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ppt

合集下载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PPT课件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PPT课件
第九页,共38页。
量块的用途
作为长度尺寸标准的实物载体,体现测量单位;
作为标准长度标定量仪,检定量仪的示值误差;
比较测量时用来调整仪器零位; 可直接用于精密测量、精密划线和机密机床的调整。
第十页,共38页。
量块的尺寸
长方体的量块有两个平行的测量面,其余为非测量面, 测量面
极为光滑、平整,其表面粗糙度Ra值达0.012 μm以上,两测量面之间的距离为量块的工作长度(也称公称长 度)。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第一页,共38页。
一、测量的定义和作用
实现互换性生产的两个必要条件:
(1)制定和贯彻统一的公差与配合标准; (2)统一计量单位并采取相应的计量措施。
量值:指一个数和一个特定测量单位表示的量,例如: 1m、5kg、10V。
测量:指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也就 是将被测量与测量单位(标准量)在数值上相比较,确定
第十八页,共38页。
五、计量器具分类及其度量指标
1、计量器具的分类
按被测几何量在测量过程中的变换原 理的不同分
机械式计量器具:百分表、千分尺
光学式计量器具:光学仪
电动式式计量器具:电感测微仪
气动式计量器具:水柱式气动量仪 光电计量器具:光电显微镜
机械测 微仪
水柱式气 动量仪
第十九页,共38页。
数学关系,求出被测量的数值。
电子卡尺 阿基米德测量皇冠的比重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2、按被测量是否与基准量比较分 绝对测量:由计量器具直接读出被测量的数值。 相对测量:先用标准件校准零位,再由标尺读出被测几何
量相对于标准件的偏差,被测几何量= 偏差+标准件量值。
此方法一般比绝对测量精度高。

几何量公差和测量技术(第三版)张玉-刘平-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课后作业答案(第458章)精品PPT

几何量公差和测量技术(第三版)张玉-刘平-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课后作业答案(第458章)精品PPT

❖ 习题 4-7
第5章作业:P151页 习题5-3
❖ 习题5-3 答:
⑴ ø60H7 和 ø10H7 中, ø10H7 应选用较小的 粗糙度数值。
⑵ ø60H7 / f6和 ø60H7 / s6 中, ø60H7 / f6应选 用较小的粗糙度数值。
第5章作业:P151页 习题5-4
❖ 习题5-4 (1)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1
❖ 习题8-1 解释下列标记:
❖ (1) M24-6H; ❖ (2) M8×1-LH; ❖ (3) M36×2-5g6g-S; ❖ (4) M16×Ph3P1.5(two starts) -7H -L-LH; ❖ (5) M30×2-6H/5g6g-L。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习题课(二)
第 4、5、8 章 作业答案
第4章作业:P121~123页 习题4-1~4-7
❖ 习题 4-1
第4章作业:P121~123页 习题4-1~4-7
❖ 习题 4-2
❖ 习题 4-3
❖ 习题 4-4
❖ 习题 4-5
❖ 习题 4-6
❖ 习题 4-6
❖ 习题 4-6
❖ 习题 4-6
❖ 解释:表示去除材料获得表面,且各表面有 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① 单向上限值; ②传输带-0.8mm ; ③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 ⑥ 3.2µm;④评定长度为5个取样长度(默 认) ;⑤“16﹪规则” (默认)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差与技术测量).ppt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差与技术测量).ppt

图例: 孔 轴
③ 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间隙 最大过盈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孔的公差带 与轴的公差 带相互交叠
图例: 孔 轴
3) 配合的基准制
① 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 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不同配合的制度。
c cd d
e
ef
f
fg
g
h
js j
k

0
b
a
作用:确定了孔和轴的公差带位置。
⒋ 配合
1) 配合的概念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
轴的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或过盈: δ=孔的实际尺寸-轴的实际尺寸
δ≥0 间隙 δ≤0 过盈
2) 配合的种类
①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采用基孔(轴)制时,分子
(母)为基准孔(轴)代号

H(h)及公差等级。 箱体轴套
例如:
30 N6 基轴制过渡配合
h5
20
H7 f5
基孔制间隙配合
30Nh56
20
H7 f5
其他标注形式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8 f7
20 H8/f7
20+00.031
20
-0.022 -0.042
+0.031
20
0 -0.022
-0.042
-0.009 0
59.981
公差
尺寸标注
0.033 0.019
400.050 0.112
18H9 / d9

东北大学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 课件

东北大学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 课件
制造公差越小产品精度越制造成本越制造公差越产品精度越制造成本越制造公差越大产品精度越差制造成本越低好低好高123互换性的种类???完全互换不完全互换完全互换不完全互换有限互换分组互换公差是实现互换性的保证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所 张 镭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5)极限与配合图解(公差带图解 ) 公差带图解中,用零线表示基本尺寸,用不 同方式区分孔轴公差带,其相互位置及大小按协 调的比例画出。 ①零线(zero line)—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表示基 本尺寸的一条直线,即零偏差线。这是确定偏差 的一条基准线。通常,零线沿水平方向绘制,正 偏差位于其上,负偏差位于其下。 ②公差带(tolerance zone)—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 由代表上偏差和下偏差或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 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6)极限尺寸(limite of size):一个孔或轴 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 孔或轴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最大极限尺寸 (maximum limite of size),表示: 孔-Dmax, 轴-dmax 孔或轴允许的最小尺寸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minimum limite of size),表示: 孔-Dmin, 轴-dmin
2.1.4 配合
(1)配合(fit):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 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理解要点: ①相配合的孔轴基本尺寸相同; ②公差带之间的关系-指公差带之间相互位 置之间的关系-基本偏差之间的关系; ③配合是对一批零件而言。 (2)间隙或配合(clearance and interference): 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正时是间 隙,为负时是过盈。
制造公差越小, 产品精度越 好,制造成本越 高 产品精度越差, 制造成本越低 制造公差越大,

公差与测量技术几何公差与检测上PPT教案

公差与测量技术几何公差与检测上PPT教案
几何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几何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几何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几何要素公差项目公差项目几何公差定义几何公差定义形位公差带形位公差带形位误差定义形位误差定义几几何误差评定方法何误差评定方法几何误差的测量几何误差的测量基准的概念基准的概念建立和体现建立和体现基准的选定方法基准的选定方法公差原则公差原则几何几何公差的选用与标准方法公差的选用与标准方法
被测要素:设计图纸上给出了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要素。 包括: 单一要素与关联要素
◇单一要素: 仅对其本身给出形状公差的要素 (图纸上给出的
形状公差均属此类) 。 ◇关联要素: 对其他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 (图纸上给定t(位m置m)
公差的要素) 。功能关系:垂直、倾斜、平行等。
0.04
φ0.015 M
0.015
3)当线轮廓度是封闭形状时,它是单一要素,没有 基准,公差带位置是固定的。
第35页/共83页
公差与测量技术
第3章 几何公差与检测
线轮廓度
1、定义:限制平面曲线形状误差的指标。
2、其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 的区域,且圆心在理想轮廓线上。 被测要素:曲线。 公差带形状:两条等距离的曲线。
6.GB/T 17773-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 轮廓的尺寸和公差 注法》 等效采用:ISO 1660:1982 《技术制图 几何公差 轮廓的 尺寸和公差注法》
第9页/共83页
公差与测量技术
第3章 几何公差与检测
7.GB/T 17851-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 基准和基准体系》 等效采用:ISO5459:1981 《技术制图 几何公差的基准 和基准体系》
第11页/共83页
公差与测量技术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2版)课件:几何公差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2版)课件:几何公差
方位(位置和方向):方位要素是理想要素的一个几何属性, 与尺寸参数没有关系。确定要素方向和位置的点、直线、平面、 螺旋线如图5-4所示,方位要素见表5-1
几何公差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几何公差概述
几何公差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几何公差概述
表5-1
恒定类别
方位要素
理想要素的类型
方位要素
复合面
椭圆曲线
几何公差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2)线性尺寸要素 具有线性尺寸的尺寸要素以长度单位毫米(mm)表示。
几何公差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几何公差概述
3、公称要素 公称要素是由设计者在产品技术文件中定义的理想要素,具有几 何要素点、线、面不存在任何几何偏差的工件轮廓线,可用来表达 设计的理想要素,由技术制图或其他方法确定的理论正确组成要素。 4、实际要素 实际要素是对应于工件实际表面部分的几何要素。
几何公差
图5-2 工件的几何要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几何公差概述
1、理想要素和非理想要素 理想要素:由设计者确定一个具有理想形状的工件,即具有满 足功能需求所需的形状、尺寸、方向、位置,没有任何偏差的 工件。理想要素由类型和本质特征定义。如图5-3中1所示的没 有任何偏差的一个圆。
非理想要素:是设计者给定了偏差和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 有变动范围的工件。工件实际表面不完美的几何要素。如图5-3 中2所示加工后形成的工件实际表面。
椭圆面、对称平面
双曲抛物面
对称平面、切点
棱柱面
椭圆柱
对称平面、轴线
回转面

圆、圆心的平面
圆锥
对称轴线、顶点
圆环
垂直圆环轴的平面、圆环中心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4.1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4.1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
第四章 形状与位置公差 第一部分
4.1 概述
4.1.1形位误差的产生及其影响: 形位误差的产生及其影响: 形位误差的产生及其影响 图样上给出的零件都是理想几何体,但是,由于加工中机床、 图样上给出的零件都是理想几何体,但是,由于加工中机床、夹 刀具、和工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本身存在各种误差, 具、刀具、和工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本身存在各种误差,以及加工过 程中存在受力变形、振动、磨损等各种干扰, 程中存在受力变形、振动、磨损等各种干扰,致使加工后的零件的实 际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的规定形状和线、 际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的规定形状和线、面相互位置存在 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 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 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如下: 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如下: 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 3)影响零件的自由装配 )
基准要素的标注
基准符号与ISO 基准符号与ISO一致 ISO一致 取消“任选基准” 取消“任选基准”的标注方法 “基准目标”一章移至《基准和基准体系》国 基准目标”一章移至《基准和基准体系》 家标准(GB/T17851-2008) 家标准(GB/T17851-2008) 其他规定1996与2008版一致 其他规定1996与2008版一致
提取组成要素
拟合组成要素
拟合导出要素
提取组成 要素

组成要素

导出要素 公称导出要素 按规定方法, 按规定方法,由实际 组成要素提取有限数 目的点形成的实际组 成要素的近似替代。 成要素的近似替代。 提取导出要素
图样 工件
公称的 实际的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二章PPT课件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二章PPT课件

28种偏差值;
• 2)基本偏差系列中H(h)其偏差值为0;
• 3)若取JS(js)其偏差与0线对称。
• 即有: ES = EI = IT/2

es = ei = IT/2
• 此时的上、下偏差均可作为基本偏差使用。
第二章 尺寸公差与检测
• 4)孔的基本偏差系列中,A~H的基本偏差
为下偏差, J~Z为上偏差。

es ei
dmax
D(d)
第二章 尺寸公差与检测
• 配合
• ——基本尺寸相同的孔与轴结合在一起时公
差带之间的匹配关系。
• 配合的间隙与过盈:

0 < D – d 获得间隙;

D – d < 0获得过盈。
第二章 尺寸公差与检测
• 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公差带示意图
+
0

-
轴 孔
孔轴

基本尺寸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二章
第二章 尺寸公差与检测
第二章 尺寸公差与检测
• 一、尺寸与孔和轴 • 零件的配合均被认为是孔与轴的配合 • 孔与轴的定义: • 1、轴(d) • 狭义——零件的外圆柱表面 • 广义——具有被包容表面的零件(不一定是
圆),被包容面外没有材料。
第二章 尺寸公差与检测
• 2、孔(D) • 狭义——零件的内圆柱表面 • 广义——具有包容表面的零件(不一定是
卸的频数来考虑选用。
• 孔有JS~N ,轴有js~n级基本偏差供选用。 • 受冲击力,负荷较重公差带的选取趋向过
盈(如 K~N );
• 一般受力、负荷较小公差带的选取趋向间
隙(如 js~k );
第二章 尺寸公差与检测

东北大学_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1、2)

东北大学_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1、2)

9
82
13 3 12
45
9
5. 5
φ 60 C
φ 18 0
图1-2 立式数控刀架装配图(部分)
1 .6
φ
1
3
0
-
0. 0.
2 4
φ 120
A R0.5 φ 16
φ 12H7 1 x 45°
φ0. 08 A 0.01 A
10
0 .8
25 1. 6
15
1 2
. .
-0 -0
3
4
0.0 05 A 0.4
φ 56H6 φ 78
φ6
11
φ
9
0
+
0 0
.
1
1.6 0.015 A
图1-4 动齿盘主视图
0.4
0.0 6 A
1.6
+0.3
30+0.1 (两 处)
A 1 .6 G 48
φ
9
0
+
0 0
.
1
1.6 0.015 A
φ10 0 A
A A
6-φ8 深12 A
15°
φ 0.3 A
30°
G48
55° 15°
(2)机械原理:进行机械产品设计时选择合理的 传动方式、运动方式和结构。
(3)机械零件:进行机械产品设计时选择合理的 机械零件及其联结和定位方法。
要想独立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除了上面 所学的,还有那些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下面我们看一 下数控刀架的设计与制造过程。
机械 原理
结构分析(根据安装方式:立式或卧式;设 计参数:刀尖中心高、最大主切削力矩、最 大转动惯量、重复定位精度、转位时间、电

几何公差及检测ppt课件

几何公差及检测ppt课件
55 精选课件2015.03
总结: 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度
给定一个方向: 公差带为距离为公差值t,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且两平面平行(垂直、倾斜成理论正确角度)于基准平 面(直线、轴线)。
给定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 公差带为正截面为公差值t1 t2 ,四棱柱内的区域,
且四棱柱平行(垂直)于基准轴线。
当被测要素为轴线或圆心等中心要素且检测方向为径 向任意角度时,公差带的形状为圆柱或圆形,标注 “φt”,例如同轴度公差值的标注。
当被测要为球心且检测方向为径向任意角度时,公差 带为球形,标注“Sφt”,例如球心位置度公差值的标 注。
20 精选课件2015.03
被测要素的标注
当被测要素是轮廓要素时,指引线箭头指在轮廓要素 或其延长线上,箭头必须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15 精选课件2015.03
框格画法: 用细实线绘制的长方形边框,并分为两格或多格. 框格的高度一般为框格内数字或字母高度的两倍.
(框格内数字或字母高度,应与图样中尺寸数字的高度相 同)
16 精选课件2015.03
17 精选课件2015.03
带箭头的指引线表示法:
只有一条指引线与框格相连。(指引线为细实线) 指引线靠近框格的那一段一定要垂直于框格的
51 精选课件2015.03
2).垂直度 给定一个方向:
公差带为距离为公差值t,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且两平面垂直于基准平面(直线、轴线)。
52 精选课件2015.03
垂直度
给定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 公差带为正截面为公差值t1 t2 ,四棱
柱内的区域,且四棱柱垂直于基准轴线。
给定任意方向: 公差带为直径为公差值t,圆柱面内的区
或平面区域来限制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φ6
11
φ
9
0
+
0 0
.
1
1.6 0.015 A
图1-4 动齿盘主视图
0.4
0.0 6 A
1.6
(两 处)
3 1
. .
0 0
+ +
0
3
A 1 .6 G 48
φ
9
0
+
0 0
.
1
1.6 0.015 A
φ10 0 A
6-φ8 深12 A
15°
φ 0.3 A
A
A
30°
G48
55° 15°
我们看一下装配图、零件图中标注的一些符号:
2、难于合理进行应用
应用时既要考虑零件精度要求又要考虑产品的 经济性、既要深刻理解所学的标准和规则又要掌握 各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机床的加工性能。
1.3 互换性及其种类和意义
1.3.1 互换性的概念
互换性: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部件,按规定的 几何、物理和机械性能参数进行加工、制造,在装配 成机器或更换损坏的零件时,不经选择和修配,装配 后就能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的一种性能。
15
13 3 12 9
82
45
9
5. 5
φ 60 C
φ 18 0
图1-2 立式数控刀架装配图(部分)
1 .6
φ
1
3
0
-
0. 0.
2 4
φ120
A R0.5 φ 16
φ12H7 1 x 45°
φ0. 08 A 0.01 A
10
0 .8
25 1. 6
15
1 2
. .
-0 -0
3
4
0.0 05 A 0.4
60°
34.034
14.61 9(法向)
Z=12 均 布 齿部G 48
30°
3 0°
2 4 1
1 .6
φ
1
3
0
-
0. 0.
2 4
φ120
A R0.5 φ 16
φ12H7 1 x 45°
φ0. 08 A 0.01 A
10
0 .8
25 1. 6
15
1 2
. .
-0 -0
3
4
0.0 05 A 0.4
φ56H6 φ 78
机扭矩)
机械 设计
材料 力学
理论计算(最大主切削力矩、最 大转动惯量、重复定位精度、转 位时间、电机扭矩、强度、刚度
等)
理论 力学
画法 几何
结构设计(画装配图 和零件图)
公差 与配

制造 工艺 学
编写机械加工、 装配工艺
零件加工(冷加 工、热加工)
装配(零件-部件 -主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调试
图1-1 数控刀架设计与制造流程图
φ56H6 φ 78
φ6
11
φ
9
0
+
0 0
.
1
1.6 0.015 A
0.0 6 A
1.6
(两 处)
3 1
. .
0 0
+ +
0
3
A 1 .6 G 48
6-φ8 深12 A
φ 0.3 A
15°
2-R9 A
A
30°
φ10 0
A
G48
55° 15°
图1-3 动齿盘
K向φ圆 展开 2 :1
4 . 63 . 4 4.6 10( 法向)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习《几何量公差与测 量技术》的主要目的。
1、选择合理的配合公差;
φ50
H7 p6

φ45 H7 f6
2、确定合理的形状与位置公差;
φ0.08 A 、
0.01 A
3、标注合理的表面粗糙度;
0.4
0.8
1.6


4、掌握先进的测量方法和手段。
1.2 本课程的特点
1、简单易学 学概念、学标准、学规则。
(2)机械原理:进行机械产品设计时选择合理的 传动方式、运动方式和结构。
(3)机械零件:进行机械产品设计时选择合理的 机械零件及其联结和定位方法。
要想独立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除了上面 所学的,还有那些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下面我们看一 下数控刀架的设计与制造过程。
机械 原理
结构分析(根据安装方式:立式或卧式;设 计参数:刀尖中心高、最大主切削力矩、最 大转动惯量、重复定位精度、转位时间、电
1、 φ50
H7 p6

φ45 H7 f6
2、
φ130
0.2 0.4
、 φ9000.1
3、 φ12H7 、 φ56H6
4、
φ0.08 A 、
0.01 A
0.005 A 、
0.06 A
6、 A
0.4
0.8
1.6
7、


以上符号代表什么含义?有何作用?根据什么给出? 在加工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加工后如何测量?
线性尺寸是指两点之间的距离,如直径、半径、 宽度、深度、高度及中心距等。
2. 基本尺寸(basic size):通过它应用上、下 偏差可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
孔的基本尺寸—D, 轴的基本尺寸—d。
理解要点:
a. 它是根据使用要求,通过强度、刚度计算和结 构方面的考虑,或根据实验和经验而确定的,它可以是 一个整数或一个小数值;
零部件的互换性包括: 1、几何参数的互换性; 2、物理、机械性能参数的互换性。
几何参数:指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 表面粗糙度等。
物理、机械性能参数:指零件的强度、刚度、硬 度等。
1.2.3 互换性的种类
(1)完全互换(绝对互换) (2)不完全互换(有限互换、分组互换)
第2章 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所 于老师
第1章 绪 论
1.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先回顾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了那些与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有关的技术基础课程。
(1)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采用三视图(主视 图、左视图和右视图)+辅助视图(俯视图、仰视图、 剖视图以及局部放大视图)表达机械零件的几何结构、 表达机械部件或机械产品的结构组成。
要想回答以上问题,就需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 续学习《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 基础》两门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前者用于回答以 上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所起的作用、给出的依据以及
测量与检验的手段与方法;后者用于回答在机械加工 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达到以上符号代表 的精度和技术要求。
2.1 基本术语和定义
2.1.1 有关孔和轴的定义
(1)孔(hole):由单一尺寸所确定的圆柱形内表 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
(2)轴(shaft):由单一尺寸所确定的圆柱形外 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
图2.1 孔、轴定义的图例
2.1.2 有关尺寸的定义
1. 尺寸(size):是指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 值的数值。
87
11 2 9 28
刀尖中心线
37
15
21
17 0
59
10 5
19
87
26
5 13
φ 1 60
A A
8
15
17
M3 9 ×1 . 5
φ 40 A A
3
36
9
15 4 5 1
47
14
4 50 39
12
14
φ 26
φ1 3 6
φ 10 8
φ 28
φ4
5
H7 f6
φ5
0
H7 p6
30
C
3 14
1
φ 1 95
b. 是确定极限尺寸和极限偏差的起始尺寸; c. 是名义尺寸不是加工中实际要求的尺寸; d. 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基本尺寸相同; e. 基本尺寸一般并不是理想尺寸,不能以为零件 越接近基本尺寸越好; f. 为了减少定值刀具、量具的规格,基本尺寸应 采用标准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