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颈动脉内膜剥脱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32
附壁血栓型
斑块继发血栓形成,颈内 动脉似乎仍有血流通过, 但切开后有大量血栓, 显然不适合支架。
完整版课件
33
此病人为隔膜型,植放支 架较为合适
完整版课件
34
总 结2
• 由于脑保护伞的使用,颈动脉支架更趋于安全; 但当有附壁血栓时,造影时高压注射、导丝及 脑保护伞穿过狭窄,随时可能使血栓脱落。且 由于再狭窄发生率高,再次阻塞后手术困难, 且费用昂贵,因此在选择病人时仍应仔细考虑。
– 狭窄>75%,每年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 22% , 每年卒中发生率为5%
完整版课件
5
颈动脉狭窄的原因
• 先天性 • 肌纤维发育不良 • 动脉炎 • 动脉粥样硬化
完整版课件
6
颈动脉狭窄的分类
• 轻度(狭窄程度小于30%) • 中度(狭窄程度30%-69%) • 重度(狭窄程度70%-90%)
完整版课件
• 而内膜剥脱术技术已较为成熟,手术简单,费 用低。据国外文献统计,50个月ICA再狭窄率 为2.5%,完全闭塞率为0.2%。
完整版课件
35
结 论1
• 颈动脉狭窄程度结合斑块性质决定手术。 • 推荐术前了解心血管情况。 • 术中常规使用转流管。 • 颈内动脉直径<6mm应补片加宽。 • 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推荐CEA。
完整版课件
16
如果CTA已经明 确,特别是狭窄 达成90%以上, 最好不要行颈动 脉造影。曾有在 造影后发生大面 积脑梗塞而死亡。
CT颈动脉 三维成像 可以明确
诊断
完整版课件
17
血管造影术
• 血管造影术不是常规的检查
– 颈动脉造影术引起卒中的发生率0.5% - 1.2%
《颈动脉内膜剥脱》PPT课件
最后开放颈内动脉
编辑ppt
16
颈动脉转流管的使用
当双侧狭窄或 程度小于80%, 预计阻断颈动 脉时间较长, 可以使用颈动 脉转流管。
手术前准备好颈动脉转流管
编辑ppt
17
支架与内膜剥脱术的比较
•
支架
• 优点:创伤小,无手术所致的神经损伤,住院 时间短。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
• 缺点:费用昂贵,对于严重狭窄者风险加大。
编辑ppt
4
治疗情况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 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
编辑ppt
5
手术指征
• 年龄在80岁以下; • 无明显的心肺疾病; • 估计能耐受麻醉和手术的打击; • 不论有无症状病人,狭窄程度大于70%。
编辑ppt
6
相对适应症
• 近6个月TIA发作,狭窄 50%-69% • 进行性脑卒中,狭窄≥70% • 近6个月轻-中度脑卒中,狭窄 50%-69% • 狭窄≥70% 同时须行CABG
• 单独无创性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 血管造影仅是为进一步治疗服务 • 可以确定是否外科治疗和末梢血液循环状态 • 可以明确无创性检查无法解释的矛盾现象
– 细线样图象
编辑ppt
11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法膜阻分 简剥断离 单离后颈 。器,动
剥用脉 离尖分 斑刀叉 块切, 。开并 操,置 作用带 方内,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编辑ppt
12
术中颅脑多普勒监测
编辑ppt
术中使用颅 脑超声,观 测颈动脉阻 断前后颅内 血流量的变 化,以及开 放血流后微 栓子进入颅 内的情况。 但实际上毫 无意义,对 手术无任何 帮助。 13
重度冠脉狭窄病人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管理护理课件
并发症类型及成因
脑缺血或脑卒中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可能因斑块脱落或血管痉挛导致脑缺血或脑卒中。
其他并发症
感染、假性动脉瘤、心律失常等。
并发症类型及成因
患者自身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龄等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手术因素
手术操作复杂、止血不彻底、血管损伤等。
术后护理不当
术后血压控制不佳、抗凝药物使用不当等。
康复期心理指导
心理疏导
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情绪调节
教导病人如何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社交支持
鼓励病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提高生活质 量。
THANKS
感谢观看
高危人群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 病史的患者,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大 于70%的患者。
手术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最早可 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 时主要用于治疗颈动脉瘤 。
推广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临 床经验的积累,该手术逐 渐被应用于治疗颈动脉狭 窄。
当前状况
目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 主要手段之一,尤其适用 于重度冠脉狭窄病人。
疼痛护理
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如 药物、物理治疗等。
康复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 呼吸训练等,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04
CATALOGUE
重度冠脉狭窄病人行颈动脉内 膜剥脱术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类型及成因
出血
手术过程中血管壁损伤或止血不彻底导致。
血栓形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新的内膜可能尚未完全覆盖剥脱区域,导致血栓形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ppt课件
以下 在我国,CEA含有辽阔发展空间,含有
巨大患者群体
颈动脉内内膜剥脱术
第6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7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8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9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0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1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2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3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5、术后脑梗塞加重,或出现其它部位新梗塞,脑血管闭塞,造成昏迷不醒等严重 并发症。
6、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局部肿胀,切口愈合不良。
7、术中术后心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可造成死亡。术后出现其它系统并发症, 如肺炎、呼吸衰竭、哮喘、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糖尿病、恶性高血压、肺 栓塞、肝肾功效障碍等,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页
背景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万(WHO )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卒中75~90%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2页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
急症溶栓--需要完善抢救、转运、介 入治疗通道
功效康复--较为长久专业指导与帮助, 效果相对有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3页
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方法
8、术后仍需要长久抗血小板治疗,有出血危险。颈内动脉近期及远期仍有再狭窄 可能。
9、术后患者因并发症或病情重复,增加医疗费用,由患方负担。
10、其它意外情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5页
谢谢!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6页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背景?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5010万who2003?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卒中的7590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急症溶栓需要完善的急救转运介入治疗通道?功能康复较为长期的专业指导与帮助效果相对有限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总的方针?每投入1元用于干预性研究可节省4元用于心脑血管病的医疗支出?药物预防?支架置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现状?北美每年接受cea的患者超过13万例?纽约州每年施行cea超过5000例?我国全国每年施行cea的总例数在1000例以下?在我国cea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巨大的患者群体颈动脉三角手术并发症?1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巨大患者群体
颈动脉内内膜剥脱术
第6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7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8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9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0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1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2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3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5、术后脑梗塞加重,或出现其它部位新梗塞,脑血管闭塞,造成昏迷不醒等严重 并发症。
6、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局部肿胀,切口愈合不良。
7、术中术后心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可造成死亡。术后出现其它系统并发症, 如肺炎、呼吸衰竭、哮喘、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糖尿病、恶性高血压、肺 栓塞、肝肾功效障碍等,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页
背景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万(WHO )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卒中75~90%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2页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
急症溶栓--需要完善抢救、转运、介 入治疗通道
功效康复--较为长久专业指导与帮助, 效果相对有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3页
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方法
8、术后仍需要长久抗血小板治疗,有出血危险。颈内动脉近期及远期仍有再狭窄 可能。
9、术后患者因并发症或病情重复,增加医疗费用,由患方负担。
10、其它意外情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5页
谢谢!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第16页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背景?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5010万who2003?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卒中的7590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急症溶栓需要完善的急救转运介入治疗通道?功能康复较为长期的专业指导与帮助效果相对有限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总的方针?每投入1元用于干预性研究可节省4元用于心脑血管病的医疗支出?药物预防?支架置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现状?北美每年接受cea的患者超过13万例?纽约州每年施行cea超过5000例?我国全国每年施行cea的总例数在1000例以下?在我国cea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巨大的患者群体颈动脉三角手术并发症?1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课件
手术目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如脑梗塞或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IA)。通过恢复颈动脉的通畅性,改善脑部供血,降低因颈动脉狭 窄或闭塞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
手术适用人群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闭塞
患者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如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或短暂性肢体 无力等,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颈动脉 狭窄。
对于部分闭塞的颈动脉,如果远端流 出道通畅且侧支循环良好,可以考虑 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患者虽然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 但经过医学评估认为存在较高的脑缺 血风险,且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颈动脉 狭窄。
手术发展历程
起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最早可追溯到 20世纪50年代,当时被用于治疗
主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 未来展望
技术改进与创新
手术器械的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术器械将更加精细和智能化,提高手术的准确 性和安全性。
手术技术的改进
未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能采用更微创、更快速的技术,减少手术 创伤和恢复时间。
药物治疗的辅助
随着对颈动脉狭窄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型药物可能会被开发出来 ,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
病例二:手术过程及效果
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过 程顺利。
术后复查显示颈动脉通畅,狭窄解除 。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左侧肢体活 动恢复正常。
病例三:术后康复及生活状况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 症。
患者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 定期复查。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能 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06
康复训练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促进术后恢复。
0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如脑梗塞或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IA)。通过恢复颈动脉的通畅性,改善脑部供血,降低因颈动脉狭 窄或闭塞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
手术适用人群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闭塞
患者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如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或短暂性肢体 无力等,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颈动脉 狭窄。
对于部分闭塞的颈动脉,如果远端流 出道通畅且侧支循环良好,可以考虑 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患者虽然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 但经过医学评估认为存在较高的脑缺 血风险,且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颈动脉 狭窄。
手术发展历程
起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最早可追溯到 20世纪50年代,当时被用于治疗
主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 未来展望
技术改进与创新
手术器械的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术器械将更加精细和智能化,提高手术的准确 性和安全性。
手术技术的改进
未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能采用更微创、更快速的技术,减少手术 创伤和恢复时间。
药物治疗的辅助
随着对颈动脉狭窄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型药物可能会被开发出来 ,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
病例二:手术过程及效果
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过 程顺利。
术后复查显示颈动脉通畅,狭窄解除 。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左侧肢体活 动恢复正常。
病例三:术后康复及生活状况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 症。
患者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 定期复查。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能 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06
康复训练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促进术后恢复。
03
高龄病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处理护理课件
教训二 术中监测不够严密,导致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改进措施:加强术中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和精度,确保及 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教训三
术后护理方案不够科学和规范,导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改进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术后护理方案,加强护理人员 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质量。
感谢观看
成功经验分享
术前评估
01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
预测手术风险。
术中监测
02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护理
03
加强术后护理,定期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教训与改进措施
教训一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不足,导致手术风险预测不准确。 改进措施:加强评估流程,完善评估指标,提高预测准确 率。
在颈部做一个适当的切 口,暴露出颈动脉。
使用特制的剥脱器将增 厚的颈动脉内膜逐段剥离。
完成剥脱后,对伤口进 行缝合,确保止血和伤
口的愈合。
02
高龄病人特点与风险
高龄病人生理特点
01
02
03
器官功能衰退
高龄病人各器官功能逐渐 衰退,新陈代谢减慢,对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 低。
免疫功能下降
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 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 风险增加。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控制疼痛
根据病人疼痛情况,采取适当的疼痛控制措施,如药物止痛、物 理治疗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2 3
预防出血 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
预防血栓形成 在术后早期,协助病人进行肢体活动,预防血栓 形成。
教训三
术后护理方案不够科学和规范,导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改进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术后护理方案,加强护理人员 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质量。
感谢观看
成功经验分享
术前评估
01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
预测手术风险。
术中监测
02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护理
03
加强术后护理,定期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教训与改进措施
教训一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不足,导致手术风险预测不准确。 改进措施:加强评估流程,完善评估指标,提高预测准确 率。
在颈部做一个适当的切 口,暴露出颈动脉。
使用特制的剥脱器将增 厚的颈动脉内膜逐段剥离。
完成剥脱后,对伤口进 行缝合,确保止血和伤
口的愈合。
02
高龄病人特点与风险
高龄病人生理特点
01
02
03
器官功能衰退
高龄病人各器官功能逐渐 衰退,新陈代谢减慢,对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 低。
免疫功能下降
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 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 风险增加。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控制疼痛
根据病人疼痛情况,采取适当的疼痛控制措施,如药物止痛、物 理治疗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2 3
预防出血 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
预防血栓形成 在术后早期,协助病人进行肢体活动,预防血栓 形成。
(优质课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演示幻灯片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
1
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
对2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了颈动脉内
膜剥脱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2例病人,男18例,女4例
–平均年龄67.14岁(55~83岁)
–ASA分级Ⅱ~Ⅲ级
–术前表现有典型的短暂性脑缺血2例:一过性知觉 丧失、失语、视物不清、眩晕或单侧肢体偏瘫
34
Table 1-Cerebral monitors for CEA. EEG-electroencephalogram;
TCD-transcranial Doppler; SSEPs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JvO2-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血栓或粥样斑快脱落导致栓塞 –颈动脉狭窄导致脑血流量减少(低灌注)
• 围术期脑卒中发生率
–全麻和手术患者中--0.1% –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1.0%50%以上颈动脉狭
窄—3.6%
9
10
Case 1 male 56 R-CEA
11
12
13
右侧颈动脉斑块
14
Case 1 L-- CEA
–常规使用的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 和肼屈嗪)在降压的同时亦会致脑血管扩张,这对于CEA术 后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及大脑自主调节功能恢复是不利的
28
CEA术中脑功能的监测
监测
优点
缺点
清醒患者
EEG(16通 道)
可持续神经功能评估降低术后高 血压的发生率
需患者配合,患者要能够躺平
1
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
对2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了颈动脉内
膜剥脱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2例病人,男18例,女4例
–平均年龄67.14岁(55~83岁)
–ASA分级Ⅱ~Ⅲ级
–术前表现有典型的短暂性脑缺血2例:一过性知觉 丧失、失语、视物不清、眩晕或单侧肢体偏瘫
34
Table 1-Cerebral monitors for CEA. EEG-electroencephalogram;
TCD-transcranial Doppler; SSEPs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JvO2-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血栓或粥样斑快脱落导致栓塞 –颈动脉狭窄导致脑血流量减少(低灌注)
• 围术期脑卒中发生率
–全麻和手术患者中--0.1% –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1.0%50%以上颈动脉狭
窄—3.6%
9
10
Case 1 male 56 R-CEA
11
12
13
右侧颈动脉斑块
14
Case 1 L-- CEA
–常规使用的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 和肼屈嗪)在降压的同时亦会致脑血管扩张,这对于CEA术 后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及大脑自主调节功能恢复是不利的
28
CEA术中脑功能的监测
监测
优点
缺点
清醒患者
EEG(16通 道)
可持续神经功能评估降低术后高 血压的发生率
需患者配合,患者要能够躺平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精品PPT课件
7
术前评估
冠心病 及心脏 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心血管及其 他基础疾病
肾脏及其 他脏器功
能
8
术前准备
1 术前血压(双上肢 )
2 ECG、心脏彩超 3 血气分析
9
术中监测
施行CEA的病人术中建立的监测项目
ECG SpO2 IBP 血气分析
ETCO2
全身麻醉病人需监测
心功能不全或术中需要多个静脉通路的病人
1 评估阻断期间缺血及是否需要分流 2 脑血流与EEG改变有相关性 3 只有在大脑严重缺氧时EEG才出现异常 4 全麻药提高敏感性提高
12
术中监测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
评价人工高血压的脑灌注效能 监测MCA血流,并监测脑循环中栓子
评估侧枝循环血流 亦有局限性 13
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 推荐滴定式治疗方式,避免剧降
兼顾重要器官的血供
术中处理 呼吸调节
导致脑内窃血可能
高PaCO2
增强交感神经活性
增加心肌氧耗和 诱发心律失常
CEA术后发生明显反应性充血,CBF超过80~100ml/(100g/min),可降 低PaCO2和用控制性降压来降低CBF 23
术中处理
抗凝处理
发病机制
狭窄远端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衰退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破坏
25
CHS—诊断标准
同侧(或对侧 )大脑中动脉 血流速度异常 增高
血压急剧升 高
诊断标准
头痛
局限性癫痫 发作,颅内 出血或颅内 水肿
26
CHS—干预措施
1 术前评价CHS发生的危险性 2 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 3 围术期慎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 4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
术前评估
冠心病 及心脏 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心血管及其 他基础疾病
肾脏及其 他脏器功
能
8
术前准备
1 术前血压(双上肢 )
2 ECG、心脏彩超 3 血气分析
9
术中监测
施行CEA的病人术中建立的监测项目
ECG SpO2 IBP 血气分析
ETCO2
全身麻醉病人需监测
心功能不全或术中需要多个静脉通路的病人
1 评估阻断期间缺血及是否需要分流 2 脑血流与EEG改变有相关性 3 只有在大脑严重缺氧时EEG才出现异常 4 全麻药提高敏感性提高
12
术中监测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
评价人工高血压的脑灌注效能 监测MCA血流,并监测脑循环中栓子
评估侧枝循环血流 亦有局限性 13
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 推荐滴定式治疗方式,避免剧降
兼顾重要器官的血供
术中处理 呼吸调节
导致脑内窃血可能
高PaCO2
增强交感神经活性
增加心肌氧耗和 诱发心律失常
CEA术后发生明显反应性充血,CBF超过80~100ml/(100g/min),可降 低PaCO2和用控制性降压来降低CBF 23
术中处理
抗凝处理
发病机制
狭窄远端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衰退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破坏
25
CHS—诊断标准
同侧(或对侧 )大脑中动脉 血流速度异常 增高
血压急剧升 高
诊断标准
头痛
局限性癫痫 发作,颅内 出血或颅内 水肿
26
CHS—干预措施
1 术前评价CHS发生的危险性 2 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 3 围术期慎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 4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不主张应用大剂量的术前药,
术中监测
施行CEA的病人术中建立的监测项目
常规监测
心电图(ECG) 脉搏氧饱和度(SpO2) 桡动脉直接测压(ABP) 血气分析
全身麻醉病人需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心功能不全或术中需要多个静脉通路的病人 1、需行中心静脉穿剌置管,并测中心静脉压(CVP) 2、但应穿对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以避免误穿患侧颈动脉引起粥样斑块脱落
这种监测使用简便、易于解读以及较少受麻醉药干扰。SEP最常用的 方式是刺激正中神经,分析获得的N20-P25波的波幅和潜伏期。有关 置入转流管的指征还有争议,但一般认为波幅是较潜伏期更灵敏的指 标,N20-P25综合波波幅降低50%就应置入转流管
术中监测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无创脑血流监测方法,通过置于颞窗的探头可观 察到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VMCA)变化,继而判断有无脑缺血
术前准备
术前除常规麻醉准备外,对颈动脉 内膜狭窄的病人需进行一些特殊准备
术前须了解病人不同状态下的血压, 以便术中及术后将血压调控在病人可 耐受的范围,以确保术中脑组织灌注
术前准备
心电图甚至超声心动图必不可少, 有肺疾病的病人还要做血气分析,目 的是确认病人正常静息状态下的 PaCO2,以便术中PaCO2维持在较为 合适的范围内,PaCO2过高则脑血管 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对术中脑保护 不利,过低则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 降低,加重脑缺血
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及术中正确 处理对病人的预后十分重要
术前评估
脑血管病
神经系统症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 表现症状,也是手术治 疗的效果及并发 症的主要表现症状,围术期病残率和死亡 率与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 术前要了解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体 征,从而判断其受累的主 要部位,血管造 影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若造 影发现对侧颈动脉有严重的狭窄或伴有血
脑电双频指数(BIS)
0、100 0 — 40 40 — 60 60 — 70 70—90
• 0表示无脑电活动,100表示完全清醒 • 040提示大脑被过度抑制,
25以下通常意味着病人处于昏迷状态。
• 4060为深度催眠状态,全身麻醉下此时适合手术。
• 6070为中度催眠状态, • 7090为轻度催眠状态,此时随着BIS值的升高,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
TCD的转流管使用指征目前还有不同意见,多数人认为VMCA下降 > 60%—70%就可放置转流管,手术复杂、估计颈动脉阻断时间较长也 是放置转流管指征之一
TCD优点在于它可以连续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从而如实反映转流 管的真实情况。虽然TCD和EEG在反映脑缺血方面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但二者提供的信息具有互补性,个体差异也非常显著,所以联合应用这 两种技术可以扬长避短,提供更全面的资料供临床诊断参考。TCD也有 其局限性,约10%的病人因颞窗原因使大脑中动脉无法探及,特异性和 敏感性不高也是限制其使用的原因之一
诱发电位(包括听觉、视觉和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多普勒(TCD) 放射性脑血流图(γCBF) 颈动脉阻断后远心端动脉压等
术中监测
是用电极记录大脑皮层灰质细胞自主电活动,可反映皮层氧供需之 间的平衡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当皮层氧供低于阈值,亦即脑血流低于18ml/(100g/min)时,脑电波活 动首先减慢,缺血进一步使脑电波降低,术中持续性EEG改变通常反 映脑缺血,这是采取纠正措施如安装转流管或纠正低血压的指征
术前评估
大多数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人是老年人,手术风险与年 龄成正相关。半数以上病人合并糖尿病,糖尿病病人在 CEA 其他 围术期脑卒中发生率为2.6%,而非糖尿病病人为0%,长期随 访发现糖尿病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病人,术前及 术中需控制血糖
相当数量的病人术前常服用多种药物如抗凝药、抗高血压药 和脑血管扩张药等,服用抗凝药,会使病人术中出血时间延 长,而服用的心血管类药物应持续至术前,以维持病情稳定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的麻醉
一种治疗因颈动脉严重狭窄而引起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方法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中约1/3是 由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引起, 它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颈动脉壁粥样斑 块沉积、增厚,引起颈动脉管腔狭窄, 当动脉口径狭窄>50%即可引起脑血 流减少
施行CEA对麻醉医师是一种挑战, 不仅因为这些病人术前有脑缺血的 症状,而且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如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围 术期致残和死亡率可高达5%
病人逐渐进入清醒状态。
术中监测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诱发电位是体感诱发电位(somatj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诱发电位
因为它可以特异地监测大脑中动脉灌注的感觉皮层功能,而这一区域 正是CEA中阻断颈动脉最易累及的区域。SEP波幅与脑血流显示了良 好的阈值关系,预测术后神经损伤的功能有一定价值
术前评估
心血管病
颈动脉和冠状动脉之间存在相同的发病机 制和相似的危险因素。感染和炎性反应是血 管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主要原因,颈动脉与冠 脉都是体循环系统的大中型动脉,常同时被 累及,从而引起心脏和颅脑的缺血性改变, 甚至有研究将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作为预测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标准。因此, 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人常伴有冠心病
术中监测
脑监测
目前尚无有效的手段能发现脑缺血 或预测术后脑卒中,术中或术后脑卒 中大多数并不是由于颈动脉阻断后缺 血所致,而是术中或术后血栓形成所 致,而目前并无灵敏监测颅内小栓子 的可靠方法,因此,CEA术中特异性监 测手段并不多
脑监测
脑电图(EEG) 脑电双频指数(BIS)
应用于临床的 脑监测
EEG易受麻醉药、手术刺激、PaCO2等因素干扰,给临床判断带来 困难,用EEG判断神经功能受损的假阳性率为6.7%,假阴性率为 4.5%,转流管的使用率也较高。局部麻醉下EEG对脑缺血不够敏感 ,而全身麻醉药可能改变EEG的特征并使其对脑缺血的敏感性提高
术中监测
是近年出现的监测方法,是通过测量脑电的频率、波幅和相干性得 到的,与意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BIS的指数范围是0100
术中监测
施行CEA的病人术中建立的监测项目
常规监测
心电图(ECG) 脉搏氧饱和度(SpO2) 桡动脉直接测压(ABP) 血气分析
全身麻醉病人需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心功能不全或术中需要多个静脉通路的病人 1、需行中心静脉穿剌置管,并测中心静脉压(CVP) 2、但应穿对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以避免误穿患侧颈动脉引起粥样斑块脱落
这种监测使用简便、易于解读以及较少受麻醉药干扰。SEP最常用的 方式是刺激正中神经,分析获得的N20-P25波的波幅和潜伏期。有关 置入转流管的指征还有争议,但一般认为波幅是较潜伏期更灵敏的指 标,N20-P25综合波波幅降低50%就应置入转流管
术中监测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无创脑血流监测方法,通过置于颞窗的探头可观 察到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VMCA)变化,继而判断有无脑缺血
术前准备
术前除常规麻醉准备外,对颈动脉 内膜狭窄的病人需进行一些特殊准备
术前须了解病人不同状态下的血压, 以便术中及术后将血压调控在病人可 耐受的范围,以确保术中脑组织灌注
术前准备
心电图甚至超声心动图必不可少, 有肺疾病的病人还要做血气分析,目 的是确认病人正常静息状态下的 PaCO2,以便术中PaCO2维持在较为 合适的范围内,PaCO2过高则脑血管 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对术中脑保护 不利,过低则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 降低,加重脑缺血
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及术中正确 处理对病人的预后十分重要
术前评估
脑血管病
神经系统症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 表现症状,也是手术治 疗的效果及并发 症的主要表现症状,围术期病残率和死亡 率与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 术前要了解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体 征,从而判断其受累的主 要部位,血管造 影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若造 影发现对侧颈动脉有严重的狭窄或伴有血
脑电双频指数(BIS)
0、100 0 — 40 40 — 60 60 — 70 70—90
• 0表示无脑电活动,100表示完全清醒 • 040提示大脑被过度抑制,
25以下通常意味着病人处于昏迷状态。
• 4060为深度催眠状态,全身麻醉下此时适合手术。
• 6070为中度催眠状态, • 7090为轻度催眠状态,此时随着BIS值的升高,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
TCD的转流管使用指征目前还有不同意见,多数人认为VMCA下降 > 60%—70%就可放置转流管,手术复杂、估计颈动脉阻断时间较长也 是放置转流管指征之一
TCD优点在于它可以连续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从而如实反映转流 管的真实情况。虽然TCD和EEG在反映脑缺血方面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但二者提供的信息具有互补性,个体差异也非常显著,所以联合应用这 两种技术可以扬长避短,提供更全面的资料供临床诊断参考。TCD也有 其局限性,约10%的病人因颞窗原因使大脑中动脉无法探及,特异性和 敏感性不高也是限制其使用的原因之一
诱发电位(包括听觉、视觉和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多普勒(TCD) 放射性脑血流图(γCBF) 颈动脉阻断后远心端动脉压等
术中监测
是用电极记录大脑皮层灰质细胞自主电活动,可反映皮层氧供需之 间的平衡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当皮层氧供低于阈值,亦即脑血流低于18ml/(100g/min)时,脑电波活 动首先减慢,缺血进一步使脑电波降低,术中持续性EEG改变通常反 映脑缺血,这是采取纠正措施如安装转流管或纠正低血压的指征
术前评估
大多数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人是老年人,手术风险与年 龄成正相关。半数以上病人合并糖尿病,糖尿病病人在 CEA 其他 围术期脑卒中发生率为2.6%,而非糖尿病病人为0%,长期随 访发现糖尿病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病人,术前及 术中需控制血糖
相当数量的病人术前常服用多种药物如抗凝药、抗高血压药 和脑血管扩张药等,服用抗凝药,会使病人术中出血时间延 长,而服用的心血管类药物应持续至术前,以维持病情稳定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的麻醉
一种治疗因颈动脉严重狭窄而引起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方法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中约1/3是 由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引起, 它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颈动脉壁粥样斑 块沉积、增厚,引起颈动脉管腔狭窄, 当动脉口径狭窄>50%即可引起脑血 流减少
施行CEA对麻醉医师是一种挑战, 不仅因为这些病人术前有脑缺血的 症状,而且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如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围 术期致残和死亡率可高达5%
病人逐渐进入清醒状态。
术中监测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诱发电位是体感诱发电位(somatj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诱发电位
因为它可以特异地监测大脑中动脉灌注的感觉皮层功能,而这一区域 正是CEA中阻断颈动脉最易累及的区域。SEP波幅与脑血流显示了良 好的阈值关系,预测术后神经损伤的功能有一定价值
术前评估
心血管病
颈动脉和冠状动脉之间存在相同的发病机 制和相似的危险因素。感染和炎性反应是血 管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主要原因,颈动脉与冠 脉都是体循环系统的大中型动脉,常同时被 累及,从而引起心脏和颅脑的缺血性改变, 甚至有研究将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作为预测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标准。因此, 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人常伴有冠心病
术中监测
脑监测
目前尚无有效的手段能发现脑缺血 或预测术后脑卒中,术中或术后脑卒 中大多数并不是由于颈动脉阻断后缺 血所致,而是术中或术后血栓形成所 致,而目前并无灵敏监测颅内小栓子 的可靠方法,因此,CEA术中特异性监 测手段并不多
脑监测
脑电图(EEG) 脑电双频指数(BIS)
应用于临床的 脑监测
EEG易受麻醉药、手术刺激、PaCO2等因素干扰,给临床判断带来 困难,用EEG判断神经功能受损的假阳性率为6.7%,假阴性率为 4.5%,转流管的使用率也较高。局部麻醉下EEG对脑缺血不够敏感 ,而全身麻醉药可能改变EEG的特征并使其对脑缺血的敏感性提高
术中监测
是近年出现的监测方法,是通过测量脑电的频率、波幅和相干性得 到的,与意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BIS的指数范围是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