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但愿人长久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但愿人长久

2、但愿人长久

一、教材解读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二、基础知识提示

1、字音方面:“躺、睁”是后鼻音,“官、念、隐”是前鼻音,“埋怨”中“埋”读mai,

2、字形:“念”上面是“今”,“缺”的左边不能写错。

3、本课语言优美,是进行成语、名句积累的好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味积累。

4、课前准备: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苏轼这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文豪,因此,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人物.

三、朗读提示

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一,简介背景资料,了解诗人生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思念弟弟,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1、同学们,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一首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谁能来背一背,说一说诗的意思。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我国的传统节目“中秋节”,当皓月当空的时候,家家户户围坐在庭院里,赏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

然而,越是这明亮的月亮,就更勾引起出门在外的游子或与亲人分离的人们的思念之情。你还记得哪首古诗是由月亮勾起了作者的思亲之情。

学生交流。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际,因思念自己已经七年没有见面的弟弟,而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水调歌头》配乐朗读

2、这首词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来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过程,来了解苏轼当时的心理变化。揭示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

引发: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但愿”是什么意思,“人长久”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但愿人长久”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注意生字词,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提出要求:

(1)第一遍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

(2)第二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3)第三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

官念屈躺睁悲隐缺虽埋慰

(2)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组织交流。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的介绍。

(3)仔细读一读课文,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来吗?

(4)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苏轼的感情变化。画出相关词语。(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三、词朗读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

1、听音乐《水调歌头》

2、千年以前,同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他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起自己的手足情深的弟弟苏辙,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几句脍炙人口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了写苏轼感情发展变化的词语,谁来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细读课文

(一)感悟“思念”

过渡:情到深处意更浓,这首词就是作者思念弟弟的真情外溢。

让我们来用心的读一读课文的2、3两小节,相信聪明的你们肯定能体会出苏轼特别思念弟弟的原因。(可以从中秋佳节,触景生情,手足情深三个方面去理解)

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

(其间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读,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

再读第2、3小节,然后齐读。

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学生想象,苏轼会回忆起什么?

(二)感悟“埋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