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与文化》——9明代(中)

合集下载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繁荣明代,南京作为明初的都城,其政治地位显赫一时,虽后来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保留“留都”之名,成为国家的政治副中心。

这一时期,南京的官僚机构庞大,官员众多,使得南京的政治生活异常活跃。

同时,南京还是明朝重要的经济中心,其手工业、商业、丝绸业等发展迅速,尤其是秦淮河畔的繁华,更是成为了明代经济的缩影。

随着商业的繁荣,南京城内外的市场、商铺林立,商贾云集,为南京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2️⃣ 明代南京的文化艺术成就在文化艺术方面,明代南京更是群星璀璨,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

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吴承恩的《西游记》等,这些文学巨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明代南京的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独特的南京文化风格。

尤其是昆曲,作为明代南京的代表性戏曲,其婉转悠扬的唱腔、细腻入微的表演,至今仍被誉为“百戏之祖”。

3️⃣ 明代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貌明代南京的城市规划严谨有序,继承了古代都城的规划理念,以皇城为中心,形成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

皇城内的宫殿、庙宇、坛壝等建筑气势恢宏,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而城墙作为南京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其周长超过33公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

城墙上的城楼、箭楼、瓮城等防御设施完备,展现了明代军事防御的精湛技艺。

此外,南京城内外的园林、寺庙、民居等建筑也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明代南京丰富多彩的城市风貌。

4️⃣ 明代南京的社会生活与民俗风情明代南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市民阶层兴起,市民文化繁荣。

节日庆典、庙会集市、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频繁,体现了南京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精神风貌。

同时,南京的饮食文化也极具特色,如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地道美食,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南京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文化也十分发达,寺庙、道观遍布城乡,反映了明代南京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共生。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类别课程名称课程内容备注人文类中国文明史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类别课程名称课程内容备注人文类中国文明史
优先
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保持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门具体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学科基础核心课程,也是国内诸多知名高校的通识课程。本课程从微观到宏观介绍了社会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对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对各类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控制的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整体的正确认知。
中国人文经典
本课程介绍中国文化经典,重点介绍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名著。通过对经典内容、思想文化背景的介绍,深入研读重点典籍或重点篇目,了解中国人文思想的发展脉络,领会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掌握重点典籍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并学会以现代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审视传统文化经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承文化,开拓未来。
西方人文经典
以西方哲学为主线,通贯历史、文学、政治、宗教、军事等内容,撷取西方思想巨匠的思想精华,点评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扛鼎之作。沿着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启蒙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从德国古典哲学到现代西方思潮的时间轴,多维度展现西方人文经典的博大精深和高贵气质。研读与导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如理想国,形而上学,人性论,纯粹理性批判,旧制度和大革命,道德情操论,正义论等。
社会类
南京文化与历史
本课程主要讲授南京历史与文化,其时间跨度从距今50多万年前的汤山猿人直至1949年南京解放,内容涉及南京历史地理概况、城市名称更迭、境内文物古迹、历史名人、传统艺术等,并重点介绍六朝石刻、明代城墙和民国时期的城市与文化建设,从而展现出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
政治学
通过对政治理论、政治互动、政府机构、外交活动以及时事政治热点问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国家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政府的运作过程。
优先
古代汉语
课程内容包括文选、通论、常用词三部分,文选部分主要包括历代经典文言作品,通论部分包括常见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古代姓氏、古代服饰、古代车马、古代器具、古代音律等知识,常用词部分包括古代常见的词语及其发展情况。

明代南京佛寺修建考

明代南京佛寺修建考

明代南京佛寺修建考何孝荣(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天津300071) 摘要:明代南京佛寺修建分为三个阶段:明初敕建一批佛寺,带动了寺院的恢复;明代中期,僧人是佛寺修建主角,为寺院发展时期;明代后期,士、僧大建佛寺,是寺院繁盛时期。

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城、东城佛寺较多,南城最为集中,而西城、北城相对较少。

寺院间距,一般不超过十里,很多甚至相邻相接。

明代南京佛寺有名称可数者近210所,总数起码有300所,最多可能超过600所。

关键词:明代;南京;佛寺中图分类号:B 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667(2002)0520111209自佛教传入中国,三国时南京出现了第一座佛寺——建初寺。

东晋、南朝时,南京作为首都,因最高统治者在其中崇佛建寺,寺院最多时达七百余所。

隋灭陈,南京诸寺多毁于战火。

其后,由于历代统治者仍多提倡和保护佛教,以及南京作为重要的政治中心,且经济、文化发达,佛学基础较好,佛寺时有兴盛,断续发展。

不过,寺院数量始终未恢复到南朝水平,而相去甚远。

明代,南京起初被定为首都,永乐以后又一直作为留都,政治地位提高,加上统治阶级对佛教保护和提倡,南京新建、重建了一大批佛寺,数量仅稍逊色于南朝,为南京佛教史上又一高峰。

本文以《金陵梵刹志》为基础,参以其他各种文献,结合最新考古发掘的墓志铭,拟对明代南京佛寺修建加以考察,揭示其空间分布,并对其总数作出估计。

一、明初敕建佛寺与南京佛寺恢复元末农民战争,使大江南北的佛教受到重创,寺院残破废坏,“多化为煨烬之区,而狐兔之迹交道”[1](卷四,《句容奉圣禅寺兴造碑铭》)。

南京佛教和寺院也不例外,“兵燹圮毁之余,原野寥廓,钟声罕闻”[2](《凡例》)。

明初定都于南京,太祖、成祖等人崇信佛教,且重视佛教有“阴翊王度”作用,因而运用国家力量,在南京修建了一批佛寺,有力带动了南京寺院的恢复。

明太祖与僧人来往密切,并为其所宠信的僧人建立寺院。

早在渡江进入南京之初,他就曾访问城南天王山法秀禅师,“与语相契”,为建般若寺。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南京明城墙兴建于明朝,最初的用途是军事防御,所以,城墙坚固耐用,这是明城墙得以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朱棣当权时,南京作为“留都”,政治地位下降,城墙建设开始不受重视。

至清朝和民国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明城墙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始走上了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标签:南京;明城墙;历史;保护一、南京明城墙的兴建与完善从历史上看,南京明城墙是在南唐都城的基础上利用它的南面和西面城墙加以拓宽、加高进而扩大建成明都城城墙。

而南唐城墙可上溯至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建造的都城建业。

根据文献记载,孙权在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21年)自京口迁至株陵,第二年就在石头山上楚国金陵邑的旧址上修建石头城。

至于东吴的建业都城,则位于石头城的东面。

北依覆舟山和玄武湖,南近秦淮,东凭钟山西麓,西隔冶城山与石头城相望。

①东晋和南朝时的建康城阙和宫殿,虽然大体上继承了东吴的基础,但各代都有兴筑。

像建康都城,原来只有土城和竹篱门,到萧齐建元二年(480年)就全部改为大砖砌造。

唐末五代时期,对于城郭的建造有了新的发展,“初伪吴杨行密子溥,在唐末,取升州(今南京),从将徐温自领升州,改筑城郭,为金陵府,至石晋天福元年,伪吴天祚二年(936年),温假子知诰篡吴,以金陵为西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遂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国号唐(即南唐),复姓李,更名昪。

城周二十五里,比六朝都城近南,贯秦淮于城中,西据石头,即今石城,三山二门:南接长干,即今聚宝门;东门以白下桥为限,即今大中桥;北门以元(玄)武桥为限,即今北门桥。

”②南唐的金陵城经过上述两次扩建后,把著名的石头城和秦淮河都包入城内,其范围大体上东到今大中桥,西抵今水西门和汉西门,南及今中华门,北至今北门桥,相当于明代南京城的西南大部。

当时的城墙上宽两丈五尺,下宽三丈五尺,高二丈五尺。

凯有龙光、栅寨及上、下水门和东、西、南、北共八门。

鉴析南京明代古城墙之中华门

鉴析南京明代古城墙之中华门

鉴析南京明代古城墙之中华门【摘要】南京明代古城墙之中华门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景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华门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接着详细描述了中华门的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同时还分析了中华门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以及其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

探讨了中华门在南京城墙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和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整体而言,中华门作为南京城墙的一部分,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象征,对于南京乃至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对于其修复与保护工作,更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以确保中华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被永久保存下来,为后人传承。

【关键词】南京明代古城墙、中华门、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建筑特点、文化意义、修复与保护、旅游价值、影响和价值、重要性、文化遗产、保护意义、历史价值、文化意义1. 引言1.1 中华门的历史背景中华门,位于南京城墙的东南角,是南京城墙的主要城门之一,也是明代南京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门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当时南京城的主要出入口之一。

历史上,中华门曾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改建,但其基本的结构和风貌仍然保留至今。

中华门作为南京明代古城墙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明代,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作为当时的首都,南京城墙的建造和设防都是极为重要的。

中华门作为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南京城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除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中华门还是南京城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造和修缮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和城防技术的水平,具有很高的建筑价值和保护意义。

中华门的存在和保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城防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 中华门的地理位置中华门位于南京市中华路中段,是南京明代古城墙的南门,也是南京城的正南门。

它地处夹江之滨,南靠江水,北接城墙,周围环绕着繁华的商业街区和高楼林立的现代建筑。

南京的明清建筑与历史文化

南京的明清建筑与历史文化

南京的明清建筑与历史文化南京的明清建筑与历史文化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明清建筑遗存。

这些建筑不仅是南京城市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南京的明清建筑为线索,探讨其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一、建筑与城市规划1.1 皇城及城墙南京明清建筑的代表是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皇城以及高大壮观的古城墙。

皇城内主要有紫禁城、明孝陵、南京市政府等建筑,其中今天仍能参观的以明孝陵最为著名。

而南京城墙作为南京历史遗迹的象征,见证了城市的风雨岁月。

1.2 宫殿和寺庙明代的建筑风格注重对称、匀称和雄伟,所建宫殿和寺庙极具气势。

例如,南京夫子庙是明代建筑风格的典范,它巧妙地融合了吴派建筑和北京故宫的元素。

从它的格局到细节装饰都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二、建筑与文化表达2.1 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南京的明清建筑在形式布局和构造特点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比如,建筑的布局注重均衡、对称和稳定。

取材方面,注重使用优质的建筑材料,并遵循传统的建筑工艺。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人追求和谐统一的审美观念。

2.2 装饰和图案明清建筑的装饰和图案则是对历史文化的直接表达。

例如,建筑外墙和宫殿内部常见的画像、雕刻和花纹都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

这些图案往往含有深厚的历史寓意,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三、建筑与历史文化保护3.1 文化遗产保护意义南京的明清建筑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建筑不仅是南京城市形象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明清建筑不仅可以保留历史记忆,更能够传递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

3.2 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保护明清建筑需要平衡考虑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在保护建筑遗产的过程中,应注重修缮和维护的专业性,并充分考虑如何与现代城市化进程相协调。

例如,将明清建筑改造成文化展示馆、博物馆等,既保护了历史建筑,又将其融入现代城市景观。

结语南京的明清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窥探到明清时期南京城市的繁荣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南京历史

南京历史

南京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文化积淀深厚,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自2470年前建城起,历经朝代更替,曲折坎坷,仅城市名称就有过金陵、秣陵、扬州、丹阳、江乘、湖熟、建业、建康、江宁、升州、白下、上元、集庆、应天、天京等40多次更改,建置演变频繁为国内罕见。

其间既有过令人仰止的辉煌,也有过任人宰割的衰败。

境内文物古迹众多。

越城、金陵邑遗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墙等大批历史遗迹,显示出强烈的古都特色。

城市风景秀美。

东南山峦起伏,西北江水环绕,城内绿树成荫,四十八景风光迷人,民俗风情引人入胜,已成为国家优秀园林城市、旅游城市。

历史人物众多。

春秋时代的吴王孙寿梦、越王句践、西汉开国大将韩信、三国吴主孙权、南唐后主李煜、南宋名将岳飞、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等都曾在南京印下深深的历史痕迹。

李白的诗歌、李煜的词曲、王安石的美文,吴敬梓的小说等为古城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

南京地处辽阔的长江下游平原,濒江近海,"黄金水道"穿城而过,南京港作为天然良港已成为远东内河第一大港,城市发展也定位于江滨港口城市,目前已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以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

南京历史文化概况介绍: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的300多年间,中国南方先后有孙吴、东晋和宋、齐、梁、陈6个汉族政权在南京(孙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建都,史家称为“六朝”。

这六朝的文化,虽然大约过去1500年了,但在南京一直到今天还有踪迹可寻。

范蠡筑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践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约830米处筑城,城周长约1.2公里,面积约0.94平方公里。

后称越城,又名范蠡城。

它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军事性质的古城,被公认为南京城市的开端。

孙权定都建业: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孙权在楚国金陵邑城址修建石头城,以资守御,并取“建功立业{”之意改称秣陵为建业。

南京博物馆和南京有关的文物介绍

南京博物馆和南京有关的文物介绍

南京博物馆和南京有关的文物介绍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南京博物馆作为一座历史庄严、深受人民喜爱的博物馆,收藏了众多珍贵的南京文物。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南京博物馆以及与南京相关的一些文物,希望通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更好地展示南京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一、南京博物馆的背景南京博物馆是中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坐落在南京市中山北路。

博物馆建筑雄伟壮观,气势恢弘,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魅力。

它分为七个展览厅,涵盖了南京的传统文化、历史名人、艺术品等多个方面。

二、南京博物馆的文物介绍1. 明代国宝——太平天国同治南京城太平天国同治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也是太平天国的政治中心。

这个被称为国宝的建筑群体保存完好,真实地展示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生活。

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2. 民国时期文物——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南京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

陵墓建筑庄严肃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雅致和艺术魅力。

在中山陵内还有丰富的文物陈列,生动地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革命历程,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历史。

3. 古代书画艺术珍品——《百鸟朝凤图》《百鸟朝凤图》是南京博物馆珍藏的一幅古代书画艺术珍品。

这幅作品的作者是明代著名画家朱耷,是他晚年寓居南京时的创作之一。

画面中有各种鸟类,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珍品,也是对自然美的赞颂。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南京博物馆和与之相关的文物,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的源泉之一。

每次走进南京博物馆,我都可以从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中感受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

这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使我更加自豪和珍视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南京博物馆作为承载南京丰厚文化遗产的宝库,以及其中收藏的一些重要文物。

南京的明清建筑遗产与历史文化探访

南京的明清建筑遗产与历史文化探访

南京的明清建筑遗产与历史文化探访南京的明清建筑遗产与历史文化探访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遗产。

尤其在明清时期,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留下了众多宏伟壮丽的建筑。

本文将逐一探访南京的明清建筑遗产,展现其独特的历史魅力。

一、明朝遗产1. 南京明孝陵南京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个皇帝朱棣(太祖)和皇后马氏的陵墓,也是中国最早、最大的石质神道。

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典范。

明孝陵景区气势宏大,宛如明朝王朝的象征。

2. 南京城墙南京城墙是中国墙体最长、残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之一。

南京城墙总长约35.2公里,其中牌楼、城门、角楼等建筑堪称壮丽。

城墙上有修建周围大明湖、解放门湖等多个湖泊,更增添了南京城墙的魅力。

二、清朝遗产1. 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是中国最重要的孔庙之一,也是江苏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学庙之一。

夫子庙建筑群风格独特,包含大成殿、显德楼、梨园、醉红楼等建筑,而庙内的石刻和碑刻更是历史见证。

2. 南京中山陵南京中山陵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陵墓纪念馆,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中山陵以仿古建筑风格为主,包括牌楼、陵门、石刻、醒狮等,古朴庄重的建筑风格令人肃然起敬。

三、历史文化探访1. 明清街区南京明清街区是南京古城保护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的历史风貌街区之一。

这里有石板路、青砖墙、雕花窗、木质门窗等古建筑元素,彰显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

2.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展览涵盖了南京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馆内的建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宫廷建筑的风格和韵味。

3.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公铁两用桥梁,也是中国现代桥梁史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大桥运用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元素,成为南京的地标建筑之一。

四、传承与保护南京的明清建筑遗产之所以得以保存至今,既得益于历史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关注与参与。

《中国古代文化名城——南京》

《中国古代文化名城——南京》

《中国古代文化名城——南京》中国古代文化名城——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是中国南方重镇,也是江苏省省会,全国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

南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地方。

南京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早在春秋时期,南京就是吴国的都城。

在明、清时期,南京是中国的首都,被誉为“天下名都”。

南京曾是十大古都之一,皇家庭院、文化机构、寺庙宫宅、城墙建筑等数百处重要文化遗存等,证明了南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南京城墙是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明代城墙系统,总长27.6公里,分为东、南、西、北四门,内有城壕、城楼、城门等数百处,建筑精巧,工艺考究。

南京城墙矗立于城市之中,如一道巨大的屏障,增添了南京古城的厚重感。

南京饮食文化悠久,代表性食品有南京大肉夹馍、南京鸭血粉丝汤、夫子庙小吃等。

南京大肉夹馍是南京特色小吃之一,用酱香肉、大馍片和油条做成,口感咸香爽脆,是南京老字号小吃。

南京文化遗产丰富,如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等景点都代表南京历史文化的标志。

其中夫子庙是南京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是南方最有名的古建筑群之一,集中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南京还是一座拥有众多高校的城市,其中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最为突出。

这些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为南京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京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城市,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能观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与现代化的城市风貌。

南京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游客不仅能体验传统文化,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下,南京正在重新焕发出它的文化活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

南京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古都,也在繁荣的城市生活和历史文化之间寻找着平衡,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还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城市。

南京历史与文化开卷

南京历史与文化开卷

南京介绍1.“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

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

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站立桥头,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如处子,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内的沧桑繁华刻写着它的年轮。

南京文化古迹遍布,从中可以探寻历史的源头:中山陵依山而建,结构严整,观之而生一股浩然之气;夫子庙建筑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间,让你体味明清时代的市井繁荣;中华门气势宏伟,设计巧妙,置身城内,壁垒森然,耳边似有战马嘶鸣;此外还有灵谷寺、石象路、三国东吴所筑石头城遗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革命纪念地雨花台等,引人遐思无限。

古老悠久的文化遗产,现代文明的经济都市,与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构成了南京独特的园林城市风貌2.南京市,别称金陵,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昔有“六朝古都”之称,近人亦常稱為「十朝都會」。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目前,南京仍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首都。

南京大部为低山丘陵地形。

长江从西南方向流入南京,在此折向东进入镇江。

秦淮河、滁河分别从南北岸汇入长江。

南京境内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山体构成宁镇山脉西段,大体呈东西向分布。

“石头虎踞,钟山龙蟠”概括了南京城周边的地势。

南京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

二.南京景点介绍及特色中山陵5A景区中山陵位于江苏南京市区,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

中国南京云锦简介

中国南京云锦简介

中国南京云锦简介南京云锦已有1500多年的手工织造历史,其木机妆花是中国4700多年丝绸织造史,尤其在3000多年的织锦历史中,唯一流传至今不可被机器取代凭人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工艺。

南京云锦的工艺总是靠手传口授,代代相传。

凡手工艺人世家均传子、媳,不传女、婿。

据南梁殷云《月令广义·七月令》记载,手工织造的南京云锦开始于南朝梁代,经过宋、元(公元960-1368年)时期的发展,至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代,其生产规模与水平达到鼎盛。

自公元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南京设立官营的“东、西织染局”,专司督造。

南京云锦就一直被选作皇家服饰专用品。

元、明、清三朝云锦织造业也因此而成为当时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产生了“云锦妆花”的奇特品种。

明代官府在南京设立了织染局、神帛堂,清代皇室内务府特设了“江宁织造府”,使其在丝绸行业中迄今仍处于最高的地位。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世繁华的描写,就源于“江宁织造”。

由于云锦长期用于专织皇室龙袍冕服,在织造中往往不惜工本,精益求精。

故而形成了云锦的图案丰富多姿、花形硕大、造型优美、设色浓艳大胆,尤以用金为其特色,配色自由,色彩变化多样的特点。

在织造工艺上更是将手工织造技艺发展到了极工极巧,不惜物力财力的地步,把中国彩织锦缎的配色技术和织造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使云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木机妆花手工织造工艺便是这一特定条件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云锦织造成就的唯一遗存。

南京云锦是用长5.6米、宽1.4米、高4米的大花楼木织机,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手工操作织造出来的。

织机由1924个构件组成。

“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机下,负责织纬,妆金敷彩。

这些在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篇、清代卫杰《蚕桑萃编》等古代文献中均作了记载与描述。

一个熟练的“拽花工”与“织手”要经过多年培养,才能熟练操作,因此,这些手艺多成为世袭的行业。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明代南京作为首都之一(后虽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保留陪都地位),其经济地位不言而喻。

在明代中后期,南京的商业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商贾云集,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丝绸、茶叶、瓷器等手工艺品远销国内外,不仅促进了南京本地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此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南京还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如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兴起,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文化教育与科举制度的兴盛明代南京是文化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众多书院、学府,如国子监、应天府学等,这些机构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入。

在科举制度方面,南京作为重要的考试中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前来应试。

明代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南京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文人墨客辈出,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

3️⃣ 城市建设与建筑艺术的成就明代南京的城市建设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城墙的修缮与扩建,使南京城更加坚固雄伟。

中华门(原名聚宝门)作为南京城墙上最大的城堡式城门,是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杰出代表。

此外,明代南京的建筑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鸡鸣寺、大报恩寺塔等,不仅建筑风格独特,还融入了佛教文化元素,成为了南京乃至全国的著名景点。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审美。

4️⃣ 社会生活与民俗风情明代南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都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如元宵节的花灯会、端午节的龙舟赛等,都是南京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活动。

同时,南京的饮食文化也颇具特色,如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地道美食,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共同构成了明代南京独特的社会生活画卷。

(全)南京民国历史与文化

(全)南京民国历史与文化

民国时期的南京(历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相继起义响应,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南京再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首都。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消息传出,举国沸腾。

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江苏等省纷纷响应,宣告独立。

(1)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江、浙各省起义军将领集会,决定组织苏浙联军,兵分三路(中路浙江军担任主攻,右路上海军,左路江苏军),攻取南京,配合武汉革命军的作战,发展东南各省的革命形势。

12月2日,江浙联军开进南京城,受到城内居民热烈欢迎。

(2)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10时,在两江总督署的西花厅举行大总统就职典礼。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为国旗;向全国各省发布废除旧历、改行世界通用的公历(月、日、星期)的通电,并以临时大总统就职的1月1日(阴历辛亥年11月13日)作为民国建元的开始(1912年为民国元年)。

将公历(阳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阴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3)《建国方略》1916年以后,袁世凯复辟称帝,张勋复辟,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

从1918~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经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所著《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书的合称。

《建国方略》给于南京以极高的评价:“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二)国民政府定都南京(1)北洋军阀时期的南京1912年2月12日,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我的家乡南京的历史与文化

我的家乡南京的历史与文化

我的家乡南京的历史与文化南京,位于中国东部大江南北,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中国古都之一,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

让我们走进我的家乡南京,一起探索它的历史与文化。

第一部分:历史南京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

尤为重要的是,自公元229年起,南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的都城,分别是东吴、东晋、宋朝、南朝宋、南朝梁和南朝陈。

特别是在明朝时期,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奠定中国现代化基础的地方。

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居住地和政治中心,南京留下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和重要的历史遗迹。

比如,明代的明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钟楼、樱花园等古建筑也是南京历史的见证。

第二部分:文化除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南京还有着独特的文化。

南京方言,作为江苏省的一种方言,是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方言柔和而优美,不仅成为了南京人的特色,也成为了全国的流行语。

南京还以其丰富多样的食物文化而闻名,比如鸭血粉丝汤、南京盐水鸭和夫子庙小吃等。

这些美食代表了南京人对美食独特的追求和热爱。

此外,南京还有许多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南京亲子剧院、南京民间艺术节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南京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南京文化的机会。

第三部分: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南京历史与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对重要历史文物的收藏和展览,以及对文化节庆和传统活动的持续举办。

此外,南京也积极开展历史和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对南京历史的认知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培训活动等,南京鼓励公众了解和研究南京的历史文化,以及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工作中。

结语南京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

通过保护和传承南京的历史与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珍视我们的家乡。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南京的宝贵遗产,让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继续闪耀光芒。

南京明瓦廊:历史与文化的交汇处

南京明瓦廊:历史与文化的交汇处

南京明瓦廊:历史与文化的交汇处南京明瓦廊是一座位于中国南京的历史建筑,也是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它的建造始于古代明朝时期,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南京明瓦廊是南京建筑的代表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还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南京明瓦廊位于南京市区北部,它的建筑风格独特,以传统的明朝建筑风格为主。

廊内的瓦片细腻精致,色彩丰富,展现了明朝时期建筑艺术的精髓。

廊的两侧都是瓦片打造的墙壁,给人一种厚重而又庄重的感觉。

整个廊道长达数百米,可以一览无遗地观赏到南京历史城区的风貌。

南京明瓦廊的历史始于明朝时期,当时的南京是明朝的首都,建筑发展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明朝时期的建筑注重平衡和对称,对细节的雕刻也十分讲究。

南京明瓦廊作为当时南京建筑的代表,不仅保留了明朝建筑的特点,还融入了江南建筑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南京建筑风格。

除了建筑风格之外,南京明瓦廊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为南京历史文化的交汇处,南京明瓦廊见证了南京城的沧桑变迁。

廊内保存了许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迹,包括明代的碑刻、古代的书籍和纪念物等。

这些文物和遗迹反映了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南京明瓦廊还是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廊内展示的文化艺术作品和手工艺品承载了南京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历史与文化的交汇处,南京明瓦廊还是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廊内,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游客们可以在廊内漫步,欣赏景色,感受宁静与美好。

南京明瓦廊的建筑和环境都非常优美,让人们流连忘返。

南京明瓦廊也是南京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历史与文化的交汇处,也是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象征。

南京市政府在保护和维护南京明瓦廊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其开发利用,使其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南京明瓦廊是一座承载了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它是南京城市文化的交汇处。

明代南京的官署志

明代南京的官署志

2020/6在明代南京地方志纂修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就是官署志的大量编纂,“诸部、院、寺继作”[1],相互影响,蔚然成风。

官署志,亦称衙署志,就是各官署纂修的本官署典章故事的专志。

从现存资料来看,明代南京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及翰林院、锦衣卫、詹事府、鸿胪寺、太常寺、钦天监、都察院、大理寺等官署都纂修了志书,而且有的官署还对志书进行续修、增修甚至重修。

明代万历年间顾起元《客座赘语·南京诸志》记载,“南部”官署志有《吏部志》《户部志》《礼部志》《兵部志》《刑部志》《工部志》《通政司志》《太常寺志》《南雍志》《旧京词林志》《光禄寺志》《船政志》《船政新书》《江防考》《后湖志》《金陵玄观志》《金陵梵刹志》[2],达17种之多。

不过这仅是顾氏过眼的,实际数量应远不止这些。

研究南京历史上官署志的概念界定、编纂缘起和价值影响,对当下部门志的编纂具有借鉴意义。

一、研究现状由于历史原因,明代很多志书现已亡佚,其中就包括大部分南京官署志。

今天,研究明代南京官署志,大多是从书目文献中搜集相关线索,再去寻求实证,其中影响较大、成果突出者有张英聘、方骏、吴恩荣三位学者。

张英聘在《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中认为,“所谓‘官署志’,即各衙门纂修的政府部门志,是记载某一部门的志书”[3]105。

她根据《内阁藏书目》《行人司重刻书目》《澹生堂藏书目》《万卷堂书目》《脉望馆书目》《玄赏斋书目》等明人书目和明清两代笔记、文集、方志,以及今人的书目提要和有关著述,编写了《明代南直隶专志、山水志、乡镇志等编修情况统计表》。

据其统计,南京各官署部门纂修的志书有50余部。

但因其制表的目的是为后之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并未详细考证实际存书现状,所以在统计上存在重复与缺漏的情况。

方骏在其论文《明代南京官署志概说》[4]中认为,官署志是“一种记载政府某部门典章故事的可称之为‘官署志’的专志”“明代官署志的编纂主要集中在辅都南京……除了南京太医院、僧录司、道录司等不能肯定是否编有官署志外,所有其他留都衙门都先后刊印有各自的官署志”。

南京的传统文化

南京的传统文化

南京的传统文化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

这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还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仍然发扬光大。

南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便是紫金山下的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皇后的陵墓,是中国古代陵寝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明孝陵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富丽堂皇,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明孝陵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除了明孝陵,南京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文化景点,如夫子庙、中山陵、总统府等,这些景点都承载着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夫子庙是南京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也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中心。

夫子庙建筑群主要包括孔庙、孔府、文德桥和贡院,是中国古代文化建筑的典范之一。

中山陵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修建的陵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于中国现代民主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统府则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遗址,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

南京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中,还体现在南京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南京人民热爱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南京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传统节日、传统美食等,这些传统文化形式在南京人民的生活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南京的传统手工艺包括金陵剪纸、扎染工艺、金陵绣球等,这些手工艺精美绝伦,体现了南京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南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也是南京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这些传统节日里举行各种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此外,南京的传统美食如夫子庙美食街的小吃、老门东的美食等,也是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品尝。

总的来说,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繁荣在明代,南京作为留都(或称副都),其政治地位虽不及北京作为正都那般显赫,但依然是帝国的重要政治中心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建立基业,奠定了南京作为明朝开国之都的深厚底蕴。

随着永乐帝迁都北京,南京的政治职能逐渐转变为祭祀、册封、朝觐等礼仪性活动,以及作为南方政治、军事、经济的指挥中心。

经济上,南京在明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作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南京的手工业、商业、航运业均高度发达。

秦淮河畔,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成为当时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商业贸易中心。

此外,南京的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等手工业部门技艺精湛,产品远销国内外,为南京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 明代南京的文化教育与科举制度明代南京的文化教育事业极为发达,是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之一。

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不仅培养了大量官僚精英,还促进了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

南京的书院、私塾遍布城乡,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明代著名学者如顾炎武、黄宗羲等,都曾在此求学或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举制度在明代南京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南京贡院规模宏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之一。

科举制度的实施,不仅为朝廷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也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激发了民间读书求学的热情,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3️⃣ 明代南京的建筑艺术与文化遗产明代南京的建筑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明孝陵作为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不仅规模宏大,建筑精美,而且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体现了明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此外,南京城墙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其雄伟壮观的城楼、坚固的城墙以及巧妙的军事防御体系,都彰显了明代南京作为军事重镇的地位。

在文化遗产方面,明代南京还保存了大量的碑刻、石刻、壁画等艺术珍品,如阳山碑材、夫子庙碑林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记录了明代南京的历史变迁,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明代的南京城(中)
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到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在南京建都的时间总共53年,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

作为明初国都所在,南京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一)明代南京城内布局
(1)靖难之役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1377~?)即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之初,在大臣的提议下开始削番。

1399年,燕王朱棣采取行动,杀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驻守大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靖难之役”。

(2)城内三大区域
洪武年间,南京有长安街、大通街、大市街、大中街、三山街等20余条大街,纵横交错,贯通全城。

在全城街区里面,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皇宫、官署、工商、民居、仓储、文教等区。

明代南京城内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东部皇宫官署区、南部工商业和居民区和西北城防仓储区。

城东部大中桥以东,南至正阳门,北至太平门,是皇城和宫城所在,也是主要的中央衙署区。

城南一带为南唐至宋元以来的旧金陵城范围,自六朝以来就是人烟稠密、百货云集之地,明代仍然是主要的工商业和居民区。

城西北自鼓楼起直到石城门、定淮门、仪凤门和金川门一带,濒临长江,丘陵起伏,利于防守,因此被辟为主要的城防区。

(3)贵族府第
功臣、官僚和其他贵族的府第,也大多位于城南和城中。

如徐达中山王府位于今瞻园路,常遇春开平王府位于今太平南路杨公井以东常府街。

今中山东路之北的“邓府巷”和城南的“信府街”,分别是功臣宁河王邓愈和信国公汤和的府第。

(4)祠庙
明代南京城里最著名的祠庙是十庙,十庙是指功臣庙、历代帝王庙、武庙(关羽庙)、城隍庙、真武庙、蒋王庙、卞壸庙、刘越王庙(南唐大臣刘仁瞻)、曹武惠王庙(北宋大将曹彬)和元福寿庙等,都建于鸡鸣山南。

(二)“秦淮灯火甲天下”——明代南京的城市经济
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到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明朝在南京建都的时间总共53年,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

1398年朱元璋病逝,建文帝朱允炆(1377-?)正式即位。

1403年,明成祖朱棣(1366-1424)即位,年号永乐。

明成祖朱棣于1421年迁都北京,但仍在南京保留了皇宫和六部衙门,称为“留都”。

(1)明代南京的人口
作为明初国都所在,南京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永乐迁都以后,南京作为“陪都”,其地位依然高出于一般的城市。

在洪武、建文和永乐三代,南京城的人口一直保持在40万人左右,是当时全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市。

(2)明代南京的手工业
丝织业:关于明代南京的城市经济,较宋元时期也有很大的发展。

全城共有100多个
行业,其中与丝织业有关的就达20多个。

丝织业在南京的官营手工业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明代皇室所用的各种丝织品,以及赏赐臣下的和向国外赠送的绸缎等,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南京织造的。

“提督织造官”负责监造官府用的各种锦缎、素缎和绫、罗、绢、纱等产品。

造船业:明代南京造船业非常发达,以龙江关(今下关)的龙江宝船厂最为著名。

龙江宝船厂遗址位于南京河西三汊河,当年为郑和下西洋建造航海宝船,是六百多年前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

铸钱业:明代的南京,是全国铸造铜钱和印制纸币的中心。

明朝正式建国后,在今新街口南的娃娃桥一带设有“宝源局”,专门负责铸造钱币。

1374年,在南京设置宝钞提举司和南京印钞局,大量印制纸币“大明通行宝钞”。

明代南京宝钞库遗址,就在今夫子庙前文德桥附近钞库街。

土特产:孝陵卫的“卫绒”、烧酒和“马陵瓜”,附近灵谷寺的樱桃,秣陵关以丝织业闻名,陶吴镇则以竹刻和印刷而著称。

南京是明代制扇业的中心,“金陵折扇”闻名于天下。

烤鸭和烤鹅原是南京各王府和酒楼中的名菜,后来由于都城北迁而传到北京。

(3)明代南京的商业活动
明代南京的商业活动,大部分是在街道两旁的廊下进行的。

当时城内主要的街道两侧都建有“官廊”,在廊下买卖货物,并可遮避风雨。

因此,南京有不少旧地名都是用“廊”来命名的。

当时最繁华的地区是三山街,这是南唐和南宋的御街所在,并以承恩寺(在今内桥东南,王府园之南)一带最为热闹。

在应天府的内外,设有大小市场几十处。

1372年元宵节,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盏,相传为一代盛事,号称“秦淮灯火甲天下”。

(三)郑和下西洋
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与南京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七下西洋”时的基地也就是在南京。

(1)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郑和本姓马,云南回族人,明太祖时被选到南京当太监,派他去侍候燕王朱棣。

成祖即位后受到重用,命他出使海外各国宣扬明朝的德政,并进行经济和文化的友好往来。

从永乐三年(1405年)起,一直到宣德八年(1433年)止,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等地区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索马里和肯尼亚,航程10万余里,历时28年。

最南到爪哇,最北到麦加,最西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比欧洲航海家远洋航行还早半个世纪。

(2)郑和下西洋的南京遗迹
郑和下西洋在南京所留下的史迹,比较著名的有龙江关(今下关)三汊河附近的龙江宝船厂、狮子山附近的静海寺和天妃宫遗址。

(3)中外往来
通过郑和等人的大规模航海活动,南亚和西亚有二三十国纷纷与明朝建立外交关系,并进行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

其中满剌加(今马六甲)和浡泥(今北加里曼丹和文莱一带)两国与明朝的关系最为密切。

(四)明代南京的科学文化事业
明初,明王朝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江山,消除元代北族文化在民间产生的影响,利用上层的传统士大夫文化对人民进行宣传教化。

(1)国子监和应天府学
明太祖朱元璋对教育十分重视,大力发展官学。

今天的夫子庙一带,元代为集庆路学。

1366年,明代朱元璋在此建立国子监(或称国子学),后于1381年在鸡鸣山下建立国子监,就将此处改为应天府学,江南贡院的号舍达两万多间,每次可容纳考生两万多人,其规模之大,居各省之首。

国子监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儒家的四书和五经为主。

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书经》、《易经》、《春秋》和《礼记》。

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国子监编抄成书的。

(2)雕版印刷业
明太祖朱元璋又下令将南方各地宋元以来的书版集中到国子监,大量编辑和出版书籍。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国子监,简称为“南监”,所印的书籍称为“南监本”。

朱元璋调集浙江、福建等地印刷工人,在南京刻印了《元史》、《元秘史》、《明大诰》、“大藏经”等多种书籍,南京成为当时全国最主要的官营印刷业中心。

从明代中期起流行“饾板”和“拱花”等用红、黑两色套印书籍,并且出现了多色套印的彩色木刻画。

彩色套印技术也以南京的徽州刻工技术最精。

其中最著名的是侨居金陵的徽州人胡正言和他主持刻印的《十竹斋画谱》与《十竹斋笺谱》。

(3)观象台(钦天台)
在明代南京国子监北面的鸡笼山上,设有明代的“观象台”,由“钦天监”管理,又名“钦天台”,所以鸡笼山在明代也叫“钦天山”。

1385年,朱元璋将观象台扩建为国家天文台,比世界闻名的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还要早290年。

明代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和圭表现存于紫金山天文台。

明朝初年时还在南京聚宝山(今雨花台)上设有另外一座观象台,由“钦天回回监”管理,吸取阿拉伯人的天文学成就而建成。

明代南京的出版物中,也有《回回历法》一书。

可见当时中国和阿拉伯各国之间的科学文化交流也是很密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