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下数学知识点
浙教版七下数学知识点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提高解题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一、数的开方与乘方数的开方与乘方是七年级下册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开方是指找出一个数的平方根,例如√16 = 4;乘方是指一个数自己乘以自己若干次,例如3² = 3 × 3 = 9。
通过掌握开方与乘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二、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法则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并掌握如何正确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表达式。
例如,(-5) + 3 = -2,(-7) - (-3) = -4。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图形的相似与全等图形的相似与全等是七年级下册几何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图形是指形状、大小不同,但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图形;全等图形是指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
学生需要掌握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或全等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图形变换。
例如,通过角度判断或边长比较来确定图形的相似与全等关系。
四、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还会涉及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通过观察、测量或调查,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采集数据,并使用表格、统计图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呈现。
学生需要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这样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五、方程与方程应用方程是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方程进行问题求解。
通过解方程的过程,学生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列方程解决关于商品折扣、平均速度等实际问题。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1.将其中一个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方程中的未知数表示出来。
2.将得到的式子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得到一个只含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3.解出这个未知数的值。
4.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加减消元法是指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只含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1.将两个方程中的同一未知数系数相等的项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只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解出这个未知数的值。
3.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能有唯一解、无解或无穷多解。
分式是指两个整式相除,其中除式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
分式中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否则分式就没有意义。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子和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约分是指把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最终得到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分式的乘除是指分式乘以分式时,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分式时,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加减是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式的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把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化为分母相同的分式,叫做通分。
通分时,一般取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
分式方程是指只含分式,或分式和整式,并且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验根,看分母的值是否为零,使分母为零的根我们说它是增根,增根使方程无意义,应舍去。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指在收集数据时,常采用划记法记录数据,写“正”。
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往往需要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规律,发现有用的信息。
将数据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全面调查是对所有的考察对象作调查;如:人口普查。
抽样调查是从所有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分析。
2023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汇总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一、知识构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直线平行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与相交线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相交线:补角、余角、对顶角二、要点诠释1.两条直线旳位置关系(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旳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旳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2.几种特殊关系旳角(1)余角和补角:①定义:假如两个角旳和是直角,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假如两个角旳和是平角,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②性质:同角或等角旳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旳补角相等。
(2)对顶角: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旳两个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旳旁边旳两个角叫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旳两旁旳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旳同旁旳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重要内容(1)平行线旳鉴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旳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旳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旳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通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二元一次方程具有两个未知数,且具有未知数旳项旳次数都是一次旳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旳值相等旳一对未知数旳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旳一种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构成,并且具有两个未知数旳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
为了让同学们能在寒假好好预习,给同学们整理了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
第⼀章:平⾏线与相交线
⼀、知识结构
⼀、要点诠释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在同⼀平⾯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
(2)平⾏线:在同⼀平⾯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线。
2. ⼏种特殊关系的⾓
(1)余⾓和补⾓:①定义:如果两个⾓的和是直⾓,称这两个⾓互为余⾓;如果两个⾓的和是平⾓,称这两个⾓互为补⾓。
②性质:同⾓或等⾓的余⾓相等,同⾓或等⾓的补⾓相等。
(2)对顶⾓: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②性质:对顶⾓相等。
(3)同位⾓、内错⾓、同旁内⾓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个⾓。
①在两条直线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叫同位⾓。
②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叫做内错⾓。
③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叫做同旁内⾓。
三、主要内容
(1)平⾏线的判定:
同位⾓相等,两直线平⾏;
内错⾓相等,两直线平⾏;
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
平⾏于同⼀直线的两条直线平⾏;。
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七年级下册浙教版课本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复习和回顾。
1. 数学知识点1.1 整数运算整数运算是数学中的基本操作,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正负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算法则的应用。
1.2 分数运算分数是数学中的一种表示方法,包括分数的化简、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与整数的运算等。
在分数运算中,需要掌握分子、分母的含义,灵活运用各种运算法则。
1.3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我们研究空间形状和位置关系的基础。
包括点、线、面、多边形等基本几何概念,并学习了计算周长、面积等相关知识。
2. 语文知识点2.1 课文理解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章和散文,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情感色彩、人物形象等内容。
2.2 作文写作学习作文写作是培养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 英语知识点3.1 语法知识英语语法是理解和运用英语的基础,包括时态、语态、被动语态、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等。
掌握英语语法对于语言的正确和流利运用至关重要。
3.2 阅读与写作英语阅读是学习和理解英语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学习新单词、新表达方式,并且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 科学知识点4.1 生物知识生物是我们身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等。
学习生物知识可以增加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
4.2 物理知识物理是解释自然现象和探索科学规律的基础学科,包括力学、光学、电学等。
学习物理知识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5. 历史知识点5.1 古代文明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明的演进。
了解古代文明对于培养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非常重要。
5.2 历史事件历史事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历史、世界史等。
浙教版数学 七年级下 知识点归纳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下知识点归纳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由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做该三角形的外角。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SAS的推论)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AAS的推论)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SSS、SAS、ASA、AAS是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推导的。
第2章图形和变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起来,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对称轴垂直平分线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由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并使这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也叫反射变换,简称反射。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浙教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浙教在七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浙教的教材是我们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
以下是本文总结的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浙教的内容。
希望能对广大学生和老师有所帮助。
一、分数1.1 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就是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到的结果,其中被除数叫做分子,除数叫做分母。
分数的书写方法通常是用分子分母之间用横线隔开,如2/3。
1.2 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大小的比较,可以通过相同分母或通分的方法进行。
通分的方法是将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相同的数。
比较大小时,只需要比较各自的分子大小即可。
1.3 分数的运算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加减法需要通分,乘除法则可直接进行运算。
特别地,除法可以通过将分数取倒数,再进行乘法来替换。
二、代数式及其运算2.1 代数式代数式是一个或多个数和字母的运算式。
常见的代数式有单项式、多项式和因式。
2.2 代数式的加减代数式的加减跟数的加减类似,将同类项合并即可。
同类项是指字母相同且指数相同的项。
2.3 代数式的乘法代数式的乘法需要注意乘积中的同类项合并。
同时,外侧的系数也需要进行乘法运算。
2.4 代数式的除法代数式的除法涉及到多个式子之间的运算。
需要进行约分、求最大公因数等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方程与不等式3.1 线性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线性方程一般包含一个字母的一次幂,其中最常见的是一元一次方程。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等式两边同乘、等式两边同加同减等。
3.2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包含两个字母的一次项,通常需要通过排除法、代入法等较为繁琐的操作来求解。
3.3 不等式不等式包括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求解不等式的方法类似于方程,也需要进行变形和化简,但对于方程不成立的情况,还需要单独考虑。
四、几何4.1 整数坐标系整数坐标系是由两条垂直的数轴组成的平面,其中轴上的整数点叫做坐标,可以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
4.2 计算长度、面积和体积计算长度、面积和体积是在几何学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对图形的形状、大小和几何关系进行分析和计算。
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知识点(一)
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知识点(一)
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知识点整理
一、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
二、代数式与方程
1. 代数式
•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代数式的合并与提取公因式
2. 方程
•方程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
三、图形与几何
1. 直线和角
•直线的概念和性质
•角的概念和分类
•角的度量与计算
2.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原理和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
四、数据与统计
1. 统计图
•统计图的种类和特点•统计图的绘制与解读
2. 制表与图表的应用
•制表与图表的概念和方法•制表与图表的分析与应用
五、实数
1. 实数的概念
•实数的类型和性质
•实数的运算法则
2. 负数的开方
•正数的开方
•负数的开方及其应用
以上是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的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和详解。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初一数学的基础概念,提高数学运算和应用的能力。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一、平行线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直线 a 与直线 b 平行,记作 a∥b。
3、平行线的性质(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被截线的同侧,并且在截线的同旁,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2、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并且在截线的两旁,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3、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并且在截线的同旁,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平移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 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1)代入消元法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方程组的解。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复习
提纲
第一单元:有理数
- 有理数的定义
- 正数、零和负数的关系
- 有理数的比较和排序
-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 有理数的解集
第二单元:平方根与立方根
- 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 平方根的计算方法
- 平方根的应用问题
- 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 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 立方根的应用问题
第三单元:比例与相似
-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 比例的画法和解法
- 相似的定义和性质
- 相似的判定和判定方法
- 相似的应用问题
第四单元:方程与方程应用
- 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问题
第五单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调查和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
- 数据的整理和分类
- 直方图的绘制和解读
- 折线图的绘制和解读
- 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第六单元:三角形和四边形
-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 各种特殊三角形的性质
- 三角形的画法和解法
- 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 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 四边形的画法和解法
第七单元:概率
- 事件和概率的定义
- 计算概率的方法
- 可能性的判断和比较
- 实际问题中的概率计算
- 互不影响事件的概率计算
以上是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汇总复提纲。
希望这份提纲能帮助你系统地复七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点+经典题目+解析
a1a2第1章 平行线【知识结构图】1、平行线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直线a 1 , a 2 被直线a 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在“三线八角”中确定关系角的步骤: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 知道关系角后,如何找截线、被截线:两个角的顶点所在直线就是截线,剩下的两条边就是被截线。
3、 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特殊情形: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图形的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到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二、知识巩固(一)区分三种角各自特征和用途练习1:如图1-1①∠2和∠5的关系是______;②∠3和∠5的关系是______;③∠2和______是直线______、______被______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练习2:如图2,下列推断是否正确?为什么?(1)若∠1=∠2,则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若AB∥CD,则∠3=∠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二)平行线判定和性质应用1.已知,如图2-1,∠1=∠2,∠A=∠F。
求证:∠C=∠D。
证明:∵∠1=∠2(已知)∠1=∠3(对顶角相等)∴∠2=∠()∴BD∥()∴∠FEM=∠D,∠4=∠C ()又∵∠A=∠F(已知)∴AC∥DF()∴∠C=∠FEM()又∵∠FEM=∠D(已证)∴∠C=∠D(等量代换)2.已知,如图2-2,∠1=∠2,CF⊥AB,DE⊥AB,求证:FG∥BC。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复习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复习第一章平行线一、三线八角在三线八角中,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都是成对的,每一对角都有一条公共边,在截线上。
同位角包括∠1与∠5,∠2与∠6,∠3与∠7,∠4与∠8;内错角包括∠3与∠5,∠4与∠6;同旁内角包括∠4与∠5,∠3与∠6.这些角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描线法来判断。
二、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距离是同时垂直于这两条平行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画平行线的方法有一贴、二靠、三推、四画。
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位置关系可以用角平分线来判断。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三、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是同位角相等的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两条直线平行。
根据这些定理可以推论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图形的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连线的长度。
画平移后的图形需要定方向、画方向、定距离和描点连线。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二元一次方程有两个未知数。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法和加减法。
如果未知数系数是1或-1,可以使用代入法。
如果未知数系数不是1或-1,则需要使用加减法。
在解题时,如果方程组中有括号或分数,需要先整理,将未知数放在左边,常数放在右边。
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应用在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配套问题、利润问题、利率问题、几何问题和集合问题等方面。
对于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需要建立多层关系。
第三章整式的乘除在整式的乘除中,有各种各样的运算法则,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除法、零次幂和负次幂。
这些法则可以通过条件描述、数学语言和例子来理解。
例如,同底数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中,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
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知识点
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知识点以下是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的主要知识点:
1. 小数和百分数
-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法
- 小数的比较和运算
- 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转换
2. 整数
-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法
- 整数之间的比较和运算
- 正整数的整除与整数倍数
3. 分数
-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法
- 分数的比较和运算
- 分数的化简和扩展
4. 代数式
- 代数式的概念和表示法
- 代数式的合并和展开
- 代数式的系数和常数项
5. 线段和角
- 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法
- 线段的比较和运算
- 角的概念和类型
6. 几何运动
-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性质和判定
7. 直线与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 直线与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定
- 平行线、垂直线和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
8.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调查设计
-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
- 数据的分析和推理
以上只是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具体的知识点还需结合教材进行详细学习。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代数式:2.1整式①单项式:表示数或字母积的式子②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③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④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⑤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⑥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①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的单项式。
②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④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⑤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⑥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练习:1、如图,正方形ABCG 和正方形CDEF 的边长分别为b a ,,用含b a ,的代数式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2、一种空调2月份售价是a 元,5月份售价上浮10%,10月份又比5月份下调10%.(1)用代数式分别表示5月份和10月份的售价;(2)几月份去购买这种空调比较便宜?3、已知,035=++-y x 求代数式122-+xy y x 的值。
4、已知1=+y x ,则=--y x 223__________5、已知xy y x 3=-,则y xy x y xy x ---+2232=________ 6、已知代数式6232+-y y 的值等于8,那么代数式=+-1232y y _______ 7、已知21,2=-=-c a b a ,那么代数式=--+-49)(3)(2c b c b ________二、一元一次方程2.1.一元一次方程①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②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
③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1章平行线1.1 平行线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3 平行线的判定1.4 平行线的性质1.5 图形的平移1.1 平行线1. 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3.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这一基本事实实际上就是著名的“平行公理”.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5.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中,有公共的顶点,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6.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 认识“三线八角”(1)如图所示,两条直线l1,l2被第三条直线,l3所截,构成8个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线八角”.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如上图所示,观察∠1与∠2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3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l1,l2的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内错角如上图所示,观察∠7与∠4的位置,它们分别位于第三条直线l3的异侧,并且都在两条直线l1与l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同旁内角如上图所示,观察∠7与∠8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3的同旁,并且在直线l1与l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1.3 平行线的判定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1)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2)推理形式:∵∠1=∠2,∴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基本事实的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推理形式为:∵l1⊥l3,l2⊥l3,∴l1∥l2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1)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推理形式:∵∠1=∠2,∴l1∥l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1)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推理形式:∠1+∠2=180°∴l1∥l2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4 平行线的性质1. 平行线的性质(1)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基本图形如图所示. 应用格式如下:因为AB//CD,所以∠1=∠2.因为AB∥CD、所以∠2=∠3.因为AB/CD,所以∠2+∠4=180°.2.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中的条件和结论恰好相反,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下,从同位角相等、内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推出两直线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而从两直线平行推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是平行线的性质.1.5 图形的平移1. 平移的概念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简称平移.2. 平移的条件物体作平移的两个条件:(1)相同的运动方向;(2)相等的运动距离.3.平移作图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1)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骗定表示围形的关键点;(3)过关键点作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4)按原图形依次连结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其中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和过关键点作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的线段是最关键的.4.平移的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注意:在平移作图中,最关键的是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和过关键点作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的线段.1.6 应用1. 数对顶角2对对顶角l1 l2 l3 l1 l2 l3 l43组两两对应6组两两对应3*2=6对6*2=12对n条直线n-1+n-2+……+1(n−1+1)(n−1)2=n(n−1)2组×2=n(n-1)对2. 同旁内角特殊数法直线两两相交产生2对同旁内角图中有4条截线,每条截线形成3对交线,共计12组同旁内角数量:2×12=24对①变式图形:∠1与∠2都是同位角图形特征:在形如字母“F”的图形中有同位角②变式图形:∠1与∠2都是内错角图形特征:在形如“Z”的图形中有内错角③变式图形:∠1与∠2都是同旁内角图形特征:在形如“n”的图形中有同旁内角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 二元一次方程2.2 二元一次方程组2.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5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选学)2.1 二元一次方程1. 二元一次方程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为1的整式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注意:“含有”表示系数不为0,(化简后)例如:x+y=10(√)x+2y=10+x(×)X+2y+z=10(×)“项的次数”,例如x2+y=0(×)xy-5=0(×)“整式”;初中我们就学习整式(排除法)、分式(分母里面有字母)和根式(根号里面有字母),只要是几元几次方程,必然是整式方程一般形式:ax+by+c=0(a≠0,b≠0)2.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1)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情况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解. (每一个解是一个数对,要用大括号括起来)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所以它的解是任意数.(×)3. 判定一个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方程两边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整式方程②含有两个未知数----二元③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一次例题: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①⑤⑦) ①2x+y=3 ②x 2+3y=1 ③xy+5y=8 ④3x -2y=4z ⑤4x=y−24 ⑥1x +4y=6 ⑦xπ+y=5 2、下列各式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有( C )②④⑧①xy+2x -y=7 ②4x+1=x -y ③1x +y=5 ④x=y ⑤x 2-y 2=2 ⑥6x -2y ⑦x+y+z=1 ⑧y (y -1)=2y 2-y 2+x ⑨1x +x=1x +y (所有化简都在整式范围内化简,分式不化简)A.1B.2C.3D.42.2 二元一次方程组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由几个(2个及以上)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不一定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方程可以超过两个,有的方程可以只有一元(一元方程在这里也可看作另一未知数系数为0的二元方程)如{2x =63x −y =1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 +1=8y −3=5 {x =8y =5 {x −y =52x +1=83x +y =10例题:下列方程组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组:__________ ①{x +y =42x +3y =7 (√) ②{2a −3b =115b −4c =6(×) ③{x +y =8x 2−y =4 (×)④{xy −7=9y =2x(×) ⑤{x =1y =−1 (√) ⑥{2x =1xy =−1 (×) ⑦{2x +y =1y −z =−1 (×) ⑧{2x +y =11y=−1(×)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同时它也必须是一个数对,而不能是一个数.例题:方程组{2x +y =■x +y =3的解为{x =2y =■ ,则被遮盖的前后两个数分别为( C ) A.1、2 B.1、5 C.5、1 D.2、43. 二元一次方程的两种基本解法的一般步骤:·代入消元元法①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②用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 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③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人代数式,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④写出方程组的解.·加减消元法:①将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化成相同(或互为相反数).②通过相减(或相加)消去这个未知数. 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人原方程且中的存一个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⑤写出方程组的解.4.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1)理解问题:审题,搞清已知和未知,分析数量关系.(2)制订计划:考虑如何根据等量关系设元,列出方程组.(3)执行计划:列出方程组并求解,得到答案.(4)回顾:检查和反思解题过程,检验答案的正确性以及是否符合题意.5.当方程组中的某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为1,或某个方面的常数项为0时,一般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比较简捷;当方程组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同或成倍数关系时,一般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比较简捷;当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都不同时,找出某一个未知数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时对两个方程进行变形,使得方程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再用加减法消元求解.6.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除了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整体代入法、换元法、设元法等方法求解,应根据题目灵活选择.整体代入法:在求代数式值中应用,求代数式的值最常用的方法,即把字母所表示的数值直接代入,计算求值. 有时给出的条件不是字母的具体值,就需要先进行化简,求出字母的值,但有时很难求出字母的值或者根本就求不出字母的值,根据题目特点,将一个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求值时方便又快捷,这种整体代入的技法经常用到.7.回顾: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一次的方程. 例如:x=3x,2x=6x-1,9x-6=2x二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 例如x=y+1,(a+b)×2=30第3章整式的乘除3.1 同底数幂的乘法3.2 单项式的乘法3.3 多项式的乘法3.4 乘法公式3.5 整式的化简3.6 同底数幂的除法3.7 整式的除法1.幂的运算法则:注意: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还可以表示多项式;灵活地双向应用运算性质,使运算更加方便、简洁.例题:1.计算(1)(-3)2013·(- 13)2011(2)2·8n ·16n =222,求n 的值.(3)-12016+(π-3.14)0-2×(-3)2.连线a m n a m -a n2.整式的乘除法法则:注意: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前面的“+”“-”号是性质符号,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各项的结果,要用“+”连结,最后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形式,根据多项式的乘法,能得出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公式:(x+a)(x+b)=x2+(a+b)x+ab3.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1)a0=1(a≠0). 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a≠0,p是正整数).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p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2)a-p=1a pp次幂的倒数.4.乘法公式:在化简求值问题中常会用到乘法公式,使用乘法公式可以简化运算.在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值时,注意公式的变形及整体代入思想,通常用到以下几种变形:(1)a2+b2=(a+b)2-2ab(2)a2+b2=(a-b)2+2ab(3)(a+b)2=(a-b)2+4ab(4)(a-b)2=(a+b)2-4ab第4章因式分解4.1 因式分解4.2 提取公因式法4.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4.1 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的概念一般地,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有时我们也把这一过程叫分解因式.(2)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是互逆关系. 整式的乘法运算是把几个整式的积变形为多项式的形式,特征是向着“积化和差”的形式发展;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则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特征是向着“和差化积”的形式发展.★注意: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即分解因式要彻底.例(台州中考)把多项式2x2-8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 2(x2-8)B. 2(x-2)2C. 2(x+2)(x-2)D. 2x(x -4)x解析:2x2-8=2(x2-4)=2(x+2)(x-2).故选C.4.2 提取公因式法1. 公因式的定义及其确定(1)公因式的定义:一般地,一个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如m是多项式ma+mb各项的公因式,2ab是多项式2ab+4abc各项的公因式.(2)公因式的确定方法:多项式的各项系数的最大公因数(当系数是整数时)与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的积就是多项式的公因式.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公因式的确定方法:(1)系数:取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字母:取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或多项式因式)的最低次幂.2. 用提取公因式法因式分解(1)定义: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可把该公因式提取出来进行因式分解.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2)提取公因式法的一般步骤确定应提取的公因式;用公因式去除这个多项式,所得的商作为另一个因式;把多项式写成这两个因式的积的形式.3.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4.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1. 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a2-b2=(a+b)(a-b).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例(杭州中考)分解因式:m3n-4mn=________________解析:m3n-4mn =mn(m2 - 4)=mn(m+2)(m -2).答案:mn(m+2)(m -2)2.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a2+2ab+b2= (a+b)2a2-2ab+b2=(a-b)2.语言叙述: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数和(或者差)的平方.★注意:公式中所说的“两个数”是a,b,而不是a2,b2,其中a,b既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3. 形如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分解X2 +(p+ q)x+ pq=(x+p)(x+q),利用该式可将某些二次项系数是]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如:x2-6x-7=(x-7)(x+1),x2+5x-6=(x+6)(x -1).4. 综合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的可用提取公因式法,有的可用公式法,有的则两种方法综合应用. 一般地,利用公式a2-b2=(a+b)(a-b),或a2±2ab+b2=(a±b)2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公式法.(2)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当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时,应首先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是二项式时,应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当多项式为三项式时,应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观察是否符合公式的特点,并确定公式中的a,b.★特别注意:当分解因式后的某一因式有公因式或符合公式时,应继续分解,直到每个因式再也不能分解为止.★当多项式不能直接分解因式时,应先对多项式进行整理变形,再分解.5. 换元法当复杂的多项式中,某一部分重复出现时,我们用字母将其替换,从而简化这个多项式,例如:(a+b)2+2(a+b)+1,(x2-4x+2)(x2-4x+6)+46. 因式分解的方法7.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要点三、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注意:在这里,a、b既可以是具体数字,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平方差公式的典型特征:既有相同项,又有“相反项”,而结果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两数和(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注意:公式的特点:左边是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右边是二次三项式,是这两数的平方和加(或减)这两数之积的2倍.8. 因式分解常用12种方法及应用【因式分解的12种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方法多种多样,现总结如下:(1)提公因法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例1:分解因式x3-2x2-x (2003淮安市中考题)x3-2x2-x=x(x2-2x-1)(2)应用公式法由于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有着互逆的关系,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例2:分解因式a2+4ab+4b2(2003南通市中考题)解:a2+4ab+4b2=(a+2b)2(3)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mx+nx+my+ny=(mx+nx)+(my+ny)=x(m+n)十y(m+n)=(m+n)(x+y),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称为分组分解法.★要把多项式am+an+bm+bn分解因式,可以先把它前两项分成一组,并提出公因式a,把它后两项分成一组,井提出公因式b,从而得到a(m+n)+b(m+n),又可以提出公因式m+n,从而得到(a+b)(m+n)请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1)a2-b2+a2b-ab2.原式=(a2-b2)+(a2b-ab2)=(a+b)(a-b)+ab(a-b)=(a-b)(a+b+ab).(2)a2-a2b+ab2-a+b-b2.原式=(a2-b2)-(a2b-ab2)-(a-b)=(a+b)(a-b)-ab(ab)-(a-b)=(a-b)(a+b-ab-1)=(a-b)[(b-1)-a(b-1)]=(a-b)(b-1)(1-a).例3:分解因式m2+5n-mn-5m解:m2+5n-mn-5m=m2-5m-mn+5n=(m2-5m)+(-mn+5n)=m(m-5)-n(m-5)=(m-5)(m-n)例:2x4-x3-6x2-x+2=(2x4-x3)-(6x2+x-2)=x3(2x-1)-(2x-1) (3x+2)=(2x-1) ( x3-3x-2)(4)十字相乘法对于mx2+px+q形式的多项式,如果a×b=m,c×d=q且ad+bc=p,则多项式可因式分解为(ax+d)(bx+c)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2x2-x-3.(1)二次项系数2=1×2.(2)常数项-3=-1×3=1×(-3),验算“交叉相乘之和”.(3)发现第③个“交叉相乘之和”的结果-1为一次项系数,即(x+1)(2x-3)=2x2-3x+2x-3 =2x2-x-3,则2x2-x-3=(x+1)(2x-3). 像这样,通过十字交叉线的帮助,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例4:分解因式7x2-19x-6分析:1×7=7,2×(-3)=-61×2+7×(-3)=-19解:7x2-19x-6=(7x+2)(x-3)(5)配方法对于那些不能利用公式法的多项式,有的可以利用将其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就能将其因式分解.例5:分解因式x2+6x-40解x2+6x-40=x2+6x+9-9-40=(x+ 3)2-(7)2=[(x+3)+7][(x+3)-7]=(x+10)(x-4)(6)拆、添项法可以把多项式拆成若干部分,再用进行因式分解.例6:分解因式bc(b+ c)+ca(c-a)-ab(a+b)解:bc(b+c)+ca(c-a)-ab(a+b)=bc(c-a+a+b)+ca(c-a)-ab(a+b)=bc(c-a)+ca(c-a)+bc(a+b)-ab(a+b)=c(c-a)(b+a)+b(a+b)(c-a)=(c+b)(c-a)(a+b)(7)换元法有时在分解因式时,可以选择多项式中的相同的部分换成另一个未知数,然后进行因式分解,最后再转换回来.例7.分解因式2x4-x3-6x2-x+2(也叫相反式,在这里以二次项系数为中心对称项的系数是相等的,如四次项与常数项对称,系数相等,解法也是把对称项结合在一起)解:2x4-x3-6x2-x+2=(2x4-x3)-(6x2+x-2)=x3(2x-1)-(2x-1) (3x+2)=(2x-1) ( x3-3x-2)例7.分解因式2x4-x3-6x2-x+2 (也叫相反式,在这里以二次项系数为中心对称项的系数是相等的,如四次项与常数项对称,系数相等,解法也是把对称项结合在一起)解:2x4-x3-6x2-x+2=2(x4+1)-x(x2+1)-6x2=x2{2[x2+(1x )2]-(x+1x)-6}令y=x+1x,x2{2[x2+(1x )2]-(x+1x)-6}=x2[2(y2-2)-y-6]= x2(2y2-y-10)= x2(y+2)(y-5)= x2(x+1x +2)(2x+1x−5)=(x2+2x+1)(2x2-5x+2)=(x+1)2(2x-1)(x-2)(8)求根法令多项式f(x)=0,求出其根为x1,x2,x3,……x n,则多项式可因式分解为f(x)=(x-x1)(x-x2)(x-x3)……(x-x n)(一般情况下是试根法,并且一般试-3,-2,-1,0,1,2,3这些数是不是方程的根)例8.分解因式2x4+7x3-2x2-13x+6解:令f(x)=2x4+7x3-2x2-13x+6=0通过综合除法可知,f(x)=0根为,-3,-2,1,12则2x+7x-2x-13x+6=(2x-1)(x+3)(x-1)(9)图象法(这种方法在以后学函数的时候会用到. 现在只是作为了解内容,它和第八种方法是类似的)令y=f(x),做出函数y=f(x)的图象,找到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x1,x2,x3,……x n,则多项式可因式分解为f(x)=f(x)=(x-x1)(x-x2 )(x-x3).....(x-x n)例9.因式分解x3+2x2-5x-6解:令y=x3+2x2-5x-6作出其图象,可知与x轴交点为-3,-1,2则x3+2x2-5x-6=(x+1)(x+3)(x-2)(10)主元法先选定一个字母为主元,然后把各项按这个字母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再进行因式分解.例10.分解因式a2(b-c)+b2(c-a)+c2(a-b)分析:此题可选定a为主元,将其按次数从高到低排列解:a2(b-c)+b2(c-a)+c2(a-b)= a2 (b-c)-a(b2-c2)+bc(b-c)=(b-c)[ a2-a(b+c)+bc]=(b-c)(a-b)(a-c)(11)利用特殊值法将2或10(或其它数)代入x,求出数P,将数P分解质因数,将质因数适当的组合,并将组合后的每一个因数写成2或10的和与差的形式,将2或10还原成x,即得因式分解式.例11.分解因式x3+9x2+23x+15解:令x=2,则x3+9x2+23x+15=8+36+46+15=105将105分解成3个质因数的积,即105=3×5×7注意到多项式中最高项的系数为1,而3、5、7分别为x+1,x+3,x+5,在x=2时的值则x3+9x2+23x+15=(x+1)(x+3)(x+5)(12)待定系数法首先判断出分解因式的形式,然后设出相应整式的字母系数,求出字母系数,从而把多项式因式分解.例12.分解因式x4-x3-5x2-6x-4如果已知道这个多项式没有一次因式,因而只能分解为两个二次因式.解:设x4+-x3-5x2-6x-4=(x2+ax+b)(x2+cx+d)=x4+(a+c)x3+(ac+b+d)x2+(ad+bc)x+bd从而a+c=-1,ac+b+d=-5,ad+bc=-6,bd=-4所以解得则x4+-x3-5x2-6x-4=(x2+x+1)(x2-2x-4)【专题综述】因式分解初中代数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也是中考数学试题中比较常见的题型,对于因式分解,除了掌握其方法外,还应注意观察题目的本身特点,正确的选择方法,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因式分解时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举例予以剖析,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9. 方法解读(1)曲解概念,局部分解 例1:分解因式:(x+y)2+(x+y)+14错解:原式=(x+y)(x+y+1)+ 14 正解:原式=(x+y)2+2×12(x+y )+(12)2=(x+y+12)2【解读】尽管结果的第一项是积的形式,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和的形式. 错因在于曲解了分解因式的意义,误认为只要结果中有整式的积即可,而忽视了整个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这一本质.【举一反三】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x 2+2x+3=(x+1)2+2B.(x+y)(x -y)=x 2-y 2C.x 2-xy+y 2=(x -y)2D.2x -2y=2(x -y)【答案】D【解析】选项A. x 2+2x+3=(x+1)2+2不是因式分解选项B.(x+y)(x -y)=x 2-y 2不是因式分解选项C. x 2-xy+y 2=(x -y)2不是因式分解选项D. 2x -2y=2(x -y)是因式分解(2)提公因式,不翼而飞例2:分解因式:4a 2b -6ab 2+2ab.错解:原式=2ab(2a -3b).正解:原式=2ab(2a -3b+l)【解读】当各项的公因式恰与某一项相同(或互为相反数)时,提取公因式后.该项的位置必须由l (或-l )“留守”,而错解忽视了这一点,致使第三项“1”不翼而飞. 【举一反三】 因式分解:ab 2-2ab+a=_______________【答案】a(b -1)2【解析】ab 2-2ab+a=a(b 2-2b+1)=a(b -l)2,故本题的答案为a(b -1)2本题考查略因式分解的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公因式并熟练地运用完全平方式.(3)盲目变换,符号出错例3:分解因式:3q(p-1)2-2(1-p)3.错解:原式=3q(p-1)2-2(p-1)3=(p-1)2[3q-2(p-1)]=(p-1)2(3q-2p +2).正解:原式=3q(l-p) 2-2(1-p)3=(1-p)2(3q-2+2p)【解读】错因在于把(l-p)3化为(p-1)3时出现了符号错误,误认为(l-p)3=(p-1)3.事实上,当n为偶数时,(l-p)m=(p-1)m;当n为奇数时,(l-p)m=-(p-1)m,所以本题中若选择把(p-1)2化为(l-p)2,可避免符号的干扰【举一反三】因式分解:x(x-2)-3(2-x)【答案】(x-2)(x+3)【解析】试题分析:提公因式(x-2)进行因式分解;解:原式=(x-2)(x+3)(4)忘记初衷,背道而融例4:分解因式:(2x+y)2-(x-2y)2.错解:原式=[(2x+y)+(x-2y)][(2x+3)-(x-2y)]=( 3x-y)( x+3y)=3x2+8 x y-3 y2.正解:原式=(3x-y)(x+3y).【解读】错解的最后一步与因式分解背道而驰,是整式乘法. 这种走“回头路”的现象,其原因是混淆了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本质区别,对分解因式的目标就是“把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不够明确.【举一反三】分解因式:9(a+b)2-4(a-b)2【答案】(5a+b)(a+5b)【解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即可分解因式.解:9(a+b)2-4(a-b)2,=[3(a+b)+2(a-b)][3(a+b)-2(a-b)],=(5a+b)(a+5b)(5)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例5:分解因式:(x2+4)2-16x2错解:原式=(x2+4)2-(4x)2=(x2+4+4x)(x2+4-4x).正解:原式=(x2+4+4x)(x2+4-4x)=(x+2)2(x-2)2【解读】错因在于分解因式不彻底. 因为结果中的两个因式都是完全平方式,还可以继续分解,所以错解由于半途而废,而导致“前功尽弃”.【举一反三】分解因式:4x2-16=___________【答案】4(x+2)(x-2)【解析】4x2-16.=4(x2-4)=4(x+2)(x-2)10. 强化训练1.下列等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x+y)(x-y)=x2-y2;B.42=2×3×7;C.x2-x-2=(x-2)(x+l);D.2x2-x-l=x(2x-1)-1.【答案】C【解析】A.(x+y)(x-y)=x2-y2是乘法运算,故不正确;B.42=2×3×7是分解因数,故不正确;C.x2-x-2=(x-2)(x+1)是因式分解;D.2x2-x-l=x(2x-1)-1的右边不是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不正确.2.对于非零的两个实数a,b.规定a@b=a3-ab,那么将a@16结果再进行分解因式,则为()A. a(a+2)(a-2)B.a(a+4)(a-4)C.(a+4)(a-4)D.a(a2+4)【答案】B【解析】∵a@b=a3-ab∴a@16=a3-16a=a (a2-16)=a(a+4)(a-4).故选B.3.因式分解:(1)2a(y-x)-3b(x-y);(2)x3-x【答案】(1)( y-x)(2a+3b) (2)x(x+1)(x-1).【解析】试题分析:(1)将原式第二项括号里面变形为y-x,再将y-x提取出来即可;(2)先提取公因式x,再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试题解析:(1)原式=2a(y-x)+3b(y-x)=(y-x)( 2a+3b):(2)原式=x(x2-1)=x(x+1)(x-1).4.分解因式:x5-2x3-8x【答案】x(x+2)(x-2)(x2+2)【解析】本题考查了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先提公因式x,然后连续运用两次平方差公式求解,分解因式时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原式=x(x4-2x3-8)=x(x2-4)(x2+2)=x(x+2)(x-2)(x2+2)5.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A.x(a-b)=ax-bxB.x2-1+y2=(x-1)(x+l)+y2C.x2-1=(x+1)(x-1)D.ax+bx+c=x(a+b)+c【答案】C【解析】A.是多项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错误;B.不是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错误;C.是公式法,正确;D.不是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错误;故选:C.6.代数式2x2-18因式分解,结果正确的是()A. 2(x2-9)B. 2(x-3)2C.2(x+3)(x-3)D.2(x+9)(x-9)【解析】∵2x2-18=2(x2-9)=2(x+3)(x-3),∴C中的结果是正确结果.故选C7.因式分解:①5x3y-20xy3;②(x-1)(x-3)-8【海南省定安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答案】①5xy(x+2y)(x-2y);②)(x-5)(x+1)【解析】①用提公因式法5x3y-20xy3=5xy(x2-4y2)=5xy(x+2y)(x-2y)②用十字相乘法(x-1)(x-3)-8=x2-4x-5=(x-5)(x+1)8.因式分解:(1)2x2-8(2)m3n-10m2n+25mn(3)a2(a-b)+9(b-a)【答案】(1)2(x+2)(x-2);(2)mm(m-5)2;(3)(a+3)(a-3)(a-b).【解析】试题分析:(1)原式提取2,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2)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3)原式变形后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试题解析:(1)原式=2(x2-4)=2(x+2)(x-2);(2)原式=mn(m2-10m+25)=mn(m-5)2;(3)原式=a2(a-b)-9(a-b)=(a-b)(a+3(a-3).(1)10a-5a2-5;(2)(x2+3x)2-(x-1)2.【答案】(1)-5(a-1)2;(2)(x2+4x-1)(x+1)2.【解析】(1)提取公因式-5后,再用完全平方式进行分解即可10a-5a2-5=-5(a2-2a+1)=-5(a-1)2(2)原式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后,再用完全平方式进行分解即可(x2+3x)2-(x-1)2=(x2+3x+x-1)(x2+3x-x+1)=(x2+4x-1)(x2+2x+1)=(x2+4x-1)(x+1)210.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a(a-3)+2(3-a)(2)(a+b+c)2-(a-b-c)2(3)4(x+y)2-20(x+y)+25(4) 4a2-b2+6a-3b【答案】(1)(a-3)(a-2) (2)4a(b+c) (3)(2x+2y-5)2(4)(2a-b)(2a+b+3)【解析】试题分析:(1)先把原式化为a(a-3)-2(a-3),再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即可;(2)先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再提“公因式”即可;(3)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4)先把原式分组化为(4a-b)+(6a-3b),两组分别分解后,再提“公因式”即可.试题解析:(1)a(a-3)+2(3-a)=a(a-3)-2(a-3)=(a-3)(a-2)(2)(a+b+c)2-(a-b-c)2=[(a+b+c)+(a-b-c) ] [(a+b+c)-(a-b-c)]=(a+b+c+a-b-cXa+b+c-a+b+c)=2a(2b+2c)=4a(b+c)(3)4(x+y)2-20(x+y)+25=[2(x+y) ]2-20(x+y)+25=[2(x+y) ]2-20(x+y)+52=(2x+2y-5)2(4)4a2-b2+6a-3b=(4a2-b2)+(6a-3b)=(2a+b)(2a-b)+3(2a-b)=(2a-b)(2a+b+3)第5章分式5.1 分式5.2 分式的基本性质5.3 分式的乘法5.4 分式的加减5.5 分式的方程1、分式有无意义及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式中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 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就没有意义;当分母的值不为零时,分式有意义;当分子的值等于零而分母的值不等于零时,分式的值是零.1.分式AB 中,要使分式有意义,则需分母B≠0;要使AB=0,则需A=0且B≠0.2.分式的基本性质:AB =A×MB×M,AB=A÷MB÷M(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3.分式约分的结果必须是整式或最简分式.分式的运算:1、分式的乘法:ba ·cd= bcad分式的除法:ba ÷cd=ba·dc=bdac分式的加减:(1)同分母分式相加减:ab ±cb=a±cb(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ab ±cd=abbd±cbbd=ab±cdbd分式的乘方:(ab)n=a n/b n(其中n是正整数)。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初中数学和小学相比:知识量加大,知识综合性加强;对应用能力要求加大:如观察、阅读、记忆、思维、想象、操作、表达等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浙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浙教版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是七年级数学下浙教版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小数1.小数的定义与生成小数是介于整数之间的数,可以通过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两种方式表示。
2.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四则运算和整数的四则运算一样,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特别地,乘法和除法运算时,倍数也需要乘以10、100等。
3.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换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只需将分子除以分母即可。
将小数转换为分数,需要根据小数的数字位数确定分母的位数。
二、代数式1.代数式的定义与性质代数式由数字和字母经过运算符(+、-、×、÷)组成的式子,其中字母代表未知数。
代数式具有可加性、可减性、可乘性、可除性、可拆性等性质。
2.算式与代数式的区别算式是由算符号和数值组成的式子,只可以进行数值运算;代数式则含有未知数,并可以通过代数运算求出未知数的值,是一种需要化简运算的代数表达式。
三、一次方程1.一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一次方程是一个形如ax + b = c的方程,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一次方程的解叫做未知数的值,也称为根。
2.一次方程的解法一次方程的解法分为加减消元法、倍数消元法和移项约分法三种。
加减消元法是指通过加减等式使得未知数系数相等,再进行消元求解。
倍数消元法是指将两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系数相等,再通过相减消元来求解。
移项约分法是指将方程中未知数移到等号一侧,再通过约分求解。
四、图形和尺度1.二维图形的绘制二维图形的绘制需要考虑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是否重叠等因素。
常见的二维图形有:点、线、线段、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2.尺度的概念与应用尺度是指图形和实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绘图时,需要根据尺度比例来绘制图形的大小和位置。
在使用地图、设计建筑物等方面,尺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以上是七年级数学下浙教版的部分知识点。
浙教版七下数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下数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七下数学知识点总结一、集合和函数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元素所组成的整体,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的关系运算: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4.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个对应关系,它把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上。
二、有理数与小数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2.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同号相比较,异号比较绝对值。
3.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加减绝对值。
4.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正负相乘除为负,同号相乘除为正。
5. 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四舍五入。
三、图形与运动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2. 线段、角、多边形的概念。
3. 平行线、垂直线和相交线的关系。
4. 角的分类、角的度量和角的运算。
5. 长方形、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
6. 平面镜面对称和直线对称的概念。
四、平面直角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平面点的坐标表示。
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对称性和对称中心的求法。
3. 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和放缩。
4. 点、线和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
五、代数初步1. 代数式的概念和常数、未知数、系数、项、同类项的含义。
2. 代数式的运算法则:加法法则、乘法法则和分配律。
3.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定义和解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 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的概念与性质。
5. 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
六、比例与相似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比较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2. 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反比和合比。
3. 比例的计算方法:归纳法、倍数法和平均法。
4. 相似的概念:相似是指两个图形形状和大小都相等或成比例的关系。
5.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七、统计1. 可能性的概念和事件的分类。
2. 试验、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交线与平行线
二、知识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第二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知识概念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第三章
三角形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
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2.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知识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
方程,一般形式是
ax+by=c(a≠0,b≠0)。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5.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6.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7.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二、知识概念
1.用符号“<”“>”“≤
”“≥”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
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6.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定理与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知识概念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