨。

如没有禁忌,不应停用阿司匹林。

术前适当的镇静药物可减轻患者焦虑,以防发生高血压和心动过速。

多数患者为老年人,可能对麻醉药物耐受性较差。

(三)麻醉要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的重点在于维持充足的脑灌注,同时避免加重心脏的负担。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可以提供更为精准的灌注压力,II 导联和V5导联心电监测可以提示心肌缺血。

由于手术本身不会导致大量失血和液体转移,常无需中心静脉监测。

全身麻醉与颈从神经阻滞均可用于本手术的麻醉,各有优缺点。

全身麻醉的要点为维持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麻醉能快速清醒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步骤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步骤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步骤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手术。

下面是一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的手术步骤:
1. 無菌操作:确保手术室内的设备和人员保持无菌状态,并按照手术室无菌操作程
序进行准备。

2. 局部麻醉:给患者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以使患者颈部区域麻痹,减轻疼痛。

3. 血管暴露:通过小切口,用手术器械轻轻分离血管周围的软组织,并清除附着在
血管上的结缔组织。

4. 血管固定:使用丝线或血管夹固定血管,以减少术中意外移动和出血。

5. 血管暴露:小心地将颈动脉暴露出来,同时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神经结构。

6. 管腔开放:在动脉上做一个小切口,然后用血管夹或其它器械将动脉剥离开来。

7. 内膜剥除:轻轻地用手术器械剥离颈动脉的内膜,以去除粥样硬化斑块。

8. 血管修复:将颈动脉的内膜关闭并用线缝合,以确保血管的正常壁层结构和功
能。

9. 血管恢复:确保血管塌陷和出血的控制,检查动脉的血液流量和压力。

10. 伤口关闭:用缝合线将切口部分缝合起来,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11. 术后护理:患者被转移到恢复区域进行观察,密切监测血压和血流情况,确保患
者的安全。

这些步骤仅用于参考目的,具体的手术步骤和技术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实际情况而定。

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操作应遵循相关的卫生与医疗标准和准则。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步骤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步骤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步骤
1.麻醉:患者通常会接受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位置:患者被放置在手术台上,并将头部适当侧倒,使手术区域暴露。

3.手术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的颈部进行一刀切口,通常是在耳垂下方的皮肤纹理中,以使切口隐蔽。

4.抵达颈动脉:医生会小心地分离周围的组织和血管,直到达到颈动脉。

这通常需要绕过肌肉和神经结构。

5.血管开放:医生通过颈动脉进行一个小的横切口,在切口处使用血管钳夹住动脉,以防止血液流动。

6.内膜剥离:医生使用镊子和手术刀小心地剥离动脉内膜,以去除粥样硬化的斑块。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谨慎,以避免损伤到血管壁。

7.膜修复:一旦内膜剥离完成,医生会检查血管并修复任何可能存在的创伤。

这可能包括缝合或使用血管内支架等。

8.闭合切口:完成手术后,医生会将切口缝合,并在需要时使用敷料进行覆盖。

这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并促进切口的愈合。

9.监护和恢复:患者在手术后会被转移到恢复室中,专业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康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只是一种常见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的步骤,手术逐渐发展,各医院和医生也会因患者情况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真正进行手术之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此外,手术后的恢复也需要患者配合医生的指导,遵守后续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措施,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预后。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体会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体会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一种治疗因颈动脉严重狭窄而引起栓塞性脑卒中的外科方法。

CEA的风险性高,其围术期致残和病死率可高达5%[1]。

近年来,随着麻醉和监测技术的改进,它的安全性已经大大提高。

我院2009年3月至8月对2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2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55~83岁,平均7.1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

术前表现有典型的短暂性脑缺血,一过性知觉丧失、失语、视物不清、眩晕或单侧肢体偏瘫5例。

术前脑梗死10例,7例有慢性脑缺血症状:如反应迟钝、肢体无力、动作迟缓。

伴有高血压病12例,冠心病4例(其中有2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1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糖尿病8例,合并心房颤动1例。

1.2检查诊断:所有患者均经颈部多普勒或颈动脉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证实颈总动脉和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有狭窄病变,颈动脉狭窄均高于60%,狭窄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周围。

所有患者双侧颈动脉均存在狭窄,其中10例患者双侧颈动脉狭窄均>60%,其余12例单侧狭窄在60%以上(其中10例狭窄高于70%,2例狭窄在60%~70%)。

1.3麻醉方法:患者术前均未用术前药,诱导麻醉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mg/kg、芬太尼3μg/kg、阿曲库铵0.5mg/kg,维持麻醉药为丙泊酚4~6mg·kg-1·h-1和瑞芬0.05~0.1μg·kg-1·min-1微量泵持续输注。

2组术中均连续监测桡动脉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患者清醒后即刻进行神经功能评估。

1.4监测:麻醉中维持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在基础值±30%以内,PETCO2维持在25~30mm Hg(1mm Hg=0.133kPa)之间,术中血液动力学参数每5min记录1次直至切口缝合完毕。

浅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

浅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

0 引 言
从 大量 临床 实 践 以及 手 术 效果 判 断 ,在 已行 颈动 脉 内 膜剥脱术 ( c a r o t i d e n d a r t e r e c t o my ,C E A ) 患者 中约 2/ 3手 术 指 征 明确 ,获得 了较 好效 果 。此项 手术 也有 一定 的风险 , 因此 , 目前 认 为 颈动 脉 狭窄 超过 7 O %并伴 有 临床 症状 者 为 手 术 的对 象 。 国 内此病 患 者 已相 当多 见 … , 由于 多数 患 者 经 内科 尤其 是 中西 医结 合 疗法 有 一定 效 果 ,加 之 手术 治 疗 在观 念 上 尚未 完 全 改变 ,此 项 手 术 近年 才 逐 步开 展 。施 行 颈动 脉 内膜 剥 脱 术麻 醉 对 麻醉 医师是 一 项 新课 题 ,不 仅 存 在 脑缺 血 的危 险性 ,且 大多 为高 龄 常伴有 高血 压 、冠 心病 、 糖 尿病 和 肾功能不全 等疾病 。因此 , 术前 正确评估 患者 情况 , 术 中正 确 处理 ,对 预后 十 分重 要 。下 面 将颈 动 脉 内膜 剥 脱 术 麻醉 分析 汇报如 下。 ‘
3 . 1 控 制血压
控制 和维持适 当 的血 压对 颈动脉 内膜剥脱 术患者颇 为重 要 。 由于缺 血区域 的脑血 管 自身调 节作用 已减退 或丧失 ,平 均 动脉 压 与脑 血 流 相关 曲线右 移 ,缺 血 区 的脑 血管 发 生代 偿性 极 度 扩 张 ,因此 脑 血 流仅 与 脑灌 注 压 有关 。虽 然 临床 上 可设 法 使 手术 期 间血 压 维持 比基 础血 压 高 1 0 % 一2 0 %, 以增 加 缺 血 区 的脑 血流 ,但 如 果侧 支 循 环差 ,血压 升 高不 能有 效地改 善缺血 区 的脑 血流灌 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PPT课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PPT课件

颈部超声-2
3.左侧椎动脉管径全程细流速减低伴收缩期切迹 4.右侧椎动脉近段闭塞,远段侧枝供血 5.右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小于50%) 6.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70—99%)
血管造影 (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1.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约74%) 2.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 3. 右侧椎动脉闭塞 4. 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约80%) 5. 左侧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远端闭塞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Carotid Stenosis)
➢ 斑块形成致血管进性性狭窄直至完全闭塞 ➢ 栓子形成 ➢ 脑卒中、TIA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CAS(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
➢ ≥50%的症状性狭窄 ➢ ≤50%的症状性狭窄
术后并发症
左额部出血灶
麻醉诱导
➢ 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 ➢ 麻醉诱导:芬太尼3µg/kg
维库溴铵8mg 依托咪酯20mg
麻醉维持
➢ 给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持续泵入 ➢ 间断追加芬太尼与维库溴铵 ➢ BIS数值维持在40~60之间 ➢ PETCO2维持在30~35之间
血压维持
阻断前血压:160/95mmHg ±
阻断中血压:180/100mmHg ± 去阻断血压:140/80mmHg±
TCD
➢ 阻断:阻断侧大脑中动脉血流下20% ➢ 开放:血流最高增加到231% ➢ 降灌:局部按压、降低外周血压
(血流增加47%,脑血流平稳)
TCD
开放瞬间
完全开放
术后并发症
➢ 术后第五天突发剧烈头痛 ➢ 急查CT示左额叶小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 给予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头痛缓解 ➢ 术后第七日转出监护室 ➢ 术后第十天出院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手术方法,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麻醉管理是手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麻醉管理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以下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的要点:1. 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前,麻醉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麻醉禁忌症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血液凝固功能等,以确定适合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

2. 麻醉诱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的诱导一般采用静脉麻醉,常用的药物有丙泊酚、咪达唑仑等。

在诱导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 维持麻醉:手术过程中需要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常用的维持麻醉药物有异丙酚、芬太尼等。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生理状态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浓度,以达到合适的麻醉深度。

4. 疼痛管理: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麻醉医生需要在手术结束后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常用的镇痛药物有吗啡、氯胺酮等,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5. 并发症监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可能会伴随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防止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

6. 术后麻醉恢复: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麻醉恢复,麻醉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血压等指标的恢复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镇痛和抗恶心等措施,以减轻手术后的不适感。

7. 术后随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麻醉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指导。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的要点包括术前评估、麻醉诱导、维持麻醉、疼痛管理、并发症监测、术后麻醉恢复和术后随访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不仅因存在脑缺血的危险性,且大多为高龄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因此术前仔细评估患者情况和术中正确处理十分重要。

一、术前评估及准备(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是决定手术指征、手术效果和手术危险性的重要因素。

如近期有否渐进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体征,有否频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多次脑梗死而造成神经系功能障碍。

麻醉医师应知晓手术侧颈动脉病变,同时了解对侧颈动脉、椎动脉以及其他脑血管尤其是侧支循环情况。

颈动脉狭窄通常发生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

若造影发现对侧颈动脉狭窄阻塞、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广泛粥样斑块坏死并伴有血栓等,均提示手术高危,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病残率和死亡率与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依据患者术前状况可分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度卒中、严重卒中和渐时性卒中。

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急性颈动脉阻塞的患者,行急诊颈动脉内膜剥脱,围术期病残率和死亡率相当高,应权衡利弊,考虑是否采用手术治疗。

一般认为,由颈动脉疾病引起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2~6周后,若病情稳定,情况良好,无明显神经系统残留障碍,则可考虑手术。

(二)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病变常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预后有明显的相关。

在心肌梗死后3~6个月内或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死亡率颇高,若无特殊情况,手术应延期并进行合理治疗,待病情稳定和情况改善后才能进行手术。

有文献报道将154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患者分为三组:Ⅰ组患者无冠状动脉病变史或症状;Ⅱ组患者有症状性冠状动脉病变,如心绞痛、心衰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Ⅲ组患者有症状性冠状动脉病变,但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或同时施行冠状动脉旁路术。

结果表明上述三组在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Ⅱ组患者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卒中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
缺血性脑中风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由于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引起,主要病理变化是颈动脉粥样斑块沉积,增厚,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当动脉管腔狭窄超过50%即可引起脑血流减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预防脑中风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特别是老年人,可以降低48%的脑卒中发生率,施行CEA对麻醉医师是一种挑战,不仅因为这些病人术前有脑缺血的症状,而且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围术期致残和死亡率可高达5%。

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及术中正确处理对病人的预后十分重要。

我院从07年至今大约行50例CEA手术,在麻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下面就此类手术的麻醉向各位专家做一简单的汇报。

术前评估与准备
手术前须了解病人不同状态下的血压,以便术中及术后将血压调控在病人可耐受的范围,以确保术中脑组织灌注。

神经系统症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症状,也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主要表现症状,围术期病残率和死亡率与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

术前要了解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体征,从而判断其受累的主要部位,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若造影发现对侧颈动脉有严重的狭窄或伴有血栓等,都预示手术风险很大。

由颈动脉硬化狭窄引起的急性脑卒中病人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都很高,因此,急性脑卒中病人有手术指征时,CEA应在2 6周以后施行,合并高血压者还应推迟更长。

麻醉选择
关于CEA的麻醉选择目前有较大的争议,全身麻醉有利于呼吸道管理、保证氧供,同时可以使用有脑保护作用的麻醉药物,而局部麻醉更利于术中脑功能监护。

但局麻对于紧张不合作的患者术中可能出现高血压,心率快等增加心脏耗氧量的因素,而使用更多的强化药物会带来的呼吸抑制的风险。

我们采用颈丛阻滞加全身麻醉的方法,使用0.75%罗哌卡因进行一针法颈丛阻滞,诱导使用丙泊酚加咪达唑仑,肌松药应选择短效肌松药如维库溴铵,镇痛药可使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

术中维持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加维库溴铵。

术中配合局部麻醉药浸润颈动脉窦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 颈丛阻滞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病人术中血压波动较小。

同时减少了全麻药用量,可以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苏醒,有利于尽早对病人神经系统进行评估。

我们常规置入转流管,保证了大脑氧供,避免了阻断颈动脉期间的脑缺血危险,从而更加从容的进行手术操作,不必担心脑缺血的问题,
术中处理
血流动力学紊乱
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不仅仅是在颈动脉阻断阶段,整个围术期都非常重要。

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是造成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术前应测量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两侧上肢的血压,以确定基础血压的正常范围,术中控制血压在基础值的±20%之内。

阻断颈动脉时,适当提升血压以保证脑组织灌注,置入转流管后需控制性降压,以防脑组织过量灌注而引起并发症。

微量泵持续静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是治疗术中高血压常用的方法,术中低血压相对较少,可用苯肾上腺素静注治疗。

呼吸调节
使之正常或略低。

我们将控制全身麻醉控制呼吸的病人,要调节好PaCO
2
在30左右的水平,因为PaCO
高不仅有导致脑内窃血的可能,而且还增强交感
2
神经活性,增加心肌氧耗和诱发心律失常。

抗凝处理
在准备阻断颈动脉前5分钟,静脉注射肝素5000单位。

因为切口较小,止血较容易,一般不用鱼精蛋白拮抗以避免术后手术部位血栓形成。

术后并发症
围术期脑卒中
如果病人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应立即行脑血管造影以确定是否在手术部位形成内膜瓣,如果有内膜瓣形成则立即切除,可减轻神经损害的程度。

如果发现手术侧颈动脉已再栓塞或有其它技术性问题,应及时进行探查手术。

当病人有突发症状和恶性高血压而怀疑有脑出血的可能时,行探查术的时间最好是在1~2小时之内。

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再灌注损伤
术后高血压是本手术常见现象,可能与手术损伤了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影响血压调控机制有关。

术后高血压可导致手术部位出血、心衰、颅内出血和脑水肿等并发症,出现高血压时应及时进行降压处理,对血管严重狭窄,病变时间长者,应警惕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发生,这是由于术前重度狭窄,狭窄远端的大脑半球存在慢性灌注不良,大脑血管扩张以弥补血流灌注不足的影响。

长期狭窄导致这种反应机制丧失自动调节能力,当严重狭窄解除后,正常或过多的血流灌注进入血管扩张并失去收缩调节能力的大脑半球,由于脑血管壁变薄,易导致脑水肿或脑出血,表现为以嗜睡为主,表情淡漠、懒散、失望,个别有妄想,并可伴有严重头痛。

因此,术后严格控制高血压的同时,应常规给予甘露醇减轻脑水肿,特别是病史长、高龄、高血压、脑血管重度狭窄的病人,以避免脑出血。

术后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功能不全的三个常见原因是喉返神经损伤导致的声带麻痹、局部血肿和颈动脉体功能损害。

此外,由于空气经伤口进入纵膈和胸腔,导致张力性气胸也可引起呼吸功能不全。

其中颈动脉体功能损害在10个月内无法恢复,而施行双侧CEA 后,病人将完全丧失对缺氧和血压稳定性的反应,术后病人静息时PaCO
比术前
2
约高6mmHg,应尽早排除导致缺氧的因素,必要时可吸入高浓度氧。

应避免使用抑制呼吸的药物,必要时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