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原子结构的知识体系
高三化学 原子结构
某氯原子的质量是 a g,12C 原子的质量是 b g,则该氯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周围标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哪一种?
【当堂检测】
知识梳理·题型构建
1.据 2012 年 2 月 6 日中新网报道,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了 7m 分辨率 全月球影像图,该月球探测器使用钚元素的同位素电池来提供稳定、持久 的能源。下列关于238Pu 的说法正确的是 94 A.238Pu 和240Pu 的质子数之差为 2 94 94 B.238Pu 和240Pu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94 94 C.238Pu 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144 94 D.238Pu 和240Pu 互为同素异形体 94 94 (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 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如35Cl为 34.969,37Cl为36.966。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 均值。如:Ar(Cl)=Ar(35Cl)×a%+Ar(37Cl)×b%。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22 26 1.(1)48Ti 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 22
电子数为________、质量数为________。 22 48
13 14 (2)27Al3+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 27 10 电子数为________、质量数为________。 18 17 (3)35Cl-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
【当堂检测】
2.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 18 的某元素 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n, 最外层电子数为 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2n2-1。下列有关 X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X 能形成化学式为 X(OH)3 的碱 B.X 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C.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D.X 可能形成化学式为 KXO3 的盐
化学必背知识点北京高三
化学必背知识点北京高三化学必背知识点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 原子核外围存在电子,电子带负电荷。
- 原子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而中子数可以不同,形成同位素。
2. 电子排布- 电子在原子中按照能级分布,最内层能级最低。
- 每个能级最多容纳2n^2个电子,其中n为能级数。
- 电子填充遵循"Aufbau原理"和"皮层填充顺序"原则。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周期性规律。
-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 周期指元素的电子壳层数。
- 族指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组元素。
二、化学键与化合物1. 化学键-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享自由电子形成。
- 离子键: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转移和吸引形成。
- 共价键: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共用形成。
2.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由正负离子组成,通常为金属和非金属的组合。
- 共价化合物:由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成一个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
- 取代反应:一种元素或基团取代另一种元素或基团。
- 双替反应:两种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互相交换。
2. 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方程式左边为反应物,右边为生成物。
- 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的状态,如(s)表示固体,(l)表示液体,(g)表示气体,(aq)表示溶液。
四、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指物质获得电子。
- 氧化剂:能够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电子转移的角度来考虑。
2. 电化学- 电解: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外加电势使得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电解质溶液中,导电性由离子的含量决定。
高三 化学第一讲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复习(一)原子结构班级姓名各位同学:这份学案是我们的二轮复习,请同学们认真学习。
认真填写学案然后核对答案(答案就在旁边),本讲的例题4、5、6、9在微视频中有详解,也请在全部做完再观看。
课后作业完成后请上传至智学网。
直击考点——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1、下列在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有道尔顿的原子论、汤姆逊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模型;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模型。
(答案:葡萄干面包、行星)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其中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元素的种类由决定,原子的种类由决定,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
答案及解析: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
因此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质子数。
例如1H、2H、3H都是氢元素,但是不同的同位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取决于质子数和中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决定。
3、微粒之间的关系:①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Ts)例题1:117号新元素Ts的中子数为176,则Ts的化学符号为(答案:293117二、同位素——概念辨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注意同位素一定是原子,不能是分子。
由于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使其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同位素之间化学性质相同。
但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使其原子质量不同,因此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
另外,同位素在自然界的丰度恒定不变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
因此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之间,例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的化合物,例如甲醇、乙醇。
同系物具有相同的通式,例如单炔烃的通式为C n H2n-2。
例题2、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N4与N2互为,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
例题3、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A.H2和D2B.H2O和D2OC.金刚石和石墨D.2He和3He例题4、H2O、D2O、T2O三者之间_(“是”或“不是”)同位素。
高三化学知识点目录
高三化学知识点目录一、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原子的结构和性质2.元素与化合物3.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4.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二、离子反应和电解质1.离子的概念和分类2.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3.电解质与电离方程式4.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三、化学反应的速率1.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测定方法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4.催化剂在反应速率中的作用四、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1.动态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判别条件3.平衡常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4.影响平衡转移和平衡常数的因素五、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反应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2.配位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配位反应的速率和平衡4.配位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六、化学反应的热学1.焓变和焓变计算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能量守恒3.标准状况下的焓变计算4.化学反应热学计算的应用七、溶液与溶解度1.溶液的组成和性质2.溶液的浓度表示和计算3.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4.溶液的稀释和浓度的计算八、酸碱反应和pH值1.酸碱的定义和性质2.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3.pH值和pOH值的计算4.酸碱中和反应和中和滴定九、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性质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变化4.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十、电化学和电解池1.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电解池的构成和性质3.电解质溶液电解和化学电池的区别4.电解池中的电流计算和电解反应的应用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题1.常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题2.解答思路和方法3.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分析4.典型题目解析和扩展思考总结:本目录涵盖了高三化学学习的主要知识点,涉及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离子反应和电解质、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反应、化学反应的热学、溶液与溶解度、酸碱反应和pH值、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和电解池等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全面提升化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高考化学的顺利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化学知识点框架图
高三化学知识点框架图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原子与分子- 元素与化合物-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 酸碱盐与氧化物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四种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4. 化学计量- 摩尔概念- 气体定律- 溶液的浓度表示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碱金属、卤素- 过渡元素:铁、铜、锌3. 酸碱与盐- 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 酸碱中和反应- 盐的水解平衡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识别- 氧化数的计算- 电化学原理:伏打电堆、电解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碳的杂化轨道理论2. 烃类化合物- 饱和烃:烷烃、环烷烃-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 芳香烃3. 官能团化学- 醇、酚- 醛、酮- 羧酸、酯4. 聚合反应与高分子化合物- 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 塑料、橡胶、纤维四、物理化学1.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 动力学- 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定律- 催化剂的作用3. 平衡化学- 化学平衡常数-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4. 分析化学-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光谱分析:红外、紫外、核磁共振 -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五、实验技能与安全1.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 酸碱滴定- 萃取与分液2. 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 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通过上述框架图的梳理,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高三化学的核心知识点,为高考化学的复习和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个部分都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熟练应用,以确保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安全意识的加强也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高三化学四大模块知识点
高三化学四大模块知识点一、无机化学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的性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各个元素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
2. 化学键和物质的结构:讲解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以及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3. 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解释酸和碱的定义、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4. 化学反应及其反应速率: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二、有机化学知识点1.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解释碳原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分类和命名规则。
2. 烃的结构和性质:讲解烃的分类和结构特点,以及烃的物理、化学性质。
3. 功能性有机化合物:介绍醇、酚、醛、酮、酸等功能性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4. 选修有机化学知识点:涉及酯、胺、羧酸和酰氯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三、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1.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度:讲解化学反应的平衡特点和平衡常数计算,以及酸碱中和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关系。
2. 化学能量变化: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焓变、焓计算和化学反应热力学的应用。
3.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影响:讨论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四、化学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化学1.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与性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不同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性质。
2. 锂、钠、钾等活泼金属元素:浅析活泼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3. 铜、银、金等贵金属元素:解释贵金属元素的特性和应用,以及贵金属的提取和回收。
4. 卤素元素:阐述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包括氯、溴、碘等元素。
以上是高三化学的四大模块知识点的简要介绍,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学生们将能够全面提高化学学科的应试能力,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灵活运用化学知识。
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化学学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中子、电子;2. 掌握原子的结构模型,包括量子力学模型和玻尔模型;3. 理解原子的各种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二、教学重点: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原子的结构模型;3. 原子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正电荷,质量为1;-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质量为1;- 电子位于原子核外层轨道上,带负电荷,质量极小,约为质子、中子的1/1836。
2. 原子的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电子围绕核外层轨道运动,各层轨道能量不同,电子在吸收或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 量子力学模型:根据波动粒子二象性,用波函数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可能分布情况,电子的位置不确定,只有一定的概率存在于某个区域。
3. 原子的性质-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是元素的序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 原子量: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计算中起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通过图示、实验等形式展示原子的结构;2.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模型;3. 提问、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结构模型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化学提供基础知识。
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内容;2.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3. 独立思考,总结学习体会。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1、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含义;知道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AZX 的含义。
3、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了解前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中子N(不带电荷) 同位素 (核素)原子核质量数(A=N+Z)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Z(带正电荷) 核电荷数元素元素符号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打算主族元素的打算原子呈电中性电子数(Z个)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电子云(比方)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电子层数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第1课时原子结构1. 三个基本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2)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2. 对于公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无论原子还是离子,该公式均适应。
原子可用表示,质量数A写在原子的右上角,质子数Z写在原子的左下角,上下两数值的差值即为中子数。
原子四周右上角以及右下角或上面均可出现标注,留意不同位置标注的含义,右上角为离子的电性和电荷数,写作n ;右下角为微粒中所含X原子的个数,上面标注的是化合价,写作 n形式,留意与电荷的标注进行正确区分,如由氧的一种同位素形成的过氧根离子,可写作 O(-1) 。
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微粒间的关系原子种类微粒之间的关系中性原子 AZ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阳离子 A n+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阴离子 A m-Z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3.核外电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原子结构理论的进展。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
D.
S
Cl
5.元素 M 所形成的气态单质分子 M 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 70、72、74,三种分子的物质的量之 2
比 9:6:1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M 有三种同位素
B.M 的平均式量为 72 2
C.质量数为 35 的同位素占元素 M 原子总数的 75%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3)56Fe2+的中子数为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
26
(4)1H、2H 与 16O、18O 形成的 H O 的种类有________种。
11
22
解:(1)同位素 (2)16O 和16O (3)30 24 (4)10
形
等。电子云不仅有确定的形状,而且有一定的伸展方向。如 s 电子云呈球形对称,p 电子云有 3
个伸展方向,d 电子云有 5 个伸展方向,f 电子云有 7 个伸展方向。
17.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
(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中的电子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布到原子轨道上,遵循能量最低原 理。例如,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排布在能量最低的 1s 轨道上,表示为 1s1,这里右上角的数字
德国伦琴 法国贝克勒尔
居里夫人
近代原子论 主要发现或观点
道尔顿原子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 内,电子则均匀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样
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原子是由带正电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 子核和核外运动着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
9.原子的电子式: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我们常用小黑点或×来表示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8):元素核素和同位素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8):元素核素和同位素考点8 元素、核素和同位素1.把握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把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3.明白得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4.了解同位素的性质及其应用,把握核素的表示方法一、原子结构1.原子组成原子可分为 和 两部分,其中原子核又是由 和 构成的2.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①核电荷数 = = = 元素的原子序数摸索:哪些微粒的质子总数才等于核外电子总数?②质量数 = + 数学表达式:A =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区不与联系元素是具有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是具有 和 的一种原子同一元素的不同 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2.原子中各粒子的作用① 数决定元素种类,同种元素的不同 ,其 数相同 数不同, ② 数和 数共同决定了原子(核素)的种类③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 和 ,其中 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要紧因素3.同位素的性质及表示方法同位素的 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 性质不同,假设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其核素组成符号为 ,讲出核素的一个用元素 同位素 核素核素途 。
摸索:什么缘故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4.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研究对象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 研究对象试题枚举【例1】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 .原子核差不多上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C .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质量数也一定不同D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解析:H 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A 错;Na 、 Na +、 NH 4+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同,B 正确D 错;质子数不同,但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可能相同,C 不对;。
答案:B 。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子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由核和电子构成。
核包含着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具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核,而电子则分布在核的周围的能级上。
原子的质子数就是它的原子序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是1,氧的原子序数是8。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素的种类。
电子的数目与原子的质子数相等,因此正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的。
电子分布在以核为中心的能级上,不同的能级容纳的电子数有限,一般来说,第1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2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3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排布规律组织的表格。
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相邻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目前总共有7个周期。
周期的长度是根据电子能级的填充顺序决定的。
每一个周期的结束都意味着一个新的能级开始填充电子。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列称为一个族,目前总共有18个族。
族决定了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一般来说,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反应和化合价。
周期表上的元素用符号表示,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每个元素的方格中通常还包含了元素的名字和相对原子质量。
三、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它提供了化学元素的有序排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和电子亲和能等。
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元素周期表还对于研究元素的同位素、同系物和同族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找到同一族的元素,从而推断它们在反应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此外,元素周期表还指导着我们对新元素的发现和研究。
高三化学知识点大全
高三化学知识点大全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是化学变化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即核中质子数)排列的元素表,它揭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形成了周期和族(或称为组)。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决定,因此具有相同价电子数的元素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使原子能够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最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如食盐(NaCl)中的键。
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如水(H2O)分子中的键。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特殊类型的化学键,它使得金属具有高导电性和延展性。
三、化学反应与热力学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可以通过反应热、焓变等热力学参数来描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在化学反应中,这种能量转换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四、溶液与化学平衡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质混合物。
溶液的性质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且速率相等,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勒沙特列原理是描述化学平衡移动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如果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如浓度、压力、温度等)的改变,系统会自动调整,使得这种改变的影响被抵消。
五、酸碱理论与电化学酸碱理论是描述溶液性质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涉及到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将酸定义为质子的供体,而将碱定义为质子的受体。
电化学是研究电子转移反应的科学,它包括了电池、电镀、腐蚀等现象。
高三化学结构必背知识点
高三化学结构必背知识点化学结构是化学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化学结构的知识点对于高三化学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高三化学结构必背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备考。
一、原子的结构1.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 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每个能级上电子的数量有限,按顺序填充。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分组。
二、化学键1.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通常由非金属元素形成。
2. 离子键:通过电子转移产生的化学键,通常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
3. 金属键:金属原子通过共享其外层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三、分子结构1. 分子的定义: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称为分子。
2. 分子式表示: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3. 键长和键角:共价键的长度和角度对于化学物质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四、晶体结构1. 离子晶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连接而成的晶体。
2. 共价晶体:由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晶体。
3. 金属晶体: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连接而成的晶体。
五、有机化学结构1. 烷烃:只含有碳和氢元素的饱和碳氢化合物。
2. 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3. 炔烃: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六、官能团1. 羟基(-OH):在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影响化合物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2. 羰基(C=O):醛、酮和酸等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和反应。
3. 氨基(-NH2):氨基与有机酸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酰胺。
七、配位化学1. 配位键: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2. 配位数:一个过渡金属离子和配位体之间的配位键的数目。
3. 配位化合物:由过渡金属离子和配位体组成的化合物。
以上是高三化学结构必背的知识点,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牢记这些基础知识,加深对化学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
第9讲原子结构【考纲要求】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课前预习区】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Z A X指出各字母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关系:(1)电性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关系:质量数=(3)阳离子zX m+: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4)阴离子 zX n-: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在核外排布的规律如何?(1)能量最低原理:离核越近,能量越,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的电子层,然后在排能量的电子层。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不超过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个电子。
次外层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个电子。
四、有关粒子结构特点的规律(1)He型(2 e-粒子):(2)Ne型(10e-):分子,阳离子,阴离子,其中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是。
(3)Ar型(18e-):分子,阳离子,阴离子。
其中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是。
(4)其他常见特殊类型:14电子型。
【课堂互动区】一、原子结构[例题1](原子组成、同位素)(09广东化学1)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 Sm与15062Sm的说法正确的是()A. 14462Sm与15062Sm互为同位素 B.14462Sm与15062Sm的质量数相同C. 14462Sm与15062Sm是同一种核素 D.14462Sm与15062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规律总结】1、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2、用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填写下列空格①原子种类由决定②元素由决定③元素有同位素由决定④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由决定⑤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决定⑥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决定⑦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⑧价电子数通常是指⑨核电荷数由决定⑩原子的质量数由决定[变式1]:(2010年山东)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B. 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16O2与1.12L18O2均含0.1N A个氧原子[变式2]:(2011海南)13153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13153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高三化学结构部分知识点
高三化学结构部分知识点化学结构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考点之一,它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形态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好化学结构的知识点对于高三化学的学习和备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高三化学结构部分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构成1. 原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例如氢、氧、金等。
元素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H代表氢,O代表氧。
3. 分子:相同或不同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如H2代表氢气,O2代表氧气。
4. 离子:指具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
如Na+代表钠离子,Cl-代表氯离子。
二、化学键1.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的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而成,常见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中,如NaCl。
2.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电子的共用来相互连接,常见于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中,如H2O。
3. 金属键:金属元素中的原子通过电子云共享而连接,形成一种金属结构,如Fe, Cu。
三、分子结构1. 线性分子:分子中的原子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如二氧化碳(CO2)。
2. 非线性分子:分子中的原子排列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水分子(H2O)。
3. 极性分子:分子中的原子间存在电荷不均匀分布,导致分子具有正负极性,如水分子(H2O)。
四、等电子体与共价键等电子体指具有相同电子数或相同电子排布的物质,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因此它们在化学性质上通常具有相似性。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实现的,当原子之间共享的电子对数目相等时,它们的价电子层就变成等电子体。
五、分子与晶体分子和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
1. 分子:由非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化合物构成,分子间通过相互作用力连接。
分子可以是单质,如氢气(H2),也可以是化合物,如水(H2O)。
2. 晶体:由金属或离子化合物构成,晶体结构呈规则排列。
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高三
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高三化学原子结构是高三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建立在原子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原子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揭示了物质的微观世界。
在高三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原子结构知识点,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1. 原子的组成部分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中子不带电荷,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电子带负电荷,质量约为9.11×10^-31千克。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中心核中,电子则绕核运动。
2.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指的是一个原子核中所含质子的数量,通常用字母Z 来表示。
质量数指的是一个原子核中所含质子和中子的总数,通常用字母A来表示。
原子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为X=AZ,其中X 代表元素的符号。
3.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原子核的稳定性是衡量一个原子核的不稳定程度的标准。
原子核的稳定性受到核子的数目以及核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放射性是指原子核发生自发性转变放出粒子或电磁辐射的性质。
放射性可以分为α衰变、β衰变和γ射线等。
4. 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以能量层次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上,其中最内层能量最低,最外层能量最高。
原子电子的排布遵循阿尔尼斯特规则,即填充顺序按照能量递增的方式进行。
通过电子的排布,我们可以确定原子的化合价、离子价以及元素的周期性属性。
5. 原子半径和原子半径趋势原子半径指的是原子核到外层电子轨道最外电子的平均距离。
原子半径的大小受到原子核的正电荷吸引力和电子之间的排斥力的双重影响。
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6. 原子电离能和电离能趋势原子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去掉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原子电离能的大小与原子的核电荷和电子与核的距离有关。
在周期表中,原子电离能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高三化学无机知识点透彻解读
高三化学无机知识点透彻解读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掌握无机化学知识点是高考化学取得高分的关键。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无机知识点进行透彻解读,帮助同学们系统性地复习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基本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是理解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组成,电子的排布,以及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元素周期律:掌握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以及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3.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1)化学键:理解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化学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2)晶体结构:掌握晶体的基本类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和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4. 溶液与胶体(1)溶液:理解溶液的定义、分类,以及溶液的性质和浓度表示方法。
(2)胶体:掌握胶体的定义、分类,胶体的性质,以及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5.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原理,以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6. 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以及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等概念。
(2)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以及利用电子转移数进行配平。
(3)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金属冶炼、有机合成等领域的应用。
7. 沉淀溶解平衡掌握溶度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8. 元素化合物了解常见元素的单质、化合物及其性质,掌握金属、非金属、卤素等重要元素族的代表性化合物的性质。
9. 有机化学基础(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特点,以及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原子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前言原子结构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解释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重点介绍原子结构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原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原子的奥秘。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粒子,而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形成原子的核心,而电子则绕核壳层运动。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层。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的不同能级壳层上运动。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电子壳层的万分之一,但其中包含原子99.9%以上的质量。
电子结构电子壳层的能级分为K、L、M、N等,每个能级壳层可以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居里原理,每个电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必须填满低能级轨道后才能填满高能级轨道。
原子物理性质原子的物理性质主要由其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和电子结构决定。
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越多,电子结构也更加稳定。
原子的性质还受到元素化学属性的影响,如电负性、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等。
原子结构的应用原子结构不仅在化学领域有重要应用,还在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人们通过深入研究原子结构,可以设计新材料、开发新技术,甚至探索宇宙奥秘。
结语原子结构是一个精彩而复杂的领域,本文只是对其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继续深入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拓展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讲座一、疑点、难点、关键点疑点:化学键与晶体;共价化合物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分子结构及组成分子的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关系。
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根。
难点:原子结构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位置间的关系及递变规律;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元素的推断,根据事实和数据,归纳物质变化规律;结合周期表的应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关键点:搞清物质结构与化学键、晶体的关系。
搞清原子结构、周期表位置及元素性质关系。
二、示例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1 / 12的比值。
B.具有相同质量的原子,其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C.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辨析]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各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 / 12的比值是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
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而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可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例1940K和2040Ca 其性质不同。
微粒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只有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有些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不属于同一种元素,如:水分子,氟化氢分子和氖原子等的质子数相同,但它们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两种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解答] C[小结] 分清质量数、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不同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但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可由更小的微粒(如:质子、中子、电子等)构成。
例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B.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C.由强酸和强碱形成的盐,其水溶液一定呈中性D.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E.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一定高于共价化合物[辨析] 过氧化氢中的氧氧键属于非极性键;氢有一种同位素没有中子;硫酸氢钠显酸性;铵盐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原子晶体属于共价化合物,它的熔点一般高于离子化合物。
[解答] D[小结] 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但离子化合物内还可能有其它化学键,例氢氧化钠中有离子键,但氢氧原子间是极性键,过氧化钠中有离子键,但氧氧原子间是非极性键;而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原子晶体熔点一般都很高,但不是在所有晶体中,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是最高的。
晶体的化学键破坏,如果没有新化学键形成,就不会有新物质生成,如:氯化钠晶体受热熔化时,晶体内氯离子与钠离子间的离子键被破坏了,但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所以晶体内化学键被破坏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
稀有气体分子由单原子构成,分子内不存在共价键,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物质。
例3 假定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时,则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此时16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B.标准状况时,44 g CO2的体积为22.4 LC.N A个氧分子与N 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16 : 1D.常用密度为1.84 g / mL的98 % 的浓硫酸,其物质的量的浓度为9.2 mol / LE.标准状况下,11.2 L氧气的质量为32 g[辨析] 我们将12C的十二分之一定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当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时,哪些量会发生变化。
我们将12C的十二分之一定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即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此时12 g 12C 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约为6.02×1023个,其物质的量为1 mol。
若将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时,此时12C的摩尔质量为24 g / mol,即24 g 12C为1 mol,显然其中的微粒数不再是6.02×1023个,而是1.204×1024个,故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加倍,为44.8 L。
可见当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时,物质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气体的摩尔体积都将加倍。
而物质的质量、物质的体积不会随之改变。
按以上理解:(A)(C )(D)是正确的。
(B)可理解为44 g CO2为0.5 mol,其体积为0.5 mol×44.8 L / mol = 22.4 L。
所以(B) 也是正确的。
[解答] E例4 X,Y是第二或第三周期元素中的两种元素,它们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 m Y n,且离子均具有稀有气体的电子层结构,若X的原子序数为a,则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a + 8-(m + n) B.a + 16-m-nC.a-m-n D.a-8 + (m-n)[辨析] X m Y n中x为+ n价,Y为-m价,X 、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nA (8-m) AX Ya-m-na a+8-m-na+16-m-n第二、第三周期同一主族上下两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同一周期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右面的主族序数减去左面的主族序数。
[解答] D[小结] 当阳离子和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时,阳离子的原子核电荷数一定比阴离子的原子核电荷数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时,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第三、第四周期同一主族上下两元素原子序数如果时ⅠA、ⅡA即相差8,其它主族上下两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8。
如两元素形成XY2化合物时,除考虑X为+2、+4两种情况外,还应考虑特殊情况,例NO2两元素原子序数只相差1;SO2两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等。
例5.某共价化合物含碳、氢、氮三种元素,分子内由四个氮原子,且四个氮原子排列成四面体,每两个氮原子间都插入一个碳原子,已知分子内无C—C键和C=C键。
推测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辨析] 四面体由六条棱,在棱与棱间可插入六个碳,每个碳由四个价键,插入的氢应12个,所以化学式为C6H12N4。
[解答] C6H12N4例6 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最外层时,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与n - 1层相同;当它作为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 + 1层最少能多10个电子。
n等于几?[辨析] 当n层作最外层时,n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而n - 1层最多与它容纳同样多即8个电子,据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知(n - 1)层为第二层。
当n层作次外层时,n + 1层为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且比n层少1 ~ 10个电子,则n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n + 1层为第四层,故n层为第三层。
[解答] n = 3[小结] 最外层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次外层所能容纳电子可以2个、8个、18个、9~18个。
电子层层数大于四最外层电子为1~2个时,主族元素次外层电子为8个;最外层电子3~8时。
主族元素次外层电子为18个;最外层电子1~2个时,副族元素次外层电子为9~18个。
核外电子排布能级:快速推断元素。
推断Br、Ba、87号、53号推未知元素116号最外层电子由ns、np决定;次外层电子由s、p、d或s、p决定。
能级表与周期表结构关系:元素种类、周期表结构、4f(镧系)5f(锕系)例7 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
其中X和Z是金属元素。
V和Z属同一主族,它们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
W和Y也属同一主族,它们原子最外电子层的p亚层电子数是s 亚层电子数的二倍。
X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等于Y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
由此可知:V______W______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是__________。
[辨析] 原子序数小于20,应考虑钾和钙两种元素,五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以考虑明矾,正面突破,正面论证。
[解答] H O Al S K KAl ( SO4 )2·12 H2O[小结] 元素推断的依据是原子结构特征、周期表位置和化学性质(例:苍白色火焰、棕黄色的烟、与氯反应生成高价及低价化合物、白色烟雾等)。
还可根据金属与酸反应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求解。
特殊化合价(例:Na2O2、FeS2、CaC2中O、S、C元素均为-1价)。
特殊化学式(例:A2B2→Na2O2或H2O2,AB2→CO2或SO2等)。
特定推断:五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以考虑明矾;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以考虑酸式盐;四种元素组成两种化合物可以相互反应放出气体可以考虑弱酸酸式盐与酸反应,由四种元素组成,能起酸的作用的只能是硫酸氢盐,因此可以正面突破由四种元素组成两种化合物分别是亚硫酸氢盐和硫酸氢盐,然后正面论证等。
例8 a、b、c、d、e、f、g为七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微粒,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其中b的离子半径大于e的离子半径;d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四原子极性分子;c与f可形成两个共价型g分子。
试写出:(1) a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e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为_______ > 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d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g微粒所构成的晶体类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c微粒是_________,f微粒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辨析] 10号电子组:以下微粒均有10个电子,有几个原子即有几个原子核。
O2-F-Ne Na+Mg2+Al3+OH-HF NH4+NH2-H2O H3O+NH3CH4[解答](1) a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2)b与e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为NaOH > Mg(OH)2;(3)d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NH3 + H2O === NH3·H2O === NH4++ OH-;(4) g微粒所构成的晶体类型属分子晶体;OH-H3O+三、练习测试选择题:1.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不同作用力。
含有上述两种作用力的晶体是()。
A.二氧化硅B.白磷C.氧化镁D.氢氧化钠2.a A3+和b n B-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值是()。
A.a + 3 - n B.a + 3 + n C.a - 3 + n D.a - 3 – n3.X和Y都是短周期元素,两者能形成化合物X2Y3,若X的原子序数为n,则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n+1 B.n-6 C.n+3 D.n-54.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一组微粒是()。
A.Mg2+Al3+Cl-Ne B.Na+F-S2-ArC.K+Ca2+S2-Ar D.Mg2+Na+Cl-S2-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