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白毛女》观后感(百度上传文档)
白毛女观后感1500字
白毛女观后感1500字《白毛女》是一部由郭沫若创作的话剧,取材自川北地区的真实故事。
该剧于1945年在延安首演,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
观看完《白毛女》后,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陕北农村。
剧中的女主角,叫白毛女,是一个家境贫寒的青年农村姑娘。
由于家境贫困,她被迫嫁给一个丑陋凶狠的农村豪绅。
然而,在婚后生活的折磨下,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并不是一个好人。
白毛女的丈夫,黑五一,是一个残暴无情的男人。
他虐待妻子,无视白毛女的感受和权益。
白毛女忍受了多年的痛苦生活,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
她不断展现出顽强的精神,她努力工作,勤俭持家,与丈夫的对立不断激化。
在剧情的推动下,白毛女遇见了陈国栋,一个来自解放区的青年。
陈国栋以自己的乡土知识和解放区的新事物感染了白毛女,激发了她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在陈国栋的影响下,白毛女改变了传统观念,坚定了自己追求幸福的信念。
《白毛女》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
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真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
剧中的主题也是深刻而有意义的,通过一个平凡农村姑娘的故事,揭示了广大农民的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观看《白毛女》给我留下的印象,首先是白毛女的坚强和勇气。
她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受到严格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束缚。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屈服。
相反,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顽强的斗争,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最终获得了幸福。
她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激励着观众,让我深感敬佩。
其次,剧中的陈国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青年,对社会进步的事业充满热情和信念。
陈国栋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播解放区的新知识和新事物,深受农民们的喜爱和尊重。
他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他的形象使观众对解放区的事业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白毛女》的剧中角色形象丰满,刻画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特点。
除了主角白毛女和陈国栋之外,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
黑五一是一个丑陋而残暴的形象,他所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旧势力。
舞台剧《白毛女》观后感 百度上传
红色舞剧演绎不朽经典——观《白毛女》有感《白毛女》有很多版本,也有很多艺术展现形式,有样板戏、电影、民族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一个经典,划下了时代的印记。
可是3D舞台剧还是第一次接触。
《白毛女》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歌剧的里程碑。
伴随着《北风吹》《杨白劳》的唱段,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从延安迅速传唱至大江南北,历经时代变迁,成为百姓心中当之无愧的经典。
印象中的《白毛女》,还是观看表演艺术家田华和陈强老师的电影而记忆犹新。
电影的代入感强烈,影像至今都清晰闪烁。
那种爱恨分明的强烈情绪和感同身受的情感世界随着电影情节推进,时起时伏,让人感同身受沉浸其中。
本次观看的《白毛女》是在原有中国民族歌剧基础上结合现代声光电手段,新近创作的3D舞台剧(如果确切一点的说:整部剧应该更像是一部3D歌剧电影)。
在不损失原有作品内涵特质和深刻塑造的个人形象下,闪耀着现代艺术创作的新思维和新火花。
3D形式的舞台剧,从技术层面改良传统的舞台剧,符合商业逻辑,也能恰好的为大众文化和艺术服务。
如果还是采用万年不变的布景、千年不改的观赏体验,势必会破坏这项艺术的历史进程,从而跟报纸一样成为一种被逐渐放弃的媒介形式被放逐。
它的浸入式的效果。
让观众走进舞台。
以前如果观众在观看舞台剧时,往往由于距离较远,很难看清表演的细节。
但是3D电影通过立体效果和镜头的拉伸,使观众放佛身临其境,融入舞台表演艺术中。
这更像是一种融合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既有电影元素、舞台剧元素、歌剧元素,更有现代声光电元素,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性。
如今对经典舞台剧的保存和传播已成为文艺工作者考虑的重中之重。
“将具有表演艺术高度和艺术家的巅峰状态以3D演出的形式拍摄记录下来,供后辈学习传承,也是刻不容缓。
舞台演员仅凭演出每年最多演出百场,但是电影可重复放映多次。
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优美的唱腔,推广优秀民族剧目有着重要和大胆革新的意义。
作文《观看演出《白毛女》有感》
观看演出《白毛女》有感篇一观看演出《白毛女》有感哎,说起来我那天看《白毛女》的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本来我以为就是那种老式的戏曲,唱腔咿咿呀呀的,我可能要睡着。
结果呢,还真挺有意思。
特别是那个杨白劳,演得真是绝了,一上场就那副穷困潦倒的样子,衣服都补丁摞补丁,活脱脱一个从农村老家刚出来的。
我当时就笑了,因为我奶奶家就有件老棉袄,跟那戏里的衣服简直一模一样,都是那种颜色发黄、缝缝补补的,都快成文物了。
我记得小时候奶奶经常指着那件棉袄说,这可是她年轻的时候穿的,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呢。
我当时还偷偷摸摸地穿上过,那棉花都板结在一起了,又厚又硬,跟穿了个盔甲似的,可笨重了。
跟戏里的杨白劳一样,那衣服也藏着许多故事。
想到这里,我当时心里五味杂陈的,这戏还真不是光唱唱跳跳那么简单。
篇二观看演出《白毛女》有感讲真,这戏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杨白劳那件“文物”棉袄,就是喜儿被逼上山了那一幕。
当时灯光一暗,舞台上就只剩下喜儿一个人,孤零零的,特别凄凉。
那演员演得也特别到位,眼神里全是绝望,看得我心里直揪。
我当时就想起我表姐以前谈恋爱的事儿,她那个男朋友,说是去外地打工赚钱,结果一去不回,杳无音讯,把表姐一个人扔在家里,还欠了一屁股债。
我表姐当时也像戏里的喜儿一样,几乎崩溃了,整天以泪洗面,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后来她慢慢缓过来了,靠自己努力把债还清,也重拾了生活信心。
所以说,戏里的悲剧,也像我表姐经历一样,让人感同身受。
虽然喜儿变成了“白毛女”,但最后她还是获得了幸福,也给了我不少启发。
篇三观看演出《白毛女》有感总的来说,这次看《白毛女》虽然一开始没抱太大希望,结果却让我收获满满。
那些唱段儿,虽然听不懂具体唱的是啥,但那种情绪,那种力量,还是能感受到。
特别是最后大团圆的结局,全场掌声雷动,我也跟着鼓起了掌。
那天散场的时候,我还特地去买了根冰糖葫芦,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跟戏里的悲欢离合形成了鲜明对比,感觉心里也轻松了不少。
白毛女观后感800字
白毛女观后感800字《白毛女》观后感《白毛女》是一部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话剧,它以百姓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艰辛与希望。
我对于这部作品的感受非常深刻,以下是我对《白毛女》的观后感。
首先,我被剧中人物的塑造所打动。
作为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白毛女一家人的形象非常真实,他们的遭遇和矛盾都能够代表当时农村人民的普遍境遇。
白毛女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不惜付出一切努力,她的形象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而白毛女丈夫的软弱和家庭的命运被迫改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民阶级的无助和对悲剧的无奈。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更加理解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们的真实生活。
其次,该剧中的情节发展极富吸引力。
剧中的冲突跌宕起伏,引发了我强烈的情绪波动。
从白毛女丈夫的追赶逃亡,到她在婆家受尽欺压,再到她毅然决然地走上报仇复仇的道路,每个情节都牵动着我的心弦。
白毛女为了家庭不停奔走,她的坚持和勇气让我感动不已。
整个剧情的紧凑和高潮迭起的情节,使我对白毛女的命运充满期待和担忧。
此外,《白毛女》也给我带来了对于中国农村社会的反思。
尽管剧中揭示了一些农村社会的问题,如封建迷信、封建礼教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整体上,该剧展现了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命运的抗争。
白毛女的形象深深地刻画了中国农村妇女的强大和善良,她们是农村社会的中流砥柱。
通过观看《白毛女》,我意识到农民是国家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剧中的音乐和舞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和舞蹈不仅增添了剧情的氛围,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魅力。
其中的《白毛女之歌》更是凸显了主题与情感的融合。
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形式,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起伏,这样的处理手法使剧更具感染力。
综上所述,《白毛女》是一部具有代表性和深刻内涵的话剧作品。
它通过真实的人物形象、紧凑的情节发展、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反思以及生动的音乐和舞蹈,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触动。
白毛女观后感(通用12篇)
白毛女观后感(通用12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毛女》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毛女观后感篇1萧萧风雪夜,又是一个年三十。
辛苦到头过个年,是穷人家朴素的仪式感。
哪怕没有华服美食,一根红头绳,二斤白面,也是过年的体面。
杨白劳与喜儿,同其他许多贫穷农户一样,无甚多物,也无文化,租地主的地,欠地主的债,到了年关清算能躲便躲能混便混。
一年又一年,农户们在这片土地上劳作,艰难生存,繁衍生息,等终了埋葬在这片土地,新的一代又扛过了父辈的重担。
每年不都是这么回事儿嘛。
农户面对劳作、欠租、躲债的生活大抵都抱有这样的心态。
可今年不一样,黄世仁的一点贪欲打破了这样微妙的平衡。
杨白劳被带走,强按了手印,订下了违心的条约。
喜儿被迫进了黄家。
也许有人会怒其不争。
杨白劳何尝没有反抗?只是他的抗争是一种无力的争,他也清楚自己无法与黄世仁抗衡。
他对于自己所遭受的命运有一种深深的无能为力感。
地主强势追债他无法偿还,地主索要喜儿他无处伸冤。
地主与杨白劳,是相对强势与相对弱势的关系。
杨白劳清楚这种强弱,同时认为这种强弱关系已然定型,坚不可破,纵使心不甘情不愿,也无可奈何。
杨白劳是一生受苦过来的,有着典型的弱者心态。
他不是那种平日里积极自信却只在地主家装孙子的人。
杨白劳是依附在强者身边的弱者,像一块橡皮泥,只能随他人捏成什么形状。
矛盾冲突在这里显得十分明了,地主与杨白劳之徒,形成了对立面。
地主是地主,农户是农户,地主强势,农户弱势,地主陡生欲望,农户保有心愿。
在这样一种对立下,在可能的多种选择下,农户选择了抗争。
杨白劳无力的抗争以自杀告终,而喜儿抗争的方式,是恨,是逃。
她独自一人,面对黄世仁,也是卑弱的。
农户在地主面前似乎总是弱势群体。
官老爷是黄世仁的把兄弟,他二姨正寻求给黄世仁结贵亲。
权贵通过强强联合巩固地位财富,因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强者在强盛的同时又不断以侵取弱者价值的方式来维持自身所得。
舞剧白毛女观后感
舞剧白毛女观后感舞剧《白毛女》观后感。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由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舞剧《白毛女》,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精湛的舞蹈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毛女》是一部以陕北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现代舞剧,该舞剧改编自经典的同名话剧,通过舞蹈、音乐和舞台效果,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革命时期的农民起义和人民斗争的艰辛历程。
舞剧以白毛女的悲惨遭遇为主线,展现了她在革命烽火中的坚韧和顽强,同时也反映了农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无尽磨难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舞剧《白毛女》以其绚丽多彩的舞美效果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舞台布景以陕北的黄土高原为背景,巧妙地运用了灯光和影像效果,使整个舞台呈现出一种朴素而又壮丽的氛围。
而舞蹈编排更是精妙绝伦,舞者们的舞姿优美而又富有张力,他们通过身体的表现力,将白毛女的悲欢离合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除了舞美效果,舞剧《白毛女》还通过音乐和舞蹈,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以陕北民歌为主题,充分展现了陕北的独特民俗风情,同时也将白毛女的悲苦命运表现得深沉动人。
舞蹈则通过精湛的舞技和舞姿,将白毛女的坚韧和顽强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为之震撼。
在观看舞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革命时期农民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白毛女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女子,她在革命烽火中经历了无尽的磨难和痛苦,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最终在革命的号召下,走上了反抗压迫的道路。
她的坚韧和顽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斗争的艰辛和伟大。
总的来说,舞剧《白毛女》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精湛的舞蹈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白毛女悲欢离合的展现,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时期农民的艰辛与不易,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革命斗争的艰辛和伟大。
这部舞剧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革命斗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观看这部精彩的舞剧,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白毛女观后感
白毛女观后感白毛女观后感《白毛女》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大型新歌剧。
下面是白毛女,快来围观吧。
白毛女观后感【篇一】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中的一个共同的命题就是:妇女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应该得到解放。
新华字典对解放的定义是: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
在旧社会中,因为束缚,妇女没有自由可言,也不知道什么是发展。
她们生活的中心就是男权的世界。
由此表现出来的女性的特质,诸如:柔弱,寡言,逆来顺受等等皆是我们熟知的。
在《白毛女》中一根二尺红头绳就是束缚的象征,在出现的短短几分钟里,却是喜儿最柔美的一瞬。
不仅仅是男性对女性的社会地位的定位如此,女性本身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默认一切皆合理。
这样的观念的根深蒂固,以至于为了消除掉这样错误(先不论是否真的错误)的观念,剧中采用了一种完全极端对立的方式来展示女性应有的特质:柔弱成为刚强,寡言成为敢于言说,逆来顺受成为勇于反抗等等。
表现在艺术语言上就有如下的改变:大量使用对比高的色彩,以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效果;服装上,主角最终换上共和国新装视为最终走向光明;舞蹈动作上,女性有了大量的十分果断的动作诸如指,怒目,敏捷的身手等等。
通过这样的手法,戏剧完全消除了旧社会的女性形象残留在大众的阴影,使得戏剧告诉观众:这样才是正确的,只有这样的女性才是自由的。
而是否这样的改变就是真正的获得了自由呢?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注意到,强烈的极端对立后的结果就是,使男性特质完全掩盖了女性特质。
有评论解释到八大样板戏中皆是中性化了女性,而在我看来还不够,应该是男性化了女性。
中性只是在男性化过程中的一个体现,并不是结果,它在社会上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但男性标准却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提到的如刚强、勇于反抗,以至于到军装、发型、舞蹈动作等,均明显的向男性特质靠拢(至少在那个时候之前,一直以来男性表现出来的特质都是如此)。
所以男性化后的女性就带来了这个问题:这是解放还是重新的束缚?为什么最后女性还是必须以男性为标准来生活,为什么女性一定要型行皆似男性才能得到认同和尊重(剧中的确如此表现)?于是整个戏剧进行的过程就是一次循环,以《白毛女》为例:父亲(男性)没有把女儿(女性)保护好,于是女儿被地主(男性)抢走,女儿逃出来过着非人的凄惨生活(没有男性的女性),最后红军(男性)拯救了她。
作文《观看演出《白毛女》有感》
观看演出《白毛女》有感篇一观看演出《白毛女》有感说实话,去看《白毛女》这事儿,纯属意外。
我本来打算去看隔壁剧场演的相声,结果票卖光了,朋友急中生智,指着对面剧院的宣传海报说,要不咱去看这个?海报上那个白毛女,妆化得挺吓人,看着就像我前女友生气时候的样子,那眼神,啧啧,当时我就来了兴趣。
进剧场后,第一感觉是有点冷清,观众没多少。
我那朋友还小声嘀咕:这年头看戏的人真少啊,不像咱小时候看猴戏,那叫一个爆满!他说的猴戏,是小时候村口那个老汉带着他的猴子演的,那个猴子那叫一个机灵,会翻跟头,会骑单车,最后还会朝观众鞠躬,简直比现在某些演员敬业多了。
想起来这事儿,我忍不住笑。
然后就开演了。
舞台布景很简单,有点像我小时候玩过家家搭的积木堆,不过这舞台上的积木堆,要华丽多了,至少看起来没那么容易塌。
故事嘛,说实在的,我一开始看着有点懵,这杨白劳、黄世仁的,关系有点复杂啊,比我家的家谱都绕。
这黄世仁,那真是个混蛋,跟隔壁老王一样,坏事儿做尽,还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
不过,演员演得不错,特别是那个白毛女,虽然妆容吓人,但是眼神里的悲伤和愤怒,挺让人感同身受的。
有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白毛女在雪地里唱歌那段,女演员的声音,高亢凄凉,听着让人心里直发毛。
我当时就想起我以前养过的一只猫,它冬天也总喜欢在雪地里待着,冻得瑟瑟发抖,那个样子,跟舞台上的白毛女,还真有点像。
那猫,后来跑丢了,到现在我还挺想它的。
篇二观看演出《白毛女》有感这《白毛女》啊,看完之后,我琢磨着,这故事其实挺现实的,虽然发生在很久以前。
想想现在,虽然没那么赤裸裸的剥削,但是生活压力大啊,房贷、车贷、娃的奶粉钱,压得人喘不过气。
有时候,我也觉得跟杨白劳差不多,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没落几个钱,这现实,比黄世仁还狠。
剧中那个喜儿,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走上那条路,想想也挺无奈的。
我记得我大学时候,为了省钱,一个月就吃泡面,那滋味,别提了。
后来,实在扛不住了,去兼职,送外卖,一个月下来,终于能吃顿稍微像样的饭,那感觉,真是比中彩票还开心。
白毛女观后感农村的苦难与希望
白毛女观后感农村的苦难与希望白毛女观后感:农村的苦难与希望白毛女是中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话剧,它揭示了农村的苦难与希望。
观看白毛女让我深刻体会到农村人民艰辛的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以下是我对这部话剧的观后感。
第一幕,舞台上展现出了农村的贫困景象。
演员们以活生生的形象刻画出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和生活的艰难。
他们过着没有财富积累,物质匮乏的日子。
他们因缺乏医疗和教育资源而感到无助。
第二幕,白毛女的悲惨遭遇打动了我。
她的贞节精神,也让我对她充满敬佩。
在大家都惦记着为了生计去卖掉自己女儿的时候,她能坚守自己的原则,选择不嫁给买马皮的地主。
这一幕让我深思:贞节是人性的高尚品质,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
第三幕,白毛女最终得到了幸福。
她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摆脱了苦难,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希望的力量和共产党的伟大。
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谋幸福,这正是乡村苦难改变的希望所在。
观看白毛女让我更加关注农村的现实问题。
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他们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特别是偏远的山区,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农民缺乏教育和医疗资源。
他们长期以来承受着物质和文化的双重贫困。
农民是国家的基石,他们对国家的贡献不容小觑。
然而,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农村地区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
这导致了城乡差距的加大,也削弱了社会的整体稳定。
为了让农村地区的人民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让农民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白毛女是一部展现了农村苦难和希望的优秀作品。
它让我明白了贫穷并不是农村人民的错,而是历史和环境的原因。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改变现状。
正如白毛女最终摆脱了贫困一样,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共同努力,就能够实现农村的振兴,让每个农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总结起来,白毛女观后感让我对农村的苦难和希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白毛女芭蕾舞剧观后感
白毛女芭蕾舞剧观后感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舞台剧,它就是中国经典文化瑰宝之一的白毛女芭蕾舞剧。
这部作品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震撼并感动了我的心灵。
在此,我将简要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白毛女芭蕾舞剧改编自川剧经典剧目《白毛女》,作为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的代表之一,它凭借着别致的舞蹈形式、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几十年来不断完善的舞台设计,广受观众喜爱。
在开演之初,舞台上展现着平凡的农民生活场景,色彩明快的服装和场景布置,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说到舞蹈,芭蕾舞剧的特点在本剧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舞者们优雅的身姿、轻盈的舞步和舞蹈动作的精准度,将观众带入一个美丽的芭蕾舞世界。
剧情主要讲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山西陈家沟村的贫苦农民白毛女靠勤劳和善良活出了真实的人生。
然而,她的父亲为了生计不得不卖女儿给豪绅长房魏则西当媳妇,白毛女的一生因此改变了命运。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上个世纪,但贫困、压迫和人性的较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白毛女以自己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最终拯救了自己和村民,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位英雄。
我观看白毛女芭蕾舞剧时,深深被舞者们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诠释所感动。
他们通过优美的舞姿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白毛女的扮演者,她既展示了白毛女的柔弱和坚韧,又通过舞蹈向观众传递了她内心的力量和勇气。
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惟妙惟肖的表演力和舞蹈技巧,让观众陷入了剧中的情感世界。
除了舞者们的精湛表演,舞台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舞台布景、灯光效果以及服装都极具中国民族特色。
我特别喜欢舞蹈片段的表演,透过舞者们的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观众仿佛置身于优美而悠扬的音乐之中。
这次观看白毛女芭蕾舞剧,让我对这个经典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它不仅让我领略了芭蕾舞的美妙与卓越,同时也让我在思考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后,人民的疾苦、付出和希望。
通过这部作品,我发现艺术有着独特的力量,它不仅能够娱乐观众,更重要的是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激发人们的思考和行动。
歌剧白毛女观后感
歌剧白毛女观后感《歌剧白毛女》观后感《白毛女》是中国红色经典歌剧之一,以其深刻的社会主义主题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而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生动而令人难忘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歌剧的剧情非常引人入胜。
故事以白毛女的坎坷命运展开,她作为一个农村姑娘,经历了家庭的破碎、失去亲人的痛苦和被父亲卖到豪绅家的悲惨遭遇。
然而,她并没有沉沦于苦难之中,反而坚强地抗争,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为解放农民做出了突出贡献。
整个故事情节给人以深刻的触动,展现了白毛女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引发观众的共鸣。
其次,歌剧的表演非常出色。
演员们的声音高亢激昂,有力地传递出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他们身着美丽的戏服,优美的舞蹈动作和娴熟的唱功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尤其是主演白毛女的扮演者,她用精湛的演技将白毛女的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观众们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以示对演员们出色表演的嘉奖。
同时,歌剧中融入了许多优美动人的音乐和歌曲。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乡村的春天》、《望春风》等经典曲目,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将观众带入了剧情的深处。
歌曲中的歌词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引发了我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剧中的舞台布景和道具设计也十分精致,营造了恰到好处的氛围。
舞台上出现了农田、乡村、工地等不同场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特别是在农民群众劳作的描绘中,通过舞台布景和演员的合作,生动地再现了那个年代艰难的生活环境和农民们的辛勤努力。
而对我来说,最打动人心的是歌剧所传达的思想和主题。
《白毛女》以白毛女的形象代表了中国农民阶级的觉醒和觉悟,她们为寻求解放而不断进取,不断抗争。
这激发我对中国农民的敬佩之情,也让我明白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可抹灭的。
综上所述,观看《白毛女》歌剧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坚韧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剧情扣人心弦,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和优美的音乐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艺术之旅。
芭蕾舞剧《白毛女》观后感
芭蕾舞剧《白毛女》观后感芭蕾舞剧《白毛女》观后感芭蕾舞剧《白毛女》观后感《白毛女》是上海芭蕾剧团里的经典剧目,"喜儿"这实在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物角色了。
全剧从喜儿到白毛女,贯穿出现了四位饰演者,但表演最精彩的莫过于首尾两位,代表了当前上芭的舞蹈水平。
前两幕出场的"喜儿"感觉瘦弱单薄,却在痛斥黄世仁时,竟能释放出那样咄咄逼人的惊人气场,特别是演员的软度与旋转,实在为之震撼。
而成年的"白毛女",动作更显干练稳重,把一段悲惨的故事娓娓道来,从技术表现到思想内涵,都更饱满了剧中的人物形象。
她在剧中的复合转非常精彩,据说也是此剧的亮点。
确实,经典剧目的艺术成就无可厚非。
但艺术毕竟是在发展的,用现在的眼光去评价将近四十年前的作品,相信很多前来观看的中年人都是借着《白毛女》去追忆过去的那个年代,追忆曾经的那些童年景象。
看来艺术已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了,它更大的魅力应该源于沟通,一种跨越年代的心灵沟通。
有人认为《白》剧是靠政治取胜,是靠阶级斗争的戏剧内容取胜。
这显然带有贬低《白》剧艺术成就的意思。
我认为,姑且放下(白》剧的艺术成就不论,单就艺术家们抓取的这个重大题材来说,也非同一般。
1945年《白》刷诞生之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民族矛盾下降国内阶级矛盾上升的历史时期。
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形势,我党中央虽有估计,现实生活中也已提出,但国内军事政治形势都还没有发展到已经成为现实生活的那一步。
而《白》剧却即时抓住了这一重大题材,体现了艺术家高度的政治及艺术的敏感。
从这点上看,《白》剧及其艺术家们可以说是走在时代的前面。
由此可见,重大题材并不总是清楚地摆在那儿任人随意拾取,没有艺术家们高度的政治敏感,想抓重大题材也不一定能抓得到。
舞剧《白毛女观后感》
舞剧《白毛女观后感》
《白毛女》观后感
在舞蹈作品赏析课当中,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上海芭蕾舞团出演的芭蕾舞剧《白毛女》这部舞剧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围绕白毛女的经历,讲述喜儿父亲杨白劳因欠地主恶霸黄世仁高利贷被黄世仁逼死,杨白劳死后黄世仁抢喜儿回去府上做丫鬟,喜儿不堪凌辱而出逃,躲进深山,练就一身功夫,由于营养缺乏,头发全白。
山里老百姓上山见其模样,以为见到鬼,把喜儿当成白发鬼,纷纷不敢再上山去。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打日本、杀汉奸、除恶霸。
八路军连长是喜儿当初的男朋友,回故地见到杨二婶,向杨二婶询问喜儿情况,因为喜儿逃走市遭到黄世仁派人追在河边慌乱中掉了一支鞋子,大家都以为喜儿投河自尽了,杨二婶就对大春说喜儿已经死了。
大春十分难过,听老百姓说山上有个白发鬼,于是上山一探究竟,原来是喜儿,就把喜儿接下山。
反映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悲惨命运,深刻揭示那个时期地主与贫困老百姓之间的尖锐矛盾,也将地主阶级的丑恶嘴脸反映出来,同时也反映了共产党的伟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部舞剧教会我们应该与强势力量对抗,维护我们合法权益,遇到困难时不应退缩,直面困难的人,才是生活真正的勇士!。
舞剧白毛女观后感5篇
舞剧白毛女观后感5篇《白毛女》该片为时代、题材和创作思想及创作人员构成所决定,带有那个时代鲜明的,无法逃避的“为政治服务”的痕迹,堪称一部进行阶级教育的“教材”,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解放全中国、土地改革运动。
那么你知道《白毛女》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舞剧白毛女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舞剧白毛女观后感1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毛女出生在北方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为了生活她父亲欠下了地主很多的债,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地主黄世仁上门要债,可是对于吃饭都困难的白毛女家哪有钱还债呀,于是可恶的地主便提出要用白毛女来抵债,白毛女的爸爸说什么也不同意,结果被地主的爪牙活活打死了,悲痛欲决的白毛女为躲避地主少爷的迫害,逃到了深山当中,几年过去了白毛女苍老了许多,他的头发全都白了。
就在白毛女有家不能回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出现了,他们带领乡亲们赶跑了地主黄世仁,把土地分给了贫苦的乡亲们,同时还救出了受尽折磨的白毛女,白毛女最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和乡亲们一起参加到抗日队伍中去。
看了白毛女的故事我感慨万千,我十分痛恨可恶的老地主黄世仁,也憎恨万恶的旧社会。
那个年代人们没有自由和土地,所有的一切都在地主手上。
同时看了白毛女的故事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触,那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人们的大救星,分给人们田地和粮食,让人们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这不由得使我更加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舞剧白毛女观后感2“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这一段耳熟能详的歌词,便是著名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经典唱段。
不知不觉间,歌剧《白毛女》从1945年在延安首演,已逾七十一年。
近日,这出经典的歌剧又登上了3D大荧幕,电影技术对歌剧艺术的拓展,全国庞大的院线对歌剧《白毛女》的传扬,让久唱不衰的经典剧目,又焕发了全新的生机。
再次为人们带来一场感官与心灵上的冲击。
七十多年的时间,《白毛女》的形式、剧情经历了多次改编,包括田华老师主演的电影版,以及后来成为文艺样板戏的芭蕾舞版,而作为“始发”的歌剧形式,在多年的演出中也多有内容上的变更,不同的主演及主创阵容,分别赋予了这部歌剧异彩纷呈的魅力。
歌剧白毛女观后感600
歌剧白毛女观后感600《白毛女》是中国著名的现实主义歌剧,由我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创作而成。
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白毛女》演出,深受触动,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今次演出中的歌剧《白毛女》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和社会主义国家背景下的生动故事,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出中,舞台上的布景和视觉效果十分惊艳。
一开始,我就被舞台布景中庞大的运煤场景所吸引。
逼真的煤矿布景和煤山利索的角度呈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煤矿工人艰苦的工作环境。
此外,舞台上的服装和化妆也非常精心设计,演员们以矿工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人们每一个神情都流露出对生活的恐惧与无奈。
整个舞台的布景与演员们的表演相互呼应,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真实情感。
演出过程中,我最为震撼的是那些歌曲和唱词。
聂耳先生的旋律无疑是中国音乐界的瑰宝,他的作品总能震撼人心。
演员们的嗓音与旋律相融合,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欢乐、悲伤和挣扎。
其中,扮演白毛女的演员用悠扬动听的歌唱展示了一个女子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矿工们的深情厚意,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
而男主角杨白劳用清澈的嗓音唱着《运煤车夫之歌》,表达了他的坚定和无畏。
这些动人的旋律和歌词在演出现场引发了观众们联想与共鸣,使得《白毛女》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故事情节的编排也是这次演出的一大亮点。
《白毛女》讲述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孤苦无依的大山女孩白毛女,在困境中坚强奋斗,与矿工杨白劳相爱并最终圆满的故事。
故事将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协作、面对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将之融入到一个具体的人物命运之中,使观众能够通过剧情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人民生活与奋斗。
在演出的结束,观众们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我也被这场歌剧所打动。
通过《白毛女》,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在艰苦时期所经历的种种困境与挫折,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团结、奋斗和爱的伟大力量。
这部歌剧真实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初面貌和百姓的艰辛生活,通过观察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我不禁反思我们现在的生活,思考如何把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传承下去。
白毛女观后感精选
白毛女观后感精选《白毛女》主题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凄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地主和农人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烈火歌颂了光明的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人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白毛女观后感1 昨天晚上,生平头一次去人民大会堂看了歌剧《白毛女》。
是纪念延安老毛发言70周年的汇报演出。
可巧,我中学的一个女同窗是中央歌剧舞剧院的女中音歌唱家,给了我两张票。
我小时候是看芭蕾舞剧白毛女长大的。
所有的音乐部份的片段滚瓜烂熟,一点不吹牛。
老实说,江青究竟是大上海的演员,艺术功底仍是有的。
舞剧改编的不错,音乐部份也专门好。
歌剧版本要长的多,我从小就没完整听完过,因此这次想补个缺。
90后的小演员嗓子真好,声音也亮,可是第一幕就唱串了词了。
中间,背景板也安错了,场子里哄哄直笑个不断。
半场休息的时候,演出进行了快两个小时。
我是实在听不下去了。
歌剧原版的唱腔难听不说,台词的内容让你感觉你居住的那个国家,怎么富人都那么坏,穷人呢,也好不到哪儿去,不守信誉,其实也很坏。
到最后其实确实是比谁的胳膊粗。
黄世仁粗的时候,就能够糟蹋喜儿、逼杨白劳按手印;等到王大春牛逼的时候,嘡嘡两枪把老黄干脆给毙了。
一部艺术剧的价值连70年的岁月都坚持不下来,让我很难受。
老黄祝寿片段的台词老是不自觉地让人想起今世暴发的山西煤老板,想起强拆强迁的各类传言。
真不明白咱们国家有多少东西能有70年以上的生命力。
按说我对音乐是有过份好感的,总能听得下去。
西洋的歌剧,过了两三百年,越听越过瘾。
白毛女这一版本的排演其实严格遵循了原先的集体创作原貌,仍是很用了点心思的,只是紧缩了演出时刻,以适应今世人的快节拍生活适应。
曾经假设干年前,悔改一版,增加了王大春和喜儿暧昧的戏份,以迎合观众市场的口味,听说把还活着的90多岁的贺敬之老先动气的够呛,他是原集体创作团队的核心人物。
想起了某人曾说的话,大意是:革命的结果不可预测,革命可不能摧毁旧制度的桎梏,只会强化这种桎梏,革命不是一项成绩,也不是新时期的黎明,它源于年老腐败,源于思想和制度的枯竭,和自我更新的失败。
白毛女话剧观后感
白毛女话剧观后感《白毛女话剧观后感》篇一《白毛女》这部话剧,真的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我心里炸开了花。
以前就听老一辈的人讲过白毛女的故事,但那都是零零散散的,这次看话剧那可完全不一样。
当大幕拉开,看到那土坯房子,简陋的家具,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那个贫苦的年代。
我看到杨白劳出场的时候,心里就“咯噔”一下。
他那畏畏缩缩的样子,破旧的棉衣,真的就是那个被压迫的穷苦农民的写照啊。
他被黄世仁逼债的那一段,演得那叫一个揪心。
黄世仁就像一只贪婪的恶狼,眼睛里闪着那种让人害怕的光,而杨白劳就像一只无助的小羊羔。
黄世仁的那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听起来就像是魔鬼的咆哮。
我当时就想,这是什么天理啊,杨白劳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都被抢走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也许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穷人就没有活路吧。
再看到喜儿,她刚开始是那么的天真无邪,像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
可是命运对她太残忍了。
她被黄世仁糟蹋后,逃进了深山。
当她再次出现在舞台上,变成了“白毛女”的时候,我真的是惊到了。
那一头白发,褴褛的衣衫,她就像一个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幽灵。
但是我能感觉到她眼里的那种不屈服的劲儿,就像荒原上的野草,怎么踩都踩不死。
这时候我就想啊,要是我在那个时代,我能做什么呢?我可能也像那些村民一样,害怕黄世仁的权势,只能在心里同情杨白劳和喜儿吧。
可是这样的社会难道不应该被推翻吗?我觉得这就是这部话剧最震撼我的地方,它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民反抗的力量。
你说要是没有这种反抗,我们现在还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吗?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有时候还会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和白毛女那个时代比起来,我们的这些烦恼算得了什么呢?看了这部话剧,我觉得我们就像生活在蜜罐里一样,可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白毛女话剧观后感》篇二《白毛女》话剧,嘿,那可真是一场触动灵魂的表演。
刚坐进剧院的时候,我还在想,这老掉牙的故事能有啥看头。
可当灯光暗下来,舞台上的故事展开的时候,我才知道我错得有多离谱。
白毛女舞剧观后感
白毛女舞剧观后感最近,我有幸欣赏到了一场令人震撼的舞剧——《白毛女》。
这部舞剧是根据柯兰原著小说改编而成,通过舞蹈、音乐和话剧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农民阶级的奋斗历程。
观看完这场舞剧后,我不禁感慨万分。
首先,这部舞剧通过舞蹈的形式,将白毛女的悲惨遭遇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开始,舞台上弥漫着一片黑暗,只见一抹白色的光芒,渐渐映入眼帘。
随着音乐的奏响,一个年轻的女子悄然出现在舞台上,她是白毛女。
她扮演的角色深入内心,通过舞蹈的表现,将白毛女内心的痛苦、无奈和顽强的意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尤其是在白毛女与丈夫因贫困而分离的场景中,她的身体语言无声地传达出了那种心碎的感觉,让观众们都为之动容。
其次,这部舞剧通过音乐的穿插,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
音乐是这场舞剧的灵魂,旋律婉转悠扬,时而悲伤,时而欢快,将观众们带入了一段动人的旅程。
特别是在白毛女与党的先锋队员们一起战斗的场景中,音乐的强烈节奏与舞者们的默契配合,让整个舞台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观众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为了追求真理而奋斗的豪情壮志,心中也随之激荡起来。
最重要的是,这部舞剧通过话剧的形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白毛女这一形象的含义和她所代表的价值观。
话剧将白毛女的一生通过对话和情节的展示,呈现在观众面前。
从小农民女子到革命斗士的转变,白毛女的坚强和勇敢无时不刻都在提醒着观众们,要坚守真理,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勇敢地追求梦想。
她的形象成为了一个励志的象征,无论在哪个年代,这样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这场舞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观众,通过观赏这场舞剧,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辛酸,也对白毛女这一形象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这部舞剧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它通过舞蹈、音乐和话剧的结合,将观众们带入了白毛女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坚定和勇敢。
同时,这部舞剧也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和党的领导。
芭蕾舞剧白毛女观后感1500字
芭蕾舞剧白毛女观后感1500字芭蕾舞剧《白毛女》观后感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芭蕾舞剧《白毛女》。
这部舞剧根据巴金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其深情的舞蹈、感人的故事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让我备受感动和震撼。
《白毛女》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和命运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中国农村的大革命时期,主人公白毛女是一个贫苦农家的女儿。
由于家道中落,她不得不嫁给一个恶霸地主的儿子。
然而,白毛女心中的正义感和对自由的渴望使她不愿接受命运的安排,她勇敢地逃出了婆家,与革命军一起参加了抗日斗争。
然而,在充满艰辛和困苦的战场上,白毛女被炸伤,失去了一只手臂。
尽管如此,白毛女并没有放弃,她用坚定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重新站起来,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奋力奋斗。
这部芭蕾舞剧不仅在舞蹈技巧上令人赞叹,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身体的痛苦。
舞者们用流畅的舞姿和优美的身段展现了白毛女在农村的贫苦生活,她们用动作和表情将观众带入了她们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在白毛女炸伤后,舞者们通过呈现她的痛苦和困境,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她的坚强和勇敢。
此外,舞剧的音乐也非常出色。
作曲家以细腻的音乐和饱满的情感将观众带入了剧情的深处。
音乐在舞蹈中不断变化,时而激昂慷慨,时而柔和抒情,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无限的情感力量。
观看这场芭蕾舞剧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思考。
《白毛女》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在特殊时期所经历的困苦和挣扎,她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却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这种坚强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使我深受触动,并为之所敬。
芭蕾舞剧《白毛女》还呈现了人性中的阳光和温暖。
正是在黑暗的年代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的权利。
舞剧以温情的方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友情。
尤其是在白毛女受伤之后,她的丈夫虽然曾经心狠手辣,但在面对白毛女的遭遇时,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
这种改变和表现出的深情与理解,使人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复兴的力量。
通过观赏芭蕾舞剧《白毛女》,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艺术对我们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歌剧白毛女观后感_看白毛女观后感
歌剧白毛女观后感_看白毛女观后感看白毛女相信现在的中年人一定对《白毛女》的故事耳熟能详。
夜深人静的时候,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或抒情,或忧伤,或激越,或宁静,那才是最享受的时刻。
芭蕾舞剧《白毛女》陪伴了我四十载,多少年来它是我的最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
音乐不分你我,也不需要语言的阐释,只是从中感悟,感悟……“白毛女”的传说传遍了中国的每个角落,由此还衍生出了影响力很大的芭蕾舞剧《白毛女》。
小时候看《白毛女》,觉得好奇,看不懂踮起脚尖、蹦蹦跳跳是在诉说着什么,但是这些优美的舞姿,让我们敬佩,那种敬佩简直到了五体投地的境地。
于是自己也曾学着跳,有时走路也不会忘记踮起脚尖。
后来老师给我们讲述白毛女的故事,才渐渐知道是对万恶的旧社会的一种控诉:旧社会“由人变成鬼”,新社会“由鬼变成人”的动人故事,喜儿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受压迫妇女的一个缩影,而恶霸地主黄世仁则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旧社会的无比愤恨。
其中白毛女鲜活的的艺术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三年级6.1儿童节那天,学校召开了全校忆苦思甜大会,晚上吃过忆苦思甜饭后,组织在一个大型俱乐部的演出。
我有幸登上的舞台,扮演“喜儿”角色……在一片热烈掌声中,我获得从未有过的自豪。
演出后还有大人问“这是谁家的孩子”,那个情景历历在目。
如今再回望这部经典之作,感觉自己的灵魂在升华。
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曼妙的歌声、紧凑的情节、含蓄的表演,以及艺术本身的张力,更会让人沉浸其中。
永远记得,在不知爱情为何物的童年时代,幼小的心灵被这一支《相认》的歌曲,被这一幅相认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从此难以忘怀。
这一场相认,不知让多少观众热泪盈眶。
大春和乡亲们追击逃跑的黄世仁和狗腿子穆仁智时,在奶奶庙发现了偷取供品的白毛女喜儿,大春追踪喜儿到了山洞,他从白毛女的神情衣着看出这是一个受苦人,遂收起了手枪。
山洞里,喜儿对大春经过一场激烈的误会冲突过去以后,稍稍平静下来的她,蓦地发现眼前的人似曾相识,仿佛遥远的记忆中掠过一个亲切的身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舞剧演绎不朽经典
——观《白毛女》有感
《白毛女》有很多版本,也有很多艺术展现形式,有样板戏、电影、民族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一个经典,划下了时代的印记。
可是3D舞台剧还是第一次接触。
《白毛女》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歌剧的里程碑。
伴随着《北风吹》《杨白劳》的唱段,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从延安迅速传唱至大江南北,历经时代变迁,成为百姓心中当之无愧的经典。
印象中的《白毛女》,还是观看表演艺术家田华和陈强老师的电影而记忆犹新。
电影的代入感强烈,影像至今都清晰闪烁。
那种爱恨分明的强烈情绪和感同身受的情感世界随着电影情节推进,时起时伏,让人感同身受沉浸其中。
本次观看的《白毛女》是在原有中国民族歌剧基础上结合现代声光电手段,新近创作的3D舞台剧(如果确切一点的说:整部剧应该更像是一部3D歌剧电影)。
在不损失原有作品内涵特质和深刻塑造的个人形象下,闪耀着现代艺术创作的新思维和新火花。
3D形式的舞台剧,从技术层面改良传统的舞台剧,符合商业逻辑,也能恰好的为大众文化和艺术服务。
如果还是采用万年不变的布景、千年不改的观赏体验,势必会破坏这项艺术的历史进程,从而跟报纸一样成为一种被逐渐放弃的媒介形式被放逐。
它的浸入式的效果。
让观众走进舞台。
以前如果观众在观看舞台剧时,往往由于距离较远,很难看清表演的细节。
但是3D电影通过立体效果和镜头的拉伸,使观众放佛身临其境,融入舞台表演艺术中。
这更像是一种融合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既有电影元素、舞台剧元素、歌剧元素,更有现代声光电元素,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性。
如今对经典舞台剧的保存和传播已成为文艺工作者考虑的重中之重。
“将具有表演艺术高度和艺术家的巅峰状态以3D演出的形式拍摄记录下来,供后辈学习传承,也是刻不容缓。
舞台演员仅凭演出每年最多演出百场,但是电影可重复放映多次。
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优美的唱腔,推广优秀民族剧目有着重要和大胆革新的意义。
这是一场新奇的视觉感受!明明看到的是电影,但是还原的却是舞台剧(歌剧唱段)形式。
贴门神、包饺子、追逃、丢鞋,即有无实物表演又有实物表演;把以前的对白和台词改成了唱段,增强了歌剧的感染力;舞台剧的节奏和电影元素结合的恰到好处,虚实结合的拍摄手法,也保持了舞台的节奏和美感。
3D特效技术也极大的扩展了舞台空间,远山、村落、大雪也具有真实而立体的效果,通过特技手段塑造的环境和人物,为展现舞台艺术的魅力,起到了烘托人物内心世界,引导观众理解,进而产生极大共鸣的作用。
可能有人会说舞台剧上使用3D技术的创新,是否会喧有宾夺主之嫌、影响剧情的艺术性。
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个人认为:经典的舞台剧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不会随着时间的长河流逝;如何让“老酒装新瓶”,是一种创新、变革,一种前进中的尝试。
早先的舞台剧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较为难以让年轻观众接受,新生的声光电影已经让年轻的受众群体有了“免疫力”。
但是对于经典之作,尤其是经典的“红剧”,在年轻一代人身上精神继续绽放光彩,就需要一种新的探索。
结合电影的表现和舞台剧场景化(歌剧唱段)展现的精髓,创造一种从视听到内容上形式新颖、感人至深的新剧,不可不谓是用心良苦。
时代在发展,民族在前进,但是红剧的精神永存。
透过对传统经典剧目的再创造和再加工,使原有烙有时代烙印的经典剧目,焕发出新的活力;透过剧情的苦难历程和翻身解放的呐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焕发观众心中的爱憎分明、红心向党的革命精神。
作为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增强革命战斗精神、陶冶革命情操、展现优良传统的经典舞台剧,无疑对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唤醒革命理想、建设美好社会是一剂良好的催化剂和强心针。
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变革时期,对于加强党建和基层建设具有文化和精神意义上的振奋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