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1章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地理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地理学研究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ee0dc019e8b8f67c1cb991.png)
北京450km。大部分土地处在平坦冲积平原上,以
丘陵为主。
12-07-2009
地理学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模型—CLUE-S模型
据2019年的TM解译数据,全区土地利用以耕 地为主,面积为8486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 70.48 %,林地1447hm2,占12.02%,草地969 hm2 ,占8.05%,水域 95 hm2 ,占0.79%,城市 95 hm2,占0.79%,农村居民点844hm2,占 7.01%,工矿用地34hm2 ,占0.28%,未利用土 地26hm2 ,占0.22%。
12072009地理学研究方法cluesclues仅支持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配非空间模块需要借助其他模型实现非空间模块中土地利用需求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主观性强经验模型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模型clues模型12072009地理学研究方法clues小空间尺度的农业和自然土地利用系统主要解决不同空间尺度上土地利用空间分配问题在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城市变化模拟具有较好的时空动态变化模拟能力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模型clues模型12072009地理学研究方法cluesclues模型在邯郸地区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结论与讨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模型clues模型12072009地理学研究方法邯郸地区位于河北省的南部西部为太行山脉东部与华北平原相连处在山西山东河南和河北省的交界点上
CLUE-S 模型中的 驱动因素
12-07-2009
地理学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模型—CLUE-S模型
附注:
CLUE-S模型是基于高分辨率(一般大于1km×1km)空 间图形数据构建的,适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CLUE-S模型内,每一个单元(栅格)被视为土地利用类 型的同质空间,由栅格上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表达该栅格的 土地利用状况。 CLUE-S 模型作为经验统计模型的代表 ,运用系统论方法 处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竞争关系 ,在模拟区域土地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精品课件).ppt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精品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bd2d8bf102de2bd9705883e.png)
择;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020年6月27日11时32分
经济地理学 9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区位条件是区位所具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 区位条件是对于场所和区位主体而言,场所不 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不同;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
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本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
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的学科。
➢研究对象: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
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020年6月27日11时32分
经济地理学 4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二、学科体系
经济地理学 15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 就远距离递减定价(C),端点是最佳区位。
/
60 总运输费用
50
· · 运 40
· · · 费
30
从B开始 的运费
· · 美
分
20
· · 10
从A开始 的运费
A
B
0 16 32 48 64 80 96 (96)(80)(64)(48)(32)(16)(0)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 济
商业
地
租
住宅
$
工业
/
距离
城市经济地租及其土地分化
2020年6月27日11时32分
经济地理学 13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学讲义
![经济地理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acaa249767f5acfa1c7cde1.png)
第一章绪论§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性1.1 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研究任务从“人地关系”角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2)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a.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b. 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
(3)既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态、特征),也研究它的形成、变化、发展过程(方式、动态、特征)规律。
从经济活动组织过程角度:经济地理学也可表述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决策的学科,研究如何将经济活动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也就是确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臵、强度和关系强调的是组织的原理、过程与方式。
位置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中占据的位置(区位)。
强度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分布的范围大小和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强度,包括密度。
关系指的是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及各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的关系。
研究任务(续)其研究任务可概括为:(1)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2)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决策)方式(3)既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状态,也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过程(4)既要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也要分别针对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来讨论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的组织,更要分别讨论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和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1.2 学科特性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地理学必须与地域条件结合,研究各种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地理学的灵魂,离开了地域性或地域性不强,实际上是失去了地理性,或是地理性不强。
经济活动的区位(用地)选择、活动(功能)分区、区域分工与协作、不平衡区域发展模式,都是体现地域分异的,即体现地域性。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94fda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9.png)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意义。
解释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1.2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经济地理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学者和理论。
分析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影响。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讲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常用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1 区位论解释区位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区位论的代表性理论,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胡佛的农业区位论等。
2.2 空间分析与空间组织讲解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探讨空间组织的规律和模式,如中心地理论、产业链空间组织等。
2.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征和影响。
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三章:农业地理3.1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分析农业发展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讲解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异规律。
3.2 农业生产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介绍农业生产的经济因素,如农业资本、农业劳动力等。
讲解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如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等。
3.3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与农业遥感介绍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讲解农业遥感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章:工业地理4.1 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如原料、市场、交通等。
讲解工业生产的区域分异规律。
4.2 工业结构与工业布局介绍工业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和模式。
4.3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分析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探讨区域工业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五章:服务业地理5.1 服务业的概念与发展特点解释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讲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5.2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与空间分布分析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如人口密度、消费水平等。
探讨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模式。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829e4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6.png)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3. 理解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3.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 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 讲解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程度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3. 理解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3. 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4. 讲解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三章: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2.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3. 理解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2. 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3. 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4. 讲解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四章: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2.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3. 理解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概念2. 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3. 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概念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4. 讲解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概念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五章:经济地理学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应用领域2. 了解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理解经济地理学在解决现实经济地理问题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六章:农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农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农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农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七章:工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工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工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工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工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八章:商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商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商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商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商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商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商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九章:交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交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交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交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交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交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交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章:人口与城市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人口与城市地理学在人口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在人口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人口与城市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3. 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2.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3.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兴趣2. 讲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3. 讲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4. 讲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二章:全球化与经济地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地理的影响2. 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3. 了解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的影响和挑战二、教学内容1. 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2. 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3.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4. 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的影响和挑战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影响的现实例子,引发学生对全球化与经济地理关系的兴趣2. 讲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3. 讲解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4. 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5. 讲解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的影响和挑战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影响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影响和挑战的认识程度第十三章:环境与经济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2. 掌握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了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2. 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关系的兴趣2. 讲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3. 讲解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关系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性2. 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3. 了解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性2. 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3. 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现代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兴趣2. 讲解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性3. 讲解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4. 讲解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物流在经济地理中重要性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五章:经济地理学的未来趋势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 掌握经济地理学在新兴领域的应用3. 理解经济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潜力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 经济地理学在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3. 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5. 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和挑战6.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7. 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及在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8. 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在新兴领域的应用难点:1. 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深入理解2. 不同学科领域(如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实际操作和应用4.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的新特点和挑战5.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实际环境问题中的应用6. 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的综合规划和管理工作7. 经济地理学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经济地理学课件25页
![经济地理学课件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bfd6f408a32d7375a5178030.png)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教案(精华)2.特点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代表性著作◆ 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二、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 、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特点之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1.区位研究◆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区位经济论。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
2.区域研究(1)区域科学◆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2)其它区域研究◆代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等。
◆特点: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3.全球化研究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国际地理联合会中的工业、商业、交通地理专门研究组织,均设专题对此加以讨论。
英语国家的一些经济地理教科书也冠以“全球经济”、“世界经济”、“国际经济”之类的书名。
(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客体的变化:企业组织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导致变化的原因: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局限性,已不能揭示企业的区位原因,更不能揭示“公司帝国”的空间格局及演变。
◆公司地理、企业地理等研究领域形成。
(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1.规范性分析(normative analysis)◆时期: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
《经济地理学模型》课件
![《经济地理学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6148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b.png)
产业区位模型
总结词
分析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和区位选择原则。
详细描述
产业区位模型主要分析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和区位选择原则,包括运输成本、劳动力成 本、市场需求等方面。通过建立产业区位模 型,可以评估不同区位的优势和劣势,为企 业选址和产业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区域发展模型
总结词
模拟区域经济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详细描述
区域发展模型主要关注区域经济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人 口迁移等方面。通过设定不同的假设条件,可以模拟不同政策情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趋
势,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城市体系模型
总结词
研究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VS
详细描述
跨学科融合
经济地理学模型正与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态 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引入新的理论和方法 ,推动模型的创新与发展。
未来研究的前沿问题
复杂系统建模
如何将经济地理学系统视为一个 复杂系统,并运用复杂系统理论 进行建模,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
要前沿问题。
数据驱动建模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如 何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驱动 建模,揭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 和模式,是未来研究的另一个重
03
CATALOGUE
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确定研究问题
明确研究目标
在建立经济地理学模型之前,首先需 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例如研究 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或预测 某一地区的经济趋势等。
文献回顾
经济地理学讲义
![经济地理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477ba49cf84b9d528ea7a74.png)
第一章绪论§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性1.1 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研究任务从“人地关系”角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2)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a.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b. 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
(3)既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态、特征),也研究它的形成、变化、发展过程(方式、动态、特征)规律。
从经济活动组织过程角度:经济地理学也可表述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决策的学科,研究如何将经济活动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也就是确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臵、强度和关系强调的是组织的原理、过程与方式。
位置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中占据的位置(区位)。
强度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分布的范围大小和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强度,包括密度。
关系指的是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及各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的关系。
研究任务(续)其研究任务可概括为:(1)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2)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决策)方式(3)既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状态,也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过程(4)既要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也要分别针对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来讨论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的组织,更要分别讨论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和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1.2 学科特性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地理学必须与地域条件结合,研究各种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地理学的灵魂,离开了地域性或地域性不强,实际上是失去了地理性,或是地理性不强。
经济活动的区位(用地)选择、活动(功能)分区、区域分工与协作、不平衡区域发展模式,都是体现地域分异的,即体现地域性。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a44734a98271fe900ef90e.png)
着重研究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的 国际公司的组织地域分布。 5、研究思维方法和手段的变化
20世纪60代的计量革命形成了新的经济学科,70-80年代的 行为理论、90年代的文化因素理论以及亚文化理论对传统的经 济学的“经济人”假说的挑战。70年代至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城市经济发展周期与实质的解说。
经济区位又分为: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商业区位(市场区 位),交通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位置。
11
(三)、根据大小范围 1、大区位(大位置)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地带的中部,是长江与东部沿海的T
字型交汇处,是整个中国对外交流的门户。其辐射区包括 了整个中国。·
2、中区位(中位置) 上海位于长江下游三角洲与太湖流域地带,长江
4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p7)
主要认为是研究生产、销售、市场与消费等经济或活动的空间 布局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主要认为是研究经济区划、生产配置,以及自然条件与资源 禀赋。
(三)中国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主要认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布局、区位、空间组织结构,以
三、区位的类型
(一)、根据绝对性与相对性
1、绝对区位与相对区位
2、相对区位的重要性
10
相对区位更为重要,因为地域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某种具有 相对区位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区位条件可以促成某些特殊的 发展。比如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往往都有其特殊的相对区位 优势。
区位的相对性与可变性
(二)、根据产业与活动职能 1、经济区位 2、政治区位 3、军事区位 4、文化区位
7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学(全套课件552P)
![经济地理学(全套课件552P)](https://img.taocdn.com/s3/m/8a85cc0e5acfa1c7ab00cc38.png)
经济活动区位条件
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基本原理
课第
经济活动(企业)区位选择原理与方法
程二
内篇
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
多部门企业区位选择
容
结 构
第 三
区域经济活动体系地理空间组织原理与方法
篇 区域经济活动地
理空间组合方式
区域经济系统分析
区域经济活动地理 空间组织优化
原理应用与区域经济发展决策
第
区
区
区
区
区
区
四
域
人-地复合系统
物流
人类经济 活动系统
人流 信息流
地理环境 系统
元素(组成)
结构
状态
过程
经济地理学
通论经济地理学
企业(公司)地理学 产业(部门)经济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
农工 业业 地地 理理 学学
交 通商 运业 输地 地理 理学 学
旅
游 地
…
理
学
通论经济地理学
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 个分支。它是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的高度综合和概 括。它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一般原理,既讨 论经济活动的区域选择,也探讨区域整体经济活动体 系的地理空间组织,还包括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方 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的性质、任务以及发展趋 势等。
企业(公司)地理学
企业(公司)地理学是针对一类特殊的经济活动 体系与地理环境的结合来讨论的,它着重研究企业增 长与空间扩张、企业经济活动体系与空间结构、企业 区位选择和区域企业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等问题
产业(部门)经济地理学
产业(部门)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经济活动体 系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分支学科。包括:农业地理学、 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旅游地 理学等
经济地理学PPT
![经济地理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d914f3b9f3f90f76c61bfa.png)
第一章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得发展(图一)在经济地理的发展过程中,当新的研究访法出现的时候,并不完全取代原有的研究方法。
当今的经济地理研究,多为各种研究尺度,各种类型的企业组织研究方法、各种研究思维方法兼畜并存。
不过,新近出现的跨国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研究以及结构主义思维方式反映了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考虑这些新趋势、兼顾本世纪经济地理发展的各阶段特点,可以概括如下金鸡地理学研究领域新特点:区域-企业综合分析:从经济地理学得角度看,区域与企业关联十分密切。
区域内的经济地理状况是一个个企业状况的综合体现。
然而,对于总部不在研究区域的企业来说,仅仅从区域内各种经济地理条件的分析,已不能揭示游戏经济活动区位变化的原因,因为支配企业发展的决策来自于该区域或国家之外公司首脑机构。
为了公司总体的利益,某一局部的工厂可以在低利润甚至无利润的情况下运行,企业地理从公司空间组织角度的研究,可以弥补此不足。
但是该研究方法并不考虑公司所涉及的区域内的整体状况。
伴随着经济地理研究尺度的扩大和企业组织的跨国化、多国化、融合企业地理与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已日益显示出活力来。
经济活动全球化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意指跨国性、夸洲性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加,任一区域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变得十分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从区域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君理所当然地表现出对经济活动全球化研究的关注,母亲啊,与经济地理有关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区域(企业)间联系网络变化与区域发展。
新产业区域研究:新产业区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它的发挥当地优势的琅东分工、区内外联系密切和根植性明显的特点,以及不少国家的实践经验,均表明其仔区域(尤其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我国而论2.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1)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的地域布局体系(吴传钧, 1985)。
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研究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联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吴传钧等,1997)。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课件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ae9b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3.png)
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及其 形成机制、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 作、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备受关 注。
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加强跨学科研究
经济地理学需要与经济学、社会学、环境 科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
域和思路。
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
运用大数据、GIS、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 手段,提高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和精 准度。
详细描述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联系。经 济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综合运用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 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问题。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总结词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联系,主要研究内容包 括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地理学逐渐向 现代化转型。
现代经济地理学更加关注产业集聚、企业区位选择、城市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研究 方法也更加多元化。
代表人物包括克里斯塔勒、廖什等,他们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论等重要理 论。
新经济地理学的崛起
1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经济地理学开始崛起,强 调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 响。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02
历程
古典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古典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起源于 19世纪,主要研究地区间的贸
易、生产和分工。
代表人物包括杜能、马克思 、韦伯等,他们提出了相关 的理论,如杜能的农业区位 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等。
古典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为后续 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PPT课件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fadd9db4daa58da1114a8e.png)
▲ 就远距离递减定价(C),端点是最佳区位。
/
60 总运输费用
50
· · 运 40
· ·· 费
30
从B开始 的运费
· · 美
分
20
· · 10
从A开始 的运费
A
B
0 16 32 48 64 80 96 (96)(80)(64)(48)(32)(16)(0)
距离/km
29.09.2020 7:42
远 距 离 递 减 的 区 位
第一章 绪 论
本 书 框 架 体 系(P24图)
绪论(1章) 第一篇 经济活动区位(2-6章) 第二篇 经济活动区域分析(7-9章) 第三篇 经济活动全球化(10-12章)
特点:全书结构体系独特——微观-中观-宏观 注意反映新成果——经济活动全球化 注意与国际同类教材接轨 注意科学严谨地对待他人成果
经济地理学 16
▲从节省装卸费的角度,中转站常是最佳区位。
70 60
50
·
·总运费 ·
29.09.2020 7:42
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理学 11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空间费用曲线
费 用 - 收 入
空间收入曲线
M1
城市中心
M2
城市边缘
城市区位型工业的收益性空间界限
29.09.2020 7:42
经济地理学 12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本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
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的学科。
➢研究对象: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a5e081e53a580216fcfebc.p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企业点
高速公路 海岸线 镇区界线 特区边界
16
企业密度分布特征(199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问卷的设计
◆问卷设计原则 问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问题数量应该适中; 问题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能力; 尽量避免禁忌和敏感性问题。
◆问题回答方式 问题回答方式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
2.调查对象选择
(1) 抽样方法 按行业、规模、所有制形式、空间位置等来选取调 查对象。注意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有效抽样率应 在3%
1999 年末 ________人 2001 年末 ________人
5. 贵公司的销售额为
1999 年 ________万元 2001 年 ________万元
2000 年末________人 2002 年末________人
2000 年 ________万元 2002 年 ________万元
6. 贵公司是否盈利:
三、问卷调查实例:浦东高新技 术企业创新能力与环境调查
(一) 课题设计 资金、机构、人员、联系等调研条件准备。
(二) 问卷设计 根据调查区域、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课题要求,确定问卷的 核心内容、调查方案、预期目标。
(三) 问卷分发、回收与分析 在了解统计法的基础上,选择最佳问卷实施的方式和手段 ,避免不必要的“创新”,重视调查方法的“标准化”, 以保证调查数据的可比性。
[] [] [] [] []
3. 贵公司的经济类型是
a) 国有企业
[]
b) 集体企业
[]
c) 国内股份制企业(包括有限公司) [ ]
(最大的股东为私营企业
[]
e)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
(外资来源国为_______________)
f) 其他
[]
4. 贵公司全日制员工数为
1999 年 [ ]是 [ ]否 2001 年 [ ]是 [ ]否
2000 年 [ ]是 [ ]否 2002 年 [ ]是 [ ]否
7. 贵公司功能是(可多选)
a) 生产 b) 地区总部 c) R&D (研究与试验发展) d) 采购部门 e) 市场销售 f) 顾客服务 g) 其他
[] [] [] [] [] [] []
二、企业访谈调查
(一) 访问企业的选择 综合考虑企业的代表性、访问的可实施性等方面,选择少数关键企业进 行深入调研。
(二) 访问人员的选择 制定访谈部门、访谈对象“清单”,寻求有效到达访问人员的途径。
(三) 实地访谈技巧 1. 对访谈对象的充分了解; 2.注意与访谈对象之间的沟通语言、交谈方式、交流的切入点; 3.避免考题式的问答,着力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气氛; 4.根据具体情况,实时控制访谈的时间、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3)回收 注意借助被访对象的服务机构来完成问卷的回收。
4.回收问卷处理
(1)审查问卷 利用逻辑分析方法、部分企业的回访,完成对无效问卷的 甄别、剔除;
(2)编码处理 根据计划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要求,对问卷的各个指标进行 编码,以便于计算机识别和计算;
(3)输入计算机 在数据输入过程中,应该通过数据检验的方法,避免数据 输入错误。
8. 目前,贵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及其投产年份为
1. __________ 2. __________ 3. __________
__________ 年 __________ 年 __________ 年
9. 根据下列定义将贵公司的产品进行分类,并请指出各部分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a)母公司的生产子公司(根据母公司的要求进行生产) b)委托加工制造(公司进行生产,设计规范和标准由客户定义)(OEM) c)委托设计制造(公司进行生产,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产品设计)(ODM) d)独立设计制造(公司独立进行生产和设计)(OBM)
a) 类型 a 产品 b) OEM c) ODM d) OBM
10. 贵公司主要设备的出厂年代 a) 70 年代或者更早 b) 80 年代 c) 90 年代 d) 2000 年或之后
11. 2002 年贵公司成本构成为 a) 劳动报酬 b) 原材料费用 c) 固定资产折旧、设施的租赁 d) 银行利息 e) 水、电等支出 f) 其他
(2) 典型调查方法 对典型企业的详细深入调查,以加深研究者对研究 对象的了解、对通过其它途径获取的资料进行核 实、检验。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试填与修改 争取比较熟悉企业的支持,与“业内”人士一同修改、完 善调查问卷的内容、方式;
(2)发放 借助已有的信息搜集渠道、邮寄、传真、派人送达。注意 与被调查对象日常工作的结合;
第九章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导言
按工作环境分,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室内工作和田野 调查两个方面;
按使用的工具分,室内工作又可分为文献总结、统计分析 、图上作业等;
图6:200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产业分布 图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与环境》调查问卷
2003 年
企业代码:□□□□□□□□--□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A.企业基本情况
1. 企业成立于 __________ 年
2. 贵公司为
a) 无其他分支企业的独立公司 b) 公司总部 c) 地区总部 d) 子公司 e) 其他 __________
图4:2006年上海市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集 聚区分布图
图5:上海市外环城区图
第一节 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
一、企业问卷调查 二、企业访谈调查 三、问卷调查实例
一、企业问卷调查
◆概念 企业调查是指对一定数量的公司进行同样的调查。
◆目的 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找出答案;或根据已 有文献和经验提出一些理论假设,通过调查数据来验证这 些假设的真伪。
田野调查是经济地理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之一。从某种意 义上讲,经济地理学是“需要借助脚来研究的学科”。根 据行动方式,田野调查可以分为“区域剖面法”、访谈( 座谈)法、问卷调查法。
图1:2005年上海市综合发展规划图
图2:2005年上海市主要工业区分布 图
图3:2005年上海主要工业基地分布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