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身世
斯大林简介_斯大林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斯大林斯大林姓名:斯大林性别:男出生年月:1879年12月21日籍贯:苏联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
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1879年是12月 21日出生于俄国格鲁吉亚哥里城的一个鞋匠家庭。
1894年入正教中学时参加革命活动。
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1年当选为该党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委员会委员,先后在梯弗里斯、南高加索和彼得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
1 904年12月,领导巴库石油工人大罢工。
1905年12月在全俄布尔什维克第1次会议上与第一次见面。
1912年1月,在党的第6 次代表会议上缺席当选为党中央委员,并受党的委托,领导党中央俄罗斯局的工作。
1912年春负责创办《真理报》。
1912年底至1913年初,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从1901年3月到1917年2月,斯大林先后7次被捕,6次流放, 5次从流放地逃出。
1917年二月革命后,斯大林回到彼得格勒,领导《真理报》的工作,并任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8月召开的党的6大上作中央委员会的政治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
10月,被选进领导起义的党总部,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后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1917-1922)、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1919-1922)等职。
在1918-1920年国内时期,担任工农国防委员会委员,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南方战线、西方战线、西南战线军事委员等职,为保卫红色政权作出贡献,荣获红旗勋章。
1922年4月,在党的第11次代表大会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步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
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
他批判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党内反对派集团,并将他们开除出领导机关。
1936年作关于苏联新宪法草案的报告,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
【优质文档】斯大林的个人资料历史背景-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斯大林的个人资料历史背景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苏联共产党中央、苏联会议主席、苏联大元帅,是在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斯大林的个人资料历史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斯大林生平简介斯大林于1879年出生在高加索格鲁吉亚的哥里城。
他的母语是格鲁吉亚语,与俄语有很大的差别,后来他学会了俄语,讲俄语时总带有很重的格鲁吉亚口音。
斯大林是在贫困中长大的。
他父亲是个皮鞋匠,常常嗜酒无度,毒打儿子。
约瑟夫十一岁时他就去世了。
母亲1937年7月去世。
儿童时期的约瑟夫就读于哥里的一所教会学校。
十多岁时进入第比利斯一所东正教中学读书,1894年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899年他因宣传推翻政府的思想被学校开除,随后参加了地下的马克思主义运动,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员。
1903年党发生了分裂,他站立在布尔什维克一边。
从那时至1917年,他一直是个积极的共产党员,从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7次,多次被流放和监禁,就在这期间,他使用了“斯大林”(铁人)这一匿名。
1912年,斯大林已经进入布尔什维克党著名活动家的行列。
1913年7月至1917年3月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他从流放地返回彼得格勒,领导了《真理报》的工作,并参加了全俄布尔什维克党第七次代表会议,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同年七八月间,布尔什维克党秘密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列宁不能参加会议的情况下,斯大林代表党中央做了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
10月,党中央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斯大林被选进领导起义的党总部。
在列宁领导下,他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晚年斯大林

精心整理晚年斯大林斯大林出身寒微,父亲是个鞋匠,母亲是农奴的女儿,父母都不识字。
在公开场合,斯大林只提过父亲一次。
斯大林25岁第一次结婚,妻子叶卡捷琳娜是格鲁吉亚人,这段婚姻持续了6年,直到1910年叶卡捷琳娜过早地去世。
第二位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将斯大林视为英雄时才16岁,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漂亮姑娘。
“原宫的另一套房间去住,直到1932年底都没有在公共场合露过面。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抽烟斗,沉默。
十多年来,他倾心于事业、计划、工作、权力、斗争,并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妻子,他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以后的20年斯大林一直单身。
直到1948年,他才第一次跟女儿谈起亡妻。
女儿斯维特兰娜说,母亲的死让父亲对周围的人更加不信任。
斯大林周围满是阿谀奉承、唯唯诺诺、歌功颂德之人,他们加深了他在人群中的孤立。
他早就丧失了处理真正的人与人的关系和真正感情的能力。
他很少想到子窒息。
他唯一的社交是在别墅的晚宴,也是工作晚餐,参加者是一些尚未失宠的老同僚。
这种会餐后来变成大吃大喝、追忆往事和大开玩笑。
这种时候斯大林才有局部的舒畅。
他常常回忆战争,怀念那些宏大的战役。
但偶尔加入者,看到的却是一个有点贪吃、时不时流露农民本色的小老头。
1953年3月1日晚,值班警卫斯塔罗斯壮胆走进了一整天没动静的斯大林的卧室,发现他穿着衬衣和睡裤躺在地板上,勉强能抬手,但一句话也不能说了。
他身边,放着一张《真理报》。
10小时之后,医生才获准进入,诊断为脑溢血。
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人物因为自己制定的那一套官僚主义的规定和禁令,没有得到及时救治。
(斯大林的介绍)

革命时期
1917俄国
二月革命
1918年俄国内战
1919年波苏战争
协助列宁在斯莫尔尼宫 策划武装起事推翻临时 政府,在十月革命中成 功夺取了政权。
斯大林入选五人主席团, 被派往察里津征粮,以 保证军队供需。
斯大林欲夺取波兰的利 沃夫,与列宁意见不合, 导致苏军在利沃夫和华
沙的两场战役均失败。
关于斯大林的介绍
动力工程
• 人物介绍 • 早年生活
• 革命时期
目录
• 掌权 • 统治苏联 • 二战领袖 • 战后 • 逝世
人物介绍
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
地位:苏联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 任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
斯大林
(1879.12.21—1953.3.5)
与斯瓦尼泽结婚并在圣 彼得堡创办《真理报》
1913.03-1916
哥里城神学学校
早年生活
出生日期: 1879年12月21日 出生地点: 俄罗斯帝国第比利斯省西部的哥里城。
18岁的斯大林
父母职业: 父亲为一名鞋匠,母亲为格鲁吉亚农奴。
家庭介绍: 在家中排行老三。早年家庭富裕,但因 其父嗜酒无度,且常毒打妻儿,家境没 落,多次搬迁。
成就:实施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成为 重工业和军事大国。 过失: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导致了严重与民
族问题》,于1916年被强 先后加入俄国社会民主
1879.12-1889.12
征入伍参战并流放到阿
1906-1912
工党和布尔什维克党
钦斯克
出生并就读于俄罗斯
1898.08-1903,06
约瑟夫斯大林苏联的铁腕领导人

约瑟夫斯大林苏联的铁腕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苏联的铁腕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原名伊奥维桑·贝索江纳,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和革命家,也是苏联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
他的铁腕领导使得苏联在二十世纪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从斯大林的早年生活、政治事业、铁腕领导以及对苏联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
斯大林的早年生活约瑟夫·斯大林于1878年12月18日在格鲁吉亚的格奥尔基耶夫斯基村出生,家境贫寒。
他的父母是农民,从小斯大林就经历了农村的苦难生活。
然而,斯大林聪明才智出众,通过努力学习和参加激进政治运动,他进入了一个修道院学校,并在此期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政治事业的砥砺奋进斯大林自1912年加入了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在党内他一直是一个积极的活动家。
他支持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派别,并于1917年参与了十月革命,帮助推翻了沙皇统治。
在革命胜利后,斯大林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地位逐渐提高,他成为列宁的亲信并得到了重要职位。
斯大林的铁腕领导斯大林在苏联革命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党的总书记、苏维埃最高委员会主席等。
他以铁腕和决断力而著称,通过集权手段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斯大林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以加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并且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注重提升苏联的军事实力,以应对潜在的外部威胁。
斯大林对苏联的贡献斯大林的铁腕领导对苏联的影响深远。
他成功地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在经济上大幅提高了国家的实力。
他的领导使得苏联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超级大国,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
此外,斯大林还在二战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成功地指挥苏联军队抵御了纳粹德国的入侵,并对战后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结语约瑟夫·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领导人,他的铁腕领导使得苏联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通过推动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强化苏联军力,使得苏联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超级大国。
约瑟夫斯大林的历史故事

约瑟夫斯大林的历史故事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是苏联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领导期间,苏联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约瑟夫·斯大林的历史故事,回顾他为苏联做出的贡献以及他的领导风格。
约瑟夫·斯大林于1878年12月18日出生在格鲁吉亚的一个贫穷家庭。
他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塑造了他的政治观念和作风。
斯大林在年轻时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与列宁和托洛茨基等其他革命领导人结识。
斯大林在布尔什维克党内迅速崭露头角,并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
随后,他在苏联政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
1922年,斯大林成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凭借其组织才能和政治手腕,他很快掌握了党内的实权。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实施了五年计划,旨在快速工业化国家并提高农业产出。
尽管这一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导致了大规模饥荒和人为造成的人员伤亡。
斯大林还通过集体化政策改革了农业部门。
集体化让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私有权,并迫使他们加入农业合作社。
尽管集体化的初期遭遇了农民的抵抗,但最终苏联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提高。
然而,斯大林的领导风格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他实施了大规模的政治清洗,镇压和迫害了大量的政治异见人士和普通公民。
这种镇压使他在苏联内部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政权,但也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苏联社会的恐惧氛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的领导发挥了关键作用。
苏联在德国入侵之后成为对抗纳粹德国的主要力量。
斯大林的军事战略和指挥才能帮助苏联击败了纳粹德国,并在战争结束后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之一。
然而,斯大林在战后的统治中也出现了问题。
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急剧上升,冷战开始。
斯大林的领导方式也受到了许多苏联人的质疑和不满,他的权力集中导致了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
在之后的几年里,斯大林继续领导苏联,但在1953年去世。
俄国政治家:斯大林人物简介

会的不稳定
民主、自由、人权等问题
• 经济政策上的问题导致了经
• 需要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同时,
济效益下降
注重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DOCS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斯大林:俄国政治家的传奇人生
DOCS
01
斯大林的早期生活与成长背景
斯大林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1878年12月21日,斯大林出生于格鲁吉亚的戈里察尼
• 父亲是鞋匠,母亲是农民
• 家庭条件贫困,但斯大林从小就表现出聪明才智
• 曾在神学院学习,但未能完成学业
• 使得苏联政治生活高度集中化
• 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 实行计划经济,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 农业集体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
• 开展了广泛的全民教育运动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 享年74岁
• 多次住院治疗,但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 结束了他在苏联政治舞台上的传奇一生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困境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 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 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然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 过度集中,忽视个人和企业利益
• 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资源浪费
斯大林的统治与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的政治权力巩固
苏联斯大林简介

苏联斯大林简介
伏尔加俄罗斯苏联的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于1878年出生在南奥塞梯一个贫穷的家庭中。
他本科毕业于德黑兰帝国大学,并且在20世纪担任了多个重要的职位,其中包括共产主义革命的领导人,叛乱的发起者,国际苏维埃主席,以及苏联的总统。
斯大林有时被视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个体,可同时作为一个棘手但有威望的领导者,一位统治者以及一位伟大的领导者。
这是因为斯大林拥有强大俄罗斯实力的秘密,使其成为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他敢于采取极端措施来改善苏联的局面,以满足他个人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他经常被当作是苏联史上最伟大的领导者之一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大林的身世
对自己的出身讳莫如深,神秘的斯大林有着谜一般的身世。
1929年,苏联准备庆祝斯大林的大寿。
这时,斯大林的秘书托夫斯图哈从所有的档案馆里调出了关于斯大林的档案资料,想写一部完整的斯大林传记。
结果,他只写出了一本薄薄的、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斯大林传略》,因为有关斯大林身世和经历的资料少之又少。
布尔加科夫是斯大林时代最神秘的作家。
他因为写过几本被禁的剧本而出名,也因为一个上演剧《图尔宾一家的命运》受到斯大林格外垂青。
这出戏斯大林看了无数遍,布尔加科夫也因此名噪一时。
1939年,莫斯科艺术院交给布尔加科夫一个任务,为斯大林的青年时代写剧本。
他很快就写了一部有趣的、富于浪漫色彩的关于科巴的剧本,科巴是斯大林年轻时的曾用名。
剧本很快在剧院通过了,当时,管文化的官员为此也很高兴。
但后来,布尔加科夫同院方谈妥,要到格鲁吉亚去一次,找些斯大林年轻时的见证人谈谈,充实一下剧本,并找找有关档案和文献资料。
但是,此事突然半途而废。
剧院领导对作家说,斯大林的秘书处读了剧本后说,不能把斯大林化为文学艺术形象,让他在台上讲一些纯属虚构的话。
据说,对于这件事,斯大林本人也说:“所有的年轻人都一样,为什么关于斯大林的青年时代要写一部剧本呢?”于是,剧本夭折了。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也曾有为斯大林写传记的念头,但是托夫斯图哈在给高尔基的回信中写道:“虽然拖了些时间,我还是把有关斯大林生平的某些材料给您送去,正如我已经事先说明的那样,材料相当缺乏。
”关于斯大林的档案资料,按托夫斯图哈的话说:“迄今为止,资料少得犹如‘猫的眼泪’,档案资料贫乏,提供不了任何东西。
”结果,高尔基也没写成。
斯大林不喜欢过多地提到自己。
他说:“跟其他革命者相比,我当时并没有做过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工作。
”
1899年,斯大林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被教会中学开除。
当时,学校存有一份档案材料:《教会中学校务大会关于约瑟夫·朱加什维利因不参加考试而被开除的记录摘抄》。
斯大林被学校除名后,没有回家,而是到观象台找了一份工作。
他的母亲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笃信宗教的她承受了可怕的打击。
她觉得自己当初为儿子所做的牺牲都白费了,她担心上帝会就此抛弃儿子。
她来到观象台,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想劝服儿子回到教会中学去,但没有成功。
有趣的是1930年,斯大林的母亲对美国记者尼克博克谈话时,对这件事做了完全的否认。
她在美国记者面前不承认儿子是被学校开除的,硬说是她自己把儿子领走的。
她说:
“由于他身体不好我才把他带回家的。
他进神学院时,还是个壮小伙子,可是过分的用功使他到19岁时身体垮了。
医生告诉我,他可能患的是肺病。
于是我把他从学校领走了。
他不想离开学校,是我把他拖走的。
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啊。
”
斯大林的母亲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人们无从知晓。
惟一可以说服人的解释就像这位母亲所说的:她的心为儿子和上帝之间的关系不好而不能平静,她宁可自己担着罪名,也要使儿子不开罪于上帝。
斯大林不可能不了解母亲的这份心。
从他后来的行为看,他尽量避免在宗教问题上过于刺激母亲。
斯大林的母亲叶卡捷琳娜是一个虔诚的教徒。
1935年,斯大林已经功成名就,成为前苏联党和国家的伟大领袖。
当他返回故里去看望他的母亲的时候,母亲对他说:“真可惜!你没能当上神父。
”这是她一生深感遗憾的事。
斯大林在世时,常常以赞叹的口吻说起母亲的这番话,欣赏母亲对他所取得的人间盛誉及对凡尘利禄所持的轻蔑态度。
关于斯大林的父亲维萨里昂·伊凡诺维奇·朱加什维利有许多不好的传说。
他是个小鞋匠。
斯大林在小时候常常挨喝醉酒的父亲的打骂。
有一次醉酒的父亲打他的时候,他将一把刀子朝父亲身上投掷过去,父亲怒吼着追他,邻居们把他藏起来才了事。
对于父亲,斯大林没有什么好印象,也没有什么感情。
但是,
斯大林后来在《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一文中,把做鞋匠的父亲描写成了一个从手工业者发展成无产阶级的人。
他说:“假定有一个鞋匠开了一个小鞋铺,因为竞争不过大厂主,结果只好关门,到梯弗里斯皮鞋工厂老板阿德里汉诺夫那里当雇佣工人去。
他进阿德里汉诺夫的工厂,并不是想永远当个雇佣工人,而是想积些钱,凑一笔资本,再开自己的鞋铺。
可见这个鞋匠的地位虽然已经是无产阶级的地位,但他的意识暂时还不是无产阶级的意识,而是小资产阶级意识。
这个无产阶级化了的鞋匠工作了一个时期就感觉到积些钱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领到的工资只够勉强维持生活。
而且他又看到开个铺子并不是那样吸引人:要付房租、顾客刁难、手头无钱,竞争以及诸如此类的麻烦。
而无产者可以少操这种心。
我们这位鞋匠的小资产阶级的梦想在这里受到了第一次打击,在他心坎中就初次产生出无产阶级的意识。
“过了一些时候,我们这位鞋匠觉察到:领到手的钱连买最必需的东西也不够,增加工资对于他是极端重要的。
同时他又发现工友们在谈论着什么工会罢工。
我们这位鞋匠在这里意识到:要改善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和厂主作斗争,而不是开自己的鞋铺。
他加入工会,参加罢工运动,并且很快就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了。
”
这是斯大林在公开场合唯一一次提到父亲。
按斯大林的这种说法,他父亲是一个有觉悟的无产者的子弟。
而在事实
上,这个鞋匠并没有成为一个有觉悟的无产者,而是一个对妻儿不负责任,只知道喝酒的酒鬼,斯大林一生都耻于提起他。
斯大林的父亲维萨里昂·伊凡诺维奇·朱加什维利祖祖辈辈都是农奴,他自己则成了一个小鞋匠,与一个农奴的女儿叶卡捷琳娜结婚。
他们生了三个孩子都夭折了,斯大林是他们的第四个孩子。
格鲁吉亚人以能喝酒著称,鞋匠的喝酒更是出类拔萃,“酗酒如鞋匠”是人们的一句口头禅。
维萨里昂体格魁梧,黑眉浓须,脾气暴躁,他酗酒成性,把挣的钱都买酒喝了,没有足够的钱养活全家。
1890年,维萨里昂·伊凡诺维奇·朱加什维利在一次酒后争吵斗殴中被人用刀子捅死,那时斯大林才11岁。
这段经历给他留下的都是痛苦的回忆。
从此以后,他没有了粗暴凶狠的父亲,只有同母亲相依为命。
今天,斯大林这个名字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然而,“斯大林”这个名字是他34岁时取的。
他一生给自己取过两个名字:一个是科巴,流行于革命者中间;另一个就是斯大林,震惊了整个世界。
斯大林,最鲜明简洁地表达了他的性格特征,它的俄文意思就是“钢铁”,钢铁般的性格,一个铁腕人物。
同样地,科巴这个名字,同他的性格也极相符合。
“科巴”,意思为“不屈不挠的人”。
在格鲁吉亚的传奇故事里,这是一个绿林好汉
的名字。
中华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