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要点分析

合集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正常骶髂关节T1WI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正常骶髂关节T2WI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正常骶髂关节冠状T1WI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平片:关节面硬化
T1WI
T2WI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关节间隙增宽。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AS关节间隙增宽 正常对照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 HLA-B +
( )
双 髋
男 ,
及 20
腰岁
27 (
AS
正常对照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附着病是AS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以 关节囊、肌腱、韧带与骨附着点为中心 的慢性炎症。炎症过程引起附着点的侵 蚀、附近骨髓炎症并肉芽组织形成,最 后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炎症修复。 反复发病,则韧带明显骨化,可形成骨 桥。附着病主要发生于骶髂关节和脊椎 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 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几种常见的骶髂关节病变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对100例患者行骶髂关节进行CT平扫,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6~52岁,强直性脊柱炎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3例,致密性骨炎6例,退行性变18例。

结果:CT表现:AS常双侧对称发病,自关节下部开始,关节面硬化与破坏,间隙狭窄或消失,骨桥形成;RA常一侧发病,易侵犯关节上半部,关节面密度减低,骨质疏松,关节面下出现周围硬化的小囊状骨缺损;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常单发,骨质疏松,破坏,增生,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囊肿胀,关节强直,周围软组织肿胀或钙化;髂骨致密性骨炎示髂骨面硬化区,不累及关节;退变性炎骨关节面增生、浓密,关节间隙狭窄,可伴骨性强直。

致密性骨炎不只是髂骨侧硬化。

也可经累及骶骨。

结论: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各不相同,CT能清楚显示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最理想的检查手段。

病理改变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基础。

关键词骶髂关节病变CT诊断鉴别诊断骶髂关节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相对而构成,属于中轴关节中最大的承重关节,退变发生率高,且众多疾病均可累及,其CT表现复杂,征象间互有重叠,使诊断和鉴别诊断颇为困难。

收集100例骶髂关节的CT图像,分析各种CT征象,以总结各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资料与方法1年来行骶髂关节或骨盆扫描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行骶髂关节扫描85例,骨盆扫描15例,30岁以下68例,30岁以上32例,强直性脊柱炎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3例,致密性骨炎6例,退行性变18例。

扫描方法:采用4层螺旋CT,骨盆或骶髂关节轴位扫描,或斜冠状位扫描,层面与SIJ的长轴接近平行,层厚5mm,螺距4.5。

通过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骶髂关节面及邻近软组织变化。

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AS常双侧对称发病,自关节下部开始,CT 表现为关节面毛糙不光整、关节面皮质中断、皮质白线消失或呈锯齿状、波浪状改变,软骨下骨质侵蚀或囊变,关节面轻度硬化,但关节间隙增宽变窄或消失。

骶髂关节病变CT影像诊断

骶髂关节病变CT影像诊断
别。
影像学表现差异: 不同疾病在CT影像 学上的表现可能相 似,需要结合临床 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进行综合分析。
影像学技术限制: CT影像分辨率有限, 可能导致部分病变 难以识别,需要结 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如MRI进行辅助诊
断。
诊断经验不足:骶 髂关节病变的诊断 需要丰富的临床经 验和影像学知识, 对于经验不足的医 生可能存在诊断困
CT扫描技术
01 原理: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通 过探测器接收信号,形成图像
02 优势:分辨率高,可显示骨骼、 软组织等细节
03 扫描方式:平扫、增强扫描、 三维重建等
04 应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骨 折、肿瘤等疾病
影像分析方法
01
观察病变部位:明确病变的 位置和范围
02
观察病变形态:判断病变的 性质和程度
难。
影像质量控制
1 确保CT扫描仪性能良好,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 确保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姿势 3 设定合适的扫描参数,如层厚、层间距、扫描范围等 4 确保图像采集过程中没有伪影和噪声干扰 5 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如降噪、增强对比度等 6 定期对影像诊断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06
预后情况: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等
不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年龄较大,症状不明显,诊断 困难
病例2:患者症状与骶髂关节病变相似,但 CT影像显示其他疾病
病例3:患者症状与骶髂关节病变不相符, 但CT影像显示骶髂关节病变
病例4:患者症状与骶髂关节病变相符,但 CT影像显示其他疾病
诊断难点
骶髂关节病变的复 杂性:多种疾病可 能导致骶髂关节病 变,如骨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感 染等,需要仔细鉴
上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帮助医生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早期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早期诊断
例。
3 讨 论
为主的全 身性疾病 , 主要 累及 骶髂关 节 、 髋关 节 、 问关 节 、 椎 肋 椎关节 , 以骶髂关 节病变为最常见 。其主要 的病理改变是 关 节软骨 的破坏和关节周 围组织 、 韧带 、 问盘的钙化 , 椎 最终 导致 骨性 强直 。由于本病起病隐 匿, 进展 缓慢 , 全身症状 轻 , 以往 所 往诊 断延 缓。本 文 旨在分析 1 例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 关节 1
诊。适度充盈膀胱后 有利于腹 腔内隐睾的显示 , 因腹腔 内隐睾 在排空膀胱后 , 往往在 耻骨联 合上 方探 到, 于正 中线 与患侧 位
内 环 口之 间 , 盈 膀 胱 后 往 往 位 于 膀 胱 周 围 , 充 紧贴 前 腹 壁 。腹
性多呈 圆形 。腹股沟 区肿大 的淋 巴结多 分布于股 动脉 , 静脉 股 周 围, 常多发 , 大小不 等 , 形 多呈类 圆性或椭 圆形 , 外 高频超声
肾形声像 , 与腹股沟区的隐睾易分辨 , 位于腹股膜后 , 腹股 沟区 发育 不 良或患儿 的隐睾 与淋 巴结 较难 分辨 。隐 睾 的主要并 发 症是 生育力下 降或不育及恶变 , 一岁以后睾 丸下降 的可 能性 且 极小 , 睾丸适宜于低 温环境 , 隐睾患者 由于睾丸位于腹 股沟 区,
特 别 是 在 腹 腔 和腹 膜 后 的温 度 大 于 阴囊 内 , 引 起 恶 变 。 隐 容
总 之 , 频 超 声 探 测 方 法 简 单 、 全 、 济 、 复 性 好 、 辨 高 安 经 重 分
率高、 无痛苦 , 特别 是对 d J 可 重 复定 期检 查 , ,L 监测 隐 睾的 大 小、 位置变化 , 临床 应用激 素治 疗和疗 效追踪 观察及 术前定 对 位很有 价值 。

骶髂关节病变CT诊断

骶髂关节病变CT诊断

退行性骶髂关节炎
骶髂关节退行性关节病鉴别诊断
分类 年龄 性别 分布 骨硬化 骨侵蚀 关节内骨性强制 关节旁骨贅 韧带骨化 退行性关节病 老年 男及女 双侧或单侧 髂骨 轻度、局限 无 少见 常见 不太常见 强直性脊柱炎 年轻 男大于女 双侧对称 髂骨 可能扩展 常见 常见 少见 常见 致密性髂骨炎 年轻 女大于或等于男 双侧对称 髂骨 三角形 无 无 少见 无
2.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 本病较为多见,尤以青年人发生 率较高,但本病具有以下特点: (1)疼痛:自骶髂关节开始,逐步向上方椎节,多呈 进行性侵犯发展。 (2)双侧性:骶髂关节病变多为双侧对称性,并侵及 全关节,关节间隙从模糊到破坏,最后关节间隙 消失。 (3)脊柱同时受累:本病除骶髂关节外,脊柱椎体间 关节亦受侵犯,后期椎节呈竹节样改变。 (4)其他:本病患者血细胞沉降率快,且类风湿因子 等项化验指标多为阳性。
血管、神经经过:相当于骶髂关节中部水
平,有臀中皮神经从骶髂关节后面跨越,
该神经为感觉神经.即使损伤也不引起明
显功能障碍。
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
关节面光整
关节间隙清晰均匀 关节面下骨质结构 密度未见异常 关节周围韧带未见 钙化
25岁 正常骶髂关节
关节周围肌肉对称
关节周围肌间隙和 皮下脂肪清晰
53岁 正常骶髂关节
5. 骶髂关节转移瘤
骶髂关节转移性肿 瘤:有其它器官肿瘤 的病史,局部疼痛, 而且有明显的压痛, 病程长者,可出现恶 液质。X线检查:局 部有不规则、边界不 清的结节样或片状样 致密影。若能找到原 发病灶则诊断更为肯 定。
6、化脓性骶髂关节炎
发热常达 40℃以上 疼痛,主要是髋部及大腿,有时向下肢放射,剧 烈,不能负重,负重时疼痛加重 炎症三反应,即白细胞高,血沉快, C-反应蛋白 阳性 托马氏征及“ 4 ”字试验(+ ) 关节后部红、肿、压痛及瘘道形成 直肠刺激征(脓液向小盆腔波及) 关节穿刺:从后方可刺出脓液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目的探讨X线以及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摘取4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X线以及CT检查。

结果CT检查能够更准确检出早期病变,Ⅲ、Ⅳ级诊断中,X线以及CT检查的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CT检查能够更加准确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并且还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病变分期。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 lesions X-ray and CT diagnosis of observationWANG?Yam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Inner Mongolia Forestry General Hospital,yakeshi 02215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X-ray,CT appearances and their values in th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 Methods Gather 40 cas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 disease patients with X-ray and CT examination. Results CT inspection can more accurate detection early pathological changes,andⅢ,Ⅳlevel diagnosis,X-ray and CT examination are no obvious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CT inspection can more accurately diagnose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 early pathological changes,and also can accurately tell patients lesions installment.[Key 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Sacroiliac joint pathological changes;X-ray;CT diagnosis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主要作用于患者的中轴骨关节、脊柱、骶髂关节以及髋关节等。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与诊断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与诊断
上 所述 .适 度 加 压 C D E C检 查 是 结 肠镜 检 查 的一 种 重 要 补 充
[】 BrkD, el rdclnnclnc bt c o J J 17 1 : 6 y Th t e o ooi sut nU1 K,9 215 ae o i o r i A
3 0( 6 收稿 日期 :0 7 0 — 2) 2 0 —6 0
异 常 的物 体 或 密度 增 高 、 减低 影存 在 , 即提 示骶 髂 关 节 有 病 变 。C 在发 现 骶髂 关节 病 变 影像 征 象方 面 有显 著 作 用 , T 对 临床 可 疑 者 可 予 以确 诊 。
【 关键词】 骶髂 关节 ; CT表现 ; 强直性脊柱炎( S A) 【 中图分类号] 8 , R1 8 6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 7 — 0 82 0 )2 2 7 一 2 1 1 5 9 (0 72 — 9 3 O 6
骶髂 关节病 变 的 C T表现 与诊 断
徐 彬
( 临沂 市 中医 医院 , 东 临 沂 2 6 0 ) 山 7 0 2
[ 要】 摘 目的: 5 例骶髂关节病 变患者 的临床 、 T表现进行 分析 。方法: 对 0 C 本给 5 例患者 , 3 例 , 1 例 , o 男 7 女 3 平
骶髂关 节下缘为基线 , 向上 连 续 C T轴 位 扫 描 , 厚 5I , 层 II 层 ll l
距 5l 1 骨 窗 位 观 察 . 要 时 加 2 m 薄 层 扫 描 , 观察 骨 质 Il I. I 必 m 以
骶 髂 关 节 位 于 人体 中央 的 下 部 , 脊 柱 的 基底 部 结 构 , 属 是 人体 承 受 重 力 最 大 的关 节 。骶髂 关 节 由骶 骨 两 侧 面 与髂 骨上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摘要】目的探讨X线及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X线平片和CT片,通过影像表现进行病变分期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X线和CT在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影像学改变主要为关节面模糊、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和硬化、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关节强直。

CT对早期病变(0~Ⅱ级)检出率比X线高;ⅢⅣ级X线与CT改变偏差很小(P>0.05)。

结论CT扫描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较X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最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1]。

为探讨X线、CT对AS 的早期诊断价值,根据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31例AS统计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1例AS患者,其中男26例,女5例;年龄17~60岁,平均30.3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2.7年。

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下背部及髋部疼痛,脊柱活动受限、晨僵、周围关节活动障碍、行走困难等。

1.2 实验室检查25例HLAB27即白细胞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阳性,22例血沉(ESR)≥25 mm/h,21例C反应蛋白(CRP)阳性度(+)~(++++++),浓度26~90 mg/L。

1.3 方法采用FCR XG1型X线检查设备和PHILIPSMX8000双排螺旋CT,扫描条件为120 kV、160 mA,层厚5 mm,层距5 mm,骨窗照片。

常规摄腰椎、骨盆X线片,选择性加摄颈椎、胸椎片,常规做骶髂关节CT扫描,选择性加做颈椎、胸椎、腰椎、髋关节。

1.4 骶髂关节炎分级标准0级:正常;I级:可疑(是否存在侵蚀、硬化);Ⅱ级:轻度异常,有明确侵蚀和硬化,但关节间隙变化不明显;Ⅲ级:中度异常,关节面的侵蚀、硬化明显,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表现为大部分或完全强直、融合[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评估和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评估和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分析

C 扫 描 对 AS骶 髂 关 节病 变 的诊 断 具 有 重要 价 值 。 T [ 键 词 ]脊 柱 炎 ; 直 性 ; 髂 关 节 ; 层摄 影 ; 线 计 算 机 关 强 骶 断 X
r 图 分 类 号 ]R 9 、 3 R 1. 2 R 4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7 —0 8 2 0 )64 90 中 532 ;844  ̄4 6 文 文 6 15 9 (0 2 0 —0 —2
F EN G u Jn
( ni g Gu o s ia , n ig,J a g u 2 0 8 Na jn lu Hop tl Na jn i n s 1 0 ,Ch n 0 ia)
Ab ta tObe tv ic s h e t r so n yo ig s o d l i i l ia n a o a o ye a n to sa dt t d sr c : jcie To ds u st efau e fa k lsn p n y is nci c l d lh r t r x miain n Osu yCT t n a
维普资讯
20 年 6 第 9 第 6 02 月 卷 期
实 匿壁垒查 ! 竺 ! !


强直性脊 柱炎骶髂 关 节病 变 的 C 评估 和 临 T
床 实 验 室检 查 的 分 析
冯 骏
( 京 市鼓 楼 医院 . 苏 南 京 20 0 ) 南 江 1 0 8
o t o ceo so a r ia on n a r wig o a r i a on p c . n lso se s lr s fc co l cj ita dn r o n fc c ol cj its a e Co cu inCT c n a dciia n fsain r fg e t i i s a n l c l n ma i t t saeo r a e o sg ic n ei h ig o i o a r ia on slso so n yo i gs o d lt . inf a c nt e da n ss fc col cj it e in fa k lsn p n yii i i s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
[ ] 张 剑 , 小 羽 , 静 . 7 脑 出血 的低 场 强 MRI 断 分 析 [ ] 1 张 宋 4例 诊 J.
医 学 信 息 ,0 0 1 7 :93 . 2 1 ,( ) 2—0 E ] 陈 凤 兰 , 勤 智 .低 场 强 磁 共 振 超 急 性 期 脑 出 血 的 影 像 诊 断 2 赵 [] J.吉 林 医学 ,0 0 3 ( ) 10 110 2 2 1 ,1 8 : 7— 7. [ ] 伍 建 林 , 天 真 , 星 荣 , .脑 血 肿 内血 红 蛋 白与 其 MR 成 像 3 沈 陈 等
系 。MRI 应 的血 肿 信 号 是 血 红 蛋 白 内铁 离 子 顺 磁 性 , 脑 反 且 出血 MR 影 像 受 多 种 因 素 的 影 响 , 而 导 致 脑 出 血 MR I 从 I的
复 杂 表 现 。在 低 场 强 与 高 场 强 的 情 况 下 , 出 血 MR1 表 脑 的
现 也 有 很 大差 异 『 。 3 ]
3 1 超 急 性 期 脑 出 血 没 有 凝 固 , . MRI 描 表 现 为 T w I 扫 略 低 信 号 , I 现 高 信 号 。 随着 时 间 的推 移 , 浆 逐 渐 被 Tw 呈 血
吸 收 , 白浓 度 也 相 应 地 增 高 , 肿 的 T 、 z 也 逐 渐 接 近 蛋 血 T 值 于正 常脑 组 织 , MRI 描 结 果 显 示 等 T 、 T 扫 等 。的 信 号 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1 0 2年 2月 第 1 5卷 第 3 期
Chn s o ra o rci l ro s sae e . 02 Vo. 5No 3 ieeJun l f at a v u essF b 2 1 , 11 . P c Ne Di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分析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x线、CT、MRJ三种不同影像中改变的特点。

方法:收集吉林省第四人民医院2003年6月~2008年11月诊治的79例患者影像资料,患者全部拍骨盆正位片及行骶髂关节CT扫描,其中10例患者行MR骶髂关节检查。

观察分析骶髂关节骨质、滑膜、关节软骨、关节间隙及关节下骨组织的改变。

结果:158个关节中x线:O级26个(16%),I级27个(17%),Ⅱ级55个(35%),Ⅲ级36个(23%),Ⅳ级14个(9%)。

CT表现:O 级2个(1%),I级37个(23%),Ⅱ级58个(37%),Ⅲ级45个(29%),Ⅳ级16个(10%)。

MRI:X线、CT检查为0级患者MRI显示关节软骨间断线样高信号并伴有不同程度增厚,梯度回波序列可见骨髓腔内水肿信号。

对x线CT检查后仅见轻微变化的关节可以显示关节面下T。

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骨质受侵改变。

结论:x线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具有方便经济的优势。

CT对关节面骨质的侵蚀破坏、关节间隙内线样钙化较x线片清晰。

MRl对早期滑膜水肿、骨髓腔内的水肿敏感特异。

三者结合可准确反映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改变,对患者能进行准确分级。

标签:骶髂关节;强制性脊柱炎;x线;CT;MP,I目前认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tis,AS)为具有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数青少年时期发病,20~30岁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3-5:1。

早期诊断缺乏临床标准,影像变化则为重要诊断依据,并可为l临床分级及治疗观察提供重要信息。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jnts,SU)改变在不同影像检查中的特点,为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打下基础。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3年6月~2008年11月经过吉林省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9例。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李强
【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7)002
【摘要】目的:阐明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方法:使用西门子Somatom AR CT机扫描,常规从骶髂关节下缘向上连续扫描,层厚5mm,间距5mm.通过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骶髂关节面及邻近软组织变化,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AS):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5例;骶髂关节结核:2例;致密性骨炎:5例.结论: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各不相同,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首选方法.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李强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影像科,157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RI和CT诊断\r价值研究 [J], 何晓浩;孙淑霞
2.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RI与CT诊断价值研究 [J], 张硅
3.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及评价关节损伤程度的效果研究 [J], 金璐
4.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价值及影像表现特点研究 [J], 张利民
5.磁共振与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 [J], 闫松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宝典]骶髂关节病变临床与x线影像剖析

[宝典]骶髂关节病变临床与x线影像剖析

致密性髂骨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在临床上都可以表现为腰骶部的疼痛。

在门诊上我们发现经常有患者把两种疾病相混淆。

下面简述两种疾病的主要特点,以助鉴别。

1、髂骨致密性骨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双侧骶髂关节病变,与过度负重、局部劳损或创伤、分娩后和生殖器炎症有关。

本病疼痛较轻,多以隐痛或酸痛为主,偶尔向两侧臀部以及大腿后部或外侧放射。

疼痛多为间歇性,站立、行走时间久后疼痛加重。

本病无身体其他部位关节或软组织的疼痛。

X线片显示骶髂关节的髂骨侧有三角形或梨形的边缘清晰、均匀一致的致密带,硬化边缘清晰。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性。

HLA-B27多为阴性。

2、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男女发病比例接近10:1。

本病的发生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

除有下腰部疼痛外,还有椎体的僵硬、活动受限及膝、踝等外周关节受累。

影像学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对称性关节面破坏、关节边缘硬化模糊、关节间隙变窄,甚至关节融合或强直。

同时还有椎体变方、骨桥形成,呈现特征性“竹节样”改变。

HLA-B27多为阳性。

骶髂关节病变临床与X线影像分析主讲人:叶广元主治医师2010年月日地点:放射科CT室通过复习观察骶髂关节的常见病变致密性髂骨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致密性髂骨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在临床上都可以表现为腰骶部的疼痛。

1、致密性髂骨炎是一种良性病变,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生于骶髂关节髂骨侧硬化致密为主要影像学特征的病变;可以累及多个关节,致密性骨炎可发生在锁骨、胸锁关节,下领骨及髂骨。

致密性髂骨炎病因不明,可能与妊娠、感染、机械性劳损有关,一般认为与妊娠和泌尿系统感染有关,是同感染和炎症毒素引起的骨质改变。

妊娠后期,由于内分泌的作用,使骶髂部韧带松弛,骶髂关节松动,失去稳定性,若受到异常刺激或损伤就可以诱发致密性骼骨炎,也有人认为是由于骨盆倾斜角的改变,使髂骨周围韧带紧张,造成对髂骨供血不良,引起致密性髂骨炎。

近年来认为本病为一种特殊缺血性坏死。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分析

3 梁 昆 如 , 江河 .创 伤 性 湿 肺 的 螺 旋 C 诊 断 .实 用 放 射 学 杂 康 T
志 ,0 5 1 9 : 1 — 1 . 2 0 ,2 ( ) 9 2 9 4
4 张 瑞荣 , 晓 明.创 伤性 湿 肺 的 临 床 与影 像 学 分 析 . 国煤 炭 工 程 中
业 医学 杂 志 , 0 8 1 ( ) 1 1 - 1 8 2 0 ,17 : 17l 1.
临床 评 估 。 1 资料 与 方 法
严重骨质破坏 , 节完全融合或强 。 关
3 讨 论
A S是 一 种 以 中轴 关 节 受 累 为 主 的 慢 性 进 行 性 全 身 结 缔 组 织 疾病 , 要 侵 犯 骶 髂 关 节 , 弓 关 节 、 间 盘 及 椎 肋 主 椎 椎 关 节 为 著 。 晚期 出现 脊 柱 和 关 节 僵 直 , 成 驼 背 及 关 节 屈 形
确、 捷、 快 有效 的方 法 之 一 。
参 考 文 献
1 高正 今 .创 伤性 湿 肺 早 期 CT 征 象 的 探 讨 .实 用 放 射 学 杂 志 ,
2 0 1 ( ): 4 — 4 . 0 0, 6 4 2 0 2 2
2 曹 光 辉 , 星 君 , 中川 , .创 伤 性 湿 肺 的 x 线 、 T 诊 断 .中 王 姚 等 C 国医 学 影 像学 杂 志 ,20 ,1 ( ) 3 —4 02 0 1 : 33.
河 医 院 ,0 l O 3 0 1
强直性 脊柱 炎 骶髂 关 节病 变的 C T征 象分 析
太原 市 第二 人 民 医院 ( 3 0 2 李 丰 才 000) 太原 市第 四人 民 医院 丁 军
强直 性 脊 柱 炎 ( ) 一 种 以 中 轴 关 节 慢 性 炎 症 为 主 AS 是 的 全 身疾 病 , 因不 明 , 多 累及 骶 髂 关 节 , 导 致 脊 柱 韧 原 其 常 带广 泛 骨 化 而 致 骨 性 强 直 。本 研 究 通 过 2 8例 AS骶 髂 关 节病 变 的 C 征 象 , 行 总 结 分 析 , T 进 以提 高 AS诊 断 价 值 及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效果及价值。

方法:在本院2010年2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选择52例进行此次研究,对如上患者进行X线以及CT以及X线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对比CT与X线检出率,结果显示CT的Ⅱ级、Ⅰ级以及0级检出率分别为36.5%、30.8%、3.8%,与X线检验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

对比影像检出情况,显示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CT检出率更高(P<0.05)。

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CT诊断的效果要优于X线检验结果,临床应用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制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疾病会对患者的髋关节、骶髂关节、脊柱等等产生影响,临床发病率及致残率相对较高。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多需要借助影像学检验结果,X线以及CT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检查方式,为对比以上两种影像学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1-2],此次研究将在本院2010年2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选择52例进行此次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效果及价值,现将结果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在本院2010年2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选择52例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均无其他严重疾病,均意识清晰,可进行正常交流。

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23例。

患者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为(34.2±3.6)岁。

病程:5个月-10年,平均为(5.3±1.4)岁。

所有患者均有脊柱活动受限以及晨僵表现,部分患者也存在髋部疼痛、发热、关节活动障碍等表现。

1.2方法X线检查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体位,X线中心设在耻骨上方,将骶髂关节的正斜位作为摄片位置。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2.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 本病较为多见,尤以青年人发生 率较高,但本病具有以下特点: (1)疼痛:自骶髂关节开始,逐步向上方椎节,多呈 进行性侵犯发展。 (2)双侧性:骶髂关节病变多为双侧对称性,并侵及 全关节,关节间隙从模糊到破坏,最后关节间隙 消失。 (3)脊柱同时受累:本病除骶髂关节外,脊柱椎体间 关节亦受侵犯,后期椎节呈竹节样改变。 (4)其他:本病患者血细胞沉降率快,且类风湿因子 等项化验指标多为阳性。
关 节 面 模 糊
关 节 面 高 低 不 平
关节面下骨质改变
骨质疏松 骨质吸收破坏 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小囊变
骶骨关节面下骨质疏松
骶骨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骨质吸收伴周边硬化
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
骨 质 小 囊 变
关节间隙改变
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间隙消失
关节间隙局部增宽局部狭窄
关 节 间 现为腰骶部或下腰部疼痛,偶尔在臀下部及大腿后侧 出现向臀部的放射痛。
CT表现靠近关节面处的髂骨皮质出现硬化性改变,骨质呈致
密状,位于骶髂关节下1/2处,且多呈三角形;骶髂关节间隙 整齐、清晰,关节面及骨质无破坏征。以单侧多见,亦有双
侧者。
主要鉴别------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结核及化脓性 骶髂关节炎等鉴别。强直性脊柱炎多为双侧病变,多见于男
影像学或病理学
1、双侧X线骶髂关节炎 ≥Ⅲ级 2、双侧CT线骶髂关节炎 ≥Ⅱ级 3、放射学骶髂关节炎不足 Ⅱ级者,MRI表现关节旁水 肿和(或)广泛脂肪沉积, 尤其动态增强检查关节或关 节旁增强≥20%者。 4、骶髂关节病理学检查显 示炎症者。
早期:脊柱功能活动受限,X线显示骶髂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CT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CT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n k y l o s i n g s p o n d y l i t i s ,A S ) 是 一种 原 因不 明的慢性 疾病 ,病变 主要 累及骶髂 关节 、脊柱 ,引起 强直 和 纤维 化 。其诊 断依赖影像 学改变 ,骶髂 关节 f s a c r o i l i a c i o i n t, S I J ) 炎是 诊断 A S的一个 重要 依据 … 。为探 讨 X线 、C T对 A S 的早 期 诊 断价 值 ,根 据 我 院 2 0 0 9年 1月 1日至 2 0 1 2年 1 2 月 3 0日期 间收治 的 3 I 例 A S统计结 果分析报告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资料
3 1例 均 为 2 0 0 9年 1月 1日 至 2 0 1 2年 1 2月 3 0 日 期 间在 我 院 门诊 就诊 或 住 院 的患 者 ,年 龄 1 8~5 0岁 ,平 均 3 0 . 1 5岁 。其 中男 2 6例 , 女 5例 ; 其中 1 0例 患者诉 髋部 不适 ; 1 1 例 患 者 临床 均 表现 为下 腰 部疼 痛 不适 ,伴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运动受 限 ; 9 例 患者 诉弯腰 及转 身 困难 ; 1 例诉 颈部 活动 不灵 , 整个脊 柱完 全僵 硬 。 1 . 2 检 查 方 法 3 1例病人 使用 G E型 ( L i g h t S p e e d) 4排及 1 6排 C T机 检查 ,患 者 取仰 卧位 ,两 腿伸 直 ,以骶 髂 关节 下缘 为 基线 , 向头部 作连 续扫描 ,扫 描时 间为 3 S ,轴位 ,层 厚 5 mm,层 距5 mm, 自骶 髂 关 节下 缘 向上 连 续 扫 描 1 2 1 4个 层 面 , 骨窗 照相 ,窗宽 1 5 0 0 HU,窗 位 4 2 0 HU,使用计 算机测 距 器测 量 关 节 间 隙宽 度 及软 骨 下 骨板 厚 度 ,关 节 间 隙测 量 在 关节滑膜部中 1 / 3处 。 均 使 用 P HL I L I P S ( c l a s s 1 t y p e B ) 型 x 机 检 查 ,均 摄 标 准 骨 盆 平 片 。病 人 的 x线 和 C T平 片 分 别 由两 位 放 射科 主治 医 师 阅 片 ,提 供 病 史 及体 检 结 果 ,请 阅 片 医师 就 骶髂 关 节 、关 节 间隙 、关 节 面下 骨 质 和邻 近软 组 织等 影像 改变 ,针对 S I J 炎 的分 级逐 项填 写 。当意见 不 一致 时 ,以商讨 的结论 为 准 。骶髂 关节 炎 的分 级是 根据 1 9 6 6年 纽约标 准 分 为 5级 : 0级 : 正 常 ;I级 : 可疑 ( 是否有 侵蚀 、 硬化 ) ;I I 级: 轻 度异 常 ,具 有 明确 的 侵蚀 和 硬 化 ,但关 节 间隙改 变不 显 著 ;I I I 级 : 中度异 常 ,有 明显 的侵 蚀 、关节 面 硬化 、间 隙狭 窄或 增 宽 , 以及 部 分 强 直 ;Ⅳ级 : 严 重异 常 , 大部或 完全 强直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价值作者单位: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通讯作者:曹会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评价CT诊断的价值。

方法分析32例临床综合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

结果本组无0级表现病例;Ⅰ级5例,占15.62%;Ⅱ级11例,占34.38%;Ⅲ级13例,占40.62%;Ⅳ级3例,占9.38%。

临床早期对应CTⅠ~Ⅱ级,表现为骶髂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中断消失,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对应CT Ⅲ级,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临床晚期对应CT Ⅳ级,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

结论CT能清晰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不同阶段表现,作出正确分级,对临床诊断、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全身性慢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肋椎关节,早期以骶髂关节病变最多见。

近年来骶髂关节CT检查价值得到肯定[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2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总结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各期的CT表现特点,与临床分期对照,旨在进一步认识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0月根据纽约诊断标准[2]确诊的32例AS病例。

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1.5岁,其中男24例,女8例;病史2月~9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性腰背痛,晨起腰骶僵硬感,严重时全身活动明显受限;实验室检查,32例患者中27例血沉加快,25例组织相容抗原(HLA-B27)阳性,32例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

1.2 方法采用GE CT/e机型,仰卧位,扫描范围以骶髂关节上缘为基线向下包括全部骶髂关节,层厚、层距均为3 mm,连续扫描,以骨窗及软组织窗重建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座·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要点分析山西省忻州市中医院(034000)李进胜骶髂关节病种较多,但发病率较低,CT的普及应用,大大地提高了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率。

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的不同病种的骶髂关节病变者,通过分析其CT征象,并结合文献,旨在阐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1CT表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常双侧对称发病,自关节下部开始,关节面硬化与破坏,间隙狭窄或消失,骨桥形成;类风湿关节炎(rhrumatoid arthritis,RA)常一侧发病,易侵犯关节上半部,关节面密度减低,骨质疏松,关节面下出现周围硬化的小囊状骨缺损;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常单发,骨质疏松、破坏、增生,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囊肿胀,关节强直,周围软组织肿胀或钙化;骶髂关节结核常单侧发病,多位于关节中下部,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关节间隙增宽,常伴冷脓肿和窦道形成;髂骨致密性骨炎示髂骨面硬化区,不累及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骨关节面增生、浓密,关节间隙狭窄,可伴骨性强直。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各不相同,CT 能清楚显示骶髂关节解剖关节及其周围结构,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最理想的检查手段。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构成的微动滑膜关节,关节面呈“耳”状,凹凸不平,互相嵌插吻合,关节面表面被覆一层关节软骨,浅层为纤维软骨,深层为透明软骨,骶骨面较厚,出生后大多演变成纤维软骨,关节腔狭小,呈裂隙状,约2mm宽,运动度极小。

有2种关节类型,前下1/3为滑膜关节,该部分的关节软骨薄,表面呈波浪状,可轻微活动;后上2/3为韧带关节,呈“V”字形,靠近滑膜部分关节腔变窄,后面部分较宽,也呈波浪状。

周围有紧张的关节囊,关节的前后有较强的韧带结构保护,如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骶髂前后韧带、骶髂骨间韧带、髂腰韧带等,各韧带是联系骶髂关节的重要结构,能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骶髂关节可作轻微的上、下、前、后运动。

在前后运动时,可伴随关节作旋转运动。

2常见骶髂关节病变的病因、病理基础及CT诊断要点2.1AS:病因不明,男比女多,65%以上的病例发生于15~30岁,多有家族遗传史,约90%的患者含有血清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鄄B27。

早期及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尿17-酮类固醇增高,关节液内单核细胞增多。

AS从骶髂关节开始,上行蔓延至脊柱关节(躯干关节),亦可波及近躯干的髋关节。

病理表现:韧带、肌腱、关节囊与松质骨结合部的肉芽组织既破坏松质骨,又向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内蔓延。

修复期,新生的骨组织不仅填补松质骨缺损处,还向附近的韧带或关节囊内延伸,形成韧带骨赘。

关节囊可骨化,形成骨性强直。

CT诊断:双侧对称性发病,在骶髂关节下2/3开始。

早期关节面模糊,稍见致密,以髂骨面明显,关节间隙增宽。

中期边缘呈锯齿状,髂骨侧致密带增宽,可达3cm。

关节间隙狭窄。

晚期骨致密带消失,呈骨性强直。

如见脊柱“结节状”改变及髋关节改变与上述征象类似,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既有早期表现,也有中、晚期改变,血清抗原HLA鄄B27均为阳性。

2.2类风湿性骶髂关节炎:病因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女性多见。

常侵犯全身多个关节,多呈对称性,65%侵犯手足小关节,40%可侵犯髋关节等全身大关节。

15%的患者发现皮下结节,65%的患者类风湿因子凝集试验阳性。

病理改变为滑膜炎症反应及邻近软骨破坏,晚期可见关节强直。

CT诊断:常一侧发病,如为双侧,病变程度往往不同。

病变较易侵犯骶髂关节的上半部,早期表现为关节面骨皮质密度减低,继而关节面下出现小囊状骨缺损,周围伴不同程度的硬化伴有髋关节病变,多为一侧发病,血清类风湿因子(RF)试验阳性。

2.3化脓性骶髂关节炎:65%以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次为链球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及脑膜炎双球菌,感染途径以血源性多见,其次为淋巴途径和直接蔓延。

男多于女,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壮年。

通常为单发性,儿童可累及多个关节,无对称趋势。

病理改变:早期(浆液性渗出期):关节滑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

中期(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期):滑膜炎症轻度加剧,渗出液中白细胞成分增多,黏稠混浊,内含脓细胞,关节内有纤维蛋白沉积。

关节内有黄色脓液,发生蜂窝组织炎改变,形成脓肿或窦道。

CT表现:早期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增宽,随后骨质疏松或皮质下线状疏松带,局部软组织肿胀。

晚期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增生,骨性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为盆腔手术后感染,合并肺部慢性炎症,抗炎治疗2个月后形成骨性强直。

2.4骶髂关节结核: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多继发于骶骨或髂骨结核,常为单侧发病,多位于骶髂关节中下部。

病理改变:滑膜、软骨及骨质破坏,向邻近穿破时见冷脓肿及窦道形成。

CT表现:早期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增宽,随后出现骨质破坏,严重者可引起关节半脱位及片状死骨形成,可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关节强直。

大部分可伴冷脓肿及窦道形成。

单侧发病,晚期患者均伴关节半脱位。

2.5髂骨致密性骨炎:病因不明,可能与妊娠、感染、机械性劳损有关,近年来认为本病为一种特殊缺血性坏死疾病。

好发于25~40岁的育龄妇女,多见于妊娠后期或产后,再次妊娠可复发。

病理改变:髂骨耳状关节部分骨质密度增高,多为单侧,也可双侧发病。

CT表现:髂骨耳状面呈均匀性密度增高硬化区,上宽下窄,外缘模糊不清,不累及骶髂关节,无骨质破坏,也无软组织肿块。

患者经长期追踪观察,无明显临床症状。

2.6创伤性关节炎:一般为外伤所致,常伴邻近骨骨折、关节软骨、关节囊及韧带损伤等。

CT表现:骨关节面增生、浓密,关节间隙狭窄,严重者可见关节半脱位,晚期可形成骨性强直。

2.7其他骶髂关节病变:其他常见骶髂关节病变如退行性骶髂骨关节病、骶髂关节创伤性分离脱位、骶髂关节劳损和脱位、银屑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骶髂关节等,如能随诊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诊断并不困难。

3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选择尽管常规X线采用正位及45°斜位检查骶髂关节,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病变作出诊断,但由于骶髂关节相对固定,骨盆只能做整体运动,X线投照不能避免骨性结构、粪便、肠道气体影的重叠而影响对病变的观察;而轴位CT扫描可清楚显示骶髂关节病灶的解剖部位和骨内分布范围及骨皮质的完整性、邻近组织的侵犯情况,必要时可行冠状、矢状面及三维表面重建显示复杂的解剖结构。

磁共振成像(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骶髂关节处肿瘤病变诊断有较高价值,但对非肿瘤性病变诊断价值有限,故对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CT最为理想。

(收稿日期:2014鄄05鄄06)产后出血预防及观察护理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301800)徐艳红胎儿娩出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

产后出血在世界各国都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2]。

通常产后出血大多发生在产后的2h内。

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h者占70%[3]。

短时间大量出血可致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往往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但临床上更常见长时间、中等量多种因素造成的(甚至隐性)出血,如处理不及时也可出现休克、贫血、感染等情况。

休克时间过长可导致脑垂体缺血坏死引起席汉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作为产科工作者,必须加强产后出血病因识别能力及防范意识,观察到位,分析病情细致,积极配合临床医生抢救及护理。

1病因导致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其中有70%~80%是由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4]。

宫缩乏力的常见因素有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

另外心理因素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对分娩恐惧、不能耐受宫缩痛,对自然分娩信心缺乏,尤其体力消耗、产程延长或停滞更增加了产妇紧张、焦虑程度。

情绪因素导致宫缩力减弱,产程延长,疼痛敏感,血压升高,产后出血概率增加。

一些家庭重男轻女,使产妇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也是容易引起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

其次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及水肿、变性,如巨大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贫血等。

胎盘因素:任何可能影响宫缩或使子宫壁血窦不能闭合的因素可致产后出血,如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胎膜残留等;另外有软产道裂伤、凝血机制障碍等。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渐上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呈现增长趋势[5]。

可能与麻醉致宫缩力减弱出血增加,产妇平卧活动减少积血滞留宫腔。

因敷料盖住刀口忽视了对子宫底高度及子宫硬度的观察。

2预防及观察包括筛查高危重点预防、正确处理产程防产后出血。

2.1筛查高危重点预防:医护人员在产前检查阶段做好筛查和识别工作,对存在潜在出血的孕产妇重点检测,把可防可控因素降至最低。

如对患者实施人性化关怀和护理,做好心理沟通和交流,解决孕产期的焦虑、恐惧心理。

对存在前置胎盘、多胎、巨大儿、多次分娩史、妊娠高血压、贫血等做好专案管理和动态监测。

积极治疗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等孕期并发症。

对存在子宫肌瘤、前置胎盘者早住院。

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配合医生抗凝血治疗。

2.2正确处理产程防产后出血:临产后,设助产人员一名全程陪伴、安慰鼓励患者并进行饮食、休息指导,防止体力消耗,紧张焦虑。

产妇紧张、焦虑、饮食睡眠差者及时沟通指导。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分娩。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监测胎心变化,肛诊确定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情况,描记产程图,发现产程延长或停滞及时处理。

在第一产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注重预防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子宫收缩乏力,应摄入足够能量,保持内环境稳定,提倡导乐分娩[6],必要时补充液体和能量,防止宫缩乏力。

第二产程分娩前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为抢救争取时间。

严格掌握会阴切开的时机,正确保护会阴,防止胎头娩出过快发生软产道裂伤或血肿。

胎肩娩出后促进宫缩防止宫缩乏力。

胎儿娩出后两把血管钳夹脐带及时断脐处理脐带。

密切观察胎盘剥离征象。

脐带处理完毕后松开胎盘侧血管钳,放出血液,再次钳夹脐带,顺时针旋转并轻柔牵拉脐带,避免粗暴牵拉,防止胎盘胎膜残留。

及时应用缩宫素,同时密切观察胎盘剥离征象和阴道出血情况,注意血液凝固状态。

如第三产程超过30min,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循证医学表明了对于第三产程的有效干预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