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8ac2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9.png)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摘要】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手术,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具有重要治疗意义。
手术配合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中的配合与协助、手术后的护理指导、注意事项的提醒以及康复期的护理等环节。
本文总结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强调患者的合作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未来,我们期待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通过本文的指导和关注,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够更好地了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相关知识,共同努力促进患者的康复与治疗效果。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配合、护理、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护理指导、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康复期护理、患者合作、康复、健康状况、患者教育、医护团队、手术风险1. 引言1.1 介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背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用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通常在血管外科或神经外科进行。
颈动脉狭窄是颈动脉内膜发生斑块形成使得血管腔变窄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中风等严重后果。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通过切除颈动脉内膜中的斑块,恢复血管通畅,从而预防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
这一手术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医生会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手术需要患者在术前做好准备,包括禁食禁水、洗净手臂颈部等。
手术过程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保持身体平静,避免突然活动。
手术后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等,以确保伤口能够顺利愈合。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受凉等,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期护理涉及到生活作息的调整、饮食的调理等。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健康。
1.2 阐述手术配合的重要性手术配合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都需要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3bfe2e226fff705cc170ad5.png)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即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但在我国开展较晚,因此,组织制定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指导规范,其目的在于规范、科学的开展手术,并帮助更多的医生稳妥地开展CEA。
一、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有必要对颈动脉狭窄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所掌握,作简要概括。
1. 病因: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大动脉炎、纤维肌肉结构不良、放疗后纤维化等,这些少见原因所致颈动脉狭窄不适合作CEA。
2. 病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可具有斑块内出血、纤维化、钙化等原因引起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3. 发病机制:可能多种机制,包括1)动脉栓塞:局部血栓、胆固醇结晶或其它碎屑脱落导致的栓塞;2)急性闭塞: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低灌注缺血: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
4. 临床表现:定位表现包括对侧肢体肌力弱、感觉异常或丧失,同侧单眼盲或视觉-空间能力异常,以及同侧同向偏盲等,具有这些定位症状的患者可以称之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昏,或反应迟钝、记忆力降低,甚至认知功能障碍等,仅有这些非定位体征的患者被视作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5. 辅助检查:确定诊断有赖于有效的辅助检査。
全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和CEA评估的方法;CT血管成像(CTA)也具备相似的优势;颈动脉超声在有经验的医院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但需要严格的质控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虽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但非强化的MRA 特异性相对较差。
无论何种检査方法,特别强调不应只进行颈动脉检查,其他脑供血动脉和颅内血管也必须检査予以评价。
6. 诊断:建议采用“侧别/症状与否/狭窄度”的组合方式做出规范诊断,例如左侧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其中,狭窄度推荐按照NASCET方法测量。
21_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ppt课件
![21_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35482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3.png)
术前应主动与他们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陈述,耐心讲解手术的
意义、术前准备、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介绍成功
病例及我科的技术力量,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及安全感,使其以最
佳心态积极地配合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术前护理
• 2 生活护理
解病人有无肢体的运动、感觉障碍及视觉障碍,及
时发现及时纠正。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预防并发症
• 二、过度灌注脑损伤
• 过度灌注脑损伤是由于术前高度狭窄远端的脑部
存在相对较低的灌注状态,当重度狭窄纠正后,脑
部灌流增加,会导致脑水肿致头痛、脑血,病人
表现为头痛、抽搐、意识障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麻痹症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术后护理
• 四、抗凝护理
• 有效的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形成,对防止颈
动脉闭塞和脑梗塞非常重要。颈动脉血栓形
成常发生于术后7d内,颈动脉血栓形成后,
病人15min内会现烦躁、偏瘫、昏迷等严重
脑损害症状、体征。பைடு நூலகம்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术后护理
• 五、预防感染
健康指导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生粥样硬化性斑块从而导致管腔
狭小,如粥样硬化斑块内有血
形成附壁血栓,再继续发展可导
致动脉管腔完全闭塞,引起偏瘫、
失语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手术方法
• 患者在全麻下手术,暴露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全身肝素化后,
颈动脉外膜剥脱术
![颈动脉外膜剥脱术](https://img.taocdn.com/s3/m/aa327cd2910ef12d2af9e7d9.png)
2.
3.
谢 谢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Chengdu Southwest Brain Hospital
疗效评定:
非运动症状:根据流涎、语言、吞咽、智力、共济失调等视觉表述:
运动症状
1)显效:肢体痉挛减轻,自我感觉好转,综合功能明显改善 2)有效:肢体痉挛及综合功能部分改善,家属满意
3)无效:术后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②
③
④
颈交感神经节
1. 位于颈椎横突之前、颈鞘后方,由椎 旁节及节间支组成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Chengdu Southwest Brain Hospital
2.
三个颈节:颈中节发出多数细支,包
绕颈总动脉外膜层构成神经丛
3.
切除颈内交感N网更符合解剖要求, 但颈内位置较深,手术有一定的危险, 而颈总位置较浅,手术容易显露,操 作简单。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Chengdu Southwest Brain Hospital
外膜术后流涎消失.mp4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Chengdu Southwest Brain Hospital
小结
1.
本手术是通过解决交感神经亢奋-改善脑微循环、去除交感毒性-不同程度改善运动障碍、脑功能及 部分植物神经症状 不同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但不是治愈性手术。不可盲目夸大手术疗效,避免造成患方对手术的 过高期望值。 术后康复:抓紧术后好转的时间窗进行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是巩固手术疗效的重要保障。
④
2.
立体定向手术:锥体外系型脑瘫如DBS
非运动障碍及部分运动障碍性:颈动脉外膜切除术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Chengdu Southwest Brain Hospital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麻醉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8333ef7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c.png)
静脉麻醉的缺点是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03
静脉麻醉适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和紧张情绪。
04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
局部麻醉可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而全身麻醉则可以让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无意识状态。
麻醉药物过敏反应
麻醉深度不足导致的术中知晓
麻醉深度过深导致的呼吸抑制
03
麻醉操作失误导致的神经损伤
术后疼痛管理不当导致的患者不适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麻醉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2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方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包括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复合麻醉方法通常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复合麻醉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意事项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3
麻醉前准备
禁食禁水:根据医生建议,患者需要禁食禁水一段时间
01
02
03
04
麻醉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行下肢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促进术后恢复。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感染: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f7652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7.png)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手术,麻醉管理对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的要点。
一、麻醉方式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以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前评估结果选择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适用于患者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手术过程较长的情况,局部麻醉适用于患者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良好、手术过程较短的情况。
二、麻醉深度控制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麻醉深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过浅的麻醉会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识恢复,引起不适和疼痛,而过深的麻醉会增加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呼吸和麻醉深度等指标,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保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稳定麻醉状态。
三、血压和循环管理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保持患者的血压稳定非常重要。
手术过程中,由于切割和剥脱动脉内膜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因此需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和输液的用量,维持患者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等情况。
四、呼吸管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通畅。
全身麻醉下,应用气管插管或喉罩进行机械通气;局部麻醉下,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鼓励患者主动呼气和咳嗽,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肺部感染。
五、镇痛管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颈部疼痛,需要进行有效的镇痛管理。
可以通过静脉镇痛药物的应用或局部镇痛技术(如局麻药浸润)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后的舒适度。
六、监测和记录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等指标。
通过监测仪器记录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呼吸等数据,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七、术后恢复和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需要在恢复室进行观察和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疼痛程度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https://img.taocdn.com/s3/m/e2744e75a8956bec0975e3c0.png)
优点:
缩短阻断时间; 保证持续脑供血; 为术者争取充裕的操作时间;
缺点:
置管栓塞风险; 内膜损伤; 影响术野操作;
术中颈动脉转流的指征
临床症状(颈丛麻醉下) 脑电/ TCD监测指标 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颈动脉反搏压<40mmHg
TIPs-4: TCD 监测
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60%-99%) ACST的亚群分析显示,CEA的益处对年龄小于74岁的患者
显著,年龄越小,益处越明显,
但对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CEA的益处则不肯定。
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而言,狭窄80%以下与80%以上的患者 均能通过CEA获益,获益程度无差别。
Lancet 2004; 363:1491-1502
返搏压20/18mmHg,血压160/65mmHg
钟,血压163/65mmHg,MCA流速198cm/s
图5:术后恢复脑灌注15分钟,血压131/55mmHg MCA血流速度136cm/s
TIPs-5:颈动脉补片
我们的经验
补片使用率80.0% 优点: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均为人工补片 无早期血栓
act250act250后扩张前阿托品后扩张前阿托品1mg1mg223min3min受体受体阻滞剂阻滞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编辑ppt54cas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编辑ppt55judkinsrightterumojudkinsrightterumowiresoftangledwiresoftangled可编辑ppt56judkinsrightjudkinsrightheadhunterh1headhunterh1simmonssimmonsvitekvitekheadhunterh3headhunterh3iiiiiiiiiiiiiiiiiiiiiiiisimmonssimmonsvitekvitekheadhunterh3headhunterh3可编辑ppt57cascas11cascas11病变造影病变造影terumoterumo软导丝进入颈外动脉软导丝进入颈外动脉可编辑ppt58cascas22cascas22应用诊断导管进入颈外动脉换用0035terumo硬导丝可编辑ppt59cascas33cascas33脑保护装臵通过狭窄病变打开脑保护装臵可编辑ppt60cascas44cascas44定位支架支架释放可编辑ppt61cascas55cascas55后扩张收回脑保护装臵前造影可编辑ppt62cascas66cascas66回收脑保护装臵回收脑保护装臵后造影可编辑ppt63脑保护伞脑保护伞脑保护伞脑保护伞顺行血流远端阻断球囊远端阻断球囊逆向血流逆向血流逆向血流逆向血流momamoma远端保护装臵远端保护装臵近端保护近端保护可编辑ppt64近端血流阻断指征易碎的不稳定的斑块很难进入ica因为icacca起始部角度很大或者非常迂曲的ica
颈内动脉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颈内动脉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0a5d806d15abe23492f4d06.png)
颈内动脉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目的:总结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愈率。
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本科收治的12例行颈动脉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配合术前及术后护理,观察护理后效果。
结果:患者经过各项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头晕,肢体麻木程度及记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
结论:全面细致的术前评估、临床指导、心理护理以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确保了手术效果。
标签: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颈动脉内膜狭窄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而颈动脉内膜增厚是造成颈动脉骨膜狭窄的最初根源。
为了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目前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给予预防性治疗,该手术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硬化斑块,疏通血管,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
臨床资料:本科自2012—2014年共开展颈内动脉剥脱术共12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40—65岁。
2例术后出现高血压,给予乌拉地尔静脉内微泵控制,4h后恢复术前水平,其余患者未发生相应并发症。
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有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患者对手术抱有希望,又顾虑手术风险,因此手术前应主动与他们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陈述,耐心讲解手术的意义,术前准备,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介绍成功病历及我科的技术力量,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及安全感,使其以最佳心态积极地配合手术。
1.2生活护理:了解患者的年龄、既往史、自理能力,观察其有无脑缺血症状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症状),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料,并根据各种疾病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要求患者戒烟。
因香烟中尼古丁和烟碱可引起血管痉挛,加重脑缺血。
1.3调整全身状况:对于高血压患者常规观察其血压变化,给予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在正常值上线或略高水平,对于有糖尿病患者监测其空腹及三餐后2h 血糖,并给予药物治疗,须调节血糖在正常范围或稍高水平,以满足术前的血压及血糖要求,加强营养,维持血红蛋白及电解质在正常水平。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PPT课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2c71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b.png)
颈部超声-2
3.左侧椎动脉管径全程细流速减低伴收缩期切迹 4.右侧椎动脉近段闭塞,远段侧枝供血 5.右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小于50%) 6.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70—99%)
血管造影 (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1.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约74%) 2.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 3. 右侧椎动脉闭塞 4. 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约80%) 5. 左侧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远端闭塞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Carotid Stenosis)
➢ 斑块形成致血管进性性狭窄直至完全闭塞 ➢ 栓子形成 ➢ 脑卒中、TIA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CAS(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
➢ ≥50%的症状性狭窄 ➢ ≤50%的症状性狭窄
术后并发症
左额部出血灶
麻醉诱导
➢ 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 ➢ 麻醉诱导:芬太尼3µg/kg
维库溴铵8mg 依托咪酯20mg
麻醉维持
➢ 给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持续泵入 ➢ 间断追加芬太尼与维库溴铵 ➢ BIS数值维持在40~60之间 ➢ PETCO2维持在30~35之间
血压维持
阻断前血压:160/95mmHg ±
阻断中血压:180/100mmHg ± 去阻断血压:140/80mmHg±
TCD
➢ 阻断:阻断侧大脑中动脉血流下20% ➢ 开放:血流最高增加到231% ➢ 降灌:局部按压、降低外周血压
(血流增加47%,脑血流平稳)
TCD
开放瞬间
完全开放
术后并发症
➢ 术后第五天突发剧烈头痛 ➢ 急查CT示左额叶小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 给予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头痛缓解 ➢ 术后第七日转出监护室 ➢ 术后第十天出院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d8949cbd5bbfd0a7956735d.png)
2 28 . . 洲 J  ̄f f . JI L
・
3 ・ 9
; _ = J I J I l
形 成
根据中心静脉压来调整输液速度 , 以防心哀
后 4例病人 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 术后术发牛脑出血 、 等并 偏维 发症 。术后随访 6—1 月 , 2个 4例均 能j 常 作 及牛活 , 例偶 卜 1
有 头 晕但 不 影 响 生 活 。
2 护 理
法为用拇指任健侧环状 软骨平面 、 胸锁乳突肌前缘 , 朝第 6颈椎
横突方㈣l后 、 J迫颈总动脉 , 以 阳 以颞浅动脉和面动脉搏 动消
20 0 9年 3月 ~ 00年 8月 , 科 行 颈 动 脉 内 膜 剥 脱 术 4例 , 21 本 术
位、 静息和活动后的缸压变化 , 以确定 一般情 况下 的血压波 动范
罔 ; 导病 人按 医 嘱 口服 降压 药 至术 晨 , 效控 制 血 压 , 满 足 围 指 有 以
术期 m压的要求。病人每 日三餐前 、 后定时监测血糖 , 以调整降
1 临床 资 料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病 人 4例 , 均为男性 , 年龄 6 2~7 , 6岁 其
中右侧 3例 , 左侧 1 , 例 狭窄程度 均在 7 %以 术前 均有典 0 的 TA发作病史 。主要 表现有头晕 、 I 视物 清 、一 侧肢体麻小或 偏瘫等症状 。既往有高血压 3例 , 心病 2例 , 冠 r 特尿病 3例 。
2 12 生 活 护 理 .. .
严重 出血。在病人不耐受气 管插 管 , 各项 监测正常后 可以拔除 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吸痰动作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https://img.taocdn.com/s3/m/0ff9aa1abcd126fff7050bab.png)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4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资料。
所有病人经颈动脉超声多普勒、头颈部CTA 或DSA 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脑梗死、死亡。
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h 内恢复;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术后吻合口渗血,经二次手术后完全恢复。
术后随访1~20个月,所有病人血管通畅、狭窄解除,无脑血管事件发生。
结论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疗效【文章编号】1009-153X (2018)12-0775-04【文献标志码】A【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 743;R 651.1+2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stenosi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QIN Hai-lin 1,QIN Han 1,AN Xue-feng 1,BIE Bi-zhou 2.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General Hospital,Central Command,PLA,Wuhan 430070,China;2.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Wuham 430032,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to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tenosi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0patients with severe stenosis of ICA,who underwent CEA in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2016to November,2018,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ll th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severe carotid stenosis by carotid ultrasonography,and craniocervical CTA or DSA.Results The surgerie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llthe patients.No postoperativ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death occurred in all the patients.One patient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fter CEA was recovered from the attack within 4hours after the attack.One patient with posteroperative ooze of blood out of the margin of the anastomosis,who had the history of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underwent the operative repair of the margin of the anatomosis.The following up from 1to 20months after the CEA showed that all the vessels were free without stenosis and no cerebral ischemia occurred in all the patients.Conclusions CEA is a simple,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the severe carotid stenosis,and itis of important value to the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th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Key words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ischemic stroke internal carotid stenosis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秦海林秦汉安学锋別毕洲●论著●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是人类健康杀手,有极高的病死率、致残率[1],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344241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d.png)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要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手术方法,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麻醉管理是手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麻醉管理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以下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的要点:1. 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前,麻醉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麻醉禁忌症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血液凝固功能等,以确定适合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
2. 麻醉诱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的诱导一般采用静脉麻醉,常用的药物有丙泊酚、咪达唑仑等。
在诱导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 维持麻醉:手术过程中需要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常用的维持麻醉药物有异丙酚、芬太尼等。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生理状态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浓度,以达到合适的麻醉深度。
4. 疼痛管理: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麻醉医生需要在手术结束后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常用的镇痛药物有吗啡、氯胺酮等,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5. 并发症监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可能会伴随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防止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
6. 术后麻醉恢复: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麻醉恢复,麻醉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血压等指标的恢复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镇痛和抗恶心等措施,以减轻手术后的不适感。
7. 术后随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麻醉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指导。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的要点包括术前评估、麻醉诱导、维持麻醉、疼痛管理、并发症监测、术后麻醉恢复和术后随访等。
中国颈动脉狭窄介入诊疗指导规范
![中国颈动脉狭窄介入诊疗指导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93c5baed4d8d15abe234e69.png)
中国颈动脉狭窄介入诊疗指导规范脑血管病是我国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其中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发病原因。
已有多项随机试验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 CEA)能够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器械和技术的进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 CAS)正在成为可能替代CEA的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颈动脉狭窄血流重建手段。
本规范依据国内外重要CAS指南内容和最新循证医学的证据编写,目的是为脑卒中筛査和防控基地医院有美医师提供临床参考。
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自然病史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 d Endarterectomy Trial , NASCET)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卒中风险的关系有清晰的描述。
在18个月的内科药物治疗期间狭窄程度为70%-79% 的患者卒中风险为19%,狭窄程度为80%-89% 的患者卒中风险为33%,狭窄程度为90%-99%的患者卒中风险为33%。
对于近全闭塞的患者风险下降。
但对于无症状患者卒中风险与狭窄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在其它研究中尚不明确。
早期的研究显示≥75% 无症状狭窄患者累积的年卒中风险超过5%,无症林颈动脉狭窄外科试验(symptomatic Carotid Surgery Trial,ACST)显示狭窄程度≥7% 药物治疗的患者中 5 年同侧卒中或死亡率仅为4.7%。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在积极的药物治疗下无症状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神经系统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
二、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学1. 颈动脉狭窄病因学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肉结构不良等,其它病因如外伤、动脉扭转、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动脉或动脉周围炎、放疗后纤维化等较少见。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美国,约90%的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在我国中青年患者中,大动脉炎也是比较常见的病因。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准备流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准备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d30b9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6.png)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准备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手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应用规范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应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ab3b3dc08a1284ac850437a.png)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应用规范【适应证】1、症状型患者:6 个月内有过缺血性卒中或TIA(包括同侧大脑半球事件或一过性黑矇),狭窄程度在50%-99%,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6%。
2、无症状型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70%的无症状患者,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3%,可考虑CEA。
【禁忌证】1、放疗后引起的颈动脉狭窄。
2、高位或低位的的颈动脉狭窄。
3、合并严重其它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4、病人和家属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1、诊断:颈动脉超声在有经验的医院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但需要严格的质控评价;全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和CEA 评估的方法;CT 血管成像(CTA)也具备相似的优势;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虽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但非强化的MRA特异性相对较差。
2、不应只进行颈动脉检查,其他脑供血动脉和颅内血管也必须检查予以评价。
可行CTP 或PWI,结合MRI 的DWI 了解脑梗死病人的脑缺血区域。
3、行血生化检查了解电解质及血脂水平,评价心、肺、肾功能及控制髙血压。
4、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推荐围手术期单一抗血小板治疗,降低血栓形成机会;口服双抗者于术前7天改用单抗。
5、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必须得到严格控制,尤其是他汀的使用,据信可以长期获益。
6、不建议常规应用抗生素,如感染发生率高可选用头孢唑林等第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
【手术注意事项】1、打开颈动脉鞘进行分离时,要注意刺激颈动脉窦和迷走神经引起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可在分离前使用局麻药浸润。
2、要保护好舌下神经、面神经下颌支,应熟悉其走行,尽量减少对其的牵拉。
3、在血管开通前保持略高血压,在开通后维持血压正常或略低。
4、术中在阻断动脉前10分钟给予肝素抗凝,并无固定剂量推荐,术中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根据体重确定剂量均可,不推荐肝素的中和治疗,如果渗血较多可中和一半肝素。
【术后治疗】1、患者需持续动脉血压监测。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3bfe2e226fff705cc170ad5.png)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即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但在我国开展较晚,因此,组织制定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指导规范,其目的在于规范、科学的开展手术,并帮助更多的医生稳妥地开展CEA。
一、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有必要对颈动脉狭窄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所掌握,作简要概括。
1. 病因: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大动脉炎、纤维肌肉结构不良、放疗后纤维化等,这些少见原因所致颈动脉狭窄不适合作CEA。
2. 病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可具有斑块内出血、纤维化、钙化等原因引起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3. 发病机制:可能多种机制,包括1)动脉栓塞:局部血栓、胆固醇结晶或其它碎屑脱落导致的栓塞;2)急性闭塞: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低灌注缺血: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
4. 临床表现:定位表现包括对侧肢体肌力弱、感觉异常或丧失,同侧单眼盲或视觉-空间能力异常,以及同侧同向偏盲等,具有这些定位症状的患者可以称之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昏,或反应迟钝、记忆力降低,甚至认知功能障碍等,仅有这些非定位体征的患者被视作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5. 辅助检查:确定诊断有赖于有效的辅助检査。
全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和CEA评估的方法;CT血管成像(CTA)也具备相似的优势;颈动脉超声在有经验的医院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但需要严格的质控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虽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但非强化的MRA 特异性相对较差。
无论何种检査方法,特别强调不应只进行颈动脉检查,其他脑供血动脉和颅内血管也必须检査予以评价。
6. 诊断:建议采用“侧别/症状与否/狭窄度”的组合方式做出规范诊断,例如左侧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其中,狭窄度推荐按照NASCET方法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诊断:建议采用“侧别/症状与否/狭窄度”的组合方式 做出规范诊断,例如左侧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其中,狭窄度 推荐按照NASCET方法测量[1]。
7.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7.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危险因素等,详细 内容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其他相关指导规范。 7.2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CEA):仍然被视作治疗颈动脉 狭窄首要选择[5],技术细节详见后面内容。 7.3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 一般被认为是C E A的有效替代方法,虽然与C E A的对比仍存在 争议,但在中国确实得到广泛开展,详细内容见国家卫生计生委 CAS指导规范[5]。
3.3.1 症状性患者; 3.3.2 脑灌注影像证实闭塞侧大脑半球呈现血流动力学障 碍; 3.3.3 仅在有经验的中心或医生实施; 3.3.4 建议在严谨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中实施; 4. 在现在药物治疗效果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应该更加严格 手术适应证,其他因素不建议作为手术指证。
三、CEA的相关治疗
1. 围手术期治疗: i. 抗栓治疗:推荐围手术期单一抗血小板治疗,降低血栓
3. 发病机制:可能多种机制[3],包括1)动脉栓塞:局部血 栓、胆固醇结晶或其它碎屑脱落导致的栓塞;2)急性闭塞:斑块 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低灌注缺血: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血 流动力学障碍。
4. 临床表现:定位表现包括对侧肢体肌力弱、感觉异常或丧 失,同侧单眼盲或视觉-空间能力异常,以及同侧同向偏盲等, 具有这些定位症状的患者可以称之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其他临 床表现包括头晕、头昏,或反应迟钝、记忆力降低,甚至认知功 能障碍等,仅有这些非定位体征的患者被视作无症状性颈动脉狭 窄。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组 长:焦力群 副组长: 余 波 成 员:陈 东 陈 忠 顾宇翔 罗 祺
马晓东 佟小光 佟志勇 王继跃 唐小斌 史伟浩 王亚冰 宋 刚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陇德
委 员:按笔划顺序
一、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
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有必要对颈动脉狭窄相关 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所掌握,作简要概括。
1. 病因: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大动 脉炎、纤维肌肉结构不良、放疗后纤维化等,这些少见原因所致 颈动脉狭窄不适合作CEA[2]。
2. 病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 内、外动脉分叉处,可具有斑块内出血、纤维化、钙化等原因引 起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于生元 马长生 王文志 王永炎 王伊龙 王拥军 王茂斌 王金环 牛小媛 毛 颖 冯晓源 冯晓源 母义明 吉训明 华 扬 刘 鸣 刘建民 刘新峰 许予明 孙立忠 孙宁玲 纪立农 杜怡峰 李 玲 李天晓 李秀华 李坤成 李坤成 杨 莘 杨 弋 杨文英 励建安 佟小光 余 波 宋 彬 张 运 张 素 张 通 张 澍 张允岭 张世明 张苏明 张伯礼 张建宁 张鸿祺 张微微 陈 方 陈 忠 陈生弟 武 剑 苑 纯 范一木 罗柏宁 金征宇 周良辅 周定标 单春雷 赵 冬 赵 钢 赵继宗 胡大一 胡盛寿 姜卫剑 贾建平 徐 克 徐如祥 凌 锋 高 颖 高润霖 高培毅 高培毅 郭晓蕙 黄 燕 黄东锋 崔丽英 彭 斌 葛均波 董 强 韩雅玲 程敬亮 焦力群 曾进胜 游 潮 谢 鹏 蒲传强 蔡定芳 缪中荣 樊东升 霍 勇
3.2 无症状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的无症状患者, 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3%[2, 4, 5]。
3.3 慢性完全性闭塞患者:鉴于该类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可能 并不高,指南并不推荐对该类患者行C E A治疗[4,5],但近年来部 分中心的闭塞再通尝试似乎有所帮助,因此,建议仅在下述情况 下尝试闭塞再通治疗。
3. 手术适应征:由于我国没有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大 部分采用国外相关指南。
3.1 症状性患者:6个月内有过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 大脑缺血症状(包括大脑半球事件或一过性黑),具有低中危外科手
术风险;无创性成像证实颈动脉狭窄超过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 窄超过50%;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6%[2, 4, 5]。
二、CEA的理论基础
1. 手术时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 A)或卒中的2周内 进行干预,可以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但也有增加再灌注损伤的 可能[4],推荐术前使用磁共振弥散技术排除新生脑梗死的可能, 这样对减少再灌注损伤的机会有帮助。
2. C E A的临床证据:临床试验证实,对于症状性患者,C E A 使重度狭窄患者2年卒中率降低17%,使中度狭窄患者5年卒中率 降低6.3%,均具有预防意义;对于无症状患者,C E A使重度狭 窄患者卒中率降低10%,同样具有预防意义[4]。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 代开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即被 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1],但在我国开展较 晚,因此,组织制定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指导规范,其目的在 于规范、科学的开展手术,并帮助更多的医生稳妥地开展CEA。
5. 辅助检查:确定诊断有赖于有效的辅助检查。全脑血管造 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和C E A评估的方法;C T血管成像(C T A) 也具备相似的优势;颈动脉超声在有经验的医院可以获得很好 的结果,但需要严格的质控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 R A)虽
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但非强化的M R A特异性相对较 差。无论何种检查方法,特别强调不应只进行颈动脉检查,其他 脑供血动脉和颅内血管也必须检查予以评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