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由暂寓转为长住,在香港走完人生最后旅程,如 许地山、萧红等。
萌芽开拓期——内战时期(1946—1949)
内战时期,香港又一次成为内地作家的避 风港,内地作家开展并参与了各种文化活 动,促进了香港文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香港文学的主要特点是: 1、香港生活已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 2、来港作家创作数量、质量并举,获大面积丰收。如茅 盾《腐蚀》,萧红《呼兰河传》,许地山《玉官》等。
学术研究:《色蕴论》、《袁崇焕评传》、《成吉思汗及其 家族》、《全真教考》等。
政治评论:写有近两万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锋犀 利,有《香港的前途》评论集。
金庸作品特色
1、作品影射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弱点; 2、作品是香港社会的一种折射; 3、作品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
4、作品洋溢着任情至性的浪漫情怀;
第二节 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
一、金庸 三、亦舒 五、侣伦 七、舒巷城 九、施叔青 二、梁羽生 四、李碧华 六、黄谷柳 八、西西 十、刘以鬯
一、金庸
金庸(1924-),浙江 海宁人,原名查良镛,著 名报人、武侠小说家、社 会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文学家和学者。
金庸作品
文学作品:《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飞狐外传》、《白马啸 西风》、《鸳鸯刀》、《连城诀》、《倚天屠龙记》、《天龙 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还有《越 女剑》
《虾球传》
《虾球传》以二战结束后 的香港社会为背景,具章回 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 语言朴实等特点;有浓郁的 南方色彩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它塑造了忠厚、善良、侠 义、勇敢和追求光明的流浪 儿童虾球的形象,描写了这 个贫苦少年从香港浪迹广州 ,最后进入东江游击区的曲 折经历。
七、舒巷城
舒巷城(1923-1999),原名王 深泉,生于广东惠阳,1948年重 返香港。是香港第一代本土作家 ,被誉为香港的“乡土作家”。 以粤味语言生动描绘香港的社会 风情,刻画香港草根阶层的心理 。
短篇小说集:《山上山下》、《雾香港》、《伦敦的 八月》、《曲巷恩仇》; 长篇小说:《太阳下山了》、《白兰花》、《巴黎两 岸》; 诗集:《我的抒情诗》、《回声集》和《都市诗钞》 等。
3、女性空间
198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创作是香港文坛一道活跃 的风景。代表作家及作品: 李碧华:《胭脂扣》、《霸王别姬》 钟玲玲:《爱莲说》《爱人》 辛其氏:《红格子酒铺》 黄碧云:《其后》、《温柔与暴烈》、《双世女子 维洛列嘉》
4、新实验小说
指1990年代出版小说集的一些年轻作者董启章、 罗贵祥、心猿的小说。这三位作者都受过比较文学研 究的训练,有开阔的阅读视野,他们质疑传统的叙述 “真实”的倾向,致力于在小说形式中引进新的元素, 寻求多元的表达。 董启章:《纪念册》、《安卓珍妮》、《双身》 罗贵祥:《欲望肚脐眼》 心猿:《狂城乱马》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评论家纷纷在香港 文苑发表作品,如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戴望舒等。
4、本土作家的创作也有较大发展。
(二)自立繁荣期 ——转型期 (50-70年代)
50-70年代,香港文学处于转型期,这是香港左右 两翼政治力量分化和对峙的时期,也是香港经济 从低谷走向起飞的重要转折阶段。50年代,整个 文坛主潮向右转,主要宣泄个人哀怨落拓情怀和 悲凉心境,透露出鲜明的对大陆新政权怀疑和不 满的思想倾向。
四、李碧华
李碧华(1959-),原名李 白,原藉广东台山。曾任小学 教师,同时担任人物专访记者 、电视编剧、电影编剧及舞剧 策划,先後在刊物撰写专栏及 小说。代表作《胭脂扣》、《 霸王别姬》、《青蛇》《潘金 莲之前世今生》、《秦俑》、 《诱僧》等。
李碧华作品
1. 小说:《胭脂扣》《霸王别姬》《青蛇》《 纠缠》《生死桥》《秦俑》等。
萌芽开拓期——抗战时期(1939—1941)
繁荣时期(1939-1941):以中华全国抗敌协会香港分会 的成立为标志,一批新的报刊出版,如《华商报》、《时代 文艺》、《笔谈》、《大众生活》等。香港文艺界统一战线 形成。
文人南下香港,有三种类型: 一、暂时寄寓香港或把香港当作中转站的,如郭沫若 、郁达夫、夏衍、胡风等; 二、虽也是暂寄寓性质,但居港时间较长,而且创作 了有影响的作品,如茅盾、戴望舒等;
古龙小说的武功则以“怪招”取胜,重境界而轻招式。
3、小说人物性格特点 金庸小说人物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矛盾复杂性格; 梁羽生小说的人物性格更贴近生活,凸显真实人性;
古龙小说多写变态人格,体现神秘怪异的人物性格。
4、故事情节构思 金庸小说往往开篇平平,随着事件的发展,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梁羽生小说开篇引人,中间则是暴风雨前的平淡,结局荡气回肠; 古龙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而动人。 5、作家语言风格 金庸小说的语言,典雅古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且又诙谐逗趣; 梁羽生小说的语言,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来陈述,多用诗词歌赋和民歌俗语,富有神采; 古龙小说的语言则是多采用短句,力避平铺直叙,挥洒肆纵。
香港文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ຫໍສະໝຸດ Baidu
香港文学概说 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 香港诗歌创作及代表诗人
香港散文创作及其代表作家
第一节 香港文学概说
香港位于珠江口外侧,原 属广东省东莞县,后划归 宝安县。这个原来只有几 千人口的海岛渔村,现已 发展为包括香港岛、九龙 、新界,有1095平方公里 ,人口600多万高度现代的 商业大都会,有“东方之 珠”的美誉。
亦舒作品特色
1、拥有地道的香港气息与浓郁的都市味道。
2、重视女性的思想、智能、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
3、爱情观浪漫而不脱离实际,敢于直面现实人生。 4、孤独和寂寞是小说中突出的情绪主调。 5、追求平等的两性关系。 6、小说常常以悲剧结局,揭示了人性深层的悲剧。
7、语言简洁晓畅、泼辣直率,富于艺术性,篇章一气呵成。
70年代——通俗文学繁荣期
1、背景 (1)严肃文学受大陆“文革风”影响,走进死胡同。 (2)经济迅猛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 2、通俗文学的发展 通俗文学(言情、武侠、科幻)出现繁荣景象。 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使通俗文学攀上 了高峰。 武侠小说双骄:梁羽生、金庸 科幻小说大家:倪匡 言情小说代表:亦舒、林燕妮 框框杂文代表:胡菊人、简而清、沈西城
一、香港旧文学
1874年,王韬合办《循环日报》并创办该报副刊 1900年,《中国日报》创刊,开辟“鼓吹录”副刊
1903年,《世界公益报》创刊,开辟 “无所谓”副刊
消遣、趣味主义和鸳鸯蝴蝶派等旧派作品
二、香港新文学
抗战前期 萌芽开拓期(20至40年代) 抗战时期 内战时期 转型期 自立繁荣期(50至90年代) 繁荣期
抗战前期香港文学运动的特点:
1、复刊和新办的鼓吹抗战文艺和刊载抗战文学作品的文 艺杂志、报纸副刊,成为抗战文艺运动在香港开展的有力支柱 。 2、诗歌和戏剧运动蓬勃兴起。
3、在理论上大力促进文学与时代与战斗的人生紧密结合
。 4、从文学创作来看,形成了一支经常写稿的核心队伍, 杜埃、林焕平、袁水拍等便是台柱。
2. 电视剧本:《七女性》《北斗星》《年青 人》《小时候》《狮子山下》《岁月河山》《烙印 》《霸王别姬》等。
3. 电影剧本:《父子情》《细圈仔》《窥情 》《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秦俑》等 ;舞剧作品《搜神》、《女色》。 4. 散文集:《白开水》《爆竹烟花》《红尘 》《青红皂白》《戏弄》《镜花》《绿腰》等。
《穷巷》
《穷巷》描写一群不同职业、不 同身分的“卑微者”的悲苦生活。 在情节安排上,小说充满悬疑性 和巧合性,引人入胜。 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电影蒙太奇 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黄谷柳
黄谷柳(1908~1977) ,原籍广东梅县,生于越南 海防市。1927年到香港,做 过工人、店员等。代表作长 篇《虾球传》 ,另有《反饥 饿》、《旗袍》、《生命的 幼苗》等八个独幕剧。
1、书写香港百年
最早感应“九七”回归的小说,有刘以鬯的《一九 九七》、叶尾娜的《长廊》、陶然的《天平》、梁锡华 的《头上一片云》。 代表作:施叔青“香港三部曲”(《她名叫蝴蝶》、 《遍山洋紫荆》、《寂寞云园》)
2、南来作家小说
70年代,中国允许回国华侨返回原居住地, 陆续有一批批新移民从国内到香港定居,这些人 中产生了一些作家,如陶然、颜纯钩、王璞等, 被后来评论家称为“南来作家”。 陶然《与你同行》、《一样的天空》 颜纯钩《背负人生》、《天谴》 王璞《补充记忆》

三、亦舒
亦舒(1946-),原名倪亦舒, 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5岁时到 香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 报》任职记者。1973年,赴英国修 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 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 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 视台编剧。后为专业作家,并移居 加拿大。
亦舒作品
至今已结集出版小说和散文200余种,其中长篇小说 100多部 ,如《我的前半生》、《没有季节的都会》、《 圆舞》、《心扉的信》、《明天给你送花来》、《我们 不是天使》、《不羁的风》 等等。
50年代——自立期
1、反共的“美元文化”(“绿背文 化”):批判共产主义,宣扬美国文 化 张爱玲:《秧歌》、《赤地之恋》 2、爱国进步文学 徐纡:《江湖行》、侣伦:《穷巷》
60年代——现代主义传播期
1、背景 (1)社会发展的要求:工商业发展,各 种观念变化 (2)文学发展的需要:旧的文艺传统、 样式需要革新 2、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杂志:《文艺新潮》、《潜水湾》、 《新思潮》、《好望角》 作品:李维陵《荆棘集》、昆男 《地的门》 作家:刘以鬯、西西、也斯
5、作品富有深厚的文学内涵,语言畅达明快,雅俗共赏; 6、作品的历史知识与社会知识十分丰富;
7、作品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性格鲜明。
二、梁羽生
梁羽生(1924-2009), 原名陈文统,著名武侠小说 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 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 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代表作有《白发魔女 传》、《七剑下天山》、 《萍踪侠影》等。
李碧华小说特色
1、作品浪漫性与社会性相融合。 2、把“传奇”和现世的爱情并臵、比较。 3、把普通的情节特定化,赋予角色流动而多变的功能。
4、善于在古典情怀中抒发华美的悲哀,经营浪漫的凄迷。
五、侣伦
侣伦(1911~1988), 本名李霖。原籍广东惠阳 ,生于香港。主要有长篇 小说《穷巷》《恋曲二重 奏》、《特殊家室》,中 短篇小说集《都市风尘》 《爱名誉的人》等,散文 集《无名草》、《向水屋 笔语》等。
香港文学发展历程
香港文学是近代以来随着香港开埠,中华民族文 化和中国文学传统在这一特定区域、特定时间里 ,不断与外来文化和外来文学思潮交会、冲撞、 融合,经历了与内地文学的互相延伸到独立品格 的追寻,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现代都市文化特 征的中国文学的分支。它以衍自母体又区别于母 题的独特性,显示着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自立繁荣期 ——繁荣期 (80-90年代)
80年代以来,香港文学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随 着祖国开放政策的实施,香港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交流 日益频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主要表现在:通俗文学盛行 ;都市言情小说、诡 异言情小说、财经言情小说,拥在不少读者;科幻小说 领一时风骚;前卫色彩的探索性文学也在发展。
金庸、梁羽生、古龙武侠小说风格比较
1、小说内容选取
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事件的重现;
梁羽生把虚构的人物来强化历史氛围;
古龙的小说基本抛开历史背景,用感性来直探人生。
2、小说武功特点 金庸小说的武功,融中国武术和诸子百家文化等传统文化 于一炉,境界高深、神奇莫测; 梁羽生小说的武功,一招一式,细腻逼真;
(一)萌芽开拓期——抗战前期(1937—1939)
1928年,香港文学“第一 燕”《伴侣》创刊,刊载了 大量的白话诗歌、小说、散 文、戏剧、翻译作品及评论 。并由此产生了《铁马》、 《红豆》等优秀期刊。
传统上认为《伴侣》是香 港新文学的起点。
《伴侣》创刊号封面及版权页
开创时期(1937-1939):在“辟荒”和启蒙的基础上与 大陆抗战文学运动相衔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